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1 第52章 捕风捉影
- 52 第53章 言语偏差
- 53 第54章 明珠耀眼
- 54 第55章 圆分左右
- 55 第56章 无伤大雅
- 56 第57章 醉酒探情
- 57 第58章 信由心生
- 58 第59章 至亲蒙蔽
- 59 第60章 一朝相逢
- 60 第61章 漏之鱼
- 61 第62章 树静风动
- 62 第63章 我为鱼肉
- 63 第64章 丝络绕指
- 64 第65章
- 65 第66章 清茶微苦
- 66 第67章 花开始艳
- 67 第68章 恃宠生娇
- 68 第69章 谨小慎微
- 69 第70章 初画紫薇
- 70 第71章 袁家三姝
- 71 第72章 子夜问心
- 72 第73章 时日长久
- 73 第74章 静日绵绵
- 74 第75章 酒肆胡舞
- 75 第76章 气走六娘
- 76 第77章 书山寻旧
- 77 第78章 阴差阳错
- 78 第79章 今昔比对
- 79 第80章 十年银盏
- 80 第81章 心怀鬼胎
- 81 第32章 东方拂晓
- 82 第82章 计出连环
- 83 第83章 剥丝抽茧
- 84 第84章 往事开封
- 85 第85章 大雪初晴
- 86 第86章 占君心
- 87 第87章 温暖如春
- 88 第88章 共饮屠苏
- 89 第89章 尚家营外
- 90 第90章 雪地猎鹿
- 91 第91章 瓶中红梅
- 92 第92章
- 93 第93章
- 94 第94章
- 95 第95章
- 96 第96章
- 97 第97章
- 98 第98章
- 99 第99章
- 100 第99章 突遇嫣然
- 101 第100章 辞别上京
- 102 第101章 荒野疑兵
- 103 第102章 枯草暖阳
- 104 第103章 步步逼近
- 105 第104章 初理后宅
- 106 第105章 子君获释
- 107 第106章 相识相知
- 108 第107章
- 109 第108章
- 110 第108章 我心至上
- 111 第109章 凉州酷寒
- 112 第110章
- 113 第111章 互相依靠
- 114 第112章 又一年春
- 115 第113章 喜讯初临
- 116 第114章 王不留行
- 117 第115章
- 118 第116章
- 119 第117章
- 120 第118章
- 121 第119章
- 122 第120章
- 123 第121章
- 124 第122章
- 125 第123章
- 126 第124章
- 127 第125章
- 128 第126章
- 129 第127章
- 130 第128章
- 131 第129章
- 132 第130章
- 133 第131章
- 134 第132章
- 135 第133章
- 136 第134章
- 137 第135章
- 138 第136章
- 139 第137章
- 140 第138章
- 141 第139章
- 142 第138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2章 树静风动
第62章 树静风动
开小差被抓个现形,忆君乖乖喊一声郎君,站到一旁偷瞄尚坤的脸色,小声解释:“闷了有一天,我想出来透口气。”
尚坤微笑,捞起她的手,信步走向林子深处,随侍的婢女们都很识趣呆在原处目送两人走远。
郎君可真是宠夫人,换在别的府里,这位罗家女郎至多能得到一个罗姬的尊呼,可人家正儿八经顶着夫人的名头和身份,府里上下愣是没人敢吱一声,就连两位公主也是默许了这种不合常理举动。
跟着一位得宠的主人,大家也能挺直腰杆,众侍婢们憧憬将来的好日子。
相比同伴,阿苒想得更多,临出京城时听了几句风言风语,长公主在为郎君挑选正妻,不管事情成与不成,看情形,等回京后聆风院不会太平到哪里去,隔三岔五来一拔如花似玉的美娇娘,日子久了,郎君真不会生出别的想法?谁都心里没底。
朝林子里张望几眼,阿苒断定,郎君和夫人不会这么早出来,说不准绕过花丛去走另外一条路。
“咱们先回吧,屋里还有一大堆事等着,绣房也说要送新制的衣裳来,估摸着人也该到了。”
阿苒招呼同伴,婀娜多姿的一帮侍女们穿过花园,招来亲卫们的眼珠。一边是妙龄少女,一边是血气方刚的青年,说不上谁瞧了谁,身形交错间互相瞄一眼,有两名婢女红了脸娇羞扭过头。
那帮亲卫们没胆觊觎郎君院的人,即使是奴婢也不行。府里头一直有把婢女配家丁亲卫的惯例,临到年头,等着上头给你指派一个合适的人,清清白白的侍婢出身,受到大家族调|教,模样周正人也是顶稳当,绝不会亏了他们。
曲四郎带着手下从院里穿过,小声告诫一帮弟兄:“把眼睛全收回来,更把自己掂量清楚,有没有那能耐瞧人家小娘子。”
身后有一个十来岁也是才挑选到尚坤身边的亲卫嘻笑,指着远处打头的阿苒品头论足,“那位阿姐生得不说有多美,可那模样儿身段就是比别人招人疼。”
曲四郎狠拍说话的人,咬牙低声道:“你小子把嘴巴闭紧喽,那是夫人身边最得力的人,别说妄想,话头都不能嚼一下。”
那少年郎做个鬼脸,跟上曲四郎巡视一圈,一拨人走到六角亭外可巧碰上尚坤带着忆君也出了园子准备回屋。
冲着朝她行礼的亲卫们点下头,忆君又开始絮叨,“也不知我阿娘怎么样了,杏儿和采儿两人年纪小,顶不了事,那几个老婆子也是不大中用。除了冯姨妈,阿娘再没有亲近的人,一个人躺在床上该有多可怜。”
尚坤心道又来了,眉头微皱一下,不厌其烦开解:“有云尚仪派去的得力仆妇和下人,不会慢待你阿娘。”
“阿娘最牵挂阿兄,也不知她收有没有收到阿兄的信。”提起罗家,忆君总是没完没了多话。
尚坤真是不快,站住脚瞪着阿圆,“我派人把你阿娘接到青峰岭,这总成了罢。”
“不成,不成”,忆君忙摆手,伤筋动骨一百天,罗大婶的腿都断了肯定不能乱活动,留在京里能好生养伤,来别院一路颠簸不说,有尚坤压着,她又不能心安理得呆在屋里。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耳边尽是是碎碎念好生烦人,从现在起不许再提你阿娘。”尚坤也火了。
不提就不提,跟个不讲理的人没啥好说的,忆君气呼呼走在前面,自顾自先回了屋子。
曲四郎几个没走多远,瞧见郎君被人甩下,一个人站在原处望着阿圆的背影气得咬牙切齿。他窍笑一下,挥手示意手下走快点,尽早离开这块事非之地,免得被郎君逮住又拉到练武场比试拳脚。
忆君气鼓鼓回去,倒唬得阿苒她们一大跳,翘首没看到郎君跟在身后,阿苒小心翼翼问道:“夫人,这是和郎君走散了?”
看着满屋子好奇的眼神,忆君否认,“是我逛累了,想先回来。”
阿苒几个将信将疑,夫人不愿说,也不好多问,捧上新制的衣裳让忆君过目,见她兴致不高,悄悄先收在箱笼里,改日有心情了再比试。
郎君回来直奔正屋,不向东厢瞥一眼,婢女们更犯嘀咕,一边服侍忆君用晚饭,相互使着眼色,看动静这两人定是闹了别扭。照她们说,有人宠着你,你还较什么真,非要给自个寻不痛快,真是,万是惹恼了郎君失宠,后面的事就难说了喽!
忆君索无趣味拔拉饭粒,只用了小半碗梗米,随意挟了两筷子菜,便放下碗说饱了。
阿苒有心劝一句,又怕上屋的郎君听到,想了想,命人先撤下,反正夫人胃口小,素日吃得都少,又是晚上,怕在气头上吃多了积食,有六七成饱也成。
都到掌灯时分,没听见尚坤有动静,忆君在屋里转圈磨蹭了一小会儿,下定决心,挑起一件披帛搭在肩上,出东厢走向正屋台阶。
尚坤坐在书案前挑灯夜读,早听见阿圆的动静,睇目看向门口,探头进来一个怯生生的佳人,嗫嚅着来拿她的单子。
他扔下书扶额笑出声,方才都被她气得肝痛,转眼全都烟消云散,心中一点郁气也都无影无踪。阿圆先低了头,他不能再装糊涂,径直走到她面前,低头笑问:“不气了?”
忆君点头,伸手讨要,“我的单子呢?”
尚坤接住那只手,把人扶到床边坐下,“那些事明日再理会,天不早了,我们是该歇下。”
她跑来正屋就为睡觉?忆君主动和解完全变了味,她觉得自己应该再争取点什么,“我阿兄远在西域,以后长年见不到面,阿娘也在京城里,至多一个月见面一回。”
尚坤静坐在床边听阿圆说出下文,她偏头俏皮一笑,“可郎君就在我眼前,阿圆什么时候想见都能见到。”
尚坤唇角漾开笑意,握紧了她的手轻声附合,“对,阿圆随时都能见到我。”
小心眼的男人,忆君腹诽一句,趁尚坤不注意抽出自己的手,跑到书案前抓起单子,一溜烟跑出屋子,高扬声调:“时候不早了,郎君多保重身子,早点歇下,恕阿圆告退回屋。”
尚坤倒在床上放声大笑,震得屋梁上灰尘落下许多。
听到郎君发笑,院里的放下一片心,各忙活各的,阿苒服侍忆君躺下,也不再去想郎君是否会来。
正屋的灯一直亮着,几个得力的心腹亲卫进出不断,瞥见一个高挑消瘦的背影,阿苒微微失了神,靠在外间的圆桌边打旽,直到后半夜,正屋灯光熄灭,一个高大人影走进东厢,她微微福个身,掩门出去。
尚坤换过寢衣,把阿圆的半截胳膊放到被中,躺在她的身边,细细回想近来发生的诸事,一件一件从脑中过一遍,分出条理和章法。太平日子过久了,也该轮到刮风下雨的天气。
阿圆一心念着她的阿娘和阿兄,罗家肯定被人盯上了,有人想借此做出点文章。暗夜中,尚坤冷哼一声,揽过软香温玉的人儿沉沉入睡。
******
尚坤人在青峰岭,京中有心想打探他动向的人可真不少,静安长公主出门被人缠着问了许多回,连进宫向兄长请安也被套问话,说真格的,她心里着实不安。
裕安帝和颜悦色问道:“平安奴又去了青峰岭,朕仿佛听到一两句闲话,说他眉心生出朱砂印,羞得不敢见人。真没想到,朕的外甥也有怕羞的时候。”
静安长公主温笑答话:“坤儿哪是怕别人说,阿兄又不是不知道,他新宠着一位侍妾,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捧给人家。那眉心的红印就是两人在房里胡闹抹上的,谁料一时半会去不掉。”
裕安帝笑了,追问真有此时,静安长公主点一下头,喛声叹气:“这孩子宠人宠得没谱,一个小小的姬妾嚷着京里天热,他转眼就带着人出京避清静,把我和阿姑都扔下不理不睬。这儿子,白生他一回,我都比不上一个小丫头有脸面。”
尚家一位小姬妾及笄的排场之大,京中传着沸沸扬扬,裕安帝也有风闻,他膝下受宠的两位小公主也嚷着请晋阳大长公主,让她做及笄礼的正宾,裕安帝都没敢应下。他那位嫡亲姑母天生优越感强压着别人一头,愈来愈瞧不上皇家这帮小辈的侄子侄孙们,裕安帝自问单凭脸面他比不过亲外甥。
想到此处,他再感慨一回:“七娘从小心念着平安奴,到头来却是她自做多情,平安奴得了新宠,那个祸害闷在自己宫里哭了好几天,想起来都让朕心疼。”
静安长公主不置可否,轻嗔兄长:“坤儿的牛脾气,我说了他全当成耳边风,他可是把七娘一直当成小妹妹,再没别的心思。再者,阿姑的例子在前,这强扭的瓜不甜,咱们还是别替小儿女们操这份心。”
尚家已经有两位公主和一位郡主,再嫁进来一位公主,顶天的隆恩未必是好事。坤儿能让着长子,可七公主进门不一家能谦让泰宁,妯娌不和,时间长了兄弟也会生出嫌隙。
静安长公主明白,眼下的局势,是亏欠坤儿许多,相比有可能两个儿子争斗两败俱伤,她更情愿只亏着一个人,还有个补偿的机会。
只是信口一提,裕安帝摆手做罢,不再说结亲的事,又和胞妹闲话几句,才许她出宫回家。
阿兄这是生出疑心了罢,静安长公主面上镇定心内却是忐忑不安。若不是她亲眼见证,也很难相信公公私下豢养兵军士的事丈夫和儿子都不知晓,阿兄更不会相信,有些事空口白牙无法说清楚。
公公做出好‘妥帖’的事,拍拍手全甩给儿孙。国公府里还养着一位祸水,静安长公主面色变冷,下车时交待尚大家,“裕王什么时候接柳氏过府,别是他反悔了,做出失信的事。”
尚大家恭谨回道:“回公主话,裕王殿下不在京里,那边府里倒是议定日子,这月二十接柳氏进王府。”
“用心挑几个人做陪,不能少了柳氏的排场,缺什么让泰宁只管来找我。”静安长公主吩咐一声,转身进了屋子。
尚大家细品用心两字,是得要好生替柳氏安排,怎么把人不着痕迹安插到裕王身边才是要紧。
尚坤微笑,捞起她的手,信步走向林子深处,随侍的婢女们都很识趣呆在原处目送两人走远。
郎君可真是宠夫人,换在别的府里,这位罗家女郎至多能得到一个罗姬的尊呼,可人家正儿八经顶着夫人的名头和身份,府里上下愣是没人敢吱一声,就连两位公主也是默许了这种不合常理举动。
跟着一位得宠的主人,大家也能挺直腰杆,众侍婢们憧憬将来的好日子。
相比同伴,阿苒想得更多,临出京城时听了几句风言风语,长公主在为郎君挑选正妻,不管事情成与不成,看情形,等回京后聆风院不会太平到哪里去,隔三岔五来一拔如花似玉的美娇娘,日子久了,郎君真不会生出别的想法?谁都心里没底。
朝林子里张望几眼,阿苒断定,郎君和夫人不会这么早出来,说不准绕过花丛去走另外一条路。
“咱们先回吧,屋里还有一大堆事等着,绣房也说要送新制的衣裳来,估摸着人也该到了。”
阿苒招呼同伴,婀娜多姿的一帮侍女们穿过花园,招来亲卫们的眼珠。一边是妙龄少女,一边是血气方刚的青年,说不上谁瞧了谁,身形交错间互相瞄一眼,有两名婢女红了脸娇羞扭过头。
那帮亲卫们没胆觊觎郎君院的人,即使是奴婢也不行。府里头一直有把婢女配家丁亲卫的惯例,临到年头,等着上头给你指派一个合适的人,清清白白的侍婢出身,受到大家族调|教,模样周正人也是顶稳当,绝不会亏了他们。
曲四郎带着手下从院里穿过,小声告诫一帮弟兄:“把眼睛全收回来,更把自己掂量清楚,有没有那能耐瞧人家小娘子。”
身后有一个十来岁也是才挑选到尚坤身边的亲卫嘻笑,指着远处打头的阿苒品头论足,“那位阿姐生得不说有多美,可那模样儿身段就是比别人招人疼。”
曲四郎狠拍说话的人,咬牙低声道:“你小子把嘴巴闭紧喽,那是夫人身边最得力的人,别说妄想,话头都不能嚼一下。”
那少年郎做个鬼脸,跟上曲四郎巡视一圈,一拨人走到六角亭外可巧碰上尚坤带着忆君也出了园子准备回屋。
冲着朝她行礼的亲卫们点下头,忆君又开始絮叨,“也不知我阿娘怎么样了,杏儿和采儿两人年纪小,顶不了事,那几个老婆子也是不大中用。除了冯姨妈,阿娘再没有亲近的人,一个人躺在床上该有多可怜。”
尚坤心道又来了,眉头微皱一下,不厌其烦开解:“有云尚仪派去的得力仆妇和下人,不会慢待你阿娘。”
“阿娘最牵挂阿兄,也不知她收有没有收到阿兄的信。”提起罗家,忆君总是没完没了多话。
尚坤真是不快,站住脚瞪着阿圆,“我派人把你阿娘接到青峰岭,这总成了罢。”
“不成,不成”,忆君忙摆手,伤筋动骨一百天,罗大婶的腿都断了肯定不能乱活动,留在京里能好生养伤,来别院一路颠簸不说,有尚坤压着,她又不能心安理得呆在屋里。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耳边尽是是碎碎念好生烦人,从现在起不许再提你阿娘。”尚坤也火了。
不提就不提,跟个不讲理的人没啥好说的,忆君气呼呼走在前面,自顾自先回了屋子。
曲四郎几个没走多远,瞧见郎君被人甩下,一个人站在原处望着阿圆的背影气得咬牙切齿。他窍笑一下,挥手示意手下走快点,尽早离开这块事非之地,免得被郎君逮住又拉到练武场比试拳脚。
忆君气鼓鼓回去,倒唬得阿苒她们一大跳,翘首没看到郎君跟在身后,阿苒小心翼翼问道:“夫人,这是和郎君走散了?”
看着满屋子好奇的眼神,忆君否认,“是我逛累了,想先回来。”
阿苒几个将信将疑,夫人不愿说,也不好多问,捧上新制的衣裳让忆君过目,见她兴致不高,悄悄先收在箱笼里,改日有心情了再比试。
郎君回来直奔正屋,不向东厢瞥一眼,婢女们更犯嘀咕,一边服侍忆君用晚饭,相互使着眼色,看动静这两人定是闹了别扭。照她们说,有人宠着你,你还较什么真,非要给自个寻不痛快,真是,万是惹恼了郎君失宠,后面的事就难说了喽!
忆君索无趣味拔拉饭粒,只用了小半碗梗米,随意挟了两筷子菜,便放下碗说饱了。
阿苒有心劝一句,又怕上屋的郎君听到,想了想,命人先撤下,反正夫人胃口小,素日吃得都少,又是晚上,怕在气头上吃多了积食,有六七成饱也成。
都到掌灯时分,没听见尚坤有动静,忆君在屋里转圈磨蹭了一小会儿,下定决心,挑起一件披帛搭在肩上,出东厢走向正屋台阶。
尚坤坐在书案前挑灯夜读,早听见阿圆的动静,睇目看向门口,探头进来一个怯生生的佳人,嗫嚅着来拿她的单子。
他扔下书扶额笑出声,方才都被她气得肝痛,转眼全都烟消云散,心中一点郁气也都无影无踪。阿圆先低了头,他不能再装糊涂,径直走到她面前,低头笑问:“不气了?”
忆君点头,伸手讨要,“我的单子呢?”
尚坤接住那只手,把人扶到床边坐下,“那些事明日再理会,天不早了,我们是该歇下。”
她跑来正屋就为睡觉?忆君主动和解完全变了味,她觉得自己应该再争取点什么,“我阿兄远在西域,以后长年见不到面,阿娘也在京城里,至多一个月见面一回。”
尚坤静坐在床边听阿圆说出下文,她偏头俏皮一笑,“可郎君就在我眼前,阿圆什么时候想见都能见到。”
尚坤唇角漾开笑意,握紧了她的手轻声附合,“对,阿圆随时都能见到我。”
小心眼的男人,忆君腹诽一句,趁尚坤不注意抽出自己的手,跑到书案前抓起单子,一溜烟跑出屋子,高扬声调:“时候不早了,郎君多保重身子,早点歇下,恕阿圆告退回屋。”
尚坤倒在床上放声大笑,震得屋梁上灰尘落下许多。
听到郎君发笑,院里的放下一片心,各忙活各的,阿苒服侍忆君躺下,也不再去想郎君是否会来。
正屋的灯一直亮着,几个得力的心腹亲卫进出不断,瞥见一个高挑消瘦的背影,阿苒微微失了神,靠在外间的圆桌边打旽,直到后半夜,正屋灯光熄灭,一个高大人影走进东厢,她微微福个身,掩门出去。
尚坤换过寢衣,把阿圆的半截胳膊放到被中,躺在她的身边,细细回想近来发生的诸事,一件一件从脑中过一遍,分出条理和章法。太平日子过久了,也该轮到刮风下雨的天气。
阿圆一心念着她的阿娘和阿兄,罗家肯定被人盯上了,有人想借此做出点文章。暗夜中,尚坤冷哼一声,揽过软香温玉的人儿沉沉入睡。
******
尚坤人在青峰岭,京中有心想打探他动向的人可真不少,静安长公主出门被人缠着问了许多回,连进宫向兄长请安也被套问话,说真格的,她心里着实不安。
裕安帝和颜悦色问道:“平安奴又去了青峰岭,朕仿佛听到一两句闲话,说他眉心生出朱砂印,羞得不敢见人。真没想到,朕的外甥也有怕羞的时候。”
静安长公主温笑答话:“坤儿哪是怕别人说,阿兄又不是不知道,他新宠着一位侍妾,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捧给人家。那眉心的红印就是两人在房里胡闹抹上的,谁料一时半会去不掉。”
裕安帝笑了,追问真有此时,静安长公主点一下头,喛声叹气:“这孩子宠人宠得没谱,一个小小的姬妾嚷着京里天热,他转眼就带着人出京避清静,把我和阿姑都扔下不理不睬。这儿子,白生他一回,我都比不上一个小丫头有脸面。”
尚家一位小姬妾及笄的排场之大,京中传着沸沸扬扬,裕安帝也有风闻,他膝下受宠的两位小公主也嚷着请晋阳大长公主,让她做及笄礼的正宾,裕安帝都没敢应下。他那位嫡亲姑母天生优越感强压着别人一头,愈来愈瞧不上皇家这帮小辈的侄子侄孙们,裕安帝自问单凭脸面他比不过亲外甥。
想到此处,他再感慨一回:“七娘从小心念着平安奴,到头来却是她自做多情,平安奴得了新宠,那个祸害闷在自己宫里哭了好几天,想起来都让朕心疼。”
静安长公主不置可否,轻嗔兄长:“坤儿的牛脾气,我说了他全当成耳边风,他可是把七娘一直当成小妹妹,再没别的心思。再者,阿姑的例子在前,这强扭的瓜不甜,咱们还是别替小儿女们操这份心。”
尚家已经有两位公主和一位郡主,再嫁进来一位公主,顶天的隆恩未必是好事。坤儿能让着长子,可七公主进门不一家能谦让泰宁,妯娌不和,时间长了兄弟也会生出嫌隙。
静安长公主明白,眼下的局势,是亏欠坤儿许多,相比有可能两个儿子争斗两败俱伤,她更情愿只亏着一个人,还有个补偿的机会。
只是信口一提,裕安帝摆手做罢,不再说结亲的事,又和胞妹闲话几句,才许她出宫回家。
阿兄这是生出疑心了罢,静安长公主面上镇定心内却是忐忑不安。若不是她亲眼见证,也很难相信公公私下豢养兵军士的事丈夫和儿子都不知晓,阿兄更不会相信,有些事空口白牙无法说清楚。
公公做出好‘妥帖’的事,拍拍手全甩给儿孙。国公府里还养着一位祸水,静安长公主面色变冷,下车时交待尚大家,“裕王什么时候接柳氏过府,别是他反悔了,做出失信的事。”
尚大家恭谨回道:“回公主话,裕王殿下不在京里,那边府里倒是议定日子,这月二十接柳氏进王府。”
“用心挑几个人做陪,不能少了柳氏的排场,缺什么让泰宁只管来找我。”静安长公主吩咐一声,转身进了屋子。
尚大家细品用心两字,是得要好生替柳氏安排,怎么把人不着痕迹安插到裕王身边才是要紧。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