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9 第一百五十九回 藏玄机插翅难飞(卷二)
- 160 第一百六十回 朝廷阴谋毁(卷一)
- 161 第一百六十一回 朝廷阴谋毁(卷二)
- 162 第一百六十二回 朝廷阴谋毁(卷三)
- 163 第一百六十三回 踏莎行(卷一)
- 164 第一百六十四回 踏莎行(卷二)
- 165 第一百六十五回 踏莎行(卷三)
- 166 第一百六十六回 踏莎行(卷四)
- 167 第一百六十七回 朔北凉风(卷一)
- 168 第一百六十八回 朔北凉风(卷二)
- 169 第一百六十九回 燕山冷月(卷一)
- 170 第一百七十回 燕山冷月(卷二)
- 171 第一百七十一回 银辉洒落昙花谢(卷一)
- 172 第一百七十二回 银辉洒落昙花谢(卷二)
- 173 第一百七十三回 银辉洒落昙花谢(卷三)
- 174 第一百七十四回 银辉洒落昙花谢(卷四)
- 175 第一百七十五回 封金挂印保高洁(卷一)
- 176 第一百七十六回 封金挂印保高洁(卷二)
- 177 第一百七十七回 封金挂印保高洁(卷三)
- 178 第一百七十八回 封金挂印保高洁(卷四)
- 179 第一百七十九回 封金挂印保高洁(卷五)
- 180 第一百八十回 照无眠
- 181 第一百八十一回 浅草没马蹄
- 182 第一百八十二回 花自飘零水自流
- 183 第一百八十三回 月满西楼
- 184 第一百八十四回 雨落翠竹林
- 185 第一百八十五回 敌友难分
- 186 第一百八十六回 人质
- 187 第一百八十七回 忆往昔
- 188 第一百八十八回 当归
- 189 第一百八十九回 空城
- 190 第一百九十回 危机四伏
- 191 第一百九十一回 故技重施
- 192 第一百九十二回 刹那芳华
- 193 第一百九十三回 瞒天过海
- 194 第一百九十四回 长河落日
- 195 第一百九十五回 翩若惊鸿
- 196 第一百九十六回 月下对弈
- 197 第一百九十七回 兵临城下
- 198 第一百九十八回 潘宁遗风
- 199 第一百九十九回 雪域高人
- 200 第二百回 高山流水
- 201 第二百零一回 勇冠三军
- 202 第二百零二回 金蝉脱壳
- 203 第二百零三回 穷途末路
- 204 第二百零四回 中道崩殂
- 205 第二百零五回 英雄出少年
- 206 第二百零六回 祁连山
- 207 第二百零七回 命悬一线
- 208 第二百零八回 璇花轻舞
- 209 第二百零九回 善恶有报
- 210 第二百一十回 恶狼
- 211 第二百一十一回 雪淹龙羊峡
- 212 第二百一十二回 荆棘丛生
- 213 第二百一十三回 再访金营
- 214 第二百一十四回 殊途如何同归
- 215 第二百一十五回 穷寇
- 216 第二百一十六回 刁蛮千金
- 217 第二百一十七回 山河破碎
- 218 第二百一十八回 暗箭难防
- 219 第二百一十九回 软禁
- 220 第二百二十回 云飞燕舞
- 221 第二百二十一回 仿如昨日
- 222 第二百二十二回 风过如秋
- 223 第二百二十三回 蝶行四海
- 224 第二百二十四回 红尘俗世
- 225 第二百二十五回 故人今何在
- 226 第二百二十六回 真相难知
- 227 第二百二十七回 倚窗眺望北疆雪(卷一)
- 228 第二百二十八回 倚窗眺望北疆雪(卷二)
- 229 第二百二十九回 倚窗眺望北疆雪(卷三)
- 230 第二百三十回 倚窗眺望北疆雪(卷四)
- 231 第二百三十一回 故地重归(卷一)
- 232 第二百三十二回 故地重归(卷二)
- 233 第二百三十三回 前情再叙(卷一)
- 234 第二百三十四回 前情再叙(卷二)
- 235 第二百三十五回 江湖热血笑孤独(卷一)
- 236 第二百三十六回 江湖热血笑孤独(卷二)
- 237 第二百三十七回 江湖热血笑孤独(卷三)
- 238 第二百三十八回 江湖热血笑孤独(卷四)
- 239 第二百三十九回 纷纷扰扰红尘事(卷一)
- 240 第二百四十回 纷纷扰扰红尘事(卷二)
- 241 第二百四十一回 回眸淡看来时路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六十九回 燕山冷月(卷一)
第一百六十九回 燕山冷月(卷一)
完颜宗望返回营中之后,传信于甄玥。甄玥见信与李怜玉对坐商议。
甄玥阅信之后,道:“圣奉州距离析津府区区四百里,二皇子书信之时,完颜阿骨打已经率军出征,此战辽军集结诸多精锐部队,参战将领皆是常胜将军。相信萧德妃、萧干等人无法抵御金军的凶猛攻势,不日,析津府便会落入金军手中。”
李怜玉道:“雄州距析津府的距离远于圣奉州与析津府的距离,即便我等此刻整军前往,亦然赶不上此场战役。”
甄玥道:“只恐金军占据辽国南京之后,拒不履行先前与大宋约定的疆土划归协议。”
李怜玉道:“若真如此,我必当誓死前往析津府,与完颜阿骨打舌战。”
甄玥道:“我等此时出兵已然失时,且即便我等出兵,也难改变析津府落入金人手中的局面,不妨静待金军胜利之音,之后再作打算。”
二日之后,析津府被金军攻破的消息便传到了江湖军的军营中,是时,辽国五京已全数落入金人手中。
李怜玉得知消息之后,道:“姐姐,我这便前往析津府,与金帝商议辽国南京、西京归属之事。”
甄玥道:“怜玉,我与你一同前去。”
李怜玉恬然一笑,与甄玥侧身上马,驶向北方。
三个时辰之后,析津府内,甄玥与李怜玉觐见完颜阿骨打。
甄玥、李怜玉道:“参见大金皇上。”
完颜阿骨打道:“平身。”
甄玥、李怜玉道:“谢皇上。”
完颜阿骨打道:“你二人此行所为何事?”
李怜玉道:“微臣特此前来请求皇上归还南朝旧地——燕云十六州。”
完颜阿骨打笑道:“宋国这般无人,竟派两女子前来讨要疆土?不过,宋国男人确是羸弱,刘延庆号称宋国大将,一日之间,十五万宋军不战自溃,偌大宋国,何足道哉。”
李怜玉道:“大宋以文治国,外事以和为贵,百姓富7777,庶安乐,民间和风一片。但燕云十六州本是南朝之地,且宋金事先有约,灭辽之后,燕云十六州当归还我大宋。”
完颜阿骨打道:“宋金确是有约在先,但辽国南京乃是我金军独自取之,宋廷一直无视宋金夹攻灭辽的约定,屡屡推延出兵。如今,我大金独自攻得析津府,宋国欲坐享其成,试问,世间可有这般道理?”
李怜玉道:“宋金宜修百年之好,勿要再作南北争锋,使得两国黎民安居乐业,共创和平繁荣盛世。若是皇上应允归还大宋燕云十六州,微臣即刻回京禀明圣上,请求圣上将先前赠予辽国的四十万岁币转赠金国,并请求圣上出犒军费,以慰金军攻占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之劳。”
完颜阿骨打稍作思索,道:“朕将遣使随你返回开封,与你一同觐见宋国皇上。”
李怜玉数次与金国使节往返于宋金两国交涉,宋金两国就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的归属一事终于达成一致:
一、宋国先前赠予辽国的四十万岁币,转赠金国。
二、宋国每年给予金国一百万缗析津府税钱。
三、宋金两国互贺正旦生辰,宋金两国于边境设立榷场交易。
四、金国将南京析津府及其所属六州(顺、檀、涿、易、蓟、景)划归宋国。
五、金国将西京大同府及其所属八州(武、应、朔、蔚等)划归宋国,宋国出犒军费,以慰金军攻占西京大同府的代价。
李怜玉返回江湖军军营,与甄玥一同率军前往析津府与金军交割。待甄玥、李怜玉进入析津府之后,二人不禁瞠目结舌。此时的析津府已然是一座空城,城中居民、钱财,统统已被金军掠去一空。
甄玥与李怜玉茫然走在飘雪的析津府街头,望着空空荡荡的街景,心中甚是悲凉。
李怜玉道:“不曾想过,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映入眼帘却是这般场景。”
甄玥道:“所幸你已经实现天慕的毕生夙愿,燕云十六州重归南朝怀抱。”
李怜玉道:“如此空城,何时得以复兴。”
甄玥道:“不妨你我留在析津府,招纳贤士,重振析津府昔日风光。”
这时,岳飞快步走来。
李怜玉道:“鹏举,何事如此匆忙?”
岳飞忧伤道:“家中方才来信,家父已然病故,鹏举请命返回汤阴为父守孝,望杨夫人准允。”
李怜玉道:“鹏举,一路心。枪法需时常练习,勿要生疏。”
岳飞道:“杨夫人之言,鹏举谨记在心,鹏举今日与杨夫人一别,不知何时能够再见,望杨夫人珍重。”
李怜玉微笑目送岳飞远行。
李怜玉道:“正如姐姐方才所言,眼见如此悲凉的空城,怜玉不愿弃之而去,明日怜玉便上书呈与圣上,恳请皇上改析津府为燕山府,册封姐姐为燕山府知府,我自荐为燕山府通判。我与姐姐励精图治,定还燕山府一片繁华生机。”
三日之后,李怜玉的奏折传至赵佶手中。垂拱殿内,赵佶召集蔡京商议。
赵佶道:“蔡爱卿,李怜玉呈请析津府更名燕山府一事,朕觉合情合理,朕已准奏。但李怜玉上书请任燕山府通判,并举荐甄玥为燕山府知府一事,朕尚在犹疑,不知蔡爱卿有何高见?”
蔡京心中盘算道:“若将甄玥、李怜玉置于北疆,我倒安心颇多,且若是金军袭来,其二人能为开封挡去金军攻势。若二人将燕山府治理得繁荣昌盛,金国势必心存觊觎前来攻取,以金军的战力,其二人定难守之,届时我便可禀明圣上,以御敌无术之由将其二人革职查办。若二人治理燕山府难见起色,我亦可以以知事无能之由将其二人贬出朝廷。其二人留在燕山府,着实对我有利无弊。”
蔡京道:“甄玥聪慧过人,颇具领袖能力,微臣相信燕山府在甄玥的治理下定能重铸辉煌。李怜玉冷毅果敢,处事沉稳,燕山府通判一职由其担任再适合不过。”
赵佶道:“朕先前听闻蔡爱卿与甄玥、李怜玉久有瓜葛,但今日蔡卿家无视前嫌,力荐二人,足见蔡卿家的博大胸怀。”
蔡京道:“微臣多谢皇上褒奖。”
赵佶道:“蔡爱卿你且先行退下,令你七日内汇集五百万缗钱,运往燕山府交予甄玥,助其重振燕山府。”
蔡京道:“微臣遵命。”(未完待续。)
甄玥阅信之后,道:“圣奉州距离析津府区区四百里,二皇子书信之时,完颜阿骨打已经率军出征,此战辽军集结诸多精锐部队,参战将领皆是常胜将军。相信萧德妃、萧干等人无法抵御金军的凶猛攻势,不日,析津府便会落入金军手中。”
李怜玉道:“雄州距析津府的距离远于圣奉州与析津府的距离,即便我等此刻整军前往,亦然赶不上此场战役。”
甄玥道:“只恐金军占据辽国南京之后,拒不履行先前与大宋约定的疆土划归协议。”
李怜玉道:“若真如此,我必当誓死前往析津府,与完颜阿骨打舌战。”
甄玥道:“我等此时出兵已然失时,且即便我等出兵,也难改变析津府落入金人手中的局面,不妨静待金军胜利之音,之后再作打算。”
二日之后,析津府被金军攻破的消息便传到了江湖军的军营中,是时,辽国五京已全数落入金人手中。
李怜玉得知消息之后,道:“姐姐,我这便前往析津府,与金帝商议辽国南京、西京归属之事。”
甄玥道:“怜玉,我与你一同前去。”
李怜玉恬然一笑,与甄玥侧身上马,驶向北方。
三个时辰之后,析津府内,甄玥与李怜玉觐见完颜阿骨打。
甄玥、李怜玉道:“参见大金皇上。”
完颜阿骨打道:“平身。”
甄玥、李怜玉道:“谢皇上。”
完颜阿骨打道:“你二人此行所为何事?”
李怜玉道:“微臣特此前来请求皇上归还南朝旧地——燕云十六州。”
完颜阿骨打笑道:“宋国这般无人,竟派两女子前来讨要疆土?不过,宋国男人确是羸弱,刘延庆号称宋国大将,一日之间,十五万宋军不战自溃,偌大宋国,何足道哉。”
李怜玉道:“大宋以文治国,外事以和为贵,百姓富7777,庶安乐,民间和风一片。但燕云十六州本是南朝之地,且宋金事先有约,灭辽之后,燕云十六州当归还我大宋。”
完颜阿骨打道:“宋金确是有约在先,但辽国南京乃是我金军独自取之,宋廷一直无视宋金夹攻灭辽的约定,屡屡推延出兵。如今,我大金独自攻得析津府,宋国欲坐享其成,试问,世间可有这般道理?”
李怜玉道:“宋金宜修百年之好,勿要再作南北争锋,使得两国黎民安居乐业,共创和平繁荣盛世。若是皇上应允归还大宋燕云十六州,微臣即刻回京禀明圣上,请求圣上将先前赠予辽国的四十万岁币转赠金国,并请求圣上出犒军费,以慰金军攻占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之劳。”
完颜阿骨打稍作思索,道:“朕将遣使随你返回开封,与你一同觐见宋国皇上。”
李怜玉数次与金国使节往返于宋金两国交涉,宋金两国就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的归属一事终于达成一致:
一、宋国先前赠予辽国的四十万岁币,转赠金国。
二、宋国每年给予金国一百万缗析津府税钱。
三、宋金两国互贺正旦生辰,宋金两国于边境设立榷场交易。
四、金国将南京析津府及其所属六州(顺、檀、涿、易、蓟、景)划归宋国。
五、金国将西京大同府及其所属八州(武、应、朔、蔚等)划归宋国,宋国出犒军费,以慰金军攻占西京大同府的代价。
李怜玉返回江湖军军营,与甄玥一同率军前往析津府与金军交割。待甄玥、李怜玉进入析津府之后,二人不禁瞠目结舌。此时的析津府已然是一座空城,城中居民、钱财,统统已被金军掠去一空。
甄玥与李怜玉茫然走在飘雪的析津府街头,望着空空荡荡的街景,心中甚是悲凉。
李怜玉道:“不曾想过,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映入眼帘却是这般场景。”
甄玥道:“所幸你已经实现天慕的毕生夙愿,燕云十六州重归南朝怀抱。”
李怜玉道:“如此空城,何时得以复兴。”
甄玥道:“不妨你我留在析津府,招纳贤士,重振析津府昔日风光。”
这时,岳飞快步走来。
李怜玉道:“鹏举,何事如此匆忙?”
岳飞忧伤道:“家中方才来信,家父已然病故,鹏举请命返回汤阴为父守孝,望杨夫人准允。”
李怜玉道:“鹏举,一路心。枪法需时常练习,勿要生疏。”
岳飞道:“杨夫人之言,鹏举谨记在心,鹏举今日与杨夫人一别,不知何时能够再见,望杨夫人珍重。”
李怜玉微笑目送岳飞远行。
李怜玉道:“正如姐姐方才所言,眼见如此悲凉的空城,怜玉不愿弃之而去,明日怜玉便上书呈与圣上,恳请皇上改析津府为燕山府,册封姐姐为燕山府知府,我自荐为燕山府通判。我与姐姐励精图治,定还燕山府一片繁华生机。”
三日之后,李怜玉的奏折传至赵佶手中。垂拱殿内,赵佶召集蔡京商议。
赵佶道:“蔡爱卿,李怜玉呈请析津府更名燕山府一事,朕觉合情合理,朕已准奏。但李怜玉上书请任燕山府通判,并举荐甄玥为燕山府知府一事,朕尚在犹疑,不知蔡爱卿有何高见?”
蔡京心中盘算道:“若将甄玥、李怜玉置于北疆,我倒安心颇多,且若是金军袭来,其二人能为开封挡去金军攻势。若二人将燕山府治理得繁荣昌盛,金国势必心存觊觎前来攻取,以金军的战力,其二人定难守之,届时我便可禀明圣上,以御敌无术之由将其二人革职查办。若二人治理燕山府难见起色,我亦可以以知事无能之由将其二人贬出朝廷。其二人留在燕山府,着实对我有利无弊。”
蔡京道:“甄玥聪慧过人,颇具领袖能力,微臣相信燕山府在甄玥的治理下定能重铸辉煌。李怜玉冷毅果敢,处事沉稳,燕山府通判一职由其担任再适合不过。”
赵佶道:“朕先前听闻蔡爱卿与甄玥、李怜玉久有瓜葛,但今日蔡卿家无视前嫌,力荐二人,足见蔡卿家的博大胸怀。”
蔡京道:“微臣多谢皇上褒奖。”
赵佶道:“蔡爱卿你且先行退下,令你七日内汇集五百万缗钱,运往燕山府交予甄玥,助其重振燕山府。”
蔡京道:“微臣遵命。”(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