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4 第一百二十一章 巴贝奇的蒸汽机计算机
- 135 第一百二十二章 秘密泄露
- 136 第一百二十三章 现成的竹杠
- 137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机械的优美
- 138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旁敲侧击
- 139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开始有钱了
- 140 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战如火如荼
- 141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中日国运所系
- 142 第一百二十九章 蒸汽机缫丝机
- 143 第一百三十章 以牙还牙
- 144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丝期货
- 145 第一百三十二章 灵金机械计算机
- 146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后的疯狂
- 147 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手入侵
- 148 第一百三十五章 宗师境的真正实力
- 149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情之请
- 150 第一百三十七章 哪来的大火
- 151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兑现提货单
- 152 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盘开始
- 153 第一百四十章 我花开处百花杀,萧条啊
- 154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义升行的末路
- 155 第一百四十二章 所有人都在求助
- 156 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手帮忙的条件
- 157 第一百四十四章 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
- 158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送过来的竹杠
- 159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幕后之间的谈判
- 160 第一百四十七章 根本的利益冲突
- 161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幕后之间的交易
- 162 第一百四十九章 成王败寇
- 163 第一百五十章 没有现金,只有厂丝
- 164 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大贵在下一盘大棋
- 165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年赚两百万的目标
- 166 第一百五十三章 布置外围
- 167 第一百五十四章 还是要多占地盘
- 168 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铸银元和毁钱铸铜
- 169 第一百五十六章 武装力量
- 170 第一百五十七章 组建军队,剿灭海盗
- 171 第一百五十八章 这算是乌龙吗
- 172 第一百五十九章 八百保安团
- 173 第一百六十章 震慑新兵
- 174 第一百六十一章 调教
- 175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宫慕久的忧虑
- 176 第一百六十三章 白沙岛第一战
- 177 第一百六十四章 真正的碾压
- 178 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国人吃了大亏
- 179 第一百六十六章 必须独立出兵
- 180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神兽八岐大蛇
- 181 第一百六十八章 进攻桃花岛
- 182 第一百六十九章 军舰大战神兽
- 183 第一百七十章 追杀海盗
- 184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盗首领的逆袭
- 185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诡异的结局
- 186 第一百七十三章 桃花岛的收获
- 187 第一百七十四章 炼气化神,开辟识海
- 188 “”主神图书馆“”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丝期货
第一百三十一章 生丝期货
在赵大贵宣布低价出售洋布后,上海的洋布生意一时进入冰冻状态,只有大贵商行能依靠低价出货,其他商行因为价格高,根本没法卖出洋布。
本来,大家还指望大贵商行的库存不多,把存货出清后这事也就停下了,想来赵大贵也不会为了置气,继续两块五买布,再以两块四的价格卖出去。
可是没想到大贵商行的洋布似乎绵绵不绝,丝毫没有枯竭的样子,商人们想尽办法打听里面的门道,就知道这事情要坏了。
原来,赵大贵买了好多艘船开办到香港和广州的定期邮轮,每次坐船的旅客也就三四十人,不足定额的三成,大家觉得赵大贵聪明人办糊涂事,这邮轮生意恐怕是要赔钱的。
没想到,现在的麻烦事情都出在蒸汽邮轮上。
原来,一段时间前,赵大贵新任秘书徐文强,拿着一批厂丝和茶叶,到香港和广州走动一番,跟当地的商人们协商,能否用丝茶换取他们手中的洋布。
这时候,洋布滞销已经出现端倪,香港和广州商人们手中都积压了大量洋布,有些甚至库存了一年以上的洋布,正愁着怎么处理库存呢,见状不由大喜过望,几乎是倒贴着过来。
上海的生丝和茶叶价格比广州便宜两成以上,广东因为是欧美商人到达的第一口岸,获得的洋布价格比上海便宜很多,赵大贵这么一番操作,获得洋布的成本远低于上海商人的洋布均价,也就每匹两块四左右。
不过,赵大贵这么弄,加上运费和交易成本,其实赚不了多少钱,但问题是也不会赔钱,至少不会压货。
也就是说,只要赵大贵铁了心给商行的洋行买办们一个好看,就能把这事情一直做下去,就算自己赚不了钱,也要把其他洋布商人挤兑死再说。
现在,赵大贵的心腹徐文强每个月都要坐游轮南下两次,每次都带去价值数万的丝茶,然后带回大量洋布,还跟广州和香港的商人们结下很好的生意关系。
“还有这种操作?”打听到这个消息的洋行买办们,有一种懵逼的感觉,合着他们想出钱把赵大贵手中的货全部买断,也做不到啊。
关键在于,赵大贵其实主要靠丝茶赚钱,洋布生意对他没意义,也没多少库存,但别的商人却刚好是相反,像义升行手里有上百万的洋布,怡和和旗昌也不少,只能被他死死克制。
如此说来,继续跟赵大贵斗下去,就是上海的商人合力跟广州的商人们的库存较劲,不管双方谁胜谁负,于赵大贵都丝毫无损,还能扩大人脉,也就是所谓的不赚钱,只赚吆喝。
六月底的时候,洋行买办们终于妥协,一起找赵大贵说情,说前几个月商品价格紊乱,是一帮不懂规矩的小商人做的,实在不是大家的本意,又给大贵商行许了很多好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以后还是一起合作,重新订立价格同盟为好。
找赵大贵说话的有怡和、宝顺、太初、旗昌等大洋行,又有吴健彰、林阿钦等有实力的买办,甚至领事巴富尔都却不过面子,劝了赵大贵两句。
最后,赵大贵趁机将自己商行的生丝、茶叶、洋布等货物卖出一批,回笼一笔资金,赚了一笔钱,才点头同意跟大家一起合作,继续维持洋布两块五进价,三块钱出货的一套价格体系。
乱了好几个月的洋货生意圈总算平静下来,大家开始照常做生意,互相之间也重新变得和和气气,少了很多剑拔弩张。
不过,不管赵大贵还是其他商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大家因为打不下去才暂时停战而已,一场更大规模的商战,随时有可能爆发。
到了七月份以后,似乎因为大家不再扰乱市场,不再内斗,洋布生意似乎变得顺畅起来。
前一段时间,洋布零售的速度忽快忽慢,但总体来讲一直在缓慢下降,但到了七月份以后,可能因为大家都在认真做生意,零售速度小幅提高了一些,也让很多经营洋布的商人常出了一口气。
如果洋布零售一直那样半死不活,大家都要考虑滞销的问题了。
不过,赵大贵看得很清楚,李心兰和徐文强制作的洋布销售趋势图中,就点出过洋布销售会起落几次后断崖式下跌,如今的好转只是季节周期性因素导致的临时提升。
七月初的时候,大贵商行又有了新动作,就是开始出售丝茶和洋布订单。
吴淞江南部、洋泾浜以北,靠近黄浦江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很多洋行和商铺都扎堆建立,就是赵大贵也看重这一点,在这个地方建造很大的西式商铺,青砖打造,外观精致。
本来,这个称作“大贵商行一号铺子”的商铺,是对外出售丝茶和洋货等商品的地方,每个月的交易量都挺不少,但也都是可以看见的实物,但从七月初开始,商铺里开始推出一项新商品,也就是货物订单,更准确说是提货单。
以其中最受欢迎的厂丝订单为例,别人在大贵商行以一包六十元的价格购买厂丝提货订单,就能以此订单为凭证,在三个月内可以从大贵商行,以每包六百元的价格获得生丝;
大贵商行以自己信誉对订单做出担保,如果不能按时供货,就要缴纳不菲的赔偿金。
厂丝是这段时间最受欢迎的商品,只是因为缫丝厂建立不久,生产能力较为有限,所以能提供的产品量不多而已。
赵大贵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上海最著名的是信用卓著,从不违背承诺,所以没人认为赵大贵会拒绝兑付承诺。
所以,这种厂丝订单一经提出,就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认为这是拿到厂丝的最好途径,有很多商人愿意到大贵商行,购买这种三月以内的提货单,交易量还很是不少。
大贵商行似乎受到这项业务的鼓励,接着还推出土丝、茶叶、洋布和其他货物的提货单,商人们买下这些提货单,缴纳相当于货物总价百分之十的定金,就能在三个月内获得商品实物,到时候补齐差价就行。
这项制度,受到很多商人的欢迎,然后不久就让机灵的商人们嗅到其中的商机了。
以厂丝提货单为例,缴纳六十元获得一包厂丝的提货单,缫丝厂三个月内生产出成品,只要补齐五百四十元,就能提走一包厂丝。
可是,厂丝如此畅销,有些人是甚至愿意以六百五十元的价格得到这些厂丝的,那么可不可以跟提前获得提货单的人商量,加价三十元、四十元甚至五十元,获得这份提货单呢?
很快,便有人开始加价收购提前一步获得提货单的商人们手中的订单,然后就开始出现一些黄牛党,试图垄断提货单的供应,接着又有人开始专门倒买倒卖这种提货单。
有些人花高价买了这种提货单,觉得有些亏的,也可以较低价格出售,减少自己的损失。
很快,不少人发现这其中的乐趣,不用辛苦工作,只要在大贵商行的门前空地搬个凳子坐下,然后低买高卖这种提货单,就能获得不菲的收入,比自己辛苦扛活强多了,甚至比经商卖布来钱还快。
本来,大家还指望大贵商行的库存不多,把存货出清后这事也就停下了,想来赵大贵也不会为了置气,继续两块五买布,再以两块四的价格卖出去。
可是没想到大贵商行的洋布似乎绵绵不绝,丝毫没有枯竭的样子,商人们想尽办法打听里面的门道,就知道这事情要坏了。
原来,赵大贵买了好多艘船开办到香港和广州的定期邮轮,每次坐船的旅客也就三四十人,不足定额的三成,大家觉得赵大贵聪明人办糊涂事,这邮轮生意恐怕是要赔钱的。
没想到,现在的麻烦事情都出在蒸汽邮轮上。
原来,一段时间前,赵大贵新任秘书徐文强,拿着一批厂丝和茶叶,到香港和广州走动一番,跟当地的商人们协商,能否用丝茶换取他们手中的洋布。
这时候,洋布滞销已经出现端倪,香港和广州商人们手中都积压了大量洋布,有些甚至库存了一年以上的洋布,正愁着怎么处理库存呢,见状不由大喜过望,几乎是倒贴着过来。
上海的生丝和茶叶价格比广州便宜两成以上,广东因为是欧美商人到达的第一口岸,获得的洋布价格比上海便宜很多,赵大贵这么一番操作,获得洋布的成本远低于上海商人的洋布均价,也就每匹两块四左右。
不过,赵大贵这么弄,加上运费和交易成本,其实赚不了多少钱,但问题是也不会赔钱,至少不会压货。
也就是说,只要赵大贵铁了心给商行的洋行买办们一个好看,就能把这事情一直做下去,就算自己赚不了钱,也要把其他洋布商人挤兑死再说。
现在,赵大贵的心腹徐文强每个月都要坐游轮南下两次,每次都带去价值数万的丝茶,然后带回大量洋布,还跟广州和香港的商人们结下很好的生意关系。
“还有这种操作?”打听到这个消息的洋行买办们,有一种懵逼的感觉,合着他们想出钱把赵大贵手中的货全部买断,也做不到啊。
关键在于,赵大贵其实主要靠丝茶赚钱,洋布生意对他没意义,也没多少库存,但别的商人却刚好是相反,像义升行手里有上百万的洋布,怡和和旗昌也不少,只能被他死死克制。
如此说来,继续跟赵大贵斗下去,就是上海的商人合力跟广州的商人们的库存较劲,不管双方谁胜谁负,于赵大贵都丝毫无损,还能扩大人脉,也就是所谓的不赚钱,只赚吆喝。
六月底的时候,洋行买办们终于妥协,一起找赵大贵说情,说前几个月商品价格紊乱,是一帮不懂规矩的小商人做的,实在不是大家的本意,又给大贵商行许了很多好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以后还是一起合作,重新订立价格同盟为好。
找赵大贵说话的有怡和、宝顺、太初、旗昌等大洋行,又有吴健彰、林阿钦等有实力的买办,甚至领事巴富尔都却不过面子,劝了赵大贵两句。
最后,赵大贵趁机将自己商行的生丝、茶叶、洋布等货物卖出一批,回笼一笔资金,赚了一笔钱,才点头同意跟大家一起合作,继续维持洋布两块五进价,三块钱出货的一套价格体系。
乱了好几个月的洋货生意圈总算平静下来,大家开始照常做生意,互相之间也重新变得和和气气,少了很多剑拔弩张。
不过,不管赵大贵还是其他商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大家因为打不下去才暂时停战而已,一场更大规模的商战,随时有可能爆发。
到了七月份以后,似乎因为大家不再扰乱市场,不再内斗,洋布生意似乎变得顺畅起来。
前一段时间,洋布零售的速度忽快忽慢,但总体来讲一直在缓慢下降,但到了七月份以后,可能因为大家都在认真做生意,零售速度小幅提高了一些,也让很多经营洋布的商人常出了一口气。
如果洋布零售一直那样半死不活,大家都要考虑滞销的问题了。
不过,赵大贵看得很清楚,李心兰和徐文强制作的洋布销售趋势图中,就点出过洋布销售会起落几次后断崖式下跌,如今的好转只是季节周期性因素导致的临时提升。
七月初的时候,大贵商行又有了新动作,就是开始出售丝茶和洋布订单。
吴淞江南部、洋泾浜以北,靠近黄浦江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很多洋行和商铺都扎堆建立,就是赵大贵也看重这一点,在这个地方建造很大的西式商铺,青砖打造,外观精致。
本来,这个称作“大贵商行一号铺子”的商铺,是对外出售丝茶和洋货等商品的地方,每个月的交易量都挺不少,但也都是可以看见的实物,但从七月初开始,商铺里开始推出一项新商品,也就是货物订单,更准确说是提货单。
以其中最受欢迎的厂丝订单为例,别人在大贵商行以一包六十元的价格购买厂丝提货订单,就能以此订单为凭证,在三个月内可以从大贵商行,以每包六百元的价格获得生丝;
大贵商行以自己信誉对订单做出担保,如果不能按时供货,就要缴纳不菲的赔偿金。
厂丝是这段时间最受欢迎的商品,只是因为缫丝厂建立不久,生产能力较为有限,所以能提供的产品量不多而已。
赵大贵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上海最著名的是信用卓著,从不违背承诺,所以没人认为赵大贵会拒绝兑付承诺。
所以,这种厂丝订单一经提出,就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认为这是拿到厂丝的最好途径,有很多商人愿意到大贵商行,购买这种三月以内的提货单,交易量还很是不少。
大贵商行似乎受到这项业务的鼓励,接着还推出土丝、茶叶、洋布和其他货物的提货单,商人们买下这些提货单,缴纳相当于货物总价百分之十的定金,就能在三个月内获得商品实物,到时候补齐差价就行。
这项制度,受到很多商人的欢迎,然后不久就让机灵的商人们嗅到其中的商机了。
以厂丝提货单为例,缴纳六十元获得一包厂丝的提货单,缫丝厂三个月内生产出成品,只要补齐五百四十元,就能提走一包厂丝。
可是,厂丝如此畅销,有些人是甚至愿意以六百五十元的价格得到这些厂丝的,那么可不可以跟提前获得提货单的人商量,加价三十元、四十元甚至五十元,获得这份提货单呢?
很快,便有人开始加价收购提前一步获得提货单的商人们手中的订单,然后就开始出现一些黄牛党,试图垄断提货单的供应,接着又有人开始专门倒买倒卖这种提货单。
有些人花高价买了这种提货单,觉得有些亏的,也可以较低价格出售,减少自己的损失。
很快,不少人发现这其中的乐趣,不用辛苦工作,只要在大贵商行的门前空地搬个凳子坐下,然后低买高卖这种提货单,就能获得不菲的收入,比自己辛苦扛活强多了,甚至比经商卖布来钱还快。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