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14 第一千零六章 牵制力量
- 1015 第一千零七章 轻敌之患
- 1016 第一千零八章 夜战出击
- 1017 第一千零九章 关键一刀
- 1018 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
- 1019 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
- 1020 第一千零十二章 调兵遣将
- 1021 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
- 1022 第一千零十四章 横扫黄河
- 1023 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 1024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 1025 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
- 1026 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
- 1027 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
- 1028 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
- 1029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深宫白事
- 1030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
- 1031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举攻城(上)
- 1032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举攻城(下)
- 1033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诛心之战
- 1034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哗变
- 1035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闻早报
- 1036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赵氏皇族
- 1037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 1038 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
- 1039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战金兵
- 1040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军北上
- 1041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内讧爆发
- 1042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
- 1043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
- 1044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
- 1045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战(上)
- 1046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战(下)
- 1047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
- 1048 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灵
- 1049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
- 1050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草原来使
- 1051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视
- 1052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
- 1053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丽求援
- 1054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上)
- 1055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丽(中)
- 1056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丽(下)
- 1057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决战将至
- 1058 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战
- 1059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战大定
- 1060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
- 1061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
- 1062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夜灭室韦【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军杀至
就在宋军夺取大名城的军情传到临安府,李延庆便以监国摄政王的身份正式下达了北伐令,并向大宋天下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光复故国檄文,历数金兵犯下的滔天罪恶,历数沦陷区对宋军北伐的苦苦期盼,并号召沦陷区义士起兵反抗金国的残酷的统制,迎接大宋的光复大军。
在李延庆光复檄文的鼓舞下,中原和河北各地义兵纷纷起义,太行山势力最大抗金义军刘氏五兄弟率军攻占了河间府,相州张鹏率数千人占据了安阳县,真定府原被镇压的李苗再次起义,聚集数千人占据了常山县。
在中原地区更是四处起兵,陈州马铁率三千码头劳工起义,郑州的钟涛儿也聚集数千人举起义旗,颍昌府长葛县县尉周立率领六千流民起义,另外乡间还有大量小规模的义兵,中原和河北各地官府也惶惶不安,纷纷派人赶往临安联系知政堂。
与此同时,李延庆发军令给各路都统,要求他们按照既定计划出兵。
岳飞率六万大军从襄阳出兵,攻打邓州和汝州,邓州守将李成率五千齐军投降,岳飞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各州县望风而降,大军目标直指洛阳城。
就在岳飞大军进入汝州后,张浚也率三万大军在孟州渡过黄河,向洛阳进发,而关中吴阶也率三万大军出了潼关,向函谷关进发。
三路十二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剑指洛阳,而洛阳守军只有两万人,主将是刘豫长子刘麟,他知道大事不妙,急发鸽信向父亲刘豫求救,很快刘豫回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死守洛阳,等待金兵南下救援。
刘豫已经知道金国已向燕山府增兵十万,燕山府的总兵力已达十五万,无论如何,完颜斜也不会坐视中原和河北失守,一定会南下救援,但刘豫不知道的是,阮氏兄弟正在黄河上大开杀戒,横扫一切渡船。
就算完颜斜也有心,也未必能能救他了。
在东线,韩世忠和刘光世各率四万大军北上,他们的对手是宿州和泗州的四万齐军以及驻扎徐州的两万金兵。
韩世忠和刘光世对齐军并没有放在心上,但他们却很忌惮徐州的两万女真骑兵,所以两人的行军速度并不快,尽量打阵地战,一座城一座城的占领,在野外呆的时间并不多。
但又让韩世忠和刘光世感到欣喜的是,李延庆亲自率领的三万骑兵也悄然北上了。
李延庆率领的三万骑兵是从位于长江口的泰州北上,从泰州进入楚州,再从楚州进入海州,在沭阳再调头西进,进入邳州,这时,他们距离徐州只有一百二十里的路程了,李延庆随即令军队在宿迁县扎下大营,按兵不动。
李延庆的原计划是进入京东西路,配合在胶州湾登陆的王贵大军剿灭郓州的三万金兵。
但形势变化出乎他的意料,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出现狂风巨浪,使海船无法北上,王贵的大军不得不提前在东海县登陆,而张顺和阮小二的船队因为先走几天,侥幸躲过风浪,已经向黄河入口驶去了。
由于王贵大军提前在海州登陆,加上郓州金兵通过掠夺粮食,暂时解决了士兵和战马的给养,一时没有南下和徐州金兵汇合,李延庆便改变计划,决定集中兵力歼灭徐州的两万金兵。
东海县也就是今天的连云港,王贵率领的七万大军在东海县登陆后,稍稍休整了半天,便立刻向两百里外的徐州扑去。
徐州金兵主将叫做完颜斜卯阿里,属于女真完颜部,但并不是宗室,他是女真人中有名的武士,身材魁梧,膀大腰圆,使一根六十斤重的精钢狼牙棒,三年前便被狼主封为猛安,也就是万夫长。
按照金兵的惯例,驻扎徐州的两万金兵不可能都是女真人,一万金兵是女真人,他们是主军,而另外一万人是契丹军,属于仆从军,也由斜卯阿里统帅,一支主军搭配一支仆从军,这才是金兵的布兵惯例,危险来临时,仆从军顶上去,掩护主军,这也是金兵最让人诟病之处,在几年前的几次大战役中,仆从军的伤亡远远大于女真军,着实令很多部落不满。
像渤海部已明确表态,如果女真人再让渤海士兵当仆从军,那他们不会再出一兵一卒。
金国便改变了策略,不让渤海、高丽等军队当仆从军,而是让契丹和奚人做仆从军,这也是灭国者的悲哀,契丹人和奚人除了默默接受外,没有任何选择余地。
此时斜卯阿里已经得知韩世忠和刘光世出兵的消息,齐王刘豫紧急向他求援,斜卯阿里驻军中原有两个任务,一个是监视刘豫,防止刘豫背后勾结宋朝,出卖金国利益,其次是监视宋朝,一旦宋军有北上的迹象,他们必须立刻支援刘豫军队和宋军作战。
所以当刘豫的求援信送来后,斜卯阿里没有犹豫,立刻率领两万骑兵南下宿州。
在两万金金国骑兵南下后,彭城县只剩下一千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的汉军,统领叫做李兆,他原是宋军驻徐州的厢军指挥使,金兵杀来后,他率众投降了金兵。
自从主将斜卯阿里率军南下,李兆便有一种极为不祥的感觉,一个上午,他都坐立不安,总觉得会有什么危险要来临。
中午,他索性来到城墙上巡视,此时他也顾不得维持城内秩序,而是将一千士兵全部拉城头站岗巡逻。
这时,有士兵来报,“统领,东城那边来了一个商人,说重要情报!”
李兆一惊,连忙向东城门匆匆赶去,只有一名商人模样的黑胖中年男子正焦急地四处张望。
他连忙高声问道:“有什么紧急消息?”
士兵提醒商人,“这就是我们李统领!”
中年商人连忙上前躬身施礼,“在下姚富贵,有重要情报禀报统领。”
“什么重要情报?”
“我接到兄弟从海州传来的消息,一支几万人的宋军正从海州向徐州方向杀来。”
这个消息令李兆大吃一惊,“有多少人?”
“大约两到三万人左右?”
“这个消息可靠吗?”
“回禀统领,消息绝对可靠,小人的店铺就在城内,不敢报假消息。”
李兆相信了,从海州到这里大约两百里,如急速行军,夜里不停,那明天中午时就能杀到徐州。
这个消息他必须立刻派人去向斜卯阿里禀报。
“速去把报信兵给我找来!”
.......
入夜,两万金兵在符离县以西驻兵休息,斜卯阿里独自在大帐内研究宋军的作战策略,他凝视着地图,地图上插了红白两色小旗,表示两支宋军,这让斜卯阿里有点困惑,宋军并没有合兵一处,将八万大军捏成一个拳头,这有点不符合从前李延庆的作战风格。
以前李延庆作战,不管敌军分兵几处,他们总是集中兵力歼灭一处敌军,而这一次却是八万大军分兵两路,各自作战。
当然,斜卯阿里也能理解,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主将,地位平等,就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聚合不在一起也情有可原,金兵也同样的问题,只是李延庆为什么不把他们凝聚在一起,两支军队各自作战也没有问题,但可以共同进攻一个目标。
斜卯阿里想不通这里面的原因,他索性也不再多想,传令大军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南下和齐军配合,准备全歼北上宿州的韩世忠部。
就在斜卯阿里吹灯准备就寝之时,外面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急声报告,“启禀将军,徐州方面紧急求援!”
斜卯阿里惊得腾地坐起身,走出大帐道问道:“报信兵在哪里?”
这时,一名报信兵被领了上来,单膝跪下道:“一支数万人的宋军正从海州方向杀向徐州,距离已不足五十里,李统领请求将军立刻回军救援!”
斜卯阿里被惊得目瞪口呆,原来宋军分兵迷惑自己,他们真正的主力已经杀到徐州了,准备偷袭徐州,端自己的老巢。
斜卯阿里想到自己的十几名小妾以及大量的粮草物资,他顿时心急如焚,立刻喝令道:“全军起身,立刻北上返回徐州!”
刚刚入睡的士兵们都被叫醒,他们疲惫万分,但也只得抱怨着骑上战马,连营帐也不要了,两万骑兵调头向徐州方向疾驰而去,至于齐军的死活,斜卯阿里现在也暂时顾不上了。
.......
在李延庆光复檄文的鼓舞下,中原和河北各地义兵纷纷起义,太行山势力最大抗金义军刘氏五兄弟率军攻占了河间府,相州张鹏率数千人占据了安阳县,真定府原被镇压的李苗再次起义,聚集数千人占据了常山县。
在中原地区更是四处起兵,陈州马铁率三千码头劳工起义,郑州的钟涛儿也聚集数千人举起义旗,颍昌府长葛县县尉周立率领六千流民起义,另外乡间还有大量小规模的义兵,中原和河北各地官府也惶惶不安,纷纷派人赶往临安联系知政堂。
与此同时,李延庆发军令给各路都统,要求他们按照既定计划出兵。
岳飞率六万大军从襄阳出兵,攻打邓州和汝州,邓州守将李成率五千齐军投降,岳飞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各州县望风而降,大军目标直指洛阳城。
就在岳飞大军进入汝州后,张浚也率三万大军在孟州渡过黄河,向洛阳进发,而关中吴阶也率三万大军出了潼关,向函谷关进发。
三路十二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剑指洛阳,而洛阳守军只有两万人,主将是刘豫长子刘麟,他知道大事不妙,急发鸽信向父亲刘豫求救,很快刘豫回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死守洛阳,等待金兵南下救援。
刘豫已经知道金国已向燕山府增兵十万,燕山府的总兵力已达十五万,无论如何,完颜斜也不会坐视中原和河北失守,一定会南下救援,但刘豫不知道的是,阮氏兄弟正在黄河上大开杀戒,横扫一切渡船。
就算完颜斜也有心,也未必能能救他了。
在东线,韩世忠和刘光世各率四万大军北上,他们的对手是宿州和泗州的四万齐军以及驻扎徐州的两万金兵。
韩世忠和刘光世对齐军并没有放在心上,但他们却很忌惮徐州的两万女真骑兵,所以两人的行军速度并不快,尽量打阵地战,一座城一座城的占领,在野外呆的时间并不多。
但又让韩世忠和刘光世感到欣喜的是,李延庆亲自率领的三万骑兵也悄然北上了。
李延庆率领的三万骑兵是从位于长江口的泰州北上,从泰州进入楚州,再从楚州进入海州,在沭阳再调头西进,进入邳州,这时,他们距离徐州只有一百二十里的路程了,李延庆随即令军队在宿迁县扎下大营,按兵不动。
李延庆的原计划是进入京东西路,配合在胶州湾登陆的王贵大军剿灭郓州的三万金兵。
但形势变化出乎他的意料,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出现狂风巨浪,使海船无法北上,王贵的大军不得不提前在东海县登陆,而张顺和阮小二的船队因为先走几天,侥幸躲过风浪,已经向黄河入口驶去了。
由于王贵大军提前在海州登陆,加上郓州金兵通过掠夺粮食,暂时解决了士兵和战马的给养,一时没有南下和徐州金兵汇合,李延庆便改变计划,决定集中兵力歼灭徐州的两万金兵。
东海县也就是今天的连云港,王贵率领的七万大军在东海县登陆后,稍稍休整了半天,便立刻向两百里外的徐州扑去。
徐州金兵主将叫做完颜斜卯阿里,属于女真完颜部,但并不是宗室,他是女真人中有名的武士,身材魁梧,膀大腰圆,使一根六十斤重的精钢狼牙棒,三年前便被狼主封为猛安,也就是万夫长。
按照金兵的惯例,驻扎徐州的两万金兵不可能都是女真人,一万金兵是女真人,他们是主军,而另外一万人是契丹军,属于仆从军,也由斜卯阿里统帅,一支主军搭配一支仆从军,这才是金兵的布兵惯例,危险来临时,仆从军顶上去,掩护主军,这也是金兵最让人诟病之处,在几年前的几次大战役中,仆从军的伤亡远远大于女真军,着实令很多部落不满。
像渤海部已明确表态,如果女真人再让渤海士兵当仆从军,那他们不会再出一兵一卒。
金国便改变了策略,不让渤海、高丽等军队当仆从军,而是让契丹和奚人做仆从军,这也是灭国者的悲哀,契丹人和奚人除了默默接受外,没有任何选择余地。
此时斜卯阿里已经得知韩世忠和刘光世出兵的消息,齐王刘豫紧急向他求援,斜卯阿里驻军中原有两个任务,一个是监视刘豫,防止刘豫背后勾结宋朝,出卖金国利益,其次是监视宋朝,一旦宋军有北上的迹象,他们必须立刻支援刘豫军队和宋军作战。
所以当刘豫的求援信送来后,斜卯阿里没有犹豫,立刻率领两万骑兵南下宿州。
在两万金金国骑兵南下后,彭城县只剩下一千负责维持城内秩序的汉军,统领叫做李兆,他原是宋军驻徐州的厢军指挥使,金兵杀来后,他率众投降了金兵。
自从主将斜卯阿里率军南下,李兆便有一种极为不祥的感觉,一个上午,他都坐立不安,总觉得会有什么危险要来临。
中午,他索性来到城墙上巡视,此时他也顾不得维持城内秩序,而是将一千士兵全部拉城头站岗巡逻。
这时,有士兵来报,“统领,东城那边来了一个商人,说重要情报!”
李兆一惊,连忙向东城门匆匆赶去,只有一名商人模样的黑胖中年男子正焦急地四处张望。
他连忙高声问道:“有什么紧急消息?”
士兵提醒商人,“这就是我们李统领!”
中年商人连忙上前躬身施礼,“在下姚富贵,有重要情报禀报统领。”
“什么重要情报?”
“我接到兄弟从海州传来的消息,一支几万人的宋军正从海州向徐州方向杀来。”
这个消息令李兆大吃一惊,“有多少人?”
“大约两到三万人左右?”
“这个消息可靠吗?”
“回禀统领,消息绝对可靠,小人的店铺就在城内,不敢报假消息。”
李兆相信了,从海州到这里大约两百里,如急速行军,夜里不停,那明天中午时就能杀到徐州。
这个消息他必须立刻派人去向斜卯阿里禀报。
“速去把报信兵给我找来!”
.......
入夜,两万金兵在符离县以西驻兵休息,斜卯阿里独自在大帐内研究宋军的作战策略,他凝视着地图,地图上插了红白两色小旗,表示两支宋军,这让斜卯阿里有点困惑,宋军并没有合兵一处,将八万大军捏成一个拳头,这有点不符合从前李延庆的作战风格。
以前李延庆作战,不管敌军分兵几处,他们总是集中兵力歼灭一处敌军,而这一次却是八万大军分兵两路,各自作战。
当然,斜卯阿里也能理解,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主将,地位平等,就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聚合不在一起也情有可原,金兵也同样的问题,只是李延庆为什么不把他们凝聚在一起,两支军队各自作战也没有问题,但可以共同进攻一个目标。
斜卯阿里想不通这里面的原因,他索性也不再多想,传令大军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南下和齐军配合,准备全歼北上宿州的韩世忠部。
就在斜卯阿里吹灯准备就寝之时,外面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急声报告,“启禀将军,徐州方面紧急求援!”
斜卯阿里惊得腾地坐起身,走出大帐道问道:“报信兵在哪里?”
这时,一名报信兵被领了上来,单膝跪下道:“一支数万人的宋军正从海州方向杀向徐州,距离已不足五十里,李统领请求将军立刻回军救援!”
斜卯阿里被惊得目瞪口呆,原来宋军分兵迷惑自己,他们真正的主力已经杀到徐州了,准备偷袭徐州,端自己的老巢。
斜卯阿里想到自己的十几名小妾以及大量的粮草物资,他顿时心急如焚,立刻喝令道:“全军起身,立刻北上返回徐州!”
刚刚入睡的士兵们都被叫醒,他们疲惫万分,但也只得抱怨着骑上战马,连营帐也不要了,两万骑兵调头向徐州方向疾驰而去,至于齐军的死活,斜卯阿里现在也暂时顾不上了。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