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嘱托
- 2 第2章 责罚
- 3 第3章 爱恨
- 4 第4章 求见
- 5 第5章 密谈
- 6 第6章 无常
- 7 第7章 愤怒
- 8 第8章 决绝
- 9 第9章 重生
- 10 第10章 温情
- 11 第11章 兰馨
- 12 第12章 混乱
- 13 第13章 心思
- 14 第14章 决心
- 15 第15章 番外1乌喇那拉家的女人们
- 16 第16章 雷区
- 17 第17章 小四子的悲剧(上)
- 18 第18章 小四子的悲剧(下)
- 19 第19章 福灵安
- 20 第20章 富察家兄弟
- 21 第21章 相见不相识
- 22 第22章 出场人物详细介绍
- 23 第23章 太后
- 24 第24章 相认
- 25 第25章 兄弟
- 26 第26章 胤禩
- 27 第27章 夜话
- 28 第28章 婚事
- 29 第29章 阿颜觉罗氏
- 30 第30章 亲情
- 31 第31章 家宴
- 32 第32章 矛盾
- 33 第33章 皇嗣
- 34 第34章 思虑
- 35 第35章 受伤
- 36 第36章 手段
- 37 第37章 震动
- 38 第38章 求情
- 39 第39章 坦白(上)
- 40 第40章 坦白(下)
- 41 第41章 回京
- 42 第42章 纷争
- 43 第43章 多隆
- 44 第44章 训子
- 45 第45章 归宿
- 46 第46章 亲事
- 47 第47章 进宫
- 48 第48章 算计
- 49 第49章 疑惑
- 50 第50章 看法
- 51 第51章 修文通知
- 52 第52章 紫薇
- 53 第53章 反思
- 54 第54章 点拨
- 55 第55章 内讧
- 56 第56章 金锁
- 57 第57章 对谈
- 58 第58章 点破
- 59 第59章 暗流
- 60 第60章 龙源楼
- 61 第61章 事端
- 62 第62章 和敬
- 63 第63章 玉佩
- 64 第64章 尴尬
- 65 第65章 解惑
- 66 第66章 生病
- 67 第67章 劝说
- 68 第68章 番外2爱新觉罗家的男人
- 69 第69章 克星
- 70 第70章 交锋
- 71 第71章 酸味
- 72 第72章 破绽
- 73 第73章 表象与真相
- 74 第74章 火花
- 75 第75章 布局
- 76 第76章 用心
- 77 第77章 局中人
- 78 第78章 计策
- 79 第79章 坦言
- 80 第80章 相处
- 81 第81章 交易
- 82 第82章 妆扮
- 83 第83章 晚宴
- 84 第84章 乾小四的心思
- 85 第85章 和婉归来
- 86 第86章 郁闷的多隆
- 87 第87章 伊尔哈
- 88 第88章 十三的婚事
- 89 第89章 婚事的定论
- 90 第90章 兰馨的疑惑
- 91 第91章 安排
- 92 第92章 四爷党?皇后党
- 93 第93章 心魔
- 94 第94章 □□?
- 95 第95章 搅局
- 96 第96章 混战
- 97 第97章 心思各异
- 98 第98章 相认(一)
- 99 第99章 相认(二)
- 100 第100章 相认(三)
- 101 第101章 相认(四)
- 102 第102章 相认(五)
- 103 第103章 相认(六)
- 104 第104章 相认(七)
- 105 第105章 相认(八)
- 106 第106章 真相
- 107 第107章 真相之后
- 108 第108章 争吵
- 109 第109章 风波
- 110 第110章 孝庄的安排
- 111 第111章 孕事
- 112 第112章 余波
- 113 第113章 考校
- 114 第114章 分府
- 115 第115章 婚配
- 116 第116章 胎像
- 117 第117章 风波再起
- 118 第118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 119 第119章 公主陪嫁制度
- 120 第120章 惩戒
- 121 第121章 留宿问题
- 122 第122章 沙尘暴
- 123 第123章 反思
- 124 第124章 谋划
- 125 第125章 募捐
- 126 第126章 挨打
- 127 第127章 护短
- 128 第128章 维护
- 129 第129章 姬兰的想法
- 130 第130章 在意
- 131 第131章 讷敏
- 132 第132章 纯妃
- 133 第133章 令妃的算计
- 134 第134章 处罚
- 135 第135章 醒悟
- 136 第136章 选秀
- 137 第137章 决绝
- 138 第138章 西征
- 139 第139章 大闹
- 140 第140章 拔刺
- 141 第141章 诺敏
- 142 第142章 和亲
- 143 第143章 生产
- 144 第144章 生产2
- 145 第145章 正文完结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章 责罚
第2章 责罚
乾隆二年,玉娴正式被册封为娴妃,居永和宫。胤禛去世那天玉娴被单独留下来的事情早在朝堂上传开了,很多人都很好奇,先帝为什么会只留下娴妃一人,可是谁也没有那个胆子去问。如今已经是太后的钮祜禄氏心里也纳闷,在那种情形下先帝留下玉娴可能是有什么嘱托。她也清楚先帝的脾气,不该问的话,哪怕她贵为大清朝最尊贵的女人,有些话她也不能问。
想到这里,钮祜禄氏心里多少有些不喜,在她看来,先帝看中玉娴,其实是因为先皇后的缘故,在先帝的眼里,能和他并肩的女人就只有皇后而已,就连这最后的嘱托,也是把先皇后的内侄女儿留下。原来在藩邸的时候,钮祜禄氏仅是格格,没少受其她女人暗里的欺负,贵为福晋的讷敏自是看在眼里,暗里也给了她不少的帮助,这些对于钮祜禄氏来说既是感激又是怨恨,讷敏的行为无疑是刺激着钮祜禄氏的自卑心,毕竟她的出身决定了她在府中的地位。而如今,她已经贵为大清国最尊贵的女人,可是看到玉娴,她又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先皇后来。
不过看到玉娴平时对待弘历的态度,钮祜禄氏又多少松了一口气,玉娴这孩子从小在藩邸出入,养在先皇后的身边,自己也算看着她长大的,对她的性格也很了解。这孩子随了先皇后的知书达理温柔婉顺外,骨子里的倔强和对规矩的执念就和先帝一样,这也是先帝宠爱她的原因,可是,这绝对是弘历所不喜的,纵有满洲第一美女的称号,在这后宫当中,若是得不到帝王的宠爱,那一切都是白搭。此时若是自己搭手一把,这情况又会不一样,那玉娴的骄傲刚烈的性子也不难拿捏。想到这里,钮钴禄太后也就放心了,玉娴断做不出有损他们母子利益的事情来。
而乾隆则是一直保持沉默,时不时会在嫔妃们去慈宁宫请安时若有所思地打量玉娴,而这一切,玉娴全部都当做不知道,自从听了胤禛弥留之际的那番话,她也觉得有些灰心丧气,如今只想做好两位长辈交待的事情。于是也是利用每个月一次与娘家人见面的机会交待某些事情。一方面让乌喇那拉氏的子侄们都远离朝堂,保持低调,玉娴不想苏努的事情重演。另一方面则让阿玛和哥哥暗中打探八爷九爷后人的情况。同是妃子,她却比别人都没有存在感,反正每天除了去给太后和皇后请安,玉娴几乎不会出永和宫,乾隆也很少翻一次娴妃的牌子。
乾隆继位以来,富察氏作为皇后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为皇帝也增添了妃嫔的人数,整个后宫都在赞扬皇后的贤惠体贴和大度,乾隆也多次夸奖皇后的贤惠,一时间富察家的赏赐不断。表面上看来,皇后富察氏倍受宠爱,可玉娴心里明白,在整个后宫最受宠爱的是贵妃高氏,内务府那里可是白字黑字记录着翻牌子的次数,只可惜,高贵妃一直无出。于是从乾隆继位后6年里,宫中一共就只有两个孩子出生,分别是皇4子永珹和皇5子永琪。太后对于乾隆独宠高氏的表现相当不满,一方面,皇家子嗣单薄,是太后最担心的一件事。另一方面,高氏的独宠,总会让太后想起当年在藩邸时,年氏独宠压过后院所有女人的那些日子。在永琪出生后不久,某日太后心血来潮,查了内务府的记录,白字黑字的记录让太后隐忍许久的火气终于爆发了。
皇后连同四大妃子贵妃高氏,娴妃乌喇那拉氏,纯妃苏氏,以及刚刚晋升的嘉妃金氏,全部被叫到慈宁宫问话。
娴妃纯妃和嘉妃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面面相觑。高氏跪在那里绞着手绢,不时偷偷瞄几眼低着头若有所思的皇后。富察氏心中早有计较,太后能忍到今日才爆发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看来高氏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太后严厉地斥责了皇后未尽后宫之主的责任,对皇帝专宠某位妃子的行为给予纵容,慈宁一片安静,嬷嬷宫女都战战兢兢,从来没有见过太后发这么大的脾气。跪着的人都没有讲话,太后虽然没有明说这“某位妃子”是哪位,可是大家心里明白太后指的是谁。玉娴有些感叹,作为女人的时候总会希望自己的丈夫独宠自己一人,可作为母亲的时候却要让自己的儿子雨露均沾,明明眼前跪的女人们就是当初的自己,何苦又要这般为难呢?
就在此时,本该还在上朝的乾隆却急冲冲的赶到了慈宁宫,显然是有人去通风报信了,他一边嘴里给自家皇额娘请安,一边眼睛却看向跪着的几个妃子。高氏在乾隆面前一脸泫然欲泣的表情让太后更加厌恶,她单方面认为,当年在藩邸时没少吃年氏的亏,就因为年氏表面上的柔弱无助。新仇加上旧恨,一时间怒火冲天,对着乾隆就是一阵臭骂:“皇上,你要记住,你是大清朝的皇帝,为爱新觉罗家开枝散叶也是你的责任。你要宠爱哪个女人,哀家不管,也管不着,可是,你要是因为特别宠爱某人而让皇家无嗣,毁我大清的根基,那就不要怪哀家不留情面了。”
“皇额娘,儿子知道,这不永琪才刚刚出生嘛。您不要生气了,儿子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得不说,乾隆表面上至少还算个孝子,只要没有脑抽的情况下,在太后的面前还是乖乖立正站好,赔罪道歉自是不在话下。
“皇后,你是后宫之主,该怎么做,也不必哀家来教你了。今后,哀家不想因为这种事情,再把你们几个招到慈宁宫来问话。”太后的火气未消。
“太后息怒,臣妾知错了,以后臣妾会好好管理后宫。”富察氏虽觉得委屈,可也不得不先俯首认错。玉娴跪在那里跟着谢罪,心里却在冷笑,姑父不愧是在九龙夺嫡中杀出血路的皇子,竟然在那么多年前就已经看清楚了皇后的本质,皇后,不愧为一个“贤”字。可是,姑父啊,你把劝诫的任务交给我,我似乎也没有立场来做啊。皇上宠爱汉妃,连太后都管不住,我一个不受宠的妃子能行吗?更何况,人家贤惠的皇后娘娘都没有插手,我又怎能越矩呢?姑父,您老可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好了,都出去吧,该做什么做什么去,皇上留下和哀家说说话!”太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是,臣妾告退。”就在妃子们起身退出去时,太后忽然看见高氏擦泪的动作,而站在自己身边的皇帝明显动了一下,刚刚消下去的火气顿时又冒了起来,五个妻妾里面竟然三个汉妃,即使像嘉妃这样出身汉军旗,在太后的眼里,依然是汉人。很好!除了皇后外,咱们满洲的姑奶奶是最不受宠幸的,玉娴这孩子究竟在做什么。
“都给我站住。”五人都被吓了一跳,忙跪下,玉娴也有些吃惊,从小到大,钮祜禄氏给她的印象都是和蔼可亲的,今天怎么发这么大的脾气。“皇额娘,您怎么了?不是让她们先回去嘛,儿子留在这里陪您说说话就好了啊。”乾隆也没明白为什么今天自家额娘的火气这么大。“你们都给哀家听清楚了,以后要踏进这慈宁宫的大门,就给哀家收起那张□□脸,否则,就滚远点,要是还有不知耻的,到时候可别怪哀家不留情面,直接叫人给打出去。”“哗啦”一声,桌上的茶杯直接被太后掀翻在地。“皇额娘息怒!”“太后息怒!”乾隆忙跪下来。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太后好不容易平息了心情,“你们五个回去,各自抄《女诫》一百遍,三天后交到慈宁宫来。皇帝,你也退下吧,哀家今天没心情和你说话。”扔下这句话,太后没有理会还跪着的人,直接进了内室。“都起来吧!”“谢皇上!”乾隆看见自家皇额娘进了内室,心里也很郁闷,皇额娘很少发脾气,今天这是怎么了。“都回去吧!”看见眼前的这几个人,乾隆也没了欢愉的心情,高氏欲言又止,想到太后的怒气无奈地离去。
乾隆一眼扫过去,五个人中就连皇后都是一脸的惶恐和委屈,只有玉娴,淡定安然,她自认为没法去争宠,如何惶恐也轮不到她,自是不担心其它的,玉娴的反应被乾隆看在眼里,心里觉得很不爽。当天晚上,竟然翻了娴妃的牌子,直接去了永和宫。桂嬷嬷立刻回慈宁宫将这一消息告诉太后,太后以为是自己今天这顿脾气发对了,显得很满意。
“娘娘,您怎么一点都不急啊,您还是打扮打扮吧。”容嬷嬷看见自家主子一脸淡定地坐在那里抄书,心里是急得不行,这皇上就要来了。“我这不是在完成太后的惩罚嘛。”玉娴头也没抬继续抄着《女诫》,容嬷嬷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守在一边。对于玉娴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好准备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的心早就失落在了宝亲王府。
当年,弘时哥哥郁郁而终,在最后的那些日子里,知道弘时身子不好的消息,她就趁着出宫回家的日子偷偷去看他,可是,无论她怎么哭闹,弘时都以罪人身份为由,到死也不肯见她一面。那时的玉娴并不知道,正处叛逆期的弘时那时是满腹委屈。他觉得自己被父亲抛弃了,而一个没有血缘的女孩却成为父亲宠爱的孩子,心底的嫉妒与不甘让他忘记了这个女孩是他当初承诺要守护长大、看她嫁人生子的妹妹。于是玉娴来看望他,总是会提醒他已经被父亲抛弃的事实,因此,对于玉娴他自然是闭门不见。可弘时这样的举动却让年少无知的玉娴非常伤心。
就在她最难过,一个人偷偷躲到花园深处哭的时候,是弘历找到了她,一直陪在她身边。在那段时间里,虽然她还是常常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时常不理睬他,又或者因为心情不好当着姑姑姑父的面拿话洗涮他,那样的无礼他都一点没生气,只是笑笑。如果与弘昼溜出去玩,必定会给她带回许多小玩意,在弘历温柔的守护下,自己才慢慢从弘时哥哥的阴影中走出来,对于弘历,有了一种莫名的感情。
尽管后来富察氏进了门,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莫名的感情越来越浓,心中的执念也越来越深,终于在她14岁的时候,姑父将自己指给了她。而此时,弘历竟然开始一改过去的温柔,妻妾一个个娶进门,看她的眼光也变得不屑。那样的眼神让她惶恐不安,一直以来她都没有找到原因,直到姑父去世的那一天,她才明白,她所认为的温柔守护,不过是他们兄弟相争的一种手段而已。帝王家的阿哥们都是演戏的高手,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就连感情也能成为他们利用的工具,弘历是这样,那弘时哥哥呢?为什么在你死之前都不肯见我,你不是说我是你最疼爱的妹妹吗?玉娴甩了甩头,抛开那些让她头疼的问题,继续开始抄她的《女诫》。
看着手中的抄写好的段落,玉娴深深叹了口气,这汉人的东西真是奇怪,逼得女子要逆来顺受,曲意顺从。不可否认,班昭确实才华横溢,可能够写出《女诫》这样一本书来,只能说这个女人的内心自卑到发蠢的地步。
“‘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凭什么女子就要曲意顺从。要是姑姑在,听到我读这句,肯定会说‘我们满洲的姑奶奶就要精明果敢,别学汉女那小家子气’,然后姑父一定会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教育道‘祖宗靠骑射创业,武备不可废弛。满洲的公主格格也要和男子一样,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这才能守住我大清的江山’,哈哈,姑父肯定会这样一本正经的说教。”玉娴想象着胤禛的表情和语气,不禁笑了起来。
“你怎么抄书也能抄得这么高兴?”不知道什么时候,乾隆已经进了屋,玉娴抬起头,就见到一个明黄的身影站在自己的面前,而一屋子的奴才全都跪倒在一旁。她刚想扔下笔请安,就被乾隆拦住了,“免了吧!不让他们通报,就是不想讲那么多的规矩。”乾隆坐到了玉娴的旁边,拿过她抄写的《女诫》。“告诉朕,什么事这么高兴?”
“回皇上的话,臣妾只是想起了先皇帝和先皇后。”玉娴老实地回答,“哦,你抄《女诫》怎么会想到先皇和先皇后呢?”乾隆放下了手中的纸。
玉娴便把刚才自己想一一说了出来,乾隆听后,一时没有讲话。半响才抬起头看着玉娴,“你觉得太后为什么会让你们抄《女诫》?”玉娴看着乾隆认真地说:“太后她老人家陪伴先帝一路走来,自然了解什么对大清江山来说是最重要的。让我们抄《女诫》,我想太后她老人家是为了要让我们反思,作为满洲儿女,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哼,你的意思是说朕不该宠幸贵妃?你是在嫉妒?”
玉娴听到这话心里一阵叹息,这也叫嫉妒?“皇上,您想想,当年在藩邸,谁最受先皇的宠幸?先皇的妻妾中,谁又受的排挤和委屈最多?”乾隆一愣,当年在藩邸,年氏受宠,因为年羹尧的缘故,阿玛对年氏的所作所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家额娘和耿太妃因为都有儿子,经常是被年氏欺压,再加上自己当年很得皇玛法的喜爱,年氏对额娘更是恨之入骨。要不是有先皇后护着,额娘不知都还要受多少苦。想到这里,乾隆也觉得有些愧疚,这6年来对高氏的独宠,让他很少去其它宫,高氏无出,这也使得自己子嗣稀少。高氏乖巧顺从是自己宠爱她的原因,这些都让额娘不得不联想到年氏身上去,唉,这件事错还在自己。
玉娴看见乾隆陷入了思考,也不再多说什么,过了一会儿,乾隆才抬起头,“以后你有空就多到慈宁宫去陪太后说说话,别一天到晚呆在永和宫不出去,这一点都不像当初的你。”玉娴心里一惊,皇上怎么会知道自己一天到晚呆在永和宫不出门。看见玉娴的表情,乾隆撇过头去,“娴妃,该歇息了。”玉娴虽然惊讶,可也不得不接受乾隆留宿永和宫的事实。
想到这里,钮祜禄氏心里多少有些不喜,在她看来,先帝看中玉娴,其实是因为先皇后的缘故,在先帝的眼里,能和他并肩的女人就只有皇后而已,就连这最后的嘱托,也是把先皇后的内侄女儿留下。原来在藩邸的时候,钮祜禄氏仅是格格,没少受其她女人暗里的欺负,贵为福晋的讷敏自是看在眼里,暗里也给了她不少的帮助,这些对于钮祜禄氏来说既是感激又是怨恨,讷敏的行为无疑是刺激着钮祜禄氏的自卑心,毕竟她的出身决定了她在府中的地位。而如今,她已经贵为大清国最尊贵的女人,可是看到玉娴,她又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先皇后来。
不过看到玉娴平时对待弘历的态度,钮祜禄氏又多少松了一口气,玉娴这孩子从小在藩邸出入,养在先皇后的身边,自己也算看着她长大的,对她的性格也很了解。这孩子随了先皇后的知书达理温柔婉顺外,骨子里的倔强和对规矩的执念就和先帝一样,这也是先帝宠爱她的原因,可是,这绝对是弘历所不喜的,纵有满洲第一美女的称号,在这后宫当中,若是得不到帝王的宠爱,那一切都是白搭。此时若是自己搭手一把,这情况又会不一样,那玉娴的骄傲刚烈的性子也不难拿捏。想到这里,钮钴禄太后也就放心了,玉娴断做不出有损他们母子利益的事情来。
而乾隆则是一直保持沉默,时不时会在嫔妃们去慈宁宫请安时若有所思地打量玉娴,而这一切,玉娴全部都当做不知道,自从听了胤禛弥留之际的那番话,她也觉得有些灰心丧气,如今只想做好两位长辈交待的事情。于是也是利用每个月一次与娘家人见面的机会交待某些事情。一方面让乌喇那拉氏的子侄们都远离朝堂,保持低调,玉娴不想苏努的事情重演。另一方面则让阿玛和哥哥暗中打探八爷九爷后人的情况。同是妃子,她却比别人都没有存在感,反正每天除了去给太后和皇后请安,玉娴几乎不会出永和宫,乾隆也很少翻一次娴妃的牌子。
乾隆继位以来,富察氏作为皇后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为皇帝也增添了妃嫔的人数,整个后宫都在赞扬皇后的贤惠体贴和大度,乾隆也多次夸奖皇后的贤惠,一时间富察家的赏赐不断。表面上看来,皇后富察氏倍受宠爱,可玉娴心里明白,在整个后宫最受宠爱的是贵妃高氏,内务府那里可是白字黑字记录着翻牌子的次数,只可惜,高贵妃一直无出。于是从乾隆继位后6年里,宫中一共就只有两个孩子出生,分别是皇4子永珹和皇5子永琪。太后对于乾隆独宠高氏的表现相当不满,一方面,皇家子嗣单薄,是太后最担心的一件事。另一方面,高氏的独宠,总会让太后想起当年在藩邸时,年氏独宠压过后院所有女人的那些日子。在永琪出生后不久,某日太后心血来潮,查了内务府的记录,白字黑字的记录让太后隐忍许久的火气终于爆发了。
皇后连同四大妃子贵妃高氏,娴妃乌喇那拉氏,纯妃苏氏,以及刚刚晋升的嘉妃金氏,全部被叫到慈宁宫问话。
娴妃纯妃和嘉妃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面面相觑。高氏跪在那里绞着手绢,不时偷偷瞄几眼低着头若有所思的皇后。富察氏心中早有计较,太后能忍到今日才爆发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看来高氏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太后严厉地斥责了皇后未尽后宫之主的责任,对皇帝专宠某位妃子的行为给予纵容,慈宁一片安静,嬷嬷宫女都战战兢兢,从来没有见过太后发这么大的脾气。跪着的人都没有讲话,太后虽然没有明说这“某位妃子”是哪位,可是大家心里明白太后指的是谁。玉娴有些感叹,作为女人的时候总会希望自己的丈夫独宠自己一人,可作为母亲的时候却要让自己的儿子雨露均沾,明明眼前跪的女人们就是当初的自己,何苦又要这般为难呢?
就在此时,本该还在上朝的乾隆却急冲冲的赶到了慈宁宫,显然是有人去通风报信了,他一边嘴里给自家皇额娘请安,一边眼睛却看向跪着的几个妃子。高氏在乾隆面前一脸泫然欲泣的表情让太后更加厌恶,她单方面认为,当年在藩邸时没少吃年氏的亏,就因为年氏表面上的柔弱无助。新仇加上旧恨,一时间怒火冲天,对着乾隆就是一阵臭骂:“皇上,你要记住,你是大清朝的皇帝,为爱新觉罗家开枝散叶也是你的责任。你要宠爱哪个女人,哀家不管,也管不着,可是,你要是因为特别宠爱某人而让皇家无嗣,毁我大清的根基,那就不要怪哀家不留情面了。”
“皇额娘,儿子知道,这不永琪才刚刚出生嘛。您不要生气了,儿子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得不说,乾隆表面上至少还算个孝子,只要没有脑抽的情况下,在太后的面前还是乖乖立正站好,赔罪道歉自是不在话下。
“皇后,你是后宫之主,该怎么做,也不必哀家来教你了。今后,哀家不想因为这种事情,再把你们几个招到慈宁宫来问话。”太后的火气未消。
“太后息怒,臣妾知错了,以后臣妾会好好管理后宫。”富察氏虽觉得委屈,可也不得不先俯首认错。玉娴跪在那里跟着谢罪,心里却在冷笑,姑父不愧是在九龙夺嫡中杀出血路的皇子,竟然在那么多年前就已经看清楚了皇后的本质,皇后,不愧为一个“贤”字。可是,姑父啊,你把劝诫的任务交给我,我似乎也没有立场来做啊。皇上宠爱汉妃,连太后都管不住,我一个不受宠的妃子能行吗?更何况,人家贤惠的皇后娘娘都没有插手,我又怎能越矩呢?姑父,您老可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好了,都出去吧,该做什么做什么去,皇上留下和哀家说说话!”太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是,臣妾告退。”就在妃子们起身退出去时,太后忽然看见高氏擦泪的动作,而站在自己身边的皇帝明显动了一下,刚刚消下去的火气顿时又冒了起来,五个妻妾里面竟然三个汉妃,即使像嘉妃这样出身汉军旗,在太后的眼里,依然是汉人。很好!除了皇后外,咱们满洲的姑奶奶是最不受宠幸的,玉娴这孩子究竟在做什么。
“都给我站住。”五人都被吓了一跳,忙跪下,玉娴也有些吃惊,从小到大,钮祜禄氏给她的印象都是和蔼可亲的,今天怎么发这么大的脾气。“皇额娘,您怎么了?不是让她们先回去嘛,儿子留在这里陪您说说话就好了啊。”乾隆也没明白为什么今天自家额娘的火气这么大。“你们都给哀家听清楚了,以后要踏进这慈宁宫的大门,就给哀家收起那张□□脸,否则,就滚远点,要是还有不知耻的,到时候可别怪哀家不留情面,直接叫人给打出去。”“哗啦”一声,桌上的茶杯直接被太后掀翻在地。“皇额娘息怒!”“太后息怒!”乾隆忙跪下来。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太后好不容易平息了心情,“你们五个回去,各自抄《女诫》一百遍,三天后交到慈宁宫来。皇帝,你也退下吧,哀家今天没心情和你说话。”扔下这句话,太后没有理会还跪着的人,直接进了内室。“都起来吧!”“谢皇上!”乾隆看见自家皇额娘进了内室,心里也很郁闷,皇额娘很少发脾气,今天这是怎么了。“都回去吧!”看见眼前的这几个人,乾隆也没了欢愉的心情,高氏欲言又止,想到太后的怒气无奈地离去。
乾隆一眼扫过去,五个人中就连皇后都是一脸的惶恐和委屈,只有玉娴,淡定安然,她自认为没法去争宠,如何惶恐也轮不到她,自是不担心其它的,玉娴的反应被乾隆看在眼里,心里觉得很不爽。当天晚上,竟然翻了娴妃的牌子,直接去了永和宫。桂嬷嬷立刻回慈宁宫将这一消息告诉太后,太后以为是自己今天这顿脾气发对了,显得很满意。
“娘娘,您怎么一点都不急啊,您还是打扮打扮吧。”容嬷嬷看见自家主子一脸淡定地坐在那里抄书,心里是急得不行,这皇上就要来了。“我这不是在完成太后的惩罚嘛。”玉娴头也没抬继续抄着《女诫》,容嬷嬷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守在一边。对于玉娴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好准备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的心早就失落在了宝亲王府。
当年,弘时哥哥郁郁而终,在最后的那些日子里,知道弘时身子不好的消息,她就趁着出宫回家的日子偷偷去看他,可是,无论她怎么哭闹,弘时都以罪人身份为由,到死也不肯见她一面。那时的玉娴并不知道,正处叛逆期的弘时那时是满腹委屈。他觉得自己被父亲抛弃了,而一个没有血缘的女孩却成为父亲宠爱的孩子,心底的嫉妒与不甘让他忘记了这个女孩是他当初承诺要守护长大、看她嫁人生子的妹妹。于是玉娴来看望他,总是会提醒他已经被父亲抛弃的事实,因此,对于玉娴他自然是闭门不见。可弘时这样的举动却让年少无知的玉娴非常伤心。
就在她最难过,一个人偷偷躲到花园深处哭的时候,是弘历找到了她,一直陪在她身边。在那段时间里,虽然她还是常常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时常不理睬他,又或者因为心情不好当着姑姑姑父的面拿话洗涮他,那样的无礼他都一点没生气,只是笑笑。如果与弘昼溜出去玩,必定会给她带回许多小玩意,在弘历温柔的守护下,自己才慢慢从弘时哥哥的阴影中走出来,对于弘历,有了一种莫名的感情。
尽管后来富察氏进了门,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莫名的感情越来越浓,心中的执念也越来越深,终于在她14岁的时候,姑父将自己指给了她。而此时,弘历竟然开始一改过去的温柔,妻妾一个个娶进门,看她的眼光也变得不屑。那样的眼神让她惶恐不安,一直以来她都没有找到原因,直到姑父去世的那一天,她才明白,她所认为的温柔守护,不过是他们兄弟相争的一种手段而已。帝王家的阿哥们都是演戏的高手,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就连感情也能成为他们利用的工具,弘历是这样,那弘时哥哥呢?为什么在你死之前都不肯见我,你不是说我是你最疼爱的妹妹吗?玉娴甩了甩头,抛开那些让她头疼的问题,继续开始抄她的《女诫》。
看着手中的抄写好的段落,玉娴深深叹了口气,这汉人的东西真是奇怪,逼得女子要逆来顺受,曲意顺从。不可否认,班昭确实才华横溢,可能够写出《女诫》这样一本书来,只能说这个女人的内心自卑到发蠢的地步。
“‘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凭什么女子就要曲意顺从。要是姑姑在,听到我读这句,肯定会说‘我们满洲的姑奶奶就要精明果敢,别学汉女那小家子气’,然后姑父一定会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教育道‘祖宗靠骑射创业,武备不可废弛。满洲的公主格格也要和男子一样,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这才能守住我大清的江山’,哈哈,姑父肯定会这样一本正经的说教。”玉娴想象着胤禛的表情和语气,不禁笑了起来。
“你怎么抄书也能抄得这么高兴?”不知道什么时候,乾隆已经进了屋,玉娴抬起头,就见到一个明黄的身影站在自己的面前,而一屋子的奴才全都跪倒在一旁。她刚想扔下笔请安,就被乾隆拦住了,“免了吧!不让他们通报,就是不想讲那么多的规矩。”乾隆坐到了玉娴的旁边,拿过她抄写的《女诫》。“告诉朕,什么事这么高兴?”
“回皇上的话,臣妾只是想起了先皇帝和先皇后。”玉娴老实地回答,“哦,你抄《女诫》怎么会想到先皇和先皇后呢?”乾隆放下了手中的纸。
玉娴便把刚才自己想一一说了出来,乾隆听后,一时没有讲话。半响才抬起头看着玉娴,“你觉得太后为什么会让你们抄《女诫》?”玉娴看着乾隆认真地说:“太后她老人家陪伴先帝一路走来,自然了解什么对大清江山来说是最重要的。让我们抄《女诫》,我想太后她老人家是为了要让我们反思,作为满洲儿女,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哼,你的意思是说朕不该宠幸贵妃?你是在嫉妒?”
玉娴听到这话心里一阵叹息,这也叫嫉妒?“皇上,您想想,当年在藩邸,谁最受先皇的宠幸?先皇的妻妾中,谁又受的排挤和委屈最多?”乾隆一愣,当年在藩邸,年氏受宠,因为年羹尧的缘故,阿玛对年氏的所作所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家额娘和耿太妃因为都有儿子,经常是被年氏欺压,再加上自己当年很得皇玛法的喜爱,年氏对额娘更是恨之入骨。要不是有先皇后护着,额娘不知都还要受多少苦。想到这里,乾隆也觉得有些愧疚,这6年来对高氏的独宠,让他很少去其它宫,高氏无出,这也使得自己子嗣稀少。高氏乖巧顺从是自己宠爱她的原因,这些都让额娘不得不联想到年氏身上去,唉,这件事错还在自己。
玉娴看见乾隆陷入了思考,也不再多说什么,过了一会儿,乾隆才抬起头,“以后你有空就多到慈宁宫去陪太后说说话,别一天到晚呆在永和宫不出去,这一点都不像当初的你。”玉娴心里一惊,皇上怎么会知道自己一天到晚呆在永和宫不出门。看见玉娴的表情,乾隆撇过头去,“娴妃,该歇息了。”玉娴虽然惊讶,可也不得不接受乾隆留宿永和宫的事实。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