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9 第59章 端午快乐
- 60 第60章 端午快乐
- 61 第61章 悔不当初
- 62 第62章 女人的恨
- 63 第63章 没有标题
- 64 第64章 时过境迁
- 65 第65章 动心忍性
- 66 第六十六章
- 67 第67章 科举舞弊
- 68 第六十八章
- 69 第六十九章
- 70 第70章 宴无好宴
- 71 第七十一章
- 72 第七十二章
- 73 第七十三章
- 74 第七十四章
- 75 第七十五章
- 76 第七十六章
- 77 第七十七章
- 78 第七十八章
- 79 第七十九章
- 80 第八十章
- 81 第八十一章
- 82 第八十二章
- 83 第八十三章
- 84 第八十四章
- 85 第八十五章
- 86 第八十六章
- 87 第八十七章
- 88 第八十八章
- 89 第八十九章
- 90 第九十章
- 91 第九十一章
- 92 第九十二章
- 93 第九十三章
- 94 第九十四章
- 95 第95章 妈的智障
- 96 第九十六章
- 97 第九十七章
- 98 第九十八章
- 99 第九十九章
- 100 第一百章
- 101 第101章 一百零一
- 102 第102章 一百零二
- 103 第103章 一百零三
- 104 第104章 一百零四
- 105 第105章 一百零五
- 106 第106章 一百零六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 108 第108章 一百零八
- 109 第109章 一百零九
- 110 第110章 一百一零
- 111 第111章 一百一一
- 112 第112章 一百一二
- 113 第113章 一百一三
- 114 第114章 一百一四
- 115 第115章 一百一十五
- 116 第116章 一百一六
- 117 第117章 一百一七
- 118 第118章 一百一八
- 119 第119章 一百一九
- 120 第120章 一百二十
- 121 第121章 一百二一
- 122 第122章 一百二二
- 123 第123章 一百二三
- 124 第124章 一百二四
- 125 第125章 一百二五
- 126 第126章 一百二六
- 127 第127章 一百二七
- 128 第128章 一百二八
- 129 第129章 一百二九
- 130 第130章 一百三十
- 131 第131章 一百三一
- 132 第132章 一百三二
- 133 第133章 一百三三
- 134 第134章 一百三三
- 135 第135章 一百三三
- 136 第136章 一百三六
- 137 第137章 一百三六
- 138 第138章 一百三六
- 139 第139章 一百三九
- 140 第140章 一百四十
- 141 第141章 一百四一
- 142 第142章 一百四二
- 143 第143章 一百四三
- 144 第144章 一百四四
- 145 第145章 一百四五
- 146 第146章 一百四六
- 147 第147章 前世番外
- 148 第148章 番外一
- 149 第149章 番外二
- 150 第150章 怀孕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十九章
第六十九章
一晃眼,金老夫人去世便满一周年,姜进等孙辈满一年孝,姜瑶光随着兄长前往别庄迎接父母回府。
待除服之仪结束,镇国公兄弟带了子侄辈去书房叮嘱,女眷便在俞氏院里话别。
“后头就拜托给叔母了。”淑阳郡主温声对纪氏道。
待姜进这一辈人离开,别庄里就只剩下镇国公、齐国公夫妇和大姑娘姐妹俩。老的老小的小,唯有纪氏年轻,这些人的饮食起居只好交给她。
纪氏含笑道,“郡主言重了,仆妇成群,我也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又看一眼大姑娘,“况嘉儿伶俐,一直协助你理事,有她在,就更不需要我操心。”
姜瑶光心里一动,望了一眼二姑娘。不知这一年打击太重还是跟着俞氏念经的缘故,二姑娘周身气质沉静了很多,或许二者兼有之。
这阵子,萧杞频频示好,他做的很含蓄,就是往长公主府送些小玩意小吃食,她和郑语都有份,偶尔过府向琅琊长公主请安,也没有太刻意接近,可也刻意了。姜瑶光又不是真小孩,几次之后,哪里觉不出异样,更知道人看上的不是她,是她爹娘!这点自知之明,她还是有的。
思及萧杞和二姑娘那朦朦胧胧的好感,再观他现下言行举止。姜瑶光不得不感慨到底是皇宫里长大的。
若是萧杞一边想借助她背后的势力,一边还对二姑娘念念不忘,想着纳妾什么的,人品卑劣可见一斑。
若是萧杞就此放下了二姑娘,某种角度来说,也许会是个合格的继承人。自古儿女情长者多英雄气短。
可不管萧杞抱着哪一种想法,她觉得都不会是二姑娘的良配。
二姑娘若有所觉的抬眼,正对上姜瑶光的视线。
姜瑶光微微一怔,马上弯了弯嘴角。
二姑娘亦是笑了笑,旋即垂下眼盯着上衣的绣文看。母亲死了,就连外祖母也‘因病去世’,她知道这怪不得姜瑶光,可死的是她的至亲。
姜瑶光也收回目光,终究是不同了,这般相敬如宾也好。
又说了一会儿话,时辰差不多了,淑阳郡主辞行。
眉目平和的俞氏对淑阳郡主道,“府里的事就赖你操持了。”
淑阳郡主郡主不动声色的扫一眼大姑娘和二姑娘,“母亲放心!”之前俞氏便与她说过,让她帮姜安和相看继室,最好出了孝便办喜事。
对此,淑阳郡主很爽快的应下了,不说她是长嫂,与姜安和还是师姐弟。便是为了不沾手大姑娘姐妹俩的婚事,她也得给尽快让姜安和续弦。俞氏如今吃斋念佛,似乎打定主意要做这方外之人,姐妹俩若是无母,婚事还是要落在她这个伯母肩上。有个不好,就是她打击报复。
说罢,一行人便离开。
回到镇国公府,又是一番扰攘,姜瑶光回到自己院里觉得一颗心终于安定下来。毫无形象的扑到床上滚了一圈,把头发滚成了鸟窝。琅琊长公主对她自然无微不至,可终究在自己家,在父母身边更有安全感。
尤其是萧杞不怀好意,在梦里她嫁的是萧柏,卸磨杀驴的也是萧柏,可换成萧杞,她竟然觉得毫无违和感。反正嫁入皇家就是一个大写的糟心!
幸好,琅琊长公主看出一点苗头,想来会找机会和姜进与淑阳郡主说。他们应该有法子断了萧杞的念头。
咦!姜瑶光突然僵住了。她爹娘不会给她定个娃娃亲吧。
姜进和淑阳郡主的确想替姜瑶光定娃娃亲,萧杞示好,泰平公主暗示,皇帝不置可否,琅琊长公主透露的这些,足够夫妻俩心惊肉跳。
他们从没指望女儿如何大富大贵,就盼着她平安喜乐,尤其是当年姜瑶光做了那么一个骇人的梦。对于和皇家结亲,二人打心里发憷,就怕噩梦成真。纵使那人是萧柏不是萧杞,可是谁能保证萧杞不会过河拆桥呢!
姜氏凭军功晋升,根基牢固,目下势头良好,子弟成材,完全没必要冒险走捷径。
淑阳郡主秀美轻蹙,“还是早些订了亲为好,省得那头念念不忘,万一真的下了旨,咱们还能抗旨不遵?”皇帝碍着琅琊长公主没表态,可没拒绝就是个危险的信号,萧杞和泰平公主又是她最疼爱的孙子和女儿,哪天指不定就同意了。又轻声喃喃,“京城这么多名门闺秀,怎么就挑中长生了,年龄也不登对啊。”
姜进眉心一皱,皇帝不喜门阀旧族,姜氏是新贵,还属于拔尖那一拨,历来对皇家忠心耿耿。淑阳郡主是宗室出女,和宗室关系向来不错。女儿被挑中,真不奇怪!
他前脚出孝,后脚吏部的认命就下来,升了一级,要知道守孝前他刚升过。倘是皇帝因为岳父之事变相补偿还好,就怕另有深意。
“这阵子,你我留意下可有合适的。”姜进颇有点不甘不愿,说完脸皮抽了抽,嘟哝,“也不知便宜了哪个混小子!”
见他这酸了吧唧的模样,淑阳郡主的愁绪都淡了几分。
却说,还有另一个发酸的。
姜进和淑阳郡主的动作隐晦可瞒不住有心人,萧璟也得了消息。
他缓缓的将纸移到烛火上,火舌瞬间蹿起,将这薄薄的纸张包裹,萧璟就像感觉不到疼似的捏着一角不松手,直到火焰熄灭,轻轻一抖,化作灰烬,纷纷扬扬落满了整张书案。
望着跳动的烛火,萧璟漆黑的眼眸,不见一点光。忽尔,他笑了笑。患得患失,担惊受怕,说到底不过是他太无能。若他大权在握,休说只是相看,便是嫁了人,也能抢回来。
正当时,门外传来人声,“世子,太子快到了。”
萧璟阖了阖眼,敛去眼底暴戾,起身外走,在院子里迎到太子。
太子见他,第一眼去看他的左手,满脸关切,“你的伤势怎么样了,手可还疼?”此次扬州行,他们收获颇丰,收集了几大盐商与官员勾结的证据,不仅清理了朝廷败类还从几位贪官府里抄到以百万计数的赃款,这还是没把那些论罪该抄家的盐商家资算进去,这下,国库都能充盈不少。
也是因此,逼得官商铤而走险,竟然想刺杀太子,抢夺账本。多亏萧璟替他挡了一剑,要不然太子胸口就要给刺客破个窟窿。现在想想,太子尚且心有余悸,看着萧璟的目光更是温和。
“多谢太子关心,已无大碍!”萧璟道。
太子道,“与你说了多少次,人前便罢了,私下唤我叔父。”
萧璟不说话。
太子也拿他没辙,他倒不觉萧璟不敬,反觉这孩子就是实诚稳重。这一趟要不是萧璟提醒,他得出多少纰漏,想想皇帝的脸,太子下意识冒冷汗,与此同时对萧璟就更感激。
一开始对侄子还半信半疑,毕竟萧璟才十四,后逐渐发现他的话简直字字珠玑,太子对这个不及弱冠的侄子十分信任,差点儿要言听计从。
太子道,“你若是无大碍了,我们尽快回京复命。”
萧璟称是。他要求随行,一来为自己入朝添加资本;二是为了施恩那几个他看中的人,搭建日后的班底;其三便是为了此地官员不仅与盐商勾结牟取暴利,连每年拨下来修堤防洪的银子也伸手。前世这会儿,皇帝已然行将就木,太子自然不会下扬州,此地官商才能逍遥法外。以至于四年后遇上百年难得一见的洪涝,两岸良田村庄毁于一旦,死伤无数。
萧柏就是因为随着钦差前来赈灾一鸣惊人,得了少年贤王美名,后一步一步拉拢百官,得以顺利过继。
萧璟摩了摩手心,阻了萧柏这一条路,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论理,萧杞不死,萧柏就没有出头之日,可一旦萧杞死了,萧柏就是‘唯一’的选择。
当年泰平公主一力主张让太子暂缓过继之事,荣王妃是泰平公主嫡亲表妹,她历来对萧柏淡淡,存的自然是想等荣王妃生子,可惜荣王到死也没生出儿子来。
曾经他不去想,懒得想,如今再想,萧柏可真是好手段!
也许,计划应该改一下。
八月,太子载誉归来,虽然知道这‘誉’颇有水分,然皇帝对儿子的要求一降再降,他能用人会用人就成。
皇帝难得夸奖了太子几句,同时萧璟也得了赞赏。皇帝对侄孙的表扬就真心多了,总算出一个长脸的了,和颜悦色的询问了萧璟一番,又赐下重赏。
端王差点当场崩了自己温润如玉的形象,忍着心肝肺都在闷疼。把别人的金往自己脸上贴,太子好大的脸,父皇好偏的心!
回到端王府,端王就先砸了书房,噼里啪啦一阵乱响,伺候的人吓得面无血色,抖如糠筛。
端王气得在屋里疾走片刻,怒气稍消,才喝令,“让黎文过来。”这是他手下一谋士,足智多谋。
让你得意,我扒了你的脸皮,看你怎么得意。端王眼底闪过一抹稍纵即逝的狠毒。
一太监赶紧飞跑起来,就跟踩了风火轮似的。
待一穿月白文士长袍的中年男子徐徐进屋,其余人乖觉退下。一行人如觉逃出升天,面面相觑后露出一个劫后重生似哭似笑的表情,端王残暴,打死个把下人如同家常便饭。
待除服之仪结束,镇国公兄弟带了子侄辈去书房叮嘱,女眷便在俞氏院里话别。
“后头就拜托给叔母了。”淑阳郡主温声对纪氏道。
待姜进这一辈人离开,别庄里就只剩下镇国公、齐国公夫妇和大姑娘姐妹俩。老的老小的小,唯有纪氏年轻,这些人的饮食起居只好交给她。
纪氏含笑道,“郡主言重了,仆妇成群,我也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又看一眼大姑娘,“况嘉儿伶俐,一直协助你理事,有她在,就更不需要我操心。”
姜瑶光心里一动,望了一眼二姑娘。不知这一年打击太重还是跟着俞氏念经的缘故,二姑娘周身气质沉静了很多,或许二者兼有之。
这阵子,萧杞频频示好,他做的很含蓄,就是往长公主府送些小玩意小吃食,她和郑语都有份,偶尔过府向琅琊长公主请安,也没有太刻意接近,可也刻意了。姜瑶光又不是真小孩,几次之后,哪里觉不出异样,更知道人看上的不是她,是她爹娘!这点自知之明,她还是有的。
思及萧杞和二姑娘那朦朦胧胧的好感,再观他现下言行举止。姜瑶光不得不感慨到底是皇宫里长大的。
若是萧杞一边想借助她背后的势力,一边还对二姑娘念念不忘,想着纳妾什么的,人品卑劣可见一斑。
若是萧杞就此放下了二姑娘,某种角度来说,也许会是个合格的继承人。自古儿女情长者多英雄气短。
可不管萧杞抱着哪一种想法,她觉得都不会是二姑娘的良配。
二姑娘若有所觉的抬眼,正对上姜瑶光的视线。
姜瑶光微微一怔,马上弯了弯嘴角。
二姑娘亦是笑了笑,旋即垂下眼盯着上衣的绣文看。母亲死了,就连外祖母也‘因病去世’,她知道这怪不得姜瑶光,可死的是她的至亲。
姜瑶光也收回目光,终究是不同了,这般相敬如宾也好。
又说了一会儿话,时辰差不多了,淑阳郡主辞行。
眉目平和的俞氏对淑阳郡主道,“府里的事就赖你操持了。”
淑阳郡主郡主不动声色的扫一眼大姑娘和二姑娘,“母亲放心!”之前俞氏便与她说过,让她帮姜安和相看继室,最好出了孝便办喜事。
对此,淑阳郡主很爽快的应下了,不说她是长嫂,与姜安和还是师姐弟。便是为了不沾手大姑娘姐妹俩的婚事,她也得给尽快让姜安和续弦。俞氏如今吃斋念佛,似乎打定主意要做这方外之人,姐妹俩若是无母,婚事还是要落在她这个伯母肩上。有个不好,就是她打击报复。
说罢,一行人便离开。
回到镇国公府,又是一番扰攘,姜瑶光回到自己院里觉得一颗心终于安定下来。毫无形象的扑到床上滚了一圈,把头发滚成了鸟窝。琅琊长公主对她自然无微不至,可终究在自己家,在父母身边更有安全感。
尤其是萧杞不怀好意,在梦里她嫁的是萧柏,卸磨杀驴的也是萧柏,可换成萧杞,她竟然觉得毫无违和感。反正嫁入皇家就是一个大写的糟心!
幸好,琅琊长公主看出一点苗头,想来会找机会和姜进与淑阳郡主说。他们应该有法子断了萧杞的念头。
咦!姜瑶光突然僵住了。她爹娘不会给她定个娃娃亲吧。
姜进和淑阳郡主的确想替姜瑶光定娃娃亲,萧杞示好,泰平公主暗示,皇帝不置可否,琅琊长公主透露的这些,足够夫妻俩心惊肉跳。
他们从没指望女儿如何大富大贵,就盼着她平安喜乐,尤其是当年姜瑶光做了那么一个骇人的梦。对于和皇家结亲,二人打心里发憷,就怕噩梦成真。纵使那人是萧柏不是萧杞,可是谁能保证萧杞不会过河拆桥呢!
姜氏凭军功晋升,根基牢固,目下势头良好,子弟成材,完全没必要冒险走捷径。
淑阳郡主秀美轻蹙,“还是早些订了亲为好,省得那头念念不忘,万一真的下了旨,咱们还能抗旨不遵?”皇帝碍着琅琊长公主没表态,可没拒绝就是个危险的信号,萧杞和泰平公主又是她最疼爱的孙子和女儿,哪天指不定就同意了。又轻声喃喃,“京城这么多名门闺秀,怎么就挑中长生了,年龄也不登对啊。”
姜进眉心一皱,皇帝不喜门阀旧族,姜氏是新贵,还属于拔尖那一拨,历来对皇家忠心耿耿。淑阳郡主是宗室出女,和宗室关系向来不错。女儿被挑中,真不奇怪!
他前脚出孝,后脚吏部的认命就下来,升了一级,要知道守孝前他刚升过。倘是皇帝因为岳父之事变相补偿还好,就怕另有深意。
“这阵子,你我留意下可有合适的。”姜进颇有点不甘不愿,说完脸皮抽了抽,嘟哝,“也不知便宜了哪个混小子!”
见他这酸了吧唧的模样,淑阳郡主的愁绪都淡了几分。
却说,还有另一个发酸的。
姜进和淑阳郡主的动作隐晦可瞒不住有心人,萧璟也得了消息。
他缓缓的将纸移到烛火上,火舌瞬间蹿起,将这薄薄的纸张包裹,萧璟就像感觉不到疼似的捏着一角不松手,直到火焰熄灭,轻轻一抖,化作灰烬,纷纷扬扬落满了整张书案。
望着跳动的烛火,萧璟漆黑的眼眸,不见一点光。忽尔,他笑了笑。患得患失,担惊受怕,说到底不过是他太无能。若他大权在握,休说只是相看,便是嫁了人,也能抢回来。
正当时,门外传来人声,“世子,太子快到了。”
萧璟阖了阖眼,敛去眼底暴戾,起身外走,在院子里迎到太子。
太子见他,第一眼去看他的左手,满脸关切,“你的伤势怎么样了,手可还疼?”此次扬州行,他们收获颇丰,收集了几大盐商与官员勾结的证据,不仅清理了朝廷败类还从几位贪官府里抄到以百万计数的赃款,这还是没把那些论罪该抄家的盐商家资算进去,这下,国库都能充盈不少。
也是因此,逼得官商铤而走险,竟然想刺杀太子,抢夺账本。多亏萧璟替他挡了一剑,要不然太子胸口就要给刺客破个窟窿。现在想想,太子尚且心有余悸,看着萧璟的目光更是温和。
“多谢太子关心,已无大碍!”萧璟道。
太子道,“与你说了多少次,人前便罢了,私下唤我叔父。”
萧璟不说话。
太子也拿他没辙,他倒不觉萧璟不敬,反觉这孩子就是实诚稳重。这一趟要不是萧璟提醒,他得出多少纰漏,想想皇帝的脸,太子下意识冒冷汗,与此同时对萧璟就更感激。
一开始对侄子还半信半疑,毕竟萧璟才十四,后逐渐发现他的话简直字字珠玑,太子对这个不及弱冠的侄子十分信任,差点儿要言听计从。
太子道,“你若是无大碍了,我们尽快回京复命。”
萧璟称是。他要求随行,一来为自己入朝添加资本;二是为了施恩那几个他看中的人,搭建日后的班底;其三便是为了此地官员不仅与盐商勾结牟取暴利,连每年拨下来修堤防洪的银子也伸手。前世这会儿,皇帝已然行将就木,太子自然不会下扬州,此地官商才能逍遥法外。以至于四年后遇上百年难得一见的洪涝,两岸良田村庄毁于一旦,死伤无数。
萧柏就是因为随着钦差前来赈灾一鸣惊人,得了少年贤王美名,后一步一步拉拢百官,得以顺利过继。
萧璟摩了摩手心,阻了萧柏这一条路,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论理,萧杞不死,萧柏就没有出头之日,可一旦萧杞死了,萧柏就是‘唯一’的选择。
当年泰平公主一力主张让太子暂缓过继之事,荣王妃是泰平公主嫡亲表妹,她历来对萧柏淡淡,存的自然是想等荣王妃生子,可惜荣王到死也没生出儿子来。
曾经他不去想,懒得想,如今再想,萧柏可真是好手段!
也许,计划应该改一下。
八月,太子载誉归来,虽然知道这‘誉’颇有水分,然皇帝对儿子的要求一降再降,他能用人会用人就成。
皇帝难得夸奖了太子几句,同时萧璟也得了赞赏。皇帝对侄孙的表扬就真心多了,总算出一个长脸的了,和颜悦色的询问了萧璟一番,又赐下重赏。
端王差点当场崩了自己温润如玉的形象,忍着心肝肺都在闷疼。把别人的金往自己脸上贴,太子好大的脸,父皇好偏的心!
回到端王府,端王就先砸了书房,噼里啪啦一阵乱响,伺候的人吓得面无血色,抖如糠筛。
端王气得在屋里疾走片刻,怒气稍消,才喝令,“让黎文过来。”这是他手下一谋士,足智多谋。
让你得意,我扒了你的脸皮,看你怎么得意。端王眼底闪过一抹稍纵即逝的狠毒。
一太监赶紧飞跑起来,就跟踩了风火轮似的。
待一穿月白文士长袍的中年男子徐徐进屋,其余人乖觉退下。一行人如觉逃出升天,面面相觑后露出一个劫后重生似哭似笑的表情,端王残暴,打死个把下人如同家常便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