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55 第二百五十五章 抗宋援金
- 256 第二百五十六章 但悲不见九州同
- 257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与蒙古第一战
- 258 第一百五十八章 受阻
- 259 第二百五十九章 郭靖的心事
- 260 第二百六十章 酒色朋友
- 261 第二百六十一章 靖康初相识
- 262 第二百六十二章 相识不相认
- 263 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国的屈辱
- 264 第二百六十四章 宁以强亡,不以弱灭!
- 265 第二百六十五章 驱狼斗虎
- 266 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焰图案
- 267 第二百六十七章 山崩!
- 268 第二百六十八章 谜一样的战争
- 269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婚和迁都
- 270 第二百七十章 十年
- 271 第二百七十一章 少年将军郭靖
- 272 第二百七十二章 奇怪的商队
- 273 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鬼?
- 274 第二百七十四章章 密林中论江湖事
- 275 败第二百七十五章 九阴爪败灵智僧
- 276 第二百七十六章章 白蟒毒鞭战群雄
- 277 啸第二百七十七章 铜尸一啸终现身
- 278 第二百七十八章 八九阴神爪
- 279 第二百七十九 章 什么!姓岳?!
- 280 第二百八十章 歪路
- 281 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轮欲收徒
- 282 第二百八十二章 金帐刺杀
- 283 第二百八十三章 郭靖的底牌
- 284 第二百八十四章 金轮是战五渣?
- 285 第二百八十五章 人马合一撼铜尸
- 286 第二百八十六章 身在蒙营心在金
- 287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相杀死莫怨
- 288 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靖的请假条
- 289 第二百八十九章 拐走李莫愁
- 290 第二百九十章 万法不沾之术
- 291 弟二百九十一章 大侠岳回
- 292 第二百九十二章 神剑童子
- 293 第二百九十三章 比武招亲
- 294 第二百九十四章 宿命姻缘
- 295 第二百九十五章 擂台冲突
- 296 第二百九十六章 相似的人
- 297 第二百九十七章 黄贤弟
- 298 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乞丐和女儿家
- 299 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适合自己的武功
- 300 第三百章 来历
- 301 第三百零一章 妥协和拒绝
- 302 第三百零二章 高手汇聚
- 303 第三百零三章 钉子劲
- 304 第三百零四章 拔剑!
- 305 第三百零五章 人屠千手
- 306 第三百零六章 惊世骇俗
- 307 第三百零七章 无名小卒
- 308 第三百零八章 无赖和不要脸
- 309 第三百零九章 你中计啦
- 310 第三百一十章 邀客
- 311 第三百一十一章 师承
- 312 第三百一十二章 再会金轮
- 313 第三百一十三章 忆昔年珠穆朗玛
- 314 第三百一十四章 怎么处置小僧
- 315 第三百一十五章 谨守此约,性命无碍
- 316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太子府
- 317 第三百一十七章 欧阳克
- 318 第三百一十八章 岳飞的练兵之法
- 319 第三百一十九章 客至
- 320 第三百二十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
- 321 滴三百二十一章 白驼山庄的毒
- 322 第三百二十二章 瞬息千里
- 323 第三百二十三章 神驼雪山掌
- 324 第三百二十四章 灵蛇拳与飞絮劲
- 325 第三百二十五章 螺旋九影,横空挪移
- 326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一件恐怖的事情
- 327 第三百二十七章 宝物?
- 328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一介寻常江湖汉
- 329 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到帝王梦醒时
- 330 第三百三十章 城门之下
- 331 第三百三十一章 敌人之间的合作
- 332 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领风骚数十年
- 333 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丈夫与小女子
- 334 第三百三十四章 宿命绝学
- 335 第三百三十五章 九根手指的人
- 336 第三百三十六章 论金刚不坏
- 337 第三百三十七章 降龙十八掌
- 338 第三百三十八章 蛇潮
- 339 第三百三十九章 生死玄关
- 340 第三百四十章 “关键”何物?
- 341 第三百四十一章 降龙掌初战
- 342 第三百四十二章 飞龙在天
- 343 第三百四十三章 隔空传劲
- 344 第三百四十四章 虎豹雷音
- 345 第三百四十五章 周身无处不丹田
- 346 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音显威
- 347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天下第一
- 348 第三百四十八章 比武论输赢
- 349 第三百四十九章 欧阳锋的惊骇
- 350 第三百五十章 真正万法不沾
- 351 第三百五十一章 婚期
- 352 第三百五十二章 黄药师和李药师
- 353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成吉思汗南下
- 354 第三百五十四章 金国灭,宋国危
- 355 第三百五十五章 华夏帝国(大结局!)
- 356 完本感言
- 357 关于新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六十五章 驱狼斗虎
第二百六十五章 驱狼斗虎
“宁以强亡,不以弱灭!”
这八个字坚决得如同金石交击一般,铿然作响,令得辛弃疾和韩侂胄耸然动容。
“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辛弃疾和韩侂胄喃喃低声,反复念诵着这八个字,似乎着了魔怔一般。
岳无笛也用低沉而又严肃的声音道:“是啊,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辛弃疾和韩侂胄也许并不能深切体会,一个朝代,若是因为弱小而被灭亡,其下场会有多么悲惨,对国家和民族,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但是岳无笛拥有前世的记忆,对此,却是一清二楚的,宋朝因为弱小灭亡,导致华夏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族占据了南北全部江山,千年文华,一朝摧毁!
甚至留下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么一句令人愤怒而又偏偏无可辩驳的嘲讽之语。
明朝因为弱小,导致李自成这样的流寇,都能占据江山,而后又把江山拱手送给了满洲人,从此汉人剃发易服,顶着猪尾巴,给满洲贵族做奴才做了几百年。
至于清朝,更不消说了,弱到无以复加,使得中华大地,不仅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颤粟,更是连那弹丸小国,都能从中华吸血抽髓,而后更是占领大半个中国。
到了民国,反倒有了些血气,不过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沉疴难治,虽有十万青年十万兵,终究回天乏术。
这些。辛弃疾和韩侂胄统统都不可能知道,他们能够知道的,仅仅只是宋朝被契丹人和女真人欺压的悲惨而已。这种悲惨,远远还没有到亡国灭种的程度,无法与后世相比。
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若是没有意外,几十年后,华夏民族将面临第一次亡国灭种,而葬送了这个民族的朝代。正是文星璀璨的大宋。
所以,他们对于“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这句话。不可能有岳无笛理解的那么深刻。
但饶是如此,宋朝的积弱,也让他们早就警惕在心了,因此听到岳无笛说这句话时。也是有所触动。
“秦汉隋唐。皆以强亡。他们虽然灭亡了,但是都没有将这片属于华夏民族的九州大地,送到异族人之手。不管怎么朝代更替,总归是汉家人当家作主。说到底,总是一家子之间的纷争,没有被外人统治过。”
“而反观大宋,还没有灭亡呢,就先是燕云之地沦落异族之手。收不回来。而后女真人长驱直入,占据中原。至今已经百年。这样的惨状,也唯有晋代的五胡乱华,曾经有过了。”
“女真人还不算什么,蒙古人才是当头大患,如果一直依靠宋朝的话,总有一天,蒙古人会打到南海之滨,将整个华夏,都变为他们蒙古人的草场。届时,我华夏民族,就将面临有史以来第一次的亡国灭种!”
岳无笛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沉重,让韩侂胄和辛弃疾二人,仿佛都被在心上,放上了千斤重担一般。
寻常人听来,亡国灭种这种话,只会被当做是危言耸听,妖言惑众,但是辛弃疾和韩侂胄则不然,他们是真正的有识之士,也曾见过蒙古人的悍勇兵锋,更是深知岳无笛见识高远,不会虚言。
只是,这等言论毕竟惊世骇俗,说的又还是尚未发生之事,二人虽然信了七分,难免还是有三分犹疑。
“我也知道,这等事情让人难以置信,不过二位拭目以待吧,铁木真此人有弥天之志,等他统一了蒙古,便要打到天边去了。届时他治下的土地,也许二位听都不曾听说过。”
辛弃疾和韩侂胄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骇和不解,不明白岳无笛为什么会对将来的事情如此的笃定。
岳无笛从地上将完颜洪烈的求和文书捡起,拍了拍沾在上面的尘土,道:“总归,我们即使逼迫金国将燕云之地交还大宋,大宋终究也还是要送还给异族的,不如暂且让金国保管。”
“我们还要靠金国对付蒙古人呢,防御蒙古人的弓箭,总需要一道城墙,而金国,就是我们无数汉民,防御蒙古人的城墙。金国被灭之前,我们就有时间和空间,积蓄力量。所以,金国暂时不能过分的削弱。”
“两国疆界的重新划分,就以这次北伐的战果为准,整个山东河南之地,河北南部,划归大宋,以北之地,仍归金国。”
“岁币当然还是要的,不过这笔岁币,我希望韩相你能牢牢握在手中,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要给朝廷那些腐儒浪费了。”
“我的要求大体只有这些,其余细节,由韩相和辛大人,你们看着拟定就行。”
辛弃疾默然一叹,岳无笛已经说了那么多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有理有据,他还能有什么反对意见呢。
他知道岳无笛之所以和他解释,也是出于尊敬,否则北伐大军掌握在手,接不接受议和,如何议和,权力不在朝廷,而在他啊。
完颜洪烈虽然在求和文书上提出了那么过分的要求,但他心知肚明,宋朝君臣在大胜之余,就算接受了议和,也绝不会放弃到手的哪怕一寸土地。
他担心的是,宋朝会借着大胜之势,逼迫他归还燕云之地,收回整个中原,那时金国可就连中都都保不住了,影响之大,可不仅仅是国力残破,甚至连他这个监国太子,恐怕都会地位不保。
然而就在他惴惴不安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好事就突然降临了。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军国大事,一言而决,议和的权力全在他手,象征性地禀明了皇帝后,就遣使向完颜洪烈送来了这份诏书。
“以保定府为界,南为宋地,北为金土。宋金为君臣之国,金国每岁纳币一百万两。”
看着诏书上的文字,以及宋朝玺印,完颜洪烈先是喜悦,而后眼睛闪烁,到了最后,则是面色阴沉了下来。
“南朝想要驱狼斗虎,坐山观虎斗?好算计啊,堂堂正正的阳谋,令人无可拒绝!”(未完待续。)
这八个字坚决得如同金石交击一般,铿然作响,令得辛弃疾和韩侂胄耸然动容。
“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辛弃疾和韩侂胄喃喃低声,反复念诵着这八个字,似乎着了魔怔一般。
岳无笛也用低沉而又严肃的声音道:“是啊,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辛弃疾和韩侂胄也许并不能深切体会,一个朝代,若是因为弱小而被灭亡,其下场会有多么悲惨,对国家和民族,会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但是岳无笛拥有前世的记忆,对此,却是一清二楚的,宋朝因为弱小灭亡,导致华夏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族占据了南北全部江山,千年文华,一朝摧毁!
甚至留下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么一句令人愤怒而又偏偏无可辩驳的嘲讽之语。
明朝因为弱小,导致李自成这样的流寇,都能占据江山,而后又把江山拱手送给了满洲人,从此汉人剃发易服,顶着猪尾巴,给满洲贵族做奴才做了几百年。
至于清朝,更不消说了,弱到无以复加,使得中华大地,不仅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颤粟,更是连那弹丸小国,都能从中华吸血抽髓,而后更是占领大半个中国。
到了民国,反倒有了些血气,不过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沉疴难治,虽有十万青年十万兵,终究回天乏术。
这些。辛弃疾和韩侂胄统统都不可能知道,他们能够知道的,仅仅只是宋朝被契丹人和女真人欺压的悲惨而已。这种悲惨,远远还没有到亡国灭种的程度,无法与后世相比。
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若是没有意外,几十年后,华夏民族将面临第一次亡国灭种,而葬送了这个民族的朝代。正是文星璀璨的大宋。
所以,他们对于“宁以强亡,不以弱灭”这句话。不可能有岳无笛理解的那么深刻。
但饶是如此,宋朝的积弱,也让他们早就警惕在心了,因此听到岳无笛说这句话时。也是有所触动。
“秦汉隋唐。皆以强亡。他们虽然灭亡了,但是都没有将这片属于华夏民族的九州大地,送到异族人之手。不管怎么朝代更替,总归是汉家人当家作主。说到底,总是一家子之间的纷争,没有被外人统治过。”
“而反观大宋,还没有灭亡呢,就先是燕云之地沦落异族之手。收不回来。而后女真人长驱直入,占据中原。至今已经百年。这样的惨状,也唯有晋代的五胡乱华,曾经有过了。”
“女真人还不算什么,蒙古人才是当头大患,如果一直依靠宋朝的话,总有一天,蒙古人会打到南海之滨,将整个华夏,都变为他们蒙古人的草场。届时,我华夏民族,就将面临有史以来第一次的亡国灭种!”
岳无笛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沉重,让韩侂胄和辛弃疾二人,仿佛都被在心上,放上了千斤重担一般。
寻常人听来,亡国灭种这种话,只会被当做是危言耸听,妖言惑众,但是辛弃疾和韩侂胄则不然,他们是真正的有识之士,也曾见过蒙古人的悍勇兵锋,更是深知岳无笛见识高远,不会虚言。
只是,这等言论毕竟惊世骇俗,说的又还是尚未发生之事,二人虽然信了七分,难免还是有三分犹疑。
“我也知道,这等事情让人难以置信,不过二位拭目以待吧,铁木真此人有弥天之志,等他统一了蒙古,便要打到天边去了。届时他治下的土地,也许二位听都不曾听说过。”
辛弃疾和韩侂胄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骇和不解,不明白岳无笛为什么会对将来的事情如此的笃定。
岳无笛从地上将完颜洪烈的求和文书捡起,拍了拍沾在上面的尘土,道:“总归,我们即使逼迫金国将燕云之地交还大宋,大宋终究也还是要送还给异族的,不如暂且让金国保管。”
“我们还要靠金国对付蒙古人呢,防御蒙古人的弓箭,总需要一道城墙,而金国,就是我们无数汉民,防御蒙古人的城墙。金国被灭之前,我们就有时间和空间,积蓄力量。所以,金国暂时不能过分的削弱。”
“两国疆界的重新划分,就以这次北伐的战果为准,整个山东河南之地,河北南部,划归大宋,以北之地,仍归金国。”
“岁币当然还是要的,不过这笔岁币,我希望韩相你能牢牢握在手中,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要给朝廷那些腐儒浪费了。”
“我的要求大体只有这些,其余细节,由韩相和辛大人,你们看着拟定就行。”
辛弃疾默然一叹,岳无笛已经说了那么多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有理有据,他还能有什么反对意见呢。
他知道岳无笛之所以和他解释,也是出于尊敬,否则北伐大军掌握在手,接不接受议和,如何议和,权力不在朝廷,而在他啊。
完颜洪烈虽然在求和文书上提出了那么过分的要求,但他心知肚明,宋朝君臣在大胜之余,就算接受了议和,也绝不会放弃到手的哪怕一寸土地。
他担心的是,宋朝会借着大胜之势,逼迫他归还燕云之地,收回整个中原,那时金国可就连中都都保不住了,影响之大,可不仅仅是国力残破,甚至连他这个监国太子,恐怕都会地位不保。
然而就在他惴惴不安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好事就突然降临了。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军国大事,一言而决,议和的权力全在他手,象征性地禀明了皇帝后,就遣使向完颜洪烈送来了这份诏书。
“以保定府为界,南为宋地,北为金土。宋金为君臣之国,金国每岁纳币一百万两。”
看着诏书上的文字,以及宋朝玺印,完颜洪烈先是喜悦,而后眼睛闪烁,到了最后,则是面色阴沉了下来。
“南朝想要驱狼斗虎,坐山观虎斗?好算计啊,堂堂正正的阳谋,令人无可拒绝!”(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