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98 第898章 落难鳄鱼寨
- 899 第899章 奇货可居
- 900 第900章 待价而沽
- 901 第901章 风生水起
- 902 第902章 文人相轻
- 903 第903章 飞黄腾达
- 904 第904章 不得不战
- 905 第905章 羞花之貌
- 906 第906章 杨家有女初长成
- 907 第907章 始是新承恩泽时
- 908 第908章 烽火江南
- 909 第909章 信和义
- 910 第910章 国士报之
- 911 第911章 僵持不下
- 912 第912章 可趁之机
- 913 第913章 天命照谁
- 914 第914章 一个狠人
- 915 第915章 大军合围
- 916 第916章 三日破三城
- 917 第917章 山穷水尽所在
- 918 第918章 一场死战
- 919 第919章 万手万眼万人敌
- 920 第920章 匹夫之剑
- 921 第921章 三胜三败
- 922 第922章 火中取栗
- 923 第923章 满天乌云
- 924 第924章 宏图大业一梦中
- 925 第925章 我不负江南
- 926 第926章 借人头一用
- 927 第927章 小人方寸深
- 928 第928章 江南定
- 929 第929章 算不清的账
- 930 第930章 从今往后
- 931 第931章 何苦来哉
- 932 第932章 身不由己
- 933 第933章 一触即发
- 934 第934章 乌龙局
- 935 第935章 王不见王
- 936 第936章 王不见王(二)
- 937 第937章 两军列阵
- 938 第938章 孤军深入
- 939 第939章 西北战事
- 940 第940章 三军已乱
- 941 第941章 奇袭三水关
- 942 第942章 腹背受敌
- 943 第943章 杀虎坡
- 944 第944章 龙虎斗
- 945 第945章 乱军出征
- 946 第946章 狐狸渚
- 947 第947章 王见王
- 948 第948章 时过境迁
- 949 第949章 相同的人
- 950 第950章 王与王
- 951 第951章 疲兵之计
- 952 第952章 血战之勇
- 953 第953章 全线开战
- 954 第954章 师徒之间
- 955 第955章 论厚颜无耻
- 956 第956章 四面围城
- 957 第957章 开城决战
- 958 第958章 刀枪战
- 959 第959章 王者之战
- 960 第960章 最后一战
- 961 第961章 何处惊雷起
- 962 第962章 魂断六瓶湖
- 963 第963章 天下难定
- 964 第964章 女生外向
- 965 第965章 江南好
- 966 第966章 夕照关前
- 967 第967章 江南来客
- 968 第968章 余烬未灭
- 969 第969章 师徒之间
- 970 第970章 过江
- 971 第971章 骄兵必败
- 972 第972章 群龙无首
- 973 第973章 陵川一战
- 974 第97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 975 第975章 俘虏也是有尊严的
- 976 第976章 背负骂名
- 977 第977章 自侮之道
- 978 第978章 人间绝色
- 979 第979章 乱入的棋子
- 980 第980章 进入陵川城
- 981 第981章 吕张斗
- 982 第982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
- 983 第983章 错失良机
- 984 第984章 宴无好宴,会无好会
- 985 第985章 巾帼不让须眉
- 986 第986章 最后一战
- 987 第987章 不败之将
- 988 第988章 无事不登三宝殿
- 989 第989章 都不容易
- 990 第990章 半路杀出
- 991 第991章 万事俱备
- 992 第992章 群英会
- 993 第993章 濒临末日
- 994 第994章 危在旦夕
- 995 第995章 西门有变
- 996 第996章 长安城破
- 997 第997章 君臣之分
- 998 第998章 伴君如伴虎
- 999 第999章 高处不胜寒
- 1000 第1000章 兵者乃凶器
- 1001 第1001章 后路
- 1002 第1002章 罪该万死
- 1003 第1003章 故地重游
- 1004 第1004章 半夜撞鬼
- 1005 第1005章 猛龙过江(一)
- 1006 第1006章 猛龙过江(二)
- 1007 第1007章 王道无情
- 1008 第1008章 为国为民,不得不死
- 1009 第1009章 身陷大牢
- 1010 第1010章 神不知鬼不觉
- 1011 第1011章 半夜三更鬼敲门
- 1012 第1012章 反客为主
- 1013 第1013章 面王不跪,便是死罪
- 1014 第1014章 千里送人头
- 1015 第1015章 战场遗址
- 1016 第1016章 忠乎?
- 1017 第1017章 君心若海深
- 1018 第1018章 无主之地
- 1019 第1019章 暗藏凶险
- 1020 第1020章 北海五鬼
- 1021 第1021章 新仇旧恨
- 1022 第1022章 故地重游
- 1023 第1023章 金蝉脱壳
- 1024 第1024章 必死无疑
- 1025 第1025章 不留活口
- 1026 第1026章 一死天下太平
- 1027 第1027章 末路逃亡
- 1028 第1028章 杀手锏
- 1029 第1029章 回马枪
- 1030 第1030章 士为知己者死
- 1031 第1031章 在天之灵
- 1032 第1032章 惊天噩耗
- 1033 第1033章 兔死狗烹
- 1034 第1034章 不留活口
- 1035 第1035章 横生变故
- 1036 第1036章 孤身入长安
- 1037 第1037章 第二只靴子
- 1038 第1038章 寝食不安
- 1039 第1039章 十大侍卫
- 1040 第1040章 以情动之
- 1041 第1041章 饵
- 1042 第1042章 悠悠我心
- 1043 第1043章 心照不宣
- 1044 第1044章 债
- 1045 第1045章 赌一局
- 1046 第1046章 趁你病,要你命
- 1047 第1047章 悬而未决
- 1048 第1048章 一念之间
- 1049 第1049章 人心叵测
- 1050 第1050章 不得好死
- 1051 第1051章 庙堂之远
- 1052 第1052章 大结局 江湖一声长笑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908章 烽火江南
第908章 烽火江南
第910章
情报从江南传回凉州,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最近兵荒马乱,更为情报传递增加了困难。
程大雷现在拿到的,怕已是十几天前的情报。
“依你看,李行哉还守得住么。”
“难。”程大雷想了想,缓缓吐出一个字,随之又摇摇头道:“不过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决定胜局的因素太多了,最后谁胜谁败,现在也说不好。”
“但至少现在看来,李行哉必败无疑。”
程大雷无可奈何的点点头。
“假若他兵败之后呢?”
程大雷想了想道:“那李星便是江南一地的主人,他将隔江与戎族对峙。戎族不擅水战,扬州兵战斗力太弱,最后谁胜谁败,一样是说不好的事情。”
“那我们就不做什么?”
“等。”
程大雷口中吐出一字。在战略上,他早已有了主意,这是不管谁说什么都不会动摇的。现在局势未明,不是凉州出手的时机,最后不出手则以,出手必须决定胜局。
只不过,僵持一个月时间,江南的战况还未有太大的改变。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有些奇怪。
程大雷敲敲脑袋,也不知道李星打得什么主意。
……
程大雷在绞尽脑汁时,江南一地的人仍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不管李行哉还是李星都是如此。
李星兴二十万大军,逼近李行哉的地盘。李行哉没有猜错,这条计策的确出自和珅之手。
和珅加入李星的阵营后,立刻开始策划消灭李行哉的事情,果真是一点情面都没有讲。
他清点着李星麾下的人马,难以置信的发现,江南一地竟可筹集五十万大军。
江南乃是富饶之地,凉州被程大雷经营许久,如今才不过百万人口。但扬州随便一座城池,便有七八十万人口。李星坐镇此地,凑出几十万大军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和珅颇有种穷人乍富的感觉,有这么多兵,难道留着过年包饺子么。
于是他向李星献策,兴兵攻打李行哉。赶紧将东海消灭了完事,也好整顿人马,准备与野原火的决战。
李星果然依他计策行事,筹集了二十万大军,以猛虎捕食之势扑向东海,但当与东海的势力接壤时,他却生生的停住了脚步。
和珅在江南负责内政,真正领兵打仗的事他不懂,也不由他负责。这种征伐作战的事,是由洪了主管。
和珅完全不懂此刻止兵的用意。据洪了所说,东海李行哉所部明弱实强,即便能打下来,江南也必然是损兵折将严重。
倒不如围而不攻,以重兵威慑。若有朝一日野原火打到江南,也好用李行哉做盾牌,先折损一批戎族的人马。
对这条战略,和珅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可他毕竟是从凉州出来的,凉州是什么地方,简直是一个山贼窝子,十个人中有九个半都是山贼。
山贼做事,往往不会思虑太多,若是瞻前顾后,也做不得山贼了。
对于洪了定下的战略,和珅明显是有意见的,但他却没同任何人说起。关键是这件事也并不太好所说。
江南的情形要比想象中更复杂,李星麾下有三大阵营,一批人是拥立他称帝的老臣,一批人是刚兴起的年轻新锐,这批人以洪了为首。和珅刚来不久,按道理来说还未有自己的嫡系,在另外两处都不受待见的人便加入他的麾下。
无论如何,和珅如今仍是立足未稳,如果他对洪了的战略有意见,在有心人看来,便是想要挑战洪了的地位。
已有不少老臣怂恿和珅出头,和珅这种精明似鬼的人物,怎么会蠢到被人当枪使。
凉州虽然也有派系,但觉没有江南这么严重。程大雷居中把握,其他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有时候,和珅也会怀念仍在凉州的时光,在江南做事,很多地方都不能令他如意。
幸运的是,李星待他不错,程大雷主持内政,李星一向大力支持。
如今和珅和洪了分工明确,和珅也不愿对别人在做的事情指手画脚。他乐意处理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无事是便关在家里喝茶,也不在官场上逢迎,也不发展嫡系。
这一日黄昏,和珅乘一顶小轿回府,刚进大门,便有管家过来通禀。
“老爷,您老家来人了,说是您的远方外甥,现正在候着。”
“我的远方外甥?”和珅皱起眉头,道:“让他在偏厅等我,我换罢衣服便来。”
“是。”
和珅换下朝服,穿上便服,想了想,又将一柄短刀袖在袖子中。
来到偏厅,瞧见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年轻人立在那里。看到他的模样,和珅整个人就是一楞。
“三舅,我可见着您了三舅。您一向可好,外甥我想死你了。”
和珅顿了顿,随即笑道:“好外甥,多年不见,我差点都认不出来了你了。”
说着,和珅冲管家摆摆手:“你们先下去吧,我和这亲外甥有话要聊。”
伺候的仆人丫鬟退下,偏厅内只剩下和珅和这年轻人。
和珅面上的笑容慢慢散去:“宋公子,我们多年未会,只听闻你在东海做事,我倒是不知道你竟是我的外甥。”
这年轻人正是宋游渠,他笑笑,冲和珅深施一礼。
“和大人,你我都曾在大当家麾下做事,无论如何也算故人吧。这次冒昧登门,在下实在有天大的事要讲。”
“无事不登三宝殿,想宋公子也不会无缘无故来看我?”
宋游渠再拜,道:“我这里有我家陛下的一封密信,还请和大人过目。”
和珅接过信,借着烛光看了,脸色越来越难看,随即展开在火上焚烧。
“逍遥王做事,还是这样直接啊。他可知道,只凭这一封信,便可以要了我项上人头。”
宋游渠开口道:“信上已经说得清楚,应该不用再下啰嗦。如今局势和大人必然清楚,李星并非明主,迟早要败亡。我家陛下乃是天降圣主,和大人现在身居要职,若能居中策应,江南必败。”
和珅顿了顿,随即将灰烬拍散,笑道:“逍遥王当真是看得起和某呐。”
情报从江南传回凉州,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最近兵荒马乱,更为情报传递增加了困难。
程大雷现在拿到的,怕已是十几天前的情报。
“依你看,李行哉还守得住么。”
“难。”程大雷想了想,缓缓吐出一个字,随之又摇摇头道:“不过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决定胜局的因素太多了,最后谁胜谁败,现在也说不好。”
“但至少现在看来,李行哉必败无疑。”
程大雷无可奈何的点点头。
“假若他兵败之后呢?”
程大雷想了想道:“那李星便是江南一地的主人,他将隔江与戎族对峙。戎族不擅水战,扬州兵战斗力太弱,最后谁胜谁败,一样是说不好的事情。”
“那我们就不做什么?”
“等。”
程大雷口中吐出一字。在战略上,他早已有了主意,这是不管谁说什么都不会动摇的。现在局势未明,不是凉州出手的时机,最后不出手则以,出手必须决定胜局。
只不过,僵持一个月时间,江南的战况还未有太大的改变。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有些奇怪。
程大雷敲敲脑袋,也不知道李星打得什么主意。
……
程大雷在绞尽脑汁时,江南一地的人仍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不管李行哉还是李星都是如此。
李星兴二十万大军,逼近李行哉的地盘。李行哉没有猜错,这条计策的确出自和珅之手。
和珅加入李星的阵营后,立刻开始策划消灭李行哉的事情,果真是一点情面都没有讲。
他清点着李星麾下的人马,难以置信的发现,江南一地竟可筹集五十万大军。
江南乃是富饶之地,凉州被程大雷经营许久,如今才不过百万人口。但扬州随便一座城池,便有七八十万人口。李星坐镇此地,凑出几十万大军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和珅颇有种穷人乍富的感觉,有这么多兵,难道留着过年包饺子么。
于是他向李星献策,兴兵攻打李行哉。赶紧将东海消灭了完事,也好整顿人马,准备与野原火的决战。
李星果然依他计策行事,筹集了二十万大军,以猛虎捕食之势扑向东海,但当与东海的势力接壤时,他却生生的停住了脚步。
和珅在江南负责内政,真正领兵打仗的事他不懂,也不由他负责。这种征伐作战的事,是由洪了主管。
和珅完全不懂此刻止兵的用意。据洪了所说,东海李行哉所部明弱实强,即便能打下来,江南也必然是损兵折将严重。
倒不如围而不攻,以重兵威慑。若有朝一日野原火打到江南,也好用李行哉做盾牌,先折损一批戎族的人马。
对这条战略,和珅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可他毕竟是从凉州出来的,凉州是什么地方,简直是一个山贼窝子,十个人中有九个半都是山贼。
山贼做事,往往不会思虑太多,若是瞻前顾后,也做不得山贼了。
对于洪了定下的战略,和珅明显是有意见的,但他却没同任何人说起。关键是这件事也并不太好所说。
江南的情形要比想象中更复杂,李星麾下有三大阵营,一批人是拥立他称帝的老臣,一批人是刚兴起的年轻新锐,这批人以洪了为首。和珅刚来不久,按道理来说还未有自己的嫡系,在另外两处都不受待见的人便加入他的麾下。
无论如何,和珅如今仍是立足未稳,如果他对洪了的战略有意见,在有心人看来,便是想要挑战洪了的地位。
已有不少老臣怂恿和珅出头,和珅这种精明似鬼的人物,怎么会蠢到被人当枪使。
凉州虽然也有派系,但觉没有江南这么严重。程大雷居中把握,其他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有时候,和珅也会怀念仍在凉州的时光,在江南做事,很多地方都不能令他如意。
幸运的是,李星待他不错,程大雷主持内政,李星一向大力支持。
如今和珅和洪了分工明确,和珅也不愿对别人在做的事情指手画脚。他乐意处理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无事是便关在家里喝茶,也不在官场上逢迎,也不发展嫡系。
这一日黄昏,和珅乘一顶小轿回府,刚进大门,便有管家过来通禀。
“老爷,您老家来人了,说是您的远方外甥,现正在候着。”
“我的远方外甥?”和珅皱起眉头,道:“让他在偏厅等我,我换罢衣服便来。”
“是。”
和珅换下朝服,穿上便服,想了想,又将一柄短刀袖在袖子中。
来到偏厅,瞧见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年轻人立在那里。看到他的模样,和珅整个人就是一楞。
“三舅,我可见着您了三舅。您一向可好,外甥我想死你了。”
和珅顿了顿,随即笑道:“好外甥,多年不见,我差点都认不出来了你了。”
说着,和珅冲管家摆摆手:“你们先下去吧,我和这亲外甥有话要聊。”
伺候的仆人丫鬟退下,偏厅内只剩下和珅和这年轻人。
和珅面上的笑容慢慢散去:“宋公子,我们多年未会,只听闻你在东海做事,我倒是不知道你竟是我的外甥。”
这年轻人正是宋游渠,他笑笑,冲和珅深施一礼。
“和大人,你我都曾在大当家麾下做事,无论如何也算故人吧。这次冒昧登门,在下实在有天大的事要讲。”
“无事不登三宝殿,想宋公子也不会无缘无故来看我?”
宋游渠再拜,道:“我这里有我家陛下的一封密信,还请和大人过目。”
和珅接过信,借着烛光看了,脸色越来越难看,随即展开在火上焚烧。
“逍遥王做事,还是这样直接啊。他可知道,只凭这一封信,便可以要了我项上人头。”
宋游渠开口道:“信上已经说得清楚,应该不用再下啰嗦。如今局势和大人必然清楚,李星并非明主,迟早要败亡。我家陛下乃是天降圣主,和大人现在身居要职,若能居中策应,江南必败。”
和珅顿了顿,随即将灰烬拍散,笑道:“逍遥王当真是看得起和某呐。”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