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7 第七十七章
- 78 第七十八章
- 79 第七十九章
- 80 第八十章
- 81 第八十一章
- 82 第八十二章
- 83 第八十三章
- 84 第八十四章
- 85 第八十五章
- 86 第八十六章
- 87 第八十七章
- 88 第八十八章
- 89 第八十九章
- 90 第九十章
- 91 第九十一章
- 92 第九十二章
- 93 第九十三章
- 94 第九十四章
- 95 第95章 妈的智障
- 96 第九十六章
- 97 第九十七章
- 98 第九十八章
- 99 第九十九章
- 100 第一百章
- 101 第101章 一百零一
- 102 第102章 一百零二
- 103 第103章 一百零三
- 104 第104章 一百零四
- 105 第105章 一百零五
- 106 第106章 一百零六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 108 第108章 一百零八
- 109 第109章 一百零九
- 110 第110章 一百一零
- 111 第111章 一百一一
- 112 第112章 一百一二
- 113 第113章 一百一三
- 114 第114章 一百一四
- 115 第115章 一百一十五
- 116 第116章 一百一六
- 117 第117章 一百一七
- 118 第118章 一百一八
- 119 第119章 一百一九
- 120 第120章 一百二十
- 121 第121章 一百二一
- 122 第122章 一百二二
- 123 第123章 一百二三
- 124 第124章 一百二四
- 125 第125章 一百二五
- 126 第126章 一百二六
- 127 第127章 一百二七
- 128 第128章 一百二八
- 129 第129章 一百二九
- 130 第130章 一百三十
- 131 第131章 一百三一
- 132 第132章 一百三二
- 133 第133章 一百三三
- 134 第134章 一百三三
- 135 第135章 一百三三
- 136 第136章 一百三六
- 137 第137章 一百三六
- 138 第138章 一百三六
- 139 第139章 一百三九
- 140 第140章 一百四十
- 141 第141章 一百四一
- 142 第142章 一百四二
- 143 第143章 一百四三
- 144 第144章 一百四四
- 145 第145章 一百四五
- 146 第146章 一百四六
- 147 第147章 前世番外
- 148 第148章 番外一
- 149 第149章 番外二
- 150 第150章 怀孕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七章
第八十七章
&nb皇帝病重,端王被囚。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那日泰平公主和端王在望春园几乎兵戎相见,后面端王妃一路抱着萧林尸体而过,这么大的阵仗如何瞒的过人。
&nb萧林因直言谏父而命丧端王之手的消息不胫而走。众人想起那个腼腆单薄的少年,不免唏嘘。端王一系则是面无人色,经此一事,端王怕是没了问鼎大宝的机会。
&nb因着皇帝卧病在床,整个避暑山庄都透出一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张之感,而皇亲国戚文臣武将皆是担忧不已,一行朝天子一朝臣。
&nb皇帝时年六十八,算是高寿的帝王了,他早年征战沙场本就有暗疾,这几年旧病频频爆发,身体早已大不如前,萧林夭折更是让皇帝倍受打击,当天皇帝吐血之后就陷入了昏迷,直到第三天才清醒过来。
&nb皇帝醒来第一件事便是下旨申饬端王,废王爵,圈禁于皇陵,永世不得出。
&nb“咳咳……”皇帝捂着嘴猛咳,武成王赶紧为他顺气。
&nb止了咳好容易缓过气来的皇帝从床头柜里摸出两张明黄色的丝帛,一脸郑重的递给武成王。
&nb武成王一愣,一时不敢伸手接。
&nb皇帝塞到武成王手里,握着他的手,沉声道,“朕自知大限已到。”
&nb“皇兄!”武成王大悲。兄弟两个,明明他这些年缠绵病榻,他一直以为先走一步那个人会是他。
&nb皇帝吃力的抬了抬手示意他听自己说,“太子这几年长进了些,你好生辅佐他。若是他再犯糊涂,你是王叔,除了你还有谁能管教他。”烛火明灭之下,皇帝的表情复杂难辨,“太子对泰平言听计从,这好也不好。你替朕看着她,莫让她失了分寸。”
&nb武成王心头一跳,隐隐猜到丝帛上的内容,他心跳徒然加快,觉得这两张薄薄的丝帛犹如千金之重。
&nb“咱们兄弟两拼了命打下来的江山,你得给朕看着。”皇帝骤然握紧了他的手,直视他的双眼。
&nb武成王嘴唇阖合,半响道,“皇兄放心。”
&nb皇帝笑了笑,垂目看着那片明黄,“你将它收好了,莫要让人知晓。”否则便有杀身之祸,这一句未开口的话,兄弟俩心知肚明,“若是局势失控,你便将朕的遗诏拿出来,朕相信你。”
&nb武成王眉心一跳,起身伏地跪拜,“臣弟明白。”
&nb皇帝压下闷咳之声,继续道,“老五不争气,可他终究是朕的儿子,我只有这么点骨血了,就让他在皇陵了此残生吧,你替朕保住他的性命。”
&nb谁会要端王的命,武成王不由苦笑,皇帝可真给他出了难题,只他除了答应,还能如何。遂武成王道,“皇兄放心。”
&nb“你下去吧,传太子进来。”
&nb武成王摸了摸胸前,后退几步之后离开,出来后神色一如平常。
&nb外面,侍疾的太子荣王与诸公主都在,见武成王出来,不由心念微动。
&nb太子与泰平公主迎上几步,“叔王。”
&nb武成王微一颔首,对太子道,“陛下请太子入内。”
&nb太子看一眼泰平公主之后才离开。
&nb这一眼却看得武成王心头沉甸甸,皇帝陷入昏迷这几日太子唯泰平公主马首是瞻。
&nb“父皇气色可好?”泰平公主出声询问。
&nb武成王道,“比刚醒时好一些,我劝皇兄多多休息,可你父皇性子你还不知道,他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说着摇了摇头。
&nb泰平公主眉峰微蹙,不无担忧,“再大的事还能比他身子更重要。”
&nb“我也是这般说他的,可我的话不中用,你父皇最疼你,你的话他兴许还能听进去。”武成王语调一转,“不过这事倒也是好事,能令皇兄开怀,对他的病情也是好的。”
&nb泰平公主疑惑的看着武成王。
&nb“皇兄刚决定下旨赐婚阿杞和敬国公府的姑娘,阿杞婚事一直是皇兄一桩心事,兴许赐了婚,皇兄一高兴,这病也就好了。”
&nb泰平公主拢了拢鬓角,微微一笑,“那真是再好也不过了。”
&nb“可不是。”武成王道。
&nb此时走近的萧璟搀扶武成王道,“祖父气色不佳,我扶您去厢房休憩一会儿。”
&nb泰平公主忙道,“是我疏忽了,叔父也担忧了好几日,阖该好生休息,若是你病了,便是我们不孝了。”
&nb“年纪大了,到底不中用了。”武成王幽幽一叹,说着扶着孙子的手去了厢房。
&nb在召见了太子之后,皇帝把剩下的儿子女儿都单独传进了屋一遍,就是因为皇帝病重而倒下的琅琊长公主也在略略缓过神来之后,赶来与皇帝见了一面。
&nb皇帝这般交代遗言似的行为令诸人惴惴不安。
&nb这份不安在七日后成真,那一日,皇帝似乎是回光返照,精神颇好,他将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召到病床前,传位太子,太子固辞。
&nb当夜,帝崩。
&nb姜瑶光是被人从床上拽起来的,尚且迷迷瞪瞪之际,丹眉一句,“皇上驾崩了。”令她豁然睁开眼,虽然皇帝的身体情况令她早有准备,可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她还是止不住的震惊。
&nb她下床穿上丧服便往淑阳郡主屋里。
&nb这几日淑阳郡主睡觉都睁着半只眼,早已经准备妥当,待儿女到齐了,便赶赴。姜进却是不在的,他为禁军都统,这几日连家都没回过。
&nb在船上,淑阳郡主搂着姜瑶光,默默流泪,皇帝待她这个外甥女与女儿也差不了多少。
&nb姜瑶光伸着手替她擦泪,不知不觉也跟着湿了眼眶。夏夜的风裹挟这湖面的水汽吹来,让她不由打了个寒噤。
&nb皇帝驾崩,萧林丧命,端王废了,眼下这局势太危险了,一旦萧杞出点什么意外,萧柏就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她梦到的那些是不是就会成真?
&nb淑阳郡主似乎看穿了她的心事,她揉了揉女儿头顶,下巴抵着她的额头,无声安抚。
&nb姜瑶光一行人赶到时,太子已经即皇帝位,跪在最前端哭灵,姜瑶光等择了位置后跪下也开始哭丧。
&nb#
&nb皇帝的遗体须得在皇宫里入殓,第二日,所有人便开始收拾行李回京。
&nb回京之后,皇帝的灵柩要在宫中停殡一月,期间举行发丧、举哀、沐浴、饭含、入敛、发引等仪式。
&nb文武百官平民百姓皆要服丧二十七日,百日内不得婚嫁作乐。
&nb备极哀崇的帝丧过后,朝廷便步入正轨。
&nb太子比不得先帝英明神武,这一点所有大臣都心知肚明,不过胜在他不刚愎自用,沿用了先帝的制度,也没有大肆提拔自己人打压老臣。
&nb唯一令众臣皱眉的便是,上书房里多了一扇百鸟朝凤的屏风,屏风后坐了一个女人。
&nb此人是谁,不作他想。
&nb武成王忧心忡忡,万万想不到,泰平公主会如此野心勃勃,皇帝竟然还答应了。先帝临终的交代,当时武成王还觉皇帝杞人忧天,如今看来,知女莫如父啊!
&nb武成王送走三句话不离牝鸡司晨的几位老臣,不住的捏着眉心,他难道没劝吗?
&nb眼前出现一杯茶,武成王抬头,“你也都听到了,你有何见解?”
&nb“泰平公主最大的倚仗是新帝对她的信任。”萧璟淡淡道,以新帝的性情,与他说泰平公主如此参政不利于江山社稷稳定都白费功夫,他相信泰平公主,且泰平公主目前所作所为并无把柄,老臣们就是说破了嘴也没用。
&nb武成王心念一动。
&nb萧璟继续道,“陛下刚即位,正是茫然无助之际,对于朝政一筹莫展,泰平公主为他解忧,自然喜不自胜,可等陛下适应之后呢。人心易变,权利之下,连父子兄弟都能反目。所谓疏不间亲,眼下口说无凭,众臣便是舌绽莲花也无法撼动泰平公主在陛下心里的地位,反令陛下生厌。”
&nb当年新帝继位,泰平公主问政,日久之后,新帝与泰平公主之间便起了龌龊。
&nb不过皇帝到底顾惜姐弟之情,况且泰平公主经营多年,她虽是离开了上书房,然依旧手握重权,可影响朝局。
&nb在皇帝突然驾崩之后,萧柏继位,他所辖的帝党与姜氏一系、泰平公主一方,三足鼎立。
&nb观眼下局势,一家独大怕是祸端,泰平公主虽然揽权,可并不祸国殃民,让她得势未必是坏事,不是她也会是别人。
&nb“你的意思是且由着泰平胡闹?”
&nb“难道祖父还有其他方法?”萧璟反问。
&nb武成王想起被泰平公主灌了**汤的皇帝,无奈摇头,想说服皇帝太难。等皇帝自己发现,他有点担心,皇帝这辈子都发现不了,怎么办?
&nb到时候泰平是不是不满足于上书房问政,要坐到金銮殿上的屏风后,光想想他就觉得头疼,先帝给他留了一个好大的难题。
&nb萧林因直言谏父而命丧端王之手的消息不胫而走。众人想起那个腼腆单薄的少年,不免唏嘘。端王一系则是面无人色,经此一事,端王怕是没了问鼎大宝的机会。
&nb因着皇帝卧病在床,整个避暑山庄都透出一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张之感,而皇亲国戚文臣武将皆是担忧不已,一行朝天子一朝臣。
&nb皇帝时年六十八,算是高寿的帝王了,他早年征战沙场本就有暗疾,这几年旧病频频爆发,身体早已大不如前,萧林夭折更是让皇帝倍受打击,当天皇帝吐血之后就陷入了昏迷,直到第三天才清醒过来。
&nb皇帝醒来第一件事便是下旨申饬端王,废王爵,圈禁于皇陵,永世不得出。
&nb“咳咳……”皇帝捂着嘴猛咳,武成王赶紧为他顺气。
&nb止了咳好容易缓过气来的皇帝从床头柜里摸出两张明黄色的丝帛,一脸郑重的递给武成王。
&nb武成王一愣,一时不敢伸手接。
&nb皇帝塞到武成王手里,握着他的手,沉声道,“朕自知大限已到。”
&nb“皇兄!”武成王大悲。兄弟两个,明明他这些年缠绵病榻,他一直以为先走一步那个人会是他。
&nb皇帝吃力的抬了抬手示意他听自己说,“太子这几年长进了些,你好生辅佐他。若是他再犯糊涂,你是王叔,除了你还有谁能管教他。”烛火明灭之下,皇帝的表情复杂难辨,“太子对泰平言听计从,这好也不好。你替朕看着她,莫让她失了分寸。”
&nb武成王心头一跳,隐隐猜到丝帛上的内容,他心跳徒然加快,觉得这两张薄薄的丝帛犹如千金之重。
&nb“咱们兄弟两拼了命打下来的江山,你得给朕看着。”皇帝骤然握紧了他的手,直视他的双眼。
&nb武成王嘴唇阖合,半响道,“皇兄放心。”
&nb皇帝笑了笑,垂目看着那片明黄,“你将它收好了,莫要让人知晓。”否则便有杀身之祸,这一句未开口的话,兄弟俩心知肚明,“若是局势失控,你便将朕的遗诏拿出来,朕相信你。”
&nb武成王眉心一跳,起身伏地跪拜,“臣弟明白。”
&nb皇帝压下闷咳之声,继续道,“老五不争气,可他终究是朕的儿子,我只有这么点骨血了,就让他在皇陵了此残生吧,你替朕保住他的性命。”
&nb谁会要端王的命,武成王不由苦笑,皇帝可真给他出了难题,只他除了答应,还能如何。遂武成王道,“皇兄放心。”
&nb“你下去吧,传太子进来。”
&nb武成王摸了摸胸前,后退几步之后离开,出来后神色一如平常。
&nb外面,侍疾的太子荣王与诸公主都在,见武成王出来,不由心念微动。
&nb太子与泰平公主迎上几步,“叔王。”
&nb武成王微一颔首,对太子道,“陛下请太子入内。”
&nb太子看一眼泰平公主之后才离开。
&nb这一眼却看得武成王心头沉甸甸,皇帝陷入昏迷这几日太子唯泰平公主马首是瞻。
&nb“父皇气色可好?”泰平公主出声询问。
&nb武成王道,“比刚醒时好一些,我劝皇兄多多休息,可你父皇性子你还不知道,他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说着摇了摇头。
&nb泰平公主眉峰微蹙,不无担忧,“再大的事还能比他身子更重要。”
&nb“我也是这般说他的,可我的话不中用,你父皇最疼你,你的话他兴许还能听进去。”武成王语调一转,“不过这事倒也是好事,能令皇兄开怀,对他的病情也是好的。”
&nb泰平公主疑惑的看着武成王。
&nb“皇兄刚决定下旨赐婚阿杞和敬国公府的姑娘,阿杞婚事一直是皇兄一桩心事,兴许赐了婚,皇兄一高兴,这病也就好了。”
&nb泰平公主拢了拢鬓角,微微一笑,“那真是再好也不过了。”
&nb“可不是。”武成王道。
&nb此时走近的萧璟搀扶武成王道,“祖父气色不佳,我扶您去厢房休憩一会儿。”
&nb泰平公主忙道,“是我疏忽了,叔父也担忧了好几日,阖该好生休息,若是你病了,便是我们不孝了。”
&nb“年纪大了,到底不中用了。”武成王幽幽一叹,说着扶着孙子的手去了厢房。
&nb在召见了太子之后,皇帝把剩下的儿子女儿都单独传进了屋一遍,就是因为皇帝病重而倒下的琅琊长公主也在略略缓过神来之后,赶来与皇帝见了一面。
&nb皇帝这般交代遗言似的行为令诸人惴惴不安。
&nb这份不安在七日后成真,那一日,皇帝似乎是回光返照,精神颇好,他将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召到病床前,传位太子,太子固辞。
&nb当夜,帝崩。
&nb姜瑶光是被人从床上拽起来的,尚且迷迷瞪瞪之际,丹眉一句,“皇上驾崩了。”令她豁然睁开眼,虽然皇帝的身体情况令她早有准备,可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她还是止不住的震惊。
&nb她下床穿上丧服便往淑阳郡主屋里。
&nb这几日淑阳郡主睡觉都睁着半只眼,早已经准备妥当,待儿女到齐了,便赶赴。姜进却是不在的,他为禁军都统,这几日连家都没回过。
&nb在船上,淑阳郡主搂着姜瑶光,默默流泪,皇帝待她这个外甥女与女儿也差不了多少。
&nb姜瑶光伸着手替她擦泪,不知不觉也跟着湿了眼眶。夏夜的风裹挟这湖面的水汽吹来,让她不由打了个寒噤。
&nb皇帝驾崩,萧林丧命,端王废了,眼下这局势太危险了,一旦萧杞出点什么意外,萧柏就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她梦到的那些是不是就会成真?
&nb淑阳郡主似乎看穿了她的心事,她揉了揉女儿头顶,下巴抵着她的额头,无声安抚。
&nb姜瑶光一行人赶到时,太子已经即皇帝位,跪在最前端哭灵,姜瑶光等择了位置后跪下也开始哭丧。
&nb#
&nb皇帝的遗体须得在皇宫里入殓,第二日,所有人便开始收拾行李回京。
&nb回京之后,皇帝的灵柩要在宫中停殡一月,期间举行发丧、举哀、沐浴、饭含、入敛、发引等仪式。
&nb文武百官平民百姓皆要服丧二十七日,百日内不得婚嫁作乐。
&nb备极哀崇的帝丧过后,朝廷便步入正轨。
&nb太子比不得先帝英明神武,这一点所有大臣都心知肚明,不过胜在他不刚愎自用,沿用了先帝的制度,也没有大肆提拔自己人打压老臣。
&nb唯一令众臣皱眉的便是,上书房里多了一扇百鸟朝凤的屏风,屏风后坐了一个女人。
&nb此人是谁,不作他想。
&nb武成王忧心忡忡,万万想不到,泰平公主会如此野心勃勃,皇帝竟然还答应了。先帝临终的交代,当时武成王还觉皇帝杞人忧天,如今看来,知女莫如父啊!
&nb武成王送走三句话不离牝鸡司晨的几位老臣,不住的捏着眉心,他难道没劝吗?
&nb眼前出现一杯茶,武成王抬头,“你也都听到了,你有何见解?”
&nb“泰平公主最大的倚仗是新帝对她的信任。”萧璟淡淡道,以新帝的性情,与他说泰平公主如此参政不利于江山社稷稳定都白费功夫,他相信泰平公主,且泰平公主目前所作所为并无把柄,老臣们就是说破了嘴也没用。
&nb武成王心念一动。
&nb萧璟继续道,“陛下刚即位,正是茫然无助之际,对于朝政一筹莫展,泰平公主为他解忧,自然喜不自胜,可等陛下适应之后呢。人心易变,权利之下,连父子兄弟都能反目。所谓疏不间亲,眼下口说无凭,众臣便是舌绽莲花也无法撼动泰平公主在陛下心里的地位,反令陛下生厌。”
&nb当年新帝继位,泰平公主问政,日久之后,新帝与泰平公主之间便起了龌龊。
&nb不过皇帝到底顾惜姐弟之情,况且泰平公主经营多年,她虽是离开了上书房,然依旧手握重权,可影响朝局。
&nb在皇帝突然驾崩之后,萧柏继位,他所辖的帝党与姜氏一系、泰平公主一方,三足鼎立。
&nb观眼下局势,一家独大怕是祸端,泰平公主虽然揽权,可并不祸国殃民,让她得势未必是坏事,不是她也会是别人。
&nb“你的意思是且由着泰平胡闹?”
&nb“难道祖父还有其他方法?”萧璟反问。
&nb武成王想起被泰平公主灌了**汤的皇帝,无奈摇头,想说服皇帝太难。等皇帝自己发现,他有点担心,皇帝这辈子都发现不了,怎么办?
&nb到时候泰平是不是不满足于上书房问政,要坐到金銮殿上的屏风后,光想想他就觉得头疼,先帝给他留了一个好大的难题。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