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7 第157章 袁本初驰檄疗风疾 孙伯符中箭促天年(1)
- 158 第158章 袁本初驰檄疗风疾 孙伯符中箭促天年(2)
- 159 第159章 焚乌巢曹操屡施谋 奔荆州刘备再避难(1)
- 160 第160章 焚乌巢曹操屡施谋 奔荆州刘备再避难(2)
- 161 第161章 守孤城审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节(1)
- 162 第162章 守孤城审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节(2)
- 163 第163章 出塞外绕途歼众虏 顾隆中决策定三分(1)
- 164 第164章 出塞外绕途歼众虏 顾隆中决策定三分(2)
- 165 第165章 入江夏孙权复仇 走当阳赵云救主(1)
- 166 第166章 入江夏孙权复仇 走当阳赵云救主(2)
- 167 第167章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1)
- 168 第168章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2)
- 169 第169章 续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遗笺壮年悲短命(1)
- 170 第170章 续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遗笺壮年悲短命(2)
- 171 第171章 拒马儿许褚效忠 迎虎主刘璋失计(1)
- 172 第172章 拒马儿许褚效忠 迎虎主刘璋失计(2)
- 173 第173章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1)
- 174 第174章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2)
- 175 第175章 见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伤功臣邀赐盖(1)
- 176 第176章 见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伤功臣邀赐盖(2)
- 177 第177章 得汉中刘玄德称王 失荆州关云长殉义(1)
- 178 第178章 得汉中刘玄德称王 失荆州关云长殉义(2)
- 179 第179章 济父恶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汉开基(1)
- 180 第180章 济父恶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汉开基(2)
- 181 第181章 陆伯言定计毁连营 刘先主临危传顾命(1)
- 182 第182章 陆伯言定计毁连营 刘先主临危传顾命(2)
- 183 第183章 尊西蜀难倒东吴使 平南蛮表兴北伐师(1)
- 184 第184章 尊西蜀难倒东吴使 平南蛮表兴北伐师(2)
- 185 第185章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返汉中授计戮王双(1)
- 186 第186章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返汉中授计戮王双(2)
- 187 第187章 木门道张郃毙命 五丈原诸葛归天(1)
- 188 第188章 木门道张郃毙命 五丈原诸葛归天(2)
- 189 第189章 王子均昌言平乱 公孙渊战败受擒(1)
- 190 第190章 王子均昌言平乱 公孙渊战败受擒(2)
- 191 第191章 承遗诏司马秉权 缴印绶将军赤族(1)
- 192 第192章 承遗诏司马秉权 缴印绶将军赤族(2)
- 193 第193章 猛姜维北伐丧师 老丁奉东兴杀敌(1)
- 194 第194章 猛姜维北伐丧师 老丁奉东兴杀敌(2)
- 195 第195章 司马师擅权行废立 毋丘俭失策致败亡(1)
- 196 第196章 司马师擅权行废立 毋丘俭失策致败亡(2)
- 197 第197章 满恶贯孙綝伏诛 竭忠贞王经死节(1)
- 198 第198章 满恶贯孙綝伏诛 竭忠贞王经死节(2)
- 199 第199章 失蜀土汉宗绝祀 篡魏祚晋室开基(1)
- 200 第200章 失蜀土汉宗绝祀 篡魏祚晋室开基(2)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67章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1)
第167章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1)
却说刘备奔走途中,幸有张飞断后,始得脱难。及见赵云救回甘氏母子,又闻糜夫人伤亡,禁不住百感交萦,潸然泪下。到了张飞驰至,报称毁桥拒敌,备失声道:“桥梁不断,曹军尚恐有伏,未敢追来,今已拆去,彼料我胆怯,必然追我,不如速走罢!”遂带领残众,从小路斜投汉津。行抵淝口,后面果有追兵驰至。正在惊惶,那江中有许多船只,扬帆驶到,船头立一大将,披甲横刀,正是云长关羽;名字并举,乃是特笔。备转忧为喜,忙率众人登舟。羽留心审视,独不见糜夫人,便向备问明,备太息道:“甘氏母子,尚亏是子龙救回,子龙入围数次,或说他北投曹操,我料子龙必不弃我,果然仗着百战,救回妻孥,糜氏已经殉难了!”羽悲愤道:“往日猎许田时,若从羽言,可不至有今日的困厄!”备答道:“当时投鼠忌器,所以劝止,若天道辅正,怎知不转祸为福呢?”说着,遥见追兵将到,急命开船;羽说是不妨,江夏太守刘公子,悉众来援,就在后面。道言未绝,果由刘琦引船千艘,顺流来会。羽索性挥兵登岸,要与曹军决个胜负。就是张飞赵云,亦跃至岸上,与羽驱杀过去,曹军又皆吓退,反被关张赵三将,夺取许多甲仗,方才回船。当下招集溃众,次第趋集,备等稍稍安心。独徐庶未见老母,很是担忧,备欲遣将往寻,有归卒禀报道:“徐母已被曹军拘去了!”庶不禁流涕,即起身辞备道:“本欲与将军共图大业,今失去老母,方寸已乱,不能为谋,请从此别!”备亦欷歔道:“卿莫非往投曹营么?”庶泣答道:“欲全老母,不得不尔;但此心仍属将军,决不为操设谋!”说至此,又与诸葛亮告辞道:“孔明大才,必能弼成王业,庶虽去,亦得放怀了。”于是舍舟登陆,由备亮等送至十里外,始与诀别。《三国志·诸葛亮传》详载此事。庶归曹操,系在备当阳败后,且庶母亦不闻自杀,与罗氏《演义》不同。庶径诣曹营,幸母未死,乃留住曹操麾下,后由操表为御史中丞,这且搁过不提。庶母若死,庶亦不肯依操,可见罗氏附会之失。
且说刘备等返至船中,方命解缆行驶。到了夏口,适与东吴使人鲁肃相遇,彼此接见,互道殷勤。肃本来请命孙权,欲与刘备联络,共拒曹操,因借吊问荆州为名,乘便见备。可巧备自当阳败走,在途晤谈,肃即探试备意,问欲何往,备佯答道:“前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拟即往投。”以假应假。肃素忠厚,便直说道:“苍梧僻处岭南,何足为助?愚意不如东投孙氏,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左英豪,都愿归附;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见前文。今为君计,最好是与他联络,共御曹军。”说到拒曹是鲁肃一生宗旨。备尚未及答,诸葛亮即从旁插嘴道:“刘使君与孙将军,素未会面,如何轻投?”肃笑答道:“令兄子瑜,现为江东长史,与肃友善,肃愿偕君同至江东,既可与令兄聚首,复可与孙将军共议大事。”亮乃语备道:“事机已急,愿奉命往见孙将军,合谋拒操。”本有此意,偏待鲁肃相邀,才肯说出。备点首允诺,亮即偕肃登舟,共赴江东。时曹操已进据江陵,复拟东下,孙权出屯柴桑,观望成败。肃引亮入见,权起座相迎,延亮入座。亮见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料非庸主可比,因开口说权道:“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两主志趣相同,真所谓无独有偶了。”徐徐引入。权皱眉道:“今曹操拥兵百万,顺流东来,或为我主战,或为我主和,究竟和为是,战为是呢?”亮又答道:“曹操芟夷群雄,平河北,破荆州,威震四海,虽有英雄,无从用武;故刘豫州遁逃至此,将军请自为计!若能举吴越兵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操绝;否则按兵束甲,北面事操,尚可偷息苟安。今将军外似服从,内实犹豫,当断不断,祸至无日了。”用反激语。权不禁作色道:“刘豫州何不降操?”亮续说道:“田横一青齐壮士,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为汉室胄裔,英才盖世,众士并皆仰慕;事若不济,也是天命使然,怎肯卑躬屈节,甘心事操呢?”再激再厉。权至此亦勃然道:“我不能举全吴土地十万甲兵,俯首事人,计已决了!非刘豫州莫与敌操,但刘豫州新遭败衄,如何能抵制操军?”亮申说道:“刘豫州虽新败当阳,尚有关羽水军,不下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在万人以上,操众远来疲敝,闻他追刘豫州,日夜行三百余里,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就是此意;《兵法》亦垂诫云:‘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人士,不习水战,荆州百姓,为操所迫,并非心服,可见操非真不可敌呢!将军诚能督选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力同心,必能破操;操破亦必北返,荆吴势盛,鼎足形成,就在此举了。”仍是三分决策。权大喜道:“先生伟论,令人敬服,孤当与刘豫州合拒曹军。”遂命肃引亮出帐,使与诸葛瑾相见。瑾字子瑜,就是鲁肃所说的江东长史,本为亮兄,避乱东吴,因即臣事孙氏。补前文所未及。兄弟重逢,自有一番密谈,不消絮述。惟孙权既闻亮言,便召群下,会议出兵;适曹操遣使致书,由权展阅,书中略云: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将军其留意焉!已露骄态。
且说刘备等返至船中,方命解缆行驶。到了夏口,适与东吴使人鲁肃相遇,彼此接见,互道殷勤。肃本来请命孙权,欲与刘备联络,共拒曹操,因借吊问荆州为名,乘便见备。可巧备自当阳败走,在途晤谈,肃即探试备意,问欲何往,备佯答道:“前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拟即往投。”以假应假。肃素忠厚,便直说道:“苍梧僻处岭南,何足为助?愚意不如东投孙氏,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左英豪,都愿归附;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见前文。今为君计,最好是与他联络,共御曹军。”说到拒曹是鲁肃一生宗旨。备尚未及答,诸葛亮即从旁插嘴道:“刘使君与孙将军,素未会面,如何轻投?”肃笑答道:“令兄子瑜,现为江东长史,与肃友善,肃愿偕君同至江东,既可与令兄聚首,复可与孙将军共议大事。”亮乃语备道:“事机已急,愿奉命往见孙将军,合谋拒操。”本有此意,偏待鲁肃相邀,才肯说出。备点首允诺,亮即偕肃登舟,共赴江东。时曹操已进据江陵,复拟东下,孙权出屯柴桑,观望成败。肃引亮入见,权起座相迎,延亮入座。亮见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料非庸主可比,因开口说权道:“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两主志趣相同,真所谓无独有偶了。”徐徐引入。权皱眉道:“今曹操拥兵百万,顺流东来,或为我主战,或为我主和,究竟和为是,战为是呢?”亮又答道:“曹操芟夷群雄,平河北,破荆州,威震四海,虽有英雄,无从用武;故刘豫州遁逃至此,将军请自为计!若能举吴越兵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操绝;否则按兵束甲,北面事操,尚可偷息苟安。今将军外似服从,内实犹豫,当断不断,祸至无日了。”用反激语。权不禁作色道:“刘豫州何不降操?”亮续说道:“田横一青齐壮士,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为汉室胄裔,英才盖世,众士并皆仰慕;事若不济,也是天命使然,怎肯卑躬屈节,甘心事操呢?”再激再厉。权至此亦勃然道:“我不能举全吴土地十万甲兵,俯首事人,计已决了!非刘豫州莫与敌操,但刘豫州新遭败衄,如何能抵制操军?”亮申说道:“刘豫州虽新败当阳,尚有关羽水军,不下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在万人以上,操众远来疲敝,闻他追刘豫州,日夜行三百余里,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就是此意;《兵法》亦垂诫云:‘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人士,不习水战,荆州百姓,为操所迫,并非心服,可见操非真不可敌呢!将军诚能督选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力同心,必能破操;操破亦必北返,荆吴势盛,鼎足形成,就在此举了。”仍是三分决策。权大喜道:“先生伟论,令人敬服,孤当与刘豫州合拒曹军。”遂命肃引亮出帐,使与诸葛瑾相见。瑾字子瑜,就是鲁肃所说的江东长史,本为亮兄,避乱东吴,因即臣事孙氏。补前文所未及。兄弟重逢,自有一番密谈,不消絮述。惟孙权既闻亮言,便召群下,会议出兵;适曹操遣使致书,由权展阅,书中略云: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将军其留意焉!已露骄态。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