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3 第243章 邵琬清、丁睿
- 244 第244章 旧情
- 245 第245章 面对
- 246 第246章 说错话 (Sunflower889和氏璧兼升宗师加更)
- 247 第247章 西北战事
- 248 第248章 偶遇前生父
- 249 第249章 疑心再起
- 250 第250章 夫妻交锋(和氏璧加更)
- 251 第251章 丁睿的心思
- 252 第252章 慧妃用心良苦
- 253 第253章 赴宴
- 254 第254章 不见了
- 255 第255章 邵琬清的挑拨
- 256 第256章 冲动的代价
- 257 第257章 乌龙
- 258 第258章 不可思议的女人(Sunflower889和氏璧加更)
- 259 第259章 后续
- 260 第260章 拦路
- 261 第261章 挑拨
- 262 第262章 刁难
- 263 第263章 二夫人上京
- 264 第264章 方家
- 265 第265章 方家(二)
- 266 第266章 购物
- 267 第267章 计夫人的恼怒
- 268 第268章 拒绝
- 269 第269章
- 270 第270章
- 271 第271章
- 272 第272章
- 273 第273章
- 274 第274章
- 275 第275章
- 276 第276章
- 277 第277章
- 278 第278章
- 279 第279章
- 280 第280章
- 281 第281章
- 282 第282章
- 283 第283章
- 284 第284章
- 285 第285章
- 286 第286章
- 287 第287章
- 288 第288章
- 289 第289章
- 290 第290章
- 291 第291章 Sunflower889盟主加更
- 292 第292章
- 293 第293章
- 294 第294章
- 295 第295章
- 296 第296章
- 297 第297章
- 298 第298章
- 299 第299章
- 300 第300章
- 301 第301章
- 302 第302章
- 303 第303章
- 304 第304章
- 305 第305章
- 306 第306章
- 307 第307章
- 308 第308章
- 309 第309章 (和氏璧加更)
- 310 第310章
- 311 第311章
- 312 第312章
- 313 第313章
- 314 第314章
- 315 第315章
- 316 第316章
- 317 第317章
- 318 第318章
- 319 第319章
- 320 第320章
- 321 第321章
- 322 第322章
- 323 第323章
- 324 第324章
- 325 第325章
- 326 第326章
- 327 第327章
- 328 第328章
- 329 第329章
- 330 第330章
- 331 第331章
- 332 第332章
- 333 第333章
- 334 第334章
- 335 第335章
- 336 第336章
- 337 第337章
- 338 第338章
- 339 第339章
- 340 第340章
- 341 第341章
- 342 第342章
- 343 第343章
- 344 第344章
- 345 第345章
- 346 第346章
- 347 第347章
- 348 第348章
- 349 第349章
- 350 第350章
- 351 第351章
- 352 第352章
- 353 第353章
- 354 第354章
- 355 第355章
- 356 第356章
- 357 第357章
- 358 第358章
- 359 第359章
- 360 第360章
- 361 第361章
- 362 第362章
- 363 第363章
- 364 第364章
- 365 第365章
- 366 第366章
- 367 第367章
- 368 第368章
- 369 第369章
- 370 第370章
- 371 第371章
- 372 第372章
- 373 第373章
- 374 第374章
- 375 第375章
- 376 第376章
- 377 第377章
- 378 第378章
- 379 第379章
- 380 第380章
- 381 第381章
- 382 第382章
- 383 第383章
- 384 第384章
- 385 第385章
- 386 第386章
- 387 第387章
- 388 第388章
- 389 第389章
- 390 第390章
- 391 第391章
- 392 第392章
- 393 第393章
- 394 第394章
- 395 第395章
- 396 第396章
- 397 第397章
- 398 第398章
- 399 第399章
- 400 第400章
- 401 第401章
- 402 第402章
- 403 第403章
- 404 第404章
- 405 第405章
- 406 第406章
- 407 第407章
- 408 第408章
- 409 第409章
- 410 第410章
- 411 第411章
- 412 第412章
- 413 第413章
- 414 第414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53章 赴宴
第253章 赴宴
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身为皇子,不说为国分忧,为父皇分忧,反而还天天忙着谈情说爱追求心上人,如果皇帝知道了,一怒之下这件事准定要黄。夏见泽被慧妃这么一提醒,心中十分感激,拱手垂头道:“多谢母妃提点,儿臣记住了!”
慧妃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那就好!沉得住气,才能等到好机会!”
“母妃说的是!”二皇子与慧妃相视一笑。
西北这一场仗,六月底的时候终于告了一段落,西北军大获全胜,狠狠的重创了胡人的主力部队,缴获了大批的牛羊马牲畜和金银宝石,余者率众四处逃窜。只是可惜大漠太过广大,气候和环境又恶劣,未能一歼成功。
比起这么多年来,这一场战争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标志着,大夏国对胡战略的改变,由被动防守改为主动出击。
捷报传入上京,皇帝龙颜大悦,朝臣们亦欢欣鼓舞,气势高昂,众口一词表示应该大大嘉奖西北军上下。
却不知,连带着捷报一起呈上的,还有一封梁褚执笔,各大主将联名的密折,在折中向皇帝表示,此次胜仗不要朝廷任何赏赐封功,只请求皇帝准许将此次获得的战利品全部充当军资,等彻底打败胡人之后,再接受朝廷的表彰封赏。
皇帝自然没有意见,西北军有这份一鼓作气拼到底的决心,他巴不得。将战利品全部充当军资,暂时便无须向朝廷要钱要粮,也是十分合理的要求。
可是内阁却炸开了锅,说是例不可开,西北军这么一弄,将来别的将士打了胜仗要怎么办?就算他们不要任何封赏,朝廷也该做个姿态出来,这也是激励百姓、振奋民心的好事!
皇帝知道内阁。或者说是简家一派惦记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此次立功将领的名单。梁褚的密折本就是他授意上的,为的就是不让人知晓这份立功的名单,此时岂肯就范?只管拿梁褚的折子来堵他们的口。说是梁大将军说的也有道理,朝廷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思。内阁一听不干,固执的坚持己见,最后退而求其次,请求皇帝派遣钦差前往西北军安抚慰问,以示天恩浩荡,以示朝廷对西北对胡战争胜利的重视。对西北军的重视。
这样,既表示了朝廷的意思,又不损失一钱一粮,还能够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也可以让钦差好好的观察一番,看看西北军是否言过其实,夸大了胜利果实。
别的皇帝可以不管,这后一句话却不能不防。思索一番,同意了内阁的提议。
于是,就钦差的人选问题。朝堂上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角逐,最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又落到了出使南越有功的齐良生头上。
简阁老一派本不肯同意,皇帝却一口咬定,齐良生出使南越的差事办得极妥当,可见经验丰富,办事亦认真,乃是出任钦差的不二人选,简阁老一派没了话说,总算争取到了一个副使的名额。命随了齐良生一道去。
齐良生当仁不让,不辞劳苦,带着仪仗队伍浩浩荡荡的去了西北,一个月后方回朝复命。他的嘴也是紧的很,回朝复命半个多余的字也没有,一板一眼只回复了皇帝当初让他带去的几个问题。至于那副使。更是倒霉,还没到西北呢,就让齐良生给抓到了小辫子看押了起来,压根一步也动不得,更别说打探什么消息了!
“若不是路途遥远,怕路上会出事,微臣早就命人先押他回来了!”齐良生说得理直气壮,且略带嫌恶。
简阁老一派气得要死,偏偏证据确凿,找不出齐良生半点儿错处。心中无不都道:若是你早就命人先押他回来那倒好了!
不过,皇帝也没治这副使的罪,只是小小的训斥了一番,也不许齐良生再告他的状,算是圆了简阁老一派的面子,简阁老等自然也不好意思再理论这事。
齐良生带回来了好消息,皇帝心头大定,龙颜大悦,恰好没多久便是慧妃的父亲,以致退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子监祭酒温维奇七十大寿,皇帝在景仁宫闲坐时,慧妃从旁提了一句,皇帝一高兴,随口便命李公公备贺一份重礼,到了那日送往温府为老学士贺寿。
皇帝这一开口,慧妃喜不自禁,谢恩之后忙命人将此消息传递给娘家,娘家得到消息也很高兴,原本就准备大办的寿宴因此越发准备得隆重起来。
到了寿宴那一日,果然门庭若市,车轿川流不息,往来不绝,温家儿孙媳妇外院内宅忙得脚不沾地,暗自庆幸,幸亏扩大了规模,上提了档次,不然,可真要失了面子了!
皇帝都表了态要送贺礼凑趣,有谁不来巴结的?
因六皇子年纪还小,慧妃乃天家内眷,自不能回府拜寿,慧妃便奏了皇帝,请皇帝准许自己自幼抚养的二皇子夏见泽替她回府一趟,这是彰表孝道的意思,皇帝并无异议准了。二皇子十分感激慧妃,正好趁此机会,他也可以见一见甄钰。
甄钰和甄敏随着甄夫人用过早饭便去了温府,拜寿之后,便在内堂中与各府夫人、小姐们聊天闲话,温府的媳妇少奶奶们一旁陪笑招呼着。
甄钰没想到的是,这一次,邵琬清竟然又跟在计夫人身边出现了,反倒是计子茜病了没来。
众夫人们这一次见了邵琬清却没有上次在寿阳王府那么惊异了,毕竟,寿阳太妃上次当着面这么说,后来又赏赐了邵琬清东西,连计夫人都被逼的在寿阳太妃面前应承了下来,还有谁那么自讨没趣跟太妃唱反调?
邵琬清今日穿着一袭浅橘色的轻容纱挑绣纱裙,无论样式与花色都中规中矩,恰合着妾室的身份。更难得的是,她今日面上表情亦十分沉静,规规矩矩的侍奉在计夫人身边,没有半点儿怨愤不甘。
甄钰忍不住向她多望了几眼,邵琬清察觉了,向甄钰回望过来,展颜轻轻一笑友好的点了点头,甄钰浑身一个轻颤,忙避开了目光去。
甄钰心底突然有些不安起来,邵琬清气急败坏的时候并不可怕,而她一旦露出这种冷静得变态的神情,往往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从来不曾听说她与温家有什么不对付,她今日这般,是想要做什么?
“花园里的水榭那边凉快,这时候荷花也开得正好,姑娘们在这儿气闷,倒不如上园子里散散心去吧,等会儿开席了再过来便是!”慧妃的兄长、吏部左侍郎温于宪的妻子温大夫人亲切招呼各位姑娘们,又示意女儿温翠楹领着各府姑娘们往园子里去。
内堂中人多嘈杂成一片,众姑娘们早已不甚耐烦,听见温大夫人这么说正中下怀,各人与自己的母亲招呼过后,叽叽咯咯笑着起身,随着温翠楹一起去了。
甄钰心中不安,原本陪在甄夫人身边不肯去,偏温大夫人看见了笑着向她道:“甄姑娘也一起过去和姑娘们玩玩吧,这么大的姑娘了,可是一刻也离不开娘么!”
众人听毕都好笑起来,甄夫人亦笑,顺手揽着甄钰,轻轻抚了抚她的头,眉眼间尽是温情含含笑道:“我这个钰儿从小便是这样,偏要黏着娘,倒叫各位夫人见笑了!”
“这是夫人的福气!哪里见笑了!”众人都笑道。
温大夫人又含笑道:“姐妹们都去,你在这里岂不闷的慌?呵呵,眼看要找婆婆家的人了,还这么黏着娘哪儿成呢!将来出阁了,甄夫人不知多不舍呢!”
甄夫人微微叹了口气,笑道:“可不是呢!”又向甄钰笑道:“既如此,你便一同无园子里玩玩吧!”
“甄妹妹,一块儿去吧!”温翠楹早笑着过来向甄钰招呼。
甄钰不由得悄悄瞟了邵琬清一眼,见她眼观鼻鼻观心依旧身形挺直双手垂在身前侍奉在计夫人身旁,浑然不觉周围所动,便略略放了心,笑着向温翠楹点了点头,道了声“有劳姐姐!”,带着秋心一道儿去了。
温府的后花园十分精致,布景尤其巧妙,内种假山佳木各种盆景格外的多,靠近水池名为“含烟”的水榭中,在延伸水面这一面搭建了卷棚,伏栏便可观荷,三面竹帘半放半遮,一旁栽着翠竹,清风细细,绿萝生凉,置身其中,甚是凉爽。包括甄钰、甄敏在内的一共十来位姑娘们都在此中歇息,或赏荷,或下棋,或饮茶聊天,或撒着鱼食逗着池中的锦鲤玩,倒也十分热闹。又有丫鬟们捧着各色新鲜瓜果、冰镇甜点往来,温翠楹和府中两位姐妹殷勤招呼着。
温翠楹的妹妹温翠桢一时又嫌不够热闹,又命人将那各色五彩辉煌的水禽赶了过来,看它们在水中叽叽啾啾的叫着嬉戏,各人拿着细细的竹竿子,一头垂钓着食物逗着玩,乐得哈哈大笑。
甄钰也在一旁含笑看着,不时与温翠楹说几句话。
“我家三妹妹就是这么淘气!整天没个姑娘家的样子。为了这个娘也不知道说了多少回了,一见着人多热闹,她便又什么都忘了!”温翠楹向甄钰等笑着说道。
“这多好,家里岂不是更热闹些!”甄钰笑道。(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V
慧妃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那就好!沉得住气,才能等到好机会!”
“母妃说的是!”二皇子与慧妃相视一笑。
西北这一场仗,六月底的时候终于告了一段落,西北军大获全胜,狠狠的重创了胡人的主力部队,缴获了大批的牛羊马牲畜和金银宝石,余者率众四处逃窜。只是可惜大漠太过广大,气候和环境又恶劣,未能一歼成功。
比起这么多年来,这一场战争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标志着,大夏国对胡战略的改变,由被动防守改为主动出击。
捷报传入上京,皇帝龙颜大悦,朝臣们亦欢欣鼓舞,气势高昂,众口一词表示应该大大嘉奖西北军上下。
却不知,连带着捷报一起呈上的,还有一封梁褚执笔,各大主将联名的密折,在折中向皇帝表示,此次胜仗不要朝廷任何赏赐封功,只请求皇帝准许将此次获得的战利品全部充当军资,等彻底打败胡人之后,再接受朝廷的表彰封赏。
皇帝自然没有意见,西北军有这份一鼓作气拼到底的决心,他巴不得。将战利品全部充当军资,暂时便无须向朝廷要钱要粮,也是十分合理的要求。
可是内阁却炸开了锅,说是例不可开,西北军这么一弄,将来别的将士打了胜仗要怎么办?就算他们不要任何封赏,朝廷也该做个姿态出来,这也是激励百姓、振奋民心的好事!
皇帝知道内阁。或者说是简家一派惦记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此次立功将领的名单。梁褚的密折本就是他授意上的,为的就是不让人知晓这份立功的名单,此时岂肯就范?只管拿梁褚的折子来堵他们的口。说是梁大将军说的也有道理,朝廷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思。内阁一听不干,固执的坚持己见,最后退而求其次,请求皇帝派遣钦差前往西北军安抚慰问,以示天恩浩荡,以示朝廷对西北对胡战争胜利的重视。对西北军的重视。
这样,既表示了朝廷的意思,又不损失一钱一粮,还能够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也可以让钦差好好的观察一番,看看西北军是否言过其实,夸大了胜利果实。
别的皇帝可以不管,这后一句话却不能不防。思索一番,同意了内阁的提议。
于是,就钦差的人选问题。朝堂上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角逐,最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又落到了出使南越有功的齐良生头上。
简阁老一派本不肯同意,皇帝却一口咬定,齐良生出使南越的差事办得极妥当,可见经验丰富,办事亦认真,乃是出任钦差的不二人选,简阁老一派没了话说,总算争取到了一个副使的名额。命随了齐良生一道去。
齐良生当仁不让,不辞劳苦,带着仪仗队伍浩浩荡荡的去了西北,一个月后方回朝复命。他的嘴也是紧的很,回朝复命半个多余的字也没有,一板一眼只回复了皇帝当初让他带去的几个问题。至于那副使。更是倒霉,还没到西北呢,就让齐良生给抓到了小辫子看押了起来,压根一步也动不得,更别说打探什么消息了!
“若不是路途遥远,怕路上会出事,微臣早就命人先押他回来了!”齐良生说得理直气壮,且略带嫌恶。
简阁老一派气得要死,偏偏证据确凿,找不出齐良生半点儿错处。心中无不都道:若是你早就命人先押他回来那倒好了!
不过,皇帝也没治这副使的罪,只是小小的训斥了一番,也不许齐良生再告他的状,算是圆了简阁老一派的面子,简阁老等自然也不好意思再理论这事。
齐良生带回来了好消息,皇帝心头大定,龙颜大悦,恰好没多久便是慧妃的父亲,以致退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子监祭酒温维奇七十大寿,皇帝在景仁宫闲坐时,慧妃从旁提了一句,皇帝一高兴,随口便命李公公备贺一份重礼,到了那日送往温府为老学士贺寿。
皇帝这一开口,慧妃喜不自禁,谢恩之后忙命人将此消息传递给娘家,娘家得到消息也很高兴,原本就准备大办的寿宴因此越发准备得隆重起来。
到了寿宴那一日,果然门庭若市,车轿川流不息,往来不绝,温家儿孙媳妇外院内宅忙得脚不沾地,暗自庆幸,幸亏扩大了规模,上提了档次,不然,可真要失了面子了!
皇帝都表了态要送贺礼凑趣,有谁不来巴结的?
因六皇子年纪还小,慧妃乃天家内眷,自不能回府拜寿,慧妃便奏了皇帝,请皇帝准许自己自幼抚养的二皇子夏见泽替她回府一趟,这是彰表孝道的意思,皇帝并无异议准了。二皇子十分感激慧妃,正好趁此机会,他也可以见一见甄钰。
甄钰和甄敏随着甄夫人用过早饭便去了温府,拜寿之后,便在内堂中与各府夫人、小姐们聊天闲话,温府的媳妇少奶奶们一旁陪笑招呼着。
甄钰没想到的是,这一次,邵琬清竟然又跟在计夫人身边出现了,反倒是计子茜病了没来。
众夫人们这一次见了邵琬清却没有上次在寿阳王府那么惊异了,毕竟,寿阳太妃上次当着面这么说,后来又赏赐了邵琬清东西,连计夫人都被逼的在寿阳太妃面前应承了下来,还有谁那么自讨没趣跟太妃唱反调?
邵琬清今日穿着一袭浅橘色的轻容纱挑绣纱裙,无论样式与花色都中规中矩,恰合着妾室的身份。更难得的是,她今日面上表情亦十分沉静,规规矩矩的侍奉在计夫人身边,没有半点儿怨愤不甘。
甄钰忍不住向她多望了几眼,邵琬清察觉了,向甄钰回望过来,展颜轻轻一笑友好的点了点头,甄钰浑身一个轻颤,忙避开了目光去。
甄钰心底突然有些不安起来,邵琬清气急败坏的时候并不可怕,而她一旦露出这种冷静得变态的神情,往往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从来不曾听说她与温家有什么不对付,她今日这般,是想要做什么?
“花园里的水榭那边凉快,这时候荷花也开得正好,姑娘们在这儿气闷,倒不如上园子里散散心去吧,等会儿开席了再过来便是!”慧妃的兄长、吏部左侍郎温于宪的妻子温大夫人亲切招呼各位姑娘们,又示意女儿温翠楹领着各府姑娘们往园子里去。
内堂中人多嘈杂成一片,众姑娘们早已不甚耐烦,听见温大夫人这么说正中下怀,各人与自己的母亲招呼过后,叽叽咯咯笑着起身,随着温翠楹一起去了。
甄钰心中不安,原本陪在甄夫人身边不肯去,偏温大夫人看见了笑着向她道:“甄姑娘也一起过去和姑娘们玩玩吧,这么大的姑娘了,可是一刻也离不开娘么!”
众人听毕都好笑起来,甄夫人亦笑,顺手揽着甄钰,轻轻抚了抚她的头,眉眼间尽是温情含含笑道:“我这个钰儿从小便是这样,偏要黏着娘,倒叫各位夫人见笑了!”
“这是夫人的福气!哪里见笑了!”众人都笑道。
温大夫人又含笑道:“姐妹们都去,你在这里岂不闷的慌?呵呵,眼看要找婆婆家的人了,还这么黏着娘哪儿成呢!将来出阁了,甄夫人不知多不舍呢!”
甄夫人微微叹了口气,笑道:“可不是呢!”又向甄钰笑道:“既如此,你便一同无园子里玩玩吧!”
“甄妹妹,一块儿去吧!”温翠楹早笑着过来向甄钰招呼。
甄钰不由得悄悄瞟了邵琬清一眼,见她眼观鼻鼻观心依旧身形挺直双手垂在身前侍奉在计夫人身旁,浑然不觉周围所动,便略略放了心,笑着向温翠楹点了点头,道了声“有劳姐姐!”,带着秋心一道儿去了。
温府的后花园十分精致,布景尤其巧妙,内种假山佳木各种盆景格外的多,靠近水池名为“含烟”的水榭中,在延伸水面这一面搭建了卷棚,伏栏便可观荷,三面竹帘半放半遮,一旁栽着翠竹,清风细细,绿萝生凉,置身其中,甚是凉爽。包括甄钰、甄敏在内的一共十来位姑娘们都在此中歇息,或赏荷,或下棋,或饮茶聊天,或撒着鱼食逗着池中的锦鲤玩,倒也十分热闹。又有丫鬟们捧着各色新鲜瓜果、冰镇甜点往来,温翠楹和府中两位姐妹殷勤招呼着。
温翠楹的妹妹温翠桢一时又嫌不够热闹,又命人将那各色五彩辉煌的水禽赶了过来,看它们在水中叽叽啾啾的叫着嬉戏,各人拿着细细的竹竿子,一头垂钓着食物逗着玩,乐得哈哈大笑。
甄钰也在一旁含笑看着,不时与温翠楹说几句话。
“我家三妹妹就是这么淘气!整天没个姑娘家的样子。为了这个娘也不知道说了多少回了,一见着人多热闹,她便又什么都忘了!”温翠楹向甄钰等笑着说道。
“这多好,家里岂不是更热闹些!”甄钰笑道。(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V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