目录
- 1 1.哭声
- 2 2.死因
- 3 3.出门
- 4 4.矿上
- 5 5.日记
- 6 6.赔偿
- 7 7.怀孕
- 8 8.进城
- 9 9.房间
- 10 10.二姐
- 11 11.吵嘴
- 12 12.手表
- 13 13.无奈
- 14 14.“老公”
- 15 15.选房
- 16 16.“表妹”
- 17 17.口信
- 18 18.电话
- 19 19.双胎
- 20 20.打探(修)
- 21 21.亲妈
- 22 22.古怪
- 23 23.移居
- 24 24.大肥章(三合一)
- 25 25.聊天
- 26 26.回家
- 27 27.媳妇
- 28 28.第28章
- 29 29.第29章
- 30 30.第30章
- 31 31.第31章(已大修)
- 32 32.第32章
- 33 33.第33章
- 34 34.第34章
- 35 35.第35章
- 36 36.第36章
- 37 37.第37章
- 38 38.039
- 39 39.039
- 40 40.040
- 41 41.041
- 42 42.042
- 43 43.043
- 44 44.044
- 45 45.045
- 46 46.046
- 47 47.047
- 48 48.048
- 49 49.049
- 50 50.050
- 51 51.051
- 52 52.052
- 53 53.053
- 54 54.054
- 55 55.055
- 56 56.056
- 57 57.057
- 58 58.058
- 59 59.059
- 60 60.060
- 61 61.061
- 62 62.062
- 63 63.063
- 64 64.064
- 65 65.065
- 66 66.066
- 67 67.067
- 68 68.068
- 69 69.069
- 70 70.070
- 71 71.071
- 72 72.072
- 73 73.073
- 74 74.074
- 75 75.075
- 76 76.076
- 77 77.077
- 78 78.078
- 79 79.079
- 80 80.080
- 81 81.081
- 82 82.082
- 83 83.083
- 84 84.084
- 85 85.085
- 86 86.086
- 87 87.087
- 88 88.088
- 89 89.089
- 90 90.090
- 91 91.091
- 92 92.092
- 93 93.093
- 94 94.094
- 95 95.095
- 96 96.096
- 97 97.097
- 98 98.098
- 99 99.099
- 100 100.100
- 101 101.101
- 102 102.102
- 103 103.103
- 104 104.104
- 105 105.105
- 106 106.106
- 107 107.107
- 108 108.108
- 109 109.109
- 110 110.110
- 111 111.第 111 章
- 112 112.112
- 113 113.113
- 114 114.114
- 115 115.115
- 116 116.116
- 117 117.117
- 118 118.118
- 119 119.119
- 120 120.120
- 121 121.121
- 122 122.122
- 123 123.123
- 124 124.124
- 125 125.125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0.二姐
10.二姐
天才亮,李曼青又醒了,一醒来就睡不住,自己去厨房烧了洗脸水,听见楼上有咳嗽声,怕是老两口也醒了,她又把他们的洗脸水也烧上。
唐家现在的灶还是泥土垒的,一共两口锅,那口大些的以前是煮猪食用的,去年腊月里杀了年猪,说是要等栽秧时候再买猪仔来养了,现在倒是空闲下来了。另一口小一些,则是平时做饭用的。
两口锅的区别一目了然,一口黑漆漆油亮亮,明显是经常沾油盐做饭的,一口生了黄黄的锈迹,那就是煮猪食的了。
见洗脸水烧开了,忙舀进保温水壶里,洗干净锅,见柜子里还有两把挂面,就直接烧水下面。等面熟了,先捞进温水盆里盛着,再从瓦罐里舀了两勺猪油化开,拿三个鸡蛋磕了下锅,煎出浓浓的鸡蛋香味来。
唐老太太循着香味儿进屋,见是她在做饭,诧异极了。以前都是她做好再叫她,三催四请都不肯起床的……现在却勤快起来了。
果然,怀了孩子就是不一样,有担当了,仿佛一夜之间就褪去了孩子气。
老太太替她找了个貌似合理的解释。
待几人都洗漱好了,她的鸡蛋汤也烧好了,每碗面头上舀了满满一大勺,她自己做饭做习惯了,这些活都信手拈来。唐丰莲看了暗暗点头,回去教导闺女:“多跟你舅妈学学,别看人家平日只知道看书,关键时候又会讲道理,又能下得厨房!”
包括大姐夫在内,所有人的眼睛都是肿的。
大家肿着眼吃了面,坐在堂屋里沉默着。那是一种突然缺了主心骨的不知所措,李曼青心又揪在一处了。她不能让公公婆婆再这样下去,老年人寿命长短和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像上辈子的他们,上辈子的她,都是郁郁寡欢活不长的。
她私心里已经将自己定义为“老年人”了。
“爸妈,你们不是要养猪吗,正好去村里问问,哪家有猪仔捉一对儿来,我先去把猪圈打扫干净。”有事做就不容易胡思乱想了,只盼着时间能治愈一切。
唐德旺叹口气,“吧嗒”了一口旱烟桶,总觉着儿子没了,养猪都没意思了,他以前是最爱吃肉的,现在……养给谁吃?
老太太却还能强打起精神:“去,待会儿就去,也不用走远,隔壁建华家就有,挑着长手长脚能吃的捉。”
老伴最终还是点点头。
老太太又看着大闺女两口子道:“左右家里也没事了,你们就回去吧,等芳菲放假了把她带来玩几天,也陪陪她舅妈。”
唐丰莲放心不下,蹙着眉道:“家里有公公婆婆呢,不如我们就再陪你们几天,丰菊也还不知道消息,等着她回来了咱们再一起走。”唐丰菊是唐家二闺女,嫁在乡里另一个村,离大平地又更远了,不过更靠近乡里,得先走路到乡里,再从乡里走到大平地,少说也是三个小时的路程。
她没回来,所有人都善意的以为是这原因。
李曼青将眼睛看向别处。其实她知道,二姑子唐丰菊没回来,单纯就是不想回来,或者是二姐夫不让回来。
她嫁到老唐家两年,这位二姑子就只回来过两回,要隔得远也就算了,娘家婆家都一个乡的,远也远不到哪儿去……
正想着呢,大门又被“哐当”一声推开了。
还没见着人呢,就听见一声“妈”,唐老太太赶紧出去:“诶!丰菊回来了,快进来坐。”说过又伸头往后面看了看,没见人,就问:“你姑爷呢?”
唐丰菊满不在乎:“他和小峰在后头,正同人说话呢。”
“丰年的事是真的吗?昨天建华带话去家了,但我们都去县里了,没遇着他,等晚上回来才听邻居说的,五点多天没亮就赶来了。”
李曼青悄悄看了看昨晚戴上的手表,现在已经十点半了,走路来要三个小时,其实走得快的话两个半也够了,和她“五点多就赶来”可对不上。
老太太没心思琢磨这个,又同闺女抹起泪来。
二姑姐不住的回忆:“丰年十八岁的时候跟着我去城里看电影,咱们舍不得花钱,从家里带了几个饭团去,结果人太多把饭团都挤成饼了,全扒拉在他衬衣上……”
“丰年良心可好了,才八岁就说要买拖拉机给爸爸开。”
“丰年还说让咱们家小峰好好读书,学费不够尽管同他说……”
……
点点滴滴全是唐丰年的好,可要是平时也就罢了,现在老人好容易稳定下来的情绪,又被她这么一提,老太太也不知怎么了,突然就捂着心口“哎哟”起来。
李曼青被吓了一跳,赶紧问:“妈你怎么了?”
二姑姐才终于止住她的絮絮叨叨,也慌了手脚。
老太太弯着腰“哎哟”两声,曼青赶紧替她后背顺气,家里人全都围过来。
“妈你别难过,没了丰年还有咱们啊,咱们也不比丰年差。小时候丰年……”
“可住嘴吧,就你话多!”唐丰莲骂了二妹一句。若非她开口“丰年”这样,闭口“丰年”那样的提,老人也不会被她勾成这样!这个二妹永远拎不清。
“大姐怎么这么说话,凭啥要我住嘴,我说错什么了吗?丰年难道不好吗?他结婚前可还借了你们三百块钱呢,到现在都不提不问是啥意思?他人是死了,可债还在啊!”
“我说呢,怪不得你再不肯同我往来,原来是记着那三百块钱的仇!你咋知道我不会还,我本来就想着端午前要还给他的,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只想着找人便宜呢?!”
“唐丰莲你说谁占人便宜,啊?这家里没有人比你再会占便宜了,当年你出嫁爸妈给了你多少嫁妆,我出嫁他们又给了多少,你心里没点数吗?别给我装,趁现在爸妈都在,咱们就问清楚,别一个二个藏着掖着了!”说着就果真要同老人追根究底了。
唐家现在的灶还是泥土垒的,一共两口锅,那口大些的以前是煮猪食用的,去年腊月里杀了年猪,说是要等栽秧时候再买猪仔来养了,现在倒是空闲下来了。另一口小一些,则是平时做饭用的。
两口锅的区别一目了然,一口黑漆漆油亮亮,明显是经常沾油盐做饭的,一口生了黄黄的锈迹,那就是煮猪食的了。
见洗脸水烧开了,忙舀进保温水壶里,洗干净锅,见柜子里还有两把挂面,就直接烧水下面。等面熟了,先捞进温水盆里盛着,再从瓦罐里舀了两勺猪油化开,拿三个鸡蛋磕了下锅,煎出浓浓的鸡蛋香味来。
唐老太太循着香味儿进屋,见是她在做饭,诧异极了。以前都是她做好再叫她,三催四请都不肯起床的……现在却勤快起来了。
果然,怀了孩子就是不一样,有担当了,仿佛一夜之间就褪去了孩子气。
老太太替她找了个貌似合理的解释。
待几人都洗漱好了,她的鸡蛋汤也烧好了,每碗面头上舀了满满一大勺,她自己做饭做习惯了,这些活都信手拈来。唐丰莲看了暗暗点头,回去教导闺女:“多跟你舅妈学学,别看人家平日只知道看书,关键时候又会讲道理,又能下得厨房!”
包括大姐夫在内,所有人的眼睛都是肿的。
大家肿着眼吃了面,坐在堂屋里沉默着。那是一种突然缺了主心骨的不知所措,李曼青心又揪在一处了。她不能让公公婆婆再这样下去,老年人寿命长短和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像上辈子的他们,上辈子的她,都是郁郁寡欢活不长的。
她私心里已经将自己定义为“老年人”了。
“爸妈,你们不是要养猪吗,正好去村里问问,哪家有猪仔捉一对儿来,我先去把猪圈打扫干净。”有事做就不容易胡思乱想了,只盼着时间能治愈一切。
唐德旺叹口气,“吧嗒”了一口旱烟桶,总觉着儿子没了,养猪都没意思了,他以前是最爱吃肉的,现在……养给谁吃?
老太太却还能强打起精神:“去,待会儿就去,也不用走远,隔壁建华家就有,挑着长手长脚能吃的捉。”
老伴最终还是点点头。
老太太又看着大闺女两口子道:“左右家里也没事了,你们就回去吧,等芳菲放假了把她带来玩几天,也陪陪她舅妈。”
唐丰莲放心不下,蹙着眉道:“家里有公公婆婆呢,不如我们就再陪你们几天,丰菊也还不知道消息,等着她回来了咱们再一起走。”唐丰菊是唐家二闺女,嫁在乡里另一个村,离大平地又更远了,不过更靠近乡里,得先走路到乡里,再从乡里走到大平地,少说也是三个小时的路程。
她没回来,所有人都善意的以为是这原因。
李曼青将眼睛看向别处。其实她知道,二姑子唐丰菊没回来,单纯就是不想回来,或者是二姐夫不让回来。
她嫁到老唐家两年,这位二姑子就只回来过两回,要隔得远也就算了,娘家婆家都一个乡的,远也远不到哪儿去……
正想着呢,大门又被“哐当”一声推开了。
还没见着人呢,就听见一声“妈”,唐老太太赶紧出去:“诶!丰菊回来了,快进来坐。”说过又伸头往后面看了看,没见人,就问:“你姑爷呢?”
唐丰菊满不在乎:“他和小峰在后头,正同人说话呢。”
“丰年的事是真的吗?昨天建华带话去家了,但我们都去县里了,没遇着他,等晚上回来才听邻居说的,五点多天没亮就赶来了。”
李曼青悄悄看了看昨晚戴上的手表,现在已经十点半了,走路来要三个小时,其实走得快的话两个半也够了,和她“五点多就赶来”可对不上。
老太太没心思琢磨这个,又同闺女抹起泪来。
二姑姐不住的回忆:“丰年十八岁的时候跟着我去城里看电影,咱们舍不得花钱,从家里带了几个饭团去,结果人太多把饭团都挤成饼了,全扒拉在他衬衣上……”
“丰年良心可好了,才八岁就说要买拖拉机给爸爸开。”
“丰年还说让咱们家小峰好好读书,学费不够尽管同他说……”
……
点点滴滴全是唐丰年的好,可要是平时也就罢了,现在老人好容易稳定下来的情绪,又被她这么一提,老太太也不知怎么了,突然就捂着心口“哎哟”起来。
李曼青被吓了一跳,赶紧问:“妈你怎么了?”
二姑姐才终于止住她的絮絮叨叨,也慌了手脚。
老太太弯着腰“哎哟”两声,曼青赶紧替她后背顺气,家里人全都围过来。
“妈你别难过,没了丰年还有咱们啊,咱们也不比丰年差。小时候丰年……”
“可住嘴吧,就你话多!”唐丰莲骂了二妹一句。若非她开口“丰年”这样,闭口“丰年”那样的提,老人也不会被她勾成这样!这个二妹永远拎不清。
“大姐怎么这么说话,凭啥要我住嘴,我说错什么了吗?丰年难道不好吗?他结婚前可还借了你们三百块钱呢,到现在都不提不问是啥意思?他人是死了,可债还在啊!”
“我说呢,怪不得你再不肯同我往来,原来是记着那三百块钱的仇!你咋知道我不会还,我本来就想着端午前要还给他的,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只想着找人便宜呢?!”
“唐丰莲你说谁占人便宜,啊?这家里没有人比你再会占便宜了,当年你出嫁爸妈给了你多少嫁妆,我出嫁他们又给了多少,你心里没点数吗?别给我装,趁现在爸妈都在,咱们就问清楚,别一个二个藏着掖着了!”说着就果真要同老人追根究底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