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43 第446章 天下震动
- 444 第447章 会盟草原
- 445 第448章 歃血为盟
- 446 第449章 广宁城下
- 447 第450章 穷途末路
- 448 第451章 拜祭
- 449 第452章 等待
- 450 第453章 紧逼
- 451 第454章 转变
- 452 第455章 肃反
- 453 第466章 顺利
- 454 第457章 路在何方
- 455 第458章 报纸
- 456 第459章 疯狂的崇祯
- 457 第460章 出征辽阳
- 458 第461章 愤怒的多尔衮
- 459 第462章 末路
- 460 第463章 难逃宿命〔上〕
- 461 第464章 难逃宿命〔中〕
- 462 第465章 难逃宿命〔下〕
- 463 第466章 迁都
- 464 第467章 剧变
- 465 第468章 勤王
- 466 第469章 截击
- 467 第470章 入京
- 468 第471章
- 469 第472章 目标京城
- 470 第473章 决战序幕
- 471 第474章 攻城
- 472 第475章 穴攻
- 473 第476章 掌控命运
- 474 第477章 藐视
- 475 第478章 论功行赏
- 476 第479章 廷议
- 477 第480章 兵发辽东
- 478 第481章 顽抗到底
- 479 第482章
- 480 第483章 大军北上
- 481 第484章 大乱到来
- 482 第484章 生机
- 483 第486章 蓄势
- 484 第487章 大西王
- 485 第485章 年号隆武
- 486 第486章 双明并立
- 487 第490章 大军压境
- 488 第491章 江宁
- 489 第489章 过江
- 490 第490章 南京
- 491 第491章 陷城
- 492 第492章 江南攻略
- 493 第493章 坚城扬州
- 494 第497章 真正想要的
- 495 第498章 帝国主义
- 496 第496章 海贸先行者〔上〕
- 497 第500章 海贸先行者〔下〕
- 498 第501章 规划
- 499 第502章
- 500 第503章 本王教你
- 501 第504章 厚待
- 502 第505这 帝国主义
- 503 第506章 无可选择
- 504 第504章 决不妥协
- 505 第505章
- 506 第506章 惊变
- 507 第507章 再无退路
- 508 第511章 心在海洋
- 509 第512章 出兵
- 510 第510章 对手
- 511 第511章 剑阁〔上〕
- 512 第515章 剑阁〔下〕
- 513 第516章 一触即发〔补完欠的了〕
- 514 第517章 八大王落幕〔上〕
- 515 第518章 八大王落幕〔下〕
- 516 第519章 大结局
- 517 完本9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66章 顺利
第466章 顺利
虽然官府下放的物资并不是很多,每户只有一石多点的米粮。这点米粮若是撑开肚皮来吃,最多只够一户人家吃上半个月不到,但是好在普通百姓都是艰苦的日子过惯了,有这些米粮,若是再多挖些野菜,树皮,以及普通百姓们的各种生存法门,还是能够将就的熬过去一两个月时间。至于到时该怎么办,他们根本不会去考虑那么久远以后的事情。
真正让他们欢喜的是,今年虽然官府杀人杀的几乎让他们吓破了胆,几乎将他们原本尊敬的乡绅们一扫而空。但是在发现这些乡绅们不见了的同时,百姓们也是发现,往年这个时候便会前来收帐的人也是再也不见了踪影。
而新入驻他们附近的所谓保长,甲长等也是在一队队的士兵的护送下,将一箱箱的纸条摆在他们面前。正当他们惶恐不安之时,这些新来的代表着新的官府的小吏们却是直接拿着火把,将这些欠条全部一烧而空,更是当众许诺,他们之前所欠的各种高利贷全部作废!
在普通百姓眼中,这些小吏就是代表着官府。既然他们说了作废,那想必官府也是这个意思,顿时每个饱受这些高利贷利滚利伤害的百姓都是跪地痛哭流涕。他们中许多人,都是深受这种高利贷的折磨,许多人都是爷传子,子传孙,有的甚至都是传了十数代,却还是看不到还清的希望。许多破产的百姓不仅还不起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已经翻成了天文数字的本金,甚至连一日多似一日的利息都是还的极为艰难。
虽然只是一个小举动,但是却是一下子把众多百姓的人心给收拢了起来。从来就未见过这种官府,不仅没有逼迫着百姓交纳赋税,相反却是分田分粮,而且还是为他们免去了祖祖辈辈的高利贷。这种官府一下子也是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其实百姓们的要求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便拥戴于谁。
在一片感激声中,这些小吏们也是向百姓们仔细了解释了以后每亩田地所需要交纳的赋税,以及镇西军的各项惠民政策。若说之前百姓还只是感激,再三询问只是亩产交纳两斗的田赋后,许多人更是直接对镇西军这个新来的,可以说十分陌生的政fu完全的死心踏地。
虽然看似简单的手段,却是一下子将民心收拢起来,而民心的向背也是决定了镇西军注定在陕西站的稳稳的。在初步取得了民心之后,沈昱也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陕西大开发的战略,肃反行动的本意是肃清地方上任何阻挠新政的势力,但是也是
取得了另外一个注定的副作用,那便是这些缙绅积累十数代下来的钱粮!这是一笔大的都让沈昱都有些口干舌燥的财富!
陕西是大明首乱之地,各地建堡自守也是常态。因此,旧军承担了攻打这些缙绅的任何,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同时也是承担了巨大的伤亡。但是他们在拿到之前说好的三成财富之后,所有人都是欢呼雀跃,毕竟他们拿到是货真价实的三成。而不是原本在大明效力时,层层克扣下来的残渣!新生势力官场的廉洁更不是旧军队能够想象的,而有着他们的监督,旧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也是再也难以从中上下其手。
参战的陕西旧军数万人,不仅每个生还的人都是拿到按军功来赏赐下来的从数两到五十两不等的赏银,每个伤残阵亡的将士也是在拿到自己应得的赏银之后,更是外加三十两到五十两不等的伤残阵亡抚恤,保证他们在失去家中顶梁柱之后,家人依旧能够安然的活下去。一时间,手头从未如此宽裕的将士们也是欢声雷动,士气高昂到顶点。尤其是看到对伤残阵亡的将士的抚恤后,再也不是人人畏战,尽去后顾之忧之后,军队的面貌也是为之一新。
但是沈昱也并没有让高级将领们不满,毕竟这些人比起数量众多的士兵,他们的人数就稀少的多了。因此,在拿到最少数百两,最多数千两的赏银后,他们也是十分满意,毕竟一次征战,他们的所得就已经超过这些年虚兵吃空饷,以及各种灰色收入的全部!
虽然收获的钱粮也是运去山西近三成,再加上数万官兵的赏赐所耗,还有各级官吏的赏赐之后,但是沈昱手中仍然握着近三百万两的银子,以及高达两百万石的粮食!钱粮充足之下,沈昱也是仿效山西已经行之有效的经验,开始招募百姓兴修水利,开挖灌井。
缙绅们liú'xuè流泪,却是换来普通百姓,官军和陕西上下官吏的一片满足。
无数的陕西百姓也是踊跃应对招募,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可以让家中的壮汉能够在官府这种工程中吃饱,减轻家庭的粮食消耗,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从各个甲长口中得知这些工程对他们的作用。
挖出灌井可以保证干旱年景依旧可以保障收成,至于水利就更不用这些甲长们解释了,这些普通百姓完全明白水渠一旦修成后,对于他们刚刚分得的宝贵田地的意义。因此,一声令下,一片死寂了十数年的陕西也是重新散发出了活力。
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是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百姓在热火朝天的干着伙,在他们瘦弱而且一脸菜色的脸孔上,再也不复之前年复一年的麻木,让人也是能够看到着他们对于明天的期盼和热情。
在进行一系列的惠民和与民休养的政策下,沈昱的新政fu各种政策也是出奇的顺利,无论是人口普查,还是清点田亩,都是顺利的令人惊奇。在没有了能够有力的阻挠政策通行的大缙绅们后,其他的小地主以及刚刚分到田地的百姓对于新政fu的各项工作也是极为支持,而各个保长以及甲长的直接管理下,更是让陕西最贫瘠的山区出现一点风吹草动都隐瞒不住。
整个陕西的人口普查在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就已经清点完毕,这种效率虽然还远远比不上后世,但是对于这个政令根本下不了乡的封建时代,已经可以称之为难得的奇迹了。在拿到户籍报告后,沈昱也是十分忧心的发现,八百里秦川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残破。历经流寇与官军的不断鏖战,整个山西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危险线之下。大明中叶,甚至到了天启年间,陕西的户籍还是有着一百多万户,近六百万人
但是如今却是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万人,而经历过自己一番清洗,人数更是下降了近十万!可以说,如今的秦川根本就已经不是那个物产丰厚,足以自给自足的关中了。如今陕西最关键的便是与民休养,尽快的恢复人力!而不断的战乱也是让许多的百姓游荡于山区之中,在沈昱估计中,这些rén'dà概还是有着数十万,只要将他们全部劝出山区,关中大地也许还能恢复一些生气。
但是强行搜出,不仅会花费巨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果还不是太好。也许也是只能等待陕西慢慢安定下来,百姓们能够安好的活的下来,这些百姓就会自发的从山区出来。不过,陕西如此残破,除了取自那些缙绅的田地,其他的田赋今年是不用指望了。来年能够收回百分之一的成本就已经是十分乐观的想法了,不过沈昱并不担心,他十分认同易飞在委派他来陕西时特意所说的一段话。
“官府的职能是什么?官府的职能就是挣钱!这似乎是与商贾一般,但是不同于商贾的是,官府除了会挣钱,还得会花钱。虽然陕西的样子,估计花出去的钱,十年甚至数十年都收不回来,但是我们还是要去花钱,而且还得舍得花钱,这钱只要花出去,才有挣回来的那天!”
虽然易飞
这话说的十分的浅显,甚至都有些粗俗了,但是道理却是十分的深刻。至少沈昱在不断的品味之下,也是深以为然,陕西大地虽然残破,但是努力经营之下,还是会慢慢恢复他本来的模样。
而且这些钱还是花在了正处,比起活民百万,些许钱财算的了什么?至少在信奉阳明心学的沈昱看来,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而易飞对于知识的尊重,也就是教化方面的决心,也是让沈昱赞叹不已。
文人好名,沈昱也不例外。能够亲手经办众多的学堂,必然会让自己之名跟随这些学堂流传后世,也是让沈昱最为的兴奋。若是在大明别处,沈昱估计也是只能想想,毕竟没有一个帝王能够容忍有人控制这么多的学堂,毕竟这些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出来就是为吏为官,无论什么帝王都不会容忍一个人的门生故吏如此众多!但是在镇西军治下,却是根本没有这个问题,镇西军培养的学生都是以培养实际能力为主,不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教材。虽然对于这种不侍奉夫子微言晓义的作法不认同,甚至有些抵制心理,但是信奉阳明心学只注重知行合一的沈昱,却也是挑不出来这种教育方法的不对之处,因此也并不是太过于反对。“不过,眼下让百姓先吃饱穿暖才是正事。圣人不也说了,仓禀足,知廉仪。最迟今年下半年,老夫便可开始大办官学了,如今倒不用过急。”各项事情进展顺利之下,沈昱也是心情大好的遥想着。
..
真正让他们欢喜的是,今年虽然官府杀人杀的几乎让他们吓破了胆,几乎将他们原本尊敬的乡绅们一扫而空。但是在发现这些乡绅们不见了的同时,百姓们也是发现,往年这个时候便会前来收帐的人也是再也不见了踪影。
而新入驻他们附近的所谓保长,甲长等也是在一队队的士兵的护送下,将一箱箱的纸条摆在他们面前。正当他们惶恐不安之时,这些新来的代表着新的官府的小吏们却是直接拿着火把,将这些欠条全部一烧而空,更是当众许诺,他们之前所欠的各种高利贷全部作废!
在普通百姓眼中,这些小吏就是代表着官府。既然他们说了作废,那想必官府也是这个意思,顿时每个饱受这些高利贷利滚利伤害的百姓都是跪地痛哭流涕。他们中许多人,都是深受这种高利贷的折磨,许多人都是爷传子,子传孙,有的甚至都是传了十数代,却还是看不到还清的希望。许多破产的百姓不仅还不起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已经翻成了天文数字的本金,甚至连一日多似一日的利息都是还的极为艰难。
虽然只是一个小举动,但是却是一下子把众多百姓的人心给收拢了起来。从来就未见过这种官府,不仅没有逼迫着百姓交纳赋税,相反却是分田分粮,而且还是为他们免去了祖祖辈辈的高利贷。这种官府一下子也是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其实百姓们的要求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便拥戴于谁。
在一片感激声中,这些小吏们也是向百姓们仔细了解释了以后每亩田地所需要交纳的赋税,以及镇西军的各项惠民政策。若说之前百姓还只是感激,再三询问只是亩产交纳两斗的田赋后,许多人更是直接对镇西军这个新来的,可以说十分陌生的政fu完全的死心踏地。
虽然看似简单的手段,却是一下子将民心收拢起来,而民心的向背也是决定了镇西军注定在陕西站的稳稳的。在初步取得了民心之后,沈昱也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陕西大开发的战略,肃反行动的本意是肃清地方上任何阻挠新政的势力,但是也是
取得了另外一个注定的副作用,那便是这些缙绅积累十数代下来的钱粮!这是一笔大的都让沈昱都有些口干舌燥的财富!
陕西是大明首乱之地,各地建堡自守也是常态。因此,旧军承担了攻打这些缙绅的任何,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同时也是承担了巨大的伤亡。但是他们在拿到之前说好的三成财富之后,所有人都是欢呼雀跃,毕竟他们拿到是货真价实的三成。而不是原本在大明效力时,层层克扣下来的残渣!新生势力官场的廉洁更不是旧军队能够想象的,而有着他们的监督,旧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也是再也难以从中上下其手。
参战的陕西旧军数万人,不仅每个生还的人都是拿到按军功来赏赐下来的从数两到五十两不等的赏银,每个伤残阵亡的将士也是在拿到自己应得的赏银之后,更是外加三十两到五十两不等的伤残阵亡抚恤,保证他们在失去家中顶梁柱之后,家人依旧能够安然的活下去。一时间,手头从未如此宽裕的将士们也是欢声雷动,士气高昂到顶点。尤其是看到对伤残阵亡的将士的抚恤后,再也不是人人畏战,尽去后顾之忧之后,军队的面貌也是为之一新。
但是沈昱也并没有让高级将领们不满,毕竟这些人比起数量众多的士兵,他们的人数就稀少的多了。因此,在拿到最少数百两,最多数千两的赏银后,他们也是十分满意,毕竟一次征战,他们的所得就已经超过这些年虚兵吃空饷,以及各种灰色收入的全部!
虽然收获的钱粮也是运去山西近三成,再加上数万官兵的赏赐所耗,还有各级官吏的赏赐之后,但是沈昱手中仍然握着近三百万两的银子,以及高达两百万石的粮食!钱粮充足之下,沈昱也是仿效山西已经行之有效的经验,开始招募百姓兴修水利,开挖灌井。
缙绅们liú'xuè流泪,却是换来普通百姓,官军和陕西上下官吏的一片满足。
无数的陕西百姓也是踊跃应对招募,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可以让家中的壮汉能够在官府这种工程中吃饱,减轻家庭的粮食消耗,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从各个甲长口中得知这些工程对他们的作用。
挖出灌井可以保证干旱年景依旧可以保障收成,至于水利就更不用这些甲长们解释了,这些普通百姓完全明白水渠一旦修成后,对于他们刚刚分得的宝贵田地的意义。因此,一声令下,一片死寂了十数年的陕西也是重新散发出了活力。
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是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百姓在热火朝天的干着伙,在他们瘦弱而且一脸菜色的脸孔上,再也不复之前年复一年的麻木,让人也是能够看到着他们对于明天的期盼和热情。
在进行一系列的惠民和与民休养的政策下,沈昱的新政fu各种政策也是出奇的顺利,无论是人口普查,还是清点田亩,都是顺利的令人惊奇。在没有了能够有力的阻挠政策通行的大缙绅们后,其他的小地主以及刚刚分到田地的百姓对于新政fu的各项工作也是极为支持,而各个保长以及甲长的直接管理下,更是让陕西最贫瘠的山区出现一点风吹草动都隐瞒不住。
整个陕西的人口普查在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就已经清点完毕,这种效率虽然还远远比不上后世,但是对于这个政令根本下不了乡的封建时代,已经可以称之为难得的奇迹了。在拿到户籍报告后,沈昱也是十分忧心的发现,八百里秦川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残破。历经流寇与官军的不断鏖战,整个山西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危险线之下。大明中叶,甚至到了天启年间,陕西的户籍还是有着一百多万户,近六百万人
但是如今却是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万人,而经历过自己一番清洗,人数更是下降了近十万!可以说,如今的秦川根本就已经不是那个物产丰厚,足以自给自足的关中了。如今陕西最关键的便是与民休养,尽快的恢复人力!而不断的战乱也是让许多的百姓游荡于山区之中,在沈昱估计中,这些rén'dà概还是有着数十万,只要将他们全部劝出山区,关中大地也许还能恢复一些生气。
但是强行搜出,不仅会花费巨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果还不是太好。也许也是只能等待陕西慢慢安定下来,百姓们能够安好的活的下来,这些百姓就会自发的从山区出来。不过,陕西如此残破,除了取自那些缙绅的田地,其他的田赋今年是不用指望了。来年能够收回百分之一的成本就已经是十分乐观的想法了,不过沈昱并不担心,他十分认同易飞在委派他来陕西时特意所说的一段话。
“官府的职能是什么?官府的职能就是挣钱!这似乎是与商贾一般,但是不同于商贾的是,官府除了会挣钱,还得会花钱。虽然陕西的样子,估计花出去的钱,十年甚至数十年都收不回来,但是我们还是要去花钱,而且还得舍得花钱,这钱只要花出去,才有挣回来的那天!”
虽然易飞
这话说的十分的浅显,甚至都有些粗俗了,但是道理却是十分的深刻。至少沈昱在不断的品味之下,也是深以为然,陕西大地虽然残破,但是努力经营之下,还是会慢慢恢复他本来的模样。
而且这些钱还是花在了正处,比起活民百万,些许钱财算的了什么?至少在信奉阳明心学的沈昱看来,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而易飞对于知识的尊重,也就是教化方面的决心,也是让沈昱赞叹不已。
文人好名,沈昱也不例外。能够亲手经办众多的学堂,必然会让自己之名跟随这些学堂流传后世,也是让沈昱最为的兴奋。若是在大明别处,沈昱估计也是只能想想,毕竟没有一个帝王能够容忍有人控制这么多的学堂,毕竟这些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出来就是为吏为官,无论什么帝王都不会容忍一个人的门生故吏如此众多!但是在镇西军治下,却是根本没有这个问题,镇西军培养的学生都是以培养实际能力为主,不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八股文之类的教材。虽然对于这种不侍奉夫子微言晓义的作法不认同,甚至有些抵制心理,但是信奉阳明心学只注重知行合一的沈昱,却也是挑不出来这种教育方法的不对之处,因此也并不是太过于反对。“不过,眼下让百姓先吃饱穿暖才是正事。圣人不也说了,仓禀足,知廉仪。最迟今年下半年,老夫便可开始大办官学了,如今倒不用过急。”各项事情进展顺利之下,沈昱也是心情大好的遥想着。
..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