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25 第1428章 一战而定
- 1426 第1429章 迎接
- 1427 第1430章 决胜千里
- 1428 第1431章 入城
- 1429 第1432章 风轻云淡
- 1430 第1433章 真实目的
- 1431 第1434章 话里有话
- 1432 第1435章 调兵遣将
- 1433 第1436章 安抚民心
- 1434 第1437章 大战之前
- 1435 第1438章 一战定乾坤(一更)
- 1436 第1439章 法兰西王国(二更)
- 1437 第1440章 未雨绸缪(三更)
- 1438 第1441章 祭奠(四更)
- 1439 第1442章 回京(五更)
- 1440 第1443章 身世之谜(六更)
- 1441 第1444章 亡羊补牢(七更)
- 1442 第1445章 风雨欲来(八更)
- 1443 第1446章 东风至(九更)
- 1444 第1447章 攻打对马岛(十更)
- 1445 第1448章 逃无可逃(十一更)
- 1446 第1449章 东征(十二更)
- 1447 第1450章 齐头并进(十三更)
- 1448 第1451章 先礼后兵(十四更)
- 1449 第1452章 说服(十五更)
- 1450 第1453章 大战序幕(十六更)
- 1451 第1454章 今时不同往日(十七更)
- 1452 第1455章 内忧外患(十八更)
- 1453 第1456章 出人意料(十九更)
- 1454 第1457章 杀鸡骇猴(二十更)
- 1455 第1458章 一战而定(二十一更)
- 1456 第1459章 得偿所愿(二十二更)
- 1457 第1461章 新书《权驭大明》已经上传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438章 一战定乾坤(一更)
第1438章 一战定乾坤(一更)
三月底,安卡拉城。
奥斯曼帝国苏丹召集了麾下的高级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商议目前安卡拉地区的局势,虽然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已经进驻奥萨城一个多月,但没有进攻的迹象,只是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对峙着,令其感到非常不安。
不过,在此期间奥斯曼帝国的高级将领们得到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总兵力只有二十万,是奥斯曼帝**队数量的一半。
另外一个随着霍尔都汗把帖木儿帝**队的主力调来了安卡拉,其国内相继出现了几场大的叛乱,估计霍尔都汗现在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道是否会把温都等人召集回去。
有好消息自然也有坏消息了,根据从被大明和帖木儿帝国攻占地区的探子回报,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人正在紧锣密鼓地重建当地的地方政权,并且宣布减免税赋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拉拢了不少民心。
而且,帖木儿帝国的骑兵部队现在四散出击,清剿占领区内的抵抗势力,摆出了一副跟奥斯曼帝国拼消耗的架势,这是奥斯曼帝国所无法承受的,要知道四十万大军一天的消耗可是一个惊人数字。
由于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宣战十分突然,故而奥斯曼帝国属于仓促迎战并没有足够的粮草,故而军需物资从全国紧急调配而来,最多只能撑上半年,半年之后军队将因为缺粮而陷入慌乱中。
所以,奥斯曼帝国苏丹肯定与李云天和温都打不起消耗战,他知道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军需由大明承担,而李云天数年前就在准备这场战争,早已经备好了足够的粮草僵持个两年没有一点儿问题。
为了打破目前的僵局,奥斯曼帝国苏丹决定召集高级官员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毕竟老是这样僵持不是办法,奥斯曼帝国的后勤无法保障这种对峙持续下去。
奥斯曼帝国的高级将领们自然也清楚这一点,故而在议事时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很快就分为了迎战派和稳战派。
迎战派认为奥斯曼帝**队应该主动出击,集结优势兵力击溃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而稳战派则认为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实力不可小觑,其按兵不动很可能有什么阴谋,要三思而后行,继续进行观望。
由于稳战派的观点占据了优势,而且处于对李云天和温都这两员名将的戒备心理,奥斯曼帝国苏丹决定先静观其变,派出大量探子前去打听大明和帖木儿帝**队停滞不前的原因。
这使得安卡拉地区的局势变得十分诡异,虽然交战双方的六十万大军紧张地对峙,但是战争却一直没有到来,就连欧洲诸国的国王都感到奇怪,弄不清楚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为何要这样做。
到了四月底,奥斯曼帝国苏丹再也无法继续等待下去,根据探子传回来的消息,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人已经在占领的城市里建立了地方政权。
而且不少逃难的百姓在得知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军纪严明后已经陆陆续续返回了家园生活,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因此,经过再三衡量,奥斯曼帝国苏丹决定主动出击,向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发动攻击。
随着奥斯曼帝国苏丹的一声令下,四十万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奔向了奥萨城,准备与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决一死战。
李云天闻言后顿时大喜,按照计划命令部队前去迎战,在卡德拉进行阻击。
一时间,卡德拉地区成为了交战双方的焦点,一场数十万人的大战缓缓拉开了帷幕。
由于卡德拉地区不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平原,故而正如李云天所想的那样,奥斯曼帝国的将领们得知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军队在卡德拉聚集后纷纷大喜过望,这意味着帖木儿帝国的骑兵将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至于为何身为名将的李云天和温都会选择卡德拉地区来应战,奥斯曼帝国的将领认为这是因为随着奥斯曼帝**队的突然出击两人已经没有更好的交战地点,唯有在卡德拉迎战。
卡德拉由于处于战区,当地的留下来的百姓原本就不多,随着大明、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不断增兵,很快百姓们都跑光了,留下了一座座空旷的村镇,连狗吠鸡鸣都没有,静得可怕。
正统十四年五月三日清晨,卡德拉笼罩着一股萧杀的气息,压抑得令人有些喘不过气。
在朝霞的映射下,大明、帖木儿帝国联军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有条不紊地在空旷的地带列阵,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黑压压一大片。
今天,双方将在卡德拉进行决战,胜利者将成为西亚乃至中亚的霸主,意义重大。
大明、帖木儿帝国联军后方的一个山头上,李云天手里拿着千里镜观察着对面奥斯曼帝国的阵型。
按照奥斯曼帝国的习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分成三个部分,即左军、中军和右军。
根据李云天所得到的情报,奥斯曼帝国的左翼军团由从欧洲召集而来地雇佣军和塞尔维亚骑兵组成,右翼是小亚细亚岛军团,中军由加尼沙里军团和奥斯曼正规军构成。
“温都,你说对方的破绽在哪里?”李云天放下手里的千里镜,笑着问向了温都。
“王爷,敌军右翼的小亚细亚岛军团的战斗意志并不强,是极佳的突破口。”
温都闻言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回答,“小亚细亚岛以前是突厥王公的领土,后来被奥斯曼人给赶走了,当年安卡拉之战时小亚细亚岛的军队阵前倒戈给予了奥斯曼人沉重一击,虽然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但小亚细亚岛的那些突厥人后代不可能给奥斯曼人卖命,说不定他们心中还想赶走奥斯曼人。”
“集中你的骑兵,待时机成熟后冲击奥斯曼军队的右翼,一鼓作气把他们的阵型冲散。”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只要奥斯曼军队的阵型一散,那么士兵的士气必然受到影响,形势混乱下对方的将领将无法控制住军队。
“下官明白,这就是布置。”温都笑了笑,向李云天一躬身后离去。
“希望一切顺利!”李云天举起千里镜望了望对面奥斯曼帝国阵型,然后起身走到一棵大树下的帐篷里,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这是他的一贯行事风格,战前进行周密的布置,大战开始后就去休息,静静地等待战斗结束,除非有重大军情才把他从睡梦中喊醒。
“杀呀!”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熟睡的李云天被一阵排山倒海般的喊杀声惊醒,随即而来的就是一阵低沉的轰鸣,大地微微颤抖了起来。
李云天知道奥斯曼帝国的骑兵发动了进攻,于是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后走了出去,立在山头拿着千里镜望向了战场,只见奥斯曼军左翼的塞尔维亚骑兵潮水般向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扑来。
随即,奥斯曼军右翼的小亚细亚岛军团的士兵也呐喊着举起手里的兵器冲了过来,李云天望去黑压压一片。
“看来这是要给中路军团进攻创造出有利条件。”李云天见状不由得摇了摇头,看来奥斯曼帝国苏丹并不相信小亚细亚岛军团,故而让他们提前上战场送死来消耗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充当悲惨的炮灰,如果有人胆敢跑回来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绝对是死亡。
不过,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这个计划估计要落空了,随后,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不动声色地望着冲过来的塞尔维亚骑兵。
令奥斯曼帝国将领感到奇怪的话,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阵营面对塞尔维亚骑兵的进攻竟然没有丝毫的反应,静悄悄地等在那里。
值得一提的是,温都手下的帖木儿帝国骑兵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其中重骑兵是主力,人马皆披铠甲,配备弓、战斧、长矛、弯刀。轻骑兵的人马都没有甲胄,携带两三张弓、三个巨大的箭袋和一把短弯刀。
在温都的命令下,帖木儿帝国的骑兵牢牢地拉着有着躁动的马匹的缰绳,面无表情地等待着进攻的信号。
当塞尔维亚骑兵距离大明和帖木儿帝国阵营两里地的时候,三颗带着啸声的红色信号弹从李云天身后升起,缓缓升入了天空。
与此同时,早已经埋伏在两侧山头的明军水师火炮营的火炮发出了沉闷巨响,犹如打雷一般。
这不仅引起了战场上奥斯曼帝国士兵的注意,也令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士兵感到惊讶,他们中见识过火炮威力的人很少。
轰、轰、轰……
在人们惊愕的注视下,众多小黑点从冒起团团白烟的火炮阵地飞出,雨点般落进了冲锋中的塞尔维亚骑兵队伍中,发出了一连串的爆炸,使得现场泥土纷飞,鲜血四溅,冲锋的队形顿时就是一滞,变得混乱起来。
第一次经历炮击的塞尔维亚骑兵根本就没有做出规避动作,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清楚那些飞过来的小黑点是什么。
砰砰砰……
火枪营的士兵们迅速从后方来到阵前,列好阵型后向侥幸穿过炮击区域的塞尔维亚骑兵射击,使得冲锋中的塞尔维亚骑兵纷纷惨叫着倒地。
位于火枪营士兵后面的是弓箭手阵营,那些冲到阵前的漏网之鱼将成为他们的靶子,这使得很少塞尔维亚骑兵能冲到大明和帖木儿帝国阵前。
即便他们到了阵前,早已经严阵以待的长枪兵将给与他们最后一击,李云天经历了辽东大战和西域大战,对付骑兵自然有着自己的心得。
“大局已定!”望着如收割的麦子般倒在大明和帖木儿帝国阵前的塞尔维亚骑兵,李云天放下了千里镜重新回到帐篷里睡回笼觉,火炮的延伸射击将给予奥斯曼帝**队的士兵严重的心理打击。
因此,李云天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战争结束,他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奥斯曼帝国苏丹召集了麾下的高级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商议目前安卡拉地区的局势,虽然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已经进驻奥萨城一个多月,但没有进攻的迹象,只是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对峙着,令其感到非常不安。
不过,在此期间奥斯曼帝国的高级将领们得到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总兵力只有二十万,是奥斯曼帝**队数量的一半。
另外一个随着霍尔都汗把帖木儿帝**队的主力调来了安卡拉,其国内相继出现了几场大的叛乱,估计霍尔都汗现在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道是否会把温都等人召集回去。
有好消息自然也有坏消息了,根据从被大明和帖木儿帝国攻占地区的探子回报,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人正在紧锣密鼓地重建当地的地方政权,并且宣布减免税赋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拉拢了不少民心。
而且,帖木儿帝国的骑兵部队现在四散出击,清剿占领区内的抵抗势力,摆出了一副跟奥斯曼帝国拼消耗的架势,这是奥斯曼帝国所无法承受的,要知道四十万大军一天的消耗可是一个惊人数字。
由于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宣战十分突然,故而奥斯曼帝国属于仓促迎战并没有足够的粮草,故而军需物资从全国紧急调配而来,最多只能撑上半年,半年之后军队将因为缺粮而陷入慌乱中。
所以,奥斯曼帝国苏丹肯定与李云天和温都打不起消耗战,他知道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军需由大明承担,而李云天数年前就在准备这场战争,早已经备好了足够的粮草僵持个两年没有一点儿问题。
为了打破目前的僵局,奥斯曼帝国苏丹决定召集高级官员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毕竟老是这样僵持不是办法,奥斯曼帝国的后勤无法保障这种对峙持续下去。
奥斯曼帝国的高级将领们自然也清楚这一点,故而在议事时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很快就分为了迎战派和稳战派。
迎战派认为奥斯曼帝**队应该主动出击,集结优势兵力击溃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而稳战派则认为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实力不可小觑,其按兵不动很可能有什么阴谋,要三思而后行,继续进行观望。
由于稳战派的观点占据了优势,而且处于对李云天和温都这两员名将的戒备心理,奥斯曼帝国苏丹决定先静观其变,派出大量探子前去打听大明和帖木儿帝**队停滞不前的原因。
这使得安卡拉地区的局势变得十分诡异,虽然交战双方的六十万大军紧张地对峙,但是战争却一直没有到来,就连欧洲诸国的国王都感到奇怪,弄不清楚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为何要这样做。
到了四月底,奥斯曼帝国苏丹再也无法继续等待下去,根据探子传回来的消息,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人已经在占领的城市里建立了地方政权。
而且不少逃难的百姓在得知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军纪严明后已经陆陆续续返回了家园生活,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因此,经过再三衡量,奥斯曼帝国苏丹决定主动出击,向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发动攻击。
随着奥斯曼帝国苏丹的一声令下,四十万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奔向了奥萨城,准备与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决一死战。
李云天闻言后顿时大喜,按照计划命令部队前去迎战,在卡德拉进行阻击。
一时间,卡德拉地区成为了交战双方的焦点,一场数十万人的大战缓缓拉开了帷幕。
由于卡德拉地区不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平原,故而正如李云天所想的那样,奥斯曼帝国的将领们得知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军队在卡德拉聚集后纷纷大喜过望,这意味着帖木儿帝国的骑兵将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至于为何身为名将的李云天和温都会选择卡德拉地区来应战,奥斯曼帝国的将领认为这是因为随着奥斯曼帝**队的突然出击两人已经没有更好的交战地点,唯有在卡德拉迎战。
卡德拉由于处于战区,当地的留下来的百姓原本就不多,随着大明、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不断增兵,很快百姓们都跑光了,留下了一座座空旷的村镇,连狗吠鸡鸣都没有,静得可怕。
正统十四年五月三日清晨,卡德拉笼罩着一股萧杀的气息,压抑得令人有些喘不过气。
在朝霞的映射下,大明、帖木儿帝国联军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有条不紊地在空旷的地带列阵,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黑压压一大片。
今天,双方将在卡德拉进行决战,胜利者将成为西亚乃至中亚的霸主,意义重大。
大明、帖木儿帝国联军后方的一个山头上,李云天手里拿着千里镜观察着对面奥斯曼帝国的阵型。
按照奥斯曼帝国的习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分成三个部分,即左军、中军和右军。
根据李云天所得到的情报,奥斯曼帝国的左翼军团由从欧洲召集而来地雇佣军和塞尔维亚骑兵组成,右翼是小亚细亚岛军团,中军由加尼沙里军团和奥斯曼正规军构成。
“温都,你说对方的破绽在哪里?”李云天放下手里的千里镜,笑着问向了温都。
“王爷,敌军右翼的小亚细亚岛军团的战斗意志并不强,是极佳的突破口。”
温都闻言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回答,“小亚细亚岛以前是突厥王公的领土,后来被奥斯曼人给赶走了,当年安卡拉之战时小亚细亚岛的军队阵前倒戈给予了奥斯曼人沉重一击,虽然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但小亚细亚岛的那些突厥人后代不可能给奥斯曼人卖命,说不定他们心中还想赶走奥斯曼人。”
“集中你的骑兵,待时机成熟后冲击奥斯曼军队的右翼,一鼓作气把他们的阵型冲散。”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只要奥斯曼军队的阵型一散,那么士兵的士气必然受到影响,形势混乱下对方的将领将无法控制住军队。
“下官明白,这就是布置。”温都笑了笑,向李云天一躬身后离去。
“希望一切顺利!”李云天举起千里镜望了望对面奥斯曼帝国阵型,然后起身走到一棵大树下的帐篷里,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这是他的一贯行事风格,战前进行周密的布置,大战开始后就去休息,静静地等待战斗结束,除非有重大军情才把他从睡梦中喊醒。
“杀呀!”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熟睡的李云天被一阵排山倒海般的喊杀声惊醒,随即而来的就是一阵低沉的轰鸣,大地微微颤抖了起来。
李云天知道奥斯曼帝国的骑兵发动了进攻,于是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后走了出去,立在山头拿着千里镜望向了战场,只见奥斯曼军左翼的塞尔维亚骑兵潮水般向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扑来。
随即,奥斯曼军右翼的小亚细亚岛军团的士兵也呐喊着举起手里的兵器冲了过来,李云天望去黑压压一片。
“看来这是要给中路军团进攻创造出有利条件。”李云天见状不由得摇了摇头,看来奥斯曼帝国苏丹并不相信小亚细亚岛军团,故而让他们提前上战场送死来消耗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充当悲惨的炮灰,如果有人胆敢跑回来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绝对是死亡。
不过,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这个计划估计要落空了,随后,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不动声色地望着冲过来的塞尔维亚骑兵。
令奥斯曼帝国将领感到奇怪的话,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阵营面对塞尔维亚骑兵的进攻竟然没有丝毫的反应,静悄悄地等在那里。
值得一提的是,温都手下的帖木儿帝国骑兵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其中重骑兵是主力,人马皆披铠甲,配备弓、战斧、长矛、弯刀。轻骑兵的人马都没有甲胄,携带两三张弓、三个巨大的箭袋和一把短弯刀。
在温都的命令下,帖木儿帝国的骑兵牢牢地拉着有着躁动的马匹的缰绳,面无表情地等待着进攻的信号。
当塞尔维亚骑兵距离大明和帖木儿帝国阵营两里地的时候,三颗带着啸声的红色信号弹从李云天身后升起,缓缓升入了天空。
与此同时,早已经埋伏在两侧山头的明军水师火炮营的火炮发出了沉闷巨响,犹如打雷一般。
这不仅引起了战场上奥斯曼帝国士兵的注意,也令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士兵感到惊讶,他们中见识过火炮威力的人很少。
轰、轰、轰……
在人们惊愕的注视下,众多小黑点从冒起团团白烟的火炮阵地飞出,雨点般落进了冲锋中的塞尔维亚骑兵队伍中,发出了一连串的爆炸,使得现场泥土纷飞,鲜血四溅,冲锋的队形顿时就是一滞,变得混乱起来。
第一次经历炮击的塞尔维亚骑兵根本就没有做出规避动作,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清楚那些飞过来的小黑点是什么。
砰砰砰……
火枪营的士兵们迅速从后方来到阵前,列好阵型后向侥幸穿过炮击区域的塞尔维亚骑兵射击,使得冲锋中的塞尔维亚骑兵纷纷惨叫着倒地。
位于火枪营士兵后面的是弓箭手阵营,那些冲到阵前的漏网之鱼将成为他们的靶子,这使得很少塞尔维亚骑兵能冲到大明和帖木儿帝国阵前。
即便他们到了阵前,早已经严阵以待的长枪兵将给与他们最后一击,李云天经历了辽东大战和西域大战,对付骑兵自然有着自己的心得。
“大局已定!”望着如收割的麦子般倒在大明和帖木儿帝国阵前的塞尔维亚骑兵,李云天放下了千里镜重新回到帐篷里睡回笼觉,火炮的延伸射击将给予奥斯曼帝**队的士兵严重的心理打击。
因此,李云天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战争结束,他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