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我不是山越
- 2 第2章 山越非山越
- 3 第3章 李煜的外挂
- 4 第4章 下山去赶圩
- 5 第5章 第一次赶集
- 6 第6章 真实的底层
- 7 第7章 铸就革命魂
- 8 第8章 进击的李煜
- 9 第9章 麻烦找上门
- 10 第10章 死间的启用
- 11 第11章 村子的危机
- 12 第12章 祖横要复仇
- 13 第13章 祖横的报复
- 14 第14章 世家的尊严
- 15 第15章 祖横的陨落
- 16 第16章 就职的演说
- 17 第17章 正式的就职
- 18 第18章 国有与承包
- 19 第19章 制度的推行
- 20 第20章 第二次赶集
- 21 第21章 冬日入侵者
- 22 第22章 野兽和羽绒
- 23 第23章 第一年春节
- 24 第24章 墨门徒杨浪
- 25 第25章 墨家与共产
- 26 第26章 初见卞玲珑
- 27 第27章 闪电级定情
- 28 第28章 闹剧与演讲
- 29 第29章 离别和赠礼
- 30 第30章 拜访陵阳令
- 31 第31章 愉快的初会
- 32 第32章 合并与坞堡
- 33 第33章 墨门与刘宏
- 34 第34章 领地建设忙
- 35 第35章 交心卞玲珑
- 36 第36章 墨门的拜访
- 37 第37章 传承者林铭(上)
- 38 第38章 传承者林铭(下)
- 39 第39章 好坏两消息
- 40 第40章 李煜入墨门
- 41 第41章 杨浪说战争
- 42 第42章 王幸要行动
- 43 第43章 只能去反抗
- 44 第44章 战士们出征
- 45 第45章 纯粹欺负人
- 46 第46章 战后庆功宴
- 47 第47章 割地又赔款
- 48 第48章 祖家来亲戚
- 49 第49章 祖家祖大荣
- 50 第50章 招揽祖大荣
- 51 第51章 陈韬的密告
- 52 第52章 自治区通过
- 53 第53章 李氏的反应
- 54 第54章 自治区成立
- 55 第55章 人事和人才
- 56 第56章 后续人才至
- 57 第57章 人才一箩筐
- 58 第58章 幸福的烦恼
- 59 第59章 决策进行时
- 60 第60章 大肚子山民
- 61 第61章 打虫和预防
- 62 第62章 狠狠刷声望
- 63 第63章 深山工业区
- 64 第64章 徐福找上门
- 65 第65章 门徒徐元直
- 66 第66章 大建设开始
- 67 第67章 江夏蛮作乱
- 68 第68章 第一次远征
- 69 第69章 战马的补充
- 70 第70章 真正的目的
- 71 第71章 目标天柱山
- 72 第72章 奇袭天柱山
- 73 第73章 别小看世家
- 74 第74章 屠杀与救人
- 75 第75章 陆康的奏章
- 76 第76章 朝廷文书到
- 77 第77章 英烈纪念碑
- 78 第78章 纸厂出新纸
- 79 第79章 商人的云集
- 80 第80章 引来了大鱼
- 81 第81章 初至自治区
- 82 第82章 新颖的客店
- 83 第83章 少东家糜竺
- 84 第84章 蔡邕和顾雍
- 85 第85章 李煜的强势
- 86 第86章 加深的合作
- 87 第87章 泄露的情报
- 88 第88章 幕后的黑手
- 89 第89章 急忙去访贤
- 90 第90章 开价揽二贤
- 91 第91章 李煜的野心
- 92 第92章 糜竺要交易
- 93 第93章 坑惨了糜竺
- 94 第94章 何人不识君
- 95 第95章 三猛士应召
- 96 第96章 欧阳行遭举
- 97 第97章 迁至桃源镇
- 98 第98章 感恩的黄忠
- 99 第99章 关羽和典韦
- 100 第100章 神兵赠猛将
- 101 第101章 墨门的瑰宝
- 102 第102章 丰收的季节
- 103 第103章 暗中的争斗
- 104 第104章 李煜的后手
- 105 第105章 门阀级峰会
- 106 第106章 陈氏的决定
- 107 第107章 迁居与人事
- 108 第108章 徐福说赵风
- 109 第109章 天降的缘分
- 110 第110章 刘宏的苦恼
- 111 第111章 作物大封锁
- 112 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
- 113 第113章 雕版印刷术
- 114 第114章 全民大扫盲
- 115 第115章 刘宏建汉魂
- 116 第116章 卞玲珑有孕
- 117 第117章 农业新高度
- 118 第118章 管宁的族弟
- 119 第119章 与张角初见
- 120 第120章 张角托后事
- 121 第121章 张宁和黄乱
- 122 第122章 工会与野望
- 123 第123章 工会大整顿(上)
- 124 第124章 工会大整顿(下)
- 125 第125章 悄然的变化
- 126 第126章 瘟疫大爆发
- 127 第127章 最后的宁静
- 128 第1章 主事欲兴师
- 129 第2章 黄巾乱爆发
- 130 第3章 朝廷的应对
- 131 第4章 征程的起点
- 132 第5章 第一天行军
- 133 第6章 种子大派发
- 134 第7章 完虐杂牌军
- 135 第8章 大军入豫州
- 136 发现《三国演义》和《笑傲江湖》很像
- 137 第9章 李懿来求援
- 138 第10章 李文VS李懿
- 139 第11章 陈韬的缘分
- 140 第12章 信号发给谁
- 141 第13章 荒唐的战斗
- 142 第14章 追上张曼成
- 143 第15章 彻底服帖了
- 144 第16章 第二个回合
- 145 第17章 绝对的碾压
- 146 第18章 战后的安排
- 147 第19章 大军至雒阳
- 148 第20章 入朝见天子
- 149 第21章 河东徐公明
- 150 第22章 白波军现状
- 151 第23章 特种兵初战
- 152 第24章 谁也别想走
- 153 第25章 全歼白波军
- 154 第26章 某乃刘玄德
- 155 第27章 痛踩刘玄德
- 156 第28章 启程回雒阳
- 157 第29章 自治区扩充
- 158 被人忽略的那些女人背景
- 159 第30章 杨浪说杨赐
- 160 第31章 进一步说服
- 161 第32章 事了返乡去
- 162 第33章 思想的变化
- 163 第34章 自治区印象
- 164 第35章 赵云私访记(上
- 165 第36章 赵云私访记(下)
- 166 第37章 赵云初入伍
- 167 第38章 公开或辞职
- 168 第39章 公开审判会
- 169 第40章 新人与新军
- 170 第41章 张氏遭灭族
- 171 第42章 全新的军队
- 172 第43章 荀采要出嫁
- 173 第44章 大汉在改变
- 174 第45章 戏忠亲笔信
- 175 第46章 张衡占汉中
- 176 第47章 初访武夷蛮
- 177 第48章 武夷山部落
- 178 第49章 歃血以为盟
- 179 第50章 共唱《中国人》
- 180 第51章 提议开丝路
- 181 第52章 曹操统西域
- 182 第53章 建党准备时
- 183 第54章 社会党成立
- 184 第55章 兵委和政委
- 185 第56章 匆匆又两年(上)
- 186 第57章 匆匆又两年(下)
- 187 第58章 第一条铁路
- 188 第59章 甘宁的震撼
- 189 第60章 大铁路时代
- 190 第61章 墨门的暴露
- 191 第62章 乱世的序幕
- 192 第63章 各方的反应(上)
- 193 第64章 各方的反应(下)
- 194 第65章 大动乱开始
- 195 第66章 得传国玉玺
- 196 第67章 高唱自由歌
- 197 第68章 事了拂衣去
- 198 第69章 刘辩被死亡
- 199 第70章 丁原讨董卓
- 200 第71章 天下大势定
- 201 第72章 政党的结合
- 202 第73章 共和国建立
- 203 第74章 以革命之名
- 204 第75章 出征与风波
- 205 第76章 无人能阻挡
- 206 第77章 两炮定宛陵
- 207 第78章 一天下五城
- 208 第79章 一朝天下惊
- 209 第80章 各方的反应
- 210 第81章 经济来挂帅
- 211 第82章 货币与经济(上)
- 212 第83章 货币与经济(下)
- 213 第84章 历史的惯性
- 214 第85章 董卓的陨落
- 215 第86章 庐江自治区
- 216 第87章 刘备的机会
- 217 第88章 杨浪谏李煜
- 218 第89章 群雄讨李煜
- 219 第90章 十三路大军
- 220 第91章 纯粹欺负人
- 221 第92章 骚动的夜晚
- 222 第93章 悲催公孙瓒
- 223 第94章 暗杀袁本初
- 224 第95章 收官的时刻
- 225 第95章 李文VS吕布
- 226 第97章 决战的准备
- 227 第98章 完虐到自卑
- 228 第99章 帮吕布自立
- 229 第100章 忽悠与意外
- 230 第101章 献上投名状
- 231 第102章 一下掳了三
- 232 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
- 233 第104章 九江军政府
- 234 第105章 吕布的野望
- 235 第106章 吕布吞徐州
- 236 第107章 路线的讨论
- 237 第108章 刘备的运气
- 238 第109章 刘备的崛起
- 239 第110章 刘备的算计
- 240 第111章 辎重遭焚毁
- 241 第112章 善后大撤退
- 242 第113章 战后的余韵
- 243 第114章 新的波澜起
- 244 第115章 人口抢夺战
- 245 第116章 轻兵入荆南
- 246 第117章 汇合武陵蛮
- 247 第118章 向我们证明
- 248 第119章 四百虐三千
- 249 第120章 调戏蜀汉军
- 250 第121章 人造鬼打墙
- 251 第122章 狼狈的撤退
- 252 第123章 孙坚的逆袭
- 253 第124章 丝路的重启
- 254 第125章 八大集团军
- 255 第126章 进击的货币
- 256 第127章 日常进行时
- 257 第128章 要不你娶我
- 258 第129章 巧救步练师
- 259 第130章 各自的姻缘
- 260 第131章 良政或恶政
- 261 第132章 海军的狂想
- 262 第133章 渔业带船业
- 263 第134章 发现夷州岛
- 264 第135章 金瓜石金矿
- 265 第136章 疯狂的假币
- 266 第137章 孙坚霸交州
- 267 第138章 战祸又重启
- 268 第139章 血染的风采
- 269 第140章 碾压淳于部
- 270 第141章 轻取汝南郡(上)
- 271 第142章 轻取汝南郡(下)
- 272 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
- 273 第144章 遭遇地道战
- 274 第145章 祖郎部请援
- 275 第146章 双方的算计
- 276 第147章 究竟谁算谁
- 277 第148章 小样玩死你
- 278 第149章 夏侯惇战陨
- 279 第150章 打到黄河边
- 280 第151章 安民和诉苦
- 281 第152章 贯通的海路
- 282 第153章 海外探险热
- 283 第154章 道家练气术
- 284 第155章 系统的变化
- 285 第156章 系统的来历
- 286 第157章 仿若曾相识
- 287 第158章 大修炼时代
- 288 第159章 倭国有金矿
- 289 第160章 第二代问题
- 290 第161章 正确的引导
- 291 第162章 奴国的求援
- 292 第163章 三千维和军
- 293 第164章 血虐倭国军
- 294 第165章 分裂的倭国
- 295 第166章 战争的阴云
- 296 第167章 提前的演变
- 297 第168章 和平的演变
- 298 第169章 登陆番禺港
- 299 第170章 帝国的动作
- 300 第171章 嗜血的怪物
- 301 第172章 真正的怪物
- 302 第173章 夺取海岸线
- 303 第174章 献策与怀疑
- 304 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
- 305 第1章 大海商糜胜
- 306 第2章 新都城寿春
- 307 第3章 华夏的变化
- 308 第4章 王越的情报
- 309 第5章 大义的名义
- 310 第6章 喋血的丛林
- 311 第7章 华丽的逆袭
- 312 第8章 大象兵出击
- 313 第9章 强歼兀突骨
- 314 第10章 孟获来邀战
- 315 第11章 李文戏孟获
- 316 第12章 群牛变火牛
- 317 第14章 真正的凶手
- 318 第13章 帝国的变故
- 319 第15章 汉联合帝国
- 320 第16章 幕后的帝王
- 321 第17章 大决战序幕
- 322 第18章 最后大决战
- 323 第19章 高歌闹革命
- 324 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章 山越非山越
第2章 山越非山越
有时候李煜真的觉得这一切都是假的,这都是梦!
本来在体制里面混得好好的,谁知道上个厕所都能赶上穿越这班列车。是不是末班车他不知道,反正他知道自己想要退票,却不知道找谁来退。
穿越后就更不必说了,直接来到江南的一个县城里面,该死的是偏偏还被误会为山越,最后不得不跟着别人逃到了山里,在转了不知道多少个弯,避开了多少条蛇之后才来到他们藏在山林里面的部落中。
这也就罢了,关键自己这一米七几的身高,居然在这群只有一米五到一米六的山越眼中,是那么的鹤立鸡群,想不被注意都不可能,更别说他身上的‘奇装异服’了。
“你似乎不是我们的人,但似乎也不是那些生番……”山越首领仔细端详着李煜,而后者此刻被几十根长枪指着,简直是动弹不得。
“会说汉话吗?还是说你只会说土话?别愣在那里!回答啊!”山越首领继续发问,见李煜完全没有回话,当即大喝一声。
周围的山越战士又把长枪靠近了一分,吓得李煜背后都湿透了。
“我……我懂汉话!”李煜勉勉强强才挤出了那么几个字来。
那些穿越之后就化身龙傲天,又或者在山越面前大气凛然喝骂对方,然后立刻获得赏识,甚至被人哭喊着要投靠的存在,现实来说应该不存在吧?作为一个现代普通人,突然被几十杆长枪指着的情况下……
“懂汉话就好沟通了!你们都放手吧,这小子都快吓尿了……看来应该不是那些生番蛮子,但你的样子也不像是汉人啊?”山越首领示意周围的人收回武器,继续端详起来。
“先祖为避先秦暴乱,带着族人南下逃难,最近族中出现变故,只有我一人存活下来。想着不能继续呆下去了,便出来走走……”好在李煜还算急智,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于是就这样把自己的身世给编出来了。
“苛政猛于虎也!”说到最后为了装X,甚至还带着几分文青气息叹息了句。
这番话似乎倒是引起了周围山越的共鸣,连那山越首领都不免有点动容。
“原来如此,小子你也不容易嘛……也不要那么害怕我们,说来我们也都是汉人。不仅是陵阳县这里,豫章、丹杨、吴郡和会稽郡大部分的山越其实都是汉人。
不否认也有一些先秦的遗民,和你一样南下避难的存在,或者原本的越人。甚至也有一些不开化的蛮夷。不过要说和大汉作对的,主要还是我们这些原本的汉人。”那山越首领似乎看出了李煜此刻的心情,不免安慰道。
“为什么你们身为汉人,要反汉?”李煜大惑不解。
“看来你和你的家族隐居太久了,还不知道这方天地的变化……还能为什么,活不下去呗。当大汉从最上层的皇亲贵胄,下至黎民百姓都不把你当成人看待的时候,你要么就继续当一个牲畜苟活,要么就拿起武器做一个人,没有别的选择!”山越首领似笑非笑的说道,看得出来,他也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小子,别的就不说了……你看来似乎没有行礼,身子板似乎也不像是练过武,接下来打算怎么办?下山再去城池那边,还是留下来?某可事先告诉你,就你现在的样子,只怕运气差的话,很有可能会掉脑袋的了!”那首领似乎也懒得说下去了,挥了挥手,向李煜询问道。
“既然首领已经看出小子身无长物,又何须有此一问?”李煜知道那首领有话想要说,故意挖苦只是为了提升主动性,这点察言观色他还是懂的,于是把问题推了回去。
“果然,你小子就那么点能耐……可曾读过书?”那首领笑了笑,严肃的问道。
“要说才华横溢有点过了,不过学富五车倒不成问题!”李煜缓缓回道,古代的竹简才多少字,一车又能装多少册,五车下来只怕还不够一本网文的。
“哈哈哈,小子,骗人可不好!”那首领显然不信。
“信不信由你!”李煜却是无所谓的耸了耸肩。
“我们村子缺一个教书先生,小子你可肯留下?饭食住宿我等可以全部包揽!若要薪酬也绝对少不了你的!”那首领见状,只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明明是山越,为什么还需要教书先生?不怕我把他们教成汉人?”李煜问道。
“哈哈哈,别试了!本村长说过,我们也是汉人,最不怕的就是不怕的就是变成汉人。反而我却那些小子在山林里面野惯了,变成生番那就糟了。”那首领先是大笑不已,但说到最后只剩下一声叹息。
他的回答也让李煜有点诧异,心中暗道:难道这些所谓的山越还真的是汉人不成?
他对三国的历史多少也认识,主要来自网文或者《三国演义》,里面说山越都是一群蛮夷,而且从汉末,哪怕是孙吴建立之后,也是不断的造反。也正因为这些山越的存在,直接拖住了孙吴北伐的脚步。
虽然因此培养出了如吕蒙、陆逊、贺齐和钟离牧这样的名将,却也严重消耗了孙吴的财力和人力,国力因此一直提升不起来,甚至后期孙权都要派人到海外掠夺人口。
然而如今,眼前的这些山越却自称是汉人,却显得有点匪夷所思。显然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东西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存在,这就得他自己来寻找真相。
“教什么随我?”李煜索性打算留下来,好好观察这些所谓的山越之民。不过既然要留下来,那么首先就要为自己谋取福利。
“当然随你,若是能教儒家的君子六德和那什么君子六艺的,那就是最好不过了!”山越首领自然是放权,只是多少划定了一个区域。
君子六德李煜知道,无非‘仁、厚、礼、义、智、信’六德;君子六艺也懂,乃‘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且不说六艺,把六德教授出去岂非是直接汉化?偏偏那首领所言似乎又不似作伪,这点李煜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索性,李煜就暂时在这山越的村子里面呆了下来。后者也履行了诺言,第一时间就派人给李煜搭了一间木屋,在木屋修建完成之前,则让他到自己的家中小住几天。
考虑到李煜没有衣服替换,于是又给了他几套麻布衣裳,甚至是一套席被。
“为什么要那么优待我?”李煜看着眼前丰盛的食物,虽然只是一些野果和烤兽肉,但他也看得出来在其他人眼里,这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存在了。
“那还不简单吗?你是读书人……”首领迅速咽下一块肉,这才缓缓说道。
“身无长物,五谷不分的读书人,值得你们那么尊敬?”李煜自嘲道。
“力量可以锻炼出来,五谷也能慢慢学着分辨!但书本上的知识就算我们想学,也没地方可以学。我们无所谓,一些粗人而已,不过孩子们不能不学,否则久了就变成生番了。
说起来我们其实的确是汉人不假,爷爷辈逃荒南下,三代下来也算在陵阳这里立足了下来。十几年前我等还在山下生活,家中甚至还有良田千倾,日子过的还不错。
只可惜,如今田地都被世家强取豪夺了去,自己也沦落成了山越!但是啊,我们如今不得不在山林之中生活,不代表我们就要沦为生番一样的野蛮人。
只是若是长期接触不到书籍,长期这样野蛮的生活下去,那么儿子那辈还好,孙儿那辈只怕就难说了……”山越首领自嘲的说道,只是缺乏足够的信息,所以李煜听得难免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汉人的习惯里面,在吃饭的时候是不会说话的。不过这些人随便得太久,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礼数。一顿饭下来他和李煜说了很多,好歹让他补完了信息。
简单来说,战国时代,这里曾经就是楚国的地盘,随着秦灭楚国,大量的楚人南迁躲避暴秦,进一步扩充了吴越的人口;到了秦汉交替,东西汉交替之际,又有大量的中原百姓南迁,再一次扩充了这里的人口。
大汉四百余年,大部分的土著都已经彻底汉化。除了那些在深山老林里面的生番,如豫章、丹杨、吴郡和会稽郡下生活的,大多都是汉化了的越人,还有首领这样南迁之人。
当然,这里的越人其实不算是异族,而是类似地域性的称呼。举例来说,张飞自称燕人,其实正因为他的家乡涿县,便是故燕国所在。
随着大汉在吴越设置郡县,开始派遣官吏士卒,又有大量世家开始在这里购买田产。只是这个时候大部分的田产,都掌控在越人,还有后来的南迁之民手中。
那么,这些世家和官吏该如何购置田产?自己开荒,还是……显然,开荒太麻烦了!更别说那些比较好的土地,几乎都被那些原住民给占了去!
越人是劣等民族,不知不觉就有了这样的宣传。他们是蛮人,他们是未开化的低级民族,甚至于不少南迁的中原百姓,都被扣上蛮夷的身份。
比汉人更多的赋税,比汉人更多的劳动时间,比汉人更少的薪酬,地位上也是极其不公平。甚至于,官吏联合起来侵吞他们的地产,使得他们最终变成了无产阶级。
就如同那山越首领所言,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当家畜卑微的活下去,要么就是在沉默之中爆发!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遁入山林之中,宁可成为山民也不愿意继续下山为奴!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就有了山越这个称号,不管是否下山劫掠,都会当成贼人一样看待。甚至于不少军官为了升官发财,屡次上山杀良冒功。
说到这里李煜算是明白了,越人占据了广袤的土地,但是在政治上却没有几个当官的人,也没有官面上的人愿意为他们说话。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们缺乏保护自己土地的实力。偏偏身为大汉最庞大的一个团体‘世家大族’看上了这些土地,于是很显然的,他们就通过对舆论的垄断,把越人推到了全体汉人的对立面上,这样他们就能光明正大的去侵占这些人的土地。
当然,这里或许也有中原人看不起南方人的一些历史因素,又或者大汉对故楚之地的百姓刻意进行打压等原因,毕竟这里也是楚霸王原本的势力范围,越人之中有不少说不得就是项楚以前的士卒或者官员。
如此这村落的首领,居然还能有一颗向汉,或者说一颗华夏人的心,着实难得了。
之后的交流之中,李煜又知道了一些他需要知道的事情。比如如今是光和二年,当今陛下便是后来那个昏君汉灵帝,当然如今得称呼她为汉帝,毕竟人家还没挂。
若今年是光和二年,那么距离光和七年的黄巾起义还有五年左右,此刻就算北上中原,其实也没什么卵用。一则各地没有招收义军,二则按照首领所言,他这种来历不明,而且没有任何路引凭证的存在,在哪里都混不下去……大概是那么一个意思。
索性他也不急着走了,打算在这吴越之地多呆一段时间。一方面观察一下时势也罢,二则也为这些大汉弃民做点事情,至少不要让他们蛮夷化。
据闻,在陵阳这里就有三十多个他们这里的村子,算起来至少也有十数万人。若能忽悠他们,组成义军讨伐黄巾贼,说不得还能混上一个不错的出身呢?
就当前而言,首先要取信这些越人,教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标准的教授,或许还能掺杂一些私货!古代比现代更懂得尊师重道,五年的时间,收拢一批徒子徒孙,别说举起义军大旗讨伐黄巾军,就算带着这十几万人造反只怕都不成问题……
慢着,我为什么会有那么危险的想法!李煜猛地摇了摇头,把这个想法甩出脑外。他却不知道,若干年后,他还是走上了造反的道路,但那是后话了。
本来在体制里面混得好好的,谁知道上个厕所都能赶上穿越这班列车。是不是末班车他不知道,反正他知道自己想要退票,却不知道找谁来退。
穿越后就更不必说了,直接来到江南的一个县城里面,该死的是偏偏还被误会为山越,最后不得不跟着别人逃到了山里,在转了不知道多少个弯,避开了多少条蛇之后才来到他们藏在山林里面的部落中。
这也就罢了,关键自己这一米七几的身高,居然在这群只有一米五到一米六的山越眼中,是那么的鹤立鸡群,想不被注意都不可能,更别说他身上的‘奇装异服’了。
“你似乎不是我们的人,但似乎也不是那些生番……”山越首领仔细端详着李煜,而后者此刻被几十根长枪指着,简直是动弹不得。
“会说汉话吗?还是说你只会说土话?别愣在那里!回答啊!”山越首领继续发问,见李煜完全没有回话,当即大喝一声。
周围的山越战士又把长枪靠近了一分,吓得李煜背后都湿透了。
“我……我懂汉话!”李煜勉勉强强才挤出了那么几个字来。
那些穿越之后就化身龙傲天,又或者在山越面前大气凛然喝骂对方,然后立刻获得赏识,甚至被人哭喊着要投靠的存在,现实来说应该不存在吧?作为一个现代普通人,突然被几十杆长枪指着的情况下……
“懂汉话就好沟通了!你们都放手吧,这小子都快吓尿了……看来应该不是那些生番蛮子,但你的样子也不像是汉人啊?”山越首领示意周围的人收回武器,继续端详起来。
“先祖为避先秦暴乱,带着族人南下逃难,最近族中出现变故,只有我一人存活下来。想着不能继续呆下去了,便出来走走……”好在李煜还算急智,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于是就这样把自己的身世给编出来了。
“苛政猛于虎也!”说到最后为了装X,甚至还带着几分文青气息叹息了句。
这番话似乎倒是引起了周围山越的共鸣,连那山越首领都不免有点动容。
“原来如此,小子你也不容易嘛……也不要那么害怕我们,说来我们也都是汉人。不仅是陵阳县这里,豫章、丹杨、吴郡和会稽郡大部分的山越其实都是汉人。
不否认也有一些先秦的遗民,和你一样南下避难的存在,或者原本的越人。甚至也有一些不开化的蛮夷。不过要说和大汉作对的,主要还是我们这些原本的汉人。”那山越首领似乎看出了李煜此刻的心情,不免安慰道。
“为什么你们身为汉人,要反汉?”李煜大惑不解。
“看来你和你的家族隐居太久了,还不知道这方天地的变化……还能为什么,活不下去呗。当大汉从最上层的皇亲贵胄,下至黎民百姓都不把你当成人看待的时候,你要么就继续当一个牲畜苟活,要么就拿起武器做一个人,没有别的选择!”山越首领似笑非笑的说道,看得出来,他也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小子,别的就不说了……你看来似乎没有行礼,身子板似乎也不像是练过武,接下来打算怎么办?下山再去城池那边,还是留下来?某可事先告诉你,就你现在的样子,只怕运气差的话,很有可能会掉脑袋的了!”那首领似乎也懒得说下去了,挥了挥手,向李煜询问道。
“既然首领已经看出小子身无长物,又何须有此一问?”李煜知道那首领有话想要说,故意挖苦只是为了提升主动性,这点察言观色他还是懂的,于是把问题推了回去。
“果然,你小子就那么点能耐……可曾读过书?”那首领笑了笑,严肃的问道。
“要说才华横溢有点过了,不过学富五车倒不成问题!”李煜缓缓回道,古代的竹简才多少字,一车又能装多少册,五车下来只怕还不够一本网文的。
“哈哈哈,小子,骗人可不好!”那首领显然不信。
“信不信由你!”李煜却是无所谓的耸了耸肩。
“我们村子缺一个教书先生,小子你可肯留下?饭食住宿我等可以全部包揽!若要薪酬也绝对少不了你的!”那首领见状,只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明明是山越,为什么还需要教书先生?不怕我把他们教成汉人?”李煜问道。
“哈哈哈,别试了!本村长说过,我们也是汉人,最不怕的就是不怕的就是变成汉人。反而我却那些小子在山林里面野惯了,变成生番那就糟了。”那首领先是大笑不已,但说到最后只剩下一声叹息。
他的回答也让李煜有点诧异,心中暗道:难道这些所谓的山越还真的是汉人不成?
他对三国的历史多少也认识,主要来自网文或者《三国演义》,里面说山越都是一群蛮夷,而且从汉末,哪怕是孙吴建立之后,也是不断的造反。也正因为这些山越的存在,直接拖住了孙吴北伐的脚步。
虽然因此培养出了如吕蒙、陆逊、贺齐和钟离牧这样的名将,却也严重消耗了孙吴的财力和人力,国力因此一直提升不起来,甚至后期孙权都要派人到海外掠夺人口。
然而如今,眼前的这些山越却自称是汉人,却显得有点匪夷所思。显然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东西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存在,这就得他自己来寻找真相。
“教什么随我?”李煜索性打算留下来,好好观察这些所谓的山越之民。不过既然要留下来,那么首先就要为自己谋取福利。
“当然随你,若是能教儒家的君子六德和那什么君子六艺的,那就是最好不过了!”山越首领自然是放权,只是多少划定了一个区域。
君子六德李煜知道,无非‘仁、厚、礼、义、智、信’六德;君子六艺也懂,乃‘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且不说六艺,把六德教授出去岂非是直接汉化?偏偏那首领所言似乎又不似作伪,这点李煜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索性,李煜就暂时在这山越的村子里面呆了下来。后者也履行了诺言,第一时间就派人给李煜搭了一间木屋,在木屋修建完成之前,则让他到自己的家中小住几天。
考虑到李煜没有衣服替换,于是又给了他几套麻布衣裳,甚至是一套席被。
“为什么要那么优待我?”李煜看着眼前丰盛的食物,虽然只是一些野果和烤兽肉,但他也看得出来在其他人眼里,这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存在了。
“那还不简单吗?你是读书人……”首领迅速咽下一块肉,这才缓缓说道。
“身无长物,五谷不分的读书人,值得你们那么尊敬?”李煜自嘲道。
“力量可以锻炼出来,五谷也能慢慢学着分辨!但书本上的知识就算我们想学,也没地方可以学。我们无所谓,一些粗人而已,不过孩子们不能不学,否则久了就变成生番了。
说起来我们其实的确是汉人不假,爷爷辈逃荒南下,三代下来也算在陵阳这里立足了下来。十几年前我等还在山下生活,家中甚至还有良田千倾,日子过的还不错。
只可惜,如今田地都被世家强取豪夺了去,自己也沦落成了山越!但是啊,我们如今不得不在山林之中生活,不代表我们就要沦为生番一样的野蛮人。
只是若是长期接触不到书籍,长期这样野蛮的生活下去,那么儿子那辈还好,孙儿那辈只怕就难说了……”山越首领自嘲的说道,只是缺乏足够的信息,所以李煜听得难免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汉人的习惯里面,在吃饭的时候是不会说话的。不过这些人随便得太久,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礼数。一顿饭下来他和李煜说了很多,好歹让他补完了信息。
简单来说,战国时代,这里曾经就是楚国的地盘,随着秦灭楚国,大量的楚人南迁躲避暴秦,进一步扩充了吴越的人口;到了秦汉交替,东西汉交替之际,又有大量的中原百姓南迁,再一次扩充了这里的人口。
大汉四百余年,大部分的土著都已经彻底汉化。除了那些在深山老林里面的生番,如豫章、丹杨、吴郡和会稽郡下生活的,大多都是汉化了的越人,还有首领这样南迁之人。
当然,这里的越人其实不算是异族,而是类似地域性的称呼。举例来说,张飞自称燕人,其实正因为他的家乡涿县,便是故燕国所在。
随着大汉在吴越设置郡县,开始派遣官吏士卒,又有大量世家开始在这里购买田产。只是这个时候大部分的田产,都掌控在越人,还有后来的南迁之民手中。
那么,这些世家和官吏该如何购置田产?自己开荒,还是……显然,开荒太麻烦了!更别说那些比较好的土地,几乎都被那些原住民给占了去!
越人是劣等民族,不知不觉就有了这样的宣传。他们是蛮人,他们是未开化的低级民族,甚至于不少南迁的中原百姓,都被扣上蛮夷的身份。
比汉人更多的赋税,比汉人更多的劳动时间,比汉人更少的薪酬,地位上也是极其不公平。甚至于,官吏联合起来侵吞他们的地产,使得他们最终变成了无产阶级。
就如同那山越首领所言,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当家畜卑微的活下去,要么就是在沉默之中爆发!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遁入山林之中,宁可成为山民也不愿意继续下山为奴!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就有了山越这个称号,不管是否下山劫掠,都会当成贼人一样看待。甚至于不少军官为了升官发财,屡次上山杀良冒功。
说到这里李煜算是明白了,越人占据了广袤的土地,但是在政治上却没有几个当官的人,也没有官面上的人愿意为他们说话。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们缺乏保护自己土地的实力。偏偏身为大汉最庞大的一个团体‘世家大族’看上了这些土地,于是很显然的,他们就通过对舆论的垄断,把越人推到了全体汉人的对立面上,这样他们就能光明正大的去侵占这些人的土地。
当然,这里或许也有中原人看不起南方人的一些历史因素,又或者大汉对故楚之地的百姓刻意进行打压等原因,毕竟这里也是楚霸王原本的势力范围,越人之中有不少说不得就是项楚以前的士卒或者官员。
如此这村落的首领,居然还能有一颗向汉,或者说一颗华夏人的心,着实难得了。
之后的交流之中,李煜又知道了一些他需要知道的事情。比如如今是光和二年,当今陛下便是后来那个昏君汉灵帝,当然如今得称呼她为汉帝,毕竟人家还没挂。
若今年是光和二年,那么距离光和七年的黄巾起义还有五年左右,此刻就算北上中原,其实也没什么卵用。一则各地没有招收义军,二则按照首领所言,他这种来历不明,而且没有任何路引凭证的存在,在哪里都混不下去……大概是那么一个意思。
索性他也不急着走了,打算在这吴越之地多呆一段时间。一方面观察一下时势也罢,二则也为这些大汉弃民做点事情,至少不要让他们蛮夷化。
据闻,在陵阳这里就有三十多个他们这里的村子,算起来至少也有十数万人。若能忽悠他们,组成义军讨伐黄巾贼,说不得还能混上一个不错的出身呢?
就当前而言,首先要取信这些越人,教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标准的教授,或许还能掺杂一些私货!古代比现代更懂得尊师重道,五年的时间,收拢一批徒子徒孙,别说举起义军大旗讨伐黄巾军,就算带着这十几万人造反只怕都不成问题……
慢着,我为什么会有那么危险的想法!李煜猛地摇了摇头,把这个想法甩出脑外。他却不知道,若干年后,他还是走上了造反的道路,但那是后话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