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6 第一百六十五章 烽烟起(十八)
- 167 第一百六十六章 烽烟起(十九)
- 168 第一百六十七章 烽烟起(二十)
- 169 第一百六十八章 烽烟起(二十一)
- 170 第一百六十九章 烽烟起(二十二)
- 171 第一百七十章 烽烟起(二十三)
- 172 第一百七十一章 烽烟起(二十四)
- 173 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烟起(二十五)
- 174 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烟起(二十六)
- 175 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烟起(二十七)
- 176 第一百七十五章 烽烟起(二十八)
- 177 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烟起(二十九)
- 178 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烟起(三十)
- 179 第一百七十八章 烽烟起(三十一)
- 180 第一百七十九章 烽烟起(三十二)
- 181 第一百八十章 烽烟起(三十三章)
- 182 第一百八十一章 烽烟起(三十四)
- 183 第一百八十二章 烽烟起(三十五)
- 184 第一百八十三章 烽烟起(三十六)
- 185 第一百八十四章 烽烟起(三十七)
- 186 第一百八十五章 烽烟起(三十八)
- 187 第一百八十六章 烽烟起(三十九)
- 188 第一百八十七章 烽烟起(四十)
- 189 第一百八十八章 烽烟起(四十一)
- 190 第一百八十九章 烽烟起(四十二)
- 191 第一百九十章 烽烟起(四十三)
- 192 第一百九十一章 烽烟起(四十四)
- 193 第一百九十二章 烽烟起(四十五)
- 194 第一百九十三章 烽烟起(四十六)
- 195 第一百九十四章 烽烟起(四十七)
- 196 第一百九十五章 烽烟起(四十八)
- 197 第一百九十六章 烽烟起(四十九)
- 198 第一百九十七章 烽烟起(五十)
- 199 第一百九十八章 烽烟起(五十一)
- 200 第一百九十九章 烽烟起(五十二)
- 201 第二百章 烽烟起(五十三)
- 202 第二百零一章 烽烟起(五十四)
- 203 第二百零二章 烽烟起(五十五)
- 204 第二百零三章 烽烟起(五十六)
- 205 第二百零四章 烽烟起(五十七)
- 206 第二百零五章 烽烟起(五十八)
- 207 第二百零六章 烽烟起(五十九)
- 208 第二百零七章 烽烟起(六十)
- 209 第二百零八章 烽烟起(六十一)
- 210 第二百零九章 烽烟起(六十二)
- 211 第二百一十章 乱世雄(一)
- 212 第二百一十一章 乱世雄(二)
- 213 第二百一十二章 乱世雄(三)
- 214 第二百一十三章 乱世雄(四)
- 215 第二百一十四章 乱世雄(五)
- 216 第二百一十五章 乱世雄(六)
- 217 第二百一十六章 乱世雄(七)
- 218 第二百一十七章 乱世雄(八)
- 219 第二百一十八章 乱世雄(九)
- 220 第二百一十九章 乱世雄(十)
- 221 第二百二十章 乱世雄(十一)
- 222 第二百二十一章 乱世雄(十二)
- 223 第二百二十二章 乱世雄(十三)
- 224 第二百二十三章 乱世雄(十四)
- 225 第二百二十四章 乱世雄(十五)
- 226 第二百二十五章 乱世雄(十六)
- 227 第二百二十六章 乱世雄(十七)
- 228 第二百二十七章 乱世雄(十八)
- 229 第二百二十八章 乱世雄(十九)
- 230 第二百二十九章 乱世雄(二十)
- 231 第二百三十章 乱世雄(二十一)
- 232 第二百三十一章 乱世雄(二十二)
- 233 第二百三十二章 乱世雄(二十三)
- 234 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世雄(二十四)
- 235 第二百三十四章 乱世雄(二十五)
- 236 第二百三十五章 乱世雄(二十六)
- 237 第二百三十六章 乱世雄(二十七)
- 238 第二百三十七章 乱世雄(二十八)
- 239 第二百三十八章 乱世雄(二十九)
- 240 第二百三十九章 乱世雄(三十)
- 241 第二百四十章 乱世雄(三十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七十五章 烽烟起(二十八)
第一百七十五章 烽烟起(二十八)
听王渥苦笑着讲一番话说完,赵振默默的点了点头,他那一直僵硬的脸上,也就在这时候,才露出一丝笑容。
因为说句难听些的话,若非赵振关键时候出手相救,此时的王渥早已经成为了阶下之囚,以他目前的身份,说起话来自然是无足轻重。
虽说这般,但赵振毕竟代表的是密县,还有密县的数千大军,这样一来,他就需要王渥拿出一个态度,一个能够代表完颜思烈与其和解的态度。
有了这层态度,赵振才能有继续与其谈判的可能,毕竟此时的完颜思烈全权代掌金地兵马,除了被困无法对外发号施令的开封城外,他那里,似乎就是整个金地风云的中心。
而完颜思烈身上所聚集的,在赵振看来,那就是天下之势。
其实关于势的说法,赵振也是最近才想明白。与古代皇帝学说上缥缈的气运,有所不同的是,赵振认为这种天下之势,究其根本就是地方百姓,乃至于各地势力心里,存有的对于统治正朔的基本态度。
就拿这黄河两岸来说,百年前北宋为正朔,契丹、辽、金虎视眈眈,无数百姓舍生赴死,也只为保全宋人山河。但等到百年之后,金人在此经营数十载,百姓世代更迭,虽都是汉人血脉,但反金之心却渐弱,取而代之的是,百姓心底,金廷为正朔,抗蒙才是保卫山河。
若用后世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金国入主中原后,通过推行汉化,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但无论是那种说法,都不得不否认,此时河南这里的天下之势,在于金国朝廷。也正出于这个原因,那完颜思烈才能在邓州时,振臂一呼,数万人响应。
反观赵振一路走来,每每到招兵买马时,若不打出保金抗蒙的旗号,几乎无人愿意应征私兵。
可即便是这样,在许多时候,他招募到的,大多也只是流民百姓,地方上的家族强绅却寥寥无几。
实际上,在那些无动于衷的地方强豪大族里,才藏有大量的私人武装和青壮,而这里面,绝大部分乡勇的身体素质,都还要高于寻常应征的百姓一个档次。
以至于眼睁睁看着密县周围数个乡堡,无数优质的兵源,却总是拿自己的人马,当成匪军一样看来,赵振都只能望洋兴叹。
现在他手上最缺的,就是兵马!
若要解决这一点,无论是结盟那完颜思烈,还是名义上投效对方,都是最直接的解决渠道。因为只有这样,赵振才能与正朔靠上边,借取金地大势。
想到这里,赵振遂又笑道:“某也是为朝廷效命,以抗击蒙古为己任……既然员外郎和防御都无大碍,那么诸位也都别在门口站着了,有什么话,就进城里说吧……”
说着,赵振丝毫没有半点初来做客的模样,只见他收了鲜血淋漓的长刀,一撩身后披风,便已经翻身跨上了战马,带头走进了城中。
见他毫不客气,王渥和姬汝作也不由的面面相觑,虽说二人对赵振凡客为主的举动感到些不自在,但他们很快就想明白了当前形势,遂也都互相点点头,然后谦让着,跟在赵振身后走入了城中。
除此之外,三人从见面到离去,都没有拿正眼看过旁边的李汾一眼。
折让后者脸上也愈发的难看,但他却又不敢发作,毕竟这后面密密麻麻可都是赵振的骑军,随着一番厮杀下来,每个人的皮甲上兵刃上都沾满了献血,此刻看上去,一个就跟地狱里爬上来的一样,吓得李汾哪还敢多言半句,毕竟这时候的他再也没有了王渥庇佑,二人早已经分道扬镳,再无半点情谊。
所以见周围再没有人理会自己,这李汾几乎是抓紧了时间,对着一旁的城门扭头就跑。
谁让他现在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鼠辈,所以乘着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前,他自然要掉头逃走。
好在此刻的终将官,并没有将那小丑一般存在的李汾放在眼里,所以对方走了也就走了,无人放在心上。
至于唐牛儿程毅等人,则是等到目送了赵振一行入城后,便又派了一支兵马围绕县城外勘察,其余人则分批守候县城,等确保将整座郏城都巩固一圈后,二人才带上亲骑,悄悄的跟在了一行人身后。
这时候的郏城,因为蒙古人的屠杀,已然化作了一片废墟。
只见那狭窄拥挤的街道旁,自然堆满了废墟的垃圾,除此之外,还有垃圾边上、无数被残杀的百姓尸体,这时候,也都静静的躺在地上。
若是走近了一些,就会发现这些尸体的脸上,表情几乎清一色的几乎都是痛苦之中死亡的模样,远远看去,别说是赵振了,就算是见惯了生死的姬汝作面色也一阵发白,那乌青的嘴唇颤抖许久,确实只能化为长长的一叹。
至于一旁的王渥,由于常年在幕帐做事,比起姬汝作来,他的生死场面见得还要少些,所以此刻被满地的尸体一震,竟然就弓起了身子,一个人伏在一旁,呕吐了起来。
对此,赵振倒是早有准备,眼见王渥在一旁呕吐,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等到对方稍微平复了心情和胃里的抽搐站起了身子,赵振才缓缓道:“员外郎多是没见过这样的场面,这些年来,蒙古人攻城,那一次不是用血肉去填的……防御大人,你驻守汝州数载,想来此等场面见过不在少数吧!”
姬汝作静静地站着,显然是对自己没能阻止蒙古人屠城而深感自责,等到赵振的话音落下来了许久,他才如梦初醒般的抬起头,然后苦笑了一声,语气十分沉重道:“自然是见过许多,蒙古人攻城,图的可不仅仅是俺们一城一地,往往气的可都是绝户的心思……这汝州还算是好的,当初在凤翔时,城中百姓十户当中九户绝,可笑陛下还令俺作为招抚使,却不知俺对着城里城外一座座空坟瓦罐,招抚些什么孤魂野鬼……”
因为说句难听些的话,若非赵振关键时候出手相救,此时的王渥早已经成为了阶下之囚,以他目前的身份,说起话来自然是无足轻重。
虽说这般,但赵振毕竟代表的是密县,还有密县的数千大军,这样一来,他就需要王渥拿出一个态度,一个能够代表完颜思烈与其和解的态度。
有了这层态度,赵振才能有继续与其谈判的可能,毕竟此时的完颜思烈全权代掌金地兵马,除了被困无法对外发号施令的开封城外,他那里,似乎就是整个金地风云的中心。
而完颜思烈身上所聚集的,在赵振看来,那就是天下之势。
其实关于势的说法,赵振也是最近才想明白。与古代皇帝学说上缥缈的气运,有所不同的是,赵振认为这种天下之势,究其根本就是地方百姓,乃至于各地势力心里,存有的对于统治正朔的基本态度。
就拿这黄河两岸来说,百年前北宋为正朔,契丹、辽、金虎视眈眈,无数百姓舍生赴死,也只为保全宋人山河。但等到百年之后,金人在此经营数十载,百姓世代更迭,虽都是汉人血脉,但反金之心却渐弱,取而代之的是,百姓心底,金廷为正朔,抗蒙才是保卫山河。
若用后世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金国入主中原后,通过推行汉化,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但无论是那种说法,都不得不否认,此时河南这里的天下之势,在于金国朝廷。也正出于这个原因,那完颜思烈才能在邓州时,振臂一呼,数万人响应。
反观赵振一路走来,每每到招兵买马时,若不打出保金抗蒙的旗号,几乎无人愿意应征私兵。
可即便是这样,在许多时候,他招募到的,大多也只是流民百姓,地方上的家族强绅却寥寥无几。
实际上,在那些无动于衷的地方强豪大族里,才藏有大量的私人武装和青壮,而这里面,绝大部分乡勇的身体素质,都还要高于寻常应征的百姓一个档次。
以至于眼睁睁看着密县周围数个乡堡,无数优质的兵源,却总是拿自己的人马,当成匪军一样看来,赵振都只能望洋兴叹。
现在他手上最缺的,就是兵马!
若要解决这一点,无论是结盟那完颜思烈,还是名义上投效对方,都是最直接的解决渠道。因为只有这样,赵振才能与正朔靠上边,借取金地大势。
想到这里,赵振遂又笑道:“某也是为朝廷效命,以抗击蒙古为己任……既然员外郎和防御都无大碍,那么诸位也都别在门口站着了,有什么话,就进城里说吧……”
说着,赵振丝毫没有半点初来做客的模样,只见他收了鲜血淋漓的长刀,一撩身后披风,便已经翻身跨上了战马,带头走进了城中。
见他毫不客气,王渥和姬汝作也不由的面面相觑,虽说二人对赵振凡客为主的举动感到些不自在,但他们很快就想明白了当前形势,遂也都互相点点头,然后谦让着,跟在赵振身后走入了城中。
除此之外,三人从见面到离去,都没有拿正眼看过旁边的李汾一眼。
折让后者脸上也愈发的难看,但他却又不敢发作,毕竟这后面密密麻麻可都是赵振的骑军,随着一番厮杀下来,每个人的皮甲上兵刃上都沾满了献血,此刻看上去,一个就跟地狱里爬上来的一样,吓得李汾哪还敢多言半句,毕竟这时候的他再也没有了王渥庇佑,二人早已经分道扬镳,再无半点情谊。
所以见周围再没有人理会自己,这李汾几乎是抓紧了时间,对着一旁的城门扭头就跑。
谁让他现在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鼠辈,所以乘着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前,他自然要掉头逃走。
好在此刻的终将官,并没有将那小丑一般存在的李汾放在眼里,所以对方走了也就走了,无人放在心上。
至于唐牛儿程毅等人,则是等到目送了赵振一行入城后,便又派了一支兵马围绕县城外勘察,其余人则分批守候县城,等确保将整座郏城都巩固一圈后,二人才带上亲骑,悄悄的跟在了一行人身后。
这时候的郏城,因为蒙古人的屠杀,已然化作了一片废墟。
只见那狭窄拥挤的街道旁,自然堆满了废墟的垃圾,除此之外,还有垃圾边上、无数被残杀的百姓尸体,这时候,也都静静的躺在地上。
若是走近了一些,就会发现这些尸体的脸上,表情几乎清一色的几乎都是痛苦之中死亡的模样,远远看去,别说是赵振了,就算是见惯了生死的姬汝作面色也一阵发白,那乌青的嘴唇颤抖许久,确实只能化为长长的一叹。
至于一旁的王渥,由于常年在幕帐做事,比起姬汝作来,他的生死场面见得还要少些,所以此刻被满地的尸体一震,竟然就弓起了身子,一个人伏在一旁,呕吐了起来。
对此,赵振倒是早有准备,眼见王渥在一旁呕吐,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等到对方稍微平复了心情和胃里的抽搐站起了身子,赵振才缓缓道:“员外郎多是没见过这样的场面,这些年来,蒙古人攻城,那一次不是用血肉去填的……防御大人,你驻守汝州数载,想来此等场面见过不在少数吧!”
姬汝作静静地站着,显然是对自己没能阻止蒙古人屠城而深感自责,等到赵振的话音落下来了许久,他才如梦初醒般的抬起头,然后苦笑了一声,语气十分沉重道:“自然是见过许多,蒙古人攻城,图的可不仅仅是俺们一城一地,往往气的可都是绝户的心思……这汝州还算是好的,当初在凤翔时,城中百姓十户当中九户绝,可笑陛下还令俺作为招抚使,却不知俺对着城里城外一座座空坟瓦罐,招抚些什么孤魂野鬼……”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