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灵童转世
- 2 第二章自立宗门
- 3 第三章欺世盗名
- 4 第四章元丰元年
- 5 第五章拗相公
- 6 第六章忘年之交
- 7 第七章六朝古都
- 8 第八章茅山道术
- 9 第九章是灵气勃发
- 10 第十章左右为难
- 11 第十一章东山之侧
- 12 第十二章道法之理
- 13 第十三章极乐今生
- 14 第十四章出世之心
- 15 第十五章三经新义
- 16 第十六章白莲法术
- 17 第十七章祭刀术
- 18 第十八章七情命劫
- 19 第十九章双重封印
- 20 第二十章一念之差
- 21 第二十一章豹口救人
- 22 第二十二章小狐狸
- 23 第二十三章情真一刻
- 24 第二十四章东山孤影
- 25 第二十五章青青子衿
- 26 第二十六章悠悠我心
- 27 第二十七章但为君故
- 28 第二十八章沉吟至今
- 29 第二十九章茅山上清派
- 30 第三十章元符万宁宫
- 31 第三十一章何者为真
- 32 第三十二章何者非我
- 33 第三十三章齐物归一
- 34 第三十四章杨柳依依
- 35 第三十五章雨雪霏霏
- 36 第三十六章江天飞雪
- 37 第三十七章瓜洲渡
- 38 第三十八章道路险上
- 39 道路险中
- 40 道路险下
- 41 第三十九章操戈术
- 42 第四十章岁月寒上
- 43 岁月寒中
- 44 岁月寒下
- 45 第四十一章天空远上
- 46 天空远下
- 47 第四十二章细雨渐
- 48 第四十三章道路转
- 49 第四十四章流水潺
- 50 第四十五章百折前
- 51 第四十六章天行健
- 52 第四十七章无悔怨
- 53 第四十八章熙宁拓边
- 54 第四十九章突破封印
- 55 第五十章五路伐夏
- 56 第五十一章米脂之战
- 57 第五十二章血染无定河
- 58 第五十三章疑兵诡道
- 59 第五十四章出奇制胜
- 60 第五十五章清水河之战
- 61 第五十六章兵临城下
- 62 第五十七章功亏一篑
- 63 第五十八章永乐城之役
- 64 第五十九章七情怒劫
- 65 第六十章宗室女
- 66 第六十一章梁氏一族
- 67 第六十二章般若空宗
- 68 第六十三章断空灭绝
- 69 第六十四章仁者弗为
- 70 第六十五章祁连山下
- 71 第六十六章峰回路转
- 72 第六十七章横渠先生
- 73 第六十八章民胞物与
- 74 第六十九章中和之道
- 75 第七十章式微式微
- 76 第七十一章桃花依旧
- 77 第七十二章笑靥春风
- 78 第七十三章闲情偶趣
- 79 第七十四章浩然正气
- 80 第七十五章万物一气
- 81 第七十六章元祐党祸
- 82 第七十七章江湖之情
- 83 第七十八章天师道
- 84 第七十九章和光同尘
- 85 不想写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章六朝古都
第七章六朝古都
离开报宁禅寺之后,吴中山便带着茅峥和温元向着金陵古城而去。
三个人都很高兴。茅峥和温元自然是因为能见到,繁华的金陵城中各种有趣的事情而高兴。而吴中山则是为了刚才的经历而感到高兴。
“没想到这两个孩子,竟然和王相公那么投缘。得到了王相公的赞许,就连那些眼高于顶的僧人,都对我这么和言悦色。回去之后我就把事情告诉圣母,想来凭借这层关系,我白莲社在宗门之中的地位,会大大提高的。”吴中山想着想,就忍不住笑了出来,只想着到了金陵城,一定要好好犒劳一下两个孩子。
金陵城,又名石头城乃是六朝古都,三国时的吴,东晋王朝,以及后来的宋齐梁陈,都曾在此定都。如今大宋承平日久,朝堂之上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六朝古都的金陵城自然也是十分的繁华。
城市繁华,商业自然也发达,而大宋一向重视文人,如此繁华金陵城,文教也是极其繁盛的。如今的金陵城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除了儒家书生之外,更有不少的僧人道士,行走于城中。本领高超的人,便在学堂,寺院和道观之中开师讲学,而本领低微之人,则只能站在街头,卖一些灵符,灵水之类的物什。
白莲社脱胎于净土宗,但毕竟是一个世俗教派,吸收了大量的底层民众,他们不可能把佛教的戒律完全贯彻下去。吃斋念佛便是最好的修行,而其他方面则就没有太严格的要求了。
走在繁华的金陵城中,不仅两个孩子,就连身为护法的吴中山也是满脸兴奋。以前吴中山也曾来到过金陵城,但因为囊中羞涩,对于各种事物也只就只能看看。如今他身上有钱了,当然也想奢侈一回。
“你们两个看上什么好吃还玩的,尽管和我说,我现在有钱,都能给你们买。不过也不能把钱都给你们花了,我们也要带回去有些东西,分给山中的其他人。”吴中山说道。
两个孩子听到吴中山这话,欢快的就跑在金陵城的大街之上,看到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便招呼着吴中山,让他来买。吴中山心情大好,对于两个孩子的要求自然都应允了。
时间到了中午,两个孩子手上拿着糖人,泥人,口中吃着各色的糕点,玩的可谓不亦乐乎。吴中山这时腹中也有些饥饿,便带着两个孩子走进了路边的一家食馆。
“客官里面请,我们这里有上好的女儿红,还有多样拿手好菜,尤其是长江中的鱼更是闻名整个金陵城,不知客官想要来些吗?”食馆的跑堂见到三人到来,热情地招待道。
“我们是修道之人,不吃荤腥,也不饮酒。还请给我们来三碗素面就好。”吴中山说道。
“你们是修道之人怎么就不吃荤腥,不喝酒了?你看那边的几位道爷,不是酒肉全都吃吗?他们可都是茅山派的高人呀,怎么你就这么特殊?”跑堂指着床前的几名道士说道。
原来道教是华夏的本土教派,修道之人便被称为道士,而道士一直都是和常人无异,可以喝酒吃肉,也可以娶妻生子。直到佛教流传以来,道教效仿佛教才有了清规戒律。而道教诸教派之中,也只有全真教是不吃肉,不喝酒,更不会娶妻生子。而北宋元丰年间,全真教的创立者王重阳,还没有出生呢?
“我们虽是修道之人,但却是佛门子弟,我们佛门的戒律是很严格的,不能和那几位道人相提并论的。”吴中山解释道。
“可是你们都有头发,也不是僧人,和那几位道爷那么像,怎么叫佛门子弟呢?”跑堂的疑问道。
“在家修行,在家修行。”吴中山笑着说道。
跑堂的没有在意,给他们三个安排了座位,便送上了三碗素面。
但是坐在窗前的几名道人,听到了吴中山的话却是心中不悦,就想找吴中山去理论。
原来佛老两教一直都是相互看不起,道士把和尚叫做秃驴,和尚又把道士叫做杂毛。双方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经常是相互攻讦。道教兴盛之时,往往有道士撺掇统治者灭佛。而佛教昌盛之时,也不乏对道教的打压之举。尤其是道教没有清规戒律,佛教往往以此为由,把道士说成是道德败坏的人。
几名茅山派的道士,听说吴中山三人是佛门子弟,已经是心生芥蒂,又听他提到清规戒律,当然是很不高兴了。
“青山,不要鲁莽,好好吃你的饭菜。”道士之中一名年长的人,见一个年轻道士就要起身,连忙阻止道。
“可是师尊你也听到了,那个人刚才可是在诋毁我们呀。不找他理论一下,我实在是难以咽下这口气呀。”青山道士不甘心地回道。
“他哪里诋毁我们了?那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他也无心之失,我们实在不必计较。更何况我们这次出来还有要事要做,不要徒然惹上是非。”年长的道士说道。
“师尊说得对,那些和尚诋毁我们,是他们的错,我们实在是不必自己找气受。青山师兄还是消消气吧。”另一名道士笑着劝道。
“还是青郁懂事情。青山呀,虽然你是师兄,但有时候你也要跟你师弟学学呀。”年长的道士说道。
青山还是不服气,就像出言反驳。但是就在他要出口说话之际,青郁的手从桌子底下伸了过来,在他的手上写下了几个字。
青山眼睛一转,便恭恭敬敬地对年长的道士说道:“灵柄师尊说得是,我们修道之人,就是要心平气和。我刚才也是鲁莽了,今后一定会向师弟学习的。”
“这就是了吗?修道,更在于修心。做到心胸宽广,自然是福量无疆。那些和尚没有气度,我们自己不能跟他们吵呀。吵到最后,让别人以为我们没有气度,那就不好了呀。”灵柄说道。
几个道士恭维了几句,老老实实听着灵柄在一旁的长谈大论。
三个人都很高兴。茅峥和温元自然是因为能见到,繁华的金陵城中各种有趣的事情而高兴。而吴中山则是为了刚才的经历而感到高兴。
“没想到这两个孩子,竟然和王相公那么投缘。得到了王相公的赞许,就连那些眼高于顶的僧人,都对我这么和言悦色。回去之后我就把事情告诉圣母,想来凭借这层关系,我白莲社在宗门之中的地位,会大大提高的。”吴中山想着想,就忍不住笑了出来,只想着到了金陵城,一定要好好犒劳一下两个孩子。
金陵城,又名石头城乃是六朝古都,三国时的吴,东晋王朝,以及后来的宋齐梁陈,都曾在此定都。如今大宋承平日久,朝堂之上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六朝古都的金陵城自然也是十分的繁华。
城市繁华,商业自然也发达,而大宋一向重视文人,如此繁华金陵城,文教也是极其繁盛的。如今的金陵城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除了儒家书生之外,更有不少的僧人道士,行走于城中。本领高超的人,便在学堂,寺院和道观之中开师讲学,而本领低微之人,则只能站在街头,卖一些灵符,灵水之类的物什。
白莲社脱胎于净土宗,但毕竟是一个世俗教派,吸收了大量的底层民众,他们不可能把佛教的戒律完全贯彻下去。吃斋念佛便是最好的修行,而其他方面则就没有太严格的要求了。
走在繁华的金陵城中,不仅两个孩子,就连身为护法的吴中山也是满脸兴奋。以前吴中山也曾来到过金陵城,但因为囊中羞涩,对于各种事物也只就只能看看。如今他身上有钱了,当然也想奢侈一回。
“你们两个看上什么好吃还玩的,尽管和我说,我现在有钱,都能给你们买。不过也不能把钱都给你们花了,我们也要带回去有些东西,分给山中的其他人。”吴中山说道。
两个孩子听到吴中山这话,欢快的就跑在金陵城的大街之上,看到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便招呼着吴中山,让他来买。吴中山心情大好,对于两个孩子的要求自然都应允了。
时间到了中午,两个孩子手上拿着糖人,泥人,口中吃着各色的糕点,玩的可谓不亦乐乎。吴中山这时腹中也有些饥饿,便带着两个孩子走进了路边的一家食馆。
“客官里面请,我们这里有上好的女儿红,还有多样拿手好菜,尤其是长江中的鱼更是闻名整个金陵城,不知客官想要来些吗?”食馆的跑堂见到三人到来,热情地招待道。
“我们是修道之人,不吃荤腥,也不饮酒。还请给我们来三碗素面就好。”吴中山说道。
“你们是修道之人怎么就不吃荤腥,不喝酒了?你看那边的几位道爷,不是酒肉全都吃吗?他们可都是茅山派的高人呀,怎么你就这么特殊?”跑堂指着床前的几名道士说道。
原来道教是华夏的本土教派,修道之人便被称为道士,而道士一直都是和常人无异,可以喝酒吃肉,也可以娶妻生子。直到佛教流传以来,道教效仿佛教才有了清规戒律。而道教诸教派之中,也只有全真教是不吃肉,不喝酒,更不会娶妻生子。而北宋元丰年间,全真教的创立者王重阳,还没有出生呢?
“我们虽是修道之人,但却是佛门子弟,我们佛门的戒律是很严格的,不能和那几位道人相提并论的。”吴中山解释道。
“可是你们都有头发,也不是僧人,和那几位道爷那么像,怎么叫佛门子弟呢?”跑堂的疑问道。
“在家修行,在家修行。”吴中山笑着说道。
跑堂的没有在意,给他们三个安排了座位,便送上了三碗素面。
但是坐在窗前的几名道人,听到了吴中山的话却是心中不悦,就想找吴中山去理论。
原来佛老两教一直都是相互看不起,道士把和尚叫做秃驴,和尚又把道士叫做杂毛。双方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经常是相互攻讦。道教兴盛之时,往往有道士撺掇统治者灭佛。而佛教昌盛之时,也不乏对道教的打压之举。尤其是道教没有清规戒律,佛教往往以此为由,把道士说成是道德败坏的人。
几名茅山派的道士,听说吴中山三人是佛门子弟,已经是心生芥蒂,又听他提到清规戒律,当然是很不高兴了。
“青山,不要鲁莽,好好吃你的饭菜。”道士之中一名年长的人,见一个年轻道士就要起身,连忙阻止道。
“可是师尊你也听到了,那个人刚才可是在诋毁我们呀。不找他理论一下,我实在是难以咽下这口气呀。”青山道士不甘心地回道。
“他哪里诋毁我们了?那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他也无心之失,我们实在不必计较。更何况我们这次出来还有要事要做,不要徒然惹上是非。”年长的道士说道。
“师尊说得对,那些和尚诋毁我们,是他们的错,我们实在是不必自己找气受。青山师兄还是消消气吧。”另一名道士笑着劝道。
“还是青郁懂事情。青山呀,虽然你是师兄,但有时候你也要跟你师弟学学呀。”年长的道士说道。
青山还是不服气,就像出言反驳。但是就在他要出口说话之际,青郁的手从桌子底下伸了过来,在他的手上写下了几个字。
青山眼睛一转,便恭恭敬敬地对年长的道士说道:“灵柄师尊说得是,我们修道之人,就是要心平气和。我刚才也是鲁莽了,今后一定会向师弟学习的。”
“这就是了吗?修道,更在于修心。做到心胸宽广,自然是福量无疆。那些和尚没有气度,我们自己不能跟他们吵呀。吵到最后,让别人以为我们没有气度,那就不好了呀。”灵柄说道。
几个道士恭维了几句,老老实实听着灵柄在一旁的长谈大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