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7 第五十二章阎罗坑郭福殒命,蝙蝠洞薛强显威
- 248 第二节
- 249 第三节
- 250 第四节
- 251 第五节
- 252 第六节
- 253 第七节
- 254 第八节
- 255 第九节
- 256 第十节
- 257 第五十三章陈次山兵败被诛,陈天雷遁地求生
- 258 第二节
- 259 第三节
- 260 第四节
- 261 第五节
- 262 第六节
- 263 第七节
- 264 第五十四章两匪首诈尸还魂,锄奸队来势汹汹
- 265 第二节
- 266 第三节
- 267 第四节
- 268 第五节
- 269 第六节
- 270 第五十五章夜袭上山村无果,狡猾狐狸忙躲藏
- 271 第二节
- 272 第三节
- 273 第四节
- 274 第五节
- 275 第六节
- 276 第七节
- 277 第五十六章巧舌覃江耍双簧,斗智冯远清被诛
- 278 第二节
- 279 第三节
- 280 第四节
- 281 第五节
- 282 第六节
- 283 第七节
- 284 第八节
- 285 第九节
- 286 第十节
- 287 第五十七章巧计李玲施妙手,斗勇草上飞遭擒
- 288 第二节
- 289 第三节
- 290 第四节
- 291 第五节
- 292 第五十八章李玲扬威上山村,覃江落幕双蛋洞
- 293 第二节
- 294 第三节
- 295 第四节
- 296 第五节
- 297 第六节
- 298 第五十九章飞虎遇上打虎的,哪家厉害哪家强
- 299 第六十三章阮少雄阴谋未果,黄鳝彪弃暗投明
- 300 第六十二章飞虎队救死扶伤,打虎队计使连环
- 301 第六十三章阮少雄阴谋未果,黄鳝彪弃暗投明
- 302 第六十四章雒十岭降兵三百,打虎队兵败而逃
- 303 第六十五章铁马奔疾为哪般,瑶山会剿布战忙
- 304 第六十四章雒十岭降兵三百,打虎队兵败而逃
- 305 第六十六章强龙力压地头蛇,郭连豪夺落山坳
- 306 第六十五章铁马奔疾为哪般,瑶山会剿布战忙
- 307 第六十六章强龙力压地头蛇,郭连豪夺落山坳
- 308 第六十七章肖雅芝瑶山督阵,众匪首坡头问路
- 309 第六十八章守关固隘搞清野,郭连狠手害瑶民
- 310 第六十九章孤胆英雄显身手,红箭出击射天狼
- 311 第七十章静悄悄的河水流,弯弯的月牙儿照
- 312 第七十一章孤军深入虎狼区,飞虎队传回情报
- 313 第十一节
- 314 第七十三章天降奇兵夺雄关,郭连兵败走麦城
- 315 第七十四章大土匪走投无路,飞虎队笑到最后
- 316 第七十五章土匪打响锄奸战,虎胆英雄险脱身
- 317 第七十六章十万大山英雄汉,三观庙里热血洒
- 318 第七十七章收宫之战成果丰,瑶山匪首尽消亡
- 319 第七十九章瑶山桂南战烟散,谍战疑云尚未消。
- 320 第八十章清扫外围,吴天成无路可逃
- 321 第八十一章横扫南良北部,韦家德饮弹自绝
- 322 第八十二章孤注一掷,肖雅芝赤膊上阵。
- 323 第十二节
- 324 第十五节
- 325 第十二节
- 326 第十三节
- 327 第十四节
- 328 第七十二章穿山甲移花接木,肖雅芝急伸援手
- 329 第十六节
- 330 第十七节
- 331 第十八节
- 332 第八十三章锁喉断尾,南良毒瘤被摘除
- 333 第八十四章残匪聚古宜,北江之敌要拼命。
- 334 第八十五章怀念战友,英雄流血也流泪。
- 335 第八十六章相逢不必曾相识,相识不必再相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十三章陈次山兵败被诛,陈天雷遁地求生
第五十三章陈次山兵败被诛,陈天雷遁地求生
四十八弄南线作战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王树声、白建生接下来的工作当然是要彻底地清除所控制区域内各村寨的残匪余孽,并彻查大土匪郭连逃跑原因及下落,否则,这剿匪情况报告不好写,有头无尾的,如何向省军区、龙城剿匪前指交代?
团长王树声立即向所辖各村寨派驻小分队,展开地毯式搜捕行动。各村寨遗留、潜回家中的散匪,不是降的降,抓的抓,就是被当场击毙。
村寨里,到处张贴着顽匪被枪决的公告,以及杀敌立功的喜报。
村民的剿匪热情空前高涨。村民委员会、村妇联、民兵、村民协作会、儿童团……都行动起来了,协助解放军搜山,搜洞,搜索土匪一切可能藏身的地方。遇到躲藏在地道、山洞里的土匪,或用烟熏,或丢手榴弹,将最后之敌一个个拔除,很快,遗落在各村寨、山林间的土匪基本上被清除干净。
至于寻找郭连的下落,部队也很快有了结果。白建生组织人员,对弄垌寨周围布控的飞虎队二分队以及猛虎团负责巡逻、设点、守卡部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终于找到郭连逃跑的蛛丝马迹。
部队深入阎罗谷剿匪不久,弄垌寨周围共发生两件异常情况:一件是阎罗谷隘口一带有几名土匪试图冲破我剿匪部队的包围圈,被我军当场击毙;第二件是有一个当地的老婆婆上山捡柴火路径此地。除了这两件事之外,再无发现其他的可疑情况。
屋子里,白建生站在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军用口盅,里面盛着开水。白建生拿起热气腾腾的口盅,吹了吹,喝了两口,然后捧着口盅,让透出的温度暖着自己的手掌心,他捧着口盅在屋子里踱步思索了一会,快步走到桌子前,在桌子不同位置,用手指典着口盅里的水,写下“突围”、“婆婆”四个字,并圈起来,中间用横线连接起来,然后,把口盅放在“突围”两字的旁边。
白建生叉着腰,眼睛盯着桌子上的字,思考着。此时的他,不得不将这两件发生在不同位置的事件,联系到一起思考,脑子很快浮现出一个情景:隘口,就是口盅的位置,几个土匪不顾一切地突围,结果被击毙,他们只是单纯的突围吗?而另一边却是一个“老婆婆”“闯过”了包围圈。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一下:如果郭连不在阎罗谷里,那他一定在这上面。既然是在上面,几个被打死的土匪当中又没有郭连,而唯一能从弄垌寨出去的人,就是这个“老婆婆”。也就是说,如果郭连果真跑出去了,那么,唯一可以划等号的就是郭连和“老婆婆”,没有其他选项。现在,我们要搞清楚的就是,郭连如何变身“老婆婆”的?以及“老婆婆”与那些突围的土匪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样,问题就彻底搞清楚了。
要证明“老婆婆”是不是郭连?有人会说,去问那些见过“老婆婆”的战士,不就清楚了吗?其实不然!因为在这些战士的眼里,“老婆婆”始终就是“老婆婆”,从头到尾都未曾改变过。否则,还会让“老婆婆”,从重兵把守的各关卡,一路畅通地走掉吗?问也是白问。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即派人到附近村子里,了解一下,有没有这样一个“老婆婆”?就可以了。
至于,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简单呀,只要搞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时间和过程,什么都明白了。
问题就是这么回事。首先,要派人,前往附近村庄,了解情况,最好是找到那个“老婆婆”;然后,去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白建生首先找到带队在隘口附近设卡、防堵的飞虎队副队长陈兰薇和猛虎团的三连连长。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当时五、六名土匪试图冲卡,双方爆发激战,五名土匪全部被击毙。
至于这些土匪为什么不随大部队一同撤向阎罗谷的问题,陈兰薇和三连长也弄不明白,估计是为了声东击西,掩护阎罗谷敌人撤退吧?
接着,白建生又叫来负责巡逻任务的飞虎队二分队分队长李玲和三连的杨排长,了解当时的巡逻情况。据李玲说,当时她带领一个巡逻组刚巧碰上那个捡柴火的“老婆婆”,觉得这个时候,冒出一个老太婆,有些可疑,便上前询问,没想到这个“老婆婆”又聋又哑,问不出个所以然,便打算派人,护送她回村,并证实一下她的身份,可就在这个时候,阎罗谷方向传来激烈枪声,不一会,三连的同志跑来报告说,有一股敌人试图突围,已经和陈副队长他们打起来了,请求这边增援。
李玲担心土匪跑掉,也没细想,交待一名战士护送“老婆婆”回家,自己带人前去增援。至于,那个“老婆婆”是不是假扮的,从外表上,一点都瞧不出来。
白建生当然重点询问了那名护送“老婆婆”的战士。白建生只问他两个问题:一个是有没有发现“老婆婆”有什么可疑之处?战士回答说,很正常啊,就是一个又聋又哑的老奶奶;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不把“老婆婆”送回家里去?战士说,那个老奶奶走了一段路程后,说没事了,自己能回去,不让送了,考虑到那边打仗需要人手,战士就返回部队了。
白建生想,如果说“老婆婆”的确是附近村子里的,那么,郭连只能是留在阎罗谷里面了,那些突围的土匪也不过是偶然事件,或者是为郭连逃跑做的试探性动作。看来,调查结果,只有等到派到村子里调查的人员回来才能确定了。
没过多久,派出去的人员回来了,带回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个惊人的消息就是:弄垌山附近只有一个村子,据村里的人说,本村根本就没有一个又聋又哑的“老婆婆”。由于忌惮阎罗谷千年的“恶名”,别说老婆婆,就是年轻力壮的村民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当然谈不上去那里砍柴、狩猎了。既然不是本村的人,会不会是其他村庄的人?村民给出的答案也是肯定的:绝无可能!一个老太太,又聋又哑,行动不便,放弃附近山林,舍近求远,跑十几里的山路到这里来,只为捡拾那么丁点柴火,谁信呀?
团长王树声立即向所辖各村寨派驻小分队,展开地毯式搜捕行动。各村寨遗留、潜回家中的散匪,不是降的降,抓的抓,就是被当场击毙。
村寨里,到处张贴着顽匪被枪决的公告,以及杀敌立功的喜报。
村民的剿匪热情空前高涨。村民委员会、村妇联、民兵、村民协作会、儿童团……都行动起来了,协助解放军搜山,搜洞,搜索土匪一切可能藏身的地方。遇到躲藏在地道、山洞里的土匪,或用烟熏,或丢手榴弹,将最后之敌一个个拔除,很快,遗落在各村寨、山林间的土匪基本上被清除干净。
至于寻找郭连的下落,部队也很快有了结果。白建生组织人员,对弄垌寨周围布控的飞虎队二分队以及猛虎团负责巡逻、设点、守卡部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终于找到郭连逃跑的蛛丝马迹。
部队深入阎罗谷剿匪不久,弄垌寨周围共发生两件异常情况:一件是阎罗谷隘口一带有几名土匪试图冲破我剿匪部队的包围圈,被我军当场击毙;第二件是有一个当地的老婆婆上山捡柴火路径此地。除了这两件事之外,再无发现其他的可疑情况。
屋子里,白建生站在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军用口盅,里面盛着开水。白建生拿起热气腾腾的口盅,吹了吹,喝了两口,然后捧着口盅,让透出的温度暖着自己的手掌心,他捧着口盅在屋子里踱步思索了一会,快步走到桌子前,在桌子不同位置,用手指典着口盅里的水,写下“突围”、“婆婆”四个字,并圈起来,中间用横线连接起来,然后,把口盅放在“突围”两字的旁边。
白建生叉着腰,眼睛盯着桌子上的字,思考着。此时的他,不得不将这两件发生在不同位置的事件,联系到一起思考,脑子很快浮现出一个情景:隘口,就是口盅的位置,几个土匪不顾一切地突围,结果被击毙,他们只是单纯的突围吗?而另一边却是一个“老婆婆”“闯过”了包围圈。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一下:如果郭连不在阎罗谷里,那他一定在这上面。既然是在上面,几个被打死的土匪当中又没有郭连,而唯一能从弄垌寨出去的人,就是这个“老婆婆”。也就是说,如果郭连果真跑出去了,那么,唯一可以划等号的就是郭连和“老婆婆”,没有其他选项。现在,我们要搞清楚的就是,郭连如何变身“老婆婆”的?以及“老婆婆”与那些突围的土匪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样,问题就彻底搞清楚了。
要证明“老婆婆”是不是郭连?有人会说,去问那些见过“老婆婆”的战士,不就清楚了吗?其实不然!因为在这些战士的眼里,“老婆婆”始终就是“老婆婆”,从头到尾都未曾改变过。否则,还会让“老婆婆”,从重兵把守的各关卡,一路畅通地走掉吗?问也是白问。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即派人到附近村子里,了解一下,有没有这样一个“老婆婆”?就可以了。
至于,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简单呀,只要搞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时间和过程,什么都明白了。
问题就是这么回事。首先,要派人,前往附近村庄,了解情况,最好是找到那个“老婆婆”;然后,去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白建生首先找到带队在隘口附近设卡、防堵的飞虎队副队长陈兰薇和猛虎团的三连连长。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当时五、六名土匪试图冲卡,双方爆发激战,五名土匪全部被击毙。
至于这些土匪为什么不随大部队一同撤向阎罗谷的问题,陈兰薇和三连长也弄不明白,估计是为了声东击西,掩护阎罗谷敌人撤退吧?
接着,白建生又叫来负责巡逻任务的飞虎队二分队分队长李玲和三连的杨排长,了解当时的巡逻情况。据李玲说,当时她带领一个巡逻组刚巧碰上那个捡柴火的“老婆婆”,觉得这个时候,冒出一个老太婆,有些可疑,便上前询问,没想到这个“老婆婆”又聋又哑,问不出个所以然,便打算派人,护送她回村,并证实一下她的身份,可就在这个时候,阎罗谷方向传来激烈枪声,不一会,三连的同志跑来报告说,有一股敌人试图突围,已经和陈副队长他们打起来了,请求这边增援。
李玲担心土匪跑掉,也没细想,交待一名战士护送“老婆婆”回家,自己带人前去增援。至于,那个“老婆婆”是不是假扮的,从外表上,一点都瞧不出来。
白建生当然重点询问了那名护送“老婆婆”的战士。白建生只问他两个问题:一个是有没有发现“老婆婆”有什么可疑之处?战士回答说,很正常啊,就是一个又聋又哑的老奶奶;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不把“老婆婆”送回家里去?战士说,那个老奶奶走了一段路程后,说没事了,自己能回去,不让送了,考虑到那边打仗需要人手,战士就返回部队了。
白建生想,如果说“老婆婆”的确是附近村子里的,那么,郭连只能是留在阎罗谷里面了,那些突围的土匪也不过是偶然事件,或者是为郭连逃跑做的试探性动作。看来,调查结果,只有等到派到村子里调查的人员回来才能确定了。
没过多久,派出去的人员回来了,带回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这个惊人的消息就是:弄垌山附近只有一个村子,据村里的人说,本村根本就没有一个又聋又哑的“老婆婆”。由于忌惮阎罗谷千年的“恶名”,别说老婆婆,就是年轻力壮的村民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当然谈不上去那里砍柴、狩猎了。既然不是本村的人,会不会是其他村庄的人?村民给出的答案也是肯定的:绝无可能!一个老太太,又聋又哑,行动不便,放弃附近山林,舍近求远,跑十几里的山路到这里来,只为捡拾那么丁点柴火,谁信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