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凤凰地
- 2 第二章 祖辈往事
- 3 第三章 望气者
- 4 第四章 埋尸
- 5 第五章 乾坤印
- 6 第六章 羊皮古卷
- 7 第七章 五帝钱
- 8 第八章 狡童进城
- 9 第九章 三个美女
- 10 第十章 老F(2583)
- 11 第十一章 探监
- 12 第十二章 出狱
- 13 第十三章 望气术
- 14 第十四章 云门老道
- 15 第十五章 吾兄元宝
- 16 第十六章 枪伤
- 17 第十七章 芫荽十三妹
- 18 第十八章 一男两女合租
- 19 第十九章 金刀
- 20 第二十章 宾馆惊魂
- 21 第二十一章 线人
- 22 第二十二章 辣手警花
- 23 第二十三章 审讯
- 24 第二十四章 神奇嗅觉
- 25 第二十五章 刺青疑云
- 26 第二十六章 潜逃计划
- 27 第二十七章 丁锁头
- 28 第二十八章 乾坤针
- 29 第二十九章 夜总会
- 30 第三十章 神秘流浪汉
- 31 第三十一章 高丽公主
- 32 第三十二章 花魁
- 33 第三十三章 闹市枪声
- 34 第三十四章 心形紫水晶吊坠
- 35 第三十五章 美人的花招
- 36 第三十六章 小护士
- 37 第三十八章 再遇仇敌
- 38 第三十八章 胁迫
- 39 第三十九章 宫乌
- 40 第四十章 小石佛
- 41 第四十一章 你还有多少事瞒着我
- 42 第四十二章 重返凤凰地
- 43 第四十三章 掘地三尺
- 44 第四十四章 老坟里冒黑烟
- 45 第四十五章 血泉
- 46 第四十六章 吞人的火球
- 47 第四十七章 地下巨佛
- 48 第四十八章 大战硕鼠
- 49 第四十九章 佛眼流血
- 50 第五十章 神秘罗经
- 51 第五十一章 悲情帝王
- 52 第五十二章 金刀的故事
- 53 第五十三章 大星乌
- 54 第五十四章 妖树
- 55 第五十五章 恐怖陷阱
- 56 第五十六章 赴汤蹈火
- 57 第五十七章 超级黑客
- 58 第五十八章 菠萝女神
- 59 第五十九章 暗道
- 60 第六十章 神犬归来
- 61 第六十一章 幽灵
- 62 第六十二章 高手在民间
- 63 第六十三章 道士下山
- 64 第六十四章 秉烛夜谈
- 65 第六十五章 探秘
- 66 第六十六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章 羊皮古卷
第六章 羊皮古卷
这是一块红黄相间,色泽盈润,密布鸡血色旋纹,细腻的纹理如同树木年轮一样的奇石。它大约一尺见方,透着历史的沧桑余味,被雕刻成印章模样,却又像极了一个方形匣子。与其说它是印,倒不如说它是玺更贴切,只不过材质并非美玉而已。
细审之下,我爷爷发现这块奇石当腰一周遗留下隐秘的接缝,不仔细看还真的很难捕捉到那点蛛丝马迹。这方印似乎是由两块石头拼接在一起的。但以我爷爷出身石匠世家,对石头有着与生俱来的精准直觉来判断,这方印应该是由一整块石头精雕细刻而成,而且我爷爷捧着这方印在手,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重,想必是这块奇石曾被古代某位天马行空的能工巧匠先切割开来,将里面掏空后设置了极其巧妙的机关,同时放入需要保存的贵重物品,再把切开的两块石头仔细拼对起来,以达到完美无瑕的境界。
童氏家族与县城里某个古老而神秘的锁匠世家私交甚笃。每次我曾祖父进城办事,顺便去找那个家族的一位老锁匠师傅叙旧的时候,都会带上我爷爷去外面见识一下,也好让两家的后代子孙保持联系,增进情谊。我爷爷跟老锁匠的儿孙们相处融洽,在老锁匠家里看的听的多了,耳濡目染,也窥得一二分奥秘,可以说受益匪浅。
他们家不是普通的锁匠世家,混迹于市井之中替人造锁开锁只因迫于生计,权当一种谋生的手段。其实他们最擅长摆弄各种机巧的古物,像什么宝盒宝匣宝箱宝印之类的古董,到了他们手中,不管机关设置得有多巧妙,他们都能想尽办法替委托人开锁取宝,很少有难倒他们的时候。
我爷爷曾听那老锁匠说,早在远古时期,Q州一带便生活着一支能征惯战的部族——东夷部落。东夷人最先发明了弓箭,以神鸟凤凰为图腾,兼有太阳崇拜,他们不但擅长捕鱼狩猎,而且箭术高超(夷者,一人负弓也。东夷即指东方的神箭手,没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意思),还善于制造各种精巧的机关、兵器、古玩和奇珍异宝。
东夷人将风姓伏羲氏太昊尊奉为始祖,中华人文始祖伏羲(配女娲)位列三皇之首,创先天八卦,从此宇宙间便诞生了一种可以穷极乾坤、包罗万象的智慧。东夷人凭借负海之饶以及沉迷于搞各种发明创造,部落的实力日趋强盛,其文明发达程度曾一度超越以华夏正统自居的炎黄集团。
姬姓轩辕氏黄帝经阪泉之战击败姜姓神农氏末代炎帝(炎帝并不单指一个人,它既是部落首领的名字,又是整个部落的代称,神农氏先后出了许多个炎帝,每一代首领都可称为炎帝。其他部落亦同),两大部落结成联盟,逐渐融合在一起,于是造就了以龙为图腾的华夏集团的兴盛。之后华夏集团不断东进南下,不可避免地与强大的东夷集团兵戎相见,征战不休,由此拉开了两大集团之间两千多年的嗜血战争的序幕……这同时也是一场龙凤之战……
以新霸主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和以九黎部族大酋长蚩尤(九黎又名九夷,源出东夷,分为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一个氏族,他们个个威武雄壮,勇猛无敌。传说蚩尤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青铜制造出五种金属兵器的人,根据《史记?封禅书》记载,东夷人活动的核心地带——古齐国疆域内盛行祭祀“八主之神”,其中第三位便是兵主战神蚩尤,齐国人尚武,尤其崇拜战神蚩尤,就广建庙祠以示纪念)为首的东夷集团在涿鹿展开大战,一决雌雄,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最后蚩尤战败,被杀于青丘。为了防止九黎部族东山再起,黄帝下令将蚩尤的尸身和首级分葬两处,又把蚩尤生前戴过的沾满鲜血的枷锁抛入荒山之中,那副枷锁就变成了一片血红的红叶林。
一部分九黎部族的子民被迫臣服于华夏集团,他们得到了一个蔑视性称号“黎民”,从此这个称号便用来专指生活在社会底层,时刻忍受奴役剥削的广大老百姓。这部分子民渐渐融入华夏,而剩下的那部分子民则联合东夷集团的其他部落继续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涿鹿之战后,华夏集团吞并了东夷集团的大部分疆土和人民,黄帝乘势定鼎中原,居天下之中,睥睨四夷,因而被推举为整个大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但是仍有许多部落朝秦暮楚,经常反叛,姬轩辕深知自己初登宝座,地位不稳,也许自己的威望还比不上已经死去的蚩尤。所以,当四方的诸侯方伯来朝进贡时,姬轩辕就命画师提前在军旗上画上战神蚩尤,并当众宣布要大力推行蚩尤的严刑峻法,各部落的首领见到画像中的蚩尤被描绘得栩栩如生,面目狰狞而又威风凛凛,有些心怀二心的部落首领便吓破了胆,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蒜,表示会永远服从中央的调遣。坊间更是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姬轩辕从俘虏的东夷人里挑选了一批能工巧匠,为他精心铸造了一个与蚩尤的相貌简直一模一样的青铜面具。姬轩辕在接见各部落首领的时候,就戴上这个面具,一方面可以营造神秘气氛,以便更好地伪装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想好好震慑一下他们。
姬轩辕将长子少昊(玄嚣)分封到新征服的东夷部落的土地上当酋长。少昊及其后裔经过数代人的努力,逐渐取代东夷土著豪强,成为新的统治者。
到了尧帝时期,唐尧通过禅让的方式将首领的位子传给东夷人虞舜。虞舜忠勇孝悌,躬耕陇亩,勤政爱民,进一步推动了东夷族与华夏族的大融合。舜帝到了晚年,通过多方考察,最终决定将首领的位子传给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并铸九鼎,绘制禹贡九州图,暗合河图之象、八卦之理、九宫之数,建极中央,统御八方,大华夏集团开始由部落联盟向国家雏形过渡。按照一般的说法,好像冀州应为九州之首,实则谬矣!
Q州雄踞东方,居震宫,为少阳,五行属木,木色为青,青龙啸天,春雷滚滚。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主万物生发,循环罔替,乃是一切苍生众灵的总源头。由此看来,Q州实为九州之首,其威震中华的“天下第一州”的名号也算实至名归。
姒姓夏后氏大禹在年老退位之际,想传位于刑祖狱神皋陶(偃姓,东夷族首领少昊后裔),可是皋陶积劳成疾,没过几个月便驾鹤西去,大禹又准备传位于协助自己治水的大功臣益(皋陶之子,此益与东夷部族首领伯益是否为同一人,由于各种史籍的记载有出入,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竟遭到大禹之子夏后启的嫉恨、迫害、攻伐,夏后启很快篡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奴隶制世袭王朝——夏朝(也有的历史学者认为夏朝仍然是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政权,殷商才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益在中原受挫困窘,无处容身,只得星夜逃回本部族的领地,躲进Q州箕山(此古地名历来众说纷纭,实乃“史学界口水仗”的资深受害者,亦难考证详实,官方史书所言未必全真,民间传说也未必就是空穴来风,笔者谨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之教诲,此处斗胆采用《Y县图志》的说法,箕山即原郑母镇(现有行政区域均已划入谭坊镇)的香山)隐居,潜心创作《山海经》。
细审之下,我爷爷发现这块奇石当腰一周遗留下隐秘的接缝,不仔细看还真的很难捕捉到那点蛛丝马迹。这方印似乎是由两块石头拼接在一起的。但以我爷爷出身石匠世家,对石头有着与生俱来的精准直觉来判断,这方印应该是由一整块石头精雕细刻而成,而且我爷爷捧着这方印在手,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重,想必是这块奇石曾被古代某位天马行空的能工巧匠先切割开来,将里面掏空后设置了极其巧妙的机关,同时放入需要保存的贵重物品,再把切开的两块石头仔细拼对起来,以达到完美无瑕的境界。
童氏家族与县城里某个古老而神秘的锁匠世家私交甚笃。每次我曾祖父进城办事,顺便去找那个家族的一位老锁匠师傅叙旧的时候,都会带上我爷爷去外面见识一下,也好让两家的后代子孙保持联系,增进情谊。我爷爷跟老锁匠的儿孙们相处融洽,在老锁匠家里看的听的多了,耳濡目染,也窥得一二分奥秘,可以说受益匪浅。
他们家不是普通的锁匠世家,混迹于市井之中替人造锁开锁只因迫于生计,权当一种谋生的手段。其实他们最擅长摆弄各种机巧的古物,像什么宝盒宝匣宝箱宝印之类的古董,到了他们手中,不管机关设置得有多巧妙,他们都能想尽办法替委托人开锁取宝,很少有难倒他们的时候。
我爷爷曾听那老锁匠说,早在远古时期,Q州一带便生活着一支能征惯战的部族——东夷部落。东夷人最先发明了弓箭,以神鸟凤凰为图腾,兼有太阳崇拜,他们不但擅长捕鱼狩猎,而且箭术高超(夷者,一人负弓也。东夷即指东方的神箭手,没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意思),还善于制造各种精巧的机关、兵器、古玩和奇珍异宝。
东夷人将风姓伏羲氏太昊尊奉为始祖,中华人文始祖伏羲(配女娲)位列三皇之首,创先天八卦,从此宇宙间便诞生了一种可以穷极乾坤、包罗万象的智慧。东夷人凭借负海之饶以及沉迷于搞各种发明创造,部落的实力日趋强盛,其文明发达程度曾一度超越以华夏正统自居的炎黄集团。
姬姓轩辕氏黄帝经阪泉之战击败姜姓神农氏末代炎帝(炎帝并不单指一个人,它既是部落首领的名字,又是整个部落的代称,神农氏先后出了许多个炎帝,每一代首领都可称为炎帝。其他部落亦同),两大部落结成联盟,逐渐融合在一起,于是造就了以龙为图腾的华夏集团的兴盛。之后华夏集团不断东进南下,不可避免地与强大的东夷集团兵戎相见,征战不休,由此拉开了两大集团之间两千多年的嗜血战争的序幕……这同时也是一场龙凤之战……
以新霸主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和以九黎部族大酋长蚩尤(九黎又名九夷,源出东夷,分为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一个氏族,他们个个威武雄壮,勇猛无敌。传说蚩尤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青铜制造出五种金属兵器的人,根据《史记?封禅书》记载,东夷人活动的核心地带——古齐国疆域内盛行祭祀“八主之神”,其中第三位便是兵主战神蚩尤,齐国人尚武,尤其崇拜战神蚩尤,就广建庙祠以示纪念)为首的东夷集团在涿鹿展开大战,一决雌雄,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最后蚩尤战败,被杀于青丘。为了防止九黎部族东山再起,黄帝下令将蚩尤的尸身和首级分葬两处,又把蚩尤生前戴过的沾满鲜血的枷锁抛入荒山之中,那副枷锁就变成了一片血红的红叶林。
一部分九黎部族的子民被迫臣服于华夏集团,他们得到了一个蔑视性称号“黎民”,从此这个称号便用来专指生活在社会底层,时刻忍受奴役剥削的广大老百姓。这部分子民渐渐融入华夏,而剩下的那部分子民则联合东夷集团的其他部落继续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涿鹿之战后,华夏集团吞并了东夷集团的大部分疆土和人民,黄帝乘势定鼎中原,居天下之中,睥睨四夷,因而被推举为整个大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但是仍有许多部落朝秦暮楚,经常反叛,姬轩辕深知自己初登宝座,地位不稳,也许自己的威望还比不上已经死去的蚩尤。所以,当四方的诸侯方伯来朝进贡时,姬轩辕就命画师提前在军旗上画上战神蚩尤,并当众宣布要大力推行蚩尤的严刑峻法,各部落的首领见到画像中的蚩尤被描绘得栩栩如生,面目狰狞而又威风凛凛,有些心怀二心的部落首领便吓破了胆,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蒜,表示会永远服从中央的调遣。坊间更是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姬轩辕从俘虏的东夷人里挑选了一批能工巧匠,为他精心铸造了一个与蚩尤的相貌简直一模一样的青铜面具。姬轩辕在接见各部落首领的时候,就戴上这个面具,一方面可以营造神秘气氛,以便更好地伪装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想好好震慑一下他们。
姬轩辕将长子少昊(玄嚣)分封到新征服的东夷部落的土地上当酋长。少昊及其后裔经过数代人的努力,逐渐取代东夷土著豪强,成为新的统治者。
到了尧帝时期,唐尧通过禅让的方式将首领的位子传给东夷人虞舜。虞舜忠勇孝悌,躬耕陇亩,勤政爱民,进一步推动了东夷族与华夏族的大融合。舜帝到了晚年,通过多方考察,最终决定将首领的位子传给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并铸九鼎,绘制禹贡九州图,暗合河图之象、八卦之理、九宫之数,建极中央,统御八方,大华夏集团开始由部落联盟向国家雏形过渡。按照一般的说法,好像冀州应为九州之首,实则谬矣!
Q州雄踞东方,居震宫,为少阳,五行属木,木色为青,青龙啸天,春雷滚滚。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主万物生发,循环罔替,乃是一切苍生众灵的总源头。由此看来,Q州实为九州之首,其威震中华的“天下第一州”的名号也算实至名归。
姒姓夏后氏大禹在年老退位之际,想传位于刑祖狱神皋陶(偃姓,东夷族首领少昊后裔),可是皋陶积劳成疾,没过几个月便驾鹤西去,大禹又准备传位于协助自己治水的大功臣益(皋陶之子,此益与东夷部族首领伯益是否为同一人,由于各种史籍的记载有出入,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竟遭到大禹之子夏后启的嫉恨、迫害、攻伐,夏后启很快篡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奴隶制世袭王朝——夏朝(也有的历史学者认为夏朝仍然是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政权,殷商才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益在中原受挫困窘,无处容身,只得星夜逃回本部族的领地,躲进Q州箕山(此古地名历来众说纷纭,实乃“史学界口水仗”的资深受害者,亦难考证详实,官方史书所言未必全真,民间传说也未必就是空穴来风,笔者谨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之教诲,此处斗胆采用《Y县图志》的说法,箕山即原郑母镇(现有行政区域均已划入谭坊镇)的香山)隐居,潜心创作《山海经》。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