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37 第440章 不堪一击
- 438 第441章 收服
- 439 第442章 狙杀
- 440 第443章 两败俱伤
- 441 第444章 末路
- 442 第445章 资本
- 443 第446章 天下震动
- 444 第447章 会盟草原
- 445 第448章 歃血为盟
- 446 第449章 广宁城下
- 447 第450章 穷途末路
- 448 第451章 拜祭
- 449 第452章 等待
- 450 第453章 紧逼
- 451 第454章 转变
- 452 第455章 肃反
- 453 第466章 顺利
- 454 第457章 路在何方
- 455 第458章 报纸
- 456 第459章 疯狂的崇祯
- 457 第460章 出征辽阳
- 458 第461章 愤怒的多尔衮
- 459 第462章 末路
- 460 第463章 难逃宿命〔上〕
- 461 第464章 难逃宿命〔中〕
- 462 第465章 难逃宿命〔下〕
- 463 第466章 迁都
- 464 第467章 剧变
- 465 第468章 勤王
- 466 第469章 截击
- 467 第470章 入京
- 468 第471章
- 469 第472章 目标京城
- 470 第473章 决战序幕
- 471 第474章 攻城
- 472 第475章 穴攻
- 473 第476章 掌控命运
- 474 第477章 藐视
- 475 第478章 论功行赏
- 476 第479章 廷议
- 477 第480章 兵发辽东
- 478 第481章 顽抗到底
- 479 第482章
- 480 第483章 大军北上
- 481 第484章 大乱到来
- 482 第484章 生机
- 483 第486章 蓄势
- 484 第487章 大西王
- 485 第485章 年号隆武
- 486 第486章 双明并立
- 487 第490章 大军压境
- 488 第491章 江宁
- 489 第489章 过江
- 490 第490章 南京
- 491 第491章 陷城
- 492 第492章 江南攻略
- 493 第493章 坚城扬州
- 494 第497章 真正想要的
- 495 第498章 帝国主义
- 496 第496章 海贸先行者〔上〕
- 497 第500章 海贸先行者〔下〕
- 498 第501章 规划
- 499 第502章
- 500 第503章 本王教你
- 501 第504章 厚待
- 502 第505这 帝国主义
- 503 第506章 无可选择
- 504 第504章 决不妥协
- 505 第505章
- 506 第506章 惊变
- 507 第507章 再无退路
- 508 第511章 心在海洋
- 509 第512章 出兵
- 510 第510章 对手
- 511 第511章 剑阁〔上〕
- 512 第515章 剑阁〔下〕
- 513 第516章 一触即发〔补完欠的了〕
- 514 第517章 八大王落幕〔上〕
- 515 第518章 八大王落幕〔下〕
- 516 第519章 大结局
- 517 完本9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50章 穷途末路
第450章 穷途末路
这是明清双方势力完全发生逆转的一战,在广宁之战之前,明军虽然屡屡战败,但是战略进攻的势头却是从来没有改变过。到了辽东巡抚王化贞在位期间,交好蒙古,说服蒙古大军联合兵进辽东,更是雄心勃勃的在广宁集结十余万大明精锐,只等蒙古援军到达,便即转守为攻。
但是这一切却是被一个汉人给终结了,这个汉人是当时的广宁游击,名字叫做孙得功。在蒙古人误期不至之时,孙得功极力劝说王化贞独自领军而前,但是随军向前却是密密安排心腹不断的散布建奴势大不可敌的谣言。
历史有的时候比小说还象小说,在蒙古大军约期不至的情况下。建奴也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只是派出数百骑迂回至十数万明军之前,马尾绑上树枝来回奔腾,就造成了一种大军铺天盖地的样子,而孙得功则是直接在军中大喝败了,败了,带着自己的麾下转身就跑。
十数万明军,竟然在这种连敌人都未看见的情况下,糊里糊涂的直接就地溃败!而建奴主力则是已经迂回至明军背后,建奴故意只是击溃了广宁军,放任他们向沙岭奔逃,精疲力竭的明军在沙岭被早已迂回到位的后金军堵住,书上说一直到四十年以后,这里的白尸还没有收完,晚上磷火辉煌,行人走夜路都不用打火把。
而在这次大战之中,也是涌现也了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而且这个人物如今也是距离广宁不远。那就是的‘飞将军’祖大寿,虽然飞将军是远自数百里而来,但是飞将军自然不是其他人能够相比的。甚至连地头蛇孙得功都是无法比拟,他的一千骑兵千骑绝尘,以孙得功望尘莫及的速度迅速的消失在远方,甚至连准备就序的建奴都未能拦下他,直接让他千骑绝尘跳出包围圈,一兵一卒都未损失。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是飞将军,广宁军最后的命运就是几乎全军覆没。而唯一逃出生天的自然是一手造成十数万人覆灭的孙得功所部,孙部都为骑兵,从包围圈中逃脱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广宁。在将王化贞等少量守军驱逐之后,也是将广宁城完好的交于了前来的建奴手中。
广宁一城之中储蓄的粮草可是可以供给十数万明军所用的,完全称的上是海量,历史上努尔哈赤从广宁搬走了两百门大炮,数以万计的铠甲,百万石的米豆和大批银两,一直到天启三年底才把战利品搬空,可见收获之丰!广宁所得,也是让努尔哈赤爆兵有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广宁之战之后,
建奴的势力几乎是一年内便是翻了几翻。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这个汉人中的jí'pǐn败类,也是最为牛叉的冒险投资者孙得功。
最为讽刺的是,孙得功因为这种功劳,也是终清一朝富贵荣华,甚至他们家乡各地都有为之立传立像!再一想到如今大肆为洪承畴、尚可喜、甚至施琅等立书建祠,歌颂他们为民族统一做出丰功伟绩!委实让人觉得,再思汪精卫,陈佛海等人岂非泪流满面,这是何等的不公啊!
广宁城城下,十数万大军齐聚。此时的联军已经不再是十一万,而是经过一通收降纳叛之后,人数猛增至十五万余。
对于这些降卒,自张俊卿至蒙古诸部,人人都是不太在意,这些人都是优良的炮灰,若是能用他们来减轻伤亡,这些人眉头都不会皱一下。更别说还会有另一个副作用,那便是降兵死的多了,也是可以大大减轻吃饭人的数量,对于自己的缴获也是可以多保留一些。
十数人齐聚广宁城下,城头守军虽然士气进一步低落,但是数次喊话之下,仍然是拒绝投降。张俊卿也算是看明白了,义州之所以如此轻易拿下,是因为城中只有百人不到的督战队,面对着数千意图活命的汉八旗,这些督战队的威信根本就经不起消耗,只是一通乱箭之后,义州守军便是直接绑了这些人出城。
但是广宁却是不一样,广宁做好辽东走廊的咽喉,建奴就算大撤退,也是在此留下了足有一个甲喇的兵力。不是满清还想再打回来,而是想用广宁多为辽东争取一些时间。但是他们却没想过,大举会盟的张俊卿的目标,也只是将早已经沦陷日久的广宁打成一片白地而已。对于更加遥远的辽东,张俊卿的兴趣根本不大,不仅是因为后勤,更因为宁武方面不想这么快让建奴咽气,毕竟建奴与蒙古人的持续消耗,这才是最符合宁武方面心理的。
而建奴如此配合,让近二千人马留下,里面的满人数量定然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这一战过后,只要成功让蒙古人屠城,那么无论是蒙古还是建奴,双方已经再没有了合作的基础。满人数量本来就不多,一次xìng被tú'shā了这么多,就算多尔衮再怎么想顾全大局,也不可能会冒着满人内部fèn'liè的危险再与蒙古结盟了。
在这种心态下,尽管张俊卿手中有着更强力的破城武器,但是他却根本就不会拿出来,不让蒙古人与建奴死拼一场,双方如何种下仇恨的种子?有仇恨就会有报复,有报复就有反
报复,尤其是如今建奴与蒙古实力相差不大情况下,双方的战争可能会维持个数年,甚至十数年之久。
蒙古人当然不会知道张俊卿的打算,没有建奴的干扰下,他们也是兴致极高的督促着降兵砍伐树木,制作各类攻城器械,各项攻城器械的制作也是十分顺利。而数万降兵在手,蒙古人的攻城‘欲’望也是极为强烈。毕竟损失不了自己的部众,但是一旦城破,却是会满载而归,这种净拿好处的事,是个人都会喜欢。
数日之后,满清方面也是试探着想来一次对广宁的解围。但是万余清军刚刚出现,五千血骑便直接迎了上去,而蒙古诸部更是紧随在后,随时准备痛打落水狗,似乎有镇西军在前,他们的攻击意图也是十分明显,再也不复往日见到建奴便矮了一截的感觉。
这一支多尔衮好不容易拼凑出来的解围大军,一见到敌方实力如此雄厚,根本连个照面也不打,飞速的再次向着辽东而去。
十月中,就在蒙古联军在广宁城下摩拳擦掌之时。遥远的盛京方向,气氛却是一片的沉寂。
皇太极的尸体也是已经被置于棺中,盛京之中也是一片的白缟,悲伤的气氛是有。但是却是完全抵不上城中诡异的气氛,皇太极虽死,但是满清仍在,而且皇太极死的极为突然,更是来不及立下什么继承人。这也是让盛京之中,数个有这个资格染指这个位置的人都是蠢蠢欲动。
大军退回盛京已经十数日了,这些时日来,关于继承人各方也是开始明争暗斗。原本支持率最高的豪格,却是因为皇太极暴毙,正黄旗下落不明,实力也是大为减弱。而单单一个薄弱镶黄旗和一个不受人重视的正蓝旗合共一万人不到,也是无法直面两白旗合共一万三千余人的挑战。
虽然两红旗如今态度暧昧,并未支持任何一方,但是这次征伐易飞失败,大军损失惨重之下。两红旗虽然在此战之前,两旗合共不到六千人,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说话能力,但是此时作为实力保存基本完好的存在,说话的声音也是立即大了不少。毕竟两红旗若是帮助多尔衮,多尔衮就会立即占据压倒xìng的优势。但是若是死保豪格,那豪格也就有了与两白旗一战之力。
但是两红旗内部却也是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话语,那就是正红旗旗主代善那可是努尔哈赤的长
子,按照皇长子继位的法则,代善也是有上位的资格。但是这种声音也是立即被代善强势给压制了,对于自保都不足的两红旗,若是敢产生这种想法,恐怕会被两大对峙势力第一时间联手平掉。
代善明显是明智的,他自己主动站出来宣示,康亲王府一系决不会参与争位之后。两红旗的地位也是一下子拨高了许多,两拨对峙的多尔衮、豪格等人也是不断的开始登门未见,希望他会支持自己的一方。
但是如今大败后的满清实在是经不起一场相互之间的攻伐,双方都是显得极为克制,双方都是默契的只是文争,而不是剑拔弩张。不过,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代善最后还是决定以稳定为首要的目标,在沉默数日后,也是旗帜鲜明的倒向了实力更加强大的两白旗。
两红旗的这一动作,立即让沸沸扬扬的争位风波划上了句号。而且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多尔衮并没有自己登上帝位,而是将八岁的福临扶上帝位,自己出任大清摄政王,也就是太上皇。
既然在位的不是多尔衮,豪格虽然不情愿,但是也不得不低头一步。默认了这个决策,也是同意与多尔衮并列摄政王,只不过,他这个摄政王却是虚的。在代善的支持下,多尔衮完全就是大权独揽,只是客气的给了豪格建议权罢了,至于决断,自然是与之毫无干系。虽然终于登上了数十年来念念不忘的大清最高位置,却是一点也没有他想象中的志得意满。相反,在皇太极横死留下的这副烂摊子,他甚至有一种冲动,将这个位置直接扔给豪格。局势的崩坏程度之快,也是让他几乎没有yī'yè睡的着觉。这次的危机甚至比皇太极继位时,更加的险恶!皇太极登位之时,虽然也是后金总崩溃前昔,但是那也只是内部矛盾升级而已,后金在战场上依旧是无敌,战无不胜。但是这一次,大败而归,强敌压境,多尔衮怎么看,也看不出大清还有什么希望。
..
但是这一切却是被一个汉人给终结了,这个汉人是当时的广宁游击,名字叫做孙得功。在蒙古人误期不至之时,孙得功极力劝说王化贞独自领军而前,但是随军向前却是密密安排心腹不断的散布建奴势大不可敌的谣言。
历史有的时候比小说还象小说,在蒙古大军约期不至的情况下。建奴也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只是派出数百骑迂回至十数万明军之前,马尾绑上树枝来回奔腾,就造成了一种大军铺天盖地的样子,而孙得功则是直接在军中大喝败了,败了,带着自己的麾下转身就跑。
十数万明军,竟然在这种连敌人都未看见的情况下,糊里糊涂的直接就地溃败!而建奴主力则是已经迂回至明军背后,建奴故意只是击溃了广宁军,放任他们向沙岭奔逃,精疲力竭的明军在沙岭被早已迂回到位的后金军堵住,书上说一直到四十年以后,这里的白尸还没有收完,晚上磷火辉煌,行人走夜路都不用打火把。
而在这次大战之中,也是涌现也了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而且这个人物如今也是距离广宁不远。那就是的‘飞将军’祖大寿,虽然飞将军是远自数百里而来,但是飞将军自然不是其他人能够相比的。甚至连地头蛇孙得功都是无法比拟,他的一千骑兵千骑绝尘,以孙得功望尘莫及的速度迅速的消失在远方,甚至连准备就序的建奴都未能拦下他,直接让他千骑绝尘跳出包围圈,一兵一卒都未损失。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是飞将军,广宁军最后的命运就是几乎全军覆没。而唯一逃出生天的自然是一手造成十数万人覆灭的孙得功所部,孙部都为骑兵,从包围圈中逃脱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广宁。在将王化贞等少量守军驱逐之后,也是将广宁城完好的交于了前来的建奴手中。
广宁一城之中储蓄的粮草可是可以供给十数万明军所用的,完全称的上是海量,历史上努尔哈赤从广宁搬走了两百门大炮,数以万计的铠甲,百万石的米豆和大批银两,一直到天启三年底才把战利品搬空,可见收获之丰!广宁所得,也是让努尔哈赤爆兵有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广宁之战之后,
建奴的势力几乎是一年内便是翻了几翻。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这个汉人中的jí'pǐn败类,也是最为牛叉的冒险投资者孙得功。
最为讽刺的是,孙得功因为这种功劳,也是终清一朝富贵荣华,甚至他们家乡各地都有为之立传立像!再一想到如今大肆为洪承畴、尚可喜、甚至施琅等立书建祠,歌颂他们为民族统一做出丰功伟绩!委实让人觉得,再思汪精卫,陈佛海等人岂非泪流满面,这是何等的不公啊!
广宁城城下,十数万大军齐聚。此时的联军已经不再是十一万,而是经过一通收降纳叛之后,人数猛增至十五万余。
对于这些降卒,自张俊卿至蒙古诸部,人人都是不太在意,这些人都是优良的炮灰,若是能用他们来减轻伤亡,这些人眉头都不会皱一下。更别说还会有另一个副作用,那便是降兵死的多了,也是可以大大减轻吃饭人的数量,对于自己的缴获也是可以多保留一些。
十数人齐聚广宁城下,城头守军虽然士气进一步低落,但是数次喊话之下,仍然是拒绝投降。张俊卿也算是看明白了,义州之所以如此轻易拿下,是因为城中只有百人不到的督战队,面对着数千意图活命的汉八旗,这些督战队的威信根本就经不起消耗,只是一通乱箭之后,义州守军便是直接绑了这些人出城。
但是广宁却是不一样,广宁做好辽东走廊的咽喉,建奴就算大撤退,也是在此留下了足有一个甲喇的兵力。不是满清还想再打回来,而是想用广宁多为辽东争取一些时间。但是他们却没想过,大举会盟的张俊卿的目标,也只是将早已经沦陷日久的广宁打成一片白地而已。对于更加遥远的辽东,张俊卿的兴趣根本不大,不仅是因为后勤,更因为宁武方面不想这么快让建奴咽气,毕竟建奴与蒙古人的持续消耗,这才是最符合宁武方面心理的。
而建奴如此配合,让近二千人马留下,里面的满人数量定然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这一战过后,只要成功让蒙古人屠城,那么无论是蒙古还是建奴,双方已经再没有了合作的基础。满人数量本来就不多,一次xìng被tú'shā了这么多,就算多尔衮再怎么想顾全大局,也不可能会冒着满人内部fèn'liè的危险再与蒙古结盟了。
在这种心态下,尽管张俊卿手中有着更强力的破城武器,但是他却根本就不会拿出来,不让蒙古人与建奴死拼一场,双方如何种下仇恨的种子?有仇恨就会有报复,有报复就有反
报复,尤其是如今建奴与蒙古实力相差不大情况下,双方的战争可能会维持个数年,甚至十数年之久。
蒙古人当然不会知道张俊卿的打算,没有建奴的干扰下,他们也是兴致极高的督促着降兵砍伐树木,制作各类攻城器械,各项攻城器械的制作也是十分顺利。而数万降兵在手,蒙古人的攻城‘欲’望也是极为强烈。毕竟损失不了自己的部众,但是一旦城破,却是会满载而归,这种净拿好处的事,是个人都会喜欢。
数日之后,满清方面也是试探着想来一次对广宁的解围。但是万余清军刚刚出现,五千血骑便直接迎了上去,而蒙古诸部更是紧随在后,随时准备痛打落水狗,似乎有镇西军在前,他们的攻击意图也是十分明显,再也不复往日见到建奴便矮了一截的感觉。
这一支多尔衮好不容易拼凑出来的解围大军,一见到敌方实力如此雄厚,根本连个照面也不打,飞速的再次向着辽东而去。
十月中,就在蒙古联军在广宁城下摩拳擦掌之时。遥远的盛京方向,气氛却是一片的沉寂。
皇太极的尸体也是已经被置于棺中,盛京之中也是一片的白缟,悲伤的气氛是有。但是却是完全抵不上城中诡异的气氛,皇太极虽死,但是满清仍在,而且皇太极死的极为突然,更是来不及立下什么继承人。这也是让盛京之中,数个有这个资格染指这个位置的人都是蠢蠢欲动。
大军退回盛京已经十数日了,这些时日来,关于继承人各方也是开始明争暗斗。原本支持率最高的豪格,却是因为皇太极暴毙,正黄旗下落不明,实力也是大为减弱。而单单一个薄弱镶黄旗和一个不受人重视的正蓝旗合共一万人不到,也是无法直面两白旗合共一万三千余人的挑战。
虽然两红旗如今态度暧昧,并未支持任何一方,但是这次征伐易飞失败,大军损失惨重之下。两红旗虽然在此战之前,两旗合共不到六千人,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说话能力,但是此时作为实力保存基本完好的存在,说话的声音也是立即大了不少。毕竟两红旗若是帮助多尔衮,多尔衮就会立即占据压倒xìng的优势。但是若是死保豪格,那豪格也就有了与两白旗一战之力。
但是两红旗内部却也是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话语,那就是正红旗旗主代善那可是努尔哈赤的长
子,按照皇长子继位的法则,代善也是有上位的资格。但是这种声音也是立即被代善强势给压制了,对于自保都不足的两红旗,若是敢产生这种想法,恐怕会被两大对峙势力第一时间联手平掉。
代善明显是明智的,他自己主动站出来宣示,康亲王府一系决不会参与争位之后。两红旗的地位也是一下子拨高了许多,两拨对峙的多尔衮、豪格等人也是不断的开始登门未见,希望他会支持自己的一方。
但是如今大败后的满清实在是经不起一场相互之间的攻伐,双方都是显得极为克制,双方都是默契的只是文争,而不是剑拔弩张。不过,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代善最后还是决定以稳定为首要的目标,在沉默数日后,也是旗帜鲜明的倒向了实力更加强大的两白旗。
两红旗的这一动作,立即让沸沸扬扬的争位风波划上了句号。而且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多尔衮并没有自己登上帝位,而是将八岁的福临扶上帝位,自己出任大清摄政王,也就是太上皇。
既然在位的不是多尔衮,豪格虽然不情愿,但是也不得不低头一步。默认了这个决策,也是同意与多尔衮并列摄政王,只不过,他这个摄政王却是虚的。在代善的支持下,多尔衮完全就是大权独揽,只是客气的给了豪格建议权罢了,至于决断,自然是与之毫无干系。虽然终于登上了数十年来念念不忘的大清最高位置,却是一点也没有他想象中的志得意满。相反,在皇太极横死留下的这副烂摊子,他甚至有一种冲动,将这个位置直接扔给豪格。局势的崩坏程度之快,也是让他几乎没有yī'yè睡的着觉。这次的危机甚至比皇太极继位时,更加的险恶!皇太极登位之时,虽然也是后金总崩溃前昔,但是那也只是内部矛盾升级而已,后金在战场上依旧是无敌,战无不胜。但是这一次,大败而归,强敌压境,多尔衮怎么看,也看不出大清还有什么希望。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