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6 第二百四十六章 曲三从军记
- 247 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伐!北伐!
- 248 第二百四十八章 私军
- 249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完颜兄弟
- 250 第二百五十章 各出奇策
- 251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天兵天将
- 252 第二百五十二章 洛阳城破
- 253 第二百五十三章 野心
- 254 第二百五十四章 说客
- 255 第二百五十五章 抗宋援金
- 256 第二百五十六章 但悲不见九州同
- 257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与蒙古第一战
- 258 第一百五十八章 受阻
- 259 第二百五十九章 郭靖的心事
- 260 第二百六十章 酒色朋友
- 261 第二百六十一章 靖康初相识
- 262 第二百六十二章 相识不相认
- 263 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国的屈辱
- 264 第二百六十四章 宁以强亡,不以弱灭!
- 265 第二百六十五章 驱狼斗虎
- 266 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焰图案
- 267 第二百六十七章 山崩!
- 268 第二百六十八章 谜一样的战争
- 269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婚和迁都
- 270 第二百七十章 十年
- 271 第二百七十一章 少年将军郭靖
- 272 第二百七十二章 奇怪的商队
- 273 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鬼?
- 274 第二百七十四章章 密林中论江湖事
- 275 败第二百七十五章 九阴爪败灵智僧
- 276 第二百七十六章章 白蟒毒鞭战群雄
- 277 啸第二百七十七章 铜尸一啸终现身
- 278 第二百七十八章 八九阴神爪
- 279 第二百七十九 章 什么!姓岳?!
- 280 第二百八十章 歪路
- 281 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轮欲收徒
- 282 第二百八十二章 金帐刺杀
- 283 第二百八十三章 郭靖的底牌
- 284 第二百八十四章 金轮是战五渣?
- 285 第二百八十五章 人马合一撼铜尸
- 286 第二百八十六章 身在蒙营心在金
- 287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相杀死莫怨
- 288 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靖的请假条
- 289 第二百八十九章 拐走李莫愁
- 290 第二百九十章 万法不沾之术
- 291 弟二百九十一章 大侠岳回
- 292 第二百九十二章 神剑童子
- 293 第二百九十三章 比武招亲
- 294 第二百九十四章 宿命姻缘
- 295 第二百九十五章 擂台冲突
- 296 第二百九十六章 相似的人
- 297 第二百九十七章 黄贤弟
- 298 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乞丐和女儿家
- 299 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适合自己的武功
- 300 第三百章 来历
- 301 第三百零一章 妥协和拒绝
- 302 第三百零二章 高手汇聚
- 303 第三百零三章 钉子劲
- 304 第三百零四章 拔剑!
- 305 第三百零五章 人屠千手
- 306 第三百零六章 惊世骇俗
- 307 第三百零七章 无名小卒
- 308 第三百零八章 无赖和不要脸
- 309 第三百零九章 你中计啦
- 310 第三百一十章 邀客
- 311 第三百一十一章 师承
- 312 第三百一十二章 再会金轮
- 313 第三百一十三章 忆昔年珠穆朗玛
- 314 第三百一十四章 怎么处置小僧
- 315 第三百一十五章 谨守此约,性命无碍
- 316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太子府
- 317 第三百一十七章 欧阳克
- 318 第三百一十八章 岳飞的练兵之法
- 319 第三百一十九章 客至
- 320 第三百二十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
- 321 滴三百二十一章 白驼山庄的毒
- 322 第三百二十二章 瞬息千里
- 323 第三百二十三章 神驼雪山掌
- 324 第三百二十四章 灵蛇拳与飞絮劲
- 325 第三百二十五章 螺旋九影,横空挪移
- 326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一件恐怖的事情
- 327 第三百二十七章 宝物?
- 328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一介寻常江湖汉
- 329 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到帝王梦醒时
- 330 第三百三十章 城门之下
- 331 第三百三十一章 敌人之间的合作
- 332 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领风骚数十年
- 333 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丈夫与小女子
- 334 第三百三十四章 宿命绝学
- 335 第三百三十五章 九根手指的人
- 336 第三百三十六章 论金刚不坏
- 337 第三百三十七章 降龙十八掌
- 338 第三百三十八章 蛇潮
- 339 第三百三十九章 生死玄关
- 340 第三百四十章 “关键”何物?
- 341 第三百四十一章 降龙掌初战
- 342 第三百四十二章 飞龙在天
- 343 第三百四十三章 隔空传劲
- 344 第三百四十四章 虎豹雷音
- 345 第三百四十五章 周身无处不丹田
- 346 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音显威
- 347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天下第一
- 348 第三百四十八章 比武论输赢
- 349 第三百四十九章 欧阳锋的惊骇
- 350 第三百五十章 真正万法不沾
- 351 第三百五十一章 婚期
- 352 第三百五十二章 黄药师和李药师
- 353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成吉思汗南下
- 354 第三百五十四章 金国灭,宋国危
- 355 第三百五十五章 华夏帝国(大结局!)
- 356 完本感言
- 357 关于新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五十六章 但悲不见九州同
第二百五十六章 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已经不是岳无笛第一次对辛弃疾做这样的保证了,这位老大人在士林和民间,都是声望卓著,几乎是这个时代的舆论之王。︽只要他登高一呼,要讨伐某人,那人就算势力再怎么强大,估计名声也会臭到没边。
虽然他一直相信,辛弃疾的出身,和年轻时候的履历,决定了他不可能会成为一个对南宋朝廷愚忠的人,然而他更相信,南宋朝廷在辛弃疾心中的正统地位,不是谁都可以撼动的。
除非有人能够比南宋朝廷更有决心,更有实力,代表和捍卫汉民族的利益。而岳无笛通过这场北伐战争,已然稍稍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辛弃疾当初才会说,就算岳无笛将来自立,他也不会干预。
然而,仅仅不会干预,并不能让岳无笛满足,他的目的可是将辛弃疾彻底拉上自己这辆战车,因此该有的表态,决不能少。
而且他说的也并非虚言,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也绝对不会直接和南宋朝廷对着干。否则,岳无笛早就站了出来,拉个山头,聚众造反了。而不是像现在这般,隐藏在暗处,搅动风云,让各方势力斗个你死我活。他自己,则是暗中积蓄力量,在最后关头跳出来收拾残局。
这样一来,虽然稳妥一些,但是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无疑会多上许多。但在同时,岳无笛也不必再背负什么乱臣贼子的恶名了,而是会成为整个民族的英雄。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岳无笛能够成功的基础上的。要是万一他失败了,那么万事皆休,以他的武功或许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但是在昭昭青史上留下一个骂名那一定是少不了的。
辛弃疾的心思更是复杂,从小就出生在金国的统治之下,也在金国的统治下成长,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女真人刚刚进入中原时有多么残暴,比现在要凶狠一万倍!
这次亲身参与了这场北伐战争。不仅将金国打得大败亏输,而且还收复了山东河南数千里之地,兵锋推进半个河北,直指中都,几乎是将大半个中原都夺回来了。
这样的盛事,本该令人高兴。然而辛弃疾却是眉头深锁,深宫里的宁宗皇帝,以及朝堂上的滚滚诸公,现在应该都在为这场令人振奋的大捷而欢呼鼓舞吧?
呵呵。他们又怎么知道,这场大胜并非是依靠大宋朝廷的力量而取得的,而是完全归功于他身边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
北伐军强横无敌,那又怎么样,这支强军名义上属于朝廷,但是辛弃疾敢说,只要岳无笛不愿意,朝廷就绝对不可能指挥得动这支军队!
六年的时间。将朝廷编制之内的十万大军,变成自己的私军。并且还让这支军队从一群绵羊,变成了成群的老虎。这一切还都做的无声无息,令得整个朝廷毫无所觉。想想就让人后背发凉。
如果宁宗皇帝得知了这个消息,还不知道会怎样担惊受怕呢?
因为这支军队既然能将往日里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大金国打得落花流水,那么要打进他的临安皇宫里,恐怕也费不了多大的力气。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辛弃疾才会一直担心,岳无笛会被**冲昏了头脑,用这支军队攻打临安,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因为岳无笛已经有了这个实力这么做了。但凡是有实力做皇帝,而最终没有做的,几百年来也只有一个岳飞而已。
一旦那样做,眼前的大好形势,只怕立刻就会直转而下,河南山东之地必然会被金国以最快的速度收回,北伐以来的努力,全都要化为流水。
好不容易听到了岳无笛保证的话语,辛弃疾才稍稍放下心来,深吸一口气,想了想,也决定表明自己的态度,道:“老夫这辈子唯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我华夏民族金瓯无缺。前几年陆放翁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呵呵,他可真是老夫的知音啊,老夫此生最大的痛苦,无疑就是中原锦绣山河,沦陷在异族的铁蹄之下,百姓惨遭蹂躏,君王遭受践踏。他们践踏的不是百姓和君王,而是我华夏民族的脊梁啊!”
“老夫可以不管这如画江山,是谁家天下。但是,老夫决不容许家国分裂,不允许九州之地,在异族的铁蹄践踏之下流泪!”
“辛大人尽管放心,晚辈此生的志愿,是和辛大人一般无二的。但凡晚辈还有一口气在,也要将异族赶出我们九州大地!”岳无笛闻言,当即就正色宣誓道。
“好!”辛弃疾双目流泪,却依旧神光湛湛,道:“这才是鄂王的后人!”
北伐之时,韩侂胄便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其中一件,就是请宁宗皇帝追封岳飞为鄂王。
眼见岳无笛和辛弃疾之间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坦诚相对,韩侂胄也不由笑了起来,暗道自己这位教主果然不是寻常人,连稼轩先生,都被他彻底地拉上了战车。
忽然眼角余光之处,似有什么东西进入,紧接着隆隆的铁蹄奔腾之音,传入了耳中,韩侂胄连忙转头一看,只见远处千军万马看不到尽头,那万马奔腾所造成的威势,断断不是七万铁骑就能造成的。
韩侂胄不由变色,问道:“岳少侠,蒙古人当真是只有七万铁骑么?”
岳无笛却是毫不在意,指了指远处,道:“韩相不必惊慌,蒙古将士确实只有七万,不过他们蒙古人不缺战马,所以都是一人双骑而已。否则,他们又怎么能这么快速,就从草原赶到了这里?”
韩侂胄定睛看去,见果然如此,才微微松了口气,不过却还是有些忧虑地道:“即便是一人双骑,这场仗也不太好打啊!”
“无妨。”岳无笛不在意地一笑,道:“这场仗,我们本来就不该赢。”
韩侂胄闻言一愣,也顿时反应了过来,和辛弃疾对视一眼,都笑着点了点头。的确,按照他们制定的战略目标,战争打到这里,确实就已经是足够了。
蒙古人从百里之外突袭到了这里,却是戛然停住了。除去留守后方的一万名将士,剩下约莫九万宋军,正阵列整齐地摆成了一个大圆形,严阵以待。
铁木真本想仗着骑兵的机动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却没想到宋军竟然老早就察觉到了他们的到来,在原地摆好了阵势,就等着他们发起冲击。
铁木真是天生的统帅,见到宋军的形势之后,稍稍一愣,便下令大军退后一里,安营扎寨,他们长途奔袭过来,人力马力,都已经有所消耗。这时若强行发起进攻,没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反而会被宋军占到以逸待劳的便宜。
扎好营寨之后,铁木真就和扎木合桑昆二人,立马在营前的一处山岗之上,低头俯视着下面的北伐大军,双目凛然,鹰隼一般锐利的目光时而吞吐,时而收缩,闪烁着刀锋一般的寒芒。
“扎木合安答,桑昆兄弟,你们觉得,宋军的虚实如何?”铁木真看了半晌之后,转头问道。
扎木合刚才也在观察宋军,此时神色凝重,道:“铁木真安答,宋军在攻打金国的战争中,势如破竹,现在可谓是气势正盛,正是他们最强大的时候啊。你看,他们连镇守营门的普通士兵,也都是一个个趾高气昂的。这样的军队,作战起来,肯定不会害怕任何敌人的。”
铁木真点了点头,扎木合说的一点也没错,宋军的士气太旺了,他现在很庆幸,刚才没有鲁莽地发动突袭。
桑昆却是道:“铁木真,我一直不明白你为什么对宋人如此重视。你看他们整个大营之中,见不到一匹马,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和我们蒙古骑兵争锋呢?你该知道,有马的勇士和没马的勇士相斗起来,胜负的结果根本就不用猜测。”
铁木真心头颇为看不上桑昆,但毕竟是他义父王罕的儿子,表面功夫倒不能不做,于是耐心地解释道:“桑昆兄弟,你只看到了一面,没看到另一面。宋军虽然缺马,但是他们经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而且还有精良的装备。他们的箭虽然没有我们射的准,但是他们的箭矢却比我们的更锋利,更加威力强大。我们两军交战起来,胜负属谁还不知道呢!”
桑昆闻言,仔细看了一遍宋军的军容,发现铁木真说的确实不错,不由有些羞恼地哼了一声,对于王罕这次派他出征,并且要求他听从铁木真的号令,感到十分不满。
与此同时,岳无笛和韩侂胄、辛弃疾三人,也在观看着蒙古铁骑的军容,见到蒙古骑兵每个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事,都没有一丝的紧张,该做饭的做饭,该喂马的喂马,简直如在家里一般,无比的从容,显然都是长年在厮杀之中生活的汉子,早已将生死视若等闲。
尤其是铁木真部,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事,眼底深处,更有着和一丝狂热和**,让辛弃疾和韩侂胄颇有些摸不着头脑。(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虽然他一直相信,辛弃疾的出身,和年轻时候的履历,决定了他不可能会成为一个对南宋朝廷愚忠的人,然而他更相信,南宋朝廷在辛弃疾心中的正统地位,不是谁都可以撼动的。
除非有人能够比南宋朝廷更有决心,更有实力,代表和捍卫汉民族的利益。而岳无笛通过这场北伐战争,已然稍稍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辛弃疾当初才会说,就算岳无笛将来自立,他也不会干预。
然而,仅仅不会干预,并不能让岳无笛满足,他的目的可是将辛弃疾彻底拉上自己这辆战车,因此该有的表态,决不能少。
而且他说的也并非虚言,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也绝对不会直接和南宋朝廷对着干。否则,岳无笛早就站了出来,拉个山头,聚众造反了。而不是像现在这般,隐藏在暗处,搅动风云,让各方势力斗个你死我活。他自己,则是暗中积蓄力量,在最后关头跳出来收拾残局。
这样一来,虽然稳妥一些,但是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无疑会多上许多。但在同时,岳无笛也不必再背负什么乱臣贼子的恶名了,而是会成为整个民族的英雄。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岳无笛能够成功的基础上的。要是万一他失败了,那么万事皆休,以他的武功或许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但是在昭昭青史上留下一个骂名那一定是少不了的。
辛弃疾的心思更是复杂,从小就出生在金国的统治之下,也在金国的统治下成长,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女真人刚刚进入中原时有多么残暴,比现在要凶狠一万倍!
这次亲身参与了这场北伐战争。不仅将金国打得大败亏输,而且还收复了山东河南数千里之地,兵锋推进半个河北,直指中都,几乎是将大半个中原都夺回来了。
这样的盛事,本该令人高兴。然而辛弃疾却是眉头深锁,深宫里的宁宗皇帝,以及朝堂上的滚滚诸公,现在应该都在为这场令人振奋的大捷而欢呼鼓舞吧?
呵呵。他们又怎么知道,这场大胜并非是依靠大宋朝廷的力量而取得的,而是完全归功于他身边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
北伐军强横无敌,那又怎么样,这支强军名义上属于朝廷,但是辛弃疾敢说,只要岳无笛不愿意,朝廷就绝对不可能指挥得动这支军队!
六年的时间。将朝廷编制之内的十万大军,变成自己的私军。并且还让这支军队从一群绵羊,变成了成群的老虎。这一切还都做的无声无息,令得整个朝廷毫无所觉。想想就让人后背发凉。
如果宁宗皇帝得知了这个消息,还不知道会怎样担惊受怕呢?
因为这支军队既然能将往日里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大金国打得落花流水,那么要打进他的临安皇宫里,恐怕也费不了多大的力气。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辛弃疾才会一直担心,岳无笛会被**冲昏了头脑,用这支军队攻打临安,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因为岳无笛已经有了这个实力这么做了。但凡是有实力做皇帝,而最终没有做的,几百年来也只有一个岳飞而已。
一旦那样做,眼前的大好形势,只怕立刻就会直转而下,河南山东之地必然会被金国以最快的速度收回,北伐以来的努力,全都要化为流水。
好不容易听到了岳无笛保证的话语,辛弃疾才稍稍放下心来,深吸一口气,想了想,也决定表明自己的态度,道:“老夫这辈子唯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我华夏民族金瓯无缺。前几年陆放翁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呵呵,他可真是老夫的知音啊,老夫此生最大的痛苦,无疑就是中原锦绣山河,沦陷在异族的铁蹄之下,百姓惨遭蹂躏,君王遭受践踏。他们践踏的不是百姓和君王,而是我华夏民族的脊梁啊!”
“老夫可以不管这如画江山,是谁家天下。但是,老夫决不容许家国分裂,不允许九州之地,在异族的铁蹄践踏之下流泪!”
“辛大人尽管放心,晚辈此生的志愿,是和辛大人一般无二的。但凡晚辈还有一口气在,也要将异族赶出我们九州大地!”岳无笛闻言,当即就正色宣誓道。
“好!”辛弃疾双目流泪,却依旧神光湛湛,道:“这才是鄂王的后人!”
北伐之时,韩侂胄便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其中一件,就是请宁宗皇帝追封岳飞为鄂王。
眼见岳无笛和辛弃疾之间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坦诚相对,韩侂胄也不由笑了起来,暗道自己这位教主果然不是寻常人,连稼轩先生,都被他彻底地拉上了战车。
忽然眼角余光之处,似有什么东西进入,紧接着隆隆的铁蹄奔腾之音,传入了耳中,韩侂胄连忙转头一看,只见远处千军万马看不到尽头,那万马奔腾所造成的威势,断断不是七万铁骑就能造成的。
韩侂胄不由变色,问道:“岳少侠,蒙古人当真是只有七万铁骑么?”
岳无笛却是毫不在意,指了指远处,道:“韩相不必惊慌,蒙古将士确实只有七万,不过他们蒙古人不缺战马,所以都是一人双骑而已。否则,他们又怎么能这么快速,就从草原赶到了这里?”
韩侂胄定睛看去,见果然如此,才微微松了口气,不过却还是有些忧虑地道:“即便是一人双骑,这场仗也不太好打啊!”
“无妨。”岳无笛不在意地一笑,道:“这场仗,我们本来就不该赢。”
韩侂胄闻言一愣,也顿时反应了过来,和辛弃疾对视一眼,都笑着点了点头。的确,按照他们制定的战略目标,战争打到这里,确实就已经是足够了。
蒙古人从百里之外突袭到了这里,却是戛然停住了。除去留守后方的一万名将士,剩下约莫九万宋军,正阵列整齐地摆成了一个大圆形,严阵以待。
铁木真本想仗着骑兵的机动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却没想到宋军竟然老早就察觉到了他们的到来,在原地摆好了阵势,就等着他们发起冲击。
铁木真是天生的统帅,见到宋军的形势之后,稍稍一愣,便下令大军退后一里,安营扎寨,他们长途奔袭过来,人力马力,都已经有所消耗。这时若强行发起进攻,没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反而会被宋军占到以逸待劳的便宜。
扎好营寨之后,铁木真就和扎木合桑昆二人,立马在营前的一处山岗之上,低头俯视着下面的北伐大军,双目凛然,鹰隼一般锐利的目光时而吞吐,时而收缩,闪烁着刀锋一般的寒芒。
“扎木合安答,桑昆兄弟,你们觉得,宋军的虚实如何?”铁木真看了半晌之后,转头问道。
扎木合刚才也在观察宋军,此时神色凝重,道:“铁木真安答,宋军在攻打金国的战争中,势如破竹,现在可谓是气势正盛,正是他们最强大的时候啊。你看,他们连镇守营门的普通士兵,也都是一个个趾高气昂的。这样的军队,作战起来,肯定不会害怕任何敌人的。”
铁木真点了点头,扎木合说的一点也没错,宋军的士气太旺了,他现在很庆幸,刚才没有鲁莽地发动突袭。
桑昆却是道:“铁木真,我一直不明白你为什么对宋人如此重视。你看他们整个大营之中,见不到一匹马,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和我们蒙古骑兵争锋呢?你该知道,有马的勇士和没马的勇士相斗起来,胜负的结果根本就不用猜测。”
铁木真心头颇为看不上桑昆,但毕竟是他义父王罕的儿子,表面功夫倒不能不做,于是耐心地解释道:“桑昆兄弟,你只看到了一面,没看到另一面。宋军虽然缺马,但是他们经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而且还有精良的装备。他们的箭虽然没有我们射的准,但是他们的箭矢却比我们的更锋利,更加威力强大。我们两军交战起来,胜负属谁还不知道呢!”
桑昆闻言,仔细看了一遍宋军的军容,发现铁木真说的确实不错,不由有些羞恼地哼了一声,对于王罕这次派他出征,并且要求他听从铁木真的号令,感到十分不满。
与此同时,岳无笛和韩侂胄、辛弃疾三人,也在观看着蒙古铁骑的军容,见到蒙古骑兵每个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事,都没有一丝的紧张,该做饭的做饭,该喂马的喂马,简直如在家里一般,无比的从容,显然都是长年在厮杀之中生活的汉子,早已将生死视若等闲。
尤其是铁木真部,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事,眼底深处,更有着和一丝狂热和**,让辛弃疾和韩侂胄颇有些摸不着头脑。(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