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224 第两百三十四章 势起推波澜
- 2225 第两百三十五章 序变动异思
- 2226 第两百三十六章 探机辨实真
- 2227 第两百三十七章 求上难得全
- 2228 第两百三十八章 推势拂众意
- 2229 第两百三十九章 磨锋以待战
- 2230 第两百四十章 欲进先后固
- 2231 第两百四十一章 共心使众志
- 2232 第两百四十二章 前后定长略
- 2233 第两百四十三章 长恒生起落
- 2234 第两百四十四章 众己难相兼
- 2235 第两百四十五章 谋身寻后图
- 2236 第两百四十六章 破约显真意
- 2237 第两百四十七章 临机心难束
- 2238 第两百四十八章 用道待分胜
- 2239 第两百四十九章 破约今宏道
- 2240 第两百五十章 裂障开固阵
- 2241 第两百五十一章 长驱入深域
- 2242 第两百五十二章 虚空见重碍
- 2243 第两百五十三章 修人非同天
- 2244 第两百五十四章 攻世亦攻心
- 2245 第两百五十五章 天阵本存缺
- 2246 第两百五十六章 势进诸方易
- 2247 第两百五十七章 后阵已清平
- 2248 第两百五十八章 前道待决胜
- 2249 第两百五十九章 上明应见觉
- 2250 第两百六十章 撼序捉挪变
- 2251 第两百六十一章 占道当离域
- 2252 第两百六十二章 神传已知意
- 2253 第两百六十三章 今势不复昔
- 2254 第两百六十四章 只言及妙微
- 2255 第两百六十五章 天分见重枢
- 2256 第两百六十六章 法主另持握
- 2257 第两百六十七章 利自各有逐
- 2258 第两百六十八章 名同神难合
- 2259 第两百六十九章 天数待变起
- 2260 第两百七十章 天元落争逐
- 2261 第两百七十一章 余隙避冲荡
- 2262 第两百七十二章 进退决胜间
- 2263 第两百七十三章 争道誓化空
- 2264 第两百七十四章 崩序发元劫
- 2265 第两百七十五章 人天自相折
- 2266 第两百七十六章 同域互操戈
- 2267 第两百七十七章 混沌难知变
- 2268 第两百七十八章 清空覆旧界
- 2269 第两百七十九章 下和上启争
- 2270 第两百八十章 常定夺诸变
- 2271 第两百八十一章 持理渡天门
- 2272 第两百八十二章 逐道当执主
- 2273 第两百八十三章 乘变破坚恒
- 2274 第两百八十四章 争势逐高下
- 2275 第两百八十五章 混气复引来
- 2276 第两百八十六章 投身以为诱
- 2277 第两百八十七章 种气推变生
- 2278 第两百八十八章 势满见断隙
- 2279 第两百八十九章 挪空避摄夺
- 2280 第两百九十章 赢心即赢道
- 2281 第两百九十一章 落黯合势消
- 2282 第两百九十二章 气聚种道根
- 2283 第两百九十三章 神子化常变
- 2284 第两百九十四章 诸法岂无上
- 2285 第两百九十五章 陷气落正争
- 2286 第两百九十六章 演法问道执
- 2287 第两百九十七章 对理有自持
- 2288 第两百九十八章 连机意反夺
- 2289 第两百九十九章 御力转攻防
- 2290 第三百章 鸣空剑落痕
- 2291 第三百零一章 使气挽退陷
- 2292 第三百零二章 借意合缺裂
- 2293 第三百零三章 见虚击根本
- 2294 第三百零四章 内患轻抚平
- 2295 第三百零五章 引机避出入
- 2296 第三百零六章 气分显定常
- 2297 第三百零七章 试道见恒变
- 2298 第三百零八章 断化引归复
- 2299 第三百零九章 存隙当可破
- 2300 第三百一十章 意同为此机
- 2301 第三百一十一章 至浑移元变
- 2302 第三百一十二章 道合丹莲还
- 2303 第三百一十三章 寄元替天行
- 2304 第三百一十四章 传气得窥真
- 2305 第三百一十五章 御机入对争
- 2306 第三百一十六章 损益补全缺
- 2307 第三百一十七章 攀道岂待绝
- 2308 第三百一十八章 引浑乱常定
- 2309 第三百一十九章 寂空挪法变
- 2310 第三百二十章 映己照诸道
- 2311 第三百二十一章 感道断天恒
- 2312 第三百二十二章 执元理玄机
- 2313 第三百二十三章 众意承气数
- 2314 第三百二十四章 得名指道行
- 2315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人同呼应
- 2316 第三百二十六章 蕴变明得失
- 2317 第三百二十七章 蹈凡赴前约
- 2318 第三百二十八章 远道非绝人 众生可同证
- 2319 后记一
- 2320 后记二
- 2321 后记三
- 2322 后记四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两百四十四章 众己难相兼
第两百四十四章 众己难相兼
张御正在察辨下层,思虑前后得失之际,却是忽然听到了元一天宫之中有一缕缕钟声响起,与此同时,便有一缕气意往他们这里落来,但并无人踪显现。
他分辨了下,却是五位元圣邀他们前往元一天宫一叙。
他气意一转,便已是在净水之上显露出了身影,同时,庄执摄、青朔、白望等人也是出现在了此间。
青朔道人道:"元一天宫这个时候传讯于我等,又邀我过去,这是要做什么?”
白望道人拂尘一摆,道:"不出意外,应当还是为了此辈道名驻落金庭一事,也只能是为了这等事了。”
张御道:"既然元一天宫此番相邀,那就过去一会。”
诸人也无反对之意。在场五人气意一动,便见净水缓缓升高,似乎他们在往下沉落,而净水随后又是退去,却已来到了元一天宫之内,可见前方那些大小凝合在一起的气环层层转动,逐渐将元一天宫显露出来。
张御凝视着,早前来此之时他是一种感受,而现在则又是另一种感受,对于元一天宫所展现出来的道看得更是清楚分明。
元一天宫也不怕金庭来人知晓自身之道。看到是一回事,能否践行是另一回事,外人不深入里间,看到的永远表面的那一部分,如此反而容易以偏概全,要是真的产生了道法上的冲突,用此理解去对抗他们,那定然是要吃亏的。
张御这时能够感受到这道法之中的精妙变化,排开偏见与立场,只从道法上来说对于那五位元圣的手段和成就也是佩服的,当得起元圣之称。
说实话,于道而言,这里是没有对错之分;可是元一天宫削灭变化,窃尽一切天机,只顾己,不顾人,虽然在表现上比寰阳道脉好上许多,可究其本质,其实是十分相似的。
若是世间万物,众多生灵一开始便未曾演化出来,那也罢了,可现在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已然存于世上,并且俱是演化出了自身的格局,那么遭遇此辈侵夺,那自然是奋起抗争的,没有乖乖受死的道理。
便不提此,只从天道上来说,强横者也好,卑微者也罢,每一个人在大道之下皆无分别,每一个生灵都是彼此等同的,那么谁都有为自身而争取的权利。
如此谁胜谁负,那就各凭手段了。
气环须臾之间分尽,显露出了此中玉莲,五位元圣高居其上,身后宝光湛湛,诸人看着气机温润,然而眸底之下都是透着一股漠然,毫无疑问,对除己之外的任何外物,他们都是采取俯视的态度。
这并不是为了抬高自身,而是在他们的道法之中,所有除他们之外的一切物事,那都是暂时寄附在大道之上的灰尘,迟早是要擦拭而去的,那么投入太多也就没有意义了。
张御五人到得近前之后,双方相互见礼。青朔道人先是问道:"诸位元圣气机邀我等至此,敢问缘由?”
太始元圣道:”仍是为道名定附一事。诸位屡屡延推此事,故我再来一问。”
太极元圣这时亦道:"此也是我最后一问,若是诸位觉得不妥,那过后当不会再提及此事了。”
张御等人听清楚了,这是表示现在愿意与他们言语商议,可是若他们拒绝,那么以后不会有再有讨论,只会用强硬手段来解决此事了。
这是一种威迫,可同样也证明了,元一天宫除了强压之外,也并无可以对付他们的手段了。而金庭早已是做好了这等准备了。
白望道人微微一笑,道:"金庭并非是元一天宫之附庸,该如何做,我们金庭自有打算,就无需劳动几位过问了。”
青朔道人却是一抬首,道:“元一天宫屡屡提及道名附寄,我便想问一句,莫非只有五位可得享道果,而他人无可得取么?”
以往可是从来没人这般直白的说出此事,不过他素来刚强,况且眼见到了无可转圆的地步,自然不用再与此辈客气了。
太极元圣缓缓道:“诸位不明白,我等附以道名,完此道争,既是成全上道,同样是给诸位机会。”
太初元圣道:"大道有莫测之机,诸位便能持道,又能维护多久呢?唯有永存无变,方能避过诸业。”
这句话倒也不是欺人,而是他们确实如此想的。在他们看来,世上之事变化无尽,就算永存用续,那也是以当下来观,可是只要大道变化还在,那这就是不牢靠的,唯有削灭所有变化,那么才能真正让他们放心。
为了此事,他们夺拿至上之气,不止一次破灭诸有,才得有今日之格局,如今一切都已经向着他们所想的方向发展,可偏偏遇到了阻碍。
说实话,这已经是他们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虽然在他们看来这还不算太完满,可这是削灭变数前的阻碍,若不遇到,那才不正常。
每一次反复,每一次重来,每一次破灭诸有,都要消耗一定的至上之气,他们不可能无止境的继续下去。
能够稳妥解决,还是稳妥解决为好。
他们愿意与金庭谈判,这不是他们待人宽仁,而是他们依旧为了自己方便,不至于引发更多的变化,本质上其实是更极端的私己。
因为我容易遇到麻烦,所以我要请你乖乖认输。
当然,金庭要是真的不愿意,他们也就是走那一步就是了,金庭的回答也决定了他们下来的反应。
太素元圣这时看向太素道人,道:"太素先圣,你承道名之附,你如何言?”
太素道人澹澹回应道:"我虽承此名,可不过是寄名罢了,而今日之名,未必是明日之名,不管诸位如何言,天道之下,变化仍存。”
玉莲之上的五位元圣没有再说什么,到此一步,诸人都知道没法再谈下去了,或许唯有真正碰撞一场才有可能解决此事了。
不过道争进负未见,元一天宫倒也不会先行动王,治公胡会底该如日后在如此,本身都是落在金庭之内,即便在这里打灭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张御澹声道:"若是诸位无话再言,那我等今日便告辞了。”
五位元圣漠然执有一礼。
张御等人也是还有一礼,随后皆是从元一天宫退了出来,回到了金庭之内。在此站定之后,他看向下层,接下来,只看道争之结果了。元夏空域之内,天夏阵中,戴廷执正在观看重岸呈送上来的卷宗,这段时日内,那位黄司议不知什么缘故,却是送了不少消息过来,这其中有关于元夏各处地星墩台的布置及此中的镇守人数。
其实这些东西也不算太过重要,元夏真能打破半觉仙突破进去,没有镇道之宝守御的地方被宝器一扫便俱是崩灭了,而有宝器守御之地,气机一碰便就知晓。
但重要的是这位所表露出来的态度和倾向,况且知悉了这些之后,在具体分配力量的时候能够更为精微细致一点,算也是能节省一些时间的。
除了这些之外,另外一些东西其实更有价值。
此人居然送来了一份文书,这里详细分析了元夏上下哪些人更可能亲近天夏,哪些人可以试着接触,而哪些人是态度死硬,绝然不可能投向天夏的。
并且他还给了一份自己所知晓的元夏内部各司议的功法特点。
当然,求全修士那是没有的。在此之下倒是十分详尽,元夏本身其实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但是上层想知道这些也是非常简单,一句话交代就可以了,只是没有必要因为道行高深者知悉这些毫无意义。
而这些,都是黄司议长久接触并了解得来的,这就不是重岸这样的新晋司议所能知晓的了。
与之前黄司议交托的那些东西一样,这些消息虽说大用没有,可是能够很好的分辨清楚元夏诸司议的底细,让天夏充分了解到了元夏两殿中坚层的情况虽说元夏之前有不少投诚过来的人,可要么地位太高,不了解下面,要么就是只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而不了解其余。这是因为元夏实在太大了,人力物力无以计数,哪怕各个司议自己所掌握的那些,都不见得全部知悉。
当然,修道人要是用心去了解这些,自是不在话下,可是这些司议显然没必要去这么做,只要修为足够高,那么这些就没有意义。
可这些显然都是需要人去打理的,黄司议恰恰就是其中之一,他喜欢弈棋,并且乐此不疲,每一个人在眼里都是一枚棋子,故他都是记了下来。
戴廷执把这些整理过后,便是送到了武廷执这里,并道:"黄司议还算是立功了,不过这人也是留着一手,涉及元夏核心的事机他一样没说,只能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武廷执道:"这反能证明他所言都是真实的,我们也不指望能从他身上得到太多只要到时候此人能够背反元夏,动摇元夏人心便可。”
两人正说话时,有一名弟子在外禀告道:"两位廷执,元夏的使者来了,说是要与我们再定约言。”
武廷执、戴廷执二人对视一眼,心道终于来了。
他分辨了下,却是五位元圣邀他们前往元一天宫一叙。
他气意一转,便已是在净水之上显露出了身影,同时,庄执摄、青朔、白望等人也是出现在了此间。
青朔道人道:"元一天宫这个时候传讯于我等,又邀我过去,这是要做什么?”
白望道人拂尘一摆,道:"不出意外,应当还是为了此辈道名驻落金庭一事,也只能是为了这等事了。”
张御道:"既然元一天宫此番相邀,那就过去一会。”
诸人也无反对之意。在场五人气意一动,便见净水缓缓升高,似乎他们在往下沉落,而净水随后又是退去,却已来到了元一天宫之内,可见前方那些大小凝合在一起的气环层层转动,逐渐将元一天宫显露出来。
张御凝视着,早前来此之时他是一种感受,而现在则又是另一种感受,对于元一天宫所展现出来的道看得更是清楚分明。
元一天宫也不怕金庭来人知晓自身之道。看到是一回事,能否践行是另一回事,外人不深入里间,看到的永远表面的那一部分,如此反而容易以偏概全,要是真的产生了道法上的冲突,用此理解去对抗他们,那定然是要吃亏的。
张御这时能够感受到这道法之中的精妙变化,排开偏见与立场,只从道法上来说对于那五位元圣的手段和成就也是佩服的,当得起元圣之称。
说实话,于道而言,这里是没有对错之分;可是元一天宫削灭变化,窃尽一切天机,只顾己,不顾人,虽然在表现上比寰阳道脉好上许多,可究其本质,其实是十分相似的。
若是世间万物,众多生灵一开始便未曾演化出来,那也罢了,可现在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已然存于世上,并且俱是演化出了自身的格局,那么遭遇此辈侵夺,那自然是奋起抗争的,没有乖乖受死的道理。
便不提此,只从天道上来说,强横者也好,卑微者也罢,每一个人在大道之下皆无分别,每一个生灵都是彼此等同的,那么谁都有为自身而争取的权利。
如此谁胜谁负,那就各凭手段了。
气环须臾之间分尽,显露出了此中玉莲,五位元圣高居其上,身后宝光湛湛,诸人看着气机温润,然而眸底之下都是透着一股漠然,毫无疑问,对除己之外的任何外物,他们都是采取俯视的态度。
这并不是为了抬高自身,而是在他们的道法之中,所有除他们之外的一切物事,那都是暂时寄附在大道之上的灰尘,迟早是要擦拭而去的,那么投入太多也就没有意义了。
张御五人到得近前之后,双方相互见礼。青朔道人先是问道:"诸位元圣气机邀我等至此,敢问缘由?”
太始元圣道:”仍是为道名定附一事。诸位屡屡延推此事,故我再来一问。”
太极元圣这时亦道:"此也是我最后一问,若是诸位觉得不妥,那过后当不会再提及此事了。”
张御等人听清楚了,这是表示现在愿意与他们言语商议,可是若他们拒绝,那么以后不会有再有讨论,只会用强硬手段来解决此事了。
这是一种威迫,可同样也证明了,元一天宫除了强压之外,也并无可以对付他们的手段了。而金庭早已是做好了这等准备了。
白望道人微微一笑,道:"金庭并非是元一天宫之附庸,该如何做,我们金庭自有打算,就无需劳动几位过问了。”
青朔道人却是一抬首,道:“元一天宫屡屡提及道名附寄,我便想问一句,莫非只有五位可得享道果,而他人无可得取么?”
以往可是从来没人这般直白的说出此事,不过他素来刚强,况且眼见到了无可转圆的地步,自然不用再与此辈客气了。
太极元圣缓缓道:“诸位不明白,我等附以道名,完此道争,既是成全上道,同样是给诸位机会。”
太初元圣道:"大道有莫测之机,诸位便能持道,又能维护多久呢?唯有永存无变,方能避过诸业。”
这句话倒也不是欺人,而是他们确实如此想的。在他们看来,世上之事变化无尽,就算永存用续,那也是以当下来观,可是只要大道变化还在,那这就是不牢靠的,唯有削灭所有变化,那么才能真正让他们放心。
为了此事,他们夺拿至上之气,不止一次破灭诸有,才得有今日之格局,如今一切都已经向着他们所想的方向发展,可偏偏遇到了阻碍。
说实话,这已经是他们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虽然在他们看来这还不算太完满,可这是削灭变数前的阻碍,若不遇到,那才不正常。
每一次反复,每一次重来,每一次破灭诸有,都要消耗一定的至上之气,他们不可能无止境的继续下去。
能够稳妥解决,还是稳妥解决为好。
他们愿意与金庭谈判,这不是他们待人宽仁,而是他们依旧为了自己方便,不至于引发更多的变化,本质上其实是更极端的私己。
因为我容易遇到麻烦,所以我要请你乖乖认输。
当然,金庭要是真的不愿意,他们也就是走那一步就是了,金庭的回答也决定了他们下来的反应。
太素元圣这时看向太素道人,道:"太素先圣,你承道名之附,你如何言?”
太素道人澹澹回应道:"我虽承此名,可不过是寄名罢了,而今日之名,未必是明日之名,不管诸位如何言,天道之下,变化仍存。”
玉莲之上的五位元圣没有再说什么,到此一步,诸人都知道没法再谈下去了,或许唯有真正碰撞一场才有可能解决此事了。
不过道争进负未见,元一天宫倒也不会先行动王,治公胡会底该如日后在如此,本身都是落在金庭之内,即便在这里打灭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张御澹声道:"若是诸位无话再言,那我等今日便告辞了。”
五位元圣漠然执有一礼。
张御等人也是还有一礼,随后皆是从元一天宫退了出来,回到了金庭之内。在此站定之后,他看向下层,接下来,只看道争之结果了。元夏空域之内,天夏阵中,戴廷执正在观看重岸呈送上来的卷宗,这段时日内,那位黄司议不知什么缘故,却是送了不少消息过来,这其中有关于元夏各处地星墩台的布置及此中的镇守人数。
其实这些东西也不算太过重要,元夏真能打破半觉仙突破进去,没有镇道之宝守御的地方被宝器一扫便俱是崩灭了,而有宝器守御之地,气机一碰便就知晓。
但重要的是这位所表露出来的态度和倾向,况且知悉了这些之后,在具体分配力量的时候能够更为精微细致一点,算也是能节省一些时间的。
除了这些之外,另外一些东西其实更有价值。
此人居然送来了一份文书,这里详细分析了元夏上下哪些人更可能亲近天夏,哪些人可以试着接触,而哪些人是态度死硬,绝然不可能投向天夏的。
并且他还给了一份自己所知晓的元夏内部各司议的功法特点。
当然,求全修士那是没有的。在此之下倒是十分详尽,元夏本身其实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但是上层想知道这些也是非常简单,一句话交代就可以了,只是没有必要因为道行高深者知悉这些毫无意义。
而这些,都是黄司议长久接触并了解得来的,这就不是重岸这样的新晋司议所能知晓的了。
与之前黄司议交托的那些东西一样,这些消息虽说大用没有,可是能够很好的分辨清楚元夏诸司议的底细,让天夏充分了解到了元夏两殿中坚层的情况虽说元夏之前有不少投诚过来的人,可要么地位太高,不了解下面,要么就是只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而不了解其余。这是因为元夏实在太大了,人力物力无以计数,哪怕各个司议自己所掌握的那些,都不见得全部知悉。
当然,修道人要是用心去了解这些,自是不在话下,可是这些司议显然没必要去这么做,只要修为足够高,那么这些就没有意义。
可这些显然都是需要人去打理的,黄司议恰恰就是其中之一,他喜欢弈棋,并且乐此不疲,每一个人在眼里都是一枚棋子,故他都是记了下来。
戴廷执把这些整理过后,便是送到了武廷执这里,并道:"黄司议还算是立功了,不过这人也是留着一手,涉及元夏核心的事机他一样没说,只能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武廷执道:"这反能证明他所言都是真实的,我们也不指望能从他身上得到太多只要到时候此人能够背反元夏,动摇元夏人心便可。”
两人正说话时,有一名弟子在外禀告道:"两位廷执,元夏的使者来了,说是要与我们再定约言。”
武廷执、戴廷执二人对视一眼,心道终于来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