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75 第一章(85)
- 276 第一章(86)
- 277 第一章(87)
- 278 第一章(88)
- 279 第一章(89)
- 280 第一章(90)
- 281 第一章(91)
- 282 第一章(92)
- 283 第一章(93)
- 284 第一章(94)
- 285 第一章(95)
- 286 第一章(96)
- 287 第一章(97)
- 288 第一章(98)
- 289 第一章(99)
- 290 第一章(100)
- 291 第一章(101)
- 292 第一章(102)
- 293 第一章(103)
- 294 第一章(1)
- 295 第一章(2)
- 296 第一章(3)
- 297 第一章(4)
- 298 第一章(5)
- 299 第一章(6)
- 300 第一章(7)
- 301 第一章(8)
- 302 第一章(9)
- 303 第一章(10)
- 304 第一章(11)
- 305 第一章(12)
- 306 第一章(13)
- 307 第一章(14)
- 308 第一章(15)
- 309 第一章(16)
- 310 第一章(17)
- 311 第一章(18)
- 312 第一章(19)
- 313 第一章(20)
- 314 第一章(21)
- 315 第一章(22)
- 316 第一章(23)
- 317 第一章(24)
- 318 第一章(25)
- 319 第一章(26)
- 320 第一章(27)
- 321 第一章(28)
- 322 第一章(29)
- 323 第一章(30)
- 324 第一章(31)
- 325 第一章(32)
- 326 第一章(33)
- 327 第一章(34)
- 328 第一章(35)
- 329 第一章(36)
- 330 第一章(37)
- 331 第一章(38)
- 332 第一章(39)
- 333 第一章(40)
- 334 第一章(41)
- 335 第一章(42)
- 336 第一章(43)
- 337 第一章(44)
- 338 第一章(45)
- 339 第一章(46)
- 340 第一章(47)
- 341 第一章(48)
- 342 第一章(49)
- 343 第一章(50)
- 344 第一章(51)
- 345 第一章(52)
- 346 第一章(53)
- 347 第一章(54)
- 348 第一章(55)
- 349 第一章(56)
- 350 第一章(57)
- 351 第一章(58)
- 352 第一章(59)
- 353 第一章(60)
- 354 第一章(61)
- 355 第一章(62)
- 356 第一章(63)
- 357 第一章(64)
- 358 第一章(65)
- 359 第二章(1)
- 360 第二章(2)
- 361 第二章(3)
- 362 第二章(4)
- 363 第二章(5)
- 364 第二章(6)
- 365 第二章(7)
- 366 第二章(8)
- 367 第二章(9)
- 368 第二章(10)
- 369 第二章(11)
- 370 第二章(12)
- 371 第二章(13)
- 372 第二章(14)
- 373 第二章(15)
- 374 第二章(16)
- 375 第二章(17)
- 376 第二章(18)
- 377 第二章(19)
- 378 第二章(20)
- 379 第二章(21)
- 380 第二章(22)
- 381 第二章(23)
- 382 第二章(24)
- 383 第二章(25)
- 384 第二章(26)
- 385 第二章(27)
- 386 第二章(28)
- 387 第二章(29)
- 388 第二章(30)
- 389 第二章(31)
- 390 第二章(32)
- 391 第二章(33)
- 392 第二章(34)
- 393 第二章(35)
- 394 第二章(36)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95)
第一章(95)
有些男的本来有工作的时候,都是很好的公民。现在成了黑社会、小混混,或者小偷、流氓;女的呢,也是各有各的命运,各人找各人的活路。
有的有经济头脑的,就借钱开了餐馆、商店,做起了生意。有的到集贸市场租一个摊位,就当起了小贩。有的卖菜,有的修鞋,有的搞起了缝纫,更多的是到餐馆里打工,给有钱人家当起了保姆什么的。还有的通过嫁人,改变自己的命运。长得好的女人,有些姿色的,就和自己下岗的老公离了婚,嫁给了那些年龄大、离了婚或者死了妻子的老干部。有的通过婚姻中介机构,找了个外国的洋人,嫁给老外,干脆出国了。这样的女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留在当地的,都是靠打零工生存。
有的女工怕吃苦,嫌打零工赚钱慢,就走上了邪路。年轻的长相漂亮的,就去了市区或者外地,到夜总会、桑拿中心当小姐去了。年龄大的,长相不好看的,基本上就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在那些美容美发店、路边的按摩店里,向农民工和城市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性服务。
在工人村里,一到晚上,沿街的低矮的小平房里,到处是按摩店、美容美发店,还有KTV,店里坐的都是穿着暴露的女人,她们有的胖,有的瘦,都穿着低胸的上衣,把自己的两个Ru房毫不掩饰地露出大半个,露出深深的Ru沟。她们的脸上都涂上一层厚厚的白粉,眨巴一下眼睛,说不定就有粉掉下来。嘴唇涂得红红的,看着有些吓人。客人少的时候,她们还会站在路边,冲走过的男人抛着媚眼,勾引过路的男人。一旦有男人过来搭讪,她们会非常热情地抱着你,把你拥入她们的房间,在那里,谈好价钱,她们会为客人提供你所购买的服务。
如今的工人村,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街道两边的建筑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到处是低矮的平房,垃圾遍地,苍蝇乱飞,污水横流,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社会治安混乱,这里成了整座城市的边缘地带,成了黄赌毒的聚集地,因为管理混乱,许多外地的流窜犯,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乐土,他们隐蔽在这里,和小姐们打情骂俏,掏几十块钱甚至十块钱,就可以找个女人玩一玩,真是爽死了。
为了迎接首长的到来,提前几天,整个西城的党政军机关都动员起来了,出动了几百名武警战士和环卫工人,到工人村帮助搞卫生。市公安局出动了几百人的防暴警察、几十辆警车,到工人村挨家挨户进行了排查,那些小偷、黑社会分子、诈骗犯,流窜犯,有的早就得到了消息,望风而逃。那些做小姐的,纷纷关门歇业,一时间,工人村里清净了许多。那些留守在这里的老头、老太太,一看这个阵势,就知道马上就有大人物来了。他们对这些已经司空见惯了,一旦有大人物来这里视察,当地的公安机关就会进行一次突击整治,这里的情况会好几天,但是领导一走,各种情况照旧。人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都是为了避风头。
下午,两辆中巴车开到工人村的一条街道口,这里是一片棚户区,放眼望去,在一个山脚下,建设了一大片低矮的平房,看砖头和瓦片就知道,这些建筑都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有的房子上面还是石棉瓦,估计是住户自己搭建的。这里的房间没有厕所,在每一个街道拐弯处,有一个公共厕所。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
在当地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陪同下,首长弯下腰,走进一户人家,这家的房子矮矮的,屋子里的地面比外面低了五十多厘米,一般的个子,如果不弯腰就会碰到脑袋。
王一鸣陪着首长走进了这户人家。估计工作人员提前已经和这户人家打过招呼的,里面有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还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
老头个子不高,有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瘦瘦的,腰有些弯了,但精神还好,看到首长和王一鸣进来,笑着说:“领导好,领导好,我经常从电视上看见你的啊!”
首长握着老工人的手说:“老哥哥,你身体还好吗?”
老工人说:“也不行了,有高血压、胃病,还有类风湿。”
首长说:“收入怎么样?退休金有保障吗?”
老工人说:“我还好,退休得早,现在每个月有一千二百多,我老伴有一千一百多,两个人养一个孩子,够吃饭的了。我儿子、媳妇,双双下岗,现在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
首长说:“这孩子是你孙子?”
老人说:“是。”
首长问:“孩子的父母呢?”
老人说:“都到广东打工去了,这里工厂少,不好找工作。所以,我儿子和媳就都走了,一年回来一趟,到春节时在家里住几天。孩子小,就丢在家里了,让我们老两口带。没办法。”
首长看了看他们的房子,是两间,外面一间是客厅,摆着一些沙发、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东西。里面一间是卧室,放了一张双人床,上面的床单是新的,是工作人员提前做的安排,特意给他们买了一床新的,为了应付电视台的拍照。
大家在客厅里的木沙发上坐下来,首长问:“老哥哥,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老工人说:“住上新房子,你看我这房子,都快四十年了,一刮大风下大雨就害怕,睡不着,因为到处漏,还害怕风给刮倒了,我儿子、媳妇回来,没地方住,就只能在外面租房子。听说我们这里也要进行棚户区改造,我就盼着快些改造,再晚几年,我说不定这辈子就住不到新房子了。”
旁边的西城市委书记孔明亮说:“快了,快了,市里正在做规划,等中央的资金下来后,各种手续一办,就可以动工了。”
首长问:“这个项目需要中央配套多少资金?”
孔明亮说:“一亿四千万。我们市里也要拿出一亿四千万。再加上省里补助的八千万,总共是三亿六千万。准备建设一个大型的住宅区,解决三千多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首长说:“好的,一定要加快进度,争取让老百姓早日解决住房问题。这些老工人,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干了一辈子,到老了,我们还让他们住在棚户区里,我们对不起这些老工人啊!老哥哥,委屈你了啊!”
两个老工人听了,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说:“国家有困难,我们能理解,我们不埋怨政府,我们现在还有退休金,可以活下去,就知足了。”
首长扭过头对王一鸣说:“你看,还是老工人觉悟高啊,生活条件这个样,还没有任何怨言,我们做领导干部的,实在是有愧啊!”
王一鸣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是机械地点着头,说:“是啊,是啊!”
他想了想自己的生活条件,和这些老工人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在北京,自己住的是部长楼,两百多个平方,没有花几个钱,相比较现在北京的房价,一天一个样,有的地段已经几万一平方米了,一般的也上万了,当初房改时,那套房子才花了几万块钱,基本上等于是白送。
到了西江省,省委办公厅为他提供的有一栋别墅,三百多个平方,也不用花一分钱,都是精装修的,连家电都配好的,就那王一鸣嫌不方便,一般情况下还不去住,平常就空在那里。
王一鸣现在大部分时间就住在西江宾馆里,那里有一个总统套房。出差到外地,都是公款报销,飞机、专车,根本用不着自己花一分钱。有病了,可以住高干病房。像他这样的省部级干部,住院看病,花多少钱,都是可以公费报销的。他们住的病房,是可以和五星级宾馆媲美的高级套房,那里有餐厅、会客室,还有健身房,卧室,一晚上的费用就是上千块,甚至几千块,这些设施都是为他们这些高级别的官员准备的。医生要最高明的,护士要技术最精湛的,设备要最高级的,什么都是顶级的配置,这些高级官员,还享受着生老病死的全天候保障。我们的改革,说实话,取消了普通人的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工作保障,而对于高级官员来说,他们的住房、医疗、工作、养老,不仅没有取消,还更加全面,更加优越,他们可以说是享受着这个国家最完善的制度保障,生老病死什么都不用管,都有国家埋单。目的是让他们身体健康,好好工作,为人民服务。十几亿人口,能混到省部级以上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全国范围内退休的加上在职的,也就是几万人而已,国家在这些人身上多花些钱,大家也没办法苛求的。这是改革特别令人感到吊诡的地方。改革的设计者们,那些掌握国家大权的官员们,竟然一方面以效率低下为借口,砸了几千万工人的饭碗,把他们推向社会,自食其力,自生自灭,却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更加完善安全的防护网。他们自己享受着比大锅饭还安逸的高干的全方位待遇,另一方面还指责大锅饭养懒人,工人们懒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真是让人感叹,这些人的良心到底还有没有?是不是让狗吃了。
有的有经济头脑的,就借钱开了餐馆、商店,做起了生意。有的到集贸市场租一个摊位,就当起了小贩。有的卖菜,有的修鞋,有的搞起了缝纫,更多的是到餐馆里打工,给有钱人家当起了保姆什么的。还有的通过嫁人,改变自己的命运。长得好的女人,有些姿色的,就和自己下岗的老公离了婚,嫁给了那些年龄大、离了婚或者死了妻子的老干部。有的通过婚姻中介机构,找了个外国的洋人,嫁给老外,干脆出国了。这样的女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留在当地的,都是靠打零工生存。
有的女工怕吃苦,嫌打零工赚钱慢,就走上了邪路。年轻的长相漂亮的,就去了市区或者外地,到夜总会、桑拿中心当小姐去了。年龄大的,长相不好看的,基本上就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在那些美容美发店、路边的按摩店里,向农民工和城市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性服务。
在工人村里,一到晚上,沿街的低矮的小平房里,到处是按摩店、美容美发店,还有KTV,店里坐的都是穿着暴露的女人,她们有的胖,有的瘦,都穿着低胸的上衣,把自己的两个Ru房毫不掩饰地露出大半个,露出深深的Ru沟。她们的脸上都涂上一层厚厚的白粉,眨巴一下眼睛,说不定就有粉掉下来。嘴唇涂得红红的,看着有些吓人。客人少的时候,她们还会站在路边,冲走过的男人抛着媚眼,勾引过路的男人。一旦有男人过来搭讪,她们会非常热情地抱着你,把你拥入她们的房间,在那里,谈好价钱,她们会为客人提供你所购买的服务。
如今的工人村,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街道两边的建筑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到处是低矮的平房,垃圾遍地,苍蝇乱飞,污水横流,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社会治安混乱,这里成了整座城市的边缘地带,成了黄赌毒的聚集地,因为管理混乱,许多外地的流窜犯,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乐土,他们隐蔽在这里,和小姐们打情骂俏,掏几十块钱甚至十块钱,就可以找个女人玩一玩,真是爽死了。
为了迎接首长的到来,提前几天,整个西城的党政军机关都动员起来了,出动了几百名武警战士和环卫工人,到工人村帮助搞卫生。市公安局出动了几百人的防暴警察、几十辆警车,到工人村挨家挨户进行了排查,那些小偷、黑社会分子、诈骗犯,流窜犯,有的早就得到了消息,望风而逃。那些做小姐的,纷纷关门歇业,一时间,工人村里清净了许多。那些留守在这里的老头、老太太,一看这个阵势,就知道马上就有大人物来了。他们对这些已经司空见惯了,一旦有大人物来这里视察,当地的公安机关就会进行一次突击整治,这里的情况会好几天,但是领导一走,各种情况照旧。人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都是为了避风头。
下午,两辆中巴车开到工人村的一条街道口,这里是一片棚户区,放眼望去,在一个山脚下,建设了一大片低矮的平房,看砖头和瓦片就知道,这些建筑都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有的房子上面还是石棉瓦,估计是住户自己搭建的。这里的房间没有厕所,在每一个街道拐弯处,有一个公共厕所。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
在当地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陪同下,首长弯下腰,走进一户人家,这家的房子矮矮的,屋子里的地面比外面低了五十多厘米,一般的个子,如果不弯腰就会碰到脑袋。
王一鸣陪着首长走进了这户人家。估计工作人员提前已经和这户人家打过招呼的,里面有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还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
老头个子不高,有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瘦瘦的,腰有些弯了,但精神还好,看到首长和王一鸣进来,笑着说:“领导好,领导好,我经常从电视上看见你的啊!”
首长握着老工人的手说:“老哥哥,你身体还好吗?”
老工人说:“也不行了,有高血压、胃病,还有类风湿。”
首长说:“收入怎么样?退休金有保障吗?”
老工人说:“我还好,退休得早,现在每个月有一千二百多,我老伴有一千一百多,两个人养一个孩子,够吃饭的了。我儿子、媳妇,双双下岗,现在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
首长说:“这孩子是你孙子?”
老人说:“是。”
首长问:“孩子的父母呢?”
老人说:“都到广东打工去了,这里工厂少,不好找工作。所以,我儿子和媳就都走了,一年回来一趟,到春节时在家里住几天。孩子小,就丢在家里了,让我们老两口带。没办法。”
首长看了看他们的房子,是两间,外面一间是客厅,摆着一些沙发、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东西。里面一间是卧室,放了一张双人床,上面的床单是新的,是工作人员提前做的安排,特意给他们买了一床新的,为了应付电视台的拍照。
大家在客厅里的木沙发上坐下来,首长问:“老哥哥,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老工人说:“住上新房子,你看我这房子,都快四十年了,一刮大风下大雨就害怕,睡不着,因为到处漏,还害怕风给刮倒了,我儿子、媳妇回来,没地方住,就只能在外面租房子。听说我们这里也要进行棚户区改造,我就盼着快些改造,再晚几年,我说不定这辈子就住不到新房子了。”
旁边的西城市委书记孔明亮说:“快了,快了,市里正在做规划,等中央的资金下来后,各种手续一办,就可以动工了。”
首长问:“这个项目需要中央配套多少资金?”
孔明亮说:“一亿四千万。我们市里也要拿出一亿四千万。再加上省里补助的八千万,总共是三亿六千万。准备建设一个大型的住宅区,解决三千多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首长说:“好的,一定要加快进度,争取让老百姓早日解决住房问题。这些老工人,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干了一辈子,到老了,我们还让他们住在棚户区里,我们对不起这些老工人啊!老哥哥,委屈你了啊!”
两个老工人听了,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说:“国家有困难,我们能理解,我们不埋怨政府,我们现在还有退休金,可以活下去,就知足了。”
首长扭过头对王一鸣说:“你看,还是老工人觉悟高啊,生活条件这个样,还没有任何怨言,我们做领导干部的,实在是有愧啊!”
王一鸣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是机械地点着头,说:“是啊,是啊!”
他想了想自己的生活条件,和这些老工人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在北京,自己住的是部长楼,两百多个平方,没有花几个钱,相比较现在北京的房价,一天一个样,有的地段已经几万一平方米了,一般的也上万了,当初房改时,那套房子才花了几万块钱,基本上等于是白送。
到了西江省,省委办公厅为他提供的有一栋别墅,三百多个平方,也不用花一分钱,都是精装修的,连家电都配好的,就那王一鸣嫌不方便,一般情况下还不去住,平常就空在那里。
王一鸣现在大部分时间就住在西江宾馆里,那里有一个总统套房。出差到外地,都是公款报销,飞机、专车,根本用不着自己花一分钱。有病了,可以住高干病房。像他这样的省部级干部,住院看病,花多少钱,都是可以公费报销的。他们住的病房,是可以和五星级宾馆媲美的高级套房,那里有餐厅、会客室,还有健身房,卧室,一晚上的费用就是上千块,甚至几千块,这些设施都是为他们这些高级别的官员准备的。医生要最高明的,护士要技术最精湛的,设备要最高级的,什么都是顶级的配置,这些高级官员,还享受着生老病死的全天候保障。我们的改革,说实话,取消了普通人的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工作保障,而对于高级官员来说,他们的住房、医疗、工作、养老,不仅没有取消,还更加全面,更加优越,他们可以说是享受着这个国家最完善的制度保障,生老病死什么都不用管,都有国家埋单。目的是让他们身体健康,好好工作,为人民服务。十几亿人口,能混到省部级以上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全国范围内退休的加上在职的,也就是几万人而已,国家在这些人身上多花些钱,大家也没办法苛求的。这是改革特别令人感到吊诡的地方。改革的设计者们,那些掌握国家大权的官员们,竟然一方面以效率低下为借口,砸了几千万工人的饭碗,把他们推向社会,自食其力,自生自灭,却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更加完善安全的防护网。他们自己享受着比大锅饭还安逸的高干的全方位待遇,另一方面还指责大锅饭养懒人,工人们懒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真是让人感叹,这些人的良心到底还有没有?是不是让狗吃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