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 NO.15:被流放的时空囚徒
- 17 NO.16:人生如此的艰难
- 18 NO.17:不幸都将成为过去
- 19 NO.18:最好的纯真年代
- 20 NO.19:有些人永远不会喜欢你
- 21 NO.20:意外永远在意料之外
- 22 NO.21: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 23 NO.22:一入侯门深似海
- 24 NO.23:生命从来不卑微
- 25 NO.24:天若有情天亦老
- 26 NO.25:此心安处是吾乡
- 27 NO.26:被时光掩埋的记忆
- 28 NO.27:人生如此的艰难
- 29 NO.28:我是总裁我怕谁
- 30 NO.29:大时代的序幕
- 31 NO.30:莫名其妙的人和事
- 32 NO.31:暴风雨
- 33 NO.32: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34 NO.33:喜欢是一个人的事
- 35 NO.34:人生最尴尬莫过于此
- 36 NO.35:猜不到的结尾
- 37 NO.36:猜不中的结尾
- 38 NO.37:沈扬时代的终结
- 39 NO.38:便只顾风雨兼程
- 40 NO.39:触手可及的梦
- 41 NO.40:
- 42 NO.41:西湖歌舞几时休
- 43 NO.42:高利贷引发的血案
- 44 NO.16.II:
- 45 NO.17.I:无心插柳柳成荫
- 46 NO.17.II:我该怎么见你
- 47 NO.17.III:一个小迷糊的故事
- 48 NO.18.I:又一个免费劳动力
- 49 NO.18.II:一个走投无路的人
- 50 NO.18.III:狂热执拗的赌徒
- 51 NO.19.I:时代广场的疯子
- 52 NO.19.II:异域他乡的偶遇
- 53 NO.19.III:来自后世的我
- 54 NO.20.I: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55 NO.21.II:是生存还是毁灭
- 56 NO.20.III:艰难的抉择
- 57 NO.21.I:被不经意忽视的事
- 58 NO.21.II:爱情如此的艰难
- 59 NO.21.III:无法面对的错过
- 60 NO.22.I:上位者是怎么炼成的
- 61 NO.22.II:公司初创的第一步
- 62 NO.22.III:菜鸟首席联络官
- 63 NO.23.I:万里长征第一步
- 64 NO.23.II:风流多情的浪子
- 65 NO.23.III:不按套路的面试
- 66 NO.24.I:有钱不赚王八蛋
- 67 NO.24.II:刀尖上跳舞虎口夺食
- 68 NO.24.III:有些人注定留不住
- 69 NO.25.I:那天清晨的狼狈
- 70 NO.25.II:梧桐河边的追逐战
- 71 NO.26.I:最后的准备行动
- 72 NO.26.II:大冒险的终结
- 73 NO.27.I:难以承受的信任
- 74 NO.27.II:黄浦江畔的事业起点
- 75 NO.27.III:最后的准备工作
- 76 NO.28.I:中关村从这里开始
- 77 NO.28.II:站在巨人的肩上
- 78 NO.28.III:未曾谋面的完美时空
- 79 NO.29.I:观察中显现的端倪
- 80 NO.29.II
- 81 NO.30.II
- 82 NO.30.III
- 83 NO.3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NO.25:此心安处是吾乡
NO.25:此心安处是吾乡
松江区洞泾镇阮家桥,原主人老家就在这里。
现在才是04年,距离这里不远的上海欢乐谷要到13年才会开工,至于旁边的佘山高尔夫球俱乐部已经建成,距离开业没有多长时间了。现在可以去玩的,只有那个佘山森林公园。
沈扬后世在上海待了将近十年,在上海附近都走到了,对此可谓最熟悉不过。
站在这个青山绿水之地,看着眼前安静祥和的乡野之家,脑海中却是高楼林立,没有再比这更奇怪的事了吧。
原主人爸爸作为兄弟中的老幺,继承了这座两三百平米的院落,不过它很快将会被划到沈扬的名下。
沈家一直是上海本地人,清末民初是,新中国直到改革开放也是,不知道在这里多少年了。
距离刚才的三堂会审过去没多久,沈扬没什么感觉,倒是那些亲戚气的跳脚。
沈扬其实对他们没什么感觉,他们这样的亲戚还不如没有,如果不是不想做一个孤家寡人,被人说天煞孤星无情无义,沈扬早就把他们扫地出门了。
不过,因此他也看出了,什么人是以后可以来往的,什么人才是要敬而远之。
就比如现在,原主人妈妈的娘家亲戚,他们老家并不在上海,而是在北方的西安,就在那边的一个小城镇。
也就是说,原主人妈妈是西安人,这一点倒是沈扬没有想到的。
娘家亲戚是组团来的,就是为了给原主人妈妈壮势,前世的沈扬就知道这个,若是娘家人不给力的话,嫁出去的人就会被夫家欺负。
他们是携着大包小包来的,穿着很朴素,还带了几个小孩子。
因为老屋要治丧,所以没有在这里住,而是在附近的小旅馆租了房子,现在原主人母亲已经下葬,他们也马上就到回去的时候了。
原先,他们情绪最激烈,一直嚷着要严惩肇事者,至于赔偿款倒是没怎么说。而原主人的伯伯姑姑们,他们显然在意的并不是这个。
直到李云姿妈妈,一个极为朴素的农村人跪在面前,原主人的舅舅才沉默了,沈扬就是取得他们的支持,所以才想出后续的处理办法,最终落得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至于遗产问题,不出意外的不欢而散。
今天是他们离开的日子,沈扬本来决定为他们送行,找一家酒店一起吃顿饭,但是被他们拒绝了,原因是戴孝期间不宜大吃大喝。
沈扬并没有大吃大喝的想法,只是打算送行敬一下地主之谊,他们过来了七八天一直在忙碌,也没有吃好喝好休息好,沈扬感觉过意不去。
不过,大家却在老屋忙碌开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做饭的做饭,淘米的淘米,擀面的擀面,洗菜的洗菜,总之一副很忙碌的景象。
只有那几个小孩子在玩闹,还有沈扬无所事事,若不是这是夏天,沈扬都以为快要过年了,这一幕场景,唯有在除夕夜才看得见吧。
说起来很可笑,那些亲戚,他们因为没捞到什么,反被沈扬数落一顿,灰溜溜地走了。只有现在娘家人还在,他们显然是无欲无求,也不在乎这些遗产,所以反倒是没有隔阂,一家人可以其乐融融。
在他们身上,沈扬感受到一种熟悉的感觉,这应该就是同乡之情了,对比于那些伯伯姑姑,沈扬更感到亲切一些。
就是不知道原主人和谁亲一点,但是一想到原主人爸爸走了那么久了,伯伯姑姑的兄弟姐弟之情肯定变淡了,当然于原主人妈妈也不可能多么亲近,所以也是可以想到的。
沈扬作为一个北方人,当初他来上海上大学,没有留在省会西安,不仅是想走出去看看,更多的是沈扬喜欢吃米饭,南方人喜欢吃米饭,所以沈扬来到南方。
到上海将近十年,沈扬也算是习惯南方的饮食,他本来就很喜欢,自从来到上海就更如鱼得水,将近十年,沈扬已经快要完全变成上海人了。
可是,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有些东西一直深深烙印在骨子里。
就比如,不怎么喜欢吃面食的沈扬,再一次见到熟悉的擀面条场景,竟然深有感触。曾几何时,沈扬自己也会擀面条,当然这是从妈妈那里学会的。
一别经年,被这些面条触动,沈扬心情逐渐变得复杂。
过去的沈扬,仿佛就是西北的面条,他一直想变成南方的大米,可是等到现在真正成了大米,他却想念过去。
大米虽好,南方虽好,但是沈扬,他却没有归属感,他不是他,尽管他已经开始适应。
“嘻嘻!”
眼前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让沈扬回过神来,那是一个四五岁大的小女孩,身高似乎要蹦到一米了,这个年龄应该读幼儿园了吧。
沈扬胡乱地猜想着,眼前的两三个小孩子,竟然都是小女孩,年龄也相差不大。说来奇怪,沈扬的那些表哥表姐,他们各个结婚之后生的孩子,没有一个是男孩。
沈扬莫名想到后世,后世号称四千万光棍,现在生女孩以后可是有福了,不像沈扬那样大学毕业六年,连另一半都没有找到。
年轻真好,沈扬看着她们嬉笑玩闹天真无邪的样子,感觉自己似乎一下就老了。
“开饭了开饭了!洗手吃饭!”
厨房里冒着蒸汽,一看就知道是饭做好了。
今天这顿饭,本来是准备做米饭的,娘家人都是北方人,米饭不经常吃,只是在一些节假日才烧几个菜,大家聚在一起吃一下,更多的时候都是吃面条。
不过今天,面条是特意为沈扬做的,只有一种臊子汤,沈扬其实想吃的事酸菜面条,后世妈妈一直喜欢吃酸菜面,酸菜面清汤寡水,但她就是爱吃。
沈扬其实不怎么爱吃酸菜面,但就是想尝一下那种味道,不过上海没找到正宗的酸菜,娘家人也没带来酸菜,沈扬只好作罢。
岐山臊子面,红黄白绿黑,表面铺着一层翻着金黄的油,汤里是浮浮沉沉的细碎臊子,木耳白豆腐鸡蛋胡萝卜蒜苗,五种味道在臊子汤里团聚,再加上酸酸的老陈醋,还有红辣辣的油辣椒。
细细洁白的手擀面在汤里整齐的排列着,沈扬一筷子捞起来,扑哧一下吃到嘴里,熟悉的味刺激到沉睡的味蕾,香味在舌尖荡漾开。
或许是辣椒家的太多太辣,又或许是醋加得太多太酸,或许是吃的太急呛到了,还是沈扬许久没吃有些不适应,莫名的情绪一下子迸发,眼眶就变得湿润,连视线似乎都有些模糊了。
这种味道勾起沈扬久远的回忆,心情一下子变得极为复杂。
它有一个名字,叫做乡愁。
(未完待续)
现在才是04年,距离这里不远的上海欢乐谷要到13年才会开工,至于旁边的佘山高尔夫球俱乐部已经建成,距离开业没有多长时间了。现在可以去玩的,只有那个佘山森林公园。
沈扬后世在上海待了将近十年,在上海附近都走到了,对此可谓最熟悉不过。
站在这个青山绿水之地,看着眼前安静祥和的乡野之家,脑海中却是高楼林立,没有再比这更奇怪的事了吧。
原主人爸爸作为兄弟中的老幺,继承了这座两三百平米的院落,不过它很快将会被划到沈扬的名下。
沈家一直是上海本地人,清末民初是,新中国直到改革开放也是,不知道在这里多少年了。
距离刚才的三堂会审过去没多久,沈扬没什么感觉,倒是那些亲戚气的跳脚。
沈扬其实对他们没什么感觉,他们这样的亲戚还不如没有,如果不是不想做一个孤家寡人,被人说天煞孤星无情无义,沈扬早就把他们扫地出门了。
不过,因此他也看出了,什么人是以后可以来往的,什么人才是要敬而远之。
就比如现在,原主人妈妈的娘家亲戚,他们老家并不在上海,而是在北方的西安,就在那边的一个小城镇。
也就是说,原主人妈妈是西安人,这一点倒是沈扬没有想到的。
娘家亲戚是组团来的,就是为了给原主人妈妈壮势,前世的沈扬就知道这个,若是娘家人不给力的话,嫁出去的人就会被夫家欺负。
他们是携着大包小包来的,穿着很朴素,还带了几个小孩子。
因为老屋要治丧,所以没有在这里住,而是在附近的小旅馆租了房子,现在原主人母亲已经下葬,他们也马上就到回去的时候了。
原先,他们情绪最激烈,一直嚷着要严惩肇事者,至于赔偿款倒是没怎么说。而原主人的伯伯姑姑们,他们显然在意的并不是这个。
直到李云姿妈妈,一个极为朴素的农村人跪在面前,原主人的舅舅才沉默了,沈扬就是取得他们的支持,所以才想出后续的处理办法,最终落得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至于遗产问题,不出意外的不欢而散。
今天是他们离开的日子,沈扬本来决定为他们送行,找一家酒店一起吃顿饭,但是被他们拒绝了,原因是戴孝期间不宜大吃大喝。
沈扬并没有大吃大喝的想法,只是打算送行敬一下地主之谊,他们过来了七八天一直在忙碌,也没有吃好喝好休息好,沈扬感觉过意不去。
不过,大家却在老屋忙碌开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做饭的做饭,淘米的淘米,擀面的擀面,洗菜的洗菜,总之一副很忙碌的景象。
只有那几个小孩子在玩闹,还有沈扬无所事事,若不是这是夏天,沈扬都以为快要过年了,这一幕场景,唯有在除夕夜才看得见吧。
说起来很可笑,那些亲戚,他们因为没捞到什么,反被沈扬数落一顿,灰溜溜地走了。只有现在娘家人还在,他们显然是无欲无求,也不在乎这些遗产,所以反倒是没有隔阂,一家人可以其乐融融。
在他们身上,沈扬感受到一种熟悉的感觉,这应该就是同乡之情了,对比于那些伯伯姑姑,沈扬更感到亲切一些。
就是不知道原主人和谁亲一点,但是一想到原主人爸爸走了那么久了,伯伯姑姑的兄弟姐弟之情肯定变淡了,当然于原主人妈妈也不可能多么亲近,所以也是可以想到的。
沈扬作为一个北方人,当初他来上海上大学,没有留在省会西安,不仅是想走出去看看,更多的是沈扬喜欢吃米饭,南方人喜欢吃米饭,所以沈扬来到南方。
到上海将近十年,沈扬也算是习惯南方的饮食,他本来就很喜欢,自从来到上海就更如鱼得水,将近十年,沈扬已经快要完全变成上海人了。
可是,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有些东西一直深深烙印在骨子里。
就比如,不怎么喜欢吃面食的沈扬,再一次见到熟悉的擀面条场景,竟然深有感触。曾几何时,沈扬自己也会擀面条,当然这是从妈妈那里学会的。
一别经年,被这些面条触动,沈扬心情逐渐变得复杂。
过去的沈扬,仿佛就是西北的面条,他一直想变成南方的大米,可是等到现在真正成了大米,他却想念过去。
大米虽好,南方虽好,但是沈扬,他却没有归属感,他不是他,尽管他已经开始适应。
“嘻嘻!”
眼前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让沈扬回过神来,那是一个四五岁大的小女孩,身高似乎要蹦到一米了,这个年龄应该读幼儿园了吧。
沈扬胡乱地猜想着,眼前的两三个小孩子,竟然都是小女孩,年龄也相差不大。说来奇怪,沈扬的那些表哥表姐,他们各个结婚之后生的孩子,没有一个是男孩。
沈扬莫名想到后世,后世号称四千万光棍,现在生女孩以后可是有福了,不像沈扬那样大学毕业六年,连另一半都没有找到。
年轻真好,沈扬看着她们嬉笑玩闹天真无邪的样子,感觉自己似乎一下就老了。
“开饭了开饭了!洗手吃饭!”
厨房里冒着蒸汽,一看就知道是饭做好了。
今天这顿饭,本来是准备做米饭的,娘家人都是北方人,米饭不经常吃,只是在一些节假日才烧几个菜,大家聚在一起吃一下,更多的时候都是吃面条。
不过今天,面条是特意为沈扬做的,只有一种臊子汤,沈扬其实想吃的事酸菜面条,后世妈妈一直喜欢吃酸菜面,酸菜面清汤寡水,但她就是爱吃。
沈扬其实不怎么爱吃酸菜面,但就是想尝一下那种味道,不过上海没找到正宗的酸菜,娘家人也没带来酸菜,沈扬只好作罢。
岐山臊子面,红黄白绿黑,表面铺着一层翻着金黄的油,汤里是浮浮沉沉的细碎臊子,木耳白豆腐鸡蛋胡萝卜蒜苗,五种味道在臊子汤里团聚,再加上酸酸的老陈醋,还有红辣辣的油辣椒。
细细洁白的手擀面在汤里整齐的排列着,沈扬一筷子捞起来,扑哧一下吃到嘴里,熟悉的味刺激到沉睡的味蕾,香味在舌尖荡漾开。
或许是辣椒家的太多太辣,又或许是醋加得太多太酸,或许是吃的太急呛到了,还是沈扬许久没吃有些不适应,莫名的情绪一下子迸发,眼眶就变得湿润,连视线似乎都有些模糊了。
这种味道勾起沈扬久远的回忆,心情一下子变得极为复杂。
它有一个名字,叫做乡愁。
(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