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63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袭红衣驾马来
- 264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一步入二品
- 265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一碗面引发的战斗
- 266 第二百六十五章 时间地点你挑
- 267 第二百六十六章 一来一回的打脸
- 268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三人成虎
- 269 第二百六十八章 提拔
- 270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胖一瘦安一房
- 271 第二百七十章 还能吗?
- 272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白
- 273 第二百七十二章 遇见,两个和尚
- 274 第二百七十三章 你打得过他吗
- 275 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要活动下手脚
- 276 第二百七十五章 那一剑
- 277 第二把七十六章 这对话有点不对味
- 278 第二百七十七章 局
- 279 第二百七十八章 会试放榜
- 280 第二百七十九章 会元
- 281 第二百八十章 一颗石子
- 282 第二百八十一章 定要江湖走一遭
- 283 第二百八十二章 搅动长安
- 284 第二百八十三章 本分和规矩
- 285 第二百八十四章 该做的事
- 286 第二百八十五章 做事得厚道
- 287 第二百八十七章 长安城外同醉
- 288 第二百八十七章 殿试
- 289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子门生
- 290 第二百八十九章 逛西市
- 291 第二百九十章 我娶你,可好?
- 292 第二百九十章 中状元
- 293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太极殿外
- 294 第二百九十三章 传胪大典
- 295 第二百九十四章 授监察御史
- 296 第二百九十五章 请赐婚
- 297 第二百九十六章 争锋相对
- 298 第二百九十七章 此事不算
- 299 第二百九十八章 被探花撞飞的状元(第四更)
- 300 第二百九十九章 哑巴吃黄连(第五更)
- 301 第三百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第六更)
- 302 第三百零一章 能够走到哪里(第七章)
- 303 第三百零二章 掌白虎房(第八更)
- 304 第三百零三章 意味难明(第九更)
- 305 第三百零四章 新任校书郎(第十更)
- 306 第三百零五章 管教权
- 307 第三百零六章 此间少年有点皮
- 308 第三百零七章 戏说江湖事
- 309 第三百零八章 送离人
- 310 第三百零九章 夜会
- 311 第三百一十章 这是我媳妇
- 312 第三百一十一章 白虎房的底蕴
- 313 第三百一十二章 离开的预告
- 314 第三百一十三章 五十年一大浪
- 315 第三百一十四章 离长安
- 316 第三百一十五章 这江湖
- 317 第三百一十五章 吓死宝宝了(第四更)
- 318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东海之畔,一人欲登城!
- 319 第三百一十七章 刘少群,今日登云中城!
- 320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一战惊人
- 321 第三百一十九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 322 第三百二十章 江上有个船夫
- 323 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司机
- 324 第三百二十二章 破庙里装神仙
- 325 第三百二十三章 直接上嘴的谢小姐
- 326 第三百三十四章 谢诗琪
- 327 第三百二十五章 去扬州
- 328 第三百二十六章 乌衣巷
- 329 第三百二十七章 暂住几日
- 330 第三百二十八章 你怎么在此
- 331 第二百三十九章 缘来
- 332 第二百十四章 只因为在人群里看了你一眼
- 333 第二百四十一章 有烟花盛开
- 334 第二百四十二章 喜欢撩拨的小姑娘
- 335 第三百三十三章 东海畔钓虾米
- 336 第三百三十四章 这些虾米有点蠢
- 337 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边迷蒙夜,杀人正好时
- 338 第三百三十六 章 澡堂里的红脸丫鬟
- 339 第三百三十七章 江南第一才女
- 340 第三百三十八章 赴宴
- 341 第三百三十九章 闺怨
- 342 第三百四十章 偶遇终究是难免的
- 343 第三百四十一章 巡视
- 344 第三百四十二章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345 第三百四十三章 论武大会
- 346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下江游泳去吧
- 347 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湖好在自在
- 348 第三百四十六章 论武大会
- 349 第三百四十七章 江湖再出一榜
- 350 第三百四十八章 斗起
- 351 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人到了
- 352 第四百五十章 红衣至
- 353 第三百五十一章 背剑鞘的老头和两个小和尚
- 354 第三百五十二章 这无耻的联手
- 355 第三百五十三章 有剑自台下来
- 356 第三百五十四章 那天上藏着什么?
- 357 第三百五十五章 入二品
- 358 第三百五十六章 论佛
- 359 第三百五十七章 臭道士们,又摆出这架势了
- 360 第三百五十八章 要变天了
- 361 第三百五十九章 李太白,你还不现身吗!
- 362 第三百六十章 天黑了
- 363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世界都安静了
- 364 第三百六十二章 强按佛头
- 365 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剑无锋
- 366 第三百六十四章 登天斩龙
- 367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夺天之造化
- 368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剑北来
- 369 第三百六十七章 你怎么来了
- 370 第三百六十八章 拍死的天人
- 371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不会打架
- 372 第三百七十章 “齐人之福”
- 373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一辈子陪你看星星
- 374 第三百七十一章 武当金顶
- 375 第三百七十二章 携夫人到此一游
- 376 第三百七十三章 芸姬先生
- 377 第三百七十四章 你可以去死了
- 378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战
- 379 第三百七十六章 你是不是打不过弟妹呀?
- 380 第三百七十七章 改叫姨
- 381 第三百八十八章 宫里有人将死
- 382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下局势
- 383 第三百八十章 最坏的消息
- 384 第三百八十一章 能撑多久?
- 385 第三百八十二章 当年与今日
- 386 第三百八十三章 姑娘初长成
- 387 第三百八十四章 黑云骑听令
- 388 第三百八十五章 我来接你
- 389 终章 开始的地方,在这里结束吧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七十二章 遇见,两个和尚
第二百七十二章 遇见,两个和尚
雁塔下,第一块石碑之上题的不是第一次在雁塔提名的进士名字,而是一句诗句,题名太白。
这世上或许有许多名为太白之人,但能够写得出这般灵动而剑意冲天的字的,也只有当年那个御剑入长安,坐立云端看天下的李太白了。
石碑上的字根本不是匠人刻上去的,而是直接用剑在石碑之上刻的,笔锋锋利如剑,草书随意洒脱,像是醉后所书,道不尽地畅快洒脱,无拘无束。
徐明远在那北黎草原之上曾和李太白相处过一段时日,后来渐渐得知那个背着把破剑鞘的邋遢老头原来那般厉害,而进了长安,从云台司翻阅了不少关于他的资料后,更是明白五十年前的李太白,对于整座江湖,甚至是整个大宛是什么样的存在。
在江湖之上,他是无人能敌的剑仙,在文坛之上,他是举世公认的诗仙,
当年杜少陵有诗评李太白:“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可是备受推崇的一首诗,可见李太白当年声名之盛。
此诗也不知是李太白何时所写,不过应该不是刚入长安意气风发之时,或许是想要离开长安的时候,倒也洒脱。
徐明远和曾清怡都学了李太白的那一剑问天,对于这剑意自然是有些熟悉的,虽然不能从上面揣摩出什么东西出来,不过还是有些熟悉之感。
也不知李太白当年在长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出了长安之后便开始远离江湖,渐渐不为人知。
而朝廷似乎也有意抹去了李太白的名声,出了当年的那些老人,甚至现在江湖上不少人都不知当年一剑当空的李太白。
此事徐明远在云台司的资料中也没有找到确切的描述,只是有些隐晦地提及了当年之事可能和宫里的人有关。
手指轻抚过那深入石碑,或许再过三百年都不会被抹去的深深痕迹,徐明远对于当年李太白御剑入长安时的境界,也是多了几分向往。
二十余岁,已然举世无敌,这或许才是他纵情于诗酒的原因吧。
“这便是所谓的天玄之境吗?”曾清怡看着石碑上的字迹,也是轻声问道。
徐明远点了点头,刚想说话,却是突然扭头看向了一旁,而曾清怡却是扭头看向了另一边。
大雁塔是四方形的,徐明远他们刚好站在左侧的那个角上。
徐明远向又看去,从一旁的走出来的是个披着浅红色袈裟,眉目清朗的小和尚,不禁露出了几分意外之色。
而另一边,曾清怡看着从一旁小道上走来的,一个穿着黑色僧衣,面容愁苦的小和尚,眉头微皱右手两根手指已是并在了一起。
大雁塔下,身穿浅红色半旧袈裟的小和尚看着二人面露和煦慈悲的笑容,让人只是看一眼便觉得心神开朗,而那穿着黑色僧衣面容愁苦,相貌也有些难看的小和尚,却像是没有看到两人一般,目视前方,向着两人走来。
徐明远确实很意外,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常乐寺的济世。让他更意外的,还是那个面容愁苦的黑衣小和尚,此人竟是给他有些危险的感觉,这般年纪有这等修为,不用多想也能猜出此人的身份。
没想到两人竟然都在大慈恩寺,更没想到竟然会在这大雁塔下相遇,这一刻,徐明远不禁觉得他和曾清怡挡在这中间有些不太合适,所以直接牵起曾清怡的并作剑指的手,往后退了几步。
曾清怡的手微微一僵,不过还是挣脱,脸上闪过一抹羞红,不过因为侧着身,所以徐明远并没有看到。
济世显然还认得徐明远和曾清怡,走到两人身前半丈处停下,双手合十,露出了手腕上那一串一百零八颗星月菩提子念珠,刚想说话。就在这时,从大雁塔的另一边走出了个穿着黑色僧衣的小和尚,两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露出了几分讶异之色,济世刚想说的话也是硬生生停住了。
这应该是常乐寺最有慧根的年轻一辈弟子济世,和二塔寺比丘度己的第一次会面,这显然不是什么相约而来,虽然两人是各自寺院中最被看好的弟子,不过毕竟年纪都不大,骤然相遇,依旧和普通少年表现地差不多。
徐明远和曾清怡站在一旁,徐明远握住的手,已经被曾清怡轻轻挣脱开了,徐明远下意识的体会了一下刚刚的握着曾清怡的手,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想到这是在佛门圣地,又是不禁在心中默念了几声罪过。
这江湖中有几场对局颇引人期待,一场是快剑陈遥的剑,能不能快过一剑击杀邪剑魔的陶郁。一场是武当真人宋霖与太华剑使苏昊,木剑对剑魁,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每十年一次的常乐寺和二塔寺之间的正统之辩,也是颇受期待。十年江湖,转眼即过。年轻一辈已经开始在江湖之上展露头角,而且这个十年,似乎比以前要热闹许多。
陈遥和陶郁不知何时能够相遇,而宋霖和苏昊之间的对决,更是遥遥无期,反倒是常乐寺和二塔寺先对上了,而且是在这慈恩寺中。
徐明远和曾清怡也不急着和济世打招呼,虽然济世不会武功,而二塔寺比丘度己一身武功却强的离谱,但是佛家争正统可不是靠武功,不然常乐寺早被二塔寺的武僧掀翻了。
两个小和尚大眼瞪小眼,皆是沉默着,显然是没有预料到这场偶然的相遇,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处理。
就在徐明远向着这两人会不会就地来一场正统之辩,然后他和曾清怡就成了这场足以影响天下佛教格局的辩论的见证人的时候,那穿着黑色僧衣却是双手合十,沉默着向济世行了一礼。
佛教的字辈是相同,就算是二塔寺和常乐寺之间理念不同,但是字辈相同的方为同一辈,字辈小的见到字辈大的要执晚辈礼。而度字辈刚好比济字辈要低一辈,所以度己见了济世得行礼。
济世也是微笑着合十回礼,刚想说话,那度己已是绕过他,继续沿着大雁塔走去。(未完待续。)
这世上或许有许多名为太白之人,但能够写得出这般灵动而剑意冲天的字的,也只有当年那个御剑入长安,坐立云端看天下的李太白了。
石碑上的字根本不是匠人刻上去的,而是直接用剑在石碑之上刻的,笔锋锋利如剑,草书随意洒脱,像是醉后所书,道不尽地畅快洒脱,无拘无束。
徐明远在那北黎草原之上曾和李太白相处过一段时日,后来渐渐得知那个背着把破剑鞘的邋遢老头原来那般厉害,而进了长安,从云台司翻阅了不少关于他的资料后,更是明白五十年前的李太白,对于整座江湖,甚至是整个大宛是什么样的存在。
在江湖之上,他是无人能敌的剑仙,在文坛之上,他是举世公认的诗仙,
当年杜少陵有诗评李太白:“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可是备受推崇的一首诗,可见李太白当年声名之盛。
此诗也不知是李太白何时所写,不过应该不是刚入长安意气风发之时,或许是想要离开长安的时候,倒也洒脱。
徐明远和曾清怡都学了李太白的那一剑问天,对于这剑意自然是有些熟悉的,虽然不能从上面揣摩出什么东西出来,不过还是有些熟悉之感。
也不知李太白当年在长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出了长安之后便开始远离江湖,渐渐不为人知。
而朝廷似乎也有意抹去了李太白的名声,出了当年的那些老人,甚至现在江湖上不少人都不知当年一剑当空的李太白。
此事徐明远在云台司的资料中也没有找到确切的描述,只是有些隐晦地提及了当年之事可能和宫里的人有关。
手指轻抚过那深入石碑,或许再过三百年都不会被抹去的深深痕迹,徐明远对于当年李太白御剑入长安时的境界,也是多了几分向往。
二十余岁,已然举世无敌,这或许才是他纵情于诗酒的原因吧。
“这便是所谓的天玄之境吗?”曾清怡看着石碑上的字迹,也是轻声问道。
徐明远点了点头,刚想说话,却是突然扭头看向了一旁,而曾清怡却是扭头看向了另一边。
大雁塔是四方形的,徐明远他们刚好站在左侧的那个角上。
徐明远向又看去,从一旁的走出来的是个披着浅红色袈裟,眉目清朗的小和尚,不禁露出了几分意外之色。
而另一边,曾清怡看着从一旁小道上走来的,一个穿着黑色僧衣,面容愁苦的小和尚,眉头微皱右手两根手指已是并在了一起。
大雁塔下,身穿浅红色半旧袈裟的小和尚看着二人面露和煦慈悲的笑容,让人只是看一眼便觉得心神开朗,而那穿着黑色僧衣面容愁苦,相貌也有些难看的小和尚,却像是没有看到两人一般,目视前方,向着两人走来。
徐明远确实很意外,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常乐寺的济世。让他更意外的,还是那个面容愁苦的黑衣小和尚,此人竟是给他有些危险的感觉,这般年纪有这等修为,不用多想也能猜出此人的身份。
没想到两人竟然都在大慈恩寺,更没想到竟然会在这大雁塔下相遇,这一刻,徐明远不禁觉得他和曾清怡挡在这中间有些不太合适,所以直接牵起曾清怡的并作剑指的手,往后退了几步。
曾清怡的手微微一僵,不过还是挣脱,脸上闪过一抹羞红,不过因为侧着身,所以徐明远并没有看到。
济世显然还认得徐明远和曾清怡,走到两人身前半丈处停下,双手合十,露出了手腕上那一串一百零八颗星月菩提子念珠,刚想说话。就在这时,从大雁塔的另一边走出了个穿着黑色僧衣的小和尚,两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露出了几分讶异之色,济世刚想说的话也是硬生生停住了。
这应该是常乐寺最有慧根的年轻一辈弟子济世,和二塔寺比丘度己的第一次会面,这显然不是什么相约而来,虽然两人是各自寺院中最被看好的弟子,不过毕竟年纪都不大,骤然相遇,依旧和普通少年表现地差不多。
徐明远和曾清怡站在一旁,徐明远握住的手,已经被曾清怡轻轻挣脱开了,徐明远下意识的体会了一下刚刚的握着曾清怡的手,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想到这是在佛门圣地,又是不禁在心中默念了几声罪过。
这江湖中有几场对局颇引人期待,一场是快剑陈遥的剑,能不能快过一剑击杀邪剑魔的陶郁。一场是武当真人宋霖与太华剑使苏昊,木剑对剑魁,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每十年一次的常乐寺和二塔寺之间的正统之辩,也是颇受期待。十年江湖,转眼即过。年轻一辈已经开始在江湖之上展露头角,而且这个十年,似乎比以前要热闹许多。
陈遥和陶郁不知何时能够相遇,而宋霖和苏昊之间的对决,更是遥遥无期,反倒是常乐寺和二塔寺先对上了,而且是在这慈恩寺中。
徐明远和曾清怡也不急着和济世打招呼,虽然济世不会武功,而二塔寺比丘度己一身武功却强的离谱,但是佛家争正统可不是靠武功,不然常乐寺早被二塔寺的武僧掀翻了。
两个小和尚大眼瞪小眼,皆是沉默着,显然是没有预料到这场偶然的相遇,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处理。
就在徐明远向着这两人会不会就地来一场正统之辩,然后他和曾清怡就成了这场足以影响天下佛教格局的辩论的见证人的时候,那穿着黑色僧衣却是双手合十,沉默着向济世行了一礼。
佛教的字辈是相同,就算是二塔寺和常乐寺之间理念不同,但是字辈相同的方为同一辈,字辈小的见到字辈大的要执晚辈礼。而度字辈刚好比济字辈要低一辈,所以度己见了济世得行礼。
济世也是微笑着合十回礼,刚想说话,那度己已是绕过他,继续沿着大雁塔走去。(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