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23 第621章 扫荡荷兰东印度群岛
- 624 第622章 大明帝国亮剑西洋
- 625 第623章 李明睿会见西洋诸国
- 626 第624章 进军荷兰
- 627 第625章 击溃荷兰舰队
- 628 第626章 大战荷兰陆军
- 629 第627章 大破荷兰方阵
- 630 第628章 建立大明第一个西洋殖民地
- 631 第629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
- 632 第630章 开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师城
- 633 第631章 第一辆蒸汽机车
- 634 第632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
- 635 第633章 攻入朝鲜
- 636 第634章 步兵野战榴弹炮
- 637 第635章 机炮营出动
- 638 第636章 步炮协同作战
- 639 第637章 图谋大明在朝鲜的租界区
- 640 第638章 南北并进灭朝鲜
- 641 第639章 给老太监的恩赐
- 642 第640章 处决外番贵族
- 643 第641章 朝鲜国王求饶
- 644 第642章 准备征服倭国
- 645 第643章 明军登陆长崎
- 646 第644章 近卫军对战日本武士
- 647 第645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
- 648 第646章 登陆日本本州
- 649 第647章 幕府将军与天皇
- 650 第648章 活捉识仁天皇与幕府将军德川家纲
- 651 第649章 惩罚识仁天皇与德川家纲
- 652 第650章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大明
- 653 第651章 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君臣奏对
- 654 第652章 大明帝国工业的新变化
- 655 第653章 商人们要求皇帝重新掌权
- 656 第654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
- 657 第655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
- 658 第656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
- 659 第657章 复杂的大明社会结构
- 660 第658章 召开廷议
- 661 第659章 关于取缔农业税与管控地方官府
- 662 第660章 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渗透进朝堂
- 663 第661章 帝国两派之争
- 664 第662章 臣等恭领圣谕
- 665 第663章 朝野震动
- 666 第664章 官府与地方商民之争
- 667 第665章 官僚集团与资本集团的明争暗斗
- 668 第666章 南直隶众议司驳回咨议司提案
- 669 第667章 大明中央内阁出面
- 670 第668章 富商进京
- 671 第669章 内阁否决两院提案
- 672 第670章 帝国政体基本稳固下来
- 673 第671章 阻断英国发展进程
- 674 第672章 大明电学的发展
- 675 第673章 关于电磁感应
- 676 第674章 顾炎武去英国提亲
- 677 第675章 逼迫牛顿去大明
- 678 第676章 牛顿和他的表妹
- 679 第677章 发电机
- 680 第678章 铁甲舰
- 681 第679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
- 682 第680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
- 683 第681章 占领地中海直布罗陀
- 684 第682章 签订《直布罗陀条约》
- 685 第683章 帝国扩张之路
- 686 第684章 十大元帅十大将
- 687 第685章 大结局
- 688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31章 第一辆蒸汽机车
第631章 第一辆蒸汽机车
工业也是具有艺术美感的。
无论是现代多彩缤纷的智能产品,还是如今黑白为主色调的蒸汽机械,都有自己的魅力。
如今的大明第一辆蒸汽机车“和谐号”就是如此。
黝黑的外壳如勇士健硕的肌肉,冉冉喷出的烟雾犹如白衣女子一般在棱角分明的机车上翩然起舞。
柔美与刚硬完美的融合,蔓延开来的铁轨也给草绿色的原野增添了一丝硬朗。
“陛下,您请上去,扶好栏杆”,年过古稀的宋应星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走了过来。
同宋应星一样,也已成为大明圣学领域泰斗,蒸汽机车与铁路总设计师的方以智此时也跟了过来,期待着朱由检对他制造出这样的机车而表示赞赏。
“朕知道,要说坐这火车,朕可比你们熟悉”。
朱由检笑着就登上了蒸汽机车,一进入车厢内,便见里面有竹制座位,在两边各有两排,车厢只有两节,前一节是座位,后一节是卧铺,中间有厕所与酒台。
朱由检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而帝国随行官员也陆陆续续地坐了进来,前来体验新型机车的各界代表也坐了进来。
“可以开始了”,朱由检说了一句。
彼时,朱由检的话一落没多久,大明的第一辆蒸汽机车便开始启动。
先是一阵急促的汽笛声传来,嗤嗤的白色烟雾越来越多,紧接着便能听见机器传动时传来的轰隆声和叮当声,以及轴承传动时的咔咔声。
一股浓烈的机油味传来,但车厢里的大明官民们都没有觉得不适,反而兴奋地喊了起来:“开动了,开动了,真的动了耶!”
几个锦衣卫都已经忘记了帝王还在身边,完全不顾及形象,忍俊不禁地探出脑袋看着外面的机车车头。
此时,外面的围观的百姓们也很激动,都指着机车喊道:“动了,真的动了,没有马拉,他真的能动!”
“真是太神奇了,这么一铁疙瘩,他是怎么动起来的!”有百姓惊讶地问道。
朱由检笑着看着这一切,窗外的百姓们不顾危险地拼命跟着火车跑,月台上的士兵也不禁露出了艳羡之色,宣武门的城墙在往后退着,前面的树木犹如幻灯片一般一张张地出现在窗前,但也很快消失。
不过,事实上,大明的蒸汽机车速度并不快,一个时辰只能跑个四十里左右,给朱由检的感觉比后世的绿皮火车还慢,但对于大明的官民而言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快的非人力畜力交通工具。
新的内阁首辅张煌言就在朱由检身后感叹道:“陛下,这实在是太快了,微臣着实没想到,靠烧煤的铁疙瘩还能在铁轨上跑这么快,圣学还真是一门奇特的学问,若不是陛下推崇,微臣只怕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会有火车。”
“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要是这样的机车再多几辆,多加几节车厢,把铁轨铺的道路更远些,铺到漠南与东北去,这样我大明就能一次性就能用火车运输步兵上万过去,这比以前让步兵们跑步去关外要快得很多,到时候征伐漠北也不怕后勤不济,直接运一车粮食过去,难道还担心不够吃?”
朱由检这么一说,宋应星也点了点头:“陛下说的是,有了这样的铁路,我中央王朝也好管控地方,士兵以及粮食还有大宗货物的运输都不再是难题,尤其是北方水路不发达的地方,所以微臣觉得接下来几年得赶紧借此机会多修些铁路才行。”
“嗯,这个就列进你们内阁这五年的计划内,张煌言,你刚刚执掌内阁不久,正好拿这件事做做政绩,当官不能只留下财和名,得也有自己的作品”,朱由检说道。
“微臣遵旨”,张煌言刚点头称是,就听见呲的一声刺耳巨响,似乎列车关闭了气阀,列车速度开始慢慢减了下来,最终停止在护城河边上一新建的月台旁,此时,方以智走了过来:
“陛下,下车歇息会儿吧,前面是终点站大明工业学堂机械分校,已经有内廷的人在里面准备了御膳。”
“放到食堂,让朕和这些参与火车制造与铁轨铺道的功臣们一起吃吧”,朱由检用“功臣”二字形容制造蒸汽机车的技术人员让方以智听了很是欢喜,也知道皇帝陛下对于自己大明工业学堂的成绩是很褒扬的。
朱由检进入大明工业学堂就像是进入一钢铁森林里一般,在这里,他看到的是各种高炉与黑白杂糅的栏杆,还有敲敲打打的声音从水泥房传来,黝黑的溪流在蓄水池里打转,冒出各种刺鼻的铁锈味,穿着黑色大褂,带着黑色西瓜帽的技术人员陆陆续续走了出来:“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朱由检笑了笑,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大明已经有这么多机械人才,他走了过来,想热情的和这些人打打招呼:“你们辛苦了,大明因为有你们的付出,才有今日的强盛。”
所有的人都露出了微笑。
朱由检和这些机械技术人员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而在这以后,大明便开始进入了铁路建设时期。
第一条在宣武门外的铁路,朱由检没有让大明工业学堂拆除,而是允许民间所有人可以通过购票乘坐这辆车进出内外城。
甚至,朱由检还着令内阁成立了铁道总局,并命令各省设立铁路分局,而宣武门的铁路则由顺天府铁路分局管理。
朱由检允许民间投资建设铁路,允许其运营某条铁路线,以此达到激励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
但最初的时候,除了从南京到北京以及北京到沈阳两条干线由大明官府负责营建外,民间资本还不太信任铁路运营带来的效益,还比较谨慎。
但当有一个叫秦征的商人卖掉了家里的矿修了一条从南京到杭州的铁路而赚得盆满钵满后,开始引起了民间资本的极大兴趣。
而这秦征又开始投资松江到南京以及武昌到南京的铁路,一时间成为大明闻名遐迩的铁路大王,成为新时代的首富。
无论是现代多彩缤纷的智能产品,还是如今黑白为主色调的蒸汽机械,都有自己的魅力。
如今的大明第一辆蒸汽机车“和谐号”就是如此。
黝黑的外壳如勇士健硕的肌肉,冉冉喷出的烟雾犹如白衣女子一般在棱角分明的机车上翩然起舞。
柔美与刚硬完美的融合,蔓延开来的铁轨也给草绿色的原野增添了一丝硬朗。
“陛下,您请上去,扶好栏杆”,年过古稀的宋应星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走了过来。
同宋应星一样,也已成为大明圣学领域泰斗,蒸汽机车与铁路总设计师的方以智此时也跟了过来,期待着朱由检对他制造出这样的机车而表示赞赏。
“朕知道,要说坐这火车,朕可比你们熟悉”。
朱由检笑着就登上了蒸汽机车,一进入车厢内,便见里面有竹制座位,在两边各有两排,车厢只有两节,前一节是座位,后一节是卧铺,中间有厕所与酒台。
朱由检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而帝国随行官员也陆陆续续地坐了进来,前来体验新型机车的各界代表也坐了进来。
“可以开始了”,朱由检说了一句。
彼时,朱由检的话一落没多久,大明的第一辆蒸汽机车便开始启动。
先是一阵急促的汽笛声传来,嗤嗤的白色烟雾越来越多,紧接着便能听见机器传动时传来的轰隆声和叮当声,以及轴承传动时的咔咔声。
一股浓烈的机油味传来,但车厢里的大明官民们都没有觉得不适,反而兴奋地喊了起来:“开动了,开动了,真的动了耶!”
几个锦衣卫都已经忘记了帝王还在身边,完全不顾及形象,忍俊不禁地探出脑袋看着外面的机车车头。
此时,外面的围观的百姓们也很激动,都指着机车喊道:“动了,真的动了,没有马拉,他真的能动!”
“真是太神奇了,这么一铁疙瘩,他是怎么动起来的!”有百姓惊讶地问道。
朱由检笑着看着这一切,窗外的百姓们不顾危险地拼命跟着火车跑,月台上的士兵也不禁露出了艳羡之色,宣武门的城墙在往后退着,前面的树木犹如幻灯片一般一张张地出现在窗前,但也很快消失。
不过,事实上,大明的蒸汽机车速度并不快,一个时辰只能跑个四十里左右,给朱由检的感觉比后世的绿皮火车还慢,但对于大明的官民而言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快的非人力畜力交通工具。
新的内阁首辅张煌言就在朱由检身后感叹道:“陛下,这实在是太快了,微臣着实没想到,靠烧煤的铁疙瘩还能在铁轨上跑这么快,圣学还真是一门奇特的学问,若不是陛下推崇,微臣只怕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会有火车。”
“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要是这样的机车再多几辆,多加几节车厢,把铁轨铺的道路更远些,铺到漠南与东北去,这样我大明就能一次性就能用火车运输步兵上万过去,这比以前让步兵们跑步去关外要快得很多,到时候征伐漠北也不怕后勤不济,直接运一车粮食过去,难道还担心不够吃?”
朱由检这么一说,宋应星也点了点头:“陛下说的是,有了这样的铁路,我中央王朝也好管控地方,士兵以及粮食还有大宗货物的运输都不再是难题,尤其是北方水路不发达的地方,所以微臣觉得接下来几年得赶紧借此机会多修些铁路才行。”
“嗯,这个就列进你们内阁这五年的计划内,张煌言,你刚刚执掌内阁不久,正好拿这件事做做政绩,当官不能只留下财和名,得也有自己的作品”,朱由检说道。
“微臣遵旨”,张煌言刚点头称是,就听见呲的一声刺耳巨响,似乎列车关闭了气阀,列车速度开始慢慢减了下来,最终停止在护城河边上一新建的月台旁,此时,方以智走了过来:
“陛下,下车歇息会儿吧,前面是终点站大明工业学堂机械分校,已经有内廷的人在里面准备了御膳。”
“放到食堂,让朕和这些参与火车制造与铁轨铺道的功臣们一起吃吧”,朱由检用“功臣”二字形容制造蒸汽机车的技术人员让方以智听了很是欢喜,也知道皇帝陛下对于自己大明工业学堂的成绩是很褒扬的。
朱由检进入大明工业学堂就像是进入一钢铁森林里一般,在这里,他看到的是各种高炉与黑白杂糅的栏杆,还有敲敲打打的声音从水泥房传来,黝黑的溪流在蓄水池里打转,冒出各种刺鼻的铁锈味,穿着黑色大褂,带着黑色西瓜帽的技术人员陆陆续续走了出来:“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朱由检笑了笑,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大明已经有这么多机械人才,他走了过来,想热情的和这些人打打招呼:“你们辛苦了,大明因为有你们的付出,才有今日的强盛。”
所有的人都露出了微笑。
朱由检和这些机械技术人员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而在这以后,大明便开始进入了铁路建设时期。
第一条在宣武门外的铁路,朱由检没有让大明工业学堂拆除,而是允许民间所有人可以通过购票乘坐这辆车进出内外城。
甚至,朱由检还着令内阁成立了铁道总局,并命令各省设立铁路分局,而宣武门的铁路则由顺天府铁路分局管理。
朱由检允许民间投资建设铁路,允许其运营某条铁路线,以此达到激励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
但最初的时候,除了从南京到北京以及北京到沈阳两条干线由大明官府负责营建外,民间资本还不太信任铁路运营带来的效益,还比较谨慎。
但当有一个叫秦征的商人卖掉了家里的矿修了一条从南京到杭州的铁路而赚得盆满钵满后,开始引起了民间资本的极大兴趣。
而这秦征又开始投资松江到南京以及武昌到南京的铁路,一时间成为大明闻名遐迩的铁路大王,成为新时代的首富。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