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54 第二百五十四章 搂草打兔子
- 255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生幸运儿
- 256 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临朔州
- 257 第二百五十七章 城下首战
- 258 第二百五十八章 长远打算
- 259 第二百五十九章 挖墙角
- 260 第二百六十章 节度使
- 261 第二百六十一章 平叛
- 262 第二百六十二章 差距
- 263 第二百六十三章 道不同
- 264 第二百六十四章 愿者上钩
- 265 第二百六十五章 招降纳叛
- 266 第二百六十六章 值与不值
- 267 第二百六十七章 将计就计
- 268 第二百六十八章 稳中取胜
- 269 第二百六十九章 见面礼
- 270 第二百七十章 战斗持续中
- 271 第二百七十一章 战斗还在持续中
- 272 第二百七十二章 奇袭破敌
- 273 第二百七十三章 攻心
- 274 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距
- 275 第二百七十五章 以上对下
- 276 第二百七十六章 监军
- 277 第二百七十七章 识时务者
- 278 第二百七十八章 眼见为实
- 279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党
- 280 第二百八十章 当前局势
- 281 第二百八十一章 田虎败亡
- 282 第二百八十二章 封赏
- 283 第二百八十三章 小心无大错
- 284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三思而后行
- 285 第二百八十五章 威慑
- 286 第二百八十六章 和解
- 287 第二百八十七章 坐山观虎斗
- 288 第二百八十八章 名正言顺挖墙角
- 289 第二百八十九章 良禽择木而栖
- 290 第二百九十章 捡便宜
- 291 第二百九十一章 异想天开
- 292 第二百九十二章 香饽饽
- 293 第二百九十三章 联姻
- 294 第二百九十四章 安东军
- 295 第二百九十五章 以有备求无患
- 296 第二百九十六章 先见之明
- 297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交易
- 298 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消停
- 299 第二百九十九章 兄弟情长
- 300 第三百章 出兵
- 301 第三百零一章 营救
- 302 第三百零二章 使者
- 303 第三百零三章 战事进行中
- 304 第三百零四章 没有笨人
- 305 第三百零五章 聪明人
- 306 第三百零六章 张家有后
- 307 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
- 308 第三百零八章 猛将胚子
- 309 第三百零九章 做个有钱人
- 310 第三百一十章 招大图小
- 311 第三百一十一章 选择
- 312 第三百一十二章 出兵西夏
- 313 第三百一十三章 练手
- 314 第三百一十四章 从容
- 315 第三百一十五章 唇亡齿寒
- 316 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不足
- 317 第三百一十七章 挑拨离间
- 318 第三百一十八章 谁难受
- 319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 320 第三百二十章 辽国已亡
- 321 第三百二十一章 历史走线
- 322 第三百二十二章 埋种
- 323 第三百二十三章 自食其果
- 324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思悔改
- 325 第三百二十五章 该来的终归要来
- 326 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奇致胜
- 327 第三百二十七章 绝不妥协
- 328 第三百二十八章 以稳为主
- 329 第三百二十九章 权臣之路
- 330 第三百三十章 循序渐进
- 331 第三百三十一章 家和万事兴
- 332 第三百三十二章 公私兼顾
- 333 第三百三十三章 名正言顺
- 334 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事三两件
- 335 第三百三十五章 营救人质
- 336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好安置
- 337 第三百三十七章 蒸蒸日上
- 338 第三百三十八章 稳坐钓鱼台
- 339 第三百三十九章 挑拨
- 340 第三百四十章 祸事东引
- 341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与和
- 342 第三百四十二章 和谈艰难
- 343 第三百四十三章 赵姓皇室的三两事
- 344 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人进口
- 345 第三百四十五章 谁利用谁
- 346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宋无间道
- 347 第三百四十七章 做戏
- 348 第三百四十八章 放长线
- 349 第三百四十九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
- 350 第三百五十章 三年以后
- 351 第三百五十一章 远方来客
- 352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对等
- 353 第三百五十三章 准备开战
- 354 第三百五十四章 诸事缠身
- 355 第三百五十五章 选将
- 356 第三百五十六章 投机倒把
- 357 第三百五十七章 借刀杀人
- 358 第三百五十八章 开战
- 359 第三百五十九章 人心
- 360 第三百六十章 尽在掌握中
- 361 第三百六十一章 变化
- 362 第三百六十二章 正事要紧
- 363 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宋猛将何其多
- 364 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心难测
- 365 第三百六十五章 疑心
- 366 第三百六十六章 算计
- 367 第三百六十七章 忠心可嘉
- 368 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态
- 369 第三百六十九章 内忧
- 370 第三百七十章 外患
- 371 第三百七十一章 会战
- 372 第三百七十二章 误解
- 373 第三百七十三章 善后
- 374 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势所趋
- 375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人心
- 376 第三百七十六章 凯旋
- 377 第三百七十七章 发难
- 378 第三百七十八章 陈桥
- 379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六十四章 愿者上钩
第二百六十四章 愿者上钩
江湖儿女,首重义气,虽然大多数人只是将义气二字挂嘴边,但不可否认还是有人将义气视为自己最看重的东西。
李助,一个纯粹的江湖人,即便如今做了大楚的护国左军师,那一身江湖气却丝毫不见收敛,为人处事还是习惯以讲义气为重。不过这也不能怪李助,王庆的大楚政权比不得已经建国百余年的大宋,大楚说是一国,其实就是一帮过去依靠打家劫舍过日子的江湖好汉聚集到了一块,做了官不假,但那些规矩礼仪,过去没空去关心,现在也不想受到束缚。
李助讲义气,重亲情。如今刘以敬、上官义这两员大将被武胜军所擒,李助不能不救,而李懹这个李助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李助更是不能不救。
艺高人胆大!李助就是个身手高绝的人物,手中一柄金剑打遍荆湖无敌手。有这样的身手,张宝估计李助必会独自前来劫人,而张宝要做的,便是利用李懹、刘以敬、上官义为饵,诱捕前来救人的李助。一旦拿下了李助,仅靠马勥、马劲这两个有勇无谋的武夫是守不住洛阳城。
早先李助劝说张宝的说辞,其实并没有夸大其词。对于大宋君臣的德行,张宝实在是没什么信心。别看此时大宋君臣都在说好话哄着自己,可一旦自己没有了利用价值,或者是大宋君臣找到了可以替代自己的替代品,那翻脸也就不可避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张宝当然不希望自己的结局是鸟尽弓藏,而确保自家可以常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自己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自己的实力越是强大,大宋朝廷就越是不敢轻举妄动。
此番率兵回宋协助平叛,张宝并不是打算一味的消灭叛军。与常年接受正统教育的读书人不同,张宝看待事物习惯从正反两面来考虑,田虎、王庆、方腊三方造反对朝廷来讲确是大逆不道,可反过来想,若是朝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即便有田虎、王庆、方腊这些野心家煽动,又会有几人愿意响应。
但事实却是三方一竖起反旗,响应者云集,这就不能不引人深思。官逼民反这种事不是当权者不承认便不存在的。若是没有金国的崛起,张宝说不定还真会坐山观虎斗,最后才出面收拾残局。可现在不行啊,日薄西山的辽国不是正在冉冉升起的金国的对手,按照现在的形势,用不了几年,辽国就会如历史上一般被金国所灭。一旦辽国被金国灭了,那大宋与金国便接壤了,宋国比起辽国要富庶十倍不止,而金国暴发户在见到了宋国的富庶以后又怎能不眼红,不动心。
若是宋国军事力量强大,那也不必担心与金国做邻居。可偏偏大宋重文轻武,百余年坚持下来的国策,结果就是培养了一批嘴炮,而真正有领兵才能的武人不是流落民间,就是被文人压制的没有出头之日。要是再加上内乱,那大宋就更没指望了。
张宝不希望大宋灭亡,毕竟自己是汉人,一个由汉人所建立的国家若是被外敌灭了,在个人情感上张宝不能接受,但同时张宝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炮灰。救人先救己,自己要是都救不了,又何谈去救别人?
武胜军里没有朝廷的监军,只有张家的军法官跟执法队。倒不是朝廷没有指派过监军,可问题是张宝不确保监军的个人安全,这战场上那么乱,随时都有可能小命不保。大宋的监军由于朝廷重文轻武,所以所派的监军就相当于是二号的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可要是换成了武胜军,那监军这个差事就不是什么美差了。
没人愿意拿自己的小命去试探张宝对朝廷的忠心,武胜军的监军一职也就一直处于空缺的状态。而少了监军的存在,张宝做事也就少了许多顾忌。就比如眼下,对于叛军身份的李助等人,张宝就有意招降,而不是格杀勿论。
人才难得!张宝招人的标准首重人品,然后才是个人能力。能力差可以后天培养,可要是人品差,那就很难去纠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一旦定下,想让他大彻大悟所需付出的代价太大。
而张宝所看重的人品,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能恃强凌弱,欺压良善。大宋重文轻武,武人难有出头之日,其中也就不乏有为求生计而误入歧途的。比如马勥、马劲,这兄弟俩本是富户子弟,打小好武厌文,其父见此也不强求,花钱请来名师教授兄弟俩武艺,指望他二人将来艺成之后能够投效朝廷,光耀门楣。
只是兄弟俩的性情耿直,属于眼里不揉沙子那一类,看不惯官场上的溜须拍马,去了一趟京城汴梁,然后便又回到家中。兄弟俩的武艺也没白练,散家财招募了一帮人便落草为寇。但落草归落草,兄弟俩对于打家劫舍却有自己的原则,妇孺老人不劫,落单行人不劫,和尚老道不劫。
这也不劫,那也不劫……马勥、马劲兄弟的日子自然也就不怎么好,可也因为这样,兄弟俩对了李助的脾气,也因此被张宝给看中了。马勥、马劲的武艺在王庆军中并不算顶尖,滕戡、縢戣兄弟俩就比他们兄弟俩强。但张宝却看不上滕家俩兄弟,只因为这二人的人品不咋地。老大滕戡人称下山虎,好杀人,常以杀人为乐,而老二縢戣则是个地地道道的流氓,人称食色虎。
如今张宝奉旨讨逆,但张宝的武胜军又不同于吃着大宋俸禄的官军。马勥、马劲兄弟在张宝眼中算是做人有原则的义贼,值得费点心思招揽,至于像是滕戡、縢戣那种人渣,就算他们愿降,张宝也打算为民除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跟李助谈得来的,基本上的人品都可以保证,也就有了值得招揽的价值。张宝如今虽也算是兵强马壮,但对于人才,他是永远不会嫌多的。文官要培养,武将也要继续挖掘,像马勥、马劲这种江湖豪杰,有机会要招揽,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招揽。
洛阳城里王庆军的主心骨是李助,但通过李懹、刘以敬、上官义三人,张宝有信心诱使李助前来“自投罗网”。一旦洛阳城里没了李助,仅靠马勥、马劲是守不住洛阳的,至于之后如何发落李助等人,那就是张宝的事情了。朝廷的想法张宝乐意听就听,不乐意听,朝廷也拿张宝没辙。
武胜军的后勤并不依赖朝廷的供应,而此时国内叛乱未平,朝廷也不会因小不忍而乱了大谋,即便朝廷想要对付张宝的武胜军,那也是在平定了田虎、王庆、方腊的叛乱以后,目前还不会因为张宝擅自做主而与张宝翻脸。
……
得知李懹、刘以敬、上官义被俘,洛阳城里的李助当即便急眼了,要不是马勥、马劲兄弟拦着,李助搞不好当时头脑发热便领兵来攻。不过等到头脑冷静下来以后,李助也知道发兵来救并不见得能救到人,反倒容易逼得武胜军“撕票”。
李助行走江湖多年,自然清楚绑票这桩买卖里的门道,需要注意什么他也是门清。过去都是他是绑匪,别人是肉票家属,但这回他成了肉票家属。为了顺利救回被抓住的李懹、刘以敬、上官义三人,李助一面派人与武胜军谈“赎金”,一面暗中积极准备,等待时机救人。
谈判只是为了掩人耳目,麻痹武胜军的防范,作为一个绑票界的老前辈,李助从未想过向人妥协。他是艺高人胆大,如今的楚王妃,王庆过去在汴梁的小情人童娇秀,就是李助只身一人从汴梁绑来献给王庆的。
绑匪,也有绑匪的尊严。
不过李助终究不是个擅长阴谋诡计的小人,他虽是派人与武胜军谈判商议赎金的事情,但张宝也不是个容易被糊弄的主,没有多长时间便从使者的嘴中套出了李助的真实想法。一个本家侄儿,两个手下大将,如今都落到了敌人的手里,不着急救人反倒在赎金的数额上做文章,其中没鬼才怪。
在又一次“气走”了李助派来的使者后,张宝立刻吩咐焦挺做出准备,若是所料不差,李助救人也就在今晚。
被张宝当做诱饵的李懹、刘以敬、上官义三人从被俘后就一直被分别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而铁笼子就一直摆在武胜军的中军广场上,供人参观。李助的使者名为谈判,实际上却是在观察地形,方便李助救人时不会跑错了地方。
而张宝的判断也确实没错,李助已经掌握了李懹、刘以敬、上官义的具体位置,他已经不愿意继续等下去。
在夜色的掩护下,李助孤身一人顺利潜入了武胜军的军营。按照使者口述,自己亲手绘制的地图,李助很快便看到了关着自己侄儿李懹的铁笼子。躲在暗处看着蜷缩在笼子一角的李懹,李助的眼睛不禁有些发酸。
李助没孩子,他连老婆都没有,又哪来的孩子,也正因为如此,李助很是疼爱李懹,视若己出。如今看到李懹被关在铁笼子里,李助心里那股想要救人的心情也就变得愈发的迫切。
“懹儿,懹儿。”躲过了巡营的兵卒,李助迅速来到关着李懹的铁笼子边,低声轻唤道。只是被关在铁笼子里的李懹似乎没有听到一般,依旧蜷缩在那里没有反应。李助见状不由有些发急,提高了音量,而这回李懹像是听到了,有些不敢相信的试探着问道:“叔父?”
“懹儿,你莫急,待叔父将这笼子给劈开。”李助见侄儿有了反应,当即拔剑在手道。李助人称金剑先生,除了因为身手高明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他所使的这把金剑削铁如泥,区区一个铁笼子,压根就拦不住李助救人。
随着“仓啷”几声,铁笼子被劈开,李助收起剑上前准备搀扶看似行动不便的李懹,不想就在他伸手的一瞬间,一直蜷缩在那里不见活动的李懹突然出手,一大团粉末状的东西奔着李助劈头盖脸的撒了过来。
李助反应就是再迅速,也不免着了道,虽然及时退后还捂住了口鼻,但却还是晚了一步,吸进去不少“李懹”扔过来的粉末。
“你,你不是懹儿!”李助后知后觉的说道。
“嘿嘿……这不是废话嘛。”假李懹站在李助对面笑嘻嘻的说道:“李道长,没想到你还真让主公说中了,竟然独自前来救人。可惜你虽艺高人胆大,但却头脑简单了一点,你那侄儿以及两员大将如今被关押在别处,而这里,不过是我家主公诱你上当的一处陷阱罢了。”
“……我那侄儿还有刘以敬、上官义二位将军现如今被关押在何处?”李助拔出金剑,沉声问道。
“呵呵……李道长难道还要智取不成改力取?我劝你还是先想想自己此时的处境吧。”假李懹闻言笑着提醒道。
“哼,些许蒙汗药,如何奈何得了我?”
“道长此言差矣,莫要以为这是普通的蒙汗药。我家主公料到你会来劫人,所以专门找人配了这个加了料的十香软筋散,道长现在感觉如何?”
李助听到十香软筋散这个名字的时候脸色就是一变,顾不得跟假李懹斗嘴,暗中运劲才惊骇的发现平常运用自如的气力此时竟然不听使唤,而且更让李助感到不妙的,便是手脚隐隐也有了酥麻之感。
“卑鄙!”李助怒声骂道。
“道长这话可说的没道理。你自己笨,中了计,怎么能反过来怪别人。再说了,兵不厌诈,你偷偷摸摸跑来劫人,吃了亏也是活该,自找的。”
“你!”李助被说得暴跳如雷,若不是此时手脚无力,他非宰了眼前这个饶舌的家伙,但一步错,步步错,他也是过于托大,明知中了算计还不马上脱身,此时就是想走也晚了。
李助,一个纯粹的江湖人,即便如今做了大楚的护国左军师,那一身江湖气却丝毫不见收敛,为人处事还是习惯以讲义气为重。不过这也不能怪李助,王庆的大楚政权比不得已经建国百余年的大宋,大楚说是一国,其实就是一帮过去依靠打家劫舍过日子的江湖好汉聚集到了一块,做了官不假,但那些规矩礼仪,过去没空去关心,现在也不想受到束缚。
李助讲义气,重亲情。如今刘以敬、上官义这两员大将被武胜军所擒,李助不能不救,而李懹这个李助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李助更是不能不救。
艺高人胆大!李助就是个身手高绝的人物,手中一柄金剑打遍荆湖无敌手。有这样的身手,张宝估计李助必会独自前来劫人,而张宝要做的,便是利用李懹、刘以敬、上官义为饵,诱捕前来救人的李助。一旦拿下了李助,仅靠马勥、马劲这两个有勇无谋的武夫是守不住洛阳城。
早先李助劝说张宝的说辞,其实并没有夸大其词。对于大宋君臣的德行,张宝实在是没什么信心。别看此时大宋君臣都在说好话哄着自己,可一旦自己没有了利用价值,或者是大宋君臣找到了可以替代自己的替代品,那翻脸也就不可避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张宝当然不希望自己的结局是鸟尽弓藏,而确保自家可以常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自己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自己的实力越是强大,大宋朝廷就越是不敢轻举妄动。
此番率兵回宋协助平叛,张宝并不是打算一味的消灭叛军。与常年接受正统教育的读书人不同,张宝看待事物习惯从正反两面来考虑,田虎、王庆、方腊三方造反对朝廷来讲确是大逆不道,可反过来想,若是朝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即便有田虎、王庆、方腊这些野心家煽动,又会有几人愿意响应。
但事实却是三方一竖起反旗,响应者云集,这就不能不引人深思。官逼民反这种事不是当权者不承认便不存在的。若是没有金国的崛起,张宝说不定还真会坐山观虎斗,最后才出面收拾残局。可现在不行啊,日薄西山的辽国不是正在冉冉升起的金国的对手,按照现在的形势,用不了几年,辽国就会如历史上一般被金国所灭。一旦辽国被金国灭了,那大宋与金国便接壤了,宋国比起辽国要富庶十倍不止,而金国暴发户在见到了宋国的富庶以后又怎能不眼红,不动心。
若是宋国军事力量强大,那也不必担心与金国做邻居。可偏偏大宋重文轻武,百余年坚持下来的国策,结果就是培养了一批嘴炮,而真正有领兵才能的武人不是流落民间,就是被文人压制的没有出头之日。要是再加上内乱,那大宋就更没指望了。
张宝不希望大宋灭亡,毕竟自己是汉人,一个由汉人所建立的国家若是被外敌灭了,在个人情感上张宝不能接受,但同时张宝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炮灰。救人先救己,自己要是都救不了,又何谈去救别人?
武胜军里没有朝廷的监军,只有张家的军法官跟执法队。倒不是朝廷没有指派过监军,可问题是张宝不确保监军的个人安全,这战场上那么乱,随时都有可能小命不保。大宋的监军由于朝廷重文轻武,所以所派的监军就相当于是二号的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可要是换成了武胜军,那监军这个差事就不是什么美差了。
没人愿意拿自己的小命去试探张宝对朝廷的忠心,武胜军的监军一职也就一直处于空缺的状态。而少了监军的存在,张宝做事也就少了许多顾忌。就比如眼下,对于叛军身份的李助等人,张宝就有意招降,而不是格杀勿论。
人才难得!张宝招人的标准首重人品,然后才是个人能力。能力差可以后天培养,可要是人品差,那就很难去纠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一旦定下,想让他大彻大悟所需付出的代价太大。
而张宝所看重的人品,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能恃强凌弱,欺压良善。大宋重文轻武,武人难有出头之日,其中也就不乏有为求生计而误入歧途的。比如马勥、马劲,这兄弟俩本是富户子弟,打小好武厌文,其父见此也不强求,花钱请来名师教授兄弟俩武艺,指望他二人将来艺成之后能够投效朝廷,光耀门楣。
只是兄弟俩的性情耿直,属于眼里不揉沙子那一类,看不惯官场上的溜须拍马,去了一趟京城汴梁,然后便又回到家中。兄弟俩的武艺也没白练,散家财招募了一帮人便落草为寇。但落草归落草,兄弟俩对于打家劫舍却有自己的原则,妇孺老人不劫,落单行人不劫,和尚老道不劫。
这也不劫,那也不劫……马勥、马劲兄弟的日子自然也就不怎么好,可也因为这样,兄弟俩对了李助的脾气,也因此被张宝给看中了。马勥、马劲的武艺在王庆军中并不算顶尖,滕戡、縢戣兄弟俩就比他们兄弟俩强。但张宝却看不上滕家俩兄弟,只因为这二人的人品不咋地。老大滕戡人称下山虎,好杀人,常以杀人为乐,而老二縢戣则是个地地道道的流氓,人称食色虎。
如今张宝奉旨讨逆,但张宝的武胜军又不同于吃着大宋俸禄的官军。马勥、马劲兄弟在张宝眼中算是做人有原则的义贼,值得费点心思招揽,至于像是滕戡、縢戣那种人渣,就算他们愿降,张宝也打算为民除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跟李助谈得来的,基本上的人品都可以保证,也就有了值得招揽的价值。张宝如今虽也算是兵强马壮,但对于人才,他是永远不会嫌多的。文官要培养,武将也要继续挖掘,像马勥、马劲这种江湖豪杰,有机会要招揽,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招揽。
洛阳城里王庆军的主心骨是李助,但通过李懹、刘以敬、上官义三人,张宝有信心诱使李助前来“自投罗网”。一旦洛阳城里没了李助,仅靠马勥、马劲是守不住洛阳的,至于之后如何发落李助等人,那就是张宝的事情了。朝廷的想法张宝乐意听就听,不乐意听,朝廷也拿张宝没辙。
武胜军的后勤并不依赖朝廷的供应,而此时国内叛乱未平,朝廷也不会因小不忍而乱了大谋,即便朝廷想要对付张宝的武胜军,那也是在平定了田虎、王庆、方腊的叛乱以后,目前还不会因为张宝擅自做主而与张宝翻脸。
……
得知李懹、刘以敬、上官义被俘,洛阳城里的李助当即便急眼了,要不是马勥、马劲兄弟拦着,李助搞不好当时头脑发热便领兵来攻。不过等到头脑冷静下来以后,李助也知道发兵来救并不见得能救到人,反倒容易逼得武胜军“撕票”。
李助行走江湖多年,自然清楚绑票这桩买卖里的门道,需要注意什么他也是门清。过去都是他是绑匪,别人是肉票家属,但这回他成了肉票家属。为了顺利救回被抓住的李懹、刘以敬、上官义三人,李助一面派人与武胜军谈“赎金”,一面暗中积极准备,等待时机救人。
谈判只是为了掩人耳目,麻痹武胜军的防范,作为一个绑票界的老前辈,李助从未想过向人妥协。他是艺高人胆大,如今的楚王妃,王庆过去在汴梁的小情人童娇秀,就是李助只身一人从汴梁绑来献给王庆的。
绑匪,也有绑匪的尊严。
不过李助终究不是个擅长阴谋诡计的小人,他虽是派人与武胜军谈判商议赎金的事情,但张宝也不是个容易被糊弄的主,没有多长时间便从使者的嘴中套出了李助的真实想法。一个本家侄儿,两个手下大将,如今都落到了敌人的手里,不着急救人反倒在赎金的数额上做文章,其中没鬼才怪。
在又一次“气走”了李助派来的使者后,张宝立刻吩咐焦挺做出准备,若是所料不差,李助救人也就在今晚。
被张宝当做诱饵的李懹、刘以敬、上官义三人从被俘后就一直被分别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而铁笼子就一直摆在武胜军的中军广场上,供人参观。李助的使者名为谈判,实际上却是在观察地形,方便李助救人时不会跑错了地方。
而张宝的判断也确实没错,李助已经掌握了李懹、刘以敬、上官义的具体位置,他已经不愿意继续等下去。
在夜色的掩护下,李助孤身一人顺利潜入了武胜军的军营。按照使者口述,自己亲手绘制的地图,李助很快便看到了关着自己侄儿李懹的铁笼子。躲在暗处看着蜷缩在笼子一角的李懹,李助的眼睛不禁有些发酸。
李助没孩子,他连老婆都没有,又哪来的孩子,也正因为如此,李助很是疼爱李懹,视若己出。如今看到李懹被关在铁笼子里,李助心里那股想要救人的心情也就变得愈发的迫切。
“懹儿,懹儿。”躲过了巡营的兵卒,李助迅速来到关着李懹的铁笼子边,低声轻唤道。只是被关在铁笼子里的李懹似乎没有听到一般,依旧蜷缩在那里没有反应。李助见状不由有些发急,提高了音量,而这回李懹像是听到了,有些不敢相信的试探着问道:“叔父?”
“懹儿,你莫急,待叔父将这笼子给劈开。”李助见侄儿有了反应,当即拔剑在手道。李助人称金剑先生,除了因为身手高明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他所使的这把金剑削铁如泥,区区一个铁笼子,压根就拦不住李助救人。
随着“仓啷”几声,铁笼子被劈开,李助收起剑上前准备搀扶看似行动不便的李懹,不想就在他伸手的一瞬间,一直蜷缩在那里不见活动的李懹突然出手,一大团粉末状的东西奔着李助劈头盖脸的撒了过来。
李助反应就是再迅速,也不免着了道,虽然及时退后还捂住了口鼻,但却还是晚了一步,吸进去不少“李懹”扔过来的粉末。
“你,你不是懹儿!”李助后知后觉的说道。
“嘿嘿……这不是废话嘛。”假李懹站在李助对面笑嘻嘻的说道:“李道长,没想到你还真让主公说中了,竟然独自前来救人。可惜你虽艺高人胆大,但却头脑简单了一点,你那侄儿以及两员大将如今被关押在别处,而这里,不过是我家主公诱你上当的一处陷阱罢了。”
“……我那侄儿还有刘以敬、上官义二位将军现如今被关押在何处?”李助拔出金剑,沉声问道。
“呵呵……李道长难道还要智取不成改力取?我劝你还是先想想自己此时的处境吧。”假李懹闻言笑着提醒道。
“哼,些许蒙汗药,如何奈何得了我?”
“道长此言差矣,莫要以为这是普通的蒙汗药。我家主公料到你会来劫人,所以专门找人配了这个加了料的十香软筋散,道长现在感觉如何?”
李助听到十香软筋散这个名字的时候脸色就是一变,顾不得跟假李懹斗嘴,暗中运劲才惊骇的发现平常运用自如的气力此时竟然不听使唤,而且更让李助感到不妙的,便是手脚隐隐也有了酥麻之感。
“卑鄙!”李助怒声骂道。
“道长这话可说的没道理。你自己笨,中了计,怎么能反过来怪别人。再说了,兵不厌诈,你偷偷摸摸跑来劫人,吃了亏也是活该,自找的。”
“你!”李助被说得暴跳如雷,若不是此时手脚无力,他非宰了眼前这个饶舌的家伙,但一步错,步步错,他也是过于托大,明知中了算计还不马上脱身,此时就是想走也晚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