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道法为尊
- 2 第二章 将军府
- 3 第三章 太上混元经
- 4 第四章 无上功法
- 5 第五章 入考房
- 6 第六章 赞叹
- 7 第七章 考官之争
- 8 第八章 内定
- 9 第九章 拉拢
- 10 第十章 成事之人
- 11 第十一章 清阳境二重
- 12 第十二章 会元
- 13 第十三章 发威
- 14 第十四章 反应
- 15 第十五章 武管家
- 16 第十六章 来人
- 17 第十七章 狠狠打脸
- 18 第十八章 闷亏
- 19 第十九章 清阳境三重
- 20 第二十章 殿试
- 21 第二十一章 仲康帝
- 22 第二十二章 钦点
- 23 第二十三章 投名状
- 24 第二十四章 实力大增
- 25 第二十五章 夜袭
- 26 第二十六章 冷寒烟
- 27 第二十七章 卷宗
- 28 第二十八章 万象庄
- 29 第二十九章 新官上任
- 30 第三十章 此人,留不得!
- 31 第三十一章 灭口
- 32 第三十二章 立威
- 33 第三十三章 阔绰
- 34 第三十四章 血污
- 35 第三十五章 手段
- 36 第三十六章 无头公案
- 37 第三十七章 奏章
- 38 第三十八章 圣旨
- 39 第三十九章 各方反应
- 40 第四十章 遇袭
- 41 第四十一章 制敌
- 42 第四十二章 马王寨
- 43 第四十三章 大发其财
- 44 第四十四章 御风真诀
- 45 第四十五章 刺杀接踵而至
- 46 第四十六章 形势逆转,落荒而逃
- 47 第四十七章 废丹田
- 48 第四十八章 示好
- 49 第四十九章 无常
- 50 第五十章 图谋
- 51 第五十一章 截杀
- 52 第五十二章 一石二鸟
- 53 第五十三章 养着
- 54 第五十四章 窨井
- 55 第五十五章 噬灵咒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章 赞叹
第六章 赞叹
夏王朝的贡院的考房,其高不足一丈,非常之矮小,考生在其中不仅考验的是才气文笔,同时也在考验其身体的素质,若是连三日的科举都抗不下来,即便考中了进士,也是废物。
宋寒此刻进入考房之内,在其中盘膝而坐,将竹篮放在了身旁,整个人沉心静静等待科举的开始。
此时曦阳初照,考房的房檐遮住了大半的阳光,余下的缕缕阳光此刻洒在宋寒的身前,好不舒爽。
“如今成败在此一举,我定要中得进士,日后替母亲报仇!”此刻宋寒双拳紧握,在心底暗暗的说道。
而就在此刻,只听一声铜锣声响起,各考房考生均已入内,科举考试开始。
铜锣响罢三遍之后,考场之上一片寂静无声。
此刻宋寒修炼过太上混元经之后,耳聪目明,只听得马车声渐渐传来,想来应是那发放试卷的马车到了。
果然,不多时,一脸马车渐渐出现在考房的前方,一身着云锦官袍的男子此刻将一张雪白的考卷递来,而宋寒此刻则连忙起身,将试卷接在手中,开口道:“谢大人”
“嗯”
听闻宋寒此言,这男子缓缓点头,旋即继续给一个考生发放试卷。
将考卷放在桌案之上,宋寒此刻缓缓坐下,双眼扫了一下眼前的考卷,整个人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了一丝微笑,心中却是明白了大概。
这第一日,乃是考得的是默书的本事,要默写出一本道经之内的段落,以考验考生默书的本事。
“果然,与我推断的一般无二,第一日先考默书,第二日再考一些学派的论据,第三日才是书写自己的观点论据”
此刻看着眼前的试卷,宋寒知道此番考试与自己推断的一般无二,旋即他微微一笑,取出了砚台,磨好了墨,提起笔来在雪白的考卷之上书写起来。
对于默书和道经及诸多学派的见解,一般而言,只要专心读过道经,极少有考生答不出来,因此,着前两日的默书和见解倒还在其次,但是字迹却是极为重要的。
字迹,在科举之中也有着颇为重要的地位,若是文章再过出众,字迹肮脏难看,也会被判做落第,因此宋寒不敢怠慢,催动丹田之内的真气,瞬间一行行包含阳刚劲力的字体呈现在雪白的试卷之上,一眼看去,让人赏心悦目。
有道法在身,再加之将道经背的滚瓜烂熟,宋寒此刻如有神助,健笔如飞,短短几个时辰便将道经默书完毕,将试卷递了上去。
收卷之时,考官见到宋寒的字迹,整个人不由得微微点头,此刻只见考卷之上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小子跃然纸上,每个字的间距仿佛认真丈量过一般,错落有致,在集上其字迹包含阳刚劲力,着实让人赏心悦目。
此刻看着这考官的目光,宋寒心头一喜,但却是没有便显出来,整个人缓缓盘膝坐在考房之内,沉心静气,等待着接下来的考试。
相较于第一日的默书,第二日的先贤学派的论据则是更加的简单,宋寒在第二日只用了三个时辰不到,便全部达完。
转眼之间,便是第三日。
今日,天空之中阴沉无比,经历了前两日的科举,宋寒此刻却是一改先前的轻松写意,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的凝重。
今日要考的科目,不同于以往,乃是科举之中最为艰难的一门。
随着马车的到来,一页雪白的试卷被发在了宋寒的手中。
接过考卷,宋寒照常谢过考官,目光却是落在了题目之上。
这次科举的题目是‘道’
道,虽只有一字,但是其飘飘渺渺涵盖万千,如此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是先考文笔再考道心,二者缺一不可。
看着之上的题目,宋寒沉思了片刻,将手中的毛笔,沾满了浓墨,大笔一挥,写上了破题‘道之大,原出于天,超乎无极太极之妙’
而后洋洋洒洒,大肆阐述自己对于道的理解与观点。
原本宋寒便将道经研读的十分透彻,再加之修炼太上混元经数日,对于道之一字的体悟,自然要比寻常的人深刻上许多,此刻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刚到晌午时分,当别的考生还在闭目沉思之时,宋寒便已将卷子递了上去。
※※※
贡院主考的房间之内,许沉江此刻与几名身着官袍,头戴乌沙的考官端坐其中一脸的严肃,他身为翰林院的学士,虽不是主考,但却有批阅试卷之权。
此番会试,乃是广大举人考取考取进士的考试,关乎王朝人才的选拔,因此非同小可,除却自己以及诸多的考官,还有当朝的丞相主持。
“嗯?各考房可有试卷上交?”
时至晌午,徐沉降此刻已然算准了时间,这个时候,一般一些文思敏捷的学子,早就应该讲卷子写好上交,便开口问道。
“各考房中,均有试卷上交”此刻其余考官听到徐沉降所言,将几张雪白的试卷放在了许沉江的面前。
“嗯?宋天成?宋承天之子?”
此刻看着手中的试卷,首当其冲的便是宋天成的试卷,看到这般名号,许沉江登时来了兴趣,将这试卷拿起,细细的阅读起来。
“哼!这篇文章所谈之道纯属无稽之谈!字迹难看倒还是其次,这文章简直是狗屁不通!”
片刻之后,徐沉将冷哼一声,用朱砂笔在其试卷之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落字,将其丢进了落第的卷子之中。
“嗯?”
翻了片刻,此刻许沉江渐渐停下手中的动作,旋即开口道:“好一手刚劲的字体!”
突然许沉江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之上自己刚劲有力,字字如铁笔银钩,豪气十足,看到这里,其他不论,单单是这字迹,就让许沉江欣赏不已。
科举之中,除去一篇锦绣文章之外,写的一手好字的关键,就在此处,看到这里先不论内容究竟如何,单单这字迹也会吸引考官一看究竟。
宋寒此刻进入考房之内,在其中盘膝而坐,将竹篮放在了身旁,整个人沉心静静等待科举的开始。
此时曦阳初照,考房的房檐遮住了大半的阳光,余下的缕缕阳光此刻洒在宋寒的身前,好不舒爽。
“如今成败在此一举,我定要中得进士,日后替母亲报仇!”此刻宋寒双拳紧握,在心底暗暗的说道。
而就在此刻,只听一声铜锣声响起,各考房考生均已入内,科举考试开始。
铜锣响罢三遍之后,考场之上一片寂静无声。
此刻宋寒修炼过太上混元经之后,耳聪目明,只听得马车声渐渐传来,想来应是那发放试卷的马车到了。
果然,不多时,一脸马车渐渐出现在考房的前方,一身着云锦官袍的男子此刻将一张雪白的考卷递来,而宋寒此刻则连忙起身,将试卷接在手中,开口道:“谢大人”
“嗯”
听闻宋寒此言,这男子缓缓点头,旋即继续给一个考生发放试卷。
将考卷放在桌案之上,宋寒此刻缓缓坐下,双眼扫了一下眼前的考卷,整个人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了一丝微笑,心中却是明白了大概。
这第一日,乃是考得的是默书的本事,要默写出一本道经之内的段落,以考验考生默书的本事。
“果然,与我推断的一般无二,第一日先考默书,第二日再考一些学派的论据,第三日才是书写自己的观点论据”
此刻看着眼前的试卷,宋寒知道此番考试与自己推断的一般无二,旋即他微微一笑,取出了砚台,磨好了墨,提起笔来在雪白的考卷之上书写起来。
对于默书和道经及诸多学派的见解,一般而言,只要专心读过道经,极少有考生答不出来,因此,着前两日的默书和见解倒还在其次,但是字迹却是极为重要的。
字迹,在科举之中也有着颇为重要的地位,若是文章再过出众,字迹肮脏难看,也会被判做落第,因此宋寒不敢怠慢,催动丹田之内的真气,瞬间一行行包含阳刚劲力的字体呈现在雪白的试卷之上,一眼看去,让人赏心悦目。
有道法在身,再加之将道经背的滚瓜烂熟,宋寒此刻如有神助,健笔如飞,短短几个时辰便将道经默书完毕,将试卷递了上去。
收卷之时,考官见到宋寒的字迹,整个人不由得微微点头,此刻只见考卷之上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小子跃然纸上,每个字的间距仿佛认真丈量过一般,错落有致,在集上其字迹包含阳刚劲力,着实让人赏心悦目。
此刻看着这考官的目光,宋寒心头一喜,但却是没有便显出来,整个人缓缓盘膝坐在考房之内,沉心静气,等待着接下来的考试。
相较于第一日的默书,第二日的先贤学派的论据则是更加的简单,宋寒在第二日只用了三个时辰不到,便全部达完。
转眼之间,便是第三日。
今日,天空之中阴沉无比,经历了前两日的科举,宋寒此刻却是一改先前的轻松写意,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的凝重。
今日要考的科目,不同于以往,乃是科举之中最为艰难的一门。
随着马车的到来,一页雪白的试卷被发在了宋寒的手中。
接过考卷,宋寒照常谢过考官,目光却是落在了题目之上。
这次科举的题目是‘道’
道,虽只有一字,但是其飘飘渺渺涵盖万千,如此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是先考文笔再考道心,二者缺一不可。
看着之上的题目,宋寒沉思了片刻,将手中的毛笔,沾满了浓墨,大笔一挥,写上了破题‘道之大,原出于天,超乎无极太极之妙’
而后洋洋洒洒,大肆阐述自己对于道的理解与观点。
原本宋寒便将道经研读的十分透彻,再加之修炼太上混元经数日,对于道之一字的体悟,自然要比寻常的人深刻上许多,此刻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刚到晌午时分,当别的考生还在闭目沉思之时,宋寒便已将卷子递了上去。
※※※
贡院主考的房间之内,许沉江此刻与几名身着官袍,头戴乌沙的考官端坐其中一脸的严肃,他身为翰林院的学士,虽不是主考,但却有批阅试卷之权。
此番会试,乃是广大举人考取考取进士的考试,关乎王朝人才的选拔,因此非同小可,除却自己以及诸多的考官,还有当朝的丞相主持。
“嗯?各考房可有试卷上交?”
时至晌午,徐沉降此刻已然算准了时间,这个时候,一般一些文思敏捷的学子,早就应该讲卷子写好上交,便开口问道。
“各考房中,均有试卷上交”此刻其余考官听到徐沉降所言,将几张雪白的试卷放在了许沉江的面前。
“嗯?宋天成?宋承天之子?”
此刻看着手中的试卷,首当其冲的便是宋天成的试卷,看到这般名号,许沉江登时来了兴趣,将这试卷拿起,细细的阅读起来。
“哼!这篇文章所谈之道纯属无稽之谈!字迹难看倒还是其次,这文章简直是狗屁不通!”
片刻之后,徐沉将冷哼一声,用朱砂笔在其试卷之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落字,将其丢进了落第的卷子之中。
“嗯?”
翻了片刻,此刻许沉江渐渐停下手中的动作,旋即开口道:“好一手刚劲的字体!”
突然许沉江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之上自己刚劲有力,字字如铁笔银钩,豪气十足,看到这里,其他不论,单单是这字迹,就让许沉江欣赏不已。
科举之中,除去一篇锦绣文章之外,写的一手好字的关键,就在此处,看到这里先不论内容究竟如何,单单这字迹也会吸引考官一看究竟。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