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22 第十五章 第三十七节 低头
- 423 第十五章第三十八节 明争
- 424 第十五章 第三十九节 说破
- 425 第十五章第四十节 凤死
- 426 第十五章第四十一节 算计
- 427 第十五章 第四十二节 巧合
- 428 第十五章第四十三节 回京
- 429 第十五章第四十四节 离开
- 430 第十五章 第四十五节 缺钱
- 431 第十五章 第四十六节 不同
- 432 第十五章第四十七节 寥落
- 433 第十五章 第四十八节 及笄
- 434 第十五章第四十九节 归来
- 435 第十五章第五十节 学政
- 436 第十五章第五十一节 人散
- 437 第十五章 第五十二节 定亲
- 438 第十五章 第五十三节 身死_5201小说
- 439 第十五章第五十四节 炫耀
- 440 第十五章第五十五节 请教
- 441 第十五章第五十五节 探听
- 442 第十五章 第五十六节 升迁_5201小说
- 443 第十五章第五十七节 男女
- 444 第十五章 第五十八节 薨逝
- 445 第十五章第五十九节 论罪
- 446 第十五章第六十节 放弃
- 447 第十五卷第六十一节 后事
- 448 第十五卷第六十二节 无依
- 449 第十五卷第六十三节 无靠
- 450 第十五卷第六十四节 嫁妆
- 451 第十五章第六十五节 不平
- 452 第十五章第六十六节 厌恶
- 453 第十五章第六十七节 流言
- 454 第十五章第六十八节 禁闭
- 455 第十五章第六十九节
- 456 第十五章第七十节 贵客
- 457 第十五章第七十一节 美人
- 458 第十五章 第七十二节 旧恨
- 459 第十五章第七十三节 冷遇
- 460 第十五章第七十四节 求亲
- 461 第十五章第七十五节 不和
- 462 第十五章第七十六节 哀怨
- 463 第十五章第七十七节 心寒
- 464 第十五章第七十八节 念头
- 465 第十五章第七十九节 死人
- 466 第十五章第八十节 玉陨
- 467 第十五章 第八十一节 开始
- 468 第十五章第八十二节 马匹
- 469 第十五章第八十三节 失策
- 470 第十五章第八十四节 同哀
- 471 第十五章第八十五节 流风
- 472 第十五章第八十六节 熬人
- 473 第十五章第八十七节 封赏
- 474 第十五章第八十八节 告知
- 475 第十五章第八十九节 不成
- 476 第十五章 第九十节 亲事
- 477 第十五章第九十一节 迟钝
- 478 第十五章第九十二节 探询
- 479 第十五章第九十三节 哭骂
- 480 第十五章第九十四节 发怒
- 481 第十五章第九十五节 难放
- 482 第十五章第九十六节 正误
- 483 第十六章,最终章第一节 离开
- 484 第十五章第九十三节 第哭骂
- 485 第十五章第九十四节 第发怒
- 486 第十五章第九十五节 第难放
- 487 第十五章第九十六节 第正误
- 488 第十六章第二节 麒麟
- 489 第十六章第三节 绛珠
- 490 第十五章第九十六节 正九误
- 491 第十六章第四节 桥梁
- 492 第十六章第五节 玉石
- 493 第十六章第六节 错误
- 494 第十六章第七节 暂归
- 495 第十六章第八节 诘问
- 496 第十六章第九节 为难
- 497 第十六章第十节 意外
- 498 第十六章第十一节 成功
- 499 第十六章第十二节 猜忌
- 500 第十六章第十三节 决定
- 501 第十六章第十四节 碎岛
- 502 第十六章第十五节 探望
- 503 第十六章第十六节 犹疑
- 504 第十六章第十七节 暗手
- 505 第十六章第十八节 算计
- 506 第十六章第十九节 傻白甜
- 507 第十六章第二十节 棋子
- 508 第十六章第二十一节 错算
- 509 第十六章第二十二节 使节
- 510 第十六章第二十三节 宽容
- 511 第十六章第二十四节 人生
- 512 第十六章第二十五节 中二
- 513 第十六章第二十六节 火枪
- 514 第十六章第二十七节 关注
- 515 第十六章第二十八节 来客
- 516 第十六章第二十九节 决定
- 517 第十六章第三十节 海贼
- 518 小谈“林黛玉讽刘姥姥‘母蝗虫’”事件
- 519 第十六章第三十一节 启航
- 520 第十六章第三十二节 海盗
- 521 第十六章第三十三节 旧闻
- 522 第十六章第三十四节 问题
- 523 第十六章第三十五节 舱室
- 524 第十六章第三十六节 结束
- 525 第十六章第三十七节 神魔
- 526 第十六章第三十八节 归来
- 527 第十六章第三十九节 来客
- 528 第十六章第四十节 粮食
- 529 第十六章第四十一节 钱粮
- 530 第十六章第四十二节 故人
- 531 第十六章第四十三节 安排
- 532 第十六章第四十四节 路上
- 533 第十六章第四十四节 康复
- 534 第十六章第四十五节 来客
- 535 第十六章第四十六节 人非
- 536 第十六章第四十七节 逼问
- 537 第十六章第四十八节 瑾妃
- 538 第十六章第四十九节 红莲
- 539 第十六章第五十节 风起
- 540 第十六章第五十一节 恶心
- 541 第十六章第五十二节 下凡
- 542 第十六章第五十三节 功德
- 543 第十六章第五十四节 羞辱
- 544 第十六章第五十五节 血统
- 545 第十六章第五十六节 盘查
- 546 第十六章第五十七节 背后
- 547 第十六章第五十八节 不甘
- 548 第十六章第五十九节 反思
- 549 第十六章第六十节 置气
- 550 第十六章第六十一节 协议
- 551 第十六章第六十二节 人命
- 552 第十六章第六十三节 反应
- 553 第十六章第六十四节 情势
- 554 第十六章第六十五节 反常
- 555 第十六章第六十六节 瑾妃
- 556 第十六章第六十七节 警幻
- 557 第十六章第六十八节 秘辛
- 558 第十六章第六十九节 出身
- 559 第十六章第七十节 可卿
- 560 第十六章第七十一节 幻境
- 561 第十六章
- 562 第十六章 第七十三节 错算
- 563 第十六章第七十四节 天树
- 564 大结局
- 565 完结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五章第四十七节 寥落
第十五章第四十七节 寥落
因为荣国侯府乃是勋爵官宦之家,贾琏又是正经的官员,所以,哪怕是得了太上皇的指婚,贾赦也只是咨询过张家之后,正式请了媒人向商家进行了纳彩,六礼中的其余五礼,却是要等到国丧之后了,更不要说去官府办理婚书了。
反而是王子腾和薛家这边,因为两家已经有了默契,加上薛蟠的年纪不小了,薛家又是商户人家,并不在禁止嫁娶的限制范围之内,所以,整个婚礼流程就很赶,从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到亲迎,全套的时间间隔很短,短得有些不体面,总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薛蟠就把王熙鸾给娶进了门。
王子腾就王熙鸾这么一个女儿,当然希望女儿能够得到好结果;而薛蟠和薛宝钗也迫切地希望王熙鸾能够早早地进门,让王子腾能够安心,也能够让王子腾定下心来帮助、指点薛蟠。所以,下元节之后没多久,薛蟠就跟王熙鸾正式举行了婚礼。
而王熙鸾结婚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代表薛家,跟柳家交换了信物。虽然说没有进行纳彩,但是按照风俗,柳湘莲和薛宝钗的婚事,两家算是有了默契了,就等着国丧过去就开始走流程。
虽然说柳湘莲家已经败落,家里也差不多只剩下柳湘莲一个了。可柳湘莲既然想着重振家业,{ 有些事情他就必须跟上头保持一致,像在国丧里面婚嫁什么的,必须忌讳。不止是最后的婚礼。就连整套婚礼流程的最开始的纳彩也要等过了国丧再说。
不过,这并不妨碍两家交换信物。在这个世道,女方家里接受了男方家某样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就等于是订婚了,就跟原著里,尤三姐得到了柳湘莲的宝剑一样。哪怕宝剑并不适合作为信物,可是尤三姐就是兴高采烈。
这就是社会风俗。
这一次,柳湘莲就把自己的宝剑给了薛宝钗。薛宝钗自己也很高兴。他也知道,等出了国丧,正式纳彩、开始走婚礼流程。只怕跟薛蟠的婚事一样,柳湘莲跟自己的婚事一样会很赶。所以,打收了柳湘莲的剑之后。薛宝钗就窝在了家里,天天绣花、绣嫁衣。
薛家这边喜气洋洋、满心欢喜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得知消息的王夫人又差一点将自己仅存的那套官窑茶具给砸了。
王夫人一直是把那批石头当成贾玖孝敬贾元春的礼物,所以。在王夫人看来。薛家变卖那些石头所得的银钱,也应该是他的。抱着这样的想法的王夫人,如何愿意看到薛家拿着大笔的钱财离开?
王夫人不是没有想过动手脚什么的。可是王子腾是何许人,哪里会不知道这个妹妹?别的不说,就是为了他的女儿王熙鸾,王子腾也不会愿意看到薛蟠和薛家中了王夫人的暗算。更不要说,柳湘莲可是见过薛宝钗本人,对薛宝钗也是十分满意的。
因为王夫人的算计。柳湘莲也听说了薛宝钗得罪过贾玖的事情,说句实在的。刚开始的时候,柳湘莲的确有些迟疑。毕竟,他找媳妇是希望把家业撑起来,而不是给自己找个惹祸精。可谁想到,他们搬家不久,薛家还收到了荣国侯府送来的恭贺他们薛家乔迁之喜的礼物。后来薛蟠定亲结婚,荣国侯府里照样送了贺礼,甚至来人还说,等来年薛宝钗定亲、结婚的时候,贾玖会送上一份大大的贺礼。
有了那婆子的话,柳湘莲也安了心,这才定下了薛宝钗。
可以说,薛宝钗的这桩婚事,虽有波折,却也顺顺当当地定了下来。这让薛宝钗心中欢喜的同时,对王夫人却多了几分不满。
薛宝钗知道,如果不是王子腾,如果不是贾玖让人送来的贺礼,只怕就真顺了王夫人的意,自己就是搬出去了,也找不到好的。
而王熙鸾的嫁妆则在大观园里引起了剧烈的讨论。就连史湘云也说:“当初,王大人被削职为民的时候,听说连回乡的路费都是用凤姐姐的婚事换的。我原以为王大人已经彻底沉寂了下去,却没有想到,王家还能够整出这么一份嫁妆来。”
边上的贾宝玉浑身一震,张了张嘴,正要开口,却听见探春道:“我问过宝姐姐。宝姐姐说,这是薛大哥哥为鸾姐姐置办的。薛大哥哥一贯重情,知道舅舅放不下鸾姐姐,就将舅舅舅母也接到京里来,还给舅舅舅母置办了家业。比起薛大哥哥的这份心意,一副嫁妆算什么?”
史湘云听了,愣了愣,道:“宝姐姐是这个样子,薛大哥哥却是那个样子,真真不像一家人。”
在史湘云的心中,薛宝钗是个很冷的人,冷情冷性,表面上跟大家姐姐妹妹叫得亲热,可真有事儿的时候,算计起人来也是不眨眼的。史湘云尤为反感薛宝钗这一点,一声不吭地就拿走了贾玖一千万两银子的财货,回头随便拿了一百一十万出来,就将贾玖打发了。
薛宝钗的狠辣,史湘云一想起来,就心有余悸。
作为一个孤女,每个月才那么点月例,史湘云总是在某些事情上容易计较一点。所以,史湘云越发不能容忍拿走了上千万两银子的财货、转脸就拍拍|屁|股走人的薛宝钗,也想象不出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不但为妻子准备了嫁妆,还奉养着岳父一家子。
他觉得,能够养出薛宝钗那样人的薛家根本就不可能这么有人情味。
探春叹息一声,什么都没有说。
不想他这个态度让史湘云十分不满。史湘云推了推他,道:“三姐姐,你倒是说话呀。”
探春愣了愣,道:“我该说什么?”
史湘云一愣。继而也没了力气,怏怏地在边上坐下了,道:“可不是。现在说这个有什么用?东西是二姐姐,二姐姐爱给谁就给谁、爱交到谁手里就交到谁手里。只是我这心里总是有一股子气。当初,这些东西若是到了太太的手里,姐姐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探春先是一愣,笑道:“云妹妹还是这样的脾气。”
史湘云一瞪眼,道:“我的脾气怎么啦?”
继而想起来,这话不是他应该说的。
当初在荣国侯府的时候。赵姨娘就不止一次抱怨探春,说探春的钱只给贾宝玉使不给贾环使、说探春只给贾宝玉做鞋子不给贾环做,每每探春做了什么事儿来。赵姨娘都要表白一番。那个时候,史湘云可没少在背地里笑话探春。现在想来,自己即将出口的话,可不是当初赵姨娘说过的?更不要说。眼下他史湘云只是客居在这边的客人。年纪也比探春小,贾母还不在跟前,真有什么事儿,贾母也顾不上他。
史湘云眼珠子一转,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我知道了,三姐姐怕是跟二姐姐一样,嫌我话多了。”
探春连忙道:“断没有这样的事儿。”
史湘云道:“那为何我替三姐姐抱不平。三姐姐一句话都没有?”
探春想了想,道:“云妹妹。这话原不该你我在这里说的。不过,既然云妹妹都这样为我说话了,我就跟妹妹多说两句罢。”
说着,就示意那些丫头们走远些,这才拉着史湘云挨着自己坐下,道:“毕竟是薛大哥哥娶媳妇,即便是花了钱置办了嫁妆,可这新媳妇进了门,这嫁妆还不是薛家的?这笔账,妹妹都不会算了么?我们家的银钱虽然多,不过,就跟二哥哥说的那样,也轮不到我们来花。别的不说,就说上头的四位姑妈,除了四姑姑是嫡出的,所以老太太准备了十里红妆,其余的几个,还不是三五千银子就打发出门了?往日里,我们在那边,老太太就不止一次说过,二姐姐和倩丫头清丫头这样的,他们身上原有诰封,家里怎么也要准备个二十万的嫁妆才好。可到了我身上,我不过是个庶女,就是按照那边府里的老规矩,我也只能得个三五千的嫁妆。所以,云妹妹,这些话,你还是不要说了。”
史湘云一愣,道:“三姐姐的将来也是如此么?”说着,眼睛就红了,道:“三姐姐日后还有三五千的嫁妆,我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听得探春也笑了起来,道:“听听,这话渗不渗得慌?史家就是短了谁的,还能短了妹妹的不成?妹妹终究是史家的长房嫡长女,若是妹妹嫁得不好,妹妹的堂妹们也不用嫁了。再者,妹妹虽然父母双亡,难不成,妹妹的母亲的嫁妆也没了不成?妹妹的母亲到底是正经的侯爷夫人,嫁妆和私房就少了?这些想来都是封存在库房里面,等着妹妹出阁的那一天呢。妹妹尽管放心罢。”
史湘云听了,心中一动。
他原以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如今这么一想,自己的嫁妆是不会少的。一副好嫁妆,一个好门第,就不知道能不能争一争?
史湘云到现在都没有放弃贾宝玉。
见史湘云不说话,探春也在心中叹息。
在探春看来,史湘云的确不够聪明。如果两个交换身份、易地而处,探春自认,自己能够比史湘云做得更好也更讨史家两位侯爷侯夫人的喜欢。
那个时候,他想嫁什么样的人不可以?何须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忧心?又何须如此劳心劳力?
史湘云眼底的怜悯,探春看得清清楚楚。探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史湘云怜悯的。相反,跟史湘云这样,才叫人为他的未来担心。在探春看来,史湘云本来就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只靠着叔叔婶婶过活。现在把叔叔婶婶得罪死了,将来有个什么事情,他叔叔婶婶愿意帮忙还是怎的?
女孩子嫁了人,不等于就跟娘家没有关系了。相反,女人即便嫁了人,哪怕是生了儿子,在儿子长大之前,女人还是需要娘家给自己做后盾的。
至少探春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探春不认为史湘云的未来会好到哪里去。
不过,这都是别人的事儿,对于探春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大观园。他不但要想办法从大观园的出产上弄到八百两银子,还要把那些小丫头们训练出来。
以前,贾家的那些奴才大多是家生子,只有少部分是外面采买来的。家生子自然不用多说,在家里的时候,已经得过指点,到了主子的屋里,跟着上面的姐姐们后面学上一年半载的,该会的东西自然也会了。即便有那外面采买来的,也多是经过人牙子调教的,那些愚钝的丫头早就被舍了去,最后能进贾家的,多是聪明伶俐、知进退的。这种经过初步训练的丫头进了贾家,还要在下面,经过那些管事媳妇的训练和挑选,最后才会进主子们的屋子。
哪里会跟现在这样。现在大观园里面的这些丫头,根本就是直接从庄稼地里面进了大观园,连起码的东西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别的了。举止小家子气也就算了,还不爱干净。那手伸出来,全是泥。更有那淘气的,将这大观园当成了他们家的菜地!将那上好的兰草给拔了,就为了种几棵蒜!
探春知道的时候,差一点昏倒,更让探春无语的是,那些丫头甚至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为主子分忧!
这些日子以来,探春不得不将手头的事情放一放,先全力训练这些丫头。探春本来是闺阁里面的小姐,他以前接触过的丫头,都是事先训练过的。哪里跟现在这个,好多根本什么都不知道。最后探春不得不拿出杀手锏,回了王夫人之后,对这些丫头采取了罚月钱的办法。学得好的、听话的,能够按时按数儿领到月钱,学不乖的、不懂事儿的,轻则扣月钱,重的,就是连一年四季的衣裳都没有了。
通过这样的手段,到了年底的时候,探春终于把那些小丫头训练得有些样子了。(未完待续……)
反而是王子腾和薛家这边,因为两家已经有了默契,加上薛蟠的年纪不小了,薛家又是商户人家,并不在禁止嫁娶的限制范围之内,所以,整个婚礼流程就很赶,从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到亲迎,全套的时间间隔很短,短得有些不体面,总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薛蟠就把王熙鸾给娶进了门。
王子腾就王熙鸾这么一个女儿,当然希望女儿能够得到好结果;而薛蟠和薛宝钗也迫切地希望王熙鸾能够早早地进门,让王子腾能够安心,也能够让王子腾定下心来帮助、指点薛蟠。所以,下元节之后没多久,薛蟠就跟王熙鸾正式举行了婚礼。
而王熙鸾结婚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代表薛家,跟柳家交换了信物。虽然说没有进行纳彩,但是按照风俗,柳湘莲和薛宝钗的婚事,两家算是有了默契了,就等着国丧过去就开始走流程。
虽然说柳湘莲家已经败落,家里也差不多只剩下柳湘莲一个了。可柳湘莲既然想着重振家业,{ 有些事情他就必须跟上头保持一致,像在国丧里面婚嫁什么的,必须忌讳。不止是最后的婚礼。就连整套婚礼流程的最开始的纳彩也要等过了国丧再说。
不过,这并不妨碍两家交换信物。在这个世道,女方家里接受了男方家某样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就等于是订婚了,就跟原著里,尤三姐得到了柳湘莲的宝剑一样。哪怕宝剑并不适合作为信物,可是尤三姐就是兴高采烈。
这就是社会风俗。
这一次,柳湘莲就把自己的宝剑给了薛宝钗。薛宝钗自己也很高兴。他也知道,等出了国丧,正式纳彩、开始走婚礼流程。只怕跟薛蟠的婚事一样,柳湘莲跟自己的婚事一样会很赶。所以,打收了柳湘莲的剑之后。薛宝钗就窝在了家里,天天绣花、绣嫁衣。
薛家这边喜气洋洋、满心欢喜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得知消息的王夫人又差一点将自己仅存的那套官窑茶具给砸了。
王夫人一直是把那批石头当成贾玖孝敬贾元春的礼物,所以。在王夫人看来。薛家变卖那些石头所得的银钱,也应该是他的。抱着这样的想法的王夫人,如何愿意看到薛家拿着大笔的钱财离开?
王夫人不是没有想过动手脚什么的。可是王子腾是何许人,哪里会不知道这个妹妹?别的不说,就是为了他的女儿王熙鸾,王子腾也不会愿意看到薛蟠和薛家中了王夫人的暗算。更不要说,柳湘莲可是见过薛宝钗本人,对薛宝钗也是十分满意的。
因为王夫人的算计。柳湘莲也听说了薛宝钗得罪过贾玖的事情,说句实在的。刚开始的时候,柳湘莲的确有些迟疑。毕竟,他找媳妇是希望把家业撑起来,而不是给自己找个惹祸精。可谁想到,他们搬家不久,薛家还收到了荣国侯府送来的恭贺他们薛家乔迁之喜的礼物。后来薛蟠定亲结婚,荣国侯府里照样送了贺礼,甚至来人还说,等来年薛宝钗定亲、结婚的时候,贾玖会送上一份大大的贺礼。
有了那婆子的话,柳湘莲也安了心,这才定下了薛宝钗。
可以说,薛宝钗的这桩婚事,虽有波折,却也顺顺当当地定了下来。这让薛宝钗心中欢喜的同时,对王夫人却多了几分不满。
薛宝钗知道,如果不是王子腾,如果不是贾玖让人送来的贺礼,只怕就真顺了王夫人的意,自己就是搬出去了,也找不到好的。
而王熙鸾的嫁妆则在大观园里引起了剧烈的讨论。就连史湘云也说:“当初,王大人被削职为民的时候,听说连回乡的路费都是用凤姐姐的婚事换的。我原以为王大人已经彻底沉寂了下去,却没有想到,王家还能够整出这么一份嫁妆来。”
边上的贾宝玉浑身一震,张了张嘴,正要开口,却听见探春道:“我问过宝姐姐。宝姐姐说,这是薛大哥哥为鸾姐姐置办的。薛大哥哥一贯重情,知道舅舅放不下鸾姐姐,就将舅舅舅母也接到京里来,还给舅舅舅母置办了家业。比起薛大哥哥的这份心意,一副嫁妆算什么?”
史湘云听了,愣了愣,道:“宝姐姐是这个样子,薛大哥哥却是那个样子,真真不像一家人。”
在史湘云的心中,薛宝钗是个很冷的人,冷情冷性,表面上跟大家姐姐妹妹叫得亲热,可真有事儿的时候,算计起人来也是不眨眼的。史湘云尤为反感薛宝钗这一点,一声不吭地就拿走了贾玖一千万两银子的财货,回头随便拿了一百一十万出来,就将贾玖打发了。
薛宝钗的狠辣,史湘云一想起来,就心有余悸。
作为一个孤女,每个月才那么点月例,史湘云总是在某些事情上容易计较一点。所以,史湘云越发不能容忍拿走了上千万两银子的财货、转脸就拍拍|屁|股走人的薛宝钗,也想象不出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不但为妻子准备了嫁妆,还奉养着岳父一家子。
他觉得,能够养出薛宝钗那样人的薛家根本就不可能这么有人情味。
探春叹息一声,什么都没有说。
不想他这个态度让史湘云十分不满。史湘云推了推他,道:“三姐姐,你倒是说话呀。”
探春愣了愣,道:“我该说什么?”
史湘云一愣。继而也没了力气,怏怏地在边上坐下了,道:“可不是。现在说这个有什么用?东西是二姐姐,二姐姐爱给谁就给谁、爱交到谁手里就交到谁手里。只是我这心里总是有一股子气。当初,这些东西若是到了太太的手里,姐姐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探春先是一愣,笑道:“云妹妹还是这样的脾气。”
史湘云一瞪眼,道:“我的脾气怎么啦?”
继而想起来,这话不是他应该说的。
当初在荣国侯府的时候。赵姨娘就不止一次抱怨探春,说探春的钱只给贾宝玉使不给贾环使、说探春只给贾宝玉做鞋子不给贾环做,每每探春做了什么事儿来。赵姨娘都要表白一番。那个时候,史湘云可没少在背地里笑话探春。现在想来,自己即将出口的话,可不是当初赵姨娘说过的?更不要说。眼下他史湘云只是客居在这边的客人。年纪也比探春小,贾母还不在跟前,真有什么事儿,贾母也顾不上他。
史湘云眼珠子一转,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我知道了,三姐姐怕是跟二姐姐一样,嫌我话多了。”
探春连忙道:“断没有这样的事儿。”
史湘云道:“那为何我替三姐姐抱不平。三姐姐一句话都没有?”
探春想了想,道:“云妹妹。这话原不该你我在这里说的。不过,既然云妹妹都这样为我说话了,我就跟妹妹多说两句罢。”
说着,就示意那些丫头们走远些,这才拉着史湘云挨着自己坐下,道:“毕竟是薛大哥哥娶媳妇,即便是花了钱置办了嫁妆,可这新媳妇进了门,这嫁妆还不是薛家的?这笔账,妹妹都不会算了么?我们家的银钱虽然多,不过,就跟二哥哥说的那样,也轮不到我们来花。别的不说,就说上头的四位姑妈,除了四姑姑是嫡出的,所以老太太准备了十里红妆,其余的几个,还不是三五千银子就打发出门了?往日里,我们在那边,老太太就不止一次说过,二姐姐和倩丫头清丫头这样的,他们身上原有诰封,家里怎么也要准备个二十万的嫁妆才好。可到了我身上,我不过是个庶女,就是按照那边府里的老规矩,我也只能得个三五千的嫁妆。所以,云妹妹,这些话,你还是不要说了。”
史湘云一愣,道:“三姐姐的将来也是如此么?”说着,眼睛就红了,道:“三姐姐日后还有三五千的嫁妆,我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听得探春也笑了起来,道:“听听,这话渗不渗得慌?史家就是短了谁的,还能短了妹妹的不成?妹妹终究是史家的长房嫡长女,若是妹妹嫁得不好,妹妹的堂妹们也不用嫁了。再者,妹妹虽然父母双亡,难不成,妹妹的母亲的嫁妆也没了不成?妹妹的母亲到底是正经的侯爷夫人,嫁妆和私房就少了?这些想来都是封存在库房里面,等着妹妹出阁的那一天呢。妹妹尽管放心罢。”
史湘云听了,心中一动。
他原以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如今这么一想,自己的嫁妆是不会少的。一副好嫁妆,一个好门第,就不知道能不能争一争?
史湘云到现在都没有放弃贾宝玉。
见史湘云不说话,探春也在心中叹息。
在探春看来,史湘云的确不够聪明。如果两个交换身份、易地而处,探春自认,自己能够比史湘云做得更好也更讨史家两位侯爷侯夫人的喜欢。
那个时候,他想嫁什么样的人不可以?何须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忧心?又何须如此劳心劳力?
史湘云眼底的怜悯,探春看得清清楚楚。探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史湘云怜悯的。相反,跟史湘云这样,才叫人为他的未来担心。在探春看来,史湘云本来就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只靠着叔叔婶婶过活。现在把叔叔婶婶得罪死了,将来有个什么事情,他叔叔婶婶愿意帮忙还是怎的?
女孩子嫁了人,不等于就跟娘家没有关系了。相反,女人即便嫁了人,哪怕是生了儿子,在儿子长大之前,女人还是需要娘家给自己做后盾的。
至少探春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探春不认为史湘云的未来会好到哪里去。
不过,这都是别人的事儿,对于探春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大观园。他不但要想办法从大观园的出产上弄到八百两银子,还要把那些小丫头们训练出来。
以前,贾家的那些奴才大多是家生子,只有少部分是外面采买来的。家生子自然不用多说,在家里的时候,已经得过指点,到了主子的屋里,跟着上面的姐姐们后面学上一年半载的,该会的东西自然也会了。即便有那外面采买来的,也多是经过人牙子调教的,那些愚钝的丫头早就被舍了去,最后能进贾家的,多是聪明伶俐、知进退的。这种经过初步训练的丫头进了贾家,还要在下面,经过那些管事媳妇的训练和挑选,最后才会进主子们的屋子。
哪里会跟现在这样。现在大观园里面的这些丫头,根本就是直接从庄稼地里面进了大观园,连起码的东西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别的了。举止小家子气也就算了,还不爱干净。那手伸出来,全是泥。更有那淘气的,将这大观园当成了他们家的菜地!将那上好的兰草给拔了,就为了种几棵蒜!
探春知道的时候,差一点昏倒,更让探春无语的是,那些丫头甚至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为主子分忧!
这些日子以来,探春不得不将手头的事情放一放,先全力训练这些丫头。探春本来是闺阁里面的小姐,他以前接触过的丫头,都是事先训练过的。哪里跟现在这个,好多根本什么都不知道。最后探春不得不拿出杀手锏,回了王夫人之后,对这些丫头采取了罚月钱的办法。学得好的、听话的,能够按时按数儿领到月钱,学不乖的、不懂事儿的,轻则扣月钱,重的,就是连一年四季的衣裳都没有了。
通过这样的手段,到了年底的时候,探春终于把那些小丫头训练得有些样子了。(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