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44 第二十三章:过河拆桥
- 345 第二十四章:各取所需
- 346 第二十五章:另辟新径
- 347 第二十六章:顺水人情
- 348 第二十七章:大梦初醒
- 349 第二十八章:殊途同归
- 350 第二十九章:避而不见
- 351 第三十章:那种滋味
- 352 第三十一章:沉不住气
- 353 第三十二章:一意孤行
- 354 第三十三章:交换条件
- 355 第三十四章:避过一劫
- 356 第三十五章:死人说话
- 357 第三十六章:异心必诛
- 358 第三十七章:轻举妄动
- 359 第三十八章:我走了眼
- 360 第三十九章:感同身受
- 361 第四十章:肺腑之言
- 362 第四十一章:釜底抽薪
- 363 第四十二章:此一时彼一时
- 364 第四十三章:怎么耽误了?
- 365 第四十四章:登峰造极
- 366 第四十五章:灯火通明
- 367 第四十六章:没有白挨
- 368 第四十七章:再三缄口
- 369 第四十八章:如影随形
- 370 第四十九章:毫无瓜葛
- 371 第五十章:有因有果(第八卷完)
- 372 第一章:以死谢罪
- 373 第二章:影响力
- 374 第三章:见好就收
- 375 第四章:已经了断
- 376 第五章:鸡毛当令箭
- 377 第六章:走投无路
- 378 第七章:临危受命
- 379 第八章:趁人之危
- 380 第九章:排山倒海
- 381 第十章:后知后觉
- 382 第十一章:朕错了吗?
- 383 第十二章:关心则乱
- 384 第十三章:一场恶战
- 385 第十四章:你可知罪
- 386 第十五章:山外有山
- 387 第十六章:随遇而安
- 388 第十七章:寸步不离
- 389 第十八章:倾其所有
- 390 第十九章:怀璧其罪
- 391 第二十章:舍近求远
- 392 第二十一章:心有不平
- 393 第二十二章:卷土重来
- 394 第二十三章:心寒
- 395 第二十四章:棺材板压不住
- 396 第二十五章:不杀之恩
- 397 第二十六章:父子之间
- 398 第二十七章:草蛇灰线
- 399 第二十八章:我错了
- 400 第二十九章:踏破铁鞋
- 401 第三十章:万里挑一
- 402 第三十一章:笼中困兽
- 403 第三十二章:何方神圣
- 404 第三十三章:名存实亡
- 405 第三十四章:一念之差
- 406 第三十五章:一笔勾销
- 407 第三十六章:最大的秘密
- 408 第三十七章:自有明镜
- 409 第三十八章:什么是错觉?
- 410 第三十九章:忘恩负义
- 411 第四十章:树倒猢狲散
- 412 第四十一章:是个死角
- 413 第四十二章:老天有眼
- 414 第四十三章:父子连心
- 415 第四十四章:服了你了
- 416 第四十五章:抽丝剥茧
- 417 第四十六章:万万想不到
- 418 第四十七章:必定是这里
- 419 第四十八章:不该鲁莽
- 420 第四十九章:边关不保
- 421 第五十章:你放开她
- 422 第五十一章:心狠手辣
- 423 第五十二章:毫发无伤
- 424 第五十三章:粉身碎骨
- 425 第五十四章:东拼西凑
- 426 第五十五章:想而不语
- 427 第五十六章:隔门耳语
- 428 第五十七章:兔死狗烹
- 429 第五十八章:走漏风声
- 430 第五十九章:攻其软肋
- 431 第六十章:你恨他吗?
- 432 第六十一章:为什么不走?
- 433 第六十二章:两不相欠
- 434 第六十三章:为了你好
- 435 第六十四章:志在四方
- 436 第六十五章:送君一程
- 437 第六十六章:命悬一线
- 438 第六十七章:你是你,他是他
- 439 第六十八章:大结局(全书终)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三章:交换条件
第三十三章:交换条件
顾长明等着皇上开口,一句话能够定人生死,他反而想要冒险一试了。
“太后说不是,那就不是了。”宋仁宗的神情恢复平静,目光收回,再看顾长明的时候,一潭静水般丝毫不见波澜,“她是从哪里来的?曲景山的身边人?”
顾长明以为皇上会要求自己从头说起,可皇上根本就是一语道破,连其中的起伏承转都省下了精力,反而给人一种措手不及的惶恐。
幸而皇上没有要动怒的意思,向后挥了挥手,苗喻把小凤凰又给带了出去。屋中只剩下两人,静默如初。
“这是曲景山想要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宋仁宗端起桌上茶盏,微微笑问道。
“他原本是为了安慰,不曾想那人红颜薄命,过世太早,于是掳来的孩子随意扔着养着,也就长大了,明目上算是他的弟子,该学的倒是一样没落下。”顾长明寥寥几句把小凤凰的身世交代清楚,“后来她遇上了我。”
宋仁宗的笑容更盛,眼底有晶光闪烁:“曲景山没有气得要追杀你?”
“派了几拨人,都打发了。”顾长明一句话轻描淡写,中间的过程反而不愿意说得太详尽。曲景山是个错误的存在,正如父亲所言,朝中可能暂时需要这样的补给,然而太平盛世之下,留着齐坤门,终究不妥。
“那她是要留在你的身边了。”宋仁宗点点头道,“此事,你父亲怎么说?”
“她如今拜在温太医的门下,做了温太医的关门弟子。”顾长明坦然的继续往下说,“父亲素来明理通晓,不会反对的。”
“要不要朕到时候给你们下一道圣旨,奉旨成婚?”宋仁宗将茶盏往桌上一扣,“在这之前,你替朕查清楚孙友祥到底是谁人下的黑手,他在天牢中,原本是为了保护他的生死。不想对手胆大若此,因为此事,天牢中已经有六人被革职查办,还有一人说是死在他的手中,你信不信?”
顾长明沉吟片刻后答道:“孙友祥无论犯了多大的事,毕竟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除非他体质突变,否则怎么可能咬死天牢侍卫?”
“你说的体质突变,可是柳家父子手中流传出去的药物?”宋仁宗的脸色更沉,对此事更是毫无掩饰,“太后把人带走是想要掩饰过去,还是另有图谋,你同朕说清楚。”
顾长明对皇上获知良多毫无意外,司徒岸这人本来也不是一心为主的性格,既要在太后面前讨好,又想着要在皇上面前邀功,两边不得罪才是上上策。殊不知,在宫中这么多年,司徒岸都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太后还是皇上,想要的都只是一心一意的忠臣。
比如戴绵山这般,当年哪怕是抛家弃子都蛰伏在皇上身边的,哪怕是在提刑司中犯了大忌,皇上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了。
戴果子的案子是为了报答恩情,对皇上而言真算不得多大的事,反而是孙友祥的存在犹如一条扎在心口的刺,让皇上坐立难安。
“皇上,太后只是为了九皇子的早逝,心有不甘,没有图谋之说。”顾长明不愿意提及皇上有多久没有去过太后的寝宫请安。太后目前的状态略有油尽灯枯之状,想必自己心中更是清楚,哪里还有功夫图谋,只不过是撑一天是一天。
否则那日,他带了小凤凰前去见人,不会如此和颜悦色,更不会推心置腹的说出那样的话。
“你确定?”宋仁宗的口气几乎是咄咄逼人,容不得顾长明一丝的敷衍。
“确定。”顾长明没有细说柳家之事,想必该说的,司徒岸早就说的更为详尽,“皇上,那个案子没有往外发展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如此歹毒的药物,要是在开封府一旦蔓延流传开来,不用多日,开封府便能化为人间炼狱般的可怕。
顾长明这句话一出,皇上终究是松缓了眉头,轻点下头道:“你倒是在朕面前滴水不漏的,这一点和你父亲真是一模一样。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功劳,你们父子倒好,随时随地拱手相让,还是让给那些不长眼不知感恩的人。”
“世道素来公平,哪怕让出了,只要问心无愧,否则又如何能够这样站在皇上面前,直言不讳。”顾长明听出皇上没有再要追责的意图,悄悄松口气。即便再正直不阿的性子,在皇上面前少不得说两句好话,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宋仁宗缓缓露出一丝笑容:“你这话,朕是爱听的。你虽然没有一官半职的,能够在朕面前侃侃而谈,也算是平日行的端坐的正。要知道便是上朝的时候,满朝文武官员都没几个敢直视朕的目光,怕是多少有些心虚了。”
“皇上心中通明一片,才是百姓之福。”顾长明单膝跪下,正色道,“孙友祥在天牢之中被人陷害,想必是其同党所为,草民定为皇上查出来龙去脉,顺藤摸瓜抓出幕后黑手。”
宋仁宗等的就是他这句话,顿时喜上眉梢,亲自上前来搀扶他:“朕一向看好你,你父亲当日与朕的那些误会,朕也想清楚了。虽说是陈年旧事,依旧是对齐坤门的耿耿于怀。这个组织当年是朕的一块心腹,如今是该有个对策,安排妥当了。”
顾长明低头不语,听起来这么轻松的一句话,等于是注定了齐坤门不日即将土崩瓦解的下场。
“朕当时有些气糊涂了,只以为你父亲是针对早逝的敏妃说事,实则不然。他是不想见到齐坤门的烂摊子越来越大,非但错以为羽翼丰满,想要与西夏王勾结,更是会把朝廷的一部分绝密消息四处买卖。顾武铎提点的及时,是朕糊涂了。”宋仁宗居然肯当着顾长明的面说这几句话,才是对顾武铎的案子彻底冰释前嫌了。
“父亲性格素来耿直,唯有遇到明君,方能知其用心良苦。”顾长明虽说接下了此项任务,也深知难上加难。然而赶鸭子上架,到了这个份上,若是他推三阻四的,接下来的情况只会更加扑朔迷离,不如他直入天牢,尽早查明真相。
“朕上次安排你与暗卫共同查案,那人说起来与你父与你都有些渊源。”宋仁宗的话题一转,很自然的说到了戴绵山,“他们这一批当年等于是隐姓埋名,家中只以为是在宫乱中丧命,再无重见天日之可能。朕也没有想到,他有个儿子尚在人世,而且还与你交好。”
“戴绵山的亲子一直由孙友祥抚养,孙友祥不曾说出当年实情,直到此次被押解进京,关入提刑司中,过往旧事才被逐一翻出。戴果子擅闯提刑司是为了报恩,戴绵山放弃蛰伏救出儿子是为了偿还。如果此次草民不辱使命,完成了皇上的任务,只求皇上网开一面。”顾长明顺水推舟把这件事情给说开了。
皇上未必不知,他却不能让果子一直背负着错误过下去,还有戴绵山的身份,不过是皇上的一句话,随时可以将人放出,让父子同归。
宋仁宗见顾长明再次恭敬行了大礼,方才也不过是单膝而跪,此刻却是以额触地,腰背的姿态略显倔强。他垂眼看着这个年轻人,突然想到过往不少事,正如方才苗喻将那个年轻女子带到面前时,明明理智告诉自己,即便长得太像,那人也不可能是敏妃,可依然会忍不住多看几眼,生怕一眨眼的功夫,那人便是个影子,化了散了,再也没有了。
“如果朕不答应,一定要追责到底呢?”宋仁宗沉声问道,顾长明纵使是一片善意,身为九五之尊却没有这样的先例,用来作为交换条件。
“那么草民只能鞠躬尽瘁,一直为皇上解忧心之事,直到功大于过,宽恕他们父子两人的错误。”顾长明虽然不曾抬头,心知肚明,既然皇上肯这样问,语气等于是有所松动。
“行了,朕不想在宫中见到各种烦心的人,烦心的事,你偏偏还来这一套。给朕起来,早些把案子查明,朕答应你便是。”宋仁宗不怒反笑道,“难道你和你父亲一样,要以死明志!”
顾长明听皇上这样一说,才知父亲当日在御书房到底是和皇上说到何种地步,才能让皇上几乎失去理智。然而等皇上一旦想明白了,父亲想要的目的实则已经达到了。
“父亲的情况并不太好。”顾长明知晓老温太医不是那种会特意来和皇上交代小秘密的性格,然而其他的太医又没有这样的本事。
“怎么说?温太医不是去了天牢,回禀来说顾武铎身体情况改善,不日即可痊愈,朕已经下旨应允他能够走动顺利后,释放出天牢归家。你却说他情况不好?”宋仁宗皱了皱眉头追问道,“朕倒是想要听听,你说的不好又是什么?”
“父亲莫名晕厥后,的确经过几名太医的医治,最后在温太医手中苏醒好转。但是父亲的记忆少了至少六年,他连自己已经辞官回家之事都不曾记得了。”顾长明想要替父亲隐瞒的,又担心皇上急于用人之际,会将归家的父亲再次派遣而出。
要知道失去如此数年记忆,再去完成艰难任务的话,危险系数会大为增加。身为人子,顾长明不敢冒此风险,索性和皇上交代的一清二楚。
“还有这样的怪病?”宋仁宗再联想到顾长明等于是自动请缨的态度,恍然大悟道,“所以你应下重任,非但是要替孙友祥查明是谁下的黑手,你同样还怀疑有人对你父亲也下了手?”
“两人皆在天牢出事,虽说情况不同,轻重不同,却都是极其反常之态。天牢之中必然有内奸,而且他们还会走出下一步,只要皇上追查孙友祥到底,那些人如何能够高枕无忧。”顾长明把心头最大的疑惑说了出来,“要杀孙友祥不难,为什么可以下手却不杀人,这才是不解之处!”
“太后说不是,那就不是了。”宋仁宗的神情恢复平静,目光收回,再看顾长明的时候,一潭静水般丝毫不见波澜,“她是从哪里来的?曲景山的身边人?”
顾长明以为皇上会要求自己从头说起,可皇上根本就是一语道破,连其中的起伏承转都省下了精力,反而给人一种措手不及的惶恐。
幸而皇上没有要动怒的意思,向后挥了挥手,苗喻把小凤凰又给带了出去。屋中只剩下两人,静默如初。
“这是曲景山想要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宋仁宗端起桌上茶盏,微微笑问道。
“他原本是为了安慰,不曾想那人红颜薄命,过世太早,于是掳来的孩子随意扔着养着,也就长大了,明目上算是他的弟子,该学的倒是一样没落下。”顾长明寥寥几句把小凤凰的身世交代清楚,“后来她遇上了我。”
宋仁宗的笑容更盛,眼底有晶光闪烁:“曲景山没有气得要追杀你?”
“派了几拨人,都打发了。”顾长明一句话轻描淡写,中间的过程反而不愿意说得太详尽。曲景山是个错误的存在,正如父亲所言,朝中可能暂时需要这样的补给,然而太平盛世之下,留着齐坤门,终究不妥。
“那她是要留在你的身边了。”宋仁宗点点头道,“此事,你父亲怎么说?”
“她如今拜在温太医的门下,做了温太医的关门弟子。”顾长明坦然的继续往下说,“父亲素来明理通晓,不会反对的。”
“要不要朕到时候给你们下一道圣旨,奉旨成婚?”宋仁宗将茶盏往桌上一扣,“在这之前,你替朕查清楚孙友祥到底是谁人下的黑手,他在天牢中,原本是为了保护他的生死。不想对手胆大若此,因为此事,天牢中已经有六人被革职查办,还有一人说是死在他的手中,你信不信?”
顾长明沉吟片刻后答道:“孙友祥无论犯了多大的事,毕竟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除非他体质突变,否则怎么可能咬死天牢侍卫?”
“你说的体质突变,可是柳家父子手中流传出去的药物?”宋仁宗的脸色更沉,对此事更是毫无掩饰,“太后把人带走是想要掩饰过去,还是另有图谋,你同朕说清楚。”
顾长明对皇上获知良多毫无意外,司徒岸这人本来也不是一心为主的性格,既要在太后面前讨好,又想着要在皇上面前邀功,两边不得罪才是上上策。殊不知,在宫中这么多年,司徒岸都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太后还是皇上,想要的都只是一心一意的忠臣。
比如戴绵山这般,当年哪怕是抛家弃子都蛰伏在皇上身边的,哪怕是在提刑司中犯了大忌,皇上还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了。
戴果子的案子是为了报答恩情,对皇上而言真算不得多大的事,反而是孙友祥的存在犹如一条扎在心口的刺,让皇上坐立难安。
“皇上,太后只是为了九皇子的早逝,心有不甘,没有图谋之说。”顾长明不愿意提及皇上有多久没有去过太后的寝宫请安。太后目前的状态略有油尽灯枯之状,想必自己心中更是清楚,哪里还有功夫图谋,只不过是撑一天是一天。
否则那日,他带了小凤凰前去见人,不会如此和颜悦色,更不会推心置腹的说出那样的话。
“你确定?”宋仁宗的口气几乎是咄咄逼人,容不得顾长明一丝的敷衍。
“确定。”顾长明没有细说柳家之事,想必该说的,司徒岸早就说的更为详尽,“皇上,那个案子没有往外发展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如此歹毒的药物,要是在开封府一旦蔓延流传开来,不用多日,开封府便能化为人间炼狱般的可怕。
顾长明这句话一出,皇上终究是松缓了眉头,轻点下头道:“你倒是在朕面前滴水不漏的,这一点和你父亲真是一模一样。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功劳,你们父子倒好,随时随地拱手相让,还是让给那些不长眼不知感恩的人。”
“世道素来公平,哪怕让出了,只要问心无愧,否则又如何能够这样站在皇上面前,直言不讳。”顾长明听出皇上没有再要追责的意图,悄悄松口气。即便再正直不阿的性子,在皇上面前少不得说两句好话,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宋仁宗缓缓露出一丝笑容:“你这话,朕是爱听的。你虽然没有一官半职的,能够在朕面前侃侃而谈,也算是平日行的端坐的正。要知道便是上朝的时候,满朝文武官员都没几个敢直视朕的目光,怕是多少有些心虚了。”
“皇上心中通明一片,才是百姓之福。”顾长明单膝跪下,正色道,“孙友祥在天牢之中被人陷害,想必是其同党所为,草民定为皇上查出来龙去脉,顺藤摸瓜抓出幕后黑手。”
宋仁宗等的就是他这句话,顿时喜上眉梢,亲自上前来搀扶他:“朕一向看好你,你父亲当日与朕的那些误会,朕也想清楚了。虽说是陈年旧事,依旧是对齐坤门的耿耿于怀。这个组织当年是朕的一块心腹,如今是该有个对策,安排妥当了。”
顾长明低头不语,听起来这么轻松的一句话,等于是注定了齐坤门不日即将土崩瓦解的下场。
“朕当时有些气糊涂了,只以为你父亲是针对早逝的敏妃说事,实则不然。他是不想见到齐坤门的烂摊子越来越大,非但错以为羽翼丰满,想要与西夏王勾结,更是会把朝廷的一部分绝密消息四处买卖。顾武铎提点的及时,是朕糊涂了。”宋仁宗居然肯当着顾长明的面说这几句话,才是对顾武铎的案子彻底冰释前嫌了。
“父亲性格素来耿直,唯有遇到明君,方能知其用心良苦。”顾长明虽说接下了此项任务,也深知难上加难。然而赶鸭子上架,到了这个份上,若是他推三阻四的,接下来的情况只会更加扑朔迷离,不如他直入天牢,尽早查明真相。
“朕上次安排你与暗卫共同查案,那人说起来与你父与你都有些渊源。”宋仁宗的话题一转,很自然的说到了戴绵山,“他们这一批当年等于是隐姓埋名,家中只以为是在宫乱中丧命,再无重见天日之可能。朕也没有想到,他有个儿子尚在人世,而且还与你交好。”
“戴绵山的亲子一直由孙友祥抚养,孙友祥不曾说出当年实情,直到此次被押解进京,关入提刑司中,过往旧事才被逐一翻出。戴果子擅闯提刑司是为了报恩,戴绵山放弃蛰伏救出儿子是为了偿还。如果此次草民不辱使命,完成了皇上的任务,只求皇上网开一面。”顾长明顺水推舟把这件事情给说开了。
皇上未必不知,他却不能让果子一直背负着错误过下去,还有戴绵山的身份,不过是皇上的一句话,随时可以将人放出,让父子同归。
宋仁宗见顾长明再次恭敬行了大礼,方才也不过是单膝而跪,此刻却是以额触地,腰背的姿态略显倔强。他垂眼看着这个年轻人,突然想到过往不少事,正如方才苗喻将那个年轻女子带到面前时,明明理智告诉自己,即便长得太像,那人也不可能是敏妃,可依然会忍不住多看几眼,生怕一眨眼的功夫,那人便是个影子,化了散了,再也没有了。
“如果朕不答应,一定要追责到底呢?”宋仁宗沉声问道,顾长明纵使是一片善意,身为九五之尊却没有这样的先例,用来作为交换条件。
“那么草民只能鞠躬尽瘁,一直为皇上解忧心之事,直到功大于过,宽恕他们父子两人的错误。”顾长明虽然不曾抬头,心知肚明,既然皇上肯这样问,语气等于是有所松动。
“行了,朕不想在宫中见到各种烦心的人,烦心的事,你偏偏还来这一套。给朕起来,早些把案子查明,朕答应你便是。”宋仁宗不怒反笑道,“难道你和你父亲一样,要以死明志!”
顾长明听皇上这样一说,才知父亲当日在御书房到底是和皇上说到何种地步,才能让皇上几乎失去理智。然而等皇上一旦想明白了,父亲想要的目的实则已经达到了。
“父亲的情况并不太好。”顾长明知晓老温太医不是那种会特意来和皇上交代小秘密的性格,然而其他的太医又没有这样的本事。
“怎么说?温太医不是去了天牢,回禀来说顾武铎身体情况改善,不日即可痊愈,朕已经下旨应允他能够走动顺利后,释放出天牢归家。你却说他情况不好?”宋仁宗皱了皱眉头追问道,“朕倒是想要听听,你说的不好又是什么?”
“父亲莫名晕厥后,的确经过几名太医的医治,最后在温太医手中苏醒好转。但是父亲的记忆少了至少六年,他连自己已经辞官回家之事都不曾记得了。”顾长明想要替父亲隐瞒的,又担心皇上急于用人之际,会将归家的父亲再次派遣而出。
要知道失去如此数年记忆,再去完成艰难任务的话,危险系数会大为增加。身为人子,顾长明不敢冒此风险,索性和皇上交代的一清二楚。
“还有这样的怪病?”宋仁宗再联想到顾长明等于是自动请缨的态度,恍然大悟道,“所以你应下重任,非但是要替孙友祥查明是谁下的黑手,你同样还怀疑有人对你父亲也下了手?”
“两人皆在天牢出事,虽说情况不同,轻重不同,却都是极其反常之态。天牢之中必然有内奸,而且他们还会走出下一步,只要皇上追查孙友祥到底,那些人如何能够高枕无忧。”顾长明把心头最大的疑惑说了出来,“要杀孙友祥不难,为什么可以下手却不杀人,这才是不解之处!”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