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26 四三一、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 427 四三二、回肠荡气的感情
- 428 四三三、胆子大的赌徒总是有的
- 429 四三四、崇祯皇帝暴走
- 430 四三五、剿抚并用
- 431 四三六、贼人开科举
- 432 四三七、我一定会考上案首
- 433 四三八、官民一家亲
- 434 四三九、高迎祥败亡
- 435 四四零、形势变化
- 436 四四一、百炼精钢模具
- 437 四四二、占领陕北的借口
- 438 四四三、前往清涧
- 439 四四四、混十万败仗
- 440 四四五、这就是真正的打仗?
- 441 四四六、打就打吧
- 442 四四七、匹夫之勇
- 443 四四八、我不是救苦救难的观音
- 444 四四九、夹在中间怎么玩?
- 445 四五零、陕北复苏
- 446 四五一、流寇的弱点
- 447 四五二、杨嗣昌张网
- 448 四五三、再来逼反一批良民
- 449 四五四、和官兵做交易
- 450 四五五、黑杆兵
- 451 四五六、前往四川
- 452 四五七、适合四川的农作物
- 453 四五八、许人杰中伏
- 454 四五九、山林间的激战
- 455 四六零、好功夫
- 456 四六一、胸口碎大石
- 457 四六二、红娘子的战斗力
- 458 四六三、左光先那混账
- 459 四六四、进驻广元
- 460 四六五、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 461 四六六、他能吃谁?
- 462 四六七、问题的所在
- 463 四六八、十二万大军果然不是吹的
- 464 四六九、不劳你费心了
- 465 四七零、朱元璋的儿歌
- 466 四七一、女人报恩的方法
- 467 四七二、两个优势
- 468 四七三、大雾弥漫
- 469 四七四、雾中混战
- 470 四七五、李洁琼复仇记
- 471 四七六、谁说过我的火铳要点火绳
- 472 四七七、拿下他,要活的
- 473 四七八、着我旧时裳
- 474 四七九、快表白吧
- 475 四八零、你是不是男人
- 476 四八一、真实的梦
- 477 四八二、把小哑巴娶了吧
- 478 四八三、山中偶遇
- 479 四八四、老子要三成
- 480 四八五、这笔钱我来出
- 481 四八六、游说罗汝才
- 482 四八七、让她改嫁给我
- 483 四八八、春玉米播种
- 484 四八九、李岩公子的计策
- 485 四九零、许人杰叛变
- 486 四九一、你打我,我打你,你打他
- 487 四九二、呼……好爽!
- 488 四九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489 四九四、你喜欢被人踩?
- 490 四九五、李自成逃命
- 491 四九六、吓走左良玉
- 492 四九七、请仙女姐姐带我去见见玉皇大帝
- 493 四九八、奸细,受死!
- 494 四九九、生产力的问题
- 495 五零零、孟家三兄弟回来了
- 496 五零一、你们怎么帮贼?
- 497 五零二、接触羌族兵
- 498 五零三、每天抢一个村子
- 499 五零四、就为了抢点玉米
- 500 五零五、文化侵略
- 501 五零六、时间不多了
- 502 五零七、取道阴平
- 503 五零八、白杆兵与黑杆兵
- 504 五零九、马祥麟与王二
- 505 五一零、赢了战略,输了武勇
- 506 五一一、曹文诏出阵
- 507 五一二、曹文诏战小马超
- 508 五一三、窥视成都
- 509 五一四、我先走还是你先走?
- 510 五一五、张令弃关
- 511 五一六、曹文诏的连环箭
- 512 五一七、张令进攻
- 513 五一八、曹文诏与张令
- 514 五一九、你不在乎的话我也不在乎
- 515 五二零、用五百万斤粮食来换
- 516 五二一、秦良玉移驻重庆
- 517 五二二、加派练饷
- 518 五二三、大结局
- 519 结尾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四四一、百炼精钢模具
四四一、百炼精钢模具
() 走到铁匠街前,只见街口有朱军的士兵站巷,这里虽然名叫“铁匠街”,其实却应该称为兵工厂,除了前后两个路口之外,周围全部用厚厚的墙壁封死,闲杂人等无法进入。レ思♥路♣客レ兵工厂里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戒备得十分森严,这是为了防止朝廷或者其他流寇的探子在兵工厂里捣乱而安排的。
尤其是火药更需要小心谨慎地保护,朱军的火药以前是靠洋人弄来,占领陕南之后,朱军得到了汉中府,这里乃是出产硝石的大地方,因此一举解决了困扰朱军良久的硝石问题。现在朱军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不再需要走洋人的渠道,但是生产生药的危险xìng也极大,堆放火药的仓库只要摸进来一个探子,扔出一个火折子,就能把半个兵工厂给掀上天去,因此这里的防卫不可能不森严。 . .
红娘子加入朱军不久,这还是第一次来参观朱军的兵工厂,不由得< 兴奋地左看右看。她看了一阵子,就有了一个问题,于是向朱元璋问道:“朱八大哥,我看到咱们的重步兵和重骑兵都很厉害,为什么兵工厂里却没有大量生产重甲呢?我看到这里主要生产的还是武器偏多,甲胄极少。”
朱元璋点了点头:“你的眼还是满尖的,咱们已经基本上停止甲胄的打造了,有三千名重步兵已经足够,现在主要打造火铳,次要打造盾牌、矛尖、刀剑等武器。”
红娘子大惑不解:“重步兵如此厉害,应该多多益善嘛。” . .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随着火铳技术的发展。甲胄会越来越没用,今后甚至会成为影响士兵行动的累赘,我不想把本来就不够高的产能花在注定会被淘汰的东西上。现有的重步兵已经足够让我们与普通的官兵和流寇作战,今后若想应付更厉害一些的敌人,我们就必须大力制作火铳。”
红娘子深不以为然,摇头道:“火铳装填慢,发shè时要点火绳也慢,打得又不见得有弓箭远,我却不知道那东西有哪里好了,还不如我的飞刀呢。”
朱元璋哈哈大笑。不和她多说了。要知道红娘子毕竟是个古人,她有她的局限xìng,和她多说也没意思,今后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给她看就行了。
这时他们走到了厂区中心。一个小头目迎了上来。将朱元璋一行人请到一个房间里。然后就有一小群铁匠走了出来,每人手上拿着一把火铳。朱元璋定睛一看,他们拿着的正是外露式转轮打火枪。
这群铁匠将转轮打火枪交到朱元璋的面前。然后恭敬地道:“将军大人,我们花了一年时间,终于成功地将转轮打火枪仿制出来,这一批转轮打火枪已经和大元帅头领的那一把没什么区别了。”
这些铁匠并不像马小天、红娘子他们一样称朱元璋为朱八大哥,而是称之为将军大人,显得十分恭敬,也十分生疏。
朱元璋也不纠正他们的称呼,反正他自称镇西将军,对他不熟悉的人是要叫一声将军的。随手捡起一把转轮打火枪,问道:“实shè过吗?”
铁匠们认真地道:“实shè过,不过……它们仍然经常出问题。”
朱元璋问道:“有些什么问题?”
铁匠们回道:“偶尔会炸膛、转轮机括也经常卡住、还偶尔会有扣下扳机却撞不出火,无法引发子弹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努力解决。”
朱元璋心中明白,这些问题是火铳自发明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而且在数百年内都不一定能解决,要到人类拥有了jīng密加工技术,才能杜绝这些问题。他对其中的技术细节并不了解,上辈子他游魂天空,主要是在看世事变迁,可不是蹲在兵工厂里偷学技术,所以具体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也不知道。
一名铁匠拿起了一把转轮打火枪,递到朱元璋的面前给他看,然后认真地道:“将军您看,这火统上面的转轮与轴承之间的契合……并不能做到严丝严缝,所以在转轮转动的时候,机括就容易发生故障,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朱元璋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为何不能做到严丝严缝呢?”
铁匠们面sè尴尬地道:“我们的手艺不jīng,无法打造出完美相同的零件,例如转轮和机括吧,就没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大点,那个小点,这个圆点,那个扁点……总是不能完美契合。”
朱元璋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人手并不是机器,每一次下手的力量轻重,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就算是同一个人制作的两个相同零件,其实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总有些肉眼难以查觉的差异。
他忍不住道:“那你们何不先做几个模具,把烧化的铁水倒入模具之中,冷却之后取出,就能做出一批一模一样的零件了。”
模具的概念在后世已经普及,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知道拿个塑料模具在冰箱里面冻冰块呢。但在明朝这个时代,模具还应用得很少,大多数人不知道,只有制作月饼的工匠们已经懂得制作月饼模具,别的行业就不怎么用了……
铁匠们听了这话,纷纷不解。朱元璋便简单地讲解了一下模具的概念,然后让人在咸阳城里找了一个做月饼的师傅来,此时已经是夏末,快要到中秋的时节,这名月饼师傅也是极忙的,他见一群打铁的大老爷们儿都拿绿油油的眼光看着他,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把他的月饼模具双手奉上。铁匠们看了之后纷纷惊叹,难怪月饼上印的字个个都相同,原来是有模子的,结果一群铁匠老爷们儿就兴奋地跟着月饼师傅学起做模具来。
铁匠们兴高采烈地学会了做模具,但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拿什么材料来做模具?要把烧化的铁水倒进去,那模具的材质必须非常耐热,还不能让铁水凝结之后粘在上面……月饼可以用木模,但是铁匠们是绝对不可能用木模的,铁水一去,木模就要烧成渣。
铁匠们聚在一起商议了良久,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铁匠道:“咱们用百炼jīng钢来做模具,就不怕铁水烫。”
所谓百炼jīng钢,其实还是铁,在明朝这个时代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钢的,百炼jīng钢的弄法,就是把铁烧红,然后拿锤子用力锤打,将铁里面的杂质给打出去。整个流程转一圈是为一炼,按锻炼的次数多少,为五种,有“九炼”、“三十炼”、“五十炼”、“七十二炼”、“百炼”,前面的数字代表锻炼的次数。炼得越多,质量当然就越高。
据古书记载,三国时刘备曾令刀匠蒲元打造了宝刀五千把,每一把上面都刻着“七十二炼”的字样。而曹cāo则拥有“百炼利器”五把,孙权最惨,他只有一把。
实际上,对于追求完美的铁匠来说,百炼都不算最好的铁,他们要把铁反复锤打,反复锻炼,不要管它炼了多少次,要直到锻炼完后用秤称,重量不会减轻,才说明铁中的杂质已经完全打出,那才是最硬的纯铁。那种铁比起百炼更胜一筹,用来给普通的铁做模子,便足以胜任。
当下老铁匠们就开了炉,拿了一块铁霹雳啪啦地锻打起来,朱元璋过去询问他们要多久才能打出百炼jīng钢,那老铁匠道:“朝也打,晚也打,累了就换我儿子打,如此打上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以打出百炼jīng钢来制模具……”
朱元璋抹了一把汗,你这个也太伤神了吧……要大量制造火铳,可不是一两个模具就行的,模具必须要有许许多多,才能够用,要是每个模具都让你花上七七四十九天来打,那还得了?他搜肠刮肚了想了许久,才想到未来的模具中有一种是陶瓷做的,也不知道这个年头的陶瓷能不能行,总之试一试也是好的,陕西青瓷的产地都已经被朱军收入囊中,派人去找些瓷匠来仔细研究一下,不管成不成,总要想法试一试。
巡了许久的兵工厂,红娘子已经看得不耐烦,哈欠连天,朱元璋也感觉有点累了,便打算回去,正在这时,一名传令兵飞也似地跑了进来,他显然很急,满头都是大汗,见到朱元璋,立即报道:“将军,属下先到西安找您,没找着,赶紧又来咸阳,在厂子里转了半个时辰才将您找到……这里有洛川李攀龙大人发来的急信。”
朱元璋伸手接过信件,展开来看,只看了两眼,顿时大喜。
旁边的马小天和红娘子见他表情,便问道:“朱八大哥,是什么喜事吗?”
朱元璋笑道:“确实是喜事,占据陕北的几路义军打起来了。横天王杀了冲天柱,并且向朝廷乞降,混十万大怒,发兵攻打横天王,两军在延安府的北边大战,杀得尸横遍野。”
“啊?”马小天大汗:“这也算喜事?”(未完待续。)
尤其是火药更需要小心谨慎地保护,朱军的火药以前是靠洋人弄来,占领陕南之后,朱军得到了汉中府,这里乃是出产硝石的大地方,因此一举解决了困扰朱军良久的硝石问题。现在朱军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不再需要走洋人的渠道,但是生产生药的危险xìng也极大,堆放火药的仓库只要摸进来一个探子,扔出一个火折子,就能把半个兵工厂给掀上天去,因此这里的防卫不可能不森严。 . .
红娘子加入朱军不久,这还是第一次来参观朱军的兵工厂,不由得< 兴奋地左看右看。她看了一阵子,就有了一个问题,于是向朱元璋问道:“朱八大哥,我看到咱们的重步兵和重骑兵都很厉害,为什么兵工厂里却没有大量生产重甲呢?我看到这里主要生产的还是武器偏多,甲胄极少。”
朱元璋点了点头:“你的眼还是满尖的,咱们已经基本上停止甲胄的打造了,有三千名重步兵已经足够,现在主要打造火铳,次要打造盾牌、矛尖、刀剑等武器。”
红娘子大惑不解:“重步兵如此厉害,应该多多益善嘛。” . .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随着火铳技术的发展。甲胄会越来越没用,今后甚至会成为影响士兵行动的累赘,我不想把本来就不够高的产能花在注定会被淘汰的东西上。现有的重步兵已经足够让我们与普通的官兵和流寇作战,今后若想应付更厉害一些的敌人,我们就必须大力制作火铳。”
红娘子深不以为然,摇头道:“火铳装填慢,发shè时要点火绳也慢,打得又不见得有弓箭远,我却不知道那东西有哪里好了,还不如我的飞刀呢。”
朱元璋哈哈大笑。不和她多说了。要知道红娘子毕竟是个古人,她有她的局限xìng,和她多说也没意思,今后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给她看就行了。
这时他们走到了厂区中心。一个小头目迎了上来。将朱元璋一行人请到一个房间里。然后就有一小群铁匠走了出来,每人手上拿着一把火铳。朱元璋定睛一看,他们拿着的正是外露式转轮打火枪。
这群铁匠将转轮打火枪交到朱元璋的面前。然后恭敬地道:“将军大人,我们花了一年时间,终于成功地将转轮打火枪仿制出来,这一批转轮打火枪已经和大元帅头领的那一把没什么区别了。”
这些铁匠并不像马小天、红娘子他们一样称朱元璋为朱八大哥,而是称之为将军大人,显得十分恭敬,也十分生疏。
朱元璋也不纠正他们的称呼,反正他自称镇西将军,对他不熟悉的人是要叫一声将军的。随手捡起一把转轮打火枪,问道:“实shè过吗?”
铁匠们认真地道:“实shè过,不过……它们仍然经常出问题。”
朱元璋问道:“有些什么问题?”
铁匠们回道:“偶尔会炸膛、转轮机括也经常卡住、还偶尔会有扣下扳机却撞不出火,无法引发子弹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努力解决。”
朱元璋心中明白,这些问题是火铳自发明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而且在数百年内都不一定能解决,要到人类拥有了jīng密加工技术,才能杜绝这些问题。他对其中的技术细节并不了解,上辈子他游魂天空,主要是在看世事变迁,可不是蹲在兵工厂里偷学技术,所以具体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也不知道。
一名铁匠拿起了一把转轮打火枪,递到朱元璋的面前给他看,然后认真地道:“将军您看,这火统上面的转轮与轴承之间的契合……并不能做到严丝严缝,所以在转轮转动的时候,机括就容易发生故障,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朱元璋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为何不能做到严丝严缝呢?”
铁匠们面sè尴尬地道:“我们的手艺不jīng,无法打造出完美相同的零件,例如转轮和机括吧,就没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大点,那个小点,这个圆点,那个扁点……总是不能完美契合。”
朱元璋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人手并不是机器,每一次下手的力量轻重,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就算是同一个人制作的两个相同零件,其实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总有些肉眼难以查觉的差异。
他忍不住道:“那你们何不先做几个模具,把烧化的铁水倒入模具之中,冷却之后取出,就能做出一批一模一样的零件了。”
模具的概念在后世已经普及,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知道拿个塑料模具在冰箱里面冻冰块呢。但在明朝这个时代,模具还应用得很少,大多数人不知道,只有制作月饼的工匠们已经懂得制作月饼模具,别的行业就不怎么用了……
铁匠们听了这话,纷纷不解。朱元璋便简单地讲解了一下模具的概念,然后让人在咸阳城里找了一个做月饼的师傅来,此时已经是夏末,快要到中秋的时节,这名月饼师傅也是极忙的,他见一群打铁的大老爷们儿都拿绿油油的眼光看着他,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把他的月饼模具双手奉上。铁匠们看了之后纷纷惊叹,难怪月饼上印的字个个都相同,原来是有模子的,结果一群铁匠老爷们儿就兴奋地跟着月饼师傅学起做模具来。
铁匠们兴高采烈地学会了做模具,但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拿什么材料来做模具?要把烧化的铁水倒进去,那模具的材质必须非常耐热,还不能让铁水凝结之后粘在上面……月饼可以用木模,但是铁匠们是绝对不可能用木模的,铁水一去,木模就要烧成渣。
铁匠们聚在一起商议了良久,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铁匠道:“咱们用百炼jīng钢来做模具,就不怕铁水烫。”
所谓百炼jīng钢,其实还是铁,在明朝这个时代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钢的,百炼jīng钢的弄法,就是把铁烧红,然后拿锤子用力锤打,将铁里面的杂质给打出去。整个流程转一圈是为一炼,按锻炼的次数多少,为五种,有“九炼”、“三十炼”、“五十炼”、“七十二炼”、“百炼”,前面的数字代表锻炼的次数。炼得越多,质量当然就越高。
据古书记载,三国时刘备曾令刀匠蒲元打造了宝刀五千把,每一把上面都刻着“七十二炼”的字样。而曹cāo则拥有“百炼利器”五把,孙权最惨,他只有一把。
实际上,对于追求完美的铁匠来说,百炼都不算最好的铁,他们要把铁反复锤打,反复锻炼,不要管它炼了多少次,要直到锻炼完后用秤称,重量不会减轻,才说明铁中的杂质已经完全打出,那才是最硬的纯铁。那种铁比起百炼更胜一筹,用来给普通的铁做模子,便足以胜任。
当下老铁匠们就开了炉,拿了一块铁霹雳啪啦地锻打起来,朱元璋过去询问他们要多久才能打出百炼jīng钢,那老铁匠道:“朝也打,晚也打,累了就换我儿子打,如此打上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以打出百炼jīng钢来制模具……”
朱元璋抹了一把汗,你这个也太伤神了吧……要大量制造火铳,可不是一两个模具就行的,模具必须要有许许多多,才能够用,要是每个模具都让你花上七七四十九天来打,那还得了?他搜肠刮肚了想了许久,才想到未来的模具中有一种是陶瓷做的,也不知道这个年头的陶瓷能不能行,总之试一试也是好的,陕西青瓷的产地都已经被朱军收入囊中,派人去找些瓷匠来仔细研究一下,不管成不成,总要想法试一试。
巡了许久的兵工厂,红娘子已经看得不耐烦,哈欠连天,朱元璋也感觉有点累了,便打算回去,正在这时,一名传令兵飞也似地跑了进来,他显然很急,满头都是大汗,见到朱元璋,立即报道:“将军,属下先到西安找您,没找着,赶紧又来咸阳,在厂子里转了半个时辰才将您找到……这里有洛川李攀龙大人发来的急信。”
朱元璋伸手接过信件,展开来看,只看了两眼,顿时大喜。
旁边的马小天和红娘子见他表情,便问道:“朱八大哥,是什么喜事吗?”
朱元璋笑道:“确实是喜事,占据陕北的几路义军打起来了。横天王杀了冲天柱,并且向朝廷乞降,混十万大怒,发兵攻打横天王,两军在延安府的北边大战,杀得尸横遍野。”
“啊?”马小天大汗:“这也算喜事?”(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