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1 031默默收回眼神
- 32 032 找到了平衡
- 33 033既来之则安之
- 34 034我知道的
- 35 035 爹和娘都呆住了
- 36 036揽住我的腰
- 37 037 卖师求荣的事
- 38 038 很大的面子
- 39 039 笑容可掬
- 40 040 没有回答
- 41 041肃然起敬
- 42 042 都下班了
- 43 043是甜是辣
- 44 044大脑一片眩晕
- 45 045 不要这么贬低自己
- 46 046老三面无表情
- 47 047你个二傻子
- 48 048和资历没关系
- 49 049 看穿了我的心思
- 50 050 不出我所料
- 51 051再次昏睡过去
- 52 052 最没有出息
- 53 053 最近一直很忙
- 54 054 没有觉察到
- 55 055 巴不得
- 56 056 没有跟过来
- 57 057 净是蒙人的
- 58 058 难言的滋味
- 59 059-060
- 60 061-062
- 61 063-064
- 62 065-066
- 63 067-068
- 64 069-070
- 65 071-072
- 66 073-074
- 67 075-076
- 68 077-078
- 69 079-080
- 70 081-082
- 71 083-084
- 72 085-086
- 73 087-088
- 74 089-090
- 75 091-092
- 76 093-094
- 77 095-096
- 78 097-098
- 79 099-100
- 80 101-102
- 81 103-104
- 82 105-106
- 83 107-108
- 84 109-110
- 85 111-112
- 86 113-114
- 87 115-116
- 88 117-118
- 89 119-120
- 90 121-122
- 91 123-124
- 92 125-126
- 93 127-128
- 94 129-130
- 95 131-132
- 96 133-134
- 97 135-136
- 98 137-138
- 99 139-140
- 100 141-142
- 101 143-144
- 102 145-146
- 103 147-148
- 104 149-150
- 105 151-152
- 106 153-154
- 107 155-156
- 108 157-158
- 109 159-160
- 110 161-162
- 111 163-164
- 112 165-166
- 113 167-168
- 114 169-170
- 115 171-172
- 116 173-174
- 117 175-176
- 118 177-178
- 119 179-180
- 120 181-182
- 121 183-184
- 122 185-186
- 123 187-188
- 124 1890190
- 125 191-192
- 126 193-194
- 127 195-196
- 128 197-198
- 129 199-200
- 130 201-202
- 131 203-204
- 132 205-206
- 133 207-208
- 134 209-210
- 135 211-212
- 136 213-214
- 137 215-216
- 138 217-218
- 139 219-220
- 140 221-222
- 141 223-224
- 142 225-226
- 143 227-228
- 144 229-230
- 145 231-232
- 146 233-234
- 147 235-236
- 148 237-238
- 149 239-240
- 150 241-242
- 151 243-244
- 152 245-246
- 153 247-248
- 154 249-250
- 155 251-252
- 156 253-254
- 157 255-256
- 158 257-258
- 159 259-260
- 160 261-262
- 161 263-264
- 162 265-266
- 163 267杨哥怎么没有提这事
- 164 268 对赝品表弟有了觉察
- 165 269失意并非失望
- 166 270我哑然失笑
- 167 271竖起耳朵听
- 168 273在柳月的心中
- 169 274一男一女的声音
- 170 275我一时语塞
- 171 276 敬候佳音
- 172 277心里突然很想柳建国
- 173 278谁会请我出山
- 174 279 陈静显得很开心
- 175 280因为你
- 176 281晴儿的态度很明确
- 177 282柳月宽容地笑起来
- 178 283 要尽职尽责靠上去
- 179 284陈静静静地站在旁边
- 180 285 陈静朝我一翻眼
- 181 286柳月抿抿嘴唇
- 182 287你速度真快啊
- 183 288 在皎白的月光下
- 184 289晴儿在我怀里撒娇
- 185 290 江主任的房间
- 186 291 欢迎宋大哥去寒舍
- 187 292 梅玲和刘飞的尴尬
- 188 293等我回去折腾你
- 189 294我低头看梅玲的腿
- 190 295 去陪梅社长和刘总
- 191 296 立刻露出惊喜的表情
- 192 297 书记和镇长的脸白了
- 193 298 在村委里吃大锅饭
- 194 299 突然有些反感宋明正
- 195 300我在柳林里徜徉
- 196 301 想念小娇妻了
- 197 302我小姨子
- 198 303我一时很局促
- 199 304柳月和我都沉默了
- 200 305晴儿郑重地点点头
- 201 306这都是工作的需要
- 202 307 市领导即将入席
- 203 我敲了敲脑门
- 204 生活还在继续
- 205 大红布
- 206 特殊大礼
- 207 狡黠地看了我一眼
- 208 柳月被晴儿感动了
- 209 碰了下我的屁股
- 210 我又不是第一次
- 211 本来以为她会觉得意外
- 212 功夫确实很厉害
- 213 今晚搂着你睡觉
- 214 装作熟睡的样子
- 215 我心里一个激灵
- 216 最害怕的竞争者
- 217 属于可大可小的事情
- 218 一下子理屈穷词
- 219 突然转移话题
- 220 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 221 因为你有一个好表姐
- 222 柳月看穿了我的心思
- 223 我将晴儿放到床上
- 224 情况是不是这样
- 225 我对你们是相信的
- 226 我知道你放了我一马
- 227 可怜巴巴地看着我
- 228 将声音压得很低
- 229 活在无法冲破的世俗里
- 230 不能送整根的香肠
- 231 在江边的木屋酒馆
- 232 我不
- 233 封住我的嘴巴
- 234 你怎么知道他们不累
- 235 我这么一说
- 236 进来
- 237 出去
- 238 正好就辞职不干了
- 239 我噎住了
- 240 大公子
- 241 刘飞这是指桑骂槐
- 242 装作看不到梅玲的眼光
- 243 整顿不良习气
- 244 当着老村长和王老师的面
- 245 真舒服
- 246 想寻找一个寄托和栖息
- 247 待会儿给我放开肚皮吃
- 248 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
- 249 这世界上的路
- 250 遥望南方的夜空
- 251 活着走在一起不叫缘分
- 252 心灵深处的默契
- 253 一个大染缸
- 254 杨哥的眼神有些捉摸不定
- 255 看着柳月沉思的神情
- 256 你别讽刺我了
- 257 柳月做大醉痛苦状
- 258 夜风里的怀旧
- 259 那一刻
- 260 做起来却是那么难
- 261 无法遏制的痛苦
- 262 听起来幽幽的
- 263 突然发觉自己说漏了什么
- 264 和梅玲打的火热
- 265 做够了
- 266 难道这谣言是你传播的
- 267 梅玲的眼圈有些发乌
- 268 我觉得够呛
- 269 如愿以偿
- 270 不文明
- 271 溜达溜达
- 272 柳月的车准时到了
- 273 干笑了一声
- 274 梅姐来了
- 275 过滤了一遍
- 276 做出同样的决定
- 277 眉头又皱了一下
- 278 脸一下子拉下来
- 279 你千万别客气
- 280 听一半信一半
- 281 还有一辆是小面包
- 282 捅出什么漏子
- 283 陪你去看看
- 284 在跃马飞驰
- 285 品尝我的味道
- 286 领导的一大热门
- 287 心里泛起了波澜
- 288 教育局没问题
- 289 高速广告承包
- 290 去楼后
- 291 心里很不是滋味
- 292 不要讲大道理
- 293 柳月和宋书记都来了
- 294 给婶子一个答复
- 295 杨哥还是很关心我的
- 296 震颤不已
- 297 一种可耻可恨的行为
- 298 一个个面如死灰
- 299 饿死鬼托生
- 300 嫌我的东西烫手
- 301 没你胆子大
- 302 还没赚回本钱
- 303 憋不住要哭
- 304 今天同时对我发难
- 305 可以换个说法
- 306 在另一张床上睡了
- 307 你怎么知道的
- 308 苦口婆心
- 309 心里觉得怪怪的
- 310 都住了嘴
- 311 有家有夫的人
- 312 不要这么说
- 313 所谓的什么斗争
- 314 该考虑个人问题了
- 315 不由有些敬畏
- 316 以前的那些芥蒂
- 317 你这会是真傻了
- 318 愁云密布
- 319 独步进村
- 320 变相有专车
- 321 越看越欢喜
- 322 看的有些发毛
- 323 不要胡搅蛮缠
- 324 恨恨不已
- 325 等合适的时候
- 326 真他妈的没用
- 327 心里不由感到惊惧
- 328 宋明正满脸愧色
- 329 走得晚了一些
- 330 迈着小碎步
- 331 天下姓梅的一家人
- 332 不谋而合
- 333 不可得罪小人
- 334 注重现实的人
- 335 咱家多了两口人
- 336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
- 337 我也要在会上发言
- 338 不舒服
- 339 这又怎么解释
- 340 夜深了
- 341 总觉得有些蹊跷
- 342 谦逊而热情
- 343 你们的关系稳定了
- 344 并非杞人忧天
- 345 大胆的猜测
- 346 怎么突然就回来了
- 347 到底是怎么回事
- 348 也不能太乐观
- 349 早晚我要回报你
- 350 这次漏掉了梅玲
- 351 来不及和我清算
- 352 几本厚厚的书
- 353 刘飞也不动声色
- 354 你又被人家忽悠了
- 355 市委书记显得有些不悦
- 356 晴儿的想法我理解
- 357 龚局长的心思
- 358 一鼓作气
- 359 都给我争气了
- 360 10分钟的变化
- 361 桌子底下
- 362 杨哥讲得很谦虚
- 363 一阵翻江倒海
- 364 验证
- 365 等候迎接
- 366 听说呼声还很高
- 367 被关死
- 368 精力旺盛
- 369 心里都很难过
- 370 赔了身体又输财
- 371 官场的人事变化
- 372 狗改不了吃屎
- 373 是柳月的人
- 374 为政之道
- 375 眼疾手快
- 376 晃悠晃悠进来了
- 377 护照
- 378 我和柳月四目相对
- 379 梅玲比较慌乱
- 380 黑色的塑料袋
- 381 刘飞的条件
- 382 会像疼晴儿一样疼你
- 383 平凡的世界
- 384 发错了,不要订阅
隐藏
显示工具栏
041肃然起敬
041肃然起敬
我一听,肃然起敬,原来他是这所山村学校的老师。
我顿时来了兴趣,在校长的邀请下坐在旁边的木凳上:“王老师,咱这石屋小学有多少学生?”
“一到五年级,总共13个娃,”王老师憨厚地回答。
“啊——那——有几个老师?”
“就我自己,我是这5个年级的班主任,带他们所有的课程。”王老师淡淡的说道。
我被震动了:“那你在这里干了多少年了?”
“我是这村里唯一的高中生,高中毕业就在村里干民办教师,到现在,有16年了。”
我继续被震动:“你——你竟然干了这么久的民办教师,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干了这么久?”
我以为,他会说出一番豪言壮语。
王老师沉默了一会,往灶膛里添加了几根树枝:”为了有朝一日能转成公办老师,那样,我就吃上国库粮了,工资也就高了,孩子以后的发展也就有着落了……”
“那你知道什么时候能转上?”
“不知道,等吧,反正已经等了16年了,国家总会解决民办老师的问题……”王老师浑浊的眼睛里发出希冀的光芒。
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当即决定,留下来继续采访。
我安排车子和新闻干事回去,1周后来接我。
我借宿在村长家的西厢房,开始了我新的采访活动。
山里没有信号,BB机自然也收不到柳月的传呼,我只能在夜晚的冷寂和静谧里寄托着对柳月的思念。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我每日都和王老师在一起,和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听他们上课,和王老师攀谈。
13个山里娃,分属于不同的5个年级,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王老师一般是先从一年级教起,依次进行,最后是5年级。
所谓年级,也就是一个班,一个班,也就是2-3名学生。
课本只有一套,是王老师自费买来的,用牛皮纸抱着书皮,大家轮流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王老师的教学很正规,每天早上升国旗,带领大家唱国歌,然后开始上课,中间还带领孩子们做课间操,放学后安排孩子们站好队,依次出校。
看得出,孩子们对王老师都很尊敬,进校门见了王老师都打敬礼,嘴里叫着:“王老师好!”
“山里穷,大山深,出不去,娃子再不读书不上学,将来就是睁眼瞎,就更走不出这大山了……”王老师对我说。
我从村长口里知道,王老师高中毕业后本可以在城里找份工作,但是看到山里的娃子没人教,没人管,自己主动要求做了村里的民办教师,从此,就开始了16年如一日的执教生涯。
王老师对孩子们很好,很疼孩子们,教学质量也很高,石屋小学每年小学升初中升学率都是100%,王老师教出的学生有5个初中毕业后考上了中专,还有一个前年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江海大学,这是村里解放后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还了解到,王老师的妻子受不了王老师做民办老师的清苦和山里的贫瘠,3年前撇下孩子,悄悄下山走了,到了那里,不知道。从此,王老师就既当爹又当妈,带着女儿吃住在学校。
采访越深入,我的内心就越被更多的感动所充斥。
“你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很辛苦的!”坐在学校门前的大石头上,我和王老师眺望看不到头的远山。
“习惯了……做民办老师收入低,没地位,孩子妈妈跟着我也受了很多苦,她离开,我不怨她……等我以后转成了公办,她或许就会回来的……”王老师入神地看着无垠的天空,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望。
“你有没有想过带着孩子下山。”我看着王老师两鬓的白发,我想16年前,那里一定是乌黑的。
“想过,可是,我走了,这里的孩子怎么办?乡里乡亲的,都是自己的娃,不能撇下他们不管,这做人,得讲良心……”
看着王老师,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一个16年前的高中毕业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却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给了这片大山,给了这山里的教育事业,这是一种何等壮丽的平凡中的伟大!
采访结束,临走前,我把身上仅有的180元钱硬塞到王老师手里:“这点钱,给孩子们买书本和教具……”
王老师执意不受,两人推诿起来,直到王老师看到我的眼圈开始发红,才勉强收下这钱。
下山前,王老师带着全校同学排成整齐的队伍欢送我。
“谢谢江叔叔,江叔叔再见!”
我心中大恸,不忍再回眸,侧身摆摆手,转身急速离去。
此刻,我特想把我的心情和感受告诉柳月。
回到江海,我带着满腔的激晴和冲动,连夜赶写出了一篇人物通讯《大山深处的坚守》,将王老师的动人事迹和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尽我所能表达于笔端。
当又一个黎明来临的时候,我写完了稿子。
上班后,我即刻上交。
在将稿件送交本报的同时,我还直接传真给了省委机关报《江东日报》和《中国教育报》。
第二天,《江海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我的稿件,第2天,《江东日报》在二版头条刊登出来,第3天,《中国教育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也刊登了,三家报纸的题目都没有变,都是《大山深处的坚守》。其中,《江东日报》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中国教育报》还特别加了编者按语。
我又一次成功了,又一次在我的圈子里引起了轰动效应,报社的领导同仁见了我都交口称赞,说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中的佳作,肯定能获得省里今年的好新闻奖。
刘飞脸上也带着赞扬和恭喜的表情,虽然我觉得那表情多少有些勉强。
“真正的好新闻来自于基层,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群众,来自于实践,扑下身子抓好作品,江峰是一个好例!”马书记报社全体员工大会上对我进行了表扬。
大家的赞扬虽然让我有些得意和满足,但是,我最渴望的来自于柳月的表扬却迟迟未到。
我深深体会到,我此次收获的并不仅仅是一篇好新闻稿,我收获最大的是从王老师身上感受到的那种心灵的感动和思想的升华,我迫不及待想和柳月一起分享这种感觉。
我知道,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每天看报是必然的,柳月是一定看到了我发表在省报和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了,那么,为什么我没有收到她的祝贺呢?
我这才想起,昨天是周三,我应该收到柳月的信的,然而却没有收到。
同时,柳月也好久没有给我打传呼了。
又过了一周,我仍然没有收到柳月的任何消息和信息,我给她打传呼也不回。
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事情了?我的心里越来越不安,脑子里开始胡思乱想……
我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决定请假去西京看看。
我带着忐忑不安而又烦躁的心情,直接到长途汽车站去坐车。
在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一扭身,突然见到了站在我身边不远处的老三,在出站口正伸着脖子往里张望。
我迅速戴上羽绒服的帽子,扭转身,不让老三看到我。
一会,我听到老三在叫:“晴儿,过来,我在这里!”
接着,我听到了晴儿的声音:“谢谢你,老三,这么冷的天来接我!”
晴儿和老三说话语气很客气。
“怎么样,去了省城学习半个月,收获大不大……”老三接过晴儿手里的行李。
“挺好,学习很有收获,学习间隙,我抽空去拜访了几个同学,还替兰姐去看望了几个大学同学……”
两人边交谈边向外走。
原来晴儿去省城学习归来,老三来接她的。
我无心去品味他们的交谈内容,像做贼一般,怀着难以名状的感受,等他们走远,急忙进站上车,直奔西京,直奔柳月。
傍晚时分,寒风料峭中,我满怀期冀和不安,还有无端的猜疑和寂寥,抵达西京。
从车站下车后,我给柳月打了个传呼:“姐,我已到西京。”
我没有征得柳月的同意就来了西京,我不知道柳月会不会生气,但是,我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这么久没有柳月的消息,我心中已经快急疯了,如果再不来,或许我就真的疯了。
打完传呼,我在公共候车亭等公共汽车,边不停地看我的BB机。
可是,10分钟过去了,一直没有得到柳月的回复。
我不禁心里有些发毛,柳月别是出差了,不在西京,那我可就惨了,白跑一趟。
看看将近下班时间,我急忙又跑到公用电话亭,咬咬牙,狠狠心,拨打了柳月办公室的电话。
为了不打扰柳月,我自那次打到张处长办公室之后,就再也没有给柳月的办公室打过电话。今天不行了,柳月没有任何消息,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何况我已经来了西京,找不到柳月,我怎么能罢休。
电话打过去,一直没有人接,估计是都下班走了。
我别无他法,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硬着头皮打到张处长办公室,希望他能在,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柳月的消息。
电话打通了,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张处长的浑厚而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喂——哪里?”
“我——张处长,您好,我是江海日报的小江,江峰……”我急忙说。
“哦……小江啊,呵呵……”张处长显然是对我印象深刻而且依然颇佳,语气很友善:“你可真会打电话,我刚要下班,你就打过来了,再晚半分钟,我就关门走人了……怎么?有事吗?”
“哦……是这样,”我急忙说:“我有急事想找柳主任的,可是,打她办公室电话一直没人接……”
我顿时来了兴趣,在校长的邀请下坐在旁边的木凳上:“王老师,咱这石屋小学有多少学生?”
“一到五年级,总共13个娃,”王老师憨厚地回答。
“啊——那——有几个老师?”
“就我自己,我是这5个年级的班主任,带他们所有的课程。”王老师淡淡的说道。
我被震动了:“那你在这里干了多少年了?”
“我是这村里唯一的高中生,高中毕业就在村里干民办教师,到现在,有16年了。”
我继续被震动:“你——你竟然干了这么久的民办教师,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干了这么久?”
我以为,他会说出一番豪言壮语。
王老师沉默了一会,往灶膛里添加了几根树枝:”为了有朝一日能转成公办老师,那样,我就吃上国库粮了,工资也就高了,孩子以后的发展也就有着落了……”
“那你知道什么时候能转上?”
“不知道,等吧,反正已经等了16年了,国家总会解决民办老师的问题……”王老师浑浊的眼睛里发出希冀的光芒。
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当即决定,留下来继续采访。
我安排车子和新闻干事回去,1周后来接我。
我借宿在村长家的西厢房,开始了我新的采访活动。
山里没有信号,BB机自然也收不到柳月的传呼,我只能在夜晚的冷寂和静谧里寄托着对柳月的思念。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我每日都和王老师在一起,和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听他们上课,和王老师攀谈。
13个山里娃,分属于不同的5个年级,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王老师一般是先从一年级教起,依次进行,最后是5年级。
所谓年级,也就是一个班,一个班,也就是2-3名学生。
课本只有一套,是王老师自费买来的,用牛皮纸抱着书皮,大家轮流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王老师的教学很正规,每天早上升国旗,带领大家唱国歌,然后开始上课,中间还带领孩子们做课间操,放学后安排孩子们站好队,依次出校。
看得出,孩子们对王老师都很尊敬,进校门见了王老师都打敬礼,嘴里叫着:“王老师好!”
“山里穷,大山深,出不去,娃子再不读书不上学,将来就是睁眼瞎,就更走不出这大山了……”王老师对我说。
我从村长口里知道,王老师高中毕业后本可以在城里找份工作,但是看到山里的娃子没人教,没人管,自己主动要求做了村里的民办教师,从此,就开始了16年如一日的执教生涯。
王老师对孩子们很好,很疼孩子们,教学质量也很高,石屋小学每年小学升初中升学率都是100%,王老师教出的学生有5个初中毕业后考上了中专,还有一个前年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江海大学,这是村里解放后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我还了解到,王老师的妻子受不了王老师做民办老师的清苦和山里的贫瘠,3年前撇下孩子,悄悄下山走了,到了那里,不知道。从此,王老师就既当爹又当妈,带着女儿吃住在学校。
采访越深入,我的内心就越被更多的感动所充斥。
“你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很辛苦的!”坐在学校门前的大石头上,我和王老师眺望看不到头的远山。
“习惯了……做民办老师收入低,没地位,孩子妈妈跟着我也受了很多苦,她离开,我不怨她……等我以后转成了公办,她或许就会回来的……”王老师入神地看着无垠的天空,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望。
“你有没有想过带着孩子下山。”我看着王老师两鬓的白发,我想16年前,那里一定是乌黑的。
“想过,可是,我走了,这里的孩子怎么办?乡里乡亲的,都是自己的娃,不能撇下他们不管,这做人,得讲良心……”
看着王老师,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一个16年前的高中毕业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却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给了这片大山,给了这山里的教育事业,这是一种何等壮丽的平凡中的伟大!
采访结束,临走前,我把身上仅有的180元钱硬塞到王老师手里:“这点钱,给孩子们买书本和教具……”
王老师执意不受,两人推诿起来,直到王老师看到我的眼圈开始发红,才勉强收下这钱。
下山前,王老师带着全校同学排成整齐的队伍欢送我。
“谢谢江叔叔,江叔叔再见!”
我心中大恸,不忍再回眸,侧身摆摆手,转身急速离去。
此刻,我特想把我的心情和感受告诉柳月。
回到江海,我带着满腔的激晴和冲动,连夜赶写出了一篇人物通讯《大山深处的坚守》,将王老师的动人事迹和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尽我所能表达于笔端。
当又一个黎明来临的时候,我写完了稿子。
上班后,我即刻上交。
在将稿件送交本报的同时,我还直接传真给了省委机关报《江东日报》和《中国教育报》。
第二天,《江海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我的稿件,第2天,《江东日报》在二版头条刊登出来,第3天,《中国教育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也刊登了,三家报纸的题目都没有变,都是《大山深处的坚守》。其中,《江东日报》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中国教育报》还特别加了编者按语。
我又一次成功了,又一次在我的圈子里引起了轰动效应,报社的领导同仁见了我都交口称赞,说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中的佳作,肯定能获得省里今年的好新闻奖。
刘飞脸上也带着赞扬和恭喜的表情,虽然我觉得那表情多少有些勉强。
“真正的好新闻来自于基层,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群众,来自于实践,扑下身子抓好作品,江峰是一个好例!”马书记报社全体员工大会上对我进行了表扬。
大家的赞扬虽然让我有些得意和满足,但是,我最渴望的来自于柳月的表扬却迟迟未到。
我深深体会到,我此次收获的并不仅仅是一篇好新闻稿,我收获最大的是从王老师身上感受到的那种心灵的感动和思想的升华,我迫不及待想和柳月一起分享这种感觉。
我知道,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每天看报是必然的,柳月是一定看到了我发表在省报和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了,那么,为什么我没有收到她的祝贺呢?
我这才想起,昨天是周三,我应该收到柳月的信的,然而却没有收到。
同时,柳月也好久没有给我打传呼了。
又过了一周,我仍然没有收到柳月的任何消息和信息,我给她打传呼也不回。
怎么回事?发生什么事情了?我的心里越来越不安,脑子里开始胡思乱想……
我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决定请假去西京看看。
我带着忐忑不安而又烦躁的心情,直接到长途汽车站去坐车。
在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一扭身,突然见到了站在我身边不远处的老三,在出站口正伸着脖子往里张望。
我迅速戴上羽绒服的帽子,扭转身,不让老三看到我。
一会,我听到老三在叫:“晴儿,过来,我在这里!”
接着,我听到了晴儿的声音:“谢谢你,老三,这么冷的天来接我!”
晴儿和老三说话语气很客气。
“怎么样,去了省城学习半个月,收获大不大……”老三接过晴儿手里的行李。
“挺好,学习很有收获,学习间隙,我抽空去拜访了几个同学,还替兰姐去看望了几个大学同学……”
两人边交谈边向外走。
原来晴儿去省城学习归来,老三来接她的。
我无心去品味他们的交谈内容,像做贼一般,怀着难以名状的感受,等他们走远,急忙进站上车,直奔西京,直奔柳月。
傍晚时分,寒风料峭中,我满怀期冀和不安,还有无端的猜疑和寂寥,抵达西京。
从车站下车后,我给柳月打了个传呼:“姐,我已到西京。”
我没有征得柳月的同意就来了西京,我不知道柳月会不会生气,但是,我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这么久没有柳月的消息,我心中已经快急疯了,如果再不来,或许我就真的疯了。
打完传呼,我在公共候车亭等公共汽车,边不停地看我的BB机。
可是,10分钟过去了,一直没有得到柳月的回复。
我不禁心里有些发毛,柳月别是出差了,不在西京,那我可就惨了,白跑一趟。
看看将近下班时间,我急忙又跑到公用电话亭,咬咬牙,狠狠心,拨打了柳月办公室的电话。
为了不打扰柳月,我自那次打到张处长办公室之后,就再也没有给柳月的办公室打过电话。今天不行了,柳月没有任何消息,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何况我已经来了西京,找不到柳月,我怎么能罢休。
电话打过去,一直没有人接,估计是都下班走了。
我别无他法,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硬着头皮打到张处长办公室,希望他能在,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柳月的消息。
电话打通了,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张处长的浑厚而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喂——哪里?”
“我——张处长,您好,我是江海日报的小江,江峰……”我急忙说。
“哦……小江啊,呵呵……”张处长显然是对我印象深刻而且依然颇佳,语气很友善:“你可真会打电话,我刚要下班,你就打过来了,再晚半分钟,我就关门走人了……怎么?有事吗?”
“哦……是这样,”我急忙说:“我有急事想找柳主任的,可是,打她办公室电话一直没人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