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24 第622章 大明帝国亮剑西洋
- 625 第623章 李明睿会见西洋诸国
- 626 第624章 进军荷兰
- 627 第625章 击溃荷兰舰队
- 628 第626章 大战荷兰陆军
- 629 第627章 大破荷兰方阵
- 630 第628章 建立大明第一个西洋殖民地
- 631 第629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
- 632 第630章 开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师城
- 633 第631章 第一辆蒸汽机车
- 634 第632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
- 635 第633章 攻入朝鲜
- 636 第634章 步兵野战榴弹炮
- 637 第635章 机炮营出动
- 638 第636章 步炮协同作战
- 639 第637章 图谋大明在朝鲜的租界区
- 640 第638章 南北并进灭朝鲜
- 641 第639章 给老太监的恩赐
- 642 第640章 处决外番贵族
- 643 第641章 朝鲜国王求饶
- 644 第642章 准备征服倭国
- 645 第643章 明军登陆长崎
- 646 第644章 近卫军对战日本武士
- 647 第645章 刺刀拼杀与占领九州岛全境
- 648 第646章 登陆日本本州
- 649 第647章 幕府将军与天皇
- 650 第648章 活捉识仁天皇与幕府将军德川家纲
- 651 第649章 惩罚识仁天皇与德川家纲
- 652 第650章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大明
- 653 第651章 黄河铁路大桥上的君臣奏对
- 654 第652章 大明帝国工业的新变化
- 655 第653章 商人们要求皇帝重新掌权
- 656 第654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
- 657 第655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
- 658 第656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
- 659 第657章 复杂的大明社会结构
- 660 第658章 召开廷议
- 661 第659章 关于取缔农业税与管控地方官府
- 662 第660章 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渗透进朝堂
- 663 第661章 帝国两派之争
- 664 第662章 臣等恭领圣谕
- 665 第663章 朝野震动
- 666 第664章 官府与地方商民之争
- 667 第665章 官僚集团与资本集团的明争暗斗
- 668 第666章 南直隶众议司驳回咨议司提案
- 669 第667章 大明中央内阁出面
- 670 第668章 富商进京
- 671 第669章 内阁否决两院提案
- 672 第670章 帝国政体基本稳固下来
- 673 第671章 阻断英国发展进程
- 674 第672章 大明电学的发展
- 675 第673章 关于电磁感应
- 676 第674章 顾炎武去英国提亲
- 677 第675章 逼迫牛顿去大明
- 678 第676章 牛顿和他的表妹
- 679 第677章 发电机
- 680 第678章 铁甲舰
- 681 第679章 收回澳门与一亿五千万债款
- 682 第680章 这笔债务由我们大明军方来要
- 683 第681章 占领地中海直布罗陀
- 684 第682章 签订《直布罗陀条约》
- 685 第683章 帝国扩张之路
- 686 第684章 十大元帅十大将
- 687 第685章 大结局
- 688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32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
第632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
东北省九连城。
随着大明帝国这些年来一直推进东北省的建设,即便是如今这辽东地区的一边境小城也已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象。
与原本历史上的建虏在清朝前中期设置禁关令不同。
大明帝国在铲除东北地区之建虏余孽后,内阁便开始鼓励关内百姓移民关外,甚至鼓励关外百姓成族成宗的移居关外,允许关外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私产。
前者是想守住自己的祖业,没有所谓的要带嫁妆过来的意思,后者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由检没有想过要把东北当做自己的私产,而是想尽可能借此机会扩张汉文化圈与汉人聚居领地。
所以大明会希望越来越多的汉家百姓去关外繁衍生息。
于是,“闯关东”,成为眼下的大明帝国的社会热门现象,大多数山东、河南地区的百姓开始陆续迁往东北,致使如今的九连城也是以山东口音为主的汉话。
陶安及其家族在九连城已经扎根五年,专司大豆种植一事,随着大明帝国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对营养需求越来越高,豆类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而大豆种植也成了很多农业从事人员积极从事的经济职业,尤其是在关外地区。
毕竟大豆亩产不高,对土地要求又高,而关外土地成本又低,自然在关外更适合大豆种植,而陶安一家便在九连城有自己的三千亩良田,且专门是种植大豆。
这一日又是大豆收割的日子,陶安很早的就带着自己家人以及雇佣来的工人开始收割大豆,因水利工程的改进特别是蒸汽动力式水泵应用后,使得小冰河气候带来的干旱问题解决,再加上没有了动荡的战乱,辽东地区已经成为了大明真正名副其实的一片沃野良田,黑土地正式成为膏腴良田的代名词。
即便是陶安家的大豆产量也是一年一比一年高,如今陶安不得不自己家的女儿叫上也一同去帮着收割大豆。
汉民总是勤劳的,热衷于种田建设而非向成吉思汗那样对外屠戮来完成自己的野心,即便是对荷兰的严惩也是荷兰屠戮汉民在先。
如今大明帝国统治者在积极于铁路建设,而像陶安这样的汉家百姓在关外扎下根后也是勤勤恳恳地建设自己的新家园,把昔日的一片荒野耕耘成了种植大豆的良田,成片成片地在秋日下熠熠生辉的大豆和陶安额头上的汗珠都昭示了这个民族的伟大。
“闺女,你算算这些有多少,今年收的土豆换成的钱,都算你明年的嫁妆”,陶安把一账簿丢给了自己在九连城第三初等学堂毕业的女儿阿红,而叫阿红的则忙割下来的一把豆秆丢在一边,走了过来,俏脸一红道:“爷就会编排人家!”
这时候,一阵枪声突然响起,阿红刚说完话就见自己父亲倒在了地上,胸口直冒血,她不由得回头一看却见对面山林子里走出上百个朝鲜兵,一朝鲜兵手里的燧发枪正冒着烟,且朝阿红走了过来,猥琐地笑了起来:“汉人姑娘,真的很水嫩,嘿嘿!”
其他还在田地里给陶家收割大豆的农工也都站起了身,而此时那些朝鲜兵想也没想便开枪,把数十个汉家百姓当场打死,金黄色的田垄里染上了血色,本是一派丰收的宁静而又幸福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其他的汉家百姓要么被吓得不知道做什么,要么拔腿就跑,但一批更多的朝鲜兵追了过来,把这里所有的汉民都围住了,其中一朝鲜军官喊道:“不许动!这里是我们朝鲜的领土,现在你们已经是我们的奴隶,谁再动一下,就打死谁!”
这些毕竟都是平民百姓,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得待着不动,而这些朝鲜兵便开始逼着这些汉民把已经装好的大豆运上车,拉着跟自己的大军走,而没有装好的或者还长在田里的则付之一炬。
一时间整个原野全身熊熊大火,而那名叫阿红的汉家女也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的产业被这样掠夺和摧毁,甚至她本人被朝鲜兵凌辱致死。
在崇祯三十八年秋季,这样的事件在东北辽东与朝鲜毗邻区域持续发生,九连城甚至因为猝不及防,还被朝鲜军给袭击占领,城中百姓被朝鲜兵胁迫为奴。
这类事件传回国内时,朱由检刚刚批准内阁关于修建沈阳至北京的铁路干线之决议。
“朝鲜兵突袭铁岭卫至康洲卫一带,九连城失陷?”
崇祯帝朱由检颇为惊讶地站起身来,立即着令大元帅府的将官齐聚大元帅府,并说道:“朝鲜自从朝贡后便一直觊觎我大明之铁岭卫、康州卫区域,因我大明这些年来主要集中在对荷兰之报复上和扩展海外权益上,竟给了这朝鲜军壮大的机会,如今更是悍然攻击我大明之领地,杀我汉民,其罪当诛!如今正好帝国需要进军西伯利亚,就先把朝鲜打服再说!”
大明帝国也一直在往东北增兵,不过因为东北十多个蒙古部族需要消灭和改土归流,使得帝国在东北的军队并未对朝鲜来得及发动进攻,且加上军费主要用在了对荷兰的战事与内部消化上。
但现在一知道朝鲜先对大明帝国发了难,大明帝国东北总督阎应元便立即调了定辽右卫的一个近卫军乙种营着即收复九连城。
该营指挥使立即带着五千明军赶赴到九连城城下,三门营属线膛加农炮轰开了九连城,且当场五千明军就冲了进来,直接两门手摇式机枪就击溃了当在城门内的三千朝鲜兵,朝鲜军退出了九连城,但大明的进攻态势没有因此而停止,五千明军追出城去,逮住一个朝鲜兵就直接就地枪决。
而与此同时,阎应元立即调集主力近卫军第一军与第六军由海州卫与广宁卫两个方向往九连城方向运动。
大明帝国北洋舰队也开始向皮岛集结,一百三十艘战舰加上一艘新型的蒸汽与风帆双动力战舰已先封锁了朝鲜海岸线。
随着大明帝国这些年来一直推进东北省的建设,即便是如今这辽东地区的一边境小城也已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象。
与原本历史上的建虏在清朝前中期设置禁关令不同。
大明帝国在铲除东北地区之建虏余孽后,内阁便开始鼓励关内百姓移民关外,甚至鼓励关外百姓成族成宗的移居关外,允许关外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私产。
前者是想守住自己的祖业,没有所谓的要带嫁妆过来的意思,后者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由检没有想过要把东北当做自己的私产,而是想尽可能借此机会扩张汉文化圈与汉人聚居领地。
所以大明会希望越来越多的汉家百姓去关外繁衍生息。
于是,“闯关东”,成为眼下的大明帝国的社会热门现象,大多数山东、河南地区的百姓开始陆续迁往东北,致使如今的九连城也是以山东口音为主的汉话。
陶安及其家族在九连城已经扎根五年,专司大豆种植一事,随着大明帝国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对营养需求越来越高,豆类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而大豆种植也成了很多农业从事人员积极从事的经济职业,尤其是在关外地区。
毕竟大豆亩产不高,对土地要求又高,而关外土地成本又低,自然在关外更适合大豆种植,而陶安一家便在九连城有自己的三千亩良田,且专门是种植大豆。
这一日又是大豆收割的日子,陶安很早的就带着自己家人以及雇佣来的工人开始收割大豆,因水利工程的改进特别是蒸汽动力式水泵应用后,使得小冰河气候带来的干旱问题解决,再加上没有了动荡的战乱,辽东地区已经成为了大明真正名副其实的一片沃野良田,黑土地正式成为膏腴良田的代名词。
即便是陶安家的大豆产量也是一年一比一年高,如今陶安不得不自己家的女儿叫上也一同去帮着收割大豆。
汉民总是勤劳的,热衷于种田建设而非向成吉思汗那样对外屠戮来完成自己的野心,即便是对荷兰的严惩也是荷兰屠戮汉民在先。
如今大明帝国统治者在积极于铁路建设,而像陶安这样的汉家百姓在关外扎下根后也是勤勤恳恳地建设自己的新家园,把昔日的一片荒野耕耘成了种植大豆的良田,成片成片地在秋日下熠熠生辉的大豆和陶安额头上的汗珠都昭示了这个民族的伟大。
“闺女,你算算这些有多少,今年收的土豆换成的钱,都算你明年的嫁妆”,陶安把一账簿丢给了自己在九连城第三初等学堂毕业的女儿阿红,而叫阿红的则忙割下来的一把豆秆丢在一边,走了过来,俏脸一红道:“爷就会编排人家!”
这时候,一阵枪声突然响起,阿红刚说完话就见自己父亲倒在了地上,胸口直冒血,她不由得回头一看却见对面山林子里走出上百个朝鲜兵,一朝鲜兵手里的燧发枪正冒着烟,且朝阿红走了过来,猥琐地笑了起来:“汉人姑娘,真的很水嫩,嘿嘿!”
其他还在田地里给陶家收割大豆的农工也都站起了身,而此时那些朝鲜兵想也没想便开枪,把数十个汉家百姓当场打死,金黄色的田垄里染上了血色,本是一派丰收的宁静而又幸福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其他的汉家百姓要么被吓得不知道做什么,要么拔腿就跑,但一批更多的朝鲜兵追了过来,把这里所有的汉民都围住了,其中一朝鲜军官喊道:“不许动!这里是我们朝鲜的领土,现在你们已经是我们的奴隶,谁再动一下,就打死谁!”
这些毕竟都是平民百姓,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得待着不动,而这些朝鲜兵便开始逼着这些汉民把已经装好的大豆运上车,拉着跟自己的大军走,而没有装好的或者还长在田里的则付之一炬。
一时间整个原野全身熊熊大火,而那名叫阿红的汉家女也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的产业被这样掠夺和摧毁,甚至她本人被朝鲜兵凌辱致死。
在崇祯三十八年秋季,这样的事件在东北辽东与朝鲜毗邻区域持续发生,九连城甚至因为猝不及防,还被朝鲜军给袭击占领,城中百姓被朝鲜兵胁迫为奴。
这类事件传回国内时,朱由检刚刚批准内阁关于修建沈阳至北京的铁路干线之决议。
“朝鲜兵突袭铁岭卫至康洲卫一带,九连城失陷?”
崇祯帝朱由检颇为惊讶地站起身来,立即着令大元帅府的将官齐聚大元帅府,并说道:“朝鲜自从朝贡后便一直觊觎我大明之铁岭卫、康州卫区域,因我大明这些年来主要集中在对荷兰之报复上和扩展海外权益上,竟给了这朝鲜军壮大的机会,如今更是悍然攻击我大明之领地,杀我汉民,其罪当诛!如今正好帝国需要进军西伯利亚,就先把朝鲜打服再说!”
大明帝国也一直在往东北增兵,不过因为东北十多个蒙古部族需要消灭和改土归流,使得帝国在东北的军队并未对朝鲜来得及发动进攻,且加上军费主要用在了对荷兰的战事与内部消化上。
但现在一知道朝鲜先对大明帝国发了难,大明帝国东北总督阎应元便立即调了定辽右卫的一个近卫军乙种营着即收复九连城。
该营指挥使立即带着五千明军赶赴到九连城城下,三门营属线膛加农炮轰开了九连城,且当场五千明军就冲了进来,直接两门手摇式机枪就击溃了当在城门内的三千朝鲜兵,朝鲜军退出了九连城,但大明的进攻态势没有因此而停止,五千明军追出城去,逮住一个朝鲜兵就直接就地枪决。
而与此同时,阎应元立即调集主力近卫军第一军与第六军由海州卫与广宁卫两个方向往九连城方向运动。
大明帝国北洋舰队也开始向皮岛集结,一百三十艘战舰加上一艘新型的蒸汽与风帆双动力战舰已先封锁了朝鲜海岸线。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