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93 第十七章 李二变心
- 194 第十九章 吃屎吧你
- 195 第二十章 土人杀手冯昭阳
- 196 第二十一章 占城稻
- 197 第二十二章 数量不够
- 198 第二十三章 收刮中南半岛
- 199 第二十四章 种水稻
- 200 第二十五章 农业专家刘伟
- 201 第二十六章 时间匆匆
- 202 第一章 蝗虫来了
- 203 第二章 冯盎进京
- 204 第三章 圣驾来迎
- 205 第四章 危局
- 206 第五章 面圣
- 207 第六章 大米饭
- 208 第七章 赈灾
- 209 第八章 君臣对话
- 210 第九章 右威卫中郎将
- 211 第十章 右威卫
- 212 第十一章 先锋营统领
- 213 第十二章 军中擂台
- 214 第十三章 打擂台
- 215 第十四章 以一敌百
- 216 第十五章 百人敌
- 217 第十六章 归心
- 218 第十七章 战号蓦然吹
- 219 第十八章 战争来了
- 220 第十九章 出征
- 221 第二十章 战火
- 222 第二十一章 骑兵交锋
- 223 第二十二章 杀人恶魔
- 224 第二十三章 追击雅尔金
- 225 第二十四章 阵斩敌将
- 226 第二十五章 定襄
- 227 第二十六章 定计袭定襄
- 228 第二十七章 奇袭定襄城
- 229 第二十八章 突利遁逃
- 230 第二十九章 阴山脚下
- 231 第三十章 柴绍的执念
- 232 第三十一章 阴山脚下
- 233 第三十二章 草原屠夫
- 234 第三十三章 鲜血浇灌的草原
- 235 第三十四章 草原战争结束
- 236 第三十五章 依旧要杀
- 237 第三十六章 建议杀俘
- 238 第三十七章 班师回京
- 239 第一章 糟心事儿
- 240 第二章 义成公主之死
- 241 第三章 柴绍复仇
- 242 第四章 凌迟突利
- 243 第五章 长安起风了
- 244 第六章 突利的苦难之路
- 245 第七章 封赏
- 246 第八章 世家找茬
- 247 第九章 舌战群儒
- 248 第十章 辩垮大儒
- 249 第十一章 咱们兄弟去逛窑子
- 250 第十二章 曲江池
- 251 第十三章 变故
- 252 第十四章 这女人是谁
- 253 第十五章 程咬金做媒
- 254 第十六章 有人要嫁女儿
- 255 第十七章 皇上看上你了
- 256 第十八章 万年县
- 257 第十九章 偶遇
- 258 第二十章 她回长安了
- 259 第二十一章 杜如晦
- 260 第二十二章 肠澼
- 261 第二十三章 救杜如晦
- 262 第二十四章 吐谷浑
- 263 第一章 刘伟练兵
- 264 第二章 论四大美人
- 265 第三章 雪獒
- 266 第四章 雪山求生
- 267 第五章 失踪的定远侯
- 268 第六章 对话段志玄
- 269 第七章 军令状
- 270 第八章 吐谷浑扣边
- 271 第九章 反攻高原
- 272 第十章 谋夺鄯善城
- 273 第十一章 引蛇出洞
- 274 第十二章 计划
- 275 第十三章 鄯善城破
- 276 第十四章 立足高原
- 277 第十五章 春来发兵
- 278 第十六章 战争
- 279 第十七章 决战
- 280 第十八章 吐谷浑重口味
- 281 第十九章 弱点
- 282 第二十章 射雕手呼鲁图
- 283 第二十一章 中箭
- 284 第二十二章 神射手的战争
- 285 第二十三章 善射者必死于射
- 286 第二十四章 险胜
- 287 第二十五章 绝户计
- 288 第二十六章 李靖的计划
- 289 第二十七章 高原瘟疫
- 290 第二十八章 最后一搏的吐谷浑
- 291 第二十九章 兵戈入库?
- 292 第三十章 战争将起
- 293 第三十一章 火烧吐谷浑
- 294 第三十二章 大火冲天起
- 295 第三十三章 火烧高原
- 296 第三十四章 疯狂
- 297 第三十五章 造反?
- 298 第三十六章 余波
- 299 第一章 谁是归人
- 300 第二章 回京
- 301 第三章 赐婚
- 302 第四章 婚前恐惧症
- 303 第五章 豫章的忧虑
- 304 第六章 李承乾
- 305 第七章 准备潜入宫中偷窥
- 306 第八章 老子不是萝莉控
- 307 第九章 别狡辩,你就是萝莉控
- 308 第十章 大婚
- 309 第十一章 贤惠
- 310 第十二章 完璧
- 311 第十三章 耻辱
- 312 第十四章 大发雷霆
- 313 第十五章 撞破
- 314 第十六章 原来是你
- 315 第十七章 偷牛贼
- 316 第十八章 绑了李承乾
- 317 第十九章 决裂
- 318 第二十章 出走长安(上)
- 319 第二十一章 出走长安(中)
- 320 第二十二章 出走长安(下)
- 321 第二十三章 别了大唐
- 322 第一章 逐虎过涧
- 323 第二章 打虎
- 324 第三章 打虎英雄
- 325 第四章 海捕公文
- 326 第五章 府银失窃
- 327 第六章 靺鞨
- 328 第七章 靺鞨之王
- 329 第八章 扩张
- 330 第九章 雷声大雨点小的攻城
- 331 第十章 高昌灭国
- 332 第十一章 辽东城接连易主
- 333 第十二章 刺王杀驾
- 334 第十三章 高丽王宫飞起来了
- 335 第十四章 再次进入平壤城
- 336 第十五章 高丽灭国
- 337 第十六章 靺鞨室韦战薛延陀
- 338 第十七章 炸药炸薛延陀
- 339 第十八章 请叫我雷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章 冯盎进京
第二章 冯盎进京
贞观三年,长安城可谓是风雨飘摇,整个关中二十七州县在短短旬日之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超强蝗灾,整个关中大地上铺天盖地的蝗虫就像是一团团的乌云,遮天蔽日,甚至一度让人以为是世界末日了一般。
李二带着一群文武大臣,然后求教了长安城之中最出名的道士——袁守诚,也就是袁天罡的老爹。当然作为整个大唐道家最出名的人物,也是现在道门的扛把子,怎么也要恪守一下清规戒律。
虽然说道家其实并不禁婚嫁,可是你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道士怎么能够抱着一个鼻涕横着打的娃子然后宣称自己的得道高人不是?所以袁天罡这个儿子就成了他的侄子,这就说明了一点只要是特权阶级,那么借种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不是刘伟在后世看到的那种随便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这是整个大唐都手无数人敬仰的得道高人,甚至他的威望在这个时候超过了朝中文武诸公。
这一点不吹嘘,袁守诚的名声在隋朝时期就已经威名远播,无数的王公贵族都希望能够让这位高人帮自己要么是进行家宅风水点化,要么就是寻龙点穴,甚至还有让他给自家孩子开光的。
这样这个老家伙在在大唐越混越好,渐渐地被传扬成为了活神仙,因为道家宣扬袁守诚活了现在已经活了六百岁,这样算下来这个老家伙是从西汉末年一直活到现在。
当然这样想的人全都是被欺骗了,在道家有着另外一种算法,那就是六十天算是一年,也就是说普通人一年算一岁,人家算六岁还要多一点,这样换算下来,袁守诚虽然高寿九十八,可是却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六百岁的老妖怪。
不过这一个六百岁的高人现在却还是身强体健,甚至比起一般的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还要更加的强壮,此时李二在他的带领下,在长安城外面三十里搭建了一个祭天的祭坛,然后上表上苍,希望他收了神通。
“无量天尊,太上老君在此,急急如律令……”当袁守诚最里面念着谁也听不懂的经文,然后手持桃木剑正在不断地进行着跳大神的时候,李二带着文武群臣正在虔诚的跪在了祭坛下面,然后等待着袁守诚老神仙和天上的各路蝗神沟通好,然后消减大唐的蝗灾。
这种做法究竟是好是坏没有人知道,至少在座的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件事情是装神弄鬼。因为他们对于鬼神之说深信不疑。要是让现在已经在岭南准备启程了的刘伟知道的话,他会笑掉大牙。
李二在袁守诚将一段舞蹈挑完了之后,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在这个时候李二也不得不跪,这是在向上苍请罪,让他宽恕人间帝王的罪孽,从而让蝗神收了神通,所以李二虽然贵为天子却也不能免俗。
当袁守诚跳过大神,之后就是李二的表演时间了:上表,焚香跪拜这些东西已经是常谈了,所有人都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当的,所以当李二的罪己诏伴随着青烟袅袅消散直入青云之后,这一场闹剧也就结束了。
当然结果究竟如何,所有人都知道了,蝗灾还是没有因此缓解下来,依旧是从原本受灾的地方不断地朝着四面八方扩张,原本二十七洲受灾,之后这些地方被吃光光了之后,这些蝗虫就转移阵地,朝着周围扩张开来。
渐渐地关内道的州县全都已经被波及了,而且京师所在的长安,万年,蓝田三县也出现了无数的蝗虫,这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因为蝗虫这东西存活的时间绝对不长,也就是那么一段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它们会进行繁衍,然后产卵。
这些产下来的蝗虫的卵又会在短时间之内孵化,形成新一波的蝗虫,这样几乎无穷无尽,知道最后没有可以吃的东西就进行大规模的迁徙。
李二就在这个时候焦头烂额,原本以为能够渐渐好转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国库里面的钱财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人跳出来说要用来打仗了。而是全都用来赈灾,也不见得够用。
所以这个时候长安城之中发出去一道道的圣旨,要别的没有受灾的地方全都筹措出粮食然后运到关中,用来赈济灾民。这样的催粮圣旨发出,顿时那些接到圣旨的地区全都开始行动起来,就只有山东那一片地方却在哭穷。什么牛有德肆虐山东,造成了山东人民受到了无数的损失,现在自己吃都吃不饱这样的话进行敷衍。让李二在两仪殿之中不知道摔了多少的茶杯。
而这个时候一支船队已经在海上漂泊了大半个月,早就已经离开了岭南的地盘,进入了江浙地区。而这些船只却没有在任何的港口停靠下来卸货,而是直接在江都扬州补充了一次之后,就沿着隋炀帝南巡的大运河的轨迹一路朝着北方前进。
而船上究竟有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只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一艘艘的船只全都吃水很深,在大运河上面行进起来都非常的困难,原本是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此时进入了河道当然是非常的艰难。
索性杨广挖掘出来的大运河够深,河道也够宽,否则这些船只还真的有可能在大运河上面搁浅。只不过当这些船只在河面上行驶的时候,别的船只都只能靠边了。
因为这些船只上面全都有着一支支的旗帜,上面斗大的冯字迎风飘扬,而且还有一个奇特的花纹,在这一个冯字旗的旁边的旗帜上面飞扬着,代表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感到忌惮不已。
当然绝大多数人是不认识这一面旗帜上的图案代表着什么意义,但是他们有眼色啊。在船队最前面的那一艘船上面一支庞大的仪仗队举着依仗表示了这些船只的主人的身份。
所以有识货的就认出了这是一个国公的船队,所以一路畅通无阻,因为设置关卡的官员在见到文书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是谁了,无冕岭南王冯盎。
李二带着一群文武大臣,然后求教了长安城之中最出名的道士——袁守诚,也就是袁天罡的老爹。当然作为整个大唐道家最出名的人物,也是现在道门的扛把子,怎么也要恪守一下清规戒律。
虽然说道家其实并不禁婚嫁,可是你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道士怎么能够抱着一个鼻涕横着打的娃子然后宣称自己的得道高人不是?所以袁天罡这个儿子就成了他的侄子,这就说明了一点只要是特权阶级,那么借种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不是刘伟在后世看到的那种随便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这是整个大唐都手无数人敬仰的得道高人,甚至他的威望在这个时候超过了朝中文武诸公。
这一点不吹嘘,袁守诚的名声在隋朝时期就已经威名远播,无数的王公贵族都希望能够让这位高人帮自己要么是进行家宅风水点化,要么就是寻龙点穴,甚至还有让他给自家孩子开光的。
这样这个老家伙在在大唐越混越好,渐渐地被传扬成为了活神仙,因为道家宣扬袁守诚活了现在已经活了六百岁,这样算下来这个老家伙是从西汉末年一直活到现在。
当然这样想的人全都是被欺骗了,在道家有着另外一种算法,那就是六十天算是一年,也就是说普通人一年算一岁,人家算六岁还要多一点,这样换算下来,袁守诚虽然高寿九十八,可是却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六百岁的老妖怪。
不过这一个六百岁的高人现在却还是身强体健,甚至比起一般的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还要更加的强壮,此时李二在他的带领下,在长安城外面三十里搭建了一个祭天的祭坛,然后上表上苍,希望他收了神通。
“无量天尊,太上老君在此,急急如律令……”当袁守诚最里面念着谁也听不懂的经文,然后手持桃木剑正在不断地进行着跳大神的时候,李二带着文武群臣正在虔诚的跪在了祭坛下面,然后等待着袁守诚老神仙和天上的各路蝗神沟通好,然后消减大唐的蝗灾。
这种做法究竟是好是坏没有人知道,至少在座的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件事情是装神弄鬼。因为他们对于鬼神之说深信不疑。要是让现在已经在岭南准备启程了的刘伟知道的话,他会笑掉大牙。
李二在袁守诚将一段舞蹈挑完了之后,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在这个时候李二也不得不跪,这是在向上苍请罪,让他宽恕人间帝王的罪孽,从而让蝗神收了神通,所以李二虽然贵为天子却也不能免俗。
当袁守诚跳过大神,之后就是李二的表演时间了:上表,焚香跪拜这些东西已经是常谈了,所有人都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当的,所以当李二的罪己诏伴随着青烟袅袅消散直入青云之后,这一场闹剧也就结束了。
当然结果究竟如何,所有人都知道了,蝗灾还是没有因此缓解下来,依旧是从原本受灾的地方不断地朝着四面八方扩张,原本二十七洲受灾,之后这些地方被吃光光了之后,这些蝗虫就转移阵地,朝着周围扩张开来。
渐渐地关内道的州县全都已经被波及了,而且京师所在的长安,万年,蓝田三县也出现了无数的蝗虫,这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因为蝗虫这东西存活的时间绝对不长,也就是那么一段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它们会进行繁衍,然后产卵。
这些产下来的蝗虫的卵又会在短时间之内孵化,形成新一波的蝗虫,这样几乎无穷无尽,知道最后没有可以吃的东西就进行大规模的迁徙。
李二就在这个时候焦头烂额,原本以为能够渐渐好转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国库里面的钱财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人跳出来说要用来打仗了。而是全都用来赈灾,也不见得够用。
所以这个时候长安城之中发出去一道道的圣旨,要别的没有受灾的地方全都筹措出粮食然后运到关中,用来赈济灾民。这样的催粮圣旨发出,顿时那些接到圣旨的地区全都开始行动起来,就只有山东那一片地方却在哭穷。什么牛有德肆虐山东,造成了山东人民受到了无数的损失,现在自己吃都吃不饱这样的话进行敷衍。让李二在两仪殿之中不知道摔了多少的茶杯。
而这个时候一支船队已经在海上漂泊了大半个月,早就已经离开了岭南的地盘,进入了江浙地区。而这些船只却没有在任何的港口停靠下来卸货,而是直接在江都扬州补充了一次之后,就沿着隋炀帝南巡的大运河的轨迹一路朝着北方前进。
而船上究竟有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只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一艘艘的船只全都吃水很深,在大运河上面行进起来都非常的困难,原本是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此时进入了河道当然是非常的艰难。
索性杨广挖掘出来的大运河够深,河道也够宽,否则这些船只还真的有可能在大运河上面搁浅。只不过当这些船只在河面上行驶的时候,别的船只都只能靠边了。
因为这些船只上面全都有着一支支的旗帜,上面斗大的冯字迎风飘扬,而且还有一个奇特的花纹,在这一个冯字旗的旁边的旗帜上面飞扬着,代表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感到忌惮不已。
当然绝大多数人是不认识这一面旗帜上的图案代表着什么意义,但是他们有眼色啊。在船队最前面的那一艘船上面一支庞大的仪仗队举着依仗表示了这些船只的主人的身份。
所以有识货的就认出了这是一个国公的船队,所以一路畅通无阻,因为设置关卡的官员在见到文书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是谁了,无冕岭南王冯盎。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