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40 第四百三十八章 几件小事
- 441 第四百三十九章 重上羌塘(上)
- 442 几句心里话
- 443 第四百四十章 重上羌塘(下)
- 444 第四百四十一章 痴情种子
- 445 第四百四十二章 羌塘局势
- 446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张旗鼓
- 447 第四百四十四章 重逢
- 448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速刺客
- 449 第四百四十六章 精分的唐朝和尚
- 450 第四百四十七章 莲花生
- 451 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口婆心
- 452 第四百四十九章 兵分两路
- 453 第四百五十章 幼娘的建议
- 454 第四百五十一章 头人的请求
- 455 第四百五十二章 井底之蛙
- 456 第四百五十三章 跳梁小丑
- 457 第四百五十四章 京观
- 458 第四百五十五章 余韵
- 459 第四百五十六章 保证
- 460 第四百五十七章 汉家文明的对手
- 461 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移默化的改变
- 462 第四百五十九章 双雄
- 463 第四百六十章 救援
- 464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东征
- 465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二月
- 466 第四百六十三章 别离
- 467 第四百六十四章 开学典礼
- 468 第四百六十五章 西归
- 469 第四百六十六章 康胖子的身份
- 470 第四百六十七章 根脉深扎
- 471 第四百六十八章 双雄归来
- 472 第四百六十九章 分兵
- 473 第四百七十章 重入呼罗珊
- 474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杀戮再起
- 475 第四百七十二章 无胆鼠辈
- 476 第四百七十三章 绿卡
- 477 第四百七十四章 毫不留情
- 478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又打又拉
- 479 第四百七十六章 无聊之日
- 480 第四百七十七章 伊斯法罕
- 481 第四百七十八章 阿卜杜拉的使者
- 482 第四百七十九章 刺杀
- 483 第四百八十章 好人卡
- 484 第四百八十一章 幼娘的疑惑
- 485 第四百八十二章 灯塔
- 486 第四百八十三章 兵强马壮
- 487 第四百八十四章 焦土政策
- 488 第四百八十五章 腐儒之见
- 489 第四百八十六章 黑云压城
- 490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佑
- 491 第四百八十八章 残忍
- 492 第四百八十九章 彪悍的使者
- 493 第四百九十章 灯塔闪耀
- 494 第四百九十一章 万物非主
- 495 第四百九十二章 命运之战(1)
- 496 第四百九十三章 命运之战(2)
- 497 第四百九十四章 命运之战(3)
- 498 第四百九十五章 命运之战(4)
- 499 第四百九十六章 命运之战(5)
- 500 第四百九十七章 命运之战(6)
- 501 第四百九十八章 圣人之死
- 502 第四百九十九章 彻底解决
- 503 第五百章 金杯共汝饮
- 504 第五百零一章 白刃不相饶
- 505 第五百零二章 传檄而定(上)
- 506 第五百零三章 传檄而定(下)
- 507 第五百零四章 女帝受辱
- 508 第五百零五章 律宗和尚
- 509 第五百零六章 余波
- 510 第五百零七章 四境
- 511 第五百零八章 地狱
- 512 第五百零九章 地狱天使
- 513 第五百一十章 求见
- 514 第五百一十一章 圣母
- 515 第五百一十二章 圣母婊
- 516 第五百一十三章 旧话重提
- 517 第五百一十四章 固执己见
- 518 第五百一十五章 送别
- 519 第五百一十六章 骨牌效应
- 520 第五百一十七章 奇耻大辱
- 521 第五百一十八章 获救
- 522 第五百一十九章 唐河平原
- 523 第五百二十章 巴格达
- 524 第五百二十一章 再见牛诩
- 525 第五百二十二章 说辞
- 526 第五百二十三章 封赏
- 527 第五百二十四章 求助
- 528 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马士革
- 529 第五百二十六章 碧海银沙
- 530 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次分兵
- 531 第五百二十八章 贼咬一口
- 532 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骨三分
- 533 第五百三十章 玄武门(上)
- 534 第五百三十一章 玄武门(下)
- 535 安西诗两首以及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百四十七章 莲花生
第四百四十七章 莲花生
那本是一个改变了羌人历史的人物,在羌塘之上的影响力持续到千年之后,因为那个人的到来,这片土地最终也并未完全纳入到汉家文化的体系中来,纵然是在千年之后,亦是如此。
而现在,这位在原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却是死在了空见的手里。
那么高原上羌人的历史轨迹,也就将彻底的改变了。
所以马璘很高兴,看在这个功劳的份上,他决定再饶这个和尚一次。
毕竟他最终没有对自己出手刺杀。
今夜的将军府灯火辉煌,已是深夜,到处都是极为安静。
马璘站起身来,脸上现出一丝兴奋的笑意,深深吸了口寒冷的空气,心胸顿时为之一畅。
转过头来看着头发花白的僧人,马璘微微笑道:“和尚,你说的那位高人,是不是叫莲花生?”
空见抬头看着马璘,眼中现出惊异之色。
“看来我猜对了。”马璘笑了。
……
天竺高僧莲花生,一个改变了吐蕃历史的人物,对于高原上羌人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
在原本的历史之上,墀德祖赞(尺带珠丹)死后,赤松德赞即位为吐蕃赞普,不久之后有天竺僧人莲花生自尼泊尔入羌塘,到达逻些城之后深得墀德祖赞信任,也有说法说莲花生乃是赤松德赞派人去尼泊尔请来的。
这个莲花生乃是有大智慧的人物,他来到吐蕃之时吐蕃已经受到了佛教的一些影响,然而羌塘原有的苯教却依然是占据住主导地位,莲花生到了逻些之后,在赤松德赞的支持下弘扬佛法,很快吸引了众多的信徒。这些佛教徒与虔诚的苯教徒相互对立。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双方在逻些城内行走时都带着兵刃,一言不合就会拔刀相向。
信奉苯教的大臣很多,很多人都劝赤松德赞将莲花生赶回天竺,赤松德赞不听。后来两派教徒矛盾越来越激烈,为了平息矛盾。莲花生向赞普赤松德赞提议,要通过辩论来解决争端,确定佛教和苯教在吐蕃的地位问题,赤松德赞答应了。
苯教派出最强的几位上师应战,辩论的结果自然是莲花生大获全胜,佛教正式在吐蕃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苯教徒受到压制。后来莲花生广收门徒,又修建了桑耶寺,可以说没有莲花生。便没有后世的藏传佛教。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萎靡不振,大唐的宿敌吐蕃却抓住这个崛起的机会,攫取了大唐的大量土地,不单是攻取了安西四镇,把整个西域吞入囊中,且是重新夺回了河源之地,之后不断蚕食大唐疆土。势力甚至深入到了关中腹地,威逼长安。“河渭瓜沙眼看没”、“白草黄榆六十年”、“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都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写照。
以当时吐蕃兵锋之盛,大唐王朝可以说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丢弃了整个西域和河西走廊,边界距离长安城不过五百余里,当真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张义潮趁着论恐热叛乱之际收复瓜沙,乃是安史之乱后河西遗民的一大壮举,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然而毕竟是昙花一现。河西之地不久之后便又失去了,再次握在手里,已经是数百年之后。
以吐蕃之丁口实力,最终却未能灭掉大唐,反而是盛极而衰,在达到巅峰之后遽然而亡,比大唐之灭亡还早了数十年。这其中的原因,若是从根子上算起来,其实还是要归因到莲花生的头上。
因为正是因为这个人来到了吐蕃,才让吐蕃的宗教发生分裂,产生了佛教和苯教之间的争端。虽则赤松德赞极力支持莲花生,抬高佛教的地位,然而苯教毕竟是根深蒂固。因为这两大教派的争端,吐蕃内部亦是纷争不断,赞普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对于青塘等地渐渐就失去了控制。吐蕃没能最终灭掉大唐,教派之争便是极大的一个因素。
若是没有莲花生来到吐蕃这件事情,安史之乱之后铁板一块的吐蕃极有可能灭掉大唐,那样的话历史就会变得面目全非。野蛮的吐蕃人入主中原,对于汉家文明而言将会是彻底的灾难。
然而藏传佛教,毕竟是这个人开创的。自从藏传佛教在羌塘之上扎下根子之后,汉家文明便没有了笼罩羌塘之上的机会了。
莲花生把佛教带上羌塘,确立了佛教在羌塘上的地位,由于有着历代赞普的支持,所以逐渐取代了苯教的地位。后来苯教倒也曾经取代了赞普的支持,开始对佛教徒展开清算,结果却立马引发了内乱,导致了吐蕃帝国的最终灭亡。
吐蕃帝国灭亡之后,佛教在羌塘之上依旧是占据着统治地位,不过在和原始苯教的冲突之中,亦是融合了一些苯教的因素,因而变得独特起来,最终形成了后世的藏传佛教。僧侣由百姓供奉的制度,亦是从莲花生时期开始确立,一直影响到千年之后。便是马璘前世之时,这片土地上的民众们还是把大量的财富花费在供奉僧侣之上。
相比神秘、简单又有些嗜血的原始苯教,莲花生带来的佛教无疑是更为先进的一种宗教,亦可以说是一种文明,这种文明在羌塘之上生根发芽,发生变化之后,便笼罩了所有的羌人区域,即后世所谓的大藏区。从此之后,汉家文明的扩张便被挡在了高原之外。与后世的西域一样,后世的羌塘亦是一个较为麻烦的地方。
如今历史已经改变,墀德祖赞和赤松德赞都已经死了,羌塘的历史已经是发生了变化,汉家文明笼罩这片土地的机会已经来临,然而天竺高僧莲花生的脚步,却是准时的出现在了羌塘之上。
对于马璘而言,其实大唐是否灭亡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乃是汉家文明的扩张。毕竟没有能永远存在的帝国,只有文明才是可以永恒的。莲花生来到羌塘上,在原本的历史上客观上延缓了大唐的灭亡,他却并不会因为这一点而对这个天竺僧人有好感。对于他而言,这个高僧出现在了羌塘之上,便是汉家文明扩张的一大隐患。
莲花生毕竟是莲花生,到了羌塘之后便轻松说服羌人头人改宗佛教,如果他将所有被说服的羌人部落连接起来,将会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以莲花生的本事,大唐要解决起来将会麻烦得多。然而最终是这个局面,却是马璘没有想到的。
原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天竺僧人莲花生,居然是断送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空见和尚手里。
人被杀,就会死,纵然是高僧大德,亦是一样。
一个极大的隐患,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消除了。若是空见今日不说出来,这件事情就要被湮灭在历史的风沙之中了。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大唐在军械上占据了太大的优势,莲花生就算是让羌人部落联合起来,最终依然是改变不了这些羌人部落的命运,然而大唐要向征服抱在一起的羌人部落,怕是也要付出不少代价。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毕竟这里是雪域高原,空见的这一举动,等若是挽救了成千上万汉家子的性命,可以称得上是功德无量。
这便是空见下毒的价值,这便是这个唐朝和尚为大唐立下的最大功劳。
……
“那位从北天竺来的高人,名字的确是可以叫做莲花生,只是不知将军如何知道他的名字?”头发花白的老僧看着马璘,神色极为惊异。
马璘今日刚到的受降城,高僧已经死了几年了,他的名字知道的人极少,空见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何马璘竟然会知道高僧的名字。
“这个么,呵呵……”马璘轻轻握了握拳头,兴奋一笑道,“那位高僧说得不错,我的确是有意南征天竺,所以有些事情,早就在做着准备。你说的这个高人,在我眼中却是个大患,如今却已经死了,当真是最好不过,和尚,你立功了!”
真相他自然不会告诉空见,总不能对这个和尚说,我是后世之人,这些是读书知道的吧。所以只能是含糊过去,已经决定了不杀空见了,自然不能对他说实话,若是决定要杀他,告诉他真相倒是无妨。
莲花生死了,羌塘的历史便彻底离开了原来的轨道,进入到了马璘的设计之中来。汉家文明彻底笼罩这片高原的时刻,不久之后就会到来。
“和尚,你可能不会明白,你杀了那人立下的功劳,对我大唐有多重要。你首先是个唐人,其次才是个和尚,你立下的功劳,足以抵消你来刺杀我的罪过,所以这一次,我决定饶你一次,你不用死了。”看着一脸惊愕之色的空见,马璘微微笑道。
这个时候,他是真的高兴。当知道了莲花生上了高原之后,他其实是吓了一跳的。空见干掉了莲花生,这个功劳是实打实的,这是大唐的功臣,为汉家文明最终笼罩这片土地出了大力,既是有功之人,自然是不会杀了。
“你……不杀我了?”老和尚看着马璘,“那南征天竺的事情呢?”(未完待续。。)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请关注 WwW.44Pq.cOm
而现在,这位在原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却是死在了空见的手里。
那么高原上羌人的历史轨迹,也就将彻底的改变了。
所以马璘很高兴,看在这个功劳的份上,他决定再饶这个和尚一次。
毕竟他最终没有对自己出手刺杀。
今夜的将军府灯火辉煌,已是深夜,到处都是极为安静。
马璘站起身来,脸上现出一丝兴奋的笑意,深深吸了口寒冷的空气,心胸顿时为之一畅。
转过头来看着头发花白的僧人,马璘微微笑道:“和尚,你说的那位高人,是不是叫莲花生?”
空见抬头看着马璘,眼中现出惊异之色。
“看来我猜对了。”马璘笑了。
……
天竺高僧莲花生,一个改变了吐蕃历史的人物,对于高原上羌人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
在原本的历史之上,墀德祖赞(尺带珠丹)死后,赤松德赞即位为吐蕃赞普,不久之后有天竺僧人莲花生自尼泊尔入羌塘,到达逻些城之后深得墀德祖赞信任,也有说法说莲花生乃是赤松德赞派人去尼泊尔请来的。
这个莲花生乃是有大智慧的人物,他来到吐蕃之时吐蕃已经受到了佛教的一些影响,然而羌塘原有的苯教却依然是占据住主导地位,莲花生到了逻些之后,在赤松德赞的支持下弘扬佛法,很快吸引了众多的信徒。这些佛教徒与虔诚的苯教徒相互对立。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双方在逻些城内行走时都带着兵刃,一言不合就会拔刀相向。
信奉苯教的大臣很多,很多人都劝赤松德赞将莲花生赶回天竺,赤松德赞不听。后来两派教徒矛盾越来越激烈,为了平息矛盾。莲花生向赞普赤松德赞提议,要通过辩论来解决争端,确定佛教和苯教在吐蕃的地位问题,赤松德赞答应了。
苯教派出最强的几位上师应战,辩论的结果自然是莲花生大获全胜,佛教正式在吐蕃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苯教徒受到压制。后来莲花生广收门徒,又修建了桑耶寺,可以说没有莲花生。便没有后世的藏传佛教。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萎靡不振,大唐的宿敌吐蕃却抓住这个崛起的机会,攫取了大唐的大量土地,不单是攻取了安西四镇,把整个西域吞入囊中,且是重新夺回了河源之地,之后不断蚕食大唐疆土。势力甚至深入到了关中腹地,威逼长安。“河渭瓜沙眼看没”、“白草黄榆六十年”、“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都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写照。
以当时吐蕃兵锋之盛,大唐王朝可以说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丢弃了整个西域和河西走廊,边界距离长安城不过五百余里,当真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张义潮趁着论恐热叛乱之际收复瓜沙,乃是安史之乱后河西遗民的一大壮举,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然而毕竟是昙花一现。河西之地不久之后便又失去了,再次握在手里,已经是数百年之后。
以吐蕃之丁口实力,最终却未能灭掉大唐,反而是盛极而衰,在达到巅峰之后遽然而亡,比大唐之灭亡还早了数十年。这其中的原因,若是从根子上算起来,其实还是要归因到莲花生的头上。
因为正是因为这个人来到了吐蕃,才让吐蕃的宗教发生分裂,产生了佛教和苯教之间的争端。虽则赤松德赞极力支持莲花生,抬高佛教的地位,然而苯教毕竟是根深蒂固。因为这两大教派的争端,吐蕃内部亦是纷争不断,赞普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对于青塘等地渐渐就失去了控制。吐蕃没能最终灭掉大唐,教派之争便是极大的一个因素。
若是没有莲花生来到吐蕃这件事情,安史之乱之后铁板一块的吐蕃极有可能灭掉大唐,那样的话历史就会变得面目全非。野蛮的吐蕃人入主中原,对于汉家文明而言将会是彻底的灾难。
然而藏传佛教,毕竟是这个人开创的。自从藏传佛教在羌塘之上扎下根子之后,汉家文明便没有了笼罩羌塘之上的机会了。
莲花生把佛教带上羌塘,确立了佛教在羌塘上的地位,由于有着历代赞普的支持,所以逐渐取代了苯教的地位。后来苯教倒也曾经取代了赞普的支持,开始对佛教徒展开清算,结果却立马引发了内乱,导致了吐蕃帝国的最终灭亡。
吐蕃帝国灭亡之后,佛教在羌塘之上依旧是占据着统治地位,不过在和原始苯教的冲突之中,亦是融合了一些苯教的因素,因而变得独特起来,最终形成了后世的藏传佛教。僧侣由百姓供奉的制度,亦是从莲花生时期开始确立,一直影响到千年之后。便是马璘前世之时,这片土地上的民众们还是把大量的财富花费在供奉僧侣之上。
相比神秘、简单又有些嗜血的原始苯教,莲花生带来的佛教无疑是更为先进的一种宗教,亦可以说是一种文明,这种文明在羌塘之上生根发芽,发生变化之后,便笼罩了所有的羌人区域,即后世所谓的大藏区。从此之后,汉家文明的扩张便被挡在了高原之外。与后世的西域一样,后世的羌塘亦是一个较为麻烦的地方。
如今历史已经改变,墀德祖赞和赤松德赞都已经死了,羌塘的历史已经是发生了变化,汉家文明笼罩这片土地的机会已经来临,然而天竺高僧莲花生的脚步,却是准时的出现在了羌塘之上。
对于马璘而言,其实大唐是否灭亡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乃是汉家文明的扩张。毕竟没有能永远存在的帝国,只有文明才是可以永恒的。莲花生来到羌塘上,在原本的历史上客观上延缓了大唐的灭亡,他却并不会因为这一点而对这个天竺僧人有好感。对于他而言,这个高僧出现在了羌塘之上,便是汉家文明扩张的一大隐患。
莲花生毕竟是莲花生,到了羌塘之后便轻松说服羌人头人改宗佛教,如果他将所有被说服的羌人部落连接起来,将会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以莲花生的本事,大唐要解决起来将会麻烦得多。然而最终是这个局面,却是马璘没有想到的。
原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天竺僧人莲花生,居然是断送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空见和尚手里。
人被杀,就会死,纵然是高僧大德,亦是一样。
一个极大的隐患,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消除了。若是空见今日不说出来,这件事情就要被湮灭在历史的风沙之中了。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大唐在军械上占据了太大的优势,莲花生就算是让羌人部落联合起来,最终依然是改变不了这些羌人部落的命运,然而大唐要向征服抱在一起的羌人部落,怕是也要付出不少代价。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毕竟这里是雪域高原,空见的这一举动,等若是挽救了成千上万汉家子的性命,可以称得上是功德无量。
这便是空见下毒的价值,这便是这个唐朝和尚为大唐立下的最大功劳。
……
“那位从北天竺来的高人,名字的确是可以叫做莲花生,只是不知将军如何知道他的名字?”头发花白的老僧看着马璘,神色极为惊异。
马璘今日刚到的受降城,高僧已经死了几年了,他的名字知道的人极少,空见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何马璘竟然会知道高僧的名字。
“这个么,呵呵……”马璘轻轻握了握拳头,兴奋一笑道,“那位高僧说得不错,我的确是有意南征天竺,所以有些事情,早就在做着准备。你说的这个高人,在我眼中却是个大患,如今却已经死了,当真是最好不过,和尚,你立功了!”
真相他自然不会告诉空见,总不能对这个和尚说,我是后世之人,这些是读书知道的吧。所以只能是含糊过去,已经决定了不杀空见了,自然不能对他说实话,若是决定要杀他,告诉他真相倒是无妨。
莲花生死了,羌塘的历史便彻底离开了原来的轨道,进入到了马璘的设计之中来。汉家文明彻底笼罩这片高原的时刻,不久之后就会到来。
“和尚,你可能不会明白,你杀了那人立下的功劳,对我大唐有多重要。你首先是个唐人,其次才是个和尚,你立下的功劳,足以抵消你来刺杀我的罪过,所以这一次,我决定饶你一次,你不用死了。”看着一脸惊愕之色的空见,马璘微微笑道。
这个时候,他是真的高兴。当知道了莲花生上了高原之后,他其实是吓了一跳的。空见干掉了莲花生,这个功劳是实打实的,这是大唐的功臣,为汉家文明最终笼罩这片土地出了大力,既是有功之人,自然是不会杀了。
“你……不杀我了?”老和尚看着马璘,“那南征天竺的事情呢?”(未完待续。。)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请关注 WwW.44Pq.cOm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