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63 第463章 背叛
- 464 第464章 人选
- 465 第465章 相看
- 466 第466章 引蛇出洞
- 467 第467章 夜归
- 468 第468章 没想到
- 469 第469章 权宜之计
- 470 第470章 我不同意
- 471 第471章 揭穿
- 472 第472章 对质
- 473 第473章 别出去了
- 474 第474章 礼佛
- 475 第475章 旧事
- 476 第476章 芥蒂
- 477 第477章 问话
- 478 第478章 信不信
- 479 第479章 有信来
- 480 第480章 去找他
- 481 第481章 走了
- 482 第482章 让她来
- 483 第483章 寻人
- 484 第484章 让他来找
- 485 第485章 来了
- 486 第486章 话要说出来
- 487 第487章 安心
- 488 第488章 急了
- 489 第489章 夜变
- 490 第490章 狭路相逢
- 491 第491章 援兵
- 492 第492章 你先下去
- 493 第493章 交印
- 494 第494章 不会太远
- 495 第495章 时机已到
- 496 第496章 舅爷
- 497 第497章 说有就有
- 498 第498章 谁的问题
- 499 第499章 大喜
- 500 第500章 嫉妒
- 501 第501章 去看看
- 502 第502章 常去
- 503 第503章 怀疑谁
- 504 第504章 威胁
- 505 第505章 复发
- 506 第506章 新方子
- 507 第507章 怀疑
- 508 第508章 求医
- 509 第509章 父子说事
- 510 第510章 秘事
- 511 第511章 打听
- 512 第512章 吃酒
- 513 第513章 真相
- 514 第514章 大胜
- 515 第515章 风波
- 516 第516章 抖包袱
- 517 第517章 决心
- 518 第518章 帮个忙
- 519 第519章 柳家人
- 520 第520章 不能说
- 521 第521章 灭口
- 522 第522章 选择
- 523 第523章 病倒
- 524 第524章 找人
- 525 第525章 秋雨
- 526 第526章 真实的自己
- 527 第527章 杀机
- 528 第528章 没有退路
- 529 第529章 您配吗?
- 530 第530章 对峙
- 531 第531章 揭露
- 532 第532章 最厉害的死人
- 533 第533章 我不配
- 534 第534章 知不知道
- 535 第535章 为我的儿子
- 536 第536章 天明
- 537 第537章 善后
- 538 第538章 理想与情话
- 539 第539章 明珠(结局)
- 540 番外 沧海月明
- 541 番外 花里逢君
- 542 后记
- 543 番外 灯火阑珊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73章 别出去了
第473章 别出去了
人都出去了,殿内安静下来。
柳太妃看着昭王妃淡定地举杯,饮茶,竟有一种当初刚进宫面对杨氏皇后的感觉。
不行,不能这么被动。她心里想着,面上露出凄切的表情来:“董姐姐,你也相信熙儿的话吗?”
昭王妃合手拢着茶盏,淡淡回:“我为什么不信?”
柳太妃一颤,脸色更白了几分。
她有一种感觉,事情滑向了不可掌控的方向,眼前的昭王妃和她这段时间相处的太不一样了。
“董姐姐,熙儿都是胡说的。我确实心里有落差,也会感叹自己命运不济,但我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去做。你知道,阿承是我的外甥,我怎么会算计他?”柳太妃哭诉,神情之哀切,语气之诚恳,谁见了都要相信几分。
昭王妃却无动于衷,反而有点好笑:“五娘,是不是我对你太好了,你以为我是傻子?”
柳太妃怔了下,随后就见昭王妃忽然抬起手,茶盏飞了出去,重重摔在她的脚边。
柳太妃吓了一跳:“董姐姐……”
“我在西北吃了二十几年的沙子,你觉得我的性子会一点没变吗?”
看到柳太妃的脸色,昭王妃点了下头:“看来是了。我先前对你好,是感念你姐姐的恩情。见到你,我就好像见到了昔日的自己,所以在你面前,我还是那个董家大娘。”
柳太妃直到这时才发现自己误判了。昭王妃这二十多年当然不容易,她嫁到潼阳,正是燕家最困难的时候。君上的不信任,镇北都护府的打压,让刚刚继承爵位的昭国公步履维艰。
他辛苦地经营、练兵,她就帮他打理人际关系,拉拢那些豪族。当他出去打仗的时候,她还要帮他守住这个家。夫妻俩就是这么同甘共苦地,将燕氏拉拔起来,直到牢不可破。
后宫固然步步惊心,但这种时不时会有刺客偷袭的日子,又岂是宫中的金丝雀能想象的?
“你放心,你死不了。”昭王妃平静地说,“看在先帝的面上,也看在阿承的面上,我会留你一命。不过,这太元宫你就别出去了,回头我会请几位师太来,你就在这里吃斋念佛,为先帝祈福吧!”
说罢,昭王妃拂袖起身,就要出去了。
柳太妃心中大急。这跟把她送到庙里有什么区别?连衣食都要看人脸色!
慌乱中,她冲昭王妃喊道:“你不能这么做!阿承不会答应的!”
昭王妃转回身,拧眉看向她:“你跟阿承说了?”
在她的逼视下,柳太妃不由垂下眼,回道:“没……”
她不能承认,要是承认了,他们母子的关系就会下滑,燕承的地位还不稳……如果燕承出事,那自己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昭王妃神情稍缓,说道:“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我对你已经仁至义尽。”
柳太妃搜索枯肠,为自己辩驳:“因为你欠我姐姐的!要不是我姐姐让给你,你根本不可能嫁入燕家,就没有今天的位置。”
昭王妃不禁好笑:“我与阿述的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姐姐进宫固然可怜,但不是我欠她的。”
都到这一步了,柳太妃也就没有顾忌了,惨笑起来:“听听,人死了就是没用,当初你对我姐姐感恩戴德,现在就说这种话!你说,我怎么能相信你会对阿承好?”
她指着昭王妃,索性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倒出来:“董姐姐,你知不知道你太假了?你觉得你对我好,可我看到你那副样子,心里就发毛。别人不知道,可你我心里清楚,阿承不是你的孩子,你怎么可能甘心让他成为继承人?这不是一个爵位,一点家财,而是整个天下!”
她眼里泛着泪光:“你知道我看着阿承有多害怕吗?你以为我是为了自己吗?我不这么做,谁知道阿承什么时候被你毁掉!”
昭王妃不由笑起来,点头道:“你说的对,如果现在让我选,我可能不愿意。但是,我跟你不一样,我有恩必报,言出必行。柳姐姐救了我一命,所以这个孩子送到潼阳的时候,我给他嫡出的身份,辛苦把他养大,还报柳姐姐的恩情。”
她叹息一声,继续说道:“当初我没想到会有这一天,爵位而已,家财而已,我的孩子有本事自己就能挣到,没本事也没必要守着。走到今天,是阿承的运道,我当时不能预料,今日也不能后悔。”
柳太妃摇头:“你这么说我就这么信吗?”
“你信不信与我何干?”昭王妃看向外头,“阿承是我亲手养大的,他刚来的时候跟小猫一样,仿佛下一刻就会停止呼吸,我夜里都不敢睡熟,就怕他出什么事自己没发现。我在他身上花费的心血比阿凌还要多,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成人,他就是我的孩子。”
柳太妃不相信:“你就是嘴上说得好听。”
昭王妃不想跟她多说了,她只会相信自己认定的事实。
“事已至此,你也别再生事了。为了阿承好,这件事你一个字都不要说出口,要是让我发现你胡言乱语,那也别礼佛了,去陪先帝吧!”
“你……”柳太妃震惊,“你敢杀我?你忘了我姐姐的恩情了吗?”
“对啊,这是你姐姐的恩情,跟你有什么关系?”昭王妃冷淡道,“我对柳姐姐的情分,自然会回报到阿承身上,不需要你插一杠子。”
说完这句话,昭王妃便往外走,柳太妃在后面再喊,她都没有回头。
待她出了大殿,不远处的徐吟和燕承夫妇都转过头来,关切地看着她。
“母亲?”燕承快步上前,打量她的神色,“您没事吧?”
昭王妃笑起来:“我能有什么事?”
这让燕承松了口气,目光又投向殿内:“那太妃娘娘……”
“她承认了。”昭王妃轻描淡写地说,“这里伺候的宫人都换了吧,叫内使监来,把太元宫改成佛堂。”
燕承愣了一下:“母亲,您的意思是,太妃娘娘以后就在这里礼佛?”
“嗯。大光明寺到底有些远,太妃娘娘要为先帝祈福。”
燕承明白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回去吧!”昭王妃叹了口气。来的时候虽然不怎么高兴,没想到走的时候更不开心。
------题外话------
这段写完还有两个情节吧,不知道下个月能不能写完。
柳太妃看着昭王妃淡定地举杯,饮茶,竟有一种当初刚进宫面对杨氏皇后的感觉。
不行,不能这么被动。她心里想着,面上露出凄切的表情来:“董姐姐,你也相信熙儿的话吗?”
昭王妃合手拢着茶盏,淡淡回:“我为什么不信?”
柳太妃一颤,脸色更白了几分。
她有一种感觉,事情滑向了不可掌控的方向,眼前的昭王妃和她这段时间相处的太不一样了。
“董姐姐,熙儿都是胡说的。我确实心里有落差,也会感叹自己命运不济,但我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去做。你知道,阿承是我的外甥,我怎么会算计他?”柳太妃哭诉,神情之哀切,语气之诚恳,谁见了都要相信几分。
昭王妃却无动于衷,反而有点好笑:“五娘,是不是我对你太好了,你以为我是傻子?”
柳太妃怔了下,随后就见昭王妃忽然抬起手,茶盏飞了出去,重重摔在她的脚边。
柳太妃吓了一跳:“董姐姐……”
“我在西北吃了二十几年的沙子,你觉得我的性子会一点没变吗?”
看到柳太妃的脸色,昭王妃点了下头:“看来是了。我先前对你好,是感念你姐姐的恩情。见到你,我就好像见到了昔日的自己,所以在你面前,我还是那个董家大娘。”
柳太妃直到这时才发现自己误判了。昭王妃这二十多年当然不容易,她嫁到潼阳,正是燕家最困难的时候。君上的不信任,镇北都护府的打压,让刚刚继承爵位的昭国公步履维艰。
他辛苦地经营、练兵,她就帮他打理人际关系,拉拢那些豪族。当他出去打仗的时候,她还要帮他守住这个家。夫妻俩就是这么同甘共苦地,将燕氏拉拔起来,直到牢不可破。
后宫固然步步惊心,但这种时不时会有刺客偷袭的日子,又岂是宫中的金丝雀能想象的?
“你放心,你死不了。”昭王妃平静地说,“看在先帝的面上,也看在阿承的面上,我会留你一命。不过,这太元宫你就别出去了,回头我会请几位师太来,你就在这里吃斋念佛,为先帝祈福吧!”
说罢,昭王妃拂袖起身,就要出去了。
柳太妃心中大急。这跟把她送到庙里有什么区别?连衣食都要看人脸色!
慌乱中,她冲昭王妃喊道:“你不能这么做!阿承不会答应的!”
昭王妃转回身,拧眉看向她:“你跟阿承说了?”
在她的逼视下,柳太妃不由垂下眼,回道:“没……”
她不能承认,要是承认了,他们母子的关系就会下滑,燕承的地位还不稳……如果燕承出事,那自己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昭王妃神情稍缓,说道:“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我对你已经仁至义尽。”
柳太妃搜索枯肠,为自己辩驳:“因为你欠我姐姐的!要不是我姐姐让给你,你根本不可能嫁入燕家,就没有今天的位置。”
昭王妃不禁好笑:“我与阿述的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姐姐进宫固然可怜,但不是我欠她的。”
都到这一步了,柳太妃也就没有顾忌了,惨笑起来:“听听,人死了就是没用,当初你对我姐姐感恩戴德,现在就说这种话!你说,我怎么能相信你会对阿承好?”
她指着昭王妃,索性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倒出来:“董姐姐,你知不知道你太假了?你觉得你对我好,可我看到你那副样子,心里就发毛。别人不知道,可你我心里清楚,阿承不是你的孩子,你怎么可能甘心让他成为继承人?这不是一个爵位,一点家财,而是整个天下!”
她眼里泛着泪光:“你知道我看着阿承有多害怕吗?你以为我是为了自己吗?我不这么做,谁知道阿承什么时候被你毁掉!”
昭王妃不由笑起来,点头道:“你说的对,如果现在让我选,我可能不愿意。但是,我跟你不一样,我有恩必报,言出必行。柳姐姐救了我一命,所以这个孩子送到潼阳的时候,我给他嫡出的身份,辛苦把他养大,还报柳姐姐的恩情。”
她叹息一声,继续说道:“当初我没想到会有这一天,爵位而已,家财而已,我的孩子有本事自己就能挣到,没本事也没必要守着。走到今天,是阿承的运道,我当时不能预料,今日也不能后悔。”
柳太妃摇头:“你这么说我就这么信吗?”
“你信不信与我何干?”昭王妃看向外头,“阿承是我亲手养大的,他刚来的时候跟小猫一样,仿佛下一刻就会停止呼吸,我夜里都不敢睡熟,就怕他出什么事自己没发现。我在他身上花费的心血比阿凌还要多,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成人,他就是我的孩子。”
柳太妃不相信:“你就是嘴上说得好听。”
昭王妃不想跟她多说了,她只会相信自己认定的事实。
“事已至此,你也别再生事了。为了阿承好,这件事你一个字都不要说出口,要是让我发现你胡言乱语,那也别礼佛了,去陪先帝吧!”
“你……”柳太妃震惊,“你敢杀我?你忘了我姐姐的恩情了吗?”
“对啊,这是你姐姐的恩情,跟你有什么关系?”昭王妃冷淡道,“我对柳姐姐的情分,自然会回报到阿承身上,不需要你插一杠子。”
说完这句话,昭王妃便往外走,柳太妃在后面再喊,她都没有回头。
待她出了大殿,不远处的徐吟和燕承夫妇都转过头来,关切地看着她。
“母亲?”燕承快步上前,打量她的神色,“您没事吧?”
昭王妃笑起来:“我能有什么事?”
这让燕承松了口气,目光又投向殿内:“那太妃娘娘……”
“她承认了。”昭王妃轻描淡写地说,“这里伺候的宫人都换了吧,叫内使监来,把太元宫改成佛堂。”
燕承愣了一下:“母亲,您的意思是,太妃娘娘以后就在这里礼佛?”
“嗯。大光明寺到底有些远,太妃娘娘要为先帝祈福。”
燕承明白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回去吧!”昭王妃叹了口气。来的时候虽然不怎么高兴,没想到走的时候更不开心。
------题外话------
这段写完还有两个情节吧,不知道下个月能不能写完。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