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50 340 抢技术
- 351 341 柏林战役
- 352 342 不列颠搅屎棍
- 353 343 战后的麻烦事
- 354 344 苏共19大
- 355 345 政治局及中央书记选举
- 356 346 收获和安排
- 357 347 影星
- 358 348 东西矛盾
- 359 349 苏日战争
- 360 350 逮捕
- 361 351 诺维科夫案件
- 362 352 瓦西里·斯大林
- 363 353 匿名信
- 364 354 国安体系的调整
- 365 355 权力斗争
- 366 356 清算
- 367 357 朱可夫
- 368 358 吊打鬼子
- 369 359 红色东南亚
- 370 360 安德烈耶夫
- 371 361 赫鲁晓夫
- 372 362 整人
- 373 363 西伯利亚派的崛起
- 374 364 农业问题
- 375 365 芬达
- 376 366 列宁格勒的气氛
- 377 367 舆论攻势
- 378 368 巴勒斯坦问题
- 379 369 针对以色列的动作
- 380 请假。。。
- 381 370 斗争开始
- 382 371 地方角力
- 383 372 爸爸的援助
- 384 373 莫洛托夫
- 385 374 应对
- 386 375
- 387 376 战争补偿
- 388 377 军事力量
- 389 378 新格局
- 390 379 中东局势
- 391 380 苏共二十大
- 392 381 贝利亚的恶行
- 393 382 逮捕
- 394 383 牢不可破的联盟(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350 逮捕
350 逮捕
1944年12月14日,正当苏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群身穿内务部制服的人忽然闯进赤塔军区司令部的一间办公室里。
“内务部的同志们,请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空军元帅胡佳科夫此时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看着一张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图,估计是在策划一场空袭行动。
身穿内务部上校制服的人二话不说,秀出了由内务部长贝利亚和“斯密尔舒”(反间谍特别行动(机构))领导阿巴库莫夫亲自签署的逮捕令。
“什么?我究竟犯了什么错?我绝对没有背叛祖国,绝对没有背叛斯大林!斯大林万岁!”任凭胡佳科夫怎么喊,都不能改变他被逮捕的命运。
一位空军元帅就这样完蛋了。
胡佳科夫被捕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莫斯科,引起苏联政界和军界高层的震动。除了斯大林和内务部高层以外,谁也不知道这位空军元帅,前苏联空军副总司令落马的真实原因。
在军队里,包括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国防部副部长华西列夫斯基、空军元帅诺维科夫在内的多位军队高层都向曼图洛夫询问有关的事情,希望曼图洛夫这位与军方关系较为密切的政治人物能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来打听有关事情的来龙去脉。
作为一名来自21世纪的穿越者,曼图洛夫当然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还能准确地预测到下一个被逮捕的人是谁。但他并没有透露太多东西,只说:“胡佳科夫可能在某些事情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只要大家做好自己的本分,别干傻事,别说傻话就行。”
几个元帅一脸懵逼地离开了曼图洛夫的办公室,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单纯的,没有政治智慧的他们却相信了曼图洛夫这句简单的说辞,深信胡佳科夫在某些事情上犯了严重错误。
过了不久,经过阿巴库莫夫的亲自审讯后,胡佳科夫元帅终于“招供”了他作为轴心国间谍的“事实”,承认自己故意接收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飞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然而,胡佳科夫的落马仅仅是这场阴谋的开端,随后越来越多的检举信陆续送到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安德烈耶夫、苏共中央第二书记日丹诺夫、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的案头上。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的曼图洛夫和内务部长贝利亚居然没有收到任何有关的检举信,但负责对外联络事务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库兹涅佐夫却收到了很多封这样的信件。
本来,曼图洛夫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所以暂时还没什么反应,还以为事情会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来进行。
直到安德烈耶夫召开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时,有份出席的曼图洛夫才知道这些检举信的存在。
几乎所有的信件都指向了苏联空军总司令诺维科夫元帅、航空工业部长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沙胡林、空军军事委员施马诺夫空军上将、空军副司令列平空勤上将、空军装备采购总局局长谢列兹涅夫空勤中将。
也就是说,凡是参与了飞机生产、接收工作的人都涉及到案件里。而作为曾经所有军事工业发展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曼图洛夫也有可能牵涉到这个案件上,但因为他的贡献太多,名气太大,而且又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这件事情有关系,所以暂时还没人敢举报他。
不过,当那些被检举者都被捕之后,他们很有可能会在审讯中被迫把曼图洛夫给“供出来”。而在历史上,苏共中央书记马林科夫也在这个案件中被诺维科夫“供了出来”,随后被贬到乌兹别克斯坦主持一个大坝的修建工作。
要不是贝利亚四处活动,在斯大林面前帮马林科夫说情,恐怕马林科夫的政治生涯就要到此为止了。
而这一次,马林科夫也极有可能会被卷入这场案件之中,但他在这宗案件中的牵涉程度,还有他的“下场”至今还是无法预测。
如果这次案件的针对目标果真是马林科夫的话,那无论他有没有责任,都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牵连,也会受到一定的处分。
但如果案件的针对目标不是马林科夫,而是曼图洛夫的话,结果就不太一样了。到时曼图洛夫也有可能会像历史上的马林科夫那样被贬到某个偏远地区去修大坝,如果中央这里没人帮他吹风的话,恐怕他的政治生涯也要到此为止了。
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曼图洛夫就得做点预防工作了,但究竟怎么做,他暂时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头绪,因为他现在还没搞清楚“罪魁祸首”究竟是什么人,也不知道是谁在决定这些人的命运。
如果这个案件是像大部分历史资料所说的那样,“罪魁祸首”是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那整个事情就不难解决,只需要跟斯大林的儿子搞好关系就行。
至于怎么搞好和瓦西里之间的关系,一切关键就在一个身处古拉格的足球员那里,只需要支持瓦西里把那个足球员放出来,然后将他安排到莫斯科中央陆军球队里当教练,让中央陆军及其背后的苏联国防部给他撑腰就行,唯一的“副作用”就是会损坏曼图洛夫和贝利亚之间的关系,让他成为下一个被贝利亚针对的目标。
只不过,瓦西里·斯大林并不是这个“阴谋”的策划人。他的确跟这场“阴谋”有关,整场“阴谋”也是因他而起,但在他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股巨大的势力。
这股势力,有可能是斯大林本人,他对军人的不信任令他开始想方设法地将诺维科夫、胡佳科夫二战功臣清除,并且借此机会把朱可夫、曼图洛夫这些更有贡献,在军队里更有地位的人连根拔起,避免这些军方人物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但如果“罪魁祸首”是斯大林本人的话,那为什么历史上马林科夫也会在这个案件中遭殃呢?他明明是斯大林身边的红人,甚至是他最信任的其中一个人,那为什么会遭到牵连呢?
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个案件的背后策划者并不是斯大林,而是和马林科夫的政敌——列宁格勒派。
“内务部的同志们,请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空军元帅胡佳科夫此时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看着一张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图,估计是在策划一场空袭行动。
身穿内务部上校制服的人二话不说,秀出了由内务部长贝利亚和“斯密尔舒”(反间谍特别行动(机构))领导阿巴库莫夫亲自签署的逮捕令。
“什么?我究竟犯了什么错?我绝对没有背叛祖国,绝对没有背叛斯大林!斯大林万岁!”任凭胡佳科夫怎么喊,都不能改变他被逮捕的命运。
一位空军元帅就这样完蛋了。
胡佳科夫被捕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莫斯科,引起苏联政界和军界高层的震动。除了斯大林和内务部高层以外,谁也不知道这位空军元帅,前苏联空军副总司令落马的真实原因。
在军队里,包括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国防部副部长华西列夫斯基、空军元帅诺维科夫在内的多位军队高层都向曼图洛夫询问有关的事情,希望曼图洛夫这位与军方关系较为密切的政治人物能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来打听有关事情的来龙去脉。
作为一名来自21世纪的穿越者,曼图洛夫当然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还能准确地预测到下一个被逮捕的人是谁。但他并没有透露太多东西,只说:“胡佳科夫可能在某些事情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只要大家做好自己的本分,别干傻事,别说傻话就行。”
几个元帅一脸懵逼地离开了曼图洛夫的办公室,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单纯的,没有政治智慧的他们却相信了曼图洛夫这句简单的说辞,深信胡佳科夫在某些事情上犯了严重错误。
过了不久,经过阿巴库莫夫的亲自审讯后,胡佳科夫元帅终于“招供”了他作为轴心国间谍的“事实”,承认自己故意接收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飞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然而,胡佳科夫的落马仅仅是这场阴谋的开端,随后越来越多的检举信陆续送到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安德烈耶夫、苏共中央第二书记日丹诺夫、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的案头上。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的曼图洛夫和内务部长贝利亚居然没有收到任何有关的检举信,但负责对外联络事务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库兹涅佐夫却收到了很多封这样的信件。
本来,曼图洛夫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所以暂时还没什么反应,还以为事情会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来进行。
直到安德烈耶夫召开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时,有份出席的曼图洛夫才知道这些检举信的存在。
几乎所有的信件都指向了苏联空军总司令诺维科夫元帅、航空工业部长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沙胡林、空军军事委员施马诺夫空军上将、空军副司令列平空勤上将、空军装备采购总局局长谢列兹涅夫空勤中将。
也就是说,凡是参与了飞机生产、接收工作的人都涉及到案件里。而作为曾经所有军事工业发展的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曼图洛夫也有可能牵涉到这个案件上,但因为他的贡献太多,名气太大,而且又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这件事情有关系,所以暂时还没人敢举报他。
不过,当那些被检举者都被捕之后,他们很有可能会在审讯中被迫把曼图洛夫给“供出来”。而在历史上,苏共中央书记马林科夫也在这个案件中被诺维科夫“供了出来”,随后被贬到乌兹别克斯坦主持一个大坝的修建工作。
要不是贝利亚四处活动,在斯大林面前帮马林科夫说情,恐怕马林科夫的政治生涯就要到此为止了。
而这一次,马林科夫也极有可能会被卷入这场案件之中,但他在这宗案件中的牵涉程度,还有他的“下场”至今还是无法预测。
如果这次案件的针对目标果真是马林科夫的话,那无论他有没有责任,都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牵连,也会受到一定的处分。
但如果案件的针对目标不是马林科夫,而是曼图洛夫的话,结果就不太一样了。到时曼图洛夫也有可能会像历史上的马林科夫那样被贬到某个偏远地区去修大坝,如果中央这里没人帮他吹风的话,恐怕他的政治生涯也要到此为止了。
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曼图洛夫就得做点预防工作了,但究竟怎么做,他暂时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头绪,因为他现在还没搞清楚“罪魁祸首”究竟是什么人,也不知道是谁在决定这些人的命运。
如果这个案件是像大部分历史资料所说的那样,“罪魁祸首”是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那整个事情就不难解决,只需要跟斯大林的儿子搞好关系就行。
至于怎么搞好和瓦西里之间的关系,一切关键就在一个身处古拉格的足球员那里,只需要支持瓦西里把那个足球员放出来,然后将他安排到莫斯科中央陆军球队里当教练,让中央陆军及其背后的苏联国防部给他撑腰就行,唯一的“副作用”就是会损坏曼图洛夫和贝利亚之间的关系,让他成为下一个被贝利亚针对的目标。
只不过,瓦西里·斯大林并不是这个“阴谋”的策划人。他的确跟这场“阴谋”有关,整场“阴谋”也是因他而起,但在他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股巨大的势力。
这股势力,有可能是斯大林本人,他对军人的不信任令他开始想方设法地将诺维科夫、胡佳科夫二战功臣清除,并且借此机会把朱可夫、曼图洛夫这些更有贡献,在军队里更有地位的人连根拔起,避免这些军方人物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但如果“罪魁祸首”是斯大林本人的话,那为什么历史上马林科夫也会在这个案件中遭殃呢?他明明是斯大林身边的红人,甚至是他最信任的其中一个人,那为什么会遭到牵连呢?
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个案件的背后策划者并不是斯大林,而是和马林科夫的政敌——列宁格勒派。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