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74 第二百三十二章 顾岚父母
- 275 第二百三十三章 团结就是力量
- 276 第二百三十四章 四处考察
- 277 第二百三十五章 准备就绪
- 278 第二百三十六章 星火缭燃
- 279 第二百三十七章 调研课题
- 280 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战初胜
- 281 第二百三十九章 星火黯淡
- 282 第二百四十章 街头火拼(全)
- 283 第二百四十一章 孤身谈判
- 284 第二百四十二章 北山突破
- 285 第二百四十三 白热化了
- 286 第二百四十四 反行其道
- 287 第二百四十五 可爱的人
- 288 第二百四十六 雨山阻击
- 289 第二百四十七 地方保护
- 290 第二百四十八 报喜得喜
- 291 第二百四十九 严格管理
- 292 第二百五十 金字塔
- 293 第二百五十一 曾经沧海
- 294 第二百五十二 云雨何处
- 295 第二百五十四章 统一采购(接第252章)
- 296 第二百五十五章 领导看法
- 297 第二百五十六章 领导的人
- 298 第二百五十七章 标准台账
- 299 第二百五十八章 生产事故
- 300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有忧报喜
- 301 第二百六十章 江南人喝江南啤酒
- 302 第二百六十一章 指定专用
- 303 第二百六十二章 银湖买店
- 304 第二百六十三章 江南花会
- 305 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进一步
- 306 第二百六十五章 定时炸弹
- 307 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关我事
- 308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一夜无用
- 309 第二百六十八章 我该怎办
- 310 第二百六十九章 该来的总会来
- 311 第二百七十章 何为真相
- 312 第二百七十一章 没有真相
- 313 第二百七十二章 圈子初形
- 314 第二百七十三章 情场得意?
- 315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上级批示
- 316 第二百七十五章 酌情处理
- 317 第二百七十六章 邪西毒
- 318 第二百七十七章 曲线救国
- 319 第二百七十八章 千年老二
- 320 第二百七十九章 奖金之分
- 321 第二百八十章 敷衍塞责
- 322 第二百八十一章 防线森然
- 323 第二百八十二章 另立中心
- 324 第二百八十三章 感情之牌
- 325 第二百八十四章 民主好用
- 326 第二百八十五章 前任之事
- 327 第二百八十六章 米粒煮稀饭(上)
- 328 第二百八十七章 米粒煮稀饭(下)
- 329 第二百八十八章 胡豫之事(上)
- 330 第二百八十九章 胡豫之事(下)
- 331 第二百九十章 果断倒戈
- 332 第二百九十一章 维护形象
- 333 第二百九十二章 相互补台
- 334 第二百九十三章 虚伪招呼
- 335 第二百九十四章 学兄学弟
- 336 第二百九十五章 烦恼青丝
- 337 第二百九十六章 同学关系
- 338 第二百九十七章 我忘记了
- 339 第二百九十八章 绩效改革
- 340 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姜火辣
- 341 第三百章 打人打狗
- 342 第三百零一章 两个杯子
- 343 第三百零二章 沉默是金
- 344 第三百零三章 请快传球
- 345 第三百零四章 收发传真
- 346 第三百零五章 开会多多
- 347 第三百零六章 集体拍板
- 348 第三百零七章 寡人之疾
- 349 第三百零八章 虚与蛇委
- 350 第三百零九章 蛇引出洞
- 351 第三百一十章 不能无耻
- 352 第三百一十一章 民间演义
- 353 第三百一十二章 创业艰苦
- 354 第三百一十三章 顾岚吃醋
- 355 第三百一十三章 顾岚吃醋(下)
- 356 第三百一十四章 两个女人
- 357 第三百一十五章 江南烟雨
- 358 第三百一十六章 各谋出路
- 359 第三百一十七章 集体聚会
- 360 第三百一十八章 员工上访
- 361 第三百一十九章 书记出马
- 362 第三百二十章 重回江南
- 363 第三百二十一章 放松不了的一天
- 364 第三百二十二章 夹道欢迎
- 365 第三百二十三章 成家立业
- 366 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班子
- 367 第三百二十五章 金融漩涡
- 368 第三百二十六章 潘仁美的后代
- 369 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见信德老板
- 370 第三百二十八章 糖衣件件
- 371 第三百二十九章 迫在眉睫
- 372 第三百三十章 啤酒厂人
- 373 第三百三十一章 找米下锅
- 374 第三百三十二章 风波再起
- 375 第三百三十三章 重访集体宿舍
- 376 第三百三十四章 真的有人闹事
- 377 第三百三十五章 流氓手段
- 378 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流氓学习
- 379 第三百三十七章 真假流氓
- 380 第三百三十八章 人心散了
- 381 第三百三十九章 队伍不好带了
- 382 第三百四十章 啤酒卖不出去
- 383 第三百四十一章 领导不好应付
- 384 第三百四十二章 资产评估
- 385 第三百四十三章 信德出手
- 386 第三百四十四章 最后对决
- 387 第三百四十五章 新的开始(结局)
- 388 同舟新书《官路商海》介绍
- 389 同舟新书《官场风月》上传
- 390 国企将不日出版,请大大们支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四十二章 北山突破
第二百四十二章 北山突破
个月了,而江南啤酒初定的目标却没有实现,2000销出去1200多台,和当初雄伟的目标差经炎热起来,啤酒销量也开始大增,已经推销出去的那些小餐馆啤酒的销量开始直线上升,原本每天平均销一箱的量,变成了平均每天两箱多,而且每天还在上涨中。
厂里的订单逐渐上升,徐工和柳经理都高兴的不得了,和往年相比,现在的情况已经是很不错了,以前是不管旺季淡季,都是这么一些,今天总算看似乎从这两天订单的变化,看到了旺季的到来。
可黄云逸看着仓库中的800冰柜,头却一起抬不起来,头疼得厉害,现在这样的销量和去年比,虽然进步不小,可要达到全年3吨的目标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就更不要说五万吨了。
啤酒销售真正的旺季是59月,5、10月是淡旺季的转折点,月、11-12月是淡季。510这6月的销售量,基本上占到了整年销售的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
现在正是5,虽然刚过去半个月,可旺季的迹象已经显示,如果不在这半个月将那些餐馆拿下来大下基础,等6月旺季来了,只怕就没有太多的机会打翻身仗了。
今年发力迟,本来在年前开始,就应该抓紧时间,在淡季里攻克那些小餐馆,按照啤酒销售的术语来说就是搞定终端店。等到旺季就是要在这些已经搞定的小餐馆里进行促销,尽量扩大销路。也叫旺季抓终端销量。
现在可是紧在眉睫,离6月的旺季还只有半个月了,可眼看着这终端小店地攻克一日不如一日,黄云逸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是,仓库里躺着的冰柜,就能预示今天旺季销售量到底是多少。
无意中翻看了一篇介绍青岛啤酒在北京展开销售时,4000销售人员的文章,考虑了一下自己的销售队伍。感觉还真实有些少,只4多人,还好这些小店不需要驻店促销,所以还能省不少销售人员,不然40多人只怕还不够人家一个大型社区的促销了。
各组长也都反映人手不够,时间紧急,得加大人手了。
黄云逸先让公司内部抽调人手,徐工可是极度不情愿。因为马上就是旺季了,得要加紧生产,不过他也明白黄云逸说这些道理,不扩大销售面。你生产最扩大也没有用,生产出来的啤酒只能自己喝,而且黄云逸说好了,人只抽调最多一个半月。
经过两天的安排,将原本已经在家休息的退线地工人都动员回来了,而且这些人大部分是听说啤酒厂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是缺人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居然回来了四十五岁以上的近两百来人,这些人徐工倒是非常喜欢,大部分都是技术好手。
黄云逸和柳经理开了一个短短的欢迎会,让柳经理将具体情况和实际情况都和他们交待清楚,来了欢迎,但是现在只管饭。没有工钱,如果下半年销路打开了,厂里赚钱了,肯定会给他们补上,如果没有打开销路,那就只能这样算了。
为了这个,黄云逸和柳经理还商量了好久,黄云逸的意思是,不能让他们白干,不然将来他们往上告状。那可麻烦。
柳经理却坚持只能先这样,不然多了200人的工资,可是一个大负担,而且如果有了这个先例,原来啤酒厂内退的1000人,都回来那可是吃不消的事情。
黄云逸想想也没办法,只好依了柳经理,不过黄云逸还是要柳经理在会上将这些个实际情况和同志们讲清楚,而且还怕将来不认帐,让杨刚他们将现场的录像拍下来。
会后,黄云逸感觉到有些不好意思,自己误会了这些已经退休或者退线和下岗地老工人们。他们一来就根本没提报酬的事情,不过黄云逸看了一下,大部分倒都是退休或者内退的人,下岗的基本没有几个,还真怕那些下岗地家里揭不开锅的人来。
黄云逸让杨刚一个个梳理一下这些人家里的情况,如果家里有些困难,他们还在外面干活,有工资的,就不能让他们丢下那边的工作,当然也许诺,如果将来啤酒厂打开了销路,要招人,肯定先优先自己厂里的人。
这种情况不多,但是也还是有十多个人,黄云逸亲自去和他们讲清楚情况,可他们都死活不肯回去。没有办法,只好让柳经理还和他们说,还是柳经理的话有效,得到柳经理的许诺之后,他们这才回去干原来的活了。
走了一些,也自然又来了一些,黄云逸将这批队伍整理一下,让徐工挑选了一批人,还剩120人,加上原来从厂里抽调出来地九十多人,居然多了200人,这一下子让黄云逸有些感动,短短三天就多了人,这种情况在别的企业里是不可思议的。
或许,这就是国有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
黄云逸现在没有时间思考这个国有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将这200人分配下去。
将7个组长叫了回来,同时还将一组地唐莉莉和七组李大平下面的两个副组长叫了回来。
让陆科将200里原来做过销售的人找出来,然后根据这些人住的区域,将200分成了10组,每个组20人。
黄云逸让七个组长和一、七两个副组长每人带上20人,由陆科长带领。唐莉莉、李大平和陆科长带领20人负责华州三个没有涉及的中心区域。
另外七人,让他们带着20人马上返回驻地。
他们来之前,黄云逸和柳
和这200讲清楚了要奋战一个月,而且一个月都要住大家基本上都同意了,有困难的一些人都分配在了市中心三个区,这三个区的人并没有安排宿舍,可以回家住。大家各自回家将换洗地衣服准备好了,万方却忙着给七个兄弟单位的领导打电话,请求再在宿舍上给予,还好华云集团下面地单位别的没有,房子还有的是。
由于有集团公司陈总多次打招呼。说大家应该多啤酒厂,所以有些单位虽然有困难,可还是二话没说答应了,而且一个下午就全部到位,只等啤酒厂的人去住就行了。
—
黄云逸再一次感觉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如果没有兄弟单位的帮忙,还真不知道会手忙脚乱程什么样子。
有时候,国有企业。有着别地性质企业所没有的办事效率和团结协作,往往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这些效率和团结协作都会发挥最大的效果,甚至会为企业赢得生机。为企业获得胜利。这还真是一个说不清楚和道不明白的东西,或许这又和国有企业独特的其他文化有关系,黄云逸没有多想,现在想着的是如何用好这些有利的东西。
不过将这200送走地同时,黄云逸也在思考,虽然由于冰柜考察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自己也拘泥于让冰柜先到才开始发起销售总攻,而且自己也没有销售经验,销售人员太少。所以才给前期的销售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现在还好能一下子聚集这样一批人员,但是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黄云逸让每个组长带着人回去,就让组里的人给他们上一个简单地销售课,而且让老队员手把手的教,争取两三天就有效果。还好这批人里面,原来也有二十来个是做过销售的,这样又平均了一下,基本上一个组也有将近10个人是做过销售的了,这样带起来还是方便
只是黄云逸觉得这阵子只怕这些人会有很多毛病和不适应的东西显露出来,所以和每个组长交待了又交待,让他们多操心让他们多留心多耐心。
第二天,黄云逸和柳经理就兵分两路,坐车到下面去了,家里就交给了徐工和谢经理。
黄云逸第一个选择的是一组。这里黄云逸派来的人都是比较差的,因为这里销售情况比较好,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了,黄云逸的意思是让这些新地人锻炼几天,对高教区的情况和餐馆食堂熟悉起来,然后将原来那批人抽调到其他组去。
高教区大部分民工食堂已经和啤酒厂签订了协议,冰柜也全部运了进来,只是销量却依然还是太上不去,这和工地中午不准喝酒,晚上也不能喝多少,以及民工消费能力有限有关系。
针对这个情况,黄云逸决定让副组长林鸣一升为组长,小周升为副组长,先带领这20多人把高教区其他食堂和餐馆搞定再说。
黄云逸一到高教区的宿舍,又是小周在家里值班,其他人都出去了。小周给林鸣一打了个电话,林鸣一电话里和黄云逸简单的汇报了一下,就说今天还刚开始,没有其他的事情了,领导先和小周聊聊,我先和同志们干活了,然后就挂了电话。
黄云逸无奈,只好和小周说话。
黄云逸将自己的意思和小周说了,小周想了一会突然说:“黄书记,我倒觉得高教区不要留这么多人,最多只要留三个人就可以了。”
“哦,三个人就够了?”黄云逸不知他什么意思。
“是地,您说到高教区,我就想起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小周指着不远处他们学校,江南职业技术学院说,“我们学校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大三的学生找不到实习,我们学校也有饮料食品这些专业,而且数量还不少。”
“你的意思是找他们来实习?”黄云逸明白他的意思,不过心里不太愿意,这些学生来了能有用吗?
“别的学校我不敢说。”小周似乎明白黄云逸的意思,“但我们学校的同学我还是清楚的,我们是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是大专。可和别地正规大专本科比就业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所以我们地同学都很珍惜大三这暑假期间的实习,我们老师也四处给我们联系实习的地方,可就算我们不要报酬,最多只要吃顿中饭,可要我们实习的地方也不多。”小周解释说,说这些他自己也有些没有太多的自信,“我前年就是没有找到实习的地方,所以才一直在家里呆着。去年找工作也找的很辛苦,我们班几个在前几年暑假自己找到实习单位实习过地,倒都比较顺利的找到了工作,虽然不怎么好,但总算是一份工作。”
这两年的就业形式实在是严峻,大学扩招严重,每年500百万的大学省,他们这种原来职业技术中专改成学院的大专。在这个大学生泛滥供过于求的社会,找工作如果没有关系,还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我去找一批学生过来,他们在这边有住的地方。最多只要给他们三餐饭就行了。”小周无奈地说,“实在不行,不给饭吃也行,有机会实践就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了。”
黄云逸倒没想大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可也不敢托大,万一这些小鬼搞不定怎么办。
“黄书记,这高教区比较单纯,除了民工食堂,就是学校周边的餐馆。学生还是有一定优势地。”小周分析着说。
“好,这个主意我同意,这个事情就交给你来负责,等这里的民工食堂都和我们签了协议之后,我就让林鸣一去开辟新的战场,这里就交给你了。”黄云逸心想也好。这样也能锻炼一下小周,或许经过一个销售旺季的洗礼,他就会成为一个
销售专家了。
“人不能太多,10个学生你看够不够?”黄云逸估计十不多了,就给了他10个名额,“每人中饭还是供应的,如果.||了,到下半年公司效益好了,还是可以给他们一些报酬的,但是话要先说清楚。你看怎么样,我们不能造成不好的影响。”
“好,没问题,10人也差不多了。”小周想了一下说。
第三天,林鸣一带着其他二十来个人开往高教园区那边的一个县级市阳光市,这里人口不多也只40多万人,而且基本为山区:散,有效的销售点基本上分布在三个镇上,林鸣一就带着二十来人分别驻扎在了三个镇上,开始了他们的上山下乡计划。
除了高教区,进展最好的是七组负责的北山区,在和给张详出好点子之后,黄云逸回来就迅速招了这200人。
张详那边商贸公司已经全部搞定好了,黄云逸催促他马上开张,正好找神庙的李大仙一算,第二天还真是一个吉日,那就马上开张,反正就是挂个牌子,放个鞭炮,请一些朋友吃顿饭而已。
黄云逸从北山回来之后,就让徐工和李大平按自己吩咐做好准备。其他要和张详谈地,都由黄云逸亲自出马,老早就谈好了。张详开的公司叫北详商贸公司,北祥商贸公司第一个经销的就是啤酒,既然将这个堡垒攻克了,黄云逸给他每箱五毛的利润,雨山的老板却给北祥公司每箱一元钱的经销费用,黄云逸也只好从五毛增加到一块,本来雨山老板还想增加,可黄云逸无论如何也不肯增加了。
由于先前已经说好了,不管你啤酒公司给北祥公司多少利润,北祥公司不插手下面的销售,所以张详虽然希望黄云逸和雨山老板竞争,可黄云逸不上当,雨山公司知道再多给张详钱,张详也帮不了他。
北祥公司成立当天,黄云逸让啤酒厂运来十多车啤酒,让销售员带着车子到每个一个不管是大酒店还是小餐馆前,每个餐馆送上几箱啤酒,说是为了庆祝北祥公司开张,希望大家捧场,老百姓啤酒可是北祥公司经销的牌子之一,如果那位觉得老百姓啤酒好喝,尽管喝,今天为庆祝北详公司开张,老百姓每桌赠饮
而且凭着啤酒盖子,服务员还可以每个盖子换五毛钱,至于酒店老板,黄云逸让业务员专门去拜访他们,由于有这个由头,加上准备充分,将雨山啤酒的阵脚打乱了,等到第三天他们才反映过来。
前面有和详哥的人打架,最后居然什么事情也没有,而且听说详哥在这个公司提议下,还成立了一个商贸公司,虽然不是这个什么江南啤酒厂参股地,可开张的这天,江南啤酒厂的书记可是亲自到场来捧场了,汪所长似乎和这个书记关系也不错。
开张当天,详哥将北山一些上的了台面的酒店餐馆老板请来捧场,大家都看到了黄云逸和详哥、汪所,甚至北哥交往甚密,这些老板们却不知道他们和这个小年轻什么关系,也不知道江南啤酒和他们什么关系,所以对江南啤酒送来的啤酒自然是收下了,随着他们收下,业务员就马上跟着进去推销了,相对雨山啤酒,江南啤酒给出的经销费要多一些,虽然不多,但多一分钱也是一分钱的意思。既然不能推辞,那你们就竞争好了,做酒店老板的可还盼望多几个品牌进来,这样他赚的更多。
服务员只要收到啤酒盖,就有钱换,何乐不为呢,原来雨山啤酒在北山一统天下的时候,可从来没有这么好的事情,所以这两天服务员们是拼命的推销江南啤酒,有的钱赚不赚那就是傻瓜。
三天里,黄云逸还让李大平雇用一些民工,将江南啤酒的宣传资料在北山到处递送,甚至还动用了详哥一部分手下,三天下来发掉各种招贴画100万份,基本上让北山不管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人手一份。
三天过去,老百姓和江南啤酒当地迅速有了一些名声,加上黄云逸让李大平有意无意的传播前些日子打架的事情,使得和江南啤酒和老百姓啤酒的人越来越多了。
雨山啤酒基本上不太在乎那些小餐馆,黄云逸就让李大平顺势和小餐馆签订协议,至于大的酒店要签订协议这个费用太大,现在还时机还不成熟。
等雨山啤酒缓过神来,江南啤酒的两个品牌,居然已经可以和雨山抗衡了,那些上档次的餐馆不再是雨山啤酒一统天下,江南纯生成了雨山纯生的竞争者了,吃饭的人有的选择,自然也高兴,既然喝了多年的雨山纯生,那现在换个江南纯生试试也是不错的选择。
黄云逸从北山回来之前,叮嘱李豪,让他把那些签了协议的小餐馆巩固好,尽量再多签一些餐馆,中档高档的都可以,只要愿意和江南啤酒签的,尽量将冰柜多送出去一些,这样才能确定垄断性的销售。
至于那些高档的酒楼,黄云逸可没把握买断,能有现在这样的一个局面已经很不错了,不能将雨山杀的太死,不然会引起他们奋力反击的,先稳住他们,等稳定了再来一次大的促销,争取确立江南啤酒在北山能将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终于将北山区搞定了,黄云逸总算是能放心一些,有了一个比较基本的保证,北山区一年销啤酒也在一百来万箱,就算五五分,也能分到50来万箱,这里就是五千多顿,如果再想办法往上推一下,达到一万吨的销量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国企风流第三卷初涉管理第二百四十二章北山突破">
厂里的订单逐渐上升,徐工和柳经理都高兴的不得了,和往年相比,现在的情况已经是很不错了,以前是不管旺季淡季,都是这么一些,今天总算看似乎从这两天订单的变化,看到了旺季的到来。
可黄云逸看着仓库中的800冰柜,头却一起抬不起来,头疼得厉害,现在这样的销量和去年比,虽然进步不小,可要达到全年3吨的目标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就更不要说五万吨了。
啤酒销售真正的旺季是59月,5、10月是淡旺季的转折点,月、11-12月是淡季。510这6月的销售量,基本上占到了整年销售的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
现在正是5,虽然刚过去半个月,可旺季的迹象已经显示,如果不在这半个月将那些餐馆拿下来大下基础,等6月旺季来了,只怕就没有太多的机会打翻身仗了。
今年发力迟,本来在年前开始,就应该抓紧时间,在淡季里攻克那些小餐馆,按照啤酒销售的术语来说就是搞定终端店。等到旺季就是要在这些已经搞定的小餐馆里进行促销,尽量扩大销路。也叫旺季抓终端销量。
现在可是紧在眉睫,离6月的旺季还只有半个月了,可眼看着这终端小店地攻克一日不如一日,黄云逸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是,仓库里躺着的冰柜,就能预示今天旺季销售量到底是多少。
无意中翻看了一篇介绍青岛啤酒在北京展开销售时,4000销售人员的文章,考虑了一下自己的销售队伍。感觉还真实有些少,只4多人,还好这些小店不需要驻店促销,所以还能省不少销售人员,不然40多人只怕还不够人家一个大型社区的促销了。
各组长也都反映人手不够,时间紧急,得加大人手了。
黄云逸先让公司内部抽调人手,徐工可是极度不情愿。因为马上就是旺季了,得要加紧生产,不过他也明白黄云逸说这些道理,不扩大销售面。你生产最扩大也没有用,生产出来的啤酒只能自己喝,而且黄云逸说好了,人只抽调最多一个半月。
经过两天的安排,将原本已经在家休息的退线地工人都动员回来了,而且这些人大部分是听说啤酒厂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是缺人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居然回来了四十五岁以上的近两百来人,这些人徐工倒是非常喜欢,大部分都是技术好手。
黄云逸和柳经理开了一个短短的欢迎会,让柳经理将具体情况和实际情况都和他们交待清楚,来了欢迎,但是现在只管饭。没有工钱,如果下半年销路打开了,厂里赚钱了,肯定会给他们补上,如果没有打开销路,那就只能这样算了。
为了这个,黄云逸和柳经理还商量了好久,黄云逸的意思是,不能让他们白干,不然将来他们往上告状。那可麻烦。
柳经理却坚持只能先这样,不然多了200人的工资,可是一个大负担,而且如果有了这个先例,原来啤酒厂内退的1000人,都回来那可是吃不消的事情。
黄云逸想想也没办法,只好依了柳经理,不过黄云逸还是要柳经理在会上将这些个实际情况和同志们讲清楚,而且还怕将来不认帐,让杨刚他们将现场的录像拍下来。
会后,黄云逸感觉到有些不好意思,自己误会了这些已经退休或者退线和下岗地老工人们。他们一来就根本没提报酬的事情,不过黄云逸看了一下,大部分倒都是退休或者内退的人,下岗的基本没有几个,还真怕那些下岗地家里揭不开锅的人来。
黄云逸让杨刚一个个梳理一下这些人家里的情况,如果家里有些困难,他们还在外面干活,有工资的,就不能让他们丢下那边的工作,当然也许诺,如果将来啤酒厂打开了销路,要招人,肯定先优先自己厂里的人。
这种情况不多,但是也还是有十多个人,黄云逸亲自去和他们讲清楚情况,可他们都死活不肯回去。没有办法,只好让柳经理还和他们说,还是柳经理的话有效,得到柳经理的许诺之后,他们这才回去干原来的活了。
走了一些,也自然又来了一些,黄云逸将这批队伍整理一下,让徐工挑选了一批人,还剩120人,加上原来从厂里抽调出来地九十多人,居然多了200人,这一下子让黄云逸有些感动,短短三天就多了人,这种情况在别的企业里是不可思议的。
或许,这就是国有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
黄云逸现在没有时间思考这个国有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将这200人分配下去。
将7个组长叫了回来,同时还将一组地唐莉莉和七组李大平下面的两个副组长叫了回来。
让陆科将200里原来做过销售的人找出来,然后根据这些人住的区域,将200分成了10组,每个组20人。
黄云逸让七个组长和一、七两个副组长每人带上20人,由陆科长带领。唐莉莉、李大平和陆科长带领20人负责华州三个没有涉及的中心区域。
另外七人,让他们带着20人马上返回驻地。
他们来之前,黄云逸和柳
和这200讲清楚了要奋战一个月,而且一个月都要住大家基本上都同意了,有困难的一些人都分配在了市中心三个区,这三个区的人并没有安排宿舍,可以回家住。大家各自回家将换洗地衣服准备好了,万方却忙着给七个兄弟单位的领导打电话,请求再在宿舍上给予,还好华云集团下面地单位别的没有,房子还有的是。
由于有集团公司陈总多次打招呼。说大家应该多啤酒厂,所以有些单位虽然有困难,可还是二话没说答应了,而且一个下午就全部到位,只等啤酒厂的人去住就行了。
—
黄云逸再一次感觉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如果没有兄弟单位的帮忙,还真不知道会手忙脚乱程什么样子。
有时候,国有企业。有着别地性质企业所没有的办事效率和团结协作,往往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这些效率和团结协作都会发挥最大的效果,甚至会为企业赢得生机。为企业获得胜利。这还真是一个说不清楚和道不明白的东西,或许这又和国有企业独特的其他文化有关系,黄云逸没有多想,现在想着的是如何用好这些有利的东西。
不过将这200送走地同时,黄云逸也在思考,虽然由于冰柜考察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自己也拘泥于让冰柜先到才开始发起销售总攻,而且自己也没有销售经验,销售人员太少。所以才给前期的销售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现在还好能一下子聚集这样一批人员,但是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黄云逸让每个组长带着人回去,就让组里的人给他们上一个简单地销售课,而且让老队员手把手的教,争取两三天就有效果。还好这批人里面,原来也有二十来个是做过销售的,这样又平均了一下,基本上一个组也有将近10个人是做过销售的了,这样带起来还是方便
只是黄云逸觉得这阵子只怕这些人会有很多毛病和不适应的东西显露出来,所以和每个组长交待了又交待,让他们多操心让他们多留心多耐心。
第二天,黄云逸和柳经理就兵分两路,坐车到下面去了,家里就交给了徐工和谢经理。
黄云逸第一个选择的是一组。这里黄云逸派来的人都是比较差的,因为这里销售情况比较好,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了,黄云逸的意思是让这些新地人锻炼几天,对高教区的情况和餐馆食堂熟悉起来,然后将原来那批人抽调到其他组去。
高教区大部分民工食堂已经和啤酒厂签订了协议,冰柜也全部运了进来,只是销量却依然还是太上不去,这和工地中午不准喝酒,晚上也不能喝多少,以及民工消费能力有限有关系。
针对这个情况,黄云逸决定让副组长林鸣一升为组长,小周升为副组长,先带领这20多人把高教区其他食堂和餐馆搞定再说。
黄云逸一到高教区的宿舍,又是小周在家里值班,其他人都出去了。小周给林鸣一打了个电话,林鸣一电话里和黄云逸简单的汇报了一下,就说今天还刚开始,没有其他的事情了,领导先和小周聊聊,我先和同志们干活了,然后就挂了电话。
黄云逸无奈,只好和小周说话。
黄云逸将自己的意思和小周说了,小周想了一会突然说:“黄书记,我倒觉得高教区不要留这么多人,最多只要留三个人就可以了。”
“哦,三个人就够了?”黄云逸不知他什么意思。
“是地,您说到高教区,我就想起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小周指着不远处他们学校,江南职业技术学院说,“我们学校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大三的学生找不到实习,我们学校也有饮料食品这些专业,而且数量还不少。”
“你的意思是找他们来实习?”黄云逸明白他的意思,不过心里不太愿意,这些学生来了能有用吗?
“别的学校我不敢说。”小周似乎明白黄云逸的意思,“但我们学校的同学我还是清楚的,我们是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是大专。可和别地正规大专本科比就业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所以我们地同学都很珍惜大三这暑假期间的实习,我们老师也四处给我们联系实习的地方,可就算我们不要报酬,最多只要吃顿中饭,可要我们实习的地方也不多。”小周解释说,说这些他自己也有些没有太多的自信,“我前年就是没有找到实习的地方,所以才一直在家里呆着。去年找工作也找的很辛苦,我们班几个在前几年暑假自己找到实习单位实习过地,倒都比较顺利的找到了工作,虽然不怎么好,但总算是一份工作。”
这两年的就业形式实在是严峻,大学扩招严重,每年500百万的大学省,他们这种原来职业技术中专改成学院的大专。在这个大学生泛滥供过于求的社会,找工作如果没有关系,还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我去找一批学生过来,他们在这边有住的地方。最多只要给他们三餐饭就行了。”小周无奈地说,“实在不行,不给饭吃也行,有机会实践就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了。”
黄云逸倒没想大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可也不敢托大,万一这些小鬼搞不定怎么办。
“黄书记,这高教区比较单纯,除了民工食堂,就是学校周边的餐馆。学生还是有一定优势地。”小周分析着说。
“好,这个主意我同意,这个事情就交给你来负责,等这里的民工食堂都和我们签了协议之后,我就让林鸣一去开辟新的战场,这里就交给你了。”黄云逸心想也好。这样也能锻炼一下小周,或许经过一个销售旺季的洗礼,他就会成为一个
销售专家了。
“人不能太多,10个学生你看够不够?”黄云逸估计十不多了,就给了他10个名额,“每人中饭还是供应的,如果.||了,到下半年公司效益好了,还是可以给他们一些报酬的,但是话要先说清楚。你看怎么样,我们不能造成不好的影响。”
“好,没问题,10人也差不多了。”小周想了一下说。
第三天,林鸣一带着其他二十来个人开往高教园区那边的一个县级市阳光市,这里人口不多也只40多万人,而且基本为山区:散,有效的销售点基本上分布在三个镇上,林鸣一就带着二十来人分别驻扎在了三个镇上,开始了他们的上山下乡计划。
除了高教区,进展最好的是七组负责的北山区,在和给张详出好点子之后,黄云逸回来就迅速招了这200人。
张详那边商贸公司已经全部搞定好了,黄云逸催促他马上开张,正好找神庙的李大仙一算,第二天还真是一个吉日,那就马上开张,反正就是挂个牌子,放个鞭炮,请一些朋友吃顿饭而已。
黄云逸从北山回来之后,就让徐工和李大平按自己吩咐做好准备。其他要和张详谈地,都由黄云逸亲自出马,老早就谈好了。张详开的公司叫北详商贸公司,北祥商贸公司第一个经销的就是啤酒,既然将这个堡垒攻克了,黄云逸给他每箱五毛的利润,雨山的老板却给北祥公司每箱一元钱的经销费用,黄云逸也只好从五毛增加到一块,本来雨山老板还想增加,可黄云逸无论如何也不肯增加了。
由于先前已经说好了,不管你啤酒公司给北祥公司多少利润,北祥公司不插手下面的销售,所以张详虽然希望黄云逸和雨山老板竞争,可黄云逸不上当,雨山公司知道再多给张详钱,张详也帮不了他。
北祥公司成立当天,黄云逸让啤酒厂运来十多车啤酒,让销售员带着车子到每个一个不管是大酒店还是小餐馆前,每个餐馆送上几箱啤酒,说是为了庆祝北祥公司开张,希望大家捧场,老百姓啤酒可是北祥公司经销的牌子之一,如果那位觉得老百姓啤酒好喝,尽管喝,今天为庆祝北详公司开张,老百姓每桌赠饮
而且凭着啤酒盖子,服务员还可以每个盖子换五毛钱,至于酒店老板,黄云逸让业务员专门去拜访他们,由于有这个由头,加上准备充分,将雨山啤酒的阵脚打乱了,等到第三天他们才反映过来。
前面有和详哥的人打架,最后居然什么事情也没有,而且听说详哥在这个公司提议下,还成立了一个商贸公司,虽然不是这个什么江南啤酒厂参股地,可开张的这天,江南啤酒厂的书记可是亲自到场来捧场了,汪所长似乎和这个书记关系也不错。
开张当天,详哥将北山一些上的了台面的酒店餐馆老板请来捧场,大家都看到了黄云逸和详哥、汪所,甚至北哥交往甚密,这些老板们却不知道他们和这个小年轻什么关系,也不知道江南啤酒和他们什么关系,所以对江南啤酒送来的啤酒自然是收下了,随着他们收下,业务员就马上跟着进去推销了,相对雨山啤酒,江南啤酒给出的经销费要多一些,虽然不多,但多一分钱也是一分钱的意思。既然不能推辞,那你们就竞争好了,做酒店老板的可还盼望多几个品牌进来,这样他赚的更多。
服务员只要收到啤酒盖,就有钱换,何乐不为呢,原来雨山啤酒在北山一统天下的时候,可从来没有这么好的事情,所以这两天服务员们是拼命的推销江南啤酒,有的钱赚不赚那就是傻瓜。
三天里,黄云逸还让李大平雇用一些民工,将江南啤酒的宣传资料在北山到处递送,甚至还动用了详哥一部分手下,三天下来发掉各种招贴画100万份,基本上让北山不管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人手一份。
三天过去,老百姓和江南啤酒当地迅速有了一些名声,加上黄云逸让李大平有意无意的传播前些日子打架的事情,使得和江南啤酒和老百姓啤酒的人越来越多了。
雨山啤酒基本上不太在乎那些小餐馆,黄云逸就让李大平顺势和小餐馆签订协议,至于大的酒店要签订协议这个费用太大,现在还时机还不成熟。
等雨山啤酒缓过神来,江南啤酒的两个品牌,居然已经可以和雨山抗衡了,那些上档次的餐馆不再是雨山啤酒一统天下,江南纯生成了雨山纯生的竞争者了,吃饭的人有的选择,自然也高兴,既然喝了多年的雨山纯生,那现在换个江南纯生试试也是不错的选择。
黄云逸从北山回来之前,叮嘱李豪,让他把那些签了协议的小餐馆巩固好,尽量再多签一些餐馆,中档高档的都可以,只要愿意和江南啤酒签的,尽量将冰柜多送出去一些,这样才能确定垄断性的销售。
至于那些高档的酒楼,黄云逸可没把握买断,能有现在这样的一个局面已经很不错了,不能将雨山杀的太死,不然会引起他们奋力反击的,先稳住他们,等稳定了再来一次大的促销,争取确立江南啤酒在北山能将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终于将北山区搞定了,黄云逸总算是能放心一些,有了一个比较基本的保证,北山区一年销啤酒也在一百来万箱,就算五五分,也能分到50来万箱,这里就是五千多顿,如果再想办法往上推一下,达到一万吨的销量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国企风流第三卷初涉管理第二百四十二章北山突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