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18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纠缠
- 1119 第一千二百章:破城
- 1120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贵霜军队
- 1121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捷报频传
- 1122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南线
- 1123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丢盔弃甲
- 1124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获全胜
- 1125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苍狼军团
- 1126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胸襟
- 1127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西方的消息,做中原的皇帝
- 1128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父皇不可
- 1129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沉迷造车
- 1130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太上皇
- 1131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代理权
- 1132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中原招商大会
- 1133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给谁也不能给罗马人
- 1134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十万两黄金
- 1135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父皇生气了
- 1136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工部的春天
- 1137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学车购车热潮
- 1138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波罗战争
- 1139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来自罗马的抗议
- 1140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波斯人的野心
- 1141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中原军队
- 1142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故技重施
- 1143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胜?败?难料
- 1144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罗马方阵
- 1145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受益者
- 1146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各自的计划
- 1147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波斯骑兵
- 1148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中原舰队,扶南人玛卡
- 1149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海上路线
- 1150 一千二百三十一章:中原海军VS罗马海军
- 1151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陆战队清扫障碍
- 1152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阿普杜勒想谈谈
- 1153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你们怎么可以帮助波斯人
- 1154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阿普杜勒的决定
- 1155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令人绝望的海上巨兽
- 1156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计划开始
- 1157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罗马人的反扑
- 1158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战后
- 1159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各怀鬼胎
- 1160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议会的决定
- 1161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裁撤长老议会
- 1162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战端又起
- 1163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戴克里先的野望(二合一章节)
- 1164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得人心者得天下
- 1165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决战之时
- 1166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神兵天降
- 1167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朱雀军团事件,张辽叛国!
- 1168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真假难辨,罗马最后的荣光
- 1169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夺回城堡
- 1170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中原罗马战争开始
- 1171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仁慈的战争
- 1172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罗马都护府
- 1173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第一任罗马都护
- 1174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最终决战
- 1175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主动撤退
- 1176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太上皇的战术,大韩帝国的胆量
- 1177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罗马称臣
- 1178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大军凯旋,甘宁欲暴揍韩国
- 1179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碾压式的胜利,韩国臣服
- 1180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耕地用车
- 1181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巩固基础
- 1182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蜀国的未来
- 1183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殿试三甲
- 1184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秋试之后,武斗大会
- 1185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北鲜卑臣服
- 1186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高句丽,埋伏夫余人
- 1187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夫余人请降
- 1188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文聘的战争计划
- 1189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四方平定
- 1190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中原的战略
- 1191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自己的路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父皇不可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父皇不可
“父皇!不可啊!”
吴昊地跪倒,表情非常之惶恐!在中原,吴顺就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吴昊不敢想象吴顺退位后的情形。
监国时,吴昊做了不少重要决定,但那都是因为他知道有吴顺在他身后给他撑腰。万一他有错,有吴顺在,也出不了乱子。
接任蜀国皇帝,吴昊还没有做好准备!至少现在,他是想都没想过。
作为太子,吴昊只想尽力替吴顺分担一些政事,仅此而已。
“昊儿,你也监国那么久了,治国也就是那么回事,你怕什么呢?”吴顺问道。
吴昊惶恐的样子,吴顺看在眼里,他知道吴昊确实没有做好准备。不过权力总是要交接过渡的,将来是年轻人的天下。
“儿臣只愿尽心辅佐父皇治国,不想做皇帝!”吴昊说道。
“你不做皇帝难道让你二弟做吗?朕和蜀国的谋臣武将们打下来的江山,需要在你们的手中继续壮大下去。你二弟一心替你扫清周遭不平,不可让他分心他顾。”吴顺说道。
在西域的时候,吴顺就给吴天说过了,而且吴天的心思全都在军事上面,并不喜欢处理政务。
“儿臣明白了,可是父皇为何突然与儿臣说这些?难道是……”
吴昊有话不敢说出来。
不过从他悲伤的表情上,吴顺看得出来,这小子想岔了!
“昊儿,别多想。朕身体很好!让你来做皇帝,朕已经考虑很久了,要不然也不会给你这么长时间去熟悉群臣,熟悉政务。”吴顺说道。
吴昊做了皇帝,吴顺就是太上皇,退居二线的吴顺会更有威慑力,而且周边的大环境,吴顺几乎打造好了。
吴昊登基后,中原的大环境是非常好的。
军事上,只要坚持钻研保持国家关注度,军工技术会稳步向前发展。
经济上,注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给百姓设定合适的税收政策,鼓励生产,鼓励商业,继续开拓对外商路,使得财富流入中原。
政治上,高薪养廉,给足官员社会地位及俸禄,同时严办尸位素餐之人,促使政治清明!
只要吴昊注重这些,有文武大臣们群策群力,蜀国会继续发展壮大下去!
“父皇,儿臣一定要做皇帝吗?”吴昊知道吴顺定下的事情,几乎没有更改的可能,可是他还是抱走一丝希望。
“哈哈哈,既然早晚都要做皇帝,晚一点还不如早一点!至少现在,朕还能给你掌掌舵,看看方向!”吴顺笑道。
吴昊接受了自己的决定,吴顺还是挺欣慰的。
“儿臣明白!全凭父皇做主!”吴昊道。
……
……
华夏十年五月,吴天在朝会上宣布要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吴昊,这件事在京都乃至整个中原来说,无异于一场浩大地震!
在人们固有的思维里,只要吴顺还没死,吴昊就只能是太子!
吴顺要退位,这件事情迅速向全国扩散,甚至消息灵通一些的附属国都一个了。
中原民众自发组织起万民请愿,恳求吴顺不要退位!
州郡官员集体上书进言,哀求吴顺继续领导他们治理蜀国。
京都的官员们,此刻正在诸葛亮府上集会,他们想商讨出一个法子来,让吴顺取消退位的决定。
“诸葛大人,你倒是说句话呀,皇上不能退位啊。”一个官员带着哭腔道。
他们这些官员商量了半天,诸葛亮自顾自地悠哉喝茶,郭嘉在一旁自斟自酌,偶尔掺和一两句。庞统和徐庶在闭目养神,如同老僧入定!
朝廷的几大顶梁柱只有法正讨论得比较积极。
“韩大人,你也知道,皇上决新已下,我等是无法改变的。”诸葛亮说道。
辅佐了吴顺这么多年,诸葛亮也清楚吴顺为什么要退位,所以官员们想让吴顺收回成命,他才不如理会。
“可是太子还年轻,恐怕不足以担起重任啊。”那位韩大人又说道。
太子吴昊年纪尚轻,蜀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数字万万记的人口,还有许多附属国,没有吴顺这个开国皇帝压着,太子初登高位,可能会出问题。
“韩大人,太子殿下是年轻了些,不过有我等多年悉心指导,无论军事谋略还是治国理政都不会有问题。何况还有我等群臣替太子分忧,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徐庶睁开眼睛说道。
徐庶,他支持吴顺退位,让太子尽早登基!
“元直说的对极,太子殿下的才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会有问题。”郭嘉一口仰尽杯中之酒道。
“本官知道诸位大人心中难过,不过皇上总有一天会退位让贤。此时太子之能,治国已无大碍,皇上提前退位,也是好事。”
庞统起身说道:“诸位可以想想看,皇上真当年富力强之时退位,进入幕后给太子殿下出谋划策,岂不更加精妙?”
“庞大人说虽然在理,可是我等这心里,还是十分难受,就像缺了一块东西。”官员们说道。
“诸位大人还是回去吧,只需做好本职,即便太子即位,蜀国还是蜀国嘛?”诸葛亮道。
他知道众人商量不出来什么结果,直接下逐客令。
待官员们离去,诸葛亮的会客厅里,就只剩郭嘉,徐庶,庞统,法正四人。
“孔明,你是不是知道点什么?”郭嘉眼睛直勾勾地锁定诸葛亮。
“奉孝,那是皇上的决定,我能知道什么?皇上从西域回来就想着退位,很突然啊。”诸葛亮说道。
吴顺为什么突然想着退位,诸葛亮其实也想不明白。
“你们说,皇上为何这么着急把皇位传给太子呢?”庞统提出疑问。
“为何?可能是因为皇上觉得太子已经足够优秀吧,此番皇上亲征,在西域大胜四国联军,我中原外部环境一片大好。”
诸葛亮说道。
吴顺给了吴昊一个顶好的即位环境,而吴昊做的也足够好。这是诸葛亮的猜测。
“我觉得,咱们应该从皇上感兴趣的东西去考虑!”徐庶突然说道。
“皇上感兴趣的?”
一经提起,几人恍然大悟!
吴顺最感兴趣的,不就是那东西吗?
吴昊地跪倒,表情非常之惶恐!在中原,吴顺就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吴昊不敢想象吴顺退位后的情形。
监国时,吴昊做了不少重要决定,但那都是因为他知道有吴顺在他身后给他撑腰。万一他有错,有吴顺在,也出不了乱子。
接任蜀国皇帝,吴昊还没有做好准备!至少现在,他是想都没想过。
作为太子,吴昊只想尽力替吴顺分担一些政事,仅此而已。
“昊儿,你也监国那么久了,治国也就是那么回事,你怕什么呢?”吴顺问道。
吴昊惶恐的样子,吴顺看在眼里,他知道吴昊确实没有做好准备。不过权力总是要交接过渡的,将来是年轻人的天下。
“儿臣只愿尽心辅佐父皇治国,不想做皇帝!”吴昊说道。
“你不做皇帝难道让你二弟做吗?朕和蜀国的谋臣武将们打下来的江山,需要在你们的手中继续壮大下去。你二弟一心替你扫清周遭不平,不可让他分心他顾。”吴顺说道。
在西域的时候,吴顺就给吴天说过了,而且吴天的心思全都在军事上面,并不喜欢处理政务。
“儿臣明白了,可是父皇为何突然与儿臣说这些?难道是……”
吴昊有话不敢说出来。
不过从他悲伤的表情上,吴顺看得出来,这小子想岔了!
“昊儿,别多想。朕身体很好!让你来做皇帝,朕已经考虑很久了,要不然也不会给你这么长时间去熟悉群臣,熟悉政务。”吴顺说道。
吴昊做了皇帝,吴顺就是太上皇,退居二线的吴顺会更有威慑力,而且周边的大环境,吴顺几乎打造好了。
吴昊登基后,中原的大环境是非常好的。
军事上,只要坚持钻研保持国家关注度,军工技术会稳步向前发展。
经济上,注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给百姓设定合适的税收政策,鼓励生产,鼓励商业,继续开拓对外商路,使得财富流入中原。
政治上,高薪养廉,给足官员社会地位及俸禄,同时严办尸位素餐之人,促使政治清明!
只要吴昊注重这些,有文武大臣们群策群力,蜀国会继续发展壮大下去!
“父皇,儿臣一定要做皇帝吗?”吴昊知道吴顺定下的事情,几乎没有更改的可能,可是他还是抱走一丝希望。
“哈哈哈,既然早晚都要做皇帝,晚一点还不如早一点!至少现在,朕还能给你掌掌舵,看看方向!”吴顺笑道。
吴昊接受了自己的决定,吴顺还是挺欣慰的。
“儿臣明白!全凭父皇做主!”吴昊道。
……
……
华夏十年五月,吴天在朝会上宣布要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吴昊,这件事在京都乃至整个中原来说,无异于一场浩大地震!
在人们固有的思维里,只要吴顺还没死,吴昊就只能是太子!
吴顺要退位,这件事情迅速向全国扩散,甚至消息灵通一些的附属国都一个了。
中原民众自发组织起万民请愿,恳求吴顺不要退位!
州郡官员集体上书进言,哀求吴顺继续领导他们治理蜀国。
京都的官员们,此刻正在诸葛亮府上集会,他们想商讨出一个法子来,让吴顺取消退位的决定。
“诸葛大人,你倒是说句话呀,皇上不能退位啊。”一个官员带着哭腔道。
他们这些官员商量了半天,诸葛亮自顾自地悠哉喝茶,郭嘉在一旁自斟自酌,偶尔掺和一两句。庞统和徐庶在闭目养神,如同老僧入定!
朝廷的几大顶梁柱只有法正讨论得比较积极。
“韩大人,你也知道,皇上决新已下,我等是无法改变的。”诸葛亮说道。
辅佐了吴顺这么多年,诸葛亮也清楚吴顺为什么要退位,所以官员们想让吴顺收回成命,他才不如理会。
“可是太子还年轻,恐怕不足以担起重任啊。”那位韩大人又说道。
太子吴昊年纪尚轻,蜀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数字万万记的人口,还有许多附属国,没有吴顺这个开国皇帝压着,太子初登高位,可能会出问题。
“韩大人,太子殿下是年轻了些,不过有我等多年悉心指导,无论军事谋略还是治国理政都不会有问题。何况还有我等群臣替太子分忧,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徐庶睁开眼睛说道。
徐庶,他支持吴顺退位,让太子尽早登基!
“元直说的对极,太子殿下的才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会有问题。”郭嘉一口仰尽杯中之酒道。
“本官知道诸位大人心中难过,不过皇上总有一天会退位让贤。此时太子之能,治国已无大碍,皇上提前退位,也是好事。”
庞统起身说道:“诸位可以想想看,皇上真当年富力强之时退位,进入幕后给太子殿下出谋划策,岂不更加精妙?”
“庞大人说虽然在理,可是我等这心里,还是十分难受,就像缺了一块东西。”官员们说道。
“诸位大人还是回去吧,只需做好本职,即便太子即位,蜀国还是蜀国嘛?”诸葛亮道。
他知道众人商量不出来什么结果,直接下逐客令。
待官员们离去,诸葛亮的会客厅里,就只剩郭嘉,徐庶,庞统,法正四人。
“孔明,你是不是知道点什么?”郭嘉眼睛直勾勾地锁定诸葛亮。
“奉孝,那是皇上的决定,我能知道什么?皇上从西域回来就想着退位,很突然啊。”诸葛亮说道。
吴顺为什么突然想着退位,诸葛亮其实也想不明白。
“你们说,皇上为何这么着急把皇位传给太子呢?”庞统提出疑问。
“为何?可能是因为皇上觉得太子已经足够优秀吧,此番皇上亲征,在西域大胜四国联军,我中原外部环境一片大好。”
诸葛亮说道。
吴顺给了吴昊一个顶好的即位环境,而吴昊做的也足够好。这是诸葛亮的猜测。
“我觉得,咱们应该从皇上感兴趣的东西去考虑!”徐庶突然说道。
“皇上感兴趣的?”
一经提起,几人恍然大悟!
吴顺最感兴趣的,不就是那东西吗?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