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99 第一百二十四章 博尔忽入伏
- 200 第一百二十五章 围歼博尔忽(1)
- 201 第一百二十五章 围歼博尔忽(2)
- 202 第一百二十五章 围歼博尔忽(3)
- 203 第一百二十六章 郭侃受命
- 204 第一百二十七章 奇袭略阳
- 205 第一百二十八章 戏法夺城
- 206 第一百二十九章 奇计破城
- 207 第一百三十章 郭侃入关
- 208 第一百三十一章 和尚原誓师
- 209 第一百三十二章 渭水轶事
- 210 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隽遇刺
- 211 第一百三十四章 再战郭侃
- 212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破郭侃(上)
- 213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破郭侃(下)
- 214 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风子的手段
- 215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关中一道
- 216 第一百三十九章 重拾民心
- 217 第一百四十章 关中父老
- 218 第一百四十一章 屠城惨剧
- 219 第一百四十二章 血洗函谷关
- 220 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债血偿
- 221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复仇火焰
- 222 第一百四十五章 以血止血
- 223 第一百四十六章 洛阳流血夜
- 224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元太子真金
- 225 第一百四十八章 舌战真金
- 226 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伐序曲
- 227 第一百五十章 暴虐兽行
- 228 第一百五十一章 威振异域
- 229 第一百五十二章 悲惨人生
- 230 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隽的难题
- 231 第一百五十四章 巧妙应对
- 232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战伏牛山
- 233 第一百五十六章 伏兵四起
- 234 第一百五十七章 忽必烈的反应
- 235 第一百五十八章 舌战忽必烈
- 236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临安新貌
- 237 第一百六十章 新事新气象(上)
- 238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事新气象(下)
- 239 第一百六十二章 会师昆明
- 240 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式装备(上)
- 241 第一百六十四章 新式武器(下)
- 242 第一百六十五章 乱臣贼子
- 243 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争措施(上)
- 244 第一百六十七章 战争措施(中)
- 245 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争措施(下)
- 246 第一百六十九章 生财之道
- 247 第一百七十章 议和(上)
- 248 第一百七十一章 议和(下)
- 249 第一百七十二章 汉奸的末日
- 250 第一百七十三章 亡国之君
- 251 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津登陆战(上)
- 252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天津登陆战(下)
- 253 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料之外
- 254 第一百七十七章 地底之谜
- 255 第一百七十八章 突破
- 256 第一百七十九章 贼船
- 257 第一百八十章 细菌战
- 258 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都风云(上)
- 259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都风云(下)
- 260 第一百八十三章 忽必烈的计谋
- 261 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城激战
- 262 第一百八十五章 十万火急
- 263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都血战
- 264 第一百八十七章 忽必烈震怒
- 265 第一百八十八章 壮怀激烈
- 266 第一百八十九章 针锋相对
- 267 第一百九十章 新战术体系
- 268 第一百九十一章 闪电战
- 269 第一百九十二章 埃及苏丹
- 270 第一百九十三章 誓师北伐
- 271 第一百九十四章 揭竿而起
- 272 第一百九十五章 异军突起
- 273 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烧砀山
- 274 第一百九十七章 各出奇谋
- 275 第一百九十八章 挥师洛阳
- 276 第一百九十九章 变生肘腋
- 277 第二百章 残暴的旭烈兀
- 278 第二百零一章 阿鼻地狱
- 279 第二百零二章 黄河上的较量
- 280 第二百零三章 危机重重
- 281 第二百零四章 雇佣军
- 282 第二百零五章 东线围歼战
- 283 第二百零六章 旭烈兀受挫
- 284 第二百零七章 难解玄机
- 285 第二百零八章 狡猾似狐
- 286 第二百零九章 连环巧计
- 287 第二百十章 直捣汴京
- 288 第二百十一章 大获全胜
- 289 第二百十二章 再接再励
- 290 第二百十三章 郭侃的末日
- 291 第二百十四章 会师汴京
- 292 第二百十五章 王师已定中原
- 293 第二百十六章 无处可逃
- 294 第二百十七章 合围汴京
- 295 第二百十八章 光复汴京(上)
- 296 第二百十九章 光复汴京(中)
- 297 第二百二十章 光复汴京(下)(1)
- 298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光复汴京(下)(2)
- 299 第二百二十二章 围歼旭烈兀(上)
- 300 第二百二十三章 围歼旭烈兀(中)
- 301 第二百二十四章 围歼旭烈兀(下)(1)
- 302 第二百二十五章 围歼旭烈兀(下)(2)
- 303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处决旭烈兀
- 304 第二百二十七章 出兵东瀛
- 305 第二百二十八章 郭侃之死
- 306 第二百二十九章 直奔日本
- 307 第二百三十章 渡河准备
- 308 第二百三十一章 北伐燕云
- 309 第二百三十二章 渡河之战
- 310 第二百三十三章 首战日本
- 311 第二百三十四章 威震东洋
- 312 第二百三十五章 神奇的进军
- 313 第二百三十六章 第二战场
- 314 第二百三十七章 忽必烈的末日
- 315 第二百三十八章 光复大都
- 316 第二百三十九章 忽必烈之死
- 317 第二百四十章 一统华夏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三十二章 渭水轶事
第一百三十二章 渭水轶事
第一百三十二章 渭水轶事
“你他娘的老不死的南蛮,干活也偷懒,打打打!”一个蒙古百夫长挥着马鞭对着一个年纪足有六十岁的老大爷劈头盖脑地抽下去,老大爷年老力弱,哪里干得动重活,本就累得气喘喘嘘嘘,随时都会倒地,再给他这么一通不要命地猛抽,老大爷站都站不稳了,倒在地上,抱着头一个劲地叫疼。
也许天道不公,上天不佑好人,专让恶人横行,更不幸的是老大爷抱在怀里的一块木板掉下来正好砸在脚背上,这种痛上加痛的事情无异于雪上加霜,老大爷受的罪可就大了。
鞑子横行,欺压老百姓的事情多不胜数,不要说一年就是一天都不知道要发生多少起,象这种动辄打人的事情可以说司空见惯,根本就不足为奇,其他在弯刀威逼之下修建浮桥的老百姓可能是见得太多了,已经麻木了,无动于衷,仿佛老大爷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不存在似的,自顾自地低头干活,生怕百夫长的马鞭抽在自己身上。
一阵猛抽,老大爷遍体鳞伤,血迹般般,连喊叫的力气都没有了,百夫长仍是不肯住手,挥着马鞭道:“你他娘的老不死的,想偷懒,没门。起来,给老子干活去,要是干不好,小心老子的弯刀,给你一刀。”重重一马鞭打在老大爷的脖子上,马鞭绕过来缠住老大爷的脖子,百夫长狞笑一声,手腕一抖,老大爷如断线的风筝般飞出老远,重重砸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响。
老大爷的脖子给马鞭缠住,哪里能够透得出气,双眼翻白,只有出气,没有进气,要是再不松开,肯定是死多活少了。欺负老百姓一向是蒙古人的爱好,百夫长正在兴头上,哪里会轻易饶过老大爷,大步一迈,拖着老大爷跑起来,打算放风筝了。
长期营养不良,老大爷瘦骨嶙峋,蜷起来的话不过一只大一点的狗那般大,重量不过几十斤,而百夫长却是牛高马大,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一副好身材,力气有的是,这一跑起来就是没完没了,老大爷给拖得飞起来,一会撞在地上,一会飞在空中。
修建浮桥的老百姓脸有不忍之色,慑于蒙古人的淫威,不敢为老大爷求情,只好当作没看见。有些胆子稍大的老百姓,也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
折磨人始终是蒙古人的最爱,百夫长发出了欢快的畅笑声,好象这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大乐趣。
“住手!”就在百夫长乐不可支的时候,路边走来三个大汉,为首的一个浓眉汉子大喝一声,大步朝百夫长走去。
百夫长正玩得开心,没想到居然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管他的事,好心情一下子变成了坏心情,一双眼睛瞪得象铜铃,看着这个大汉喝道:“你他娘的南蛮,老子的好事你也敢来管。”把大汉打量几眼,道:“来得正好,老子抓民夫找不到年青的,只好抓这些老不死的来赶工,这下好了,你自己找上门来,省了老子不少事。来啊,给老子抓起来。”大手一挥,几个蒙古军卒手按在刀柄上围将上来。
大汉毫无畏惧,根本就不把气势汹汹的蒙古军卒放在眼里,也许在他的眼里蒙古军卒根本就是不存在,连只蚂蚁都不如,直朝百夫长走去,道:“你们这些鞑子,为匪作歹,欺压百姓,今天就是你的末日。”
敢于挑战蒙古人权威的事情百夫长还没有遇到过,根本就不当一回事,狞笑道:“南蛮,你敢对草原上的雄鹰不敬,老子要你好看。”一下拔出弯刀,对准大汉脖子砍去。蒙古人的弯刀砍杀技术在历史上大为有名,百夫长长年驰骋在战场上,这招砍人脖子的刀法不知道使过多少回,给他砍下的人头也不知道有多少,端的是精湛了得,刀光如练,很是骇人。
那些修桥的老百姓看在眼里,为大汉捏了一把冷汗。以他们想来,大汉肯定是完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与他们的预想差得太远,大汉不仅没有玩完,倒霉的是百夫长。也不见大汉如何动作,百夫长手里的弯刀掉下来,刀尖对着他的脚背,正正插在脚背上,他刚才折磨老大爷,老大爷给木块砸中脚背,痛不可挡,没想到现眼现报,报应得真快,不到一盏茶时分,弯刀插猪脚的噩运就落在他身上了。
这还不是最让人解恨的,最让人解恨的是百夫长双手捂着下体,张大了嘴巴呼哧哧地喘粗气,脸色因为过度的剧痛已经涨成了紫酱色,痛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血丝顺着裤管滴在地上,一会儿功夫就是一大摊,还有少红白之物。不用想都知道,是百夫长那地方出了问题,给大汉一脚踢在命根子上,草原上的雄鹰再雄壮也是禁受不起大宋皇家特种部队的撩阴腿。
几个蒙古军卒见势不妙,拔出弯刀就要来收拾大汉,另外两个大汉飞身而上,好象猛虎进入羊群,三拳两脚下来,这几个蒙古军卒就倒在地上,抱着头叫疼,再也爬不起来。
附近还有不少蒙古军卒正在监工,陡见奇变,马上就围了过来。就在这时,一群大汉突然冲了过来,对准他们就动上手,这些大汉是许光汉统帅下的特种部队,技击搏杀之道极是精湛,蒙古军卒哪里是对手,这一放开手大杀,那还得了,没多久功夫蒙古军卒就全部倒在血泊中了。
为首的大汉对老百姓道:“乡亲们:我们是大宋朝的特种部队,专门来解救你们。朝庭打回来了,你们的苦难日子到头了!以后你们不用再受鞑子的欺凌,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指着地上的百夫长道:“这鞑子欺负老大爷,现在,把他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一个特种兵手里的火铳对准了百夫长的脑袋,道:“鞑子,你做恶时可曾想到有今天?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现在就是你的报应。”砰的一声枪响,一篷血花闪现,百夫长的脑袋象烂西瓜一样炸开,鲜血和着雪白的脑浆飞溅得到处都是。
如此一来,原本还在迟疑的老百姓哪里还会迟疑,大喊一声“朝廷回来了!我们的苦日子到头了!”一窝蜂似的涌将上去,对着躺在地上的蒙古军卒拳打脚踢,捡起石头木块猛砸猛擂。等他们泄完愤后,地上多了不少渗着鲜血的肉泥,软软地摆在地上。
在特种部队的安排下,老百姓背着老大爷走了,原本充满着蒙古军卒粗暴的吼斥声、老百姓的惨叫声的架桥现场又归于平静。特种兵们取出炸药包放好,点燃引信,在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声中,一片滔天巨浪冲天而起,架设在渭水之上的浮桥就这样给特种部队摧毁了。
波光粼粼,水面平滑如镜,没有一丝浪,渭水这条中华文明的奠基河流一如既往地平静。日头悬空,柔和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更是一片金碧,说不出的美。清风徐来,吹起点点涟漪,这条古老的河流更增几许生气。
回水处,一个大汉坐在一块石头上,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里的鱼杆伸得笔直,鱼线浸在水中,正在垂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史天泽。要是个不了解他身份的人,看了他这身打扮,肯定以为他是一真正的渔夫,不会想到他是手握重兵的蒙古名将。
当然,更不会有人想到,要不是赵良淳放他一马,他已是南宋的阶下囚。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个亲兵快步过来,气喘嘘嘘地报告:“大帅,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史天泽仿佛没有听出亲兵话里那种焦急心情,淡淡地问道:“什么事?有事就说,没事就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大帅,都这时候了,你还有心情钓鱼,真是的。”亲兵脚一跺,埋怨起来,道:“大帅,刚刚接到消息,我们在渭水上的浮桥给南朝的特种部队摧毁了。”
郭侃大军要想与李隽大军大战,就要渡过渭水,渭水上的浮桥极其重要,这座浮桥可是史天泽花了不少心血才架起来,眼看着就要架好了,没想到给特种部队摧毁了,这可是非常紧急的军情,要亲兵不急都不行。
以亲兵想来,史天泽听到这个消息肯定是一下跳起来,会追问他是不是真的,没想到事情的进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史天泽的反应只有三个字:“知道了。”说得非常平淡,头都没有抬一下,双眼直勾勾地看着水中的鱼线,仿佛那是宝贝,比浮桥被毁还要重要百倍。
一向以治军严谨,军务必处理著称的史天泽居然是这种反应,亲兵无论如何是想不到,惊奇得眼珠都快掉到地上了,迟疑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问道:“大帅,就这样?你就这点反应?”
“那你还能要多少反应?”史天泽依然平静如恒,淡淡地道:“要不要我抽你一鱼杆,要是你还不走开,吓跑我鱼儿的话。”
负责任的亲兵不仅没有得到史天泽的嘉奖,反而是他的威吓,太也出人意料,亲兵想也没有想,问道:“大帅,这是为什么呀?”
史天泽手持鱼杆,回头道:“哪有那么多的话,叫你走开你就走开。这事,你不用管,你做好你的事情就是了。”
“噢。”亲兵无奈地答应一声,正要走开,又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个亲兵气喘嘘嘘地跑过来,远远就道:“大帅,大帅,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肯定又遇有什么坏消息了。”第一个亲兵心里如是想,放慢脚步,打算看看史天泽的反应再走。
史天泽看着第二个亲道:“大惊小怪的,象个娘们。说,什么事?”听语气已是不善,很是不奈烦了。
“大帅。”第二个亲兵喘着粗气,报告道:“大帅,我们抓到的民夫全部给南朝的特种部队放走了,我们损失了不少人手。”
史天泽右手对他一挥,一点反应也没有,道:“下去。”
“还有。”第二个亲兵马上道:“大帅,我们的营地遭到攻击,南朝的特种部队真不是东西,钻进我们的营里杀人,贴标语,还还还……”很明显后面的话不大好听,他不自然地住口不说了。
史天泽把鱼杆向前移动了点,道:“说下去。”
“他们他们居然在营里放鞭炮,说是春节要到了,提前给我们拜年。”第二个亲兵迟疑了一下,终于说出来,嘀咕道:“他们也真有心情,这么早就拜年。”
第一个亲兵要不是醒悟得快,用捂住嘴巴的话,肯定是笑出声来,心里想的是:“过年还有两个月,他们真的是太心急了,小孩子望过年,有好吃的。”
“别大惊小怪的,他们就给伯颜丞相拜过年,没什么好奇怪的。”史天泽一点不惊奇,问道:“有没有给我送春联?”
李隽给伯颜送了一幅春联,把一向气度不凡的伯颜给气得当场吐血,终致成心病,最终一病不起,这事史天泽当然知道,才有此一问。
“春联?”第二个亲兵嘀咕一句,一拍脑门,马上记起一事,道:“春联没有,话倒是有一句。他们留下的话是:长安帝王都。”
史天泽细一品味,点评起来,道:“长安自古就是八百里秦川的要地,是历代王朝建都所在,汉隋唐都曾在这里建都。真是好句,有气魄。”顿了顿,道:“如此好句不能成为孤句,我就给他对下联,这下联就是:渭水太公事。”把手里的鱼钩提起,鱼钩露出来,两个亲兵看在眼里,眼珠都差点掉在地上了。
不要说亲兵惊奇,就是换作任何人都会惊奇无已,因为史天泽的鱼钩是直的,不是弯钩。
“这这这这,大帅,你这能钓到鱼吗?”两个亲兵惊奇得不得了,同声问出来。
史天泽好象没有看见两人惊奇得快把眼珠掉在地上的表情,把鱼钩放进水里,笑道:“你们俗了,太俗了,俗不可耐。不愿鱼上钩,只钓王与侯。”
“不愿鱼上钩,只钓王与侯。”两个亲兵念了一遍,点评道:“大帅,你连鱼都钓不到,还能钓到王侯吗?”
史天泽想也没有想,信心十足地道:“能能能,一定能。”扭头看着两个亲兵,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渭水。”两个亲兵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史天泽筹划渡过渭水与李隽决战,亲兵哪有不知道这是渭水的道理,自然是一口就答出来了。
史天泽点头道:“没错,这里是渭水。你们知道谁在渭水边钓鱼?”
“大帅。”两个亲兵想也没有就答道。
史天泽发出欢快的笑声,道:“不是我,是姜太公姜子牙。他当年就象我一样坐在渭水边,用直钩钓鱼,他不想钓鱼,只想钓王侯。”
姜子牙当年就在渭水边垂钓,有人见他用直钩钓鱼,就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只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愿鱼上钩,只钓王与侯。”问他的人以为他发了疯,神经不正常,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直到周文王经过渭水边见了他以直钩钓鱼,很是奇怪,和他一席畅谈惊为奇才,把他请回去,拜为丞相,才有武王伐纣,开创周室八百年天下的故事。
两个亲兵若有所悟地道:“渭水太公事,大帅,你说的就是这事。”
“是,也不完全是。”史天泽语含禅机,弄得两个亲兵一头雾水,给解释道:“渭水的对面就是岐丰之地,太公大展宏图之地也。凤鸣岐山,百瑞呈祥,过了这条河,我们就到了太公当年兴义师,伐无道的旧地。到时,我带你们去好好游览一番。”
“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这是一句自吹之词。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句话,“没有三把神砂,不敢倒反西岐”,这句话说的就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开创周室基业。
两个亲兵若有所悟,道:“大帅,等到打过渭水,活捉南朝皇帝,大帅就是当今太公。”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这点没错,但是渭水平原也就是八百里秦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周文化和秦文化都是从里发展起来,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周朝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在文化方面,“读孔孟书,识周公礼”这句话朋友们不会陌生,儒家的经典有好多就是从周朝而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秦国的贡献主要在政治格局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的统一格局,到现在中国依然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和中国版图大小差不多的欧洲曾经有过统一的历史,却由于多种原因分裂了。
史天泽在此垂钓,确有当今之意。李隽就在对岸,要是蒙古军队渡过渭水,进军岐丰之地,打败宋军,活捉李隽的话,他就真的成了姜太公。
史天泽一阵大笑,非常欢快地道:“太公也是有,不是史太公,是郭太公。”浮子往下一沉,史天泽高兴地道:“鱼儿上钩喽。”一提鱼杆,一条红尾鲤鱼给带出水面,一下掉在水里,溅起一团浪花,摇头摆尾而去,悠游自在。
这是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正是高兴的史天泽也不以为意,道:“有了,这横批就是:地灵人杰。等到活捉赵祺,我亲手写给他。他想用长安帝王都来威胁我,说他要进攻长安,我亲手写给他,那才叫好。”
“你他娘的老不死的南蛮,干活也偷懒,打打打!”一个蒙古百夫长挥着马鞭对着一个年纪足有六十岁的老大爷劈头盖脑地抽下去,老大爷年老力弱,哪里干得动重活,本就累得气喘喘嘘嘘,随时都会倒地,再给他这么一通不要命地猛抽,老大爷站都站不稳了,倒在地上,抱着头一个劲地叫疼。
也许天道不公,上天不佑好人,专让恶人横行,更不幸的是老大爷抱在怀里的一块木板掉下来正好砸在脚背上,这种痛上加痛的事情无异于雪上加霜,老大爷受的罪可就大了。
鞑子横行,欺压老百姓的事情多不胜数,不要说一年就是一天都不知道要发生多少起,象这种动辄打人的事情可以说司空见惯,根本就不足为奇,其他在弯刀威逼之下修建浮桥的老百姓可能是见得太多了,已经麻木了,无动于衷,仿佛老大爷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不存在似的,自顾自地低头干活,生怕百夫长的马鞭抽在自己身上。
一阵猛抽,老大爷遍体鳞伤,血迹般般,连喊叫的力气都没有了,百夫长仍是不肯住手,挥着马鞭道:“你他娘的老不死的,想偷懒,没门。起来,给老子干活去,要是干不好,小心老子的弯刀,给你一刀。”重重一马鞭打在老大爷的脖子上,马鞭绕过来缠住老大爷的脖子,百夫长狞笑一声,手腕一抖,老大爷如断线的风筝般飞出老远,重重砸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响。
老大爷的脖子给马鞭缠住,哪里能够透得出气,双眼翻白,只有出气,没有进气,要是再不松开,肯定是死多活少了。欺负老百姓一向是蒙古人的爱好,百夫长正在兴头上,哪里会轻易饶过老大爷,大步一迈,拖着老大爷跑起来,打算放风筝了。
长期营养不良,老大爷瘦骨嶙峋,蜷起来的话不过一只大一点的狗那般大,重量不过几十斤,而百夫长却是牛高马大,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一副好身材,力气有的是,这一跑起来就是没完没了,老大爷给拖得飞起来,一会撞在地上,一会飞在空中。
修建浮桥的老百姓脸有不忍之色,慑于蒙古人的淫威,不敢为老大爷求情,只好当作没看见。有些胆子稍大的老百姓,也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
折磨人始终是蒙古人的最爱,百夫长发出了欢快的畅笑声,好象这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大乐趣。
“住手!”就在百夫长乐不可支的时候,路边走来三个大汉,为首的一个浓眉汉子大喝一声,大步朝百夫长走去。
百夫长正玩得开心,没想到居然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管他的事,好心情一下子变成了坏心情,一双眼睛瞪得象铜铃,看着这个大汉喝道:“你他娘的南蛮,老子的好事你也敢来管。”把大汉打量几眼,道:“来得正好,老子抓民夫找不到年青的,只好抓这些老不死的来赶工,这下好了,你自己找上门来,省了老子不少事。来啊,给老子抓起来。”大手一挥,几个蒙古军卒手按在刀柄上围将上来。
大汉毫无畏惧,根本就不把气势汹汹的蒙古军卒放在眼里,也许在他的眼里蒙古军卒根本就是不存在,连只蚂蚁都不如,直朝百夫长走去,道:“你们这些鞑子,为匪作歹,欺压百姓,今天就是你的末日。”
敢于挑战蒙古人权威的事情百夫长还没有遇到过,根本就不当一回事,狞笑道:“南蛮,你敢对草原上的雄鹰不敬,老子要你好看。”一下拔出弯刀,对准大汉脖子砍去。蒙古人的弯刀砍杀技术在历史上大为有名,百夫长长年驰骋在战场上,这招砍人脖子的刀法不知道使过多少回,给他砍下的人头也不知道有多少,端的是精湛了得,刀光如练,很是骇人。
那些修桥的老百姓看在眼里,为大汉捏了一把冷汗。以他们想来,大汉肯定是完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与他们的预想差得太远,大汉不仅没有玩完,倒霉的是百夫长。也不见大汉如何动作,百夫长手里的弯刀掉下来,刀尖对着他的脚背,正正插在脚背上,他刚才折磨老大爷,老大爷给木块砸中脚背,痛不可挡,没想到现眼现报,报应得真快,不到一盏茶时分,弯刀插猪脚的噩运就落在他身上了。
这还不是最让人解恨的,最让人解恨的是百夫长双手捂着下体,张大了嘴巴呼哧哧地喘粗气,脸色因为过度的剧痛已经涨成了紫酱色,痛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血丝顺着裤管滴在地上,一会儿功夫就是一大摊,还有少红白之物。不用想都知道,是百夫长那地方出了问题,给大汉一脚踢在命根子上,草原上的雄鹰再雄壮也是禁受不起大宋皇家特种部队的撩阴腿。
几个蒙古军卒见势不妙,拔出弯刀就要来收拾大汉,另外两个大汉飞身而上,好象猛虎进入羊群,三拳两脚下来,这几个蒙古军卒就倒在地上,抱着头叫疼,再也爬不起来。
附近还有不少蒙古军卒正在监工,陡见奇变,马上就围了过来。就在这时,一群大汉突然冲了过来,对准他们就动上手,这些大汉是许光汉统帅下的特种部队,技击搏杀之道极是精湛,蒙古军卒哪里是对手,这一放开手大杀,那还得了,没多久功夫蒙古军卒就全部倒在血泊中了。
为首的大汉对老百姓道:“乡亲们:我们是大宋朝的特种部队,专门来解救你们。朝庭打回来了,你们的苦难日子到头了!以后你们不用再受鞑子的欺凌,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指着地上的百夫长道:“这鞑子欺负老大爷,现在,把他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一个特种兵手里的火铳对准了百夫长的脑袋,道:“鞑子,你做恶时可曾想到有今天?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现在就是你的报应。”砰的一声枪响,一篷血花闪现,百夫长的脑袋象烂西瓜一样炸开,鲜血和着雪白的脑浆飞溅得到处都是。
如此一来,原本还在迟疑的老百姓哪里还会迟疑,大喊一声“朝廷回来了!我们的苦日子到头了!”一窝蜂似的涌将上去,对着躺在地上的蒙古军卒拳打脚踢,捡起石头木块猛砸猛擂。等他们泄完愤后,地上多了不少渗着鲜血的肉泥,软软地摆在地上。
在特种部队的安排下,老百姓背着老大爷走了,原本充满着蒙古军卒粗暴的吼斥声、老百姓的惨叫声的架桥现场又归于平静。特种兵们取出炸药包放好,点燃引信,在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声中,一片滔天巨浪冲天而起,架设在渭水之上的浮桥就这样给特种部队摧毁了。
波光粼粼,水面平滑如镜,没有一丝浪,渭水这条中华文明的奠基河流一如既往地平静。日头悬空,柔和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更是一片金碧,说不出的美。清风徐来,吹起点点涟漪,这条古老的河流更增几许生气。
回水处,一个大汉坐在一块石头上,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里的鱼杆伸得笔直,鱼线浸在水中,正在垂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史天泽。要是个不了解他身份的人,看了他这身打扮,肯定以为他是一真正的渔夫,不会想到他是手握重兵的蒙古名将。
当然,更不会有人想到,要不是赵良淳放他一马,他已是南宋的阶下囚。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个亲兵快步过来,气喘嘘嘘地报告:“大帅,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史天泽仿佛没有听出亲兵话里那种焦急心情,淡淡地问道:“什么事?有事就说,没事就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大帅,都这时候了,你还有心情钓鱼,真是的。”亲兵脚一跺,埋怨起来,道:“大帅,刚刚接到消息,我们在渭水上的浮桥给南朝的特种部队摧毁了。”
郭侃大军要想与李隽大军大战,就要渡过渭水,渭水上的浮桥极其重要,这座浮桥可是史天泽花了不少心血才架起来,眼看着就要架好了,没想到给特种部队摧毁了,这可是非常紧急的军情,要亲兵不急都不行。
以亲兵想来,史天泽听到这个消息肯定是一下跳起来,会追问他是不是真的,没想到事情的进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史天泽的反应只有三个字:“知道了。”说得非常平淡,头都没有抬一下,双眼直勾勾地看着水中的鱼线,仿佛那是宝贝,比浮桥被毁还要重要百倍。
一向以治军严谨,军务必处理著称的史天泽居然是这种反应,亲兵无论如何是想不到,惊奇得眼珠都快掉到地上了,迟疑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问道:“大帅,就这样?你就这点反应?”
“那你还能要多少反应?”史天泽依然平静如恒,淡淡地道:“要不要我抽你一鱼杆,要是你还不走开,吓跑我鱼儿的话。”
负责任的亲兵不仅没有得到史天泽的嘉奖,反而是他的威吓,太也出人意料,亲兵想也没有想,问道:“大帅,这是为什么呀?”
史天泽手持鱼杆,回头道:“哪有那么多的话,叫你走开你就走开。这事,你不用管,你做好你的事情就是了。”
“噢。”亲兵无奈地答应一声,正要走开,又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个亲兵气喘嘘嘘地跑过来,远远就道:“大帅,大帅,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肯定又遇有什么坏消息了。”第一个亲兵心里如是想,放慢脚步,打算看看史天泽的反应再走。
史天泽看着第二个亲道:“大惊小怪的,象个娘们。说,什么事?”听语气已是不善,很是不奈烦了。
“大帅。”第二个亲兵喘着粗气,报告道:“大帅,我们抓到的民夫全部给南朝的特种部队放走了,我们损失了不少人手。”
史天泽右手对他一挥,一点反应也没有,道:“下去。”
“还有。”第二个亲兵马上道:“大帅,我们的营地遭到攻击,南朝的特种部队真不是东西,钻进我们的营里杀人,贴标语,还还还……”很明显后面的话不大好听,他不自然地住口不说了。
史天泽把鱼杆向前移动了点,道:“说下去。”
“他们他们居然在营里放鞭炮,说是春节要到了,提前给我们拜年。”第二个亲兵迟疑了一下,终于说出来,嘀咕道:“他们也真有心情,这么早就拜年。”
第一个亲兵要不是醒悟得快,用捂住嘴巴的话,肯定是笑出声来,心里想的是:“过年还有两个月,他们真的是太心急了,小孩子望过年,有好吃的。”
“别大惊小怪的,他们就给伯颜丞相拜过年,没什么好奇怪的。”史天泽一点不惊奇,问道:“有没有给我送春联?”
李隽给伯颜送了一幅春联,把一向气度不凡的伯颜给气得当场吐血,终致成心病,最终一病不起,这事史天泽当然知道,才有此一问。
“春联?”第二个亲兵嘀咕一句,一拍脑门,马上记起一事,道:“春联没有,话倒是有一句。他们留下的话是:长安帝王都。”
史天泽细一品味,点评起来,道:“长安自古就是八百里秦川的要地,是历代王朝建都所在,汉隋唐都曾在这里建都。真是好句,有气魄。”顿了顿,道:“如此好句不能成为孤句,我就给他对下联,这下联就是:渭水太公事。”把手里的鱼钩提起,鱼钩露出来,两个亲兵看在眼里,眼珠都差点掉在地上了。
不要说亲兵惊奇,就是换作任何人都会惊奇无已,因为史天泽的鱼钩是直的,不是弯钩。
“这这这这,大帅,你这能钓到鱼吗?”两个亲兵惊奇得不得了,同声问出来。
史天泽好象没有看见两人惊奇得快把眼珠掉在地上的表情,把鱼钩放进水里,笑道:“你们俗了,太俗了,俗不可耐。不愿鱼上钩,只钓王与侯。”
“不愿鱼上钩,只钓王与侯。”两个亲兵念了一遍,点评道:“大帅,你连鱼都钓不到,还能钓到王侯吗?”
史天泽想也没有想,信心十足地道:“能能能,一定能。”扭头看着两个亲兵,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渭水。”两个亲兵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史天泽筹划渡过渭水与李隽决战,亲兵哪有不知道这是渭水的道理,自然是一口就答出来了。
史天泽点头道:“没错,这里是渭水。你们知道谁在渭水边钓鱼?”
“大帅。”两个亲兵想也没有就答道。
史天泽发出欢快的笑声,道:“不是我,是姜太公姜子牙。他当年就象我一样坐在渭水边,用直钩钓鱼,他不想钓鱼,只想钓王侯。”
姜子牙当年就在渭水边垂钓,有人见他用直钩钓鱼,就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只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愿鱼上钩,只钓王与侯。”问他的人以为他发了疯,神经不正常,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直到周文王经过渭水边见了他以直钩钓鱼,很是奇怪,和他一席畅谈惊为奇才,把他请回去,拜为丞相,才有武王伐纣,开创周室八百年天下的故事。
两个亲兵若有所悟地道:“渭水太公事,大帅,你说的就是这事。”
“是,也不完全是。”史天泽语含禅机,弄得两个亲兵一头雾水,给解释道:“渭水的对面就是岐丰之地,太公大展宏图之地也。凤鸣岐山,百瑞呈祥,过了这条河,我们就到了太公当年兴义师,伐无道的旧地。到时,我带你们去好好游览一番。”
“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这是一句自吹之词。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句话,“没有三把神砂,不敢倒反西岐”,这句话说的就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开创周室基业。
两个亲兵若有所悟,道:“大帅,等到打过渭水,活捉南朝皇帝,大帅就是当今太公。”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这点没错,但是渭水平原也就是八百里秦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周文化和秦文化都是从里发展起来,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周朝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在文化方面,“读孔孟书,识周公礼”这句话朋友们不会陌生,儒家的经典有好多就是从周朝而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秦国的贡献主要在政治格局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的统一格局,到现在中国依然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和中国版图大小差不多的欧洲曾经有过统一的历史,却由于多种原因分裂了。
史天泽在此垂钓,确有当今之意。李隽就在对岸,要是蒙古军队渡过渭水,进军岐丰之地,打败宋军,活捉李隽的话,他就真的成了姜太公。
史天泽一阵大笑,非常欢快地道:“太公也是有,不是史太公,是郭太公。”浮子往下一沉,史天泽高兴地道:“鱼儿上钩喽。”一提鱼杆,一条红尾鲤鱼给带出水面,一下掉在水里,溅起一团浪花,摇头摆尾而去,悠游自在。
这是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正是高兴的史天泽也不以为意,道:“有了,这横批就是:地灵人杰。等到活捉赵祺,我亲手写给他。他想用长安帝王都来威胁我,说他要进攻长安,我亲手写给他,那才叫好。”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