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1 第一二一章 气头上
- 122 第一二二章 战斗力
- 123 第一二三章 更黑的
- 124 第一二四章 父子谈
- 125 第一二五章 喜得麟儿
- 126 第一二六章 胖哥儿
- 127 第一二七章 养儿日常
- 128 第一二八章 舞弊案
- 129 第一二九章 官二代
- 130 第一三零章 殿试金榜
- 131 第一三一章 扇写心
- 132 第一三二章 不负不离
- 133 第一三三章 储相
- 134 第一三四章 夺朝元
- 135 第一三五章 汪绎投河
- 136 第一三六章 大哥
- 137 第一三七章 夜魇
- 138 第一三八章 大爆发
- 139 第一三九章 仕途开
- 140 第一四零章 骇浪
- 141 第一四一章 为官之道
- 142 第一四二章 随扈
- 143 第一四三章 姐妹再见
- 144 第一四四章 色心
- 145 第一四五章 杏仁酥
- 146 第一四六章 毒杀宫女
- 147 第一四七章 陷害
- 148 第一四八章 又见沈恙
- 149 第一四九章 两面派
- 150 第一五零章 宁别院
- 151 第一五一章 取哥儿
- 152 第一五二章 妇人
- 153 第一五三章 二代们
- 154 第一五四章 咬钩
- 155 第一五五章 若改嫁
- 156 第一五六章 糟糠之妻
- 157 第一五七章 色胆包天
- 158 第一五八章 生天
- 159 第一五九章 得知
- 160 第一六零章 环环紧扣
- 161 第一六一章 耳光
- 162 第一六二章 心尖尖
- 163 第一六三章 出恶气
- 164 第一□□章 美色之祸
- 165 第一六五章 紫禁城
- 166 第一六六章 猪肝补血
- 167 第一六七章 将计就计
- 168 第一六八章 莫比乌斯环
- 169 第一六九章 左撇子
- 170 第一七零章 倒戈
- 171 第一七一章 白发
- 172 第一七二章 女先生
- 173 第一七三章 火铳
- 174 第一七四章 登徒子
- 175 第一七五章 送猪风波
- 176 第一七六章 阳春面
- 177 第一七七章 坏棋
- 178 第一七八章 护犊子
- 179 第一七九章 惩戒
- 180 第一八零章 喊雨之祸
- 181 第一八一章 作茧自缚
- 182 第一八二章 谁心黑
- 183 第一八三章 砒霜
- 184 第一八四章 笼中鸟
- 185 第一八五章 总裁官
- 186 第一八六章 峰回路转
- 187 第一八七章 九名半
- 188 第一八八章 初心不改
- 189 第一八玖章 开蒙日
- 190 第一九零章 彭氏
- 191 第一九一章 再南巡
- 192 第一九二章 缺一人
- 193 第一九三章 李卫
- 194 第一九四章 又玠
- 195 第一九五章 母与子
- 196 第一九六章 花子
- 197 第一九七章 病疾
- 198 第一九八章 毒计
- 199 第一九九章 喜脉
- 200 第二零零章 狂疾
- 201 第二零一章 好大雪
- 202 第二零二章 前明冤案
- 203 第二零三章 沾血的
- 204 第二零四章 废太子
- 205 第二零五章 上路
- 206 第二零六章 了断
- 207 第二零七章 噩耗
- 208 第二零八章 子欲养
- 209 第二零九章 龙眠山隐居
- 210 第二一零章 学生先生
- 211 第二一一章 钦差
- 212 第二一二章 牛鬼蛇神
- 213 第二一三章 陈氏
- 214 第二一四章 蛛丝马迹
- 215 第二一五章 归京日
- 216 第二一六章 说漏嘴
- 217 第二一七章 南山案
- 218 第二一八章 师恩
- 219 第二一九章 脱困
- 220 第二二零章 热河
- 221 第二二一章 鹿血
- 222 第二二二章 岁月女人
- 223 第二二三章 再废太子
- 224 第二二四章 谁冷酷
- 225 第二二五章 条件
- 226 第二二六章 成长
- 227 第二二七章 试金石
- 228 第二二八章 鱼儿
- 229 第二二九章 金簪
- 230 第二三零章 将夜黎明
- 231 第二三一章 一败涂地
- 232 第二三二章 盛世气象
- 233 第二三三章 困局
- 234 第二三四章 母亲
- 235 第二三五章 女人的天下
- 236 第二三六章 变轨
- 237 第二三七章 东窗事发
- 238 第二三八章 成王败寇
- 239 第二三九章 真假厚黑
- 240 第二四零章 过日子
- 241 第二四一章 相位
- 242 第二四二章 内阁学士
- 243 第二四三章 事起
- 244 第二四四章 指鹿为马
- 245 第二四五章 驾崩
- 246 第二四六章 雍正元年
- 247 第二四七章 藏头血诗
- 248 第二四八章 满门荣华
- 249 第二四九章 抄家专业户
- 250 第二五零章 红颜多薄命
- 251 第二五一章 押错宝
- 252 第二五二章 名教罪人
- 253 第二五三章 终难逃
- 254 第二五四章 暗香浮动
- 255 第二五五章 病入膏肓
- 256 第二五六章 落棋无悔
- 257 第257章 大结局(上)流年暗偷换
- 258 第258章 大结局(中)九五非至尊
- 259 第259章 大结局(下)日落紫禁城
- 260 第260章 补记墓志铭
- 261 第261章 番外石方夜无眀
- 262 第262章 番外钟恒老板有病
- 263 第263章 番外高无庸围观四爷
- 264 第264章 番外张老先生有话说(一)
- 265 第265章 番外张老先生有话说(二)
- 266 第266章 番外张老先生有话说(三)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三一章 扇写心
第一三一章 扇写心
汪绎今天觉得自己气特别顺,下笔就像是背后有孔老夫子在帮忙一样,一路刷刷地就写下来了。
可是他写下来,才发现张廷玉那一张长案上已经没人了!
怎么可能?!
张廷玉又交卷了?
不……
不……
会试就已经被人抢先,殿试张廷玉一个第四,绝无可能在自己前面把答卷给作出来?更何况还是策论,根本不像是之前那样简单。
所以,一定是发生什么意外了吧?
虽然有不少人暗示过他,说他汪绎的答卷算不得什么名正言顺的第一,意思是张廷玉比他出色,可他不相信啊,凭什么张廷玉比自己出色?
阅卷官又不是瞎子,大家都说他这一份试卷是第一,那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什么狗屁的张廷玉,纨绔公子,不就是出身高一点吗?他汪绎除了长相差了一点之外,有哪里比不上这张家二公子的?
想着,汪绎终于出去交了卷,结果监考官只是淡淡地表示了一下:“交得挺早,请您后面坐。”
汪绎有些不理解,以前也没参加过殿试啊,这里的监考官指不定都是个大人物,兴许人家原来就是这样冷淡,所以汪绎也没多想,他交卷之后就直接去了偏殿等候,结果……
结果又看见了那个张廷玉!
张廷玉!
张家二公子张廷玉!
还要不要人活了!
汪绎一口气没喘上来,差点晕倒过去,只控制不住地惊叫了一声:“怎么又是你!”
张廷玉捧着茶,慢慢地点着桌面,听见声音也扭头看过来,却没什么别的动作,只嘴上不冷不热道:“是啊,又是张某呢。”
等到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竟然是你”了。
其实说实话,张廷玉心中也是没底的。
真正要定下一个状元来,并不是文才够了就能够了。
而今能进入殿试的士子们,个个都是说空话套话的高手,写一篇策论,乍一看上去都是高谈阔论,即便是八位读卷官也不可能在一时之间分出好坏来。
八位读卷官乃是为皇帝读卷,代为批改,每个状元的名次都涉及到各个党派之间的斗争。
可张廷玉细细一想,自己到底属于什么党呢?
没有入仕途,不曾接触过皇帝和阿哥,自己的父亲张英更没有将他引入皇帝一党的意思,那么他的试卷,似乎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旁的小太监喝道:“还不赶紧坐下?保和殿中岂容造次?”
可怜汪绎苦心孤诣,满以为这一次能力压张廷玉,不想对方还是轻轻松松。
如今汪绎唯一的安慰便是,张廷玉是胡写一通,毕竟匆忙之中写就的试卷,肯定不如自己,所以最后若自己摘得了状元头筹,张廷玉又要丢一回脸了!
这样想着,汪绎脸色终于松快了一些。
两个人等了许久,才到了放行的时候。
季愈与张廷玉是一道出来的,站在巍峨宫门下的巨大的阴影之中,张廷玉不知为何这样回望了一眼,他在这里的时间不过只有短短不到一日。
可他相信过了今日,他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从这里进出,就像是他父亲那样,在此宦海之中沉沉浮浮,一起风云激荡。
季愈似乎对张廷玉颇感兴趣,只看着他那高深莫测又阴晴变换的表情,待他平缓地转身踏着长长的铅灰色地面朝前面走的时候,才笑了一声问道:“不知张二公子如何?”
张廷玉道:“无愧我心。”
无愧我心。
如此而已。
他终于还是无法抗拒内心之中攀升起来的野心和*,曾经对父亲的承诺和那卑微的二甲第一的请求,在他回望的那一刻,在他转身的一刹那,在他明晰了自己胸膛之中升起来的那种无法浇灭的火焰之时,被他践踏在脚下,支离破碎。
出尔反尔又如何?
霜雪无法掩埋出鞘之宝刀,烈焰无法焚毁其胸怀壮志千千万……
这一日回去,张廷玉在书房里坐了很久。
张英回来的时候叫福伯来请张廷玉去说话,张廷玉只有两个字:不去。
兴许顾怀袖才是最明白他的那个人,就在屋里抱着胖哥儿,用自己两片微显得薄的嘴唇,亲吻了孩子的额头,只道:“若你能听懂我的话,便记住这一日……”
四月二十四日,子夜,张廷玉从书房走,穿上贡士朝服,至乾清门外等待听宣。
此刻,皇帝的金笔已经落下,满朝重臣的目光尽皆落在皇帝的那一支笔上。
这里将点出将来的风云人物,此刻的他们尚不知其中有多少人会消弭无声,也不知有多少人能平步青云,更不知多少人将名垂青史……
一切都是未知的。
除了那微微跳跃着的脉搏,伴着殿中微暖的灯火。
皇帝钦点前十,读卷官则在桌面上将之前糊名的试卷,一一拆开。
张英老迈的身体,隐藏在鎏金大柱后面,深深地闭上了眼,李光地站在张英的身边,却轻轻地伸出手来按了一下他的肩膀。
殿中寂静的一片,只有读卷官们拆开密封,而后在御前用朱笔填写一甲三名次序,二甲七名次序亦书其上,一会儿去乾清门外宣读之时,将会把这前十名引见给皇帝,这一程序称之为“小传胪”。
本次殿试大主裁李光地,正了正顶戴花翎,肃容双手接过黄纸名单,高喊一声“吾皇万岁”,而后退出大殿,在四名太监和两列御前侍卫的护卫之下,一路出了乾清门,立于御阶之上,便看见了不知在此守候了多久的今科学子。
李光地吐气开声:“奉,天承运,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廿一策试天下贡士三百零五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兹告示——”
张廷玉站在所有人当中,与所有人一样端肃严整,甚至与所有人一样充满了澎湃的野心,然而他将自己的眼,轻轻地闭上,手指悄然握紧。
李光地的声音还在继续,他年纪已然老迈,声音之中透着一种沧桑。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张廷玉。”
这一刻,张廷玉紧闭着的眼,终于睁开了,他看向了高高站在御阶上,双手捧着金榜的李光地。
李光地念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似乎停顿了一下,目光朝着下面微微一扫,却觉得自己久矣老迈的心忽然之间跳动了起来。
这朝堂,已然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他微微一笑,带着满脸的皱纹,宣读今科前十。
“第二名,季愈;第三名王露。”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汪绎,第二名张成遇……”
张廷玉已然什么都听不见了,直到忠孝带被一旁等候已久的张廷瓒与周道新配在了他的身上,他才恍惚地明白过来。
张廷瓒也说不出自己心底是什么感觉,只用力地拍着二弟的肩膀,笑也笑不出来,哭也哭不出来。
被点中名字的十人,几乎都是狂喜,按照次序排班,由礼部的官员带着一路往养心殿而去参见皇帝。
张廷玉为这十人最前面的一个,一步一步沉着冷静地克制着,稳稳地到了殿中,跪于丹墀之下,声音沉郁:“臣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年二十九。”
“臣季愈,扬州宝应人,年三十一。”
“臣王露……”
十人在下报完自己的姓名籍贯与年纪,这才再次引出而退。
大殿之中侍立的张英,默然退出大殿之中忽然举袖掩面,老泪纵横,一时百感交集之下竟至于嚎啕大哭,众莫能阻,只看着这年逾花甲的老头颤颤巍巍地在所有人离开之后,顺着汉白玉大台阶往下,迎着满皇宫的黑暗一路哭着出了宫门。
李光地远远地见了,却也不敢上前,只有那小太监问:“张老大人这是……”
“望子成龙,人莫如此。张英一代大儒,当有今日见日之升,云之起矣……”
李光地长叹了一声,也背着手走了。
二十五日太和殿传胪大典,风和日丽,銮仪卫设法驾于太和殿前,乐声分列两侧,丹陛大乐则在太和门内两旁。
满朝文武王公大臣,皆侍立于丹墀之内,三百零六人穿着朝服,戴着三枝九叶顶冠,按照名次排立在文武大臣东西班次之后。
而后康熙升座,执事官、读卷官行三拜九叩之礼,奏韶乐,司礼官鸣鞭三次,,内阁大学士索额图捧黄榜放置于太和殿内东旁的黄案之上,再奏大乐。
乐声止后,再宣《制》。而后唱第一甲第一名张廷玉,鸿胪寺官引张廷玉出班就御道左跪,而后宣第二名右跪……
再奏乐又行三拜九叩之礼,礼毕,赞礼官喊:“状元何在?”
张廷玉稍稍上前一步,跟上前人脚步,前趋一路行至殿陛下,站在中陛石上,石正中刻着的便是升龙与巨鳌。
张廷玉就这样轻轻地站了上去,在所有人前面小小的一步,微微的一点,然而这一点,便已然是独占鳌头!
这一刻,他浑身的血液,又开始奔流沸腾,以至于他的身体都在微微地颤抖。
旭日东升已久,照耀着整个紫禁城,也照耀着着辉煌巍峨幽深的宫禁,更照耀着张廷玉,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随着皇帝还宫,礼部官员将金榜放在云盘之中,黄伞鼓吹前导,一路出了太和门,将金榜张挂于长安街。
而每一科殿试之后,唯有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才有资格从午门正中而过。
平日里,这里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门。
而今,张廷玉在所有人面前,一步一步出来,午门中门为他缓缓地开启,他当日站在宫门之外回望,便是要这午门中门,为自己——开启一回!
兴许天下无数读书人终身寒窗,为的也不过就是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之时,再从这无上尊荣的午门中门走一遭吧?
其余文武百官则至昭德门贞度门而出,往长安街观榜。
连张英等人,也只有远远望着打正门而出的那三人,隔着三道宫门,他看着自己的儿子从自己的眼前走过去,走向他沉浮了一辈子的这一条路,不知是归或不归。
而他,并不需要插手,只需要看着。
张廷玉的选择,只是如此而已。
整个京城,这一日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无数人在长安街上翘首以盼,等着第一甲三人“骑马游金街”。
张府之人早已经知道了张廷玉高中状元的消息,租赁了一座酒楼,只在二楼等候,外头就是张府的下人,个个喜笑颜开。
顾怀袖就站在窗边,看着下面热闹的街市,一手抠着窗棂,另一手则轻轻地按着自己的心口,有些喘不过气来。
前面忽然起了尖声的惊叫,沿路无数的姑娘朝着街道下面撒下花瓣,只渴盼着这三人看中自己,而张廷玉只一路面带微笑地过去。
三匹马行至酒楼前面,张廷玉忽然轻轻一勒缰绳,后面两匹马自然不敢往前,也停了下来。
两边无数的闺阁女子都悄悄来一睹状元风采,而今见到张廷玉在此地勒马,有的人甚至已经尖叫起来,羞涩一些的则举帕掩面,可谁不巴望着状元看中自己?
然而所有人眼中的张廷玉,眼中却只有一人。
他抬首,望着在窗边露出了一角影子的顾怀袖,只将袖中一把扇取出,高坐马上借了一文士的墨笔,在扇面之上书了几字,而后当街将毛笔投回笔筒之中。
一合扇,张廷玉将这一把折扇高高扔出,恰好敲中那半掩着的雕窗,落在了顾怀袖的脚边。
众人的目光全部齐刷刷地随着张廷玉这一个动作转向了酒楼的二楼窗边,却只瞥见一角秀影。
顾怀袖削葱根一样的细指拾起了那一把折扇,起身,站在半掩着的窗边,轻轻将之展开。
泪珠子瞬间下来,她无声地捧着那一把扇子,贴到自己面颊边,掩了半张美人面,只余一双朦胧泪眼在外,模糊地注视着他。
张廷玉却在那烈日下头一甩缰绳,一笑策马而去。
长安街,还很长。
金吾仗引从天下,长安门外人如堵。
许卿一世富贵荣华……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写得很慢,也很累,情绪有点刹不住。
晚上还有一更,但是可能赶不上24点了,大家可以早睡了。
二爷大愿得偿了。
可是他写下来,才发现张廷玉那一张长案上已经没人了!
怎么可能?!
张廷玉又交卷了?
不……
不……
会试就已经被人抢先,殿试张廷玉一个第四,绝无可能在自己前面把答卷给作出来?更何况还是策论,根本不像是之前那样简单。
所以,一定是发生什么意外了吧?
虽然有不少人暗示过他,说他汪绎的答卷算不得什么名正言顺的第一,意思是张廷玉比他出色,可他不相信啊,凭什么张廷玉比自己出色?
阅卷官又不是瞎子,大家都说他这一份试卷是第一,那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什么狗屁的张廷玉,纨绔公子,不就是出身高一点吗?他汪绎除了长相差了一点之外,有哪里比不上这张家二公子的?
想着,汪绎终于出去交了卷,结果监考官只是淡淡地表示了一下:“交得挺早,请您后面坐。”
汪绎有些不理解,以前也没参加过殿试啊,这里的监考官指不定都是个大人物,兴许人家原来就是这样冷淡,所以汪绎也没多想,他交卷之后就直接去了偏殿等候,结果……
结果又看见了那个张廷玉!
张廷玉!
张家二公子张廷玉!
还要不要人活了!
汪绎一口气没喘上来,差点晕倒过去,只控制不住地惊叫了一声:“怎么又是你!”
张廷玉捧着茶,慢慢地点着桌面,听见声音也扭头看过来,却没什么别的动作,只嘴上不冷不热道:“是啊,又是张某呢。”
等到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竟然是你”了。
其实说实话,张廷玉心中也是没底的。
真正要定下一个状元来,并不是文才够了就能够了。
而今能进入殿试的士子们,个个都是说空话套话的高手,写一篇策论,乍一看上去都是高谈阔论,即便是八位读卷官也不可能在一时之间分出好坏来。
八位读卷官乃是为皇帝读卷,代为批改,每个状元的名次都涉及到各个党派之间的斗争。
可张廷玉细细一想,自己到底属于什么党呢?
没有入仕途,不曾接触过皇帝和阿哥,自己的父亲张英更没有将他引入皇帝一党的意思,那么他的试卷,似乎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旁的小太监喝道:“还不赶紧坐下?保和殿中岂容造次?”
可怜汪绎苦心孤诣,满以为这一次能力压张廷玉,不想对方还是轻轻松松。
如今汪绎唯一的安慰便是,张廷玉是胡写一通,毕竟匆忙之中写就的试卷,肯定不如自己,所以最后若自己摘得了状元头筹,张廷玉又要丢一回脸了!
这样想着,汪绎脸色终于松快了一些。
两个人等了许久,才到了放行的时候。
季愈与张廷玉是一道出来的,站在巍峨宫门下的巨大的阴影之中,张廷玉不知为何这样回望了一眼,他在这里的时间不过只有短短不到一日。
可他相信过了今日,他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从这里进出,就像是他父亲那样,在此宦海之中沉沉浮浮,一起风云激荡。
季愈似乎对张廷玉颇感兴趣,只看着他那高深莫测又阴晴变换的表情,待他平缓地转身踏着长长的铅灰色地面朝前面走的时候,才笑了一声问道:“不知张二公子如何?”
张廷玉道:“无愧我心。”
无愧我心。
如此而已。
他终于还是无法抗拒内心之中攀升起来的野心和*,曾经对父亲的承诺和那卑微的二甲第一的请求,在他回望的那一刻,在他转身的一刹那,在他明晰了自己胸膛之中升起来的那种无法浇灭的火焰之时,被他践踏在脚下,支离破碎。
出尔反尔又如何?
霜雪无法掩埋出鞘之宝刀,烈焰无法焚毁其胸怀壮志千千万……
这一日回去,张廷玉在书房里坐了很久。
张英回来的时候叫福伯来请张廷玉去说话,张廷玉只有两个字:不去。
兴许顾怀袖才是最明白他的那个人,就在屋里抱着胖哥儿,用自己两片微显得薄的嘴唇,亲吻了孩子的额头,只道:“若你能听懂我的话,便记住这一日……”
四月二十四日,子夜,张廷玉从书房走,穿上贡士朝服,至乾清门外等待听宣。
此刻,皇帝的金笔已经落下,满朝重臣的目光尽皆落在皇帝的那一支笔上。
这里将点出将来的风云人物,此刻的他们尚不知其中有多少人会消弭无声,也不知有多少人能平步青云,更不知多少人将名垂青史……
一切都是未知的。
除了那微微跳跃着的脉搏,伴着殿中微暖的灯火。
皇帝钦点前十,读卷官则在桌面上将之前糊名的试卷,一一拆开。
张英老迈的身体,隐藏在鎏金大柱后面,深深地闭上了眼,李光地站在张英的身边,却轻轻地伸出手来按了一下他的肩膀。
殿中寂静的一片,只有读卷官们拆开密封,而后在御前用朱笔填写一甲三名次序,二甲七名次序亦书其上,一会儿去乾清门外宣读之时,将会把这前十名引见给皇帝,这一程序称之为“小传胪”。
本次殿试大主裁李光地,正了正顶戴花翎,肃容双手接过黄纸名单,高喊一声“吾皇万岁”,而后退出大殿,在四名太监和两列御前侍卫的护卫之下,一路出了乾清门,立于御阶之上,便看见了不知在此守候了多久的今科学子。
李光地吐气开声:“奉,天承运,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廿一策试天下贡士三百零五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兹告示——”
张廷玉站在所有人当中,与所有人一样端肃严整,甚至与所有人一样充满了澎湃的野心,然而他将自己的眼,轻轻地闭上,手指悄然握紧。
李光地的声音还在继续,他年纪已然老迈,声音之中透着一种沧桑。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张廷玉。”
这一刻,张廷玉紧闭着的眼,终于睁开了,他看向了高高站在御阶上,双手捧着金榜的李光地。
李光地念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似乎停顿了一下,目光朝着下面微微一扫,却觉得自己久矣老迈的心忽然之间跳动了起来。
这朝堂,已然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他微微一笑,带着满脸的皱纹,宣读今科前十。
“第二名,季愈;第三名王露。”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汪绎,第二名张成遇……”
张廷玉已然什么都听不见了,直到忠孝带被一旁等候已久的张廷瓒与周道新配在了他的身上,他才恍惚地明白过来。
张廷瓒也说不出自己心底是什么感觉,只用力地拍着二弟的肩膀,笑也笑不出来,哭也哭不出来。
被点中名字的十人,几乎都是狂喜,按照次序排班,由礼部的官员带着一路往养心殿而去参见皇帝。
张廷玉为这十人最前面的一个,一步一步沉着冷静地克制着,稳稳地到了殿中,跪于丹墀之下,声音沉郁:“臣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年二十九。”
“臣季愈,扬州宝应人,年三十一。”
“臣王露……”
十人在下报完自己的姓名籍贯与年纪,这才再次引出而退。
大殿之中侍立的张英,默然退出大殿之中忽然举袖掩面,老泪纵横,一时百感交集之下竟至于嚎啕大哭,众莫能阻,只看着这年逾花甲的老头颤颤巍巍地在所有人离开之后,顺着汉白玉大台阶往下,迎着满皇宫的黑暗一路哭着出了宫门。
李光地远远地见了,却也不敢上前,只有那小太监问:“张老大人这是……”
“望子成龙,人莫如此。张英一代大儒,当有今日见日之升,云之起矣……”
李光地长叹了一声,也背着手走了。
二十五日太和殿传胪大典,风和日丽,銮仪卫设法驾于太和殿前,乐声分列两侧,丹陛大乐则在太和门内两旁。
满朝文武王公大臣,皆侍立于丹墀之内,三百零六人穿着朝服,戴着三枝九叶顶冠,按照名次排立在文武大臣东西班次之后。
而后康熙升座,执事官、读卷官行三拜九叩之礼,奏韶乐,司礼官鸣鞭三次,,内阁大学士索额图捧黄榜放置于太和殿内东旁的黄案之上,再奏大乐。
乐声止后,再宣《制》。而后唱第一甲第一名张廷玉,鸿胪寺官引张廷玉出班就御道左跪,而后宣第二名右跪……
再奏乐又行三拜九叩之礼,礼毕,赞礼官喊:“状元何在?”
张廷玉稍稍上前一步,跟上前人脚步,前趋一路行至殿陛下,站在中陛石上,石正中刻着的便是升龙与巨鳌。
张廷玉就这样轻轻地站了上去,在所有人前面小小的一步,微微的一点,然而这一点,便已然是独占鳌头!
这一刻,他浑身的血液,又开始奔流沸腾,以至于他的身体都在微微地颤抖。
旭日东升已久,照耀着整个紫禁城,也照耀着着辉煌巍峨幽深的宫禁,更照耀着张廷玉,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随着皇帝还宫,礼部官员将金榜放在云盘之中,黄伞鼓吹前导,一路出了太和门,将金榜张挂于长安街。
而每一科殿试之后,唯有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才有资格从午门正中而过。
平日里,这里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门。
而今,张廷玉在所有人面前,一步一步出来,午门中门为他缓缓地开启,他当日站在宫门之外回望,便是要这午门中门,为自己——开启一回!
兴许天下无数读书人终身寒窗,为的也不过就是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之时,再从这无上尊荣的午门中门走一遭吧?
其余文武百官则至昭德门贞度门而出,往长安街观榜。
连张英等人,也只有远远望着打正门而出的那三人,隔着三道宫门,他看着自己的儿子从自己的眼前走过去,走向他沉浮了一辈子的这一条路,不知是归或不归。
而他,并不需要插手,只需要看着。
张廷玉的选择,只是如此而已。
整个京城,这一日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无数人在长安街上翘首以盼,等着第一甲三人“骑马游金街”。
张府之人早已经知道了张廷玉高中状元的消息,租赁了一座酒楼,只在二楼等候,外头就是张府的下人,个个喜笑颜开。
顾怀袖就站在窗边,看着下面热闹的街市,一手抠着窗棂,另一手则轻轻地按着自己的心口,有些喘不过气来。
前面忽然起了尖声的惊叫,沿路无数的姑娘朝着街道下面撒下花瓣,只渴盼着这三人看中自己,而张廷玉只一路面带微笑地过去。
三匹马行至酒楼前面,张廷玉忽然轻轻一勒缰绳,后面两匹马自然不敢往前,也停了下来。
两边无数的闺阁女子都悄悄来一睹状元风采,而今见到张廷玉在此地勒马,有的人甚至已经尖叫起来,羞涩一些的则举帕掩面,可谁不巴望着状元看中自己?
然而所有人眼中的张廷玉,眼中却只有一人。
他抬首,望着在窗边露出了一角影子的顾怀袖,只将袖中一把扇取出,高坐马上借了一文士的墨笔,在扇面之上书了几字,而后当街将毛笔投回笔筒之中。
一合扇,张廷玉将这一把折扇高高扔出,恰好敲中那半掩着的雕窗,落在了顾怀袖的脚边。
众人的目光全部齐刷刷地随着张廷玉这一个动作转向了酒楼的二楼窗边,却只瞥见一角秀影。
顾怀袖削葱根一样的细指拾起了那一把折扇,起身,站在半掩着的窗边,轻轻将之展开。
泪珠子瞬间下来,她无声地捧着那一把扇子,贴到自己面颊边,掩了半张美人面,只余一双朦胧泪眼在外,模糊地注视着他。
张廷玉却在那烈日下头一甩缰绳,一笑策马而去。
长安街,还很长。
金吾仗引从天下,长安门外人如堵。
许卿一世富贵荣华……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写得很慢,也很累,情绪有点刹不住。
晚上还有一更,但是可能赶不上24点了,大家可以早睡了。
二爷大愿得偿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