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1 第四十一章 经年累月
- 42 第四十二章 安史之乱
- 43 第四十三章 再落悬崖(本卷结束)
- 44 第一章 行军洛阳
- 45 第二章 勇冠半军
- 46 第三章 兵临城下
- 47 第四章 四面楚歌
- 48 第五章 万死尤生
- 49 第六章 战火无情
- 50 第七章 屡战屡败
- 51 第八章 奸邪佞臣
- 52 第九章 自毁长城
- 53 第十章 重回华山
- 54 第十一章 一文不名
- 55 第十二章 寸步难行
- 56 第十三章 公子学剑
- 57 第十四章 何人拦路
- 58 第十五章 守城逃兵
- 59 第十六章 打抱不平
- 60 第十七章 往事如尘
- 61 第十八章 江边逢玉
- 62 第十九章 故地重游
- 63 第二十章 一知半解
- 64 第二十一章 高僧之死
- 65 第二十二章 乘风破浪
- 66 第二十三章 不耻下问
- 67 第二十四章 疾风骤雨
- 68 第二十五章 英雄大会
- 69 第二十六章 梁上君子
- 70 第二十七章 待客之道
- 71 第二十八章 少林败类
- 72 第二十九章 盟主之战
- 73 第三十章 阴阳神掌
- 74 第三十一章 少年之怒(一)
- 75 第三十二章 少年之怒(二)
- 76 第三十二章 丐帮帮主
- 77 第三十三章 大力法王
- 78 第三十四章 琼玉剑法
- 79 第三十五章 围而被擒
- 80 第三十六章 镇魂指劫
- 81 第三十七章 逃未夭夭
- 82 第三十八章 似佛非佛
- 83 第三十九章 直意法王
- 84 第四十章 故人重逢
- 85 第四十一章 委曲求全
- 86 第四十二章 阴谋诡计
- 87 第四十三章 依依不舍
- 88 第四十四章 升帷落幕(此卷结束)
- 89 第一章 被困地下
- 90 第二章 穷极思变
- 91 第三章 冰泉玉笛
- 92 第四章 归林如海
- 93 第五章 贵人相助
- 94 第六章 剑拔弩张
- 95 第七章 重出江湖
- 96 第八章 真相小白
- 97 第九章 走火入魔
- 98 第十章 好久不见
- 99 第十一章 愚不可及
- 100 第十二章 道藏佛经
- 101 第十三章 本愿心魔
- 102 第十四章 初上琼华
- 103 第十五章 答疑解惑
- 104 第十六章 抽刀断水
- 105 第十七章 两情相悦
- 106 第十八章 兵临岛下
- 107 第十九章 转危为安
- 108 第二十章 缘生缘灭
- 109 第二十一章 手足相残
- 110 第二十二章 言笑晏晏
- 111 第二十三章 降龙三掌
- 112 第二十四章 龙争虎斗
- 113 第二十五章 英明绝世
- 114 第二十六章 打神之名
- 115 第二十七章 情投意合
- 116 第二十八章 山高水远
- 117 第二十九章 情意绵绵
- 118 第三十章 马市街头
- 119 第三十一章 祸从口出
- 120 第三十二章 来者不善
- 121 第三十三章 信心法王
- 122 第三十四章 洪都新府
- 123 第三十五章 深闺大宅
- 124 第三十六章 故人旧友
- 125 第三十七章 本人归来
- 126 提前章 天和人谐
- 127 提前章 天和人下
- 128 提前章 洞房花烛
- 129 第三十八章 遭人陷害
- 130 第三十九章 不解风情
- 131 第四十章 生死一线
- 132 第四十一章 名门之子
- 133 第四十二章 水落石出
- 134 第四十三章 法王伏诛
- 135 第四十四章 久别终逢
- 136 第四十五章 何处不同
- 137 第四十六章 皇宫密语
- 138 第四十七章 阴谋诡计
- 139 第四十八章 陷害忠良
- 140 第四十九章 后顾之忧
- 141 第五十章 大雪弓刀
- 142 第五十一章 一触即发
- 143 第五十二章 雪映刀剑
- 144 第五十三章 雪中送炭
- 145 第五十四章 雪后初晴
- 146 第五十五章 谋定后动
- 147 第五十六章 坐观虎斗
- 148 四十万字啦
- 149 第五十七章 雷霆一击
- 150 第五十八章 人间美味
- 151 第五十九章 一见如故
- 152 第六十章 不欢而散
- 153 第六十一章 皇城夜袭
- 154 第六十二章 重重包围(一)
- 155 第六十三章 重重包围(二)
- 156 第六十四章 重重包围(三)
- 157 第六十五章 忧心忡忡
- 158 第六十六章 你死我活
- 159 第六十七章 何时向西
- 160 第一章 漠北老农
- 161 第二章 夫复何求
- 162 第三章 改头换面
- 163 第四章 洗髓神妙
- 164 第五章 何以解忧
- 165 第六章 再见有期
- 166 第七章 重归于好
- 167 第八章 盛情仍却
- 168 第九章 再回琼华
- 169 第十章 有何贵干
- 170 第十一章 恍然大悟
- 171 第十二章 天和人谐
- 172 第十三章 琴瑟和鸣
- 173 第十四章 洞房花烛
- 174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章 奸邪佞臣
第八章 奸邪佞臣
<!--章节内容开始--> 高仙芝下马搀起封常清,看着愁容惨淡,面如死灰的封常清等人,问道:“你们丢了洛阳?”封常清叹道:“末将有罪,敌兵势猛,不能抵挡。”高仙芝不解,说道:“安贼起兵不过半月,渡过黄河黄河不说,那灵昌、陈留、荥阳等各地守军竟不能阻挡叛军片刻么?”封常清叹道:“末将在前方得知,安禄山已浮木烂船结冰搭浮桥,渡过黄河后不半日便攻陷灵昌。圣上派河南节度使张介然镇守陈留,可陈留太守郭纳竟然开门投降。”又叹气摇头道:“叛军到了荥阳,荥阳太守崔无诐虽募兵死守,却苦战不敌,两日后便城破,崔无诐也被杀。”
高仙芝久久无语,说道:“我们合兵一处,先去陕郡,你再与我细说。”封常清称是。
还未上马,忽然听一细尖声音叫道:“封常清,你以贼摇众,失守洛阳,损兵折将无数,嘿嘿,还有脸再往陕郡退去。”诸人转头一看,说话的是一名中年男子,高仙芝听他说话刺耳,冷冷说道:“边公公,贼势浩大,常清又匆匆而来,所募兵卒不能抵挡安贼,也非他一人之过,你又何必出言讽刺?”那男子正是玄宗皇帝派出的监军,当年高仙芝攻打小勃律时他便是监军。高仙芝自安西出兵攻小勃律,边令诚至连云堡不敢深入,及仙芝破小勃律,乃上奏其功。
封常清屡败屡战,愧不敢言,边令诚却冷笑道:“嘿嘿,当日封常清在陛下面前可是怎么说的?他可是对圣上保证‘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又嘲讽封常清道:“逆胡之首呢,封常清?”高仙芝不欲与他争辩,便拉着封常清说道:“常清,我们走。”封常清老脸通红,又羞又恼,便上马命部下开拔,往陕郡而去。
一旁的林音心觉,这个娘娘腔的男人说话怎么如此难听?他不知道为什么高仙芝叫那人公公,也不知宦官太监与常人之别,知觉那姓边的长的太过白净,三角眼有点像华山上那个讨厌的苗仁杰,说话声音不男不女的,十分恶心。
待封常清与高仙芝先走,林音问一旁骑马同行的秦冲道:“秦大哥,那个娘娘腔是谁?什么都不清楚就胡说一气。”秦冲苦笑道:“那人叫边令诚,是皇上身边当红的太监,来做监军的。”林音不懂太监,也不知道什么是监军,又问道:“秦大哥,太监是官名吗?监军是不是监督军队作战的?”秦冲看着他,神色古怪,林音不解,问道:“小弟说错话了吗?”秦冲摇摇头,轻声告诉他什么是太监,以及监军的职责。林音听完,说道:“哦,太监竟是残缺不全之人,难怪如此尖酸刻薄。”又说道:“监军不懂战事,又要在一旁啰嗦聒噪,岂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秦冲道:“可不正是,这也没办法。”林音也摇头晃脑大叹一气。监军之职始自东汉,历来由朝廷要员担任,而让宦官出任监军,正是始自玄宗皇帝。
到了陕郡,当地太守早已弃城而去,其他官吏和百姓也大多四处逃散,十室九空。封常清数千兵马与高仙芝六万兵马合为一起。
议事厅内,高仙芝对封常清说道:“圣上命我带兵从陕郡东进,主动迎击叛军,看如今形势,似乎有些不妥。”封常清忙道:“大大的不妥,连日血战,叛贼士气正盛,又兵强马壮,主动进攻,实在胜负难料。并且潼关现在无兵,若贼军乘胜奔进,占了潼关,京师恐怕就危机了。”封常清又叹气说道:“末将认为,我们应马上回潼关严守死防,才能保京城无虞。”高仙芝沉思片刻,点头道:“常清所言甚是,只是擅自行军,恐怕圣上不悦,对你我不利。”封常清劝道:“陕郡城郭不坚,又五险可守。攻,难胜;守,难防。如果贸然主动出兵,只怕连面见圣上的机会都没有。”高仙芝又思索良久,才下定决心道:“好,明日一早,就起程去潼关。”众将均称是。
却说林音,自内力恢复后,便细细查探奇经八脉及各处穴位,已无大碍,任督二脉仍未全开,但内力确实是更深厚了几分。晚上独自休息的时候,还是会练功数次,方才入睡。
第二日,大军尚未开拔,便传来消息,安禄山叛军将至陕郡。高仙芝等大惊,即可命队伍出发,奔往潼关。行不半道,果然叛军骑兵追击而来,来势汹汹,后军难以抵挡。许多兵卒被追兵斩杀,丢盔弃甲,鬼哭狼嚎者数不胜数。
高仙芝留下少量将士断后,大部队还是逃入潼关。一入潼关,立刻关门严守,叛军先锋不得入。高仙芝又马上命人修缮城防,整顿队伍,准备坚城死守。不两日,叛军大部队也至城下,见潼关城坚池深,守军又已准备完全,无奈只得舍潼关而去。
这日一早,林音练剑完毕,便赶去封常清身边。出门时,见边令诚带数随从匆匆往城门而去,他不喜欢边令诚,也没与他问好,只擦肩而过。
封常清正与高仙芝商讨军情,林音不敢打扰,便静立一旁。高仙芝与封常清休息喝茶时,随口问道:“为何今日不见边公公?”封常清也不在意,林音说道:“属下刚才看到他带人出城去了。”
高仙芝与封常清对望一眼,齐声说道:“不好。”又问林音边令诚出城多久了,林音想了一下,说差不多一个时辰了。
高仙芝说道:“你我一个数败于贼军,丢了东都,一个擅自行动来守潼关,边令诚明白圣上必定会怪罪下来,他回去怕是会参我们一本,好撇清干系。”封常清赞同,又道:“我丢了洛阳,又损兵数万,即使圣上要杀我,我也无话可说。”又叹气道:“只怕圣上一时不察,又误听奸人佞言,会连累元帅你啊。”高仙芝摇摇头道:“常清,你文章不错,赶紧写表奏一封,让人快马加鞭呈给圣上。”封常清点头说好。
封常清写完奏折,详尽陈述洛阳兵败主因,与退守潼关之由,正准备命人送去京城,高仙芝却说道:“事关重大,不然你自己带人进京面圣,当面和圣上陈述厉害缘由,这样更好些。”封常清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让人备马,又叫上林音,出城往京城而去。
路上,封常清对林音说道:“自从洛阳失守,我已经三次表奏皇上,可圣上一次都没有回应,这次边令诚如果在圣上面前说我几句不好,只怕性命难保。”林音不解,问道:“那姓边的太监,与将军您有什么过节吗?”封常清摇头说道:“过节是没有,不过当年攻打小勃律国时,凯旋回朝路上,他曾索贿于我,我没有理他,只怕他一直怀恨在心。”林音问道:“那应该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吧,这么久他还计较什么!”封常清道:“小林,孔夫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封常清神似女子,易怒而难消(其实,这是历史对封常清的评价,我并不觉得女人真的难养,我喜欢女人),只怕他很真记在心里。”林音听了,双眉一挑,说道:“将军,下次见到那姓边的,属下悄悄将他杀掉,你看如何?”封常清忽然哈哈大笑,又摇头道:“万万不可,他是皇上派来的监军,如果在营中被人暗杀,届时我必将脱不了干系。何况,边令诚手无缚鸡之力,我要杀他还不容易。”林音觉得也是。
封常清等人行到渭南,前面来了一队车马,细看仪仗,似是皇上所派特使。封常清命人下马侯在路边,待对面那队车马先走过去。
及车马近前,忽然有人喊道:“那不是封常清将军吗?”封常清抬头一看,车上是一名自己认识的老太监,姓郭,便说道:“郭公公你好,请问你这是去哪里。”那姓郭的太监下了马车,叹了口气说道:“唉,封常清啊封常清,你可要遭殃了。”封常清有所预料,问道:“郭公公,此话怎讲?”那姓郭的太监又说道:“唉,你先跪下接旨吧。”封常清便慌忙跪下。一旁的林音不懂,为何封常清要给一个老太监下跪,后来见封常清也叫他一起跪下,虽不愿,只得一起下跪。
圣旨内容很简单,封常清丢洛阳,损兵折将,所以皇上削去他的节度使之职,以后以白衣之身在高仙芝身边当职。封常清解甲摘帽,颤颤巍巍的接过了圣旨。那郭公公又对封常清说道:“封常清啊,皇上是一时生气,才把你贬为平民,你好好杀贼,戴罪立功,皇上他老人家会知道的。”封常清苦笑一声,说道:“辛苦郭公公了。”又问道:“高仙芝元帅现在率军在潼关拒守,公公要过去吗?”郭公公忙不迭的摇手道:“不了不了,这圣旨是给你的,我就不去给高元帅舔麻烦了。”封常清呵呵一笑。
PS,那几位每天都来的朋友,谢谢你们了。新来的朋友,也希望你们能多支持支持,谢谢
高仙芝久久无语,说道:“我们合兵一处,先去陕郡,你再与我细说。”封常清称是。
还未上马,忽然听一细尖声音叫道:“封常清,你以贼摇众,失守洛阳,损兵折将无数,嘿嘿,还有脸再往陕郡退去。”诸人转头一看,说话的是一名中年男子,高仙芝听他说话刺耳,冷冷说道:“边公公,贼势浩大,常清又匆匆而来,所募兵卒不能抵挡安贼,也非他一人之过,你又何必出言讽刺?”那男子正是玄宗皇帝派出的监军,当年高仙芝攻打小勃律时他便是监军。高仙芝自安西出兵攻小勃律,边令诚至连云堡不敢深入,及仙芝破小勃律,乃上奏其功。
封常清屡败屡战,愧不敢言,边令诚却冷笑道:“嘿嘿,当日封常清在陛下面前可是怎么说的?他可是对圣上保证‘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又嘲讽封常清道:“逆胡之首呢,封常清?”高仙芝不欲与他争辩,便拉着封常清说道:“常清,我们走。”封常清老脸通红,又羞又恼,便上马命部下开拔,往陕郡而去。
一旁的林音心觉,这个娘娘腔的男人说话怎么如此难听?他不知道为什么高仙芝叫那人公公,也不知宦官太监与常人之别,知觉那姓边的长的太过白净,三角眼有点像华山上那个讨厌的苗仁杰,说话声音不男不女的,十分恶心。
待封常清与高仙芝先走,林音问一旁骑马同行的秦冲道:“秦大哥,那个娘娘腔是谁?什么都不清楚就胡说一气。”秦冲苦笑道:“那人叫边令诚,是皇上身边当红的太监,来做监军的。”林音不懂太监,也不知道什么是监军,又问道:“秦大哥,太监是官名吗?监军是不是监督军队作战的?”秦冲看着他,神色古怪,林音不解,问道:“小弟说错话了吗?”秦冲摇摇头,轻声告诉他什么是太监,以及监军的职责。林音听完,说道:“哦,太监竟是残缺不全之人,难怪如此尖酸刻薄。”又说道:“监军不懂战事,又要在一旁啰嗦聒噪,岂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秦冲道:“可不正是,这也没办法。”林音也摇头晃脑大叹一气。监军之职始自东汉,历来由朝廷要员担任,而让宦官出任监军,正是始自玄宗皇帝。
到了陕郡,当地太守早已弃城而去,其他官吏和百姓也大多四处逃散,十室九空。封常清数千兵马与高仙芝六万兵马合为一起。
议事厅内,高仙芝对封常清说道:“圣上命我带兵从陕郡东进,主动迎击叛军,看如今形势,似乎有些不妥。”封常清忙道:“大大的不妥,连日血战,叛贼士气正盛,又兵强马壮,主动进攻,实在胜负难料。并且潼关现在无兵,若贼军乘胜奔进,占了潼关,京师恐怕就危机了。”封常清又叹气说道:“末将认为,我们应马上回潼关严守死防,才能保京城无虞。”高仙芝沉思片刻,点头道:“常清所言甚是,只是擅自行军,恐怕圣上不悦,对你我不利。”封常清劝道:“陕郡城郭不坚,又五险可守。攻,难胜;守,难防。如果贸然主动出兵,只怕连面见圣上的机会都没有。”高仙芝又思索良久,才下定决心道:“好,明日一早,就起程去潼关。”众将均称是。
却说林音,自内力恢复后,便细细查探奇经八脉及各处穴位,已无大碍,任督二脉仍未全开,但内力确实是更深厚了几分。晚上独自休息的时候,还是会练功数次,方才入睡。
第二日,大军尚未开拔,便传来消息,安禄山叛军将至陕郡。高仙芝等大惊,即可命队伍出发,奔往潼关。行不半道,果然叛军骑兵追击而来,来势汹汹,后军难以抵挡。许多兵卒被追兵斩杀,丢盔弃甲,鬼哭狼嚎者数不胜数。
高仙芝留下少量将士断后,大部队还是逃入潼关。一入潼关,立刻关门严守,叛军先锋不得入。高仙芝又马上命人修缮城防,整顿队伍,准备坚城死守。不两日,叛军大部队也至城下,见潼关城坚池深,守军又已准备完全,无奈只得舍潼关而去。
这日一早,林音练剑完毕,便赶去封常清身边。出门时,见边令诚带数随从匆匆往城门而去,他不喜欢边令诚,也没与他问好,只擦肩而过。
封常清正与高仙芝商讨军情,林音不敢打扰,便静立一旁。高仙芝与封常清休息喝茶时,随口问道:“为何今日不见边公公?”封常清也不在意,林音说道:“属下刚才看到他带人出城去了。”
高仙芝与封常清对望一眼,齐声说道:“不好。”又问林音边令诚出城多久了,林音想了一下,说差不多一个时辰了。
高仙芝说道:“你我一个数败于贼军,丢了东都,一个擅自行动来守潼关,边令诚明白圣上必定会怪罪下来,他回去怕是会参我们一本,好撇清干系。”封常清赞同,又道:“我丢了洛阳,又损兵数万,即使圣上要杀我,我也无话可说。”又叹气道:“只怕圣上一时不察,又误听奸人佞言,会连累元帅你啊。”高仙芝摇摇头道:“常清,你文章不错,赶紧写表奏一封,让人快马加鞭呈给圣上。”封常清点头说好。
封常清写完奏折,详尽陈述洛阳兵败主因,与退守潼关之由,正准备命人送去京城,高仙芝却说道:“事关重大,不然你自己带人进京面圣,当面和圣上陈述厉害缘由,这样更好些。”封常清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让人备马,又叫上林音,出城往京城而去。
路上,封常清对林音说道:“自从洛阳失守,我已经三次表奏皇上,可圣上一次都没有回应,这次边令诚如果在圣上面前说我几句不好,只怕性命难保。”林音不解,问道:“那姓边的太监,与将军您有什么过节吗?”封常清摇头说道:“过节是没有,不过当年攻打小勃律国时,凯旋回朝路上,他曾索贿于我,我没有理他,只怕他一直怀恨在心。”林音问道:“那应该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吧,这么久他还计较什么!”封常清道:“小林,孔夫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封常清神似女子,易怒而难消(其实,这是历史对封常清的评价,我并不觉得女人真的难养,我喜欢女人),只怕他很真记在心里。”林音听了,双眉一挑,说道:“将军,下次见到那姓边的,属下悄悄将他杀掉,你看如何?”封常清忽然哈哈大笑,又摇头道:“万万不可,他是皇上派来的监军,如果在营中被人暗杀,届时我必将脱不了干系。何况,边令诚手无缚鸡之力,我要杀他还不容易。”林音觉得也是。
封常清等人行到渭南,前面来了一队车马,细看仪仗,似是皇上所派特使。封常清命人下马侯在路边,待对面那队车马先走过去。
及车马近前,忽然有人喊道:“那不是封常清将军吗?”封常清抬头一看,车上是一名自己认识的老太监,姓郭,便说道:“郭公公你好,请问你这是去哪里。”那姓郭的太监下了马车,叹了口气说道:“唉,封常清啊封常清,你可要遭殃了。”封常清有所预料,问道:“郭公公,此话怎讲?”那姓郭的太监又说道:“唉,你先跪下接旨吧。”封常清便慌忙跪下。一旁的林音不懂,为何封常清要给一个老太监下跪,后来见封常清也叫他一起跪下,虽不愿,只得一起下跪。
圣旨内容很简单,封常清丢洛阳,损兵折将,所以皇上削去他的节度使之职,以后以白衣之身在高仙芝身边当职。封常清解甲摘帽,颤颤巍巍的接过了圣旨。那郭公公又对封常清说道:“封常清啊,皇上是一时生气,才把你贬为平民,你好好杀贼,戴罪立功,皇上他老人家会知道的。”封常清苦笑一声,说道:“辛苦郭公公了。”又问道:“高仙芝元帅现在率军在潼关拒守,公公要过去吗?”郭公公忙不迭的摇手道:“不了不了,这圣旨是给你的,我就不去给高元帅舔麻烦了。”封常清呵呵一笑。
PS,那几位每天都来的朋友,谢谢你们了。新来的朋友,也希望你们能多支持支持,谢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