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98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打出去
- 1099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分歧
- 1100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欲议和
- 1101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败联军
- 1102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流言蜚语
- 1103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罗马使者
- 1104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东西结盟
- 1105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战略伙伴
- 1106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欲亲征
- 1107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蒸汽机车
- 1108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确定亲征
- 1109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培养新人
- 1110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试探
- 1111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交战
- 1112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大胜
- 1113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击杀
- 1114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布置
- 1115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奔赴战场
- 1116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开战
- 1117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战斗之中
- 1118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纠缠
- 1119 第一千二百章:破城
- 1120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贵霜军队
- 1121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捷报频传
- 1122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南线
- 1123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丢盔弃甲
- 1124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获全胜
- 1125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苍狼军团
- 1126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胸襟
- 1127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西方的消息,做中原的皇帝
- 1128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父皇不可
- 1129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沉迷造车
- 1130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太上皇
- 1131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代理权
- 1132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中原招商大会
- 1133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给谁也不能给罗马人
- 1134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十万两黄金
- 1135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父皇生气了
- 1136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工部的春天
- 1137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学车购车热潮
- 1138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波罗战争
- 1139 第一千二百二十章:来自罗马的抗议
- 1140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波斯人的野心
- 1141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中原军队
- 1142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故技重施
- 1143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胜?败?难料
- 1144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罗马方阵
- 1145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受益者
- 1146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各自的计划
- 1147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波斯骑兵
- 1148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中原舰队,扶南人玛卡
- 1149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海上路线
- 1150 一千二百三十一章:中原海军VS罗马海军
- 1151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陆战队清扫障碍
- 1152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阿普杜勒想谈谈
- 1153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你们怎么可以帮助波斯人
- 1154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阿普杜勒的决定
- 1155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令人绝望的海上巨兽
- 1156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计划开始
- 1157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罗马人的反扑
- 1158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战后
- 1159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各怀鬼胎
- 1160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议会的决定
- 1161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裁撤长老议会
- 1162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战端又起
- 1163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戴克里先的野望(二合一章节)
- 1164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得人心者得天下
- 1165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决战之时
- 1166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神兵天降
- 1167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朱雀军团事件,张辽叛国!
- 1168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真假难辨,罗马最后的荣光
- 1169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夺回城堡
- 1170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中原罗马战争开始
- 1171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仁慈的战争
- 1172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罗马都护府
- 1173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第一任罗马都护
- 1174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最终决战
- 1175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主动撤退
- 1176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太上皇的战术,大韩帝国的胆量
- 1177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罗马称臣
- 1178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大军凯旋,甘宁欲暴揍韩国
- 1179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碾压式的胜利,韩国臣服
- 1180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耕地用车
- 1181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巩固基础
- 1182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蜀国的未来
- 1183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殿试三甲
- 1184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秋试之后,武斗大会
- 1185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北鲜卑臣服
- 1186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高句丽,埋伏夫余人
- 1187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夫余人请降
- 1188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文聘的战争计划
- 1189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四方平定
- 1190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中原的战略
- 1191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自己的路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确定亲征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确定亲征
蒸汽机车走了百余步就停了下来,动力不足,它不能继续往前走。
“皇上,这就是机车目前能行走的最远距离。”
蒲元很尴尬,这次测验,还没有平时表现好。
看到蒲元小心翼翼地说话,吴顺连忙安慰道:“很不错了,这才多长时间。这个进度出乎朕的意料”
蒲元这个工作狂人,吴顺可不能给他太大的负担,自己原本就提供一份简单图纸而已,能做到这样,靠得的完全是兵部的这些匠人们。
“皇上,我们已经找到改进的办法,零部件正在制作之中,不能立刻演示,还请皇上恕罪。”蒲元又道。
他知道吴顺对这个“车子”很感兴趣,从京都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明年就会开始动工,这给了蒲元不少紧迫感。
虽然吴顺也说过,修驰道是为了方便各地与京都的联系,但这些工程,都跟工部有关,蒲元自然知道新驰道的规划。
其中有为车而事先做的准备,比如驰道硬化,将来机车可以在路上行驶,驰道就是最好的道路。
蒲元在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驰道完工之前,将吴顺要的车的做出来。当然了,驰道通往全国各郡,可能要修很久。
“好好改进,如果你们把车造出来,朕有重赏!”
蜀国匠人是智慧与勤劳的结合体,吴顺不会吝啬他的奖励。
“谢皇上!”
蒲元带着徒弟们,俯首谢恩。
……
……
离开工部,一路上诸葛亮几人一直在向吴顺询问,机车的用途,吴顺只能将后世车辆的作用说出来,给他们做参考。
“皇上,您刚才说的火车,造价也太高了,以国库中的钱粮,恐怕都造不出一辆吧。”徐庶感慨道。
“以我们蜀国的国力,完全可以造的起,不用担心。如今蒲元他们还没有攻克难题,一切都还是朕的幻想。”
吴顺说道。
“皇上的想法,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今日看到蒲元大人他们造出来的东西,臣对比深信不疑。”
徐庶说道。
听吴顺说了火车的作用,感慨火车方便的同时,徐庶也为它的庞大支出赶到震惊。
毕竟车要造,火车跑的道路也要专门修建。
吴顺的奇思妙想,给了他们几人巨大的震撼,他们现在就怕自己活不到那一天。
跑得比战马快的火车,能装几十人的运兵车,专门托运火炮的拉车,今天,吴顺向他们透露了太多东西。
尽管他们是当代智商高绝之人,也是被吴顺勾勒出的蓝图所震惊。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中原该是多么强大?
想必那时候,蜀国已经屹立在世界之颠!
为了把几个人散发出来的思维给拉回来,吴顺不得不出声道:“关于车的构想,朕就不多说了,有工部的众人去做,总有做出来的那天。如今困扰朕的,还是西域的战事。”
“皇上还是想于冬季用兵?”诸葛亮问道。
“并非是朕想,而是暗卫又消息传回来,安息与乌孙,波斯又达成了秘密协定,准备对白虎军团出手,而且贵霜帝国最近也不安分。”吴顺说道。
西部局势愈发扑朔迷离,如果只是乌孙和波斯,吴顺不会那么着急亲征。
现在安息又跟中原站在对立面,还游说了贵霜,这种情况下,白虎军团的处境非常不好。
“安息人果真反复无常,是该严惩!”诸葛亮说道。
两面三刀的人,没人会喜欢,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西域外面,安息,波斯,贵霜,乌孙四国很可能形成联盟,将我们中原势力清楚掉。我们的军队在西域,这些国家感受到了威胁。”吴顺说道。
他担心的就是这个,贵霜帝国原来只是西域大月氏的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丘就却创建的,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据暗卫送回来的消息,贵霜帝国在其国王迦腻色迦二世的带领下,人口已经超过百万,军队超过二十万。
如果这样的国家也要与中原交战,那可就不好玩了。
张雄在西部的压力可想而知!
四个国家若要单个与中原为敌,吴顺可以毫不在乎,但是人家联合在一起,那就不能不管了。
白虎军团再精锐,也顶不住四个国家的轮番进攻!
“皇上,我们中原开辟商路,初衷是好的,只不过有的国家因为恐惧,故意曲解了商路的意义。对于这种破坏商路的行为,我中原大军理应给予打击。”郭嘉说道。
现在西域处于战争状态,商路在西域断绝,商人不敢前往,只能从海上行走!如此一来,蛟龙舰队的任务变得繁重!
这对中原来说,影响很大!毕竟蜀国的商人们每一天的损失,那都是天文数字。
“西域当增兵,但是皇上您不必亲征呀。”法正说道。
吴顺亲征,那就意味着西域只能战不能和!甚至很有可能中原军队要以一敌四!
这是很冒险的举动,吴顺亲征,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亲征,不足以震慑宵小!”吴顺道。
太子吴昊已经可以处理国务,而且太子妃艾莎也有了身孕,吴顺没什么后顾之忧,亲征还能激发士卒,增加胜率,何乐而不为呢?
“这些宵小可不会在冬季用兵啊皇上。”法正又道。
他与其他人的意见不同,他反对吴顺亲征,因为吴顺是整个中原的支柱,一点问题都不能有。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吴顺只要待在京都,整个蜀国都是一片祥和!
其他人对吴顺亲征,是支持的,只是不建议在冬季出征而已。
诸葛亮,徐庶,庞统,都是这种态度,只有一个郭嘉,赞成吴顺冬季出征。
“朕要亲征,此事就这么定了,待朕到了西域,你们在将阵出征的消息放出去。”吴顺说道。
他下定决心的时,不容反驳。而且,吴顺决定,调用一支军团专门负责粮草押送。这支军团就是石中玉的苍狼军团。
“皇上既然下定决心,臣等当事先准备,不知皇上准备用哪位军师?”诸葛亮问道。
吴顺亲征,那可与一般将领不同,需要带至少一位军师随同献计。
听诸葛亮询问,吴顺想也没想,直接说出来三个名字,让诸葛亮他们措手不及。
“皇上,这就是机车目前能行走的最远距离。”
蒲元很尴尬,这次测验,还没有平时表现好。
看到蒲元小心翼翼地说话,吴顺连忙安慰道:“很不错了,这才多长时间。这个进度出乎朕的意料”
蒲元这个工作狂人,吴顺可不能给他太大的负担,自己原本就提供一份简单图纸而已,能做到这样,靠得的完全是兵部的这些匠人们。
“皇上,我们已经找到改进的办法,零部件正在制作之中,不能立刻演示,还请皇上恕罪。”蒲元又道。
他知道吴顺对这个“车子”很感兴趣,从京都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明年就会开始动工,这给了蒲元不少紧迫感。
虽然吴顺也说过,修驰道是为了方便各地与京都的联系,但这些工程,都跟工部有关,蒲元自然知道新驰道的规划。
其中有为车而事先做的准备,比如驰道硬化,将来机车可以在路上行驶,驰道就是最好的道路。
蒲元在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驰道完工之前,将吴顺要的车的做出来。当然了,驰道通往全国各郡,可能要修很久。
“好好改进,如果你们把车造出来,朕有重赏!”
蜀国匠人是智慧与勤劳的结合体,吴顺不会吝啬他的奖励。
“谢皇上!”
蒲元带着徒弟们,俯首谢恩。
……
……
离开工部,一路上诸葛亮几人一直在向吴顺询问,机车的用途,吴顺只能将后世车辆的作用说出来,给他们做参考。
“皇上,您刚才说的火车,造价也太高了,以国库中的钱粮,恐怕都造不出一辆吧。”徐庶感慨道。
“以我们蜀国的国力,完全可以造的起,不用担心。如今蒲元他们还没有攻克难题,一切都还是朕的幻想。”
吴顺说道。
“皇上的想法,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今日看到蒲元大人他们造出来的东西,臣对比深信不疑。”
徐庶说道。
听吴顺说了火车的作用,感慨火车方便的同时,徐庶也为它的庞大支出赶到震惊。
毕竟车要造,火车跑的道路也要专门修建。
吴顺的奇思妙想,给了他们几人巨大的震撼,他们现在就怕自己活不到那一天。
跑得比战马快的火车,能装几十人的运兵车,专门托运火炮的拉车,今天,吴顺向他们透露了太多东西。
尽管他们是当代智商高绝之人,也是被吴顺勾勒出的蓝图所震惊。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中原该是多么强大?
想必那时候,蜀国已经屹立在世界之颠!
为了把几个人散发出来的思维给拉回来,吴顺不得不出声道:“关于车的构想,朕就不多说了,有工部的众人去做,总有做出来的那天。如今困扰朕的,还是西域的战事。”
“皇上还是想于冬季用兵?”诸葛亮问道。
“并非是朕想,而是暗卫又消息传回来,安息与乌孙,波斯又达成了秘密协定,准备对白虎军团出手,而且贵霜帝国最近也不安分。”吴顺说道。
西部局势愈发扑朔迷离,如果只是乌孙和波斯,吴顺不会那么着急亲征。
现在安息又跟中原站在对立面,还游说了贵霜,这种情况下,白虎军团的处境非常不好。
“安息人果真反复无常,是该严惩!”诸葛亮说道。
两面三刀的人,没人会喜欢,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西域外面,安息,波斯,贵霜,乌孙四国很可能形成联盟,将我们中原势力清楚掉。我们的军队在西域,这些国家感受到了威胁。”吴顺说道。
他担心的就是这个,贵霜帝国原来只是西域大月氏的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丘就却创建的,慢慢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据暗卫送回来的消息,贵霜帝国在其国王迦腻色迦二世的带领下,人口已经超过百万,军队超过二十万。
如果这样的国家也要与中原交战,那可就不好玩了。
张雄在西部的压力可想而知!
四个国家若要单个与中原为敌,吴顺可以毫不在乎,但是人家联合在一起,那就不能不管了。
白虎军团再精锐,也顶不住四个国家的轮番进攻!
“皇上,我们中原开辟商路,初衷是好的,只不过有的国家因为恐惧,故意曲解了商路的意义。对于这种破坏商路的行为,我中原大军理应给予打击。”郭嘉说道。
现在西域处于战争状态,商路在西域断绝,商人不敢前往,只能从海上行走!如此一来,蛟龙舰队的任务变得繁重!
这对中原来说,影响很大!毕竟蜀国的商人们每一天的损失,那都是天文数字。
“西域当增兵,但是皇上您不必亲征呀。”法正说道。
吴顺亲征,那就意味着西域只能战不能和!甚至很有可能中原军队要以一敌四!
这是很冒险的举动,吴顺亲征,代表的是国家意志,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亲征,不足以震慑宵小!”吴顺道。
太子吴昊已经可以处理国务,而且太子妃艾莎也有了身孕,吴顺没什么后顾之忧,亲征还能激发士卒,增加胜率,何乐而不为呢?
“这些宵小可不会在冬季用兵啊皇上。”法正又道。
他与其他人的意见不同,他反对吴顺亲征,因为吴顺是整个中原的支柱,一点问题都不能有。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吴顺只要待在京都,整个蜀国都是一片祥和!
其他人对吴顺亲征,是支持的,只是不建议在冬季出征而已。
诸葛亮,徐庶,庞统,都是这种态度,只有一个郭嘉,赞成吴顺冬季出征。
“朕要亲征,此事就这么定了,待朕到了西域,你们在将阵出征的消息放出去。”吴顺说道。
他下定决心的时,不容反驳。而且,吴顺决定,调用一支军团专门负责粮草押送。这支军团就是石中玉的苍狼军团。
“皇上既然下定决心,臣等当事先准备,不知皇上准备用哪位军师?”诸葛亮问道。
吴顺亲征,那可与一般将领不同,需要带至少一位军师随同献计。
听诸葛亮询问,吴顺想也没想,直接说出来三个名字,让诸葛亮他们措手不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