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45 第二十三章 互助小组
- 846 第二十四章 启动
- 847 第二十五章 固化
- 848 第二十六章 让信力起飞
- 849 第二十七章 潜移默化
- 850 第二十八章 任重道远
- 851 第二十九章 钥匙
- 852 第三十章 方位
- 853 第三十一章 筛选
- 854 第三十二章 我来了
- 855 第三十三章 晋太元中
- 856 第三十四章 入门
- 857 第三十五章 广开山门
- 858 第三十六章 道争
- 859 第三十七章 三战
- 860 第三十八章 待客
- 861 第三十九章 整合
- 862 第四十章 庐山坐论
- 863 第四十一章 待到雪停时
- 864 第四十二章 白虎神君开心颜(为娘扣三三生日加更)
- 865 第四十三章 回家
- 866 第四十四章 深耕
- 867 第四十五章 晋又太元中
- 868 第四十六章 掌门之位
- 869 第四十七章 吃了三碗
- 870 第四十八章 不许回家
- 871 第四十九章 满载而归(恭贺瑞华泰上市加更)
- 872 第五十章 谢安下界(为恒大公司上市再加更)
- 873 第五十一章 我的车
- 874 第五十二章 他来了
- 875 第五十三章 绝世玄功(为易至简盟主加更)
- 876 第五十四章 虚空斗法
- 877 第五十五章 泰山压顶
- 878 第五十六章 毁灭(为dpwzs128盟主加更)
- 879 第五十七章 抢占
- 880 第五十八章 送礼
- 881 第五十九章 你够狠
- 882 第六十章 三眼恨遭假节点,二郎喜孕真胎儿
- 883 第六十一章 沉香(为猎手老孟盟主加更)
- 884 第六十二章 四合一
- 885 第六十三章 传法
- 886 第六十四章 又骗我
- 887 第六十五章 骗子不得好死
- 888 第六十六章 世界的主人
- 889 第六十七章 出了点小意外
- 890 第六十八章 分成
- 891 第六十九章 增发
- 892 第七十章 第五界
- 893 第七十一章 世界架构
- 894 第七十二章 算我一个(为谁家蹄子盟主加更)
- 895 第七十三章 如花
- 896 第七十四章 贼道休走
- 897 第七十五章 阿蛟(为火工居士盟主加更)
- 898 第七十六章 傀儡
- 899 第七十七章 人口
- 900 第七十八章 百花齐放
- 901 第七十九章 老人们
- 902 第八十章 封国
- 903 第八十一章 百花门的谋算
- 904 第八十二章 叶迦僧(为饭团西瓜盟主加更)
- 905 第八十三章 前因
- 906 第八十四章 论道
- 907 第八十五章 票决
- 908 第八十六章 主人之一
- 909 第八十七章 没有道理
- 910 第八十八章 两位夫人
- 911 第八十九章 大道面前
- 912 第九十章 劝解
- 913 第九十一章 故友相访(为佑祖生日加更)
- 914 第九十二章 咨询
- 915 第九十三章 求见
- 916 第九十四章 紫微垣
- 917 第九十五章 龙须帕和九转金砂
- 918 第九十六章 风袋(祝王大芋生日快乐)
- 919 第九十七章 缘法
- 920 第九十八章 裴氏兄妹(为王大芋头生日加更)
- 921 第九十九章 君山世界
- 922 第一百章 切口
- 923 第一百零一章 聊聊天
- 924 第一百零二章 亮家底
- 925 第一百零三章 一切为了孩子(祝Kendrick美高求学平安顺利加更)
- 926 第一百零四章 起兵
- 927 第一百零五章 凌霄殿
- 928 第一百零六章 闯天门
- 929 第一百零七章 封门
- 930 第一百零八章 南天门
- 931 第一百零九章 王母
- 932 第一百一十章 王母出山
- 933 第一百一十一章 谋反
- 93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权
- 935 第一百一十三章 选一个
- 936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两阵
- 937 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仙之威
- 938 第一百一十六章 殿前
- 939 第一百一十七章 殿中
- 940 第一百一十八章 对弈(祝喵仨岁生日快乐)
- 941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太阴元君
- 942 第一百二十章 金仙
- 943 第一百二十一章 正位
- 944 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见(为武装采矿车盟主加更)
- 945 第一百二十三章 终章(为只吃八宝饭的新哥盟主加更)
- 946 感言
- 947 百盟纪念
- 948 新书发布《一品丹仙》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三章 晋太元中
第三十三章 晋太元中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南阳名士刘雅于书房中津津有味的读着一封书信,面前的一碗春面只吃了两口便被他忘了,全副身心沉浸在信中描述的故事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读罢,刘雅掩卷叹息,心绪久久不平,起身转了几圈,摊开纸笔匆匆回信:“元亮吾友,君之所闻真邪?梦邪?桃花之源斯美矣,果为真,吾愿访之。盼复。”
将信交给仆役,令其送往柴桑后,刘雅等待几日,实在等不及了,干脆来到浔阳江边,往江水之中抛了个茶杯,那杯子化作一艘小船,载着刘雅顺江而下,直趋柴桑。
好友陶渊明隐居修行之处便在柴桑左近南山之下,到了以后,刘雅却没有看见陶渊明,问童子,童子回道:“子骥先生,谢东山邀我家先生过访,已去三日。”
谢东山就是谢安,庐陵郡公,如今隐居会稽东山,修为已至合道,天底下最负盛名的大名士。
陶渊明和刘雅也号称名士,却无法与谢安相比,也难怪他这个不为权贵折腰的高洁之士要应邀而去,他应的是谢东山之邀,非谢太傅。只是不知被招去做什么。
“何时能归?”
“先生说,少则半月、多不过月余便可返回,子骥先生有要紧事吗?”
“你家先生送书于我,言道武陵有溪,沿溪有桃树……算了,待你家先生回来……”
“子骥先生说的是桃花之源?”
刘雅本待放弃,此刻又忍不住惊喜:“你知道?”
童子道:“那武陵渔人曾来我家告知此事,央我家先生助其寻访,只是语焉不详,我家先生去了一回,也没见到什么桃花。刘太守也去了一回,同样一无所得。”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最不一样的那个,别人无所得,自己肯定不会如此,于是刘雅连忙问了武陵渔人的所在,赶去寻找。
渔人很好找,刘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溪边钓鱼,刘雅在旁边看了多时,终于忍不住上前搭话。
“这位渔翁,敢问是祖上传下的垂钓之术么?怎的如此之快,几乎下竿就有。还是说,这鱼竿是件宝贝?”
“贵人过誉,小人哪里有什么家传之术,小人就是个普通渔夫,这鱼竿也不过是根竹子,不当半个钱。小人钓得快,实赖这根鱼线。”
“哦?能借我一观否?”
“有何不可?看就是了。”
刘雅接过来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以真元探之,普普通通,唯一的奇特之处,就是看不出是什么材质,于是还给渔人。
“看不出什么东西打造的吧?小人寻了很多人都说不知,但一下钩,片刻就是一尾,每天收获个百八十斤不成问题,不过半年光景,小人家里也起了三间瓦房。”
“这是从何而来?”
“半年前,小人缘溪而上,见一山洞,入洞之后,别有一方天地,村中有百十户人家,不愁吃穿,日子过得平安逍遥。问其来历,不知秦汉、无论魏晋,只说是东唐子民。村中有位仙长,自称白虎神君弟子,名丁仙姑,护佑村寨,法力无边。这鱼线便是仙姑借我的,说是让我用三年。”
刘雅道:“原来如此,身怀此宝,你就不怕为强人夺去?”
渔人道:“仙姑说了,无论被谁拿去天边,她也能找回来。”
刘雅点头道:“你说的这洞天之地,能否引我前往?”
渔人挠头道:“也不知怎的,自从出来后,便寻不到回去的路了,寻了多次也找不见……但此事绝非小人说谎,这鱼线便是明证,我那村中乡邻却是信的,已经起了白虎神君庙,每日祭拜不停。”
刘雅请他带自己去了村里的白虎神君庙,庙小,神像也小,刘雅看着神像,只觉威严而肃穆,渐生崇敬之情,于是心中更感好奇,敬拜了三柱香,请那渔人引自己再寻一趟。
那渔人其实也想再回去,并不推辞,只是道:“若是找不到,贵人也请莫怪。”
于是再次来到溪边,登上小舟,渔人划桨上行,渐入山中幽深处。
舟行多时,山林更密,天色渐暗,那渔人指着溪边一棵桃树道:“那洞天附近,便是这桃树之源,桃树极多,花开得极为茂盛。”
刘雅目视桃花自眼前慢慢离去,问:“当日来时,你舟行多久?”
渔人道:“说不清,似乎很久,又似乎只在片刻光景……这里又有桃树……”
“又有是何意?应当有,还是应当没有?”
“又有了……似乎……和上次所见相似!”
渔人加快了行舟之速,脸色渐渐胀红:“还有……越来越多,贵人,怕是找到了!”
桃树愈多、桃花愈盛,就连刘雅也紧张了:“这是你当日来时的景象?山洞呢?”
渔人奋力划桨,刘雅也取出件法器来,挂在舟尾,以真元法力相助,小舟如离弦之箭,向着溪水上游疾射。
行不多时,山林更密,更见幽静,前方忽然出现个山洞,洞中隐隐透出光亮。
渔人兴奋得手舞足蹈:“贵人,你看,就是此处,你可真是贵人……快快快,随小人进去……”
于是弃舟登岸,入洞前行,不到百步,眼前豁然开朗,满山桃树,将这天地都染红了。
穿出桃林,寻小迳下山,一片阡陌房舍,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他们的到来,引起此间村民注意,有几个顽童围了上来,将他们引入村中。
那渔人是二次前来,已经混过个脸熟,村中耆老便热情相待,杀鸡煮酒,好生招待。
刘雅是个金丹修士,在南阳也称得上一号人物,但到了这里却发现,这些村民中,修行者比比皆是,金丹者不在少数。
于是将话题引向白虎神君,闲谈之间,村中耆老向他介绍:“山中有位九姑,乃白虎神君弟子,神通万能,贵客若有心,可向她请教。”
南阳名士刘雅于书房中津津有味的读着一封书信,面前的一碗春面只吃了两口便被他忘了,全副身心沉浸在信中描述的故事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读罢,刘雅掩卷叹息,心绪久久不平,起身转了几圈,摊开纸笔匆匆回信:“元亮吾友,君之所闻真邪?梦邪?桃花之源斯美矣,果为真,吾愿访之。盼复。”
将信交给仆役,令其送往柴桑后,刘雅等待几日,实在等不及了,干脆来到浔阳江边,往江水之中抛了个茶杯,那杯子化作一艘小船,载着刘雅顺江而下,直趋柴桑。
好友陶渊明隐居修行之处便在柴桑左近南山之下,到了以后,刘雅却没有看见陶渊明,问童子,童子回道:“子骥先生,谢东山邀我家先生过访,已去三日。”
谢东山就是谢安,庐陵郡公,如今隐居会稽东山,修为已至合道,天底下最负盛名的大名士。
陶渊明和刘雅也号称名士,却无法与谢安相比,也难怪他这个不为权贵折腰的高洁之士要应邀而去,他应的是谢东山之邀,非谢太傅。只是不知被招去做什么。
“何时能归?”
“先生说,少则半月、多不过月余便可返回,子骥先生有要紧事吗?”
“你家先生送书于我,言道武陵有溪,沿溪有桃树……算了,待你家先生回来……”
“子骥先生说的是桃花之源?”
刘雅本待放弃,此刻又忍不住惊喜:“你知道?”
童子道:“那武陵渔人曾来我家告知此事,央我家先生助其寻访,只是语焉不详,我家先生去了一回,也没见到什么桃花。刘太守也去了一回,同样一无所得。”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最不一样的那个,别人无所得,自己肯定不会如此,于是刘雅连忙问了武陵渔人的所在,赶去寻找。
渔人很好找,刘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溪边钓鱼,刘雅在旁边看了多时,终于忍不住上前搭话。
“这位渔翁,敢问是祖上传下的垂钓之术么?怎的如此之快,几乎下竿就有。还是说,这鱼竿是件宝贝?”
“贵人过誉,小人哪里有什么家传之术,小人就是个普通渔夫,这鱼竿也不过是根竹子,不当半个钱。小人钓得快,实赖这根鱼线。”
“哦?能借我一观否?”
“有何不可?看就是了。”
刘雅接过来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以真元探之,普普通通,唯一的奇特之处,就是看不出是什么材质,于是还给渔人。
“看不出什么东西打造的吧?小人寻了很多人都说不知,但一下钩,片刻就是一尾,每天收获个百八十斤不成问题,不过半年光景,小人家里也起了三间瓦房。”
“这是从何而来?”
“半年前,小人缘溪而上,见一山洞,入洞之后,别有一方天地,村中有百十户人家,不愁吃穿,日子过得平安逍遥。问其来历,不知秦汉、无论魏晋,只说是东唐子民。村中有位仙长,自称白虎神君弟子,名丁仙姑,护佑村寨,法力无边。这鱼线便是仙姑借我的,说是让我用三年。”
刘雅道:“原来如此,身怀此宝,你就不怕为强人夺去?”
渔人道:“仙姑说了,无论被谁拿去天边,她也能找回来。”
刘雅点头道:“你说的这洞天之地,能否引我前往?”
渔人挠头道:“也不知怎的,自从出来后,便寻不到回去的路了,寻了多次也找不见……但此事绝非小人说谎,这鱼线便是明证,我那村中乡邻却是信的,已经起了白虎神君庙,每日祭拜不停。”
刘雅请他带自己去了村里的白虎神君庙,庙小,神像也小,刘雅看着神像,只觉威严而肃穆,渐生崇敬之情,于是心中更感好奇,敬拜了三柱香,请那渔人引自己再寻一趟。
那渔人其实也想再回去,并不推辞,只是道:“若是找不到,贵人也请莫怪。”
于是再次来到溪边,登上小舟,渔人划桨上行,渐入山中幽深处。
舟行多时,山林更密,天色渐暗,那渔人指着溪边一棵桃树道:“那洞天附近,便是这桃树之源,桃树极多,花开得极为茂盛。”
刘雅目视桃花自眼前慢慢离去,问:“当日来时,你舟行多久?”
渔人道:“说不清,似乎很久,又似乎只在片刻光景……这里又有桃树……”
“又有是何意?应当有,还是应当没有?”
“又有了……似乎……和上次所见相似!”
渔人加快了行舟之速,脸色渐渐胀红:“还有……越来越多,贵人,怕是找到了!”
桃树愈多、桃花愈盛,就连刘雅也紧张了:“这是你当日来时的景象?山洞呢?”
渔人奋力划桨,刘雅也取出件法器来,挂在舟尾,以真元法力相助,小舟如离弦之箭,向着溪水上游疾射。
行不多时,山林更密,更见幽静,前方忽然出现个山洞,洞中隐隐透出光亮。
渔人兴奋得手舞足蹈:“贵人,你看,就是此处,你可真是贵人……快快快,随小人进去……”
于是弃舟登岸,入洞前行,不到百步,眼前豁然开朗,满山桃树,将这天地都染红了。
穿出桃林,寻小迳下山,一片阡陌房舍,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他们的到来,引起此间村民注意,有几个顽童围了上来,将他们引入村中。
那渔人是二次前来,已经混过个脸熟,村中耆老便热情相待,杀鸡煮酒,好生招待。
刘雅是个金丹修士,在南阳也称得上一号人物,但到了这里却发现,这些村民中,修行者比比皆是,金丹者不在少数。
于是将话题引向白虎神君,闲谈之间,村中耆老向他介绍:“山中有位九姑,乃白虎神君弟子,神通万能,贵客若有心,可向她请教。”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