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4 第三十四章 忍无可忍
- 35 第三十五章 得罪小人
- 36 第三十六章 一鸣惊人
- 37 第三十七章 绝技相教
- 38 第三十八章 密室详谈
- 39 第三十九章 真气内力
- 40 第四十章 佳人相伴
- 41 第四十一章 经年累月
- 42 第四十二章 安史之乱
- 43 第四十三章 再落悬崖(本卷结束)
- 44 第一章 行军洛阳
- 45 第二章 勇冠半军
- 46 第三章 兵临城下
- 47 第四章 四面楚歌
- 48 第五章 万死尤生
- 49 第六章 战火无情
- 50 第七章 屡战屡败
- 51 第八章 奸邪佞臣
- 52 第九章 自毁长城
- 53 第十章 重回华山
- 54 第十一章 一文不名
- 55 第十二章 寸步难行
- 56 第十三章 公子学剑
- 57 第十四章 何人拦路
- 58 第十五章 守城逃兵
- 59 第十六章 打抱不平
- 60 第十七章 往事如尘
- 61 第十八章 江边逢玉
- 62 第十九章 故地重游
- 63 第二十章 一知半解
- 64 第二十一章 高僧之死
- 65 第二十二章 乘风破浪
- 66 第二十三章 不耻下问
- 67 第二十四章 疾风骤雨
- 68 第二十五章 英雄大会
- 69 第二十六章 梁上君子
- 70 第二十七章 待客之道
- 71 第二十八章 少林败类
- 72 第二十九章 盟主之战
- 73 第三十章 阴阳神掌
- 74 第三十一章 少年之怒(一)
- 75 第三十二章 少年之怒(二)
- 76 第三十二章 丐帮帮主
- 77 第三十三章 大力法王
- 78 第三十四章 琼玉剑法
- 79 第三十五章 围而被擒
- 80 第三十六章 镇魂指劫
- 81 第三十七章 逃未夭夭
- 82 第三十八章 似佛非佛
- 83 第三十九章 直意法王
- 84 第四十章 故人重逢
- 85 第四十一章 委曲求全
- 86 第四十二章 阴谋诡计
- 87 第四十三章 依依不舍
- 88 第四十四章 升帷落幕(此卷结束)
- 89 第一章 被困地下
- 90 第二章 穷极思变
- 91 第三章 冰泉玉笛
- 92 第四章 归林如海
- 93 第五章 贵人相助
- 94 第六章 剑拔弩张
- 95 第七章 重出江湖
- 96 第八章 真相小白
- 97 第九章 走火入魔
- 98 第十章 好久不见
- 99 第十一章 愚不可及
- 100 第十二章 道藏佛经
- 101 第十三章 本愿心魔
- 102 第十四章 初上琼华
- 103 第十五章 答疑解惑
- 104 第十六章 抽刀断水
- 105 第十七章 两情相悦
- 106 第十八章 兵临岛下
- 107 第十九章 转危为安
- 108 第二十章 缘生缘灭
- 109 第二十一章 手足相残
- 110 第二十二章 言笑晏晏
- 111 第二十三章 降龙三掌
- 112 第二十四章 龙争虎斗
- 113 第二十五章 英明绝世
- 114 第二十六章 打神之名
- 115 第二十七章 情投意合
- 116 第二十八章 山高水远
- 117 第二十九章 情意绵绵
- 118 第三十章 马市街头
- 119 第三十一章 祸从口出
- 120 第三十二章 来者不善
- 121 第三十三章 信心法王
- 122 第三十四章 洪都新府
- 123 第三十五章 深闺大宅
- 124 第三十六章 故人旧友
- 125 第三十七章 本人归来
- 126 提前章 天和人谐
- 127 提前章 天和人下
- 128 提前章 洞房花烛
- 129 第三十八章 遭人陷害
- 130 第三十九章 不解风情
- 131 第四十章 生死一线
- 132 第四十一章 名门之子
- 133 第四十二章 水落石出
- 134 第四十三章 法王伏诛
- 135 第四十四章 久别终逢
- 136 第四十五章 何处不同
- 137 第四十六章 皇宫密语
- 138 第四十七章 阴谋诡计
- 139 第四十八章 陷害忠良
- 140 第四十九章 后顾之忧
- 141 第五十章 大雪弓刀
- 142 第五十一章 一触即发
- 143 第五十二章 雪映刀剑
- 144 第五十三章 雪中送炭
- 145 第五十四章 雪后初晴
- 146 第五十五章 谋定后动
- 147 第五十六章 坐观虎斗
- 148 四十万字啦
- 149 第五十七章 雷霆一击
- 150 第五十八章 人间美味
- 151 第五十九章 一见如故
- 152 第六十章 不欢而散
- 153 第六十一章 皇城夜袭
- 154 第六十二章 重重包围(一)
- 155 第六十三章 重重包围(二)
- 156 第六十四章 重重包围(三)
- 157 第六十五章 忧心忡忡
- 158 第六十六章 你死我活
- 159 第六十七章 何时向西
- 160 第一章 漠北老农
- 161 第二章 夫复何求
- 162 第三章 改头换面
- 163 第四章 洗髓神妙
- 164 第五章 何以解忧
- 165 第六章 再见有期
- 166 第七章 重归于好
- 167 第八章 盛情仍却
- 168 第九章 再回琼华
- 169 第十章 有何贵干
- 170 第十一章 恍然大悟
- 171 第十二章 天和人谐
- 172 第十三章 琴瑟和鸣
- 173 第十四章 洞房花烛
- 174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 行军洛阳
第一章 行军洛阳
<!--章节内容开始--> 长安东面,大雪封路,北风呼啸,古道上一小队军马冒雪往东而行。雪路难行,车马如蜗牛,军士如湿蚁,行的异常缓慢。
队伍最前面是一人一马,马是极为雄壮威风的枣红骏马,马上人却一点都不威武雄壮。那人年约六旬有余,身披铠甲,身材却极细瘦,双腿长腿不一,再看他脸,竟是口歪眼斜,十分丑陋。话说人不可貌相,此人虽形貌猥琐,神情无品,却是大名鼎鼎的安西节度使,姓封名常清,从军三十余年,多立军工,官至御史大夫。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起兵造反,河北沦陷,河南告急,恰好封常清在京,玄宗皇帝便问他该如何破敌,封常清说:“安禄山率凶徒十余万进犯中原,太平日久,人不知战。但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正处于忧恐之中,闻言“壮之”。转天,就授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授权他去洛阳募兵征讨。此刻,便是封常清带领亲兵去洛阳的路上。
封常清治军甚严,军士虽都困顿疲累不堪,却也都前行不止。离开长安数日,军队离潼关已不足五十里,风雪中,隐约可见华山横亘在侧。又行军半日,到了华山脚下,眼见天色将黒,风雪尤狂,封常清便命人寻一处山谷避风扎营。
封常清今年六十有六,三十岁时自荐投军跟随高仙芝,戎马半生,屡立战功,兵法烂熟,作战有方,虽其貌不扬,在军中却十分有威望。封常清提着剑巡视营寨,突然属下一名伙长跑过来道:“将军,属下在那边雪地发现两具尸体。”又改口道:“是一具尸体,另外有一年轻人已经昏迷。”
封常清皱眉说道:“这种小事,有什么好报告的,死了的埋了,没死的救一下。”那伙长答道:“是,将军。”犹豫了一下,又说:“将军,那年轻人好像是华山派弟子,属下觉得,既然我们去洛阳招兵,那这种会武功的年轻人,要不要……”封常清明白他的意思,说道:“嗯,我知道了,先救活再说。”
那昏迷了的自然就是林音,那日林音从山崖落下,却依然与那黑衣人首领尸身纠缠一起。也幸亏如此,下落时一路跌跌撞撞,林音都以那人尸体为掩护,才没有被磕碰到要害,后一起落入厚厚雪地之中,竟然捡了一条性命。林音又昏迷了一日一夜,却被扎营在此的封常清部队所救,也算是天可怜见吧。
林音迷迷糊糊醒来时,已是半夜,他用力睁开眼睛,借着昏黄的灯光隐隐约约看见屋顶,屋顶竟然不是砖瓦木头的,似乎是布,又像皮,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又觉自己躺着的地方似乎垫了些东西,却不算柔软,感觉有些冷,想收紧衣服,动了一下,竟是浑身疼痛。林音想张口喊喊四周有没有人,又发觉口干舌燥,喉咙似乎已经干裂了。张了张嘴,半个字都没吐出来。
试着运行一下内力,幸好,内力都还在,气海穴中内力团仍一刻不停的旋转着,每时每刻均在丝丝增大。运转内力遍行全身经脉,稍稍回复了些力气,才用沙哑的声音喊道:“有,有人吗?”
片刻,有人回道:“嘿,兄弟你醒啦,怎么样?”一张粗糙的脸横在林音脸上方。林音不忍看,又说道:“我有些渴,有水吗?”那人咧开大嘴一笑,说道:“有水,我给你拿去。”
不久,一只水壶口放在了林音的嘴边,接着一股暖流流入口中,林音吞了一小口,觉得嗓子更干更痛了,心里骂道:“哪个缺德的,给我喂酒。”那人喂了林音好一会,才拿开酒壶,问道:“兄弟,好些了吗?不够还有。”林音有些无语,说道:“我渴,有水吗?”
那人有些不解,问道:“不是喝了吗?”又看了看水壶,恍然大悟道:“抱歉抱歉,这是酒,呵呵。”说着又去拿过水壶,喂林音喝了一些。
喝了些谁,又吃了点碎饼,渐渐恢复了些力气,再躺了小半个时辰,林音竟然支撑着站了起来。旁边照顾他的那人有些不敢相信,盯着林音问道:“你,你不是受了重伤吗?”
林音没有理他,四周看了看,发现自己原来在一间圆形的矮屋子地上,地上似乎铺了些破衣服。屋子墙壁屋顶都是皮制布缝的,屋子一脚有张矮床,床很小,刚好一个人躺下,床边有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盏油灯,便无他物。林音跌跌撞撞的往床边走去,然后坐在床上,喘了口气,对那汉子说道:“大哥谢谢了。”便看也不看那人,又倒头躺在床上,不久便沉沉睡去,独留下一脸错愕的糙脸汉子。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才微微亮,林音精神了很多,发现身上伤口都已被包扎好,万幸,从华山东峰跌落,竟没有伤及筋骨。林音爬起来,发现地上还躺着一个人,想了想正是昨晚照顾自己的那人。
那人虽满脸老皮,年纪却不大,最多二十来岁,脸上还有些稚气。再看他身上,还穿着毡帽,毡服,围着皮甲,作士兵打扮。年轻士兵睡觉很惊醒,听到林音起床声音,不久也睁眼爬了起来,林音向他行了一礼,谢道:“多谢大哥救命照顾之恩。”
士兵笑道:“呵呵,不要客气,是我们丁伙长在雪地发现了你,把你救了回来,我只是帮忙照看了一晚上。”林音忙道:“还是要谢的。”又说道:“小弟林音,不知大哥尊姓大名?”
那士兵似乎很爱笑,抓了抓头上毡帽,笑道:“我叫伍光,今年十九岁,呵呵。”林音也笑了笑,问道:“伍大哥,这里是哪里呀?这房子也好奇怪。”
伍光答道:“哦,这里是在华山脚下,我们是跟着封将军去洛阳的军士。”又环顾四周,说道:“这不是房子,这叫帐篷。嘿嘿,其实一间帐篷住好多人的,因为兄弟你受伤了,我们才能两人一间。”
林音点点头,又问道:“伍大哥,你见过我的两把剑吗?一把还插在别人……”没说完,又问道:“和我一起的那个死人呢?”
“那个死人啊?已经死了,埋了。你的剑被封将军叫人拿去了,不过你放心,他会还给你的,封将军从不要部下的东西。”
林音错愕,问道:“什么部下,小弟我可不是谁的部下。”
伍光又呵呵一笑,满脸皱纹堆在了一起,说道:“封将军让我们问兄弟你,愿不愿意当兵。封将军虽然官很大,但对我们这些做属下的,一向好的很。这次去洛阳打安禄山,问我们也没有不愿意去的,说是不愿意去,也可以领三月军饷,然后自己回家……”他兀自喋喋不休,林音打断他,问道:“这是要去打安禄山么?”林音想起李猪儿被安禄山抓走,不知还在不在人世,如果去打安禄山,说不定有机会见到他。
伍光说道:“对,听说安禄山的部下都很凶悍,从范阳起兵,一路打到河南都没费什么力气,现在洛阳告急,皇上便派封将军去洛阳征兵守城,要将安禄山拦在洛阳。”
林音想了想,现在战乱,天下肯定不太平,去泉州要比去洛阳远的多,不如先去洛阳,等打败安禄山,说不定就能救出李猪儿,于是说道:“伍大哥,我决定入伍从军,去打安禄山。”
伍光喜道:“好,兄弟你就和我们一起去打安禄山,你等我,我这就去告诉丁伙长。”林音制止道:“伍大哥,我和你一起去。”伍光打量了一下他,问道:“兄弟,你的伤,可以吗?”林音说没事,伍光便带着他一起出了帐篷。
此时天色刚亮,封常清还未命人拔寨启程。伍光带着林音走了几丈远,来到另一顶帐篷门前,喊道:“伙长,那小兄弟醒了,他要当兵。”
不久,便有一矮壮汉子带盔披甲从帐篷出来,打着哈欠对伍光说道:“这么早,起床号还没响呢,你来这里喊什么?”
伍光也不怕那丁伙长,说道:“昨天你救回来的小兄弟醒了,他要当兵。”一旁的林音也说道:“丁伙长你好,我叫林音,是要入伍的。”
丁伙长上下打量了林音一眼,然后问道:“你会武功?”林音道:“会一些。”丁伙长也不再问其他,说道:“那好,以后你就入我们这伙,一伙本来十人,加你一人也没关系。”林音倒不介意在哪团哪伙,但见伍光人还不错,又已经认识,和他一伙,倒也方便很多。林音还是说了声:“谢伙长。”
丁伙长点了点头,说道:“你先回去吧,我一会让人给你送战甲兵器。”又对伍光说道:“小伍,你先给林音讲讲我们军队的规矩编制吧。”
唐朝士兵三百人形成一个团,每百人为一旅,每五十个人组成一个队,每十个人组成一个火。一团长官为“校尉”,一旅长官为“旅帅”,一队长官为“队正”,而伙是最小的编制,每伙设伙长一名。此番去洛阳,封常清仅带亲兵不足一团,两百余人。
队伍最前面是一人一马,马是极为雄壮威风的枣红骏马,马上人却一点都不威武雄壮。那人年约六旬有余,身披铠甲,身材却极细瘦,双腿长腿不一,再看他脸,竟是口歪眼斜,十分丑陋。话说人不可貌相,此人虽形貌猥琐,神情无品,却是大名鼎鼎的安西节度使,姓封名常清,从军三十余年,多立军工,官至御史大夫。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起兵造反,河北沦陷,河南告急,恰好封常清在京,玄宗皇帝便问他该如何破敌,封常清说:“安禄山率凶徒十余万进犯中原,太平日久,人不知战。但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正处于忧恐之中,闻言“壮之”。转天,就授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授权他去洛阳募兵征讨。此刻,便是封常清带领亲兵去洛阳的路上。
封常清治军甚严,军士虽都困顿疲累不堪,却也都前行不止。离开长安数日,军队离潼关已不足五十里,风雪中,隐约可见华山横亘在侧。又行军半日,到了华山脚下,眼见天色将黒,风雪尤狂,封常清便命人寻一处山谷避风扎营。
封常清今年六十有六,三十岁时自荐投军跟随高仙芝,戎马半生,屡立战功,兵法烂熟,作战有方,虽其貌不扬,在军中却十分有威望。封常清提着剑巡视营寨,突然属下一名伙长跑过来道:“将军,属下在那边雪地发现两具尸体。”又改口道:“是一具尸体,另外有一年轻人已经昏迷。”
封常清皱眉说道:“这种小事,有什么好报告的,死了的埋了,没死的救一下。”那伙长答道:“是,将军。”犹豫了一下,又说:“将军,那年轻人好像是华山派弟子,属下觉得,既然我们去洛阳招兵,那这种会武功的年轻人,要不要……”封常清明白他的意思,说道:“嗯,我知道了,先救活再说。”
那昏迷了的自然就是林音,那日林音从山崖落下,却依然与那黑衣人首领尸身纠缠一起。也幸亏如此,下落时一路跌跌撞撞,林音都以那人尸体为掩护,才没有被磕碰到要害,后一起落入厚厚雪地之中,竟然捡了一条性命。林音又昏迷了一日一夜,却被扎营在此的封常清部队所救,也算是天可怜见吧。
林音迷迷糊糊醒来时,已是半夜,他用力睁开眼睛,借着昏黄的灯光隐隐约约看见屋顶,屋顶竟然不是砖瓦木头的,似乎是布,又像皮,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又觉自己躺着的地方似乎垫了些东西,却不算柔软,感觉有些冷,想收紧衣服,动了一下,竟是浑身疼痛。林音想张口喊喊四周有没有人,又发觉口干舌燥,喉咙似乎已经干裂了。张了张嘴,半个字都没吐出来。
试着运行一下内力,幸好,内力都还在,气海穴中内力团仍一刻不停的旋转着,每时每刻均在丝丝增大。运转内力遍行全身经脉,稍稍回复了些力气,才用沙哑的声音喊道:“有,有人吗?”
片刻,有人回道:“嘿,兄弟你醒啦,怎么样?”一张粗糙的脸横在林音脸上方。林音不忍看,又说道:“我有些渴,有水吗?”那人咧开大嘴一笑,说道:“有水,我给你拿去。”
不久,一只水壶口放在了林音的嘴边,接着一股暖流流入口中,林音吞了一小口,觉得嗓子更干更痛了,心里骂道:“哪个缺德的,给我喂酒。”那人喂了林音好一会,才拿开酒壶,问道:“兄弟,好些了吗?不够还有。”林音有些无语,说道:“我渴,有水吗?”
那人有些不解,问道:“不是喝了吗?”又看了看水壶,恍然大悟道:“抱歉抱歉,这是酒,呵呵。”说着又去拿过水壶,喂林音喝了一些。
喝了些谁,又吃了点碎饼,渐渐恢复了些力气,再躺了小半个时辰,林音竟然支撑着站了起来。旁边照顾他的那人有些不敢相信,盯着林音问道:“你,你不是受了重伤吗?”
林音没有理他,四周看了看,发现自己原来在一间圆形的矮屋子地上,地上似乎铺了些破衣服。屋子墙壁屋顶都是皮制布缝的,屋子一脚有张矮床,床很小,刚好一个人躺下,床边有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盏油灯,便无他物。林音跌跌撞撞的往床边走去,然后坐在床上,喘了口气,对那汉子说道:“大哥谢谢了。”便看也不看那人,又倒头躺在床上,不久便沉沉睡去,独留下一脸错愕的糙脸汉子。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才微微亮,林音精神了很多,发现身上伤口都已被包扎好,万幸,从华山东峰跌落,竟没有伤及筋骨。林音爬起来,发现地上还躺着一个人,想了想正是昨晚照顾自己的那人。
那人虽满脸老皮,年纪却不大,最多二十来岁,脸上还有些稚气。再看他身上,还穿着毡帽,毡服,围着皮甲,作士兵打扮。年轻士兵睡觉很惊醒,听到林音起床声音,不久也睁眼爬了起来,林音向他行了一礼,谢道:“多谢大哥救命照顾之恩。”
士兵笑道:“呵呵,不要客气,是我们丁伙长在雪地发现了你,把你救了回来,我只是帮忙照看了一晚上。”林音忙道:“还是要谢的。”又说道:“小弟林音,不知大哥尊姓大名?”
那士兵似乎很爱笑,抓了抓头上毡帽,笑道:“我叫伍光,今年十九岁,呵呵。”林音也笑了笑,问道:“伍大哥,这里是哪里呀?这房子也好奇怪。”
伍光答道:“哦,这里是在华山脚下,我们是跟着封将军去洛阳的军士。”又环顾四周,说道:“这不是房子,这叫帐篷。嘿嘿,其实一间帐篷住好多人的,因为兄弟你受伤了,我们才能两人一间。”
林音点点头,又问道:“伍大哥,你见过我的两把剑吗?一把还插在别人……”没说完,又问道:“和我一起的那个死人呢?”
“那个死人啊?已经死了,埋了。你的剑被封将军叫人拿去了,不过你放心,他会还给你的,封将军从不要部下的东西。”
林音错愕,问道:“什么部下,小弟我可不是谁的部下。”
伍光又呵呵一笑,满脸皱纹堆在了一起,说道:“封将军让我们问兄弟你,愿不愿意当兵。封将军虽然官很大,但对我们这些做属下的,一向好的很。这次去洛阳打安禄山,问我们也没有不愿意去的,说是不愿意去,也可以领三月军饷,然后自己回家……”他兀自喋喋不休,林音打断他,问道:“这是要去打安禄山么?”林音想起李猪儿被安禄山抓走,不知还在不在人世,如果去打安禄山,说不定有机会见到他。
伍光说道:“对,听说安禄山的部下都很凶悍,从范阳起兵,一路打到河南都没费什么力气,现在洛阳告急,皇上便派封将军去洛阳征兵守城,要将安禄山拦在洛阳。”
林音想了想,现在战乱,天下肯定不太平,去泉州要比去洛阳远的多,不如先去洛阳,等打败安禄山,说不定就能救出李猪儿,于是说道:“伍大哥,我决定入伍从军,去打安禄山。”
伍光喜道:“好,兄弟你就和我们一起去打安禄山,你等我,我这就去告诉丁伙长。”林音制止道:“伍大哥,我和你一起去。”伍光打量了一下他,问道:“兄弟,你的伤,可以吗?”林音说没事,伍光便带着他一起出了帐篷。
此时天色刚亮,封常清还未命人拔寨启程。伍光带着林音走了几丈远,来到另一顶帐篷门前,喊道:“伙长,那小兄弟醒了,他要当兵。”
不久,便有一矮壮汉子带盔披甲从帐篷出来,打着哈欠对伍光说道:“这么早,起床号还没响呢,你来这里喊什么?”
伍光也不怕那丁伙长,说道:“昨天你救回来的小兄弟醒了,他要当兵。”一旁的林音也说道:“丁伙长你好,我叫林音,是要入伍的。”
丁伙长上下打量了林音一眼,然后问道:“你会武功?”林音道:“会一些。”丁伙长也不再问其他,说道:“那好,以后你就入我们这伙,一伙本来十人,加你一人也没关系。”林音倒不介意在哪团哪伙,但见伍光人还不错,又已经认识,和他一伙,倒也方便很多。林音还是说了声:“谢伙长。”
丁伙长点了点头,说道:“你先回去吧,我一会让人给你送战甲兵器。”又对伍光说道:“小伍,你先给林音讲讲我们军队的规矩编制吧。”
唐朝士兵三百人形成一个团,每百人为一旅,每五十个人组成一个队,每十个人组成一个火。一团长官为“校尉”,一旅长官为“旅帅”,一队长官为“队正”,而伙是最小的编制,每伙设伙长一名。此番去洛阳,封常清仅带亲兵不足一团,两百余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