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67 第267章
- 268 第268章
- 269 第269章
- 270 第270章
- 271 第271章
- 272 第272章
- 273 第273章
- 274 第274章
- 275 第275章
- 276 第276章
- 277 第277章
- 278 第278章
- 279 第279章
- 280 第280章
- 281 第281章
- 282 第282章
- 283 第283章
- 284 第284章
- 285 第285章
- 286 第286章
- 287 第287章
- 288 第288章
- 289 第289章
- 290 第290章
- 291 第291章
- 292 第292章
- 293 第293章
- 294 第294章
- 295 第295章
- 296 第296章
- 297 第297章
- 298 第298章
- 299 第299章
- 300 第300章
- 301 第301章
- 302 第302章
- 303 第303章
- 304 第304章
- 305 第305章
- 306 第306章
- 307 第307章
- 308 第308章
- 309 第309章
- 310 第310章
- 311 第311章
- 312 第312章
- 313 第313章
- 314 第314章
- 315 第315章
- 316 第316章
- 317 第317章
- 318 第318章
- 319 第319章
- 320 第320章
- 321 第321章
- 322 第322章
- 323 第323章
- 324 第324章
- 325 第325章
- 326 第326章
- 327 第327章
- 328 第328章
- 329 第329章
- 330 第330章
- 331 第331章
- 332 第332章
- 333 第333章
- 334 第334章
- 335 第335章
- 336 第336章
- 337 第337章
- 338 第338章
- 339 第339章
- 340 第340章
- 341 第341章
- 342 第342章
- 343 第343章
- 344 第344章
- 345 第345章
- 346 第346章
- 347 第347章
- 348 第348章
- 349 第349章
- 350 第350章
- 351 第351章
- 352 第352章
- 353 第353章
- 354 第354章
- 355 第355章
- 356 第356章
- 357 第357章
- 358 第358章
- 359 第359章
- 360 第360章
- 361 第361章
- 362 第362章
- 363 第363章
- 364 第364章
- 365 第365章
- 366 第366章
- 367 第367章
- 368 第368章
- 369 第369章
- 370 第370章
- 371 第371章
- 372 第372章
- 373 第373章
- 374 第374章
- 375 第375章
- 376 第376章
- 377 第377章
- 378 第378章
- 379 第379章
- 380 第380章
- 381 第381章
- 382 第382章
- 383 第383章
- 384 第384章
- 385 第385章
- 386 第386章
- 387 第387章
- 388 第388章
- 389 第389章
- 390 第390章
- 391 第391章
- 392 第392章
- 393 第393章
- 394 第394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77章
第277章
顾谨星夜地往扬州赶,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虞希宁。
可是,东原的朝廷里却是不太安定。
顾谨留下了顾谏监国,让周王辅助,可是,顾谏在天佑帝在的时候,是个不受宠到近乎透明的皇子,若不是那年同顾谨治水有功,怕是天佑帝都不会想起来有这么个儿子。
顾谏在朝堂上的声威没有周王的大,于是,在顾谨不在的这些日,朝中的风向有些转变,悄悄地转向了周王,其实,也不是周王,毕竟周王年纪在那里摆着,腿脚也不利索了,就连他自己都没了上位的心思了,朝臣们打的不是周王的主意,而是周王世子顾怀瑜的主意。
顾怀瑜和虞希宁一个年纪,今年也十八岁了,年轻有为,努力上进,把周王府打理地井井有条,在朝廷里也担任了官职,遇事颇有自己的见地,而且,顾怀瑜还是天佑帝的嫡长孙,这地位,可是要比顾谏这个从不受宠的摄政王要高多了。
这朝堂上的风向一变,顾怀瑜虽然没有别的心思,可是,那些大臣们开始阳奉阴违了,对待顾谏的命令,也开始不用心了,顾谏在朝堂上一度很艰难。
不过,这还不是最闹心的,最让顾谏闹心的事情,是北狄和南疆还有西戎要联姻。
自从顾谨把北狄的君霆霖给生擒之后,虞初涵就一直在同北狄议和,在天佑帝驾崩之前,虞初涵议和之事完结了,北狄赔了城池,铁器,马匹还有紫茸。
虞初涵议和的事情还没有收尾,便被紧急掉往南疆边境了,剩下的事情是虞越庭收的尾,北狄大概是觉得虞初涵走了,少了一个猛将,这雪耻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
顾谏给顾谨写了好长的一封信,心中写了,南疆要和北狄联姻,北狄皇子娶南疆公主,西戎皇帝娶北狄公主,南疆和北狄似乎也达成了某种协议,只是,探子还没有探查出来。
顾谏在心中询问顾谨,这件事要怎么办,是不是要预防着三国联盟,进而攻打东原。
顾谨思考了一夜,提笔给顾谏回了一封信,就先看着这三国折腾吧,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便开打呗,反正东原也不是没有军队,只是,顾谨叮嘱顾谏,要多培养一些将领出来,若是战线拉的太长,没有得力干将可是一大弊病。
至于其他的,顾谨明确地告诉了顾谏,除非三国联盟,两军交战,别的就不要打搅他了,顾谨地专心地把虞希宁给追回来。
顾谏收到顾谨的回信,气的要吐血了,敢情,亲兄弟都是这么坑的?为了女人,插兄弟两刀,他顾谏每天累死累活的给顾谨守着江山,顾谨却是跑去追女人了,可叹,可叹!
顾谨可是没觉得有多对不起顾谏,反正,在顾谨眼里,什么皇位,现在都是浮云,什么都不如虞希宁来的重要。
顾谨走了半个月,终于在清明之前到达了姑苏,虽然距离扬州还有一段路,但是已经近了,来人回禀说,虞希宁还没到青阳镇,顾谨也不急在这一时,便去了一趟寒山寺。
既然静安和静玄大师是师兄弟,那静安大师知道的事情,静玄大师也都知道。
顾谨一来是想问问这天象的事情到底过去了没有,而来,顾谨还想解解梦,为什么握着虞希宁的黑玉佩睡觉的时候,老做这些奇怪的梦。
顾谨到了寒山寺,报了自己的姓名,说明了来意,不大一会,便有小沙弥来请顾谨进去。
静玄大师看起来和静安大师长得差不多,至少,这在顾谨眼里是这样。
“静玄大师。”顾谨双手合十,给静玄大师行了个礼。
“阿弥陀佛,老衲这厢有礼了。”静玄大师回礼,“早就听闻师兄有一小友,今日有幸一见,果然龙气深泽,乃共主之像。”
“借大师吉言,他日必当有所宏图。”
“小友所求之事,请恕老衲不能回答,”静玄大师继续说道,“这天行有常,常人若是经常窥伺天机,怕是要遭天谴的,这凤星夺命,已成事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化解,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老衲实在是无能为力。”静玄大师摇摇头,脸上一副无奈的深情。
“大师,弟子还有一事,需要大师解忧。”顾谨说着,从怀里拿出虞希宁的玉佩,递到静玄大师的面前。
“这玉佩,”静玄大师没有接,而是迟疑地问道。
“这是内子的贴身之物,不过,内子为了保我东原安宁,自己离开了皇宫,留了这玉佩给我做念想。”顾谨解释道,“只是,每当弟子握着这个玉佩睡觉时,便会做一个奇怪的梦。”
顾谨便把这些天来做的那个梦和静玄大师说了一遍,末了,“请大师明示一番,这梦境究竟是何意?”
听完顾谨的叙述,静玄大师接过这黑玉佩,拿在手里仔细地端详起来,黑玉佩隐隐翻着光泽,周身刻着花纹,静玄大师仔细的看着这些花纹,有种熟悉地感觉。
看了一会,静玄大师站起身来,从身后的书架顶部,翻出来了一本泛黄的书,掸了掸上面的尘土,顾谨看见了,那是一本,《东瀛物华录》。
“大师,这是?”顾谨开口问道。
“这是我早年游历所得的一本杂记,里面记载了仙地东瀛的一些事情,不过,这东瀛仙地从来没有人去过,这是真是假,老衲也不敢确定。”静玄大师说完,打开了那物华录,一页一页地仔细翻找起来。
顾谨坐在静玄大师对面,三个手指头紧紧地捏住茶碗的盖子,眼睛随着静玄大师的手指不停地在动。
翻了快一大半的时候,静玄大师停住了手,顾谨仔细看去,那页书上,赫然画着一枚和虞希宁这块玉佩一模一样的玉佩,旁边标注着名字,逆灵玉。
“大师,这是?”顾谨现在的内心十分忐忑,他好像知道了些什么,可是,一些事情变得更加模糊了。
“书上说,这是一块可以逆灵的玉佩,也就是说……”
可是,东原的朝廷里却是不太安定。
顾谨留下了顾谏监国,让周王辅助,可是,顾谏在天佑帝在的时候,是个不受宠到近乎透明的皇子,若不是那年同顾谨治水有功,怕是天佑帝都不会想起来有这么个儿子。
顾谏在朝堂上的声威没有周王的大,于是,在顾谨不在的这些日,朝中的风向有些转变,悄悄地转向了周王,其实,也不是周王,毕竟周王年纪在那里摆着,腿脚也不利索了,就连他自己都没了上位的心思了,朝臣们打的不是周王的主意,而是周王世子顾怀瑜的主意。
顾怀瑜和虞希宁一个年纪,今年也十八岁了,年轻有为,努力上进,把周王府打理地井井有条,在朝廷里也担任了官职,遇事颇有自己的见地,而且,顾怀瑜还是天佑帝的嫡长孙,这地位,可是要比顾谏这个从不受宠的摄政王要高多了。
这朝堂上的风向一变,顾怀瑜虽然没有别的心思,可是,那些大臣们开始阳奉阴违了,对待顾谏的命令,也开始不用心了,顾谏在朝堂上一度很艰难。
不过,这还不是最闹心的,最让顾谏闹心的事情,是北狄和南疆还有西戎要联姻。
自从顾谨把北狄的君霆霖给生擒之后,虞初涵就一直在同北狄议和,在天佑帝驾崩之前,虞初涵议和之事完结了,北狄赔了城池,铁器,马匹还有紫茸。
虞初涵议和的事情还没有收尾,便被紧急掉往南疆边境了,剩下的事情是虞越庭收的尾,北狄大概是觉得虞初涵走了,少了一个猛将,这雪耻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
顾谏给顾谨写了好长的一封信,心中写了,南疆要和北狄联姻,北狄皇子娶南疆公主,西戎皇帝娶北狄公主,南疆和北狄似乎也达成了某种协议,只是,探子还没有探查出来。
顾谏在心中询问顾谨,这件事要怎么办,是不是要预防着三国联盟,进而攻打东原。
顾谨思考了一夜,提笔给顾谏回了一封信,就先看着这三国折腾吧,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便开打呗,反正东原也不是没有军队,只是,顾谨叮嘱顾谏,要多培养一些将领出来,若是战线拉的太长,没有得力干将可是一大弊病。
至于其他的,顾谨明确地告诉了顾谏,除非三国联盟,两军交战,别的就不要打搅他了,顾谨地专心地把虞希宁给追回来。
顾谏收到顾谨的回信,气的要吐血了,敢情,亲兄弟都是这么坑的?为了女人,插兄弟两刀,他顾谏每天累死累活的给顾谨守着江山,顾谨却是跑去追女人了,可叹,可叹!
顾谨可是没觉得有多对不起顾谏,反正,在顾谨眼里,什么皇位,现在都是浮云,什么都不如虞希宁来的重要。
顾谨走了半个月,终于在清明之前到达了姑苏,虽然距离扬州还有一段路,但是已经近了,来人回禀说,虞希宁还没到青阳镇,顾谨也不急在这一时,便去了一趟寒山寺。
既然静安和静玄大师是师兄弟,那静安大师知道的事情,静玄大师也都知道。
顾谨一来是想问问这天象的事情到底过去了没有,而来,顾谨还想解解梦,为什么握着虞希宁的黑玉佩睡觉的时候,老做这些奇怪的梦。
顾谨到了寒山寺,报了自己的姓名,说明了来意,不大一会,便有小沙弥来请顾谨进去。
静玄大师看起来和静安大师长得差不多,至少,这在顾谨眼里是这样。
“静玄大师。”顾谨双手合十,给静玄大师行了个礼。
“阿弥陀佛,老衲这厢有礼了。”静玄大师回礼,“早就听闻师兄有一小友,今日有幸一见,果然龙气深泽,乃共主之像。”
“借大师吉言,他日必当有所宏图。”
“小友所求之事,请恕老衲不能回答,”静玄大师继续说道,“这天行有常,常人若是经常窥伺天机,怕是要遭天谴的,这凤星夺命,已成事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化解,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老衲实在是无能为力。”静玄大师摇摇头,脸上一副无奈的深情。
“大师,弟子还有一事,需要大师解忧。”顾谨说着,从怀里拿出虞希宁的玉佩,递到静玄大师的面前。
“这玉佩,”静玄大师没有接,而是迟疑地问道。
“这是内子的贴身之物,不过,内子为了保我东原安宁,自己离开了皇宫,留了这玉佩给我做念想。”顾谨解释道,“只是,每当弟子握着这个玉佩睡觉时,便会做一个奇怪的梦。”
顾谨便把这些天来做的那个梦和静玄大师说了一遍,末了,“请大师明示一番,这梦境究竟是何意?”
听完顾谨的叙述,静玄大师接过这黑玉佩,拿在手里仔细地端详起来,黑玉佩隐隐翻着光泽,周身刻着花纹,静玄大师仔细的看着这些花纹,有种熟悉地感觉。
看了一会,静玄大师站起身来,从身后的书架顶部,翻出来了一本泛黄的书,掸了掸上面的尘土,顾谨看见了,那是一本,《东瀛物华录》。
“大师,这是?”顾谨开口问道。
“这是我早年游历所得的一本杂记,里面记载了仙地东瀛的一些事情,不过,这东瀛仙地从来没有人去过,这是真是假,老衲也不敢确定。”静玄大师说完,打开了那物华录,一页一页地仔细翻找起来。
顾谨坐在静玄大师对面,三个手指头紧紧地捏住茶碗的盖子,眼睛随着静玄大师的手指不停地在动。
翻了快一大半的时候,静玄大师停住了手,顾谨仔细看去,那页书上,赫然画着一枚和虞希宁这块玉佩一模一样的玉佩,旁边标注着名字,逆灵玉。
“大师,这是?”顾谨现在的内心十分忐忑,他好像知道了些什么,可是,一些事情变得更加模糊了。
“书上说,这是一块可以逆灵的玉佩,也就是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