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9 第十九回 归家
- 20 第二十回 雨过天晴
- 21 第二十一回 天才
- 22 第二十二回 兜里有钱了
- 23 第二十三回 安顿
- 24 第二十四回 茅山书院
- 25 第二十五回 砸场子
- 26 第二十六回 单挑
- 27 第二十七回 云清珂
- 28 第二十八回 难听
- 29 第二十九回 尽我所能
- 30 第三十回 滚蛋
- 31 第三十一回 鸠占鹊巢
- 32 第三十二回 刺青
- 33 第三十三回 三件事
- 34 第三十四回 娼子
- 35 第三十五回 苟志于仁
- 36 第三十六回 月娘交心
- 37 第三十七回 语妍心事
- 38 第三十八回 玉龙青骨笛
- 39 第三十九回 是她
- 40 第四十章 兔死狐悲
- 41 第四十一章 弄假成真
- 42 第四十二章 我有点怕
- 43 第四十三章 翻身
- 44 第四十四回 人情当慎如初见
- 45 第四十五回 改头换面
- 46 第四十六回 看穿
- 47 第四十七回 小人得志
- 48 第四十八回 出人命了
- 49 第四十九回 忍一时
- 50 第五十回 大有文章
- 51 第五十一回 死了
- 52 第五十二回 蹊跷
- 53 第五十三回 还没睡觉
- 54 第五十四章 我保你不死
- 55 第五十五章 守株待兔
- 56 第五十六章 一起走
- 57 第五十七章 造孽
- 58 第五十八章 杀人偿命吗
- 59 第五十九章 狼狈为奸
- 60 第六十章 《青龙吟》
- 61 第六十一章 她是个假的
- 62 第六十二章 先入为主
- 63 第六十三章 偿命
- 64 第六十四章 七夕宵会
- 65 第六十五章 同游
- 66 第六十六章 夜游(上)
- 67 第六十七章 夜游(中)
- 68 第六十八章 夜游(下)
- 69 第六十九章 置于死地
- 70 第七十章 三救月娘
- 71 第七十一章 我来了
- 72 第七十二章 天命不该绝
- 73 第七十三章 死要见尸
- 74 第七十四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 75 第七十五章 红配绿
- 76 第七十六章 不用谢我
- 77 第七十七章 叫我师兄
- 78 第七十八章 啪啪啪
- 79 通知
- 80 第七十七章 启程
- 81 第七十八回 三个女人一台戏
- 82 第七十九回 有一点天分
- 83 第八十回 同病相怜
- 84 第八十一回 金山寺
- 85 第八十二回 消失的小鹿子
- 86 第八十五回 明空禅师
- 87 第八十六回 熟人
- 88 第八十七回 破财消灾
- 89 第八十八回 上当了
- 90 第八十九回 玉腰带
- 91 第九十回 我有胎记
- 92 第九十一回 京师相会
- 93 第九十二回 离开
- 94 第九十三回 那不是我家
- 95 第九十四回 不清白了
- 96 第九十五回 入狱
- 97 第九十六回 救谁
- 98 第九十七回 送上门
- 99 第九十八回 灭口
- 100 第九十九回 醉酒
- 101 第一百回 难题
- 102 第一百零一回 两个女儿
- 103 第一百零二回 月昭仪
- 104 第一百零三回 万岁驾到
- 105 第一百零四回 阴差阳错
- 106 第一百零五回 危!
- 107 第一百零六回 还报
- 108 第一百零七回 得知
- 109 第一百零八回 宠妃与奸臣
- 110 第一百零九回 认贼作父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九回 尽我所能
第二十九回 尽我所能
(加更)
太史擎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吴茱儿的背影,耳中只有她磕磕绊绊的笛声,对四周的嘲笑声充耳不闻。
吴茱儿听到了茅山弟子们的讥笑,也听到了周济川的挖苦,她的手在发抖,她难堪的想哭,她知道自己应该停下来找个地缝钻进去,不要再自取其辱。然而她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她停下来,就是主动认输。
她不是个顶顶有骨气的人,甚至有些窝囊,如果今天恩公要她同人比试写字画画,她一定老老实实地认输。可是现在要她吹笛子,那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就不能也不愿退缩。
也许她不能赢过那位茅山书院的女弟子,但她至少要吹出一首像样的曲子来,过后就算是输了,她也心甘情愿给人家磕头赔罪。
手上这一根笛子太过新鲜和陌生,她每错一个音,就熟悉它一点,每漏一个拍子,就和它亲近一分。阿爷教过她,每一首曲子都是一个故事,只有她手上的笛子听懂了,它才能讲给别人听。
《虞美人》是个伤心的故事,月娘念过一首词,她不记得了,但是她记得当时她想哭,是因为她听了这首曲子,想起来她十岁那年头一次跟着阿爷出远门,白天在繁华的街道上叫卖,夜里却没处落脚,只能睡在城隍庙里,她枕着阿爷膝头,阿爷摸着她的脑袋,那一声轻轻的叹息,叫她想哭。
太史擎眸光闪动,听出她的笛声变得流畅起来,彷如有隐隐一段忧愁传入耳中。
“无名氏,你莫非是耳聋了不成?”
“快叫你师妹停了吧,莫再糟蹋人耳朵。”
周济川和几名茅山弟子还在冷嘲热讽,话越说越难听,嗡嗡乱乱饶人视听。未见云清珂的神情陡然一变,盯着吴茱儿的身影,竟发起呆来。
见她不知何时站直了身子,挺直了背脊,露出一张认真的脸孔,她眼眸低垂,两手捧着那一根翠绿的竹笛,指尖灵动,曲调霎时成形,竟惹人心中一恸!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云清珂只觉得耳中万籁俱静,只有这一曲《虞美人》。
忆起她儿时,爷爷尚未隐居山林,在他掌教之下,茅山书院还是一阵向学之风,几位德高望重的处士尚未离去,每月束脩不过是几块腊肉、一坛老酒。弟子们勤奋好问、不拘一格,没有人因为她是个哑巴,就待她不同,师兄们常常溜下山去,有时给她带回一只漂亮的纸鸢,有时给她带回一块香甜的千层糕,她则是偷偷拿了爷爷书房里的藏书给他们瞧,一旦被发现了,就是一起挨罚,每次打手板,都是她哭得凶。
那样的日子,如今却一去不复返了。
云清珂回过神来,不觉已是泪湿满面。
吴茱儿吹落最后一片音花,一曲终了,她怅然若失地握着笛子垂下双手,久久不能回神。焉知在场众人,唯有两个人用心在听。
“无名氏,这下你还有什么话说?”周济川得意洋洋地指着吴茱儿,道:“大家有耳共闻,你拿这鱼目比珠,还不认输?”
太史擎的目光深深望着吴茱儿,一个低头收敛了眼中情绪,再度看向周济川,勾唇一笑,也指着云清珂对他道:“孰优孰劣,你还是问一问本人吧。”
周济川闻言回头,这才发现了云清珂脸上的泪痕,心中暗叫不好,假装没看见她失态,嘴上敷衍太史擎道:“云清口不能言,她能说什么,我来替她说,你们——”
话未说完,就见云清珂转身走到大青石旁边,抱起了她的古筝,高高举起,狠狠地摔到周济川的脚边,只闻一声嗡鸣,瞬间弦断木裂,吓得四周茅山弟子纷纷退避,周济川则是被飞起的琴弦划伤了脸面,捂着脸大呼小叫。
云清珂扔了琴,对着一脸呆样的吴茱儿抱手作揖,躬身一拜,而后捡起地上的帷帽,扬长而去。
她输了,乐艺有三,一闻曲调,二见技法,三观心境;比技法,那人手上的笛子显然是第一次用,并不趁手,可她的峄阳琴却是日日不离;比曲调,那人能用笛子吹出琵琶曲,她却是老调重弹;比心境,那人能在逆境中成曲,勾动她的心扉,而她的曲子虽然能让旁人泪流,却惹不出自己的眼泪。
三者皆输,她唯有毁琴方能自省。而那一拜,却是她感激对方,用这一曲惊醒了她。
那狂徒说的不错,如今的茅山书院,的确不配享有书院之名,还好她醒悟的不算晚,或许有办法挽回颓势。有道是不破不立,就让周济川这一类沽名钓誉的读书人,品尝他们亲手种下的恶果吧。
周济川还在跳脚,一众茅山弟子见到云清珂毁琴而去,怎会不解其意,再不能自欺欺人,凡有些廉耻的,都纷纷掩面追上她脚步离开此地。
等到周济川缓过痛劲儿,人都快走没了。
四周围观的众人未料会是这么一番结局,虽他们看不懂云清珂为何认输,可事实摆在眼前,人家自己都认输了,谁还能替她说不是?
不由地替茅山书院捏一把冷汗,输了这一场比试,莫非真地要把书院的牌子摘下去?
吴茱儿抱着笛子窜回太史擎身边,太史擎破天荒给了她一个好脸色,只是嘴巴依旧不饶人:“前头难听死了,后面尚可,勉强饶你一回吧。”
她心有不忿,却没敢还嘴,又看见小鹿子冲她挤眉弄眼,回了他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她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好不好,她连怎么赢的都弄不明白呢。
“周直讲,你要往哪里去?”太史擎叫住了见状不妙欲要开溜的周济川,冷声调侃:“若是要回茅山书院,我与你同行,亲眼看见你们拿下牌匾,我才能安心离开。”
这回换成是周济川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了,他捂着半张脸对太史擎道:“年轻人行事何须这般阴狠,非要逼死人不成?”
他原先是十拿九稳能赢他,才会答应比试,哪里真就能做主摘了书院的牌匾,此事若是传到院主耳中,他不死也要脱层皮。茅山书院他是待不下去了,赶紧回去收拾了行囊离开这是非之地才好。
“似你这般读书人,若是死个干净,这天下也就太平了。”
太史擎迈开长腿,大步向前,席间读书人纷纷让道,竟无人阻拦,只见他来到周济川面前,在对方惶恐的眼神中,抬腿踢翻了大青石旁边的书箱子,里面的文章纸册撒了一地。
他一脚踩在上头,环顾四周或是麻木或是愚昧的脸孔,朗声念白——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乃处事之要也。”
这一句,但凡是入得书院之人,都不会陌生。这是朱子闻名遐迩的《白鹿书院揭示》当中的一句,后来流传到其他书院,六大书院皆不例外,刻成石碑引为学规,人人必知。
可是在场的读书人,又有几人做得到正义不为名利,明理不为功名呢?
此时此刻,看着周济川的狼狈相,得此一言,发人深省。
“茅山书院的牌匾就让你们留着也罢,吾只有一言断定:倘使死性不改,学风不正,百年之后,此处荡然无存。”
言尽于此,太史擎负手离去,吴茱儿和小鹿子紧随其后,那先前同席的秀才祝知德也爬起来追了上去。到最后,他也没有留下名姓。
后来,此事一经传开,人们便称呼他做无名氏,有人赞他一语惊醒梦中人,也有人骂他是狂妄自大,众口不一,纷纷纭纭。
(9月1号上架,编辑忘记排推荐,所以我裸奔。有人问我哪来的自信,我说我不知道什么叫自信,但是我前面两部大长篇没扑街。所以我不怕,我尽我所能,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会退缩。我会尽力写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这样。)
太史擎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吴茱儿的背影,耳中只有她磕磕绊绊的笛声,对四周的嘲笑声充耳不闻。
吴茱儿听到了茅山弟子们的讥笑,也听到了周济川的挖苦,她的手在发抖,她难堪的想哭,她知道自己应该停下来找个地缝钻进去,不要再自取其辱。然而她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她停下来,就是主动认输。
她不是个顶顶有骨气的人,甚至有些窝囊,如果今天恩公要她同人比试写字画画,她一定老老实实地认输。可是现在要她吹笛子,那是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就不能也不愿退缩。
也许她不能赢过那位茅山书院的女弟子,但她至少要吹出一首像样的曲子来,过后就算是输了,她也心甘情愿给人家磕头赔罪。
手上这一根笛子太过新鲜和陌生,她每错一个音,就熟悉它一点,每漏一个拍子,就和它亲近一分。阿爷教过她,每一首曲子都是一个故事,只有她手上的笛子听懂了,它才能讲给别人听。
《虞美人》是个伤心的故事,月娘念过一首词,她不记得了,但是她记得当时她想哭,是因为她听了这首曲子,想起来她十岁那年头一次跟着阿爷出远门,白天在繁华的街道上叫卖,夜里却没处落脚,只能睡在城隍庙里,她枕着阿爷膝头,阿爷摸着她的脑袋,那一声轻轻的叹息,叫她想哭。
太史擎眸光闪动,听出她的笛声变得流畅起来,彷如有隐隐一段忧愁传入耳中。
“无名氏,你莫非是耳聋了不成?”
“快叫你师妹停了吧,莫再糟蹋人耳朵。”
周济川和几名茅山弟子还在冷嘲热讽,话越说越难听,嗡嗡乱乱饶人视听。未见云清珂的神情陡然一变,盯着吴茱儿的身影,竟发起呆来。
见她不知何时站直了身子,挺直了背脊,露出一张认真的脸孔,她眼眸低垂,两手捧着那一根翠绿的竹笛,指尖灵动,曲调霎时成形,竟惹人心中一恸!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云清珂只觉得耳中万籁俱静,只有这一曲《虞美人》。
忆起她儿时,爷爷尚未隐居山林,在他掌教之下,茅山书院还是一阵向学之风,几位德高望重的处士尚未离去,每月束脩不过是几块腊肉、一坛老酒。弟子们勤奋好问、不拘一格,没有人因为她是个哑巴,就待她不同,师兄们常常溜下山去,有时给她带回一只漂亮的纸鸢,有时给她带回一块香甜的千层糕,她则是偷偷拿了爷爷书房里的藏书给他们瞧,一旦被发现了,就是一起挨罚,每次打手板,都是她哭得凶。
那样的日子,如今却一去不复返了。
云清珂回过神来,不觉已是泪湿满面。
吴茱儿吹落最后一片音花,一曲终了,她怅然若失地握着笛子垂下双手,久久不能回神。焉知在场众人,唯有两个人用心在听。
“无名氏,这下你还有什么话说?”周济川得意洋洋地指着吴茱儿,道:“大家有耳共闻,你拿这鱼目比珠,还不认输?”
太史擎的目光深深望着吴茱儿,一个低头收敛了眼中情绪,再度看向周济川,勾唇一笑,也指着云清珂对他道:“孰优孰劣,你还是问一问本人吧。”
周济川闻言回头,这才发现了云清珂脸上的泪痕,心中暗叫不好,假装没看见她失态,嘴上敷衍太史擎道:“云清口不能言,她能说什么,我来替她说,你们——”
话未说完,就见云清珂转身走到大青石旁边,抱起了她的古筝,高高举起,狠狠地摔到周济川的脚边,只闻一声嗡鸣,瞬间弦断木裂,吓得四周茅山弟子纷纷退避,周济川则是被飞起的琴弦划伤了脸面,捂着脸大呼小叫。
云清珂扔了琴,对着一脸呆样的吴茱儿抱手作揖,躬身一拜,而后捡起地上的帷帽,扬长而去。
她输了,乐艺有三,一闻曲调,二见技法,三观心境;比技法,那人手上的笛子显然是第一次用,并不趁手,可她的峄阳琴却是日日不离;比曲调,那人能用笛子吹出琵琶曲,她却是老调重弹;比心境,那人能在逆境中成曲,勾动她的心扉,而她的曲子虽然能让旁人泪流,却惹不出自己的眼泪。
三者皆输,她唯有毁琴方能自省。而那一拜,却是她感激对方,用这一曲惊醒了她。
那狂徒说的不错,如今的茅山书院,的确不配享有书院之名,还好她醒悟的不算晚,或许有办法挽回颓势。有道是不破不立,就让周济川这一类沽名钓誉的读书人,品尝他们亲手种下的恶果吧。
周济川还在跳脚,一众茅山弟子见到云清珂毁琴而去,怎会不解其意,再不能自欺欺人,凡有些廉耻的,都纷纷掩面追上她脚步离开此地。
等到周济川缓过痛劲儿,人都快走没了。
四周围观的众人未料会是这么一番结局,虽他们看不懂云清珂为何认输,可事实摆在眼前,人家自己都认输了,谁还能替她说不是?
不由地替茅山书院捏一把冷汗,输了这一场比试,莫非真地要把书院的牌子摘下去?
吴茱儿抱着笛子窜回太史擎身边,太史擎破天荒给了她一个好脸色,只是嘴巴依旧不饶人:“前头难听死了,后面尚可,勉强饶你一回吧。”
她心有不忿,却没敢还嘴,又看见小鹿子冲她挤眉弄眼,回了他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她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好不好,她连怎么赢的都弄不明白呢。
“周直讲,你要往哪里去?”太史擎叫住了见状不妙欲要开溜的周济川,冷声调侃:“若是要回茅山书院,我与你同行,亲眼看见你们拿下牌匾,我才能安心离开。”
这回换成是周济川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了,他捂着半张脸对太史擎道:“年轻人行事何须这般阴狠,非要逼死人不成?”
他原先是十拿九稳能赢他,才会答应比试,哪里真就能做主摘了书院的牌匾,此事若是传到院主耳中,他不死也要脱层皮。茅山书院他是待不下去了,赶紧回去收拾了行囊离开这是非之地才好。
“似你这般读书人,若是死个干净,这天下也就太平了。”
太史擎迈开长腿,大步向前,席间读书人纷纷让道,竟无人阻拦,只见他来到周济川面前,在对方惶恐的眼神中,抬腿踢翻了大青石旁边的书箱子,里面的文章纸册撒了一地。
他一脚踩在上头,环顾四周或是麻木或是愚昧的脸孔,朗声念白——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乃处事之要也。”
这一句,但凡是入得书院之人,都不会陌生。这是朱子闻名遐迩的《白鹿书院揭示》当中的一句,后来流传到其他书院,六大书院皆不例外,刻成石碑引为学规,人人必知。
可是在场的读书人,又有几人做得到正义不为名利,明理不为功名呢?
此时此刻,看着周济川的狼狈相,得此一言,发人深省。
“茅山书院的牌匾就让你们留着也罢,吾只有一言断定:倘使死性不改,学风不正,百年之后,此处荡然无存。”
言尽于此,太史擎负手离去,吴茱儿和小鹿子紧随其后,那先前同席的秀才祝知德也爬起来追了上去。到最后,他也没有留下名姓。
后来,此事一经传开,人们便称呼他做无名氏,有人赞他一语惊醒梦中人,也有人骂他是狂妄自大,众口不一,纷纷纭纭。
(9月1号上架,编辑忘记排推荐,所以我裸奔。有人问我哪来的自信,我说我不知道什么叫自信,但是我前面两部大长篇没扑街。所以我不怕,我尽我所能,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会退缩。我会尽力写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这样。)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