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31 第431章 抵京
- 432 第432章 拜见
- 433 第433章 团聚
- 434 第434章 婚期
- 435 第435章 城门
- 436 第436章 除夕
- 437 第437章 看灯
- 438 第438章 故人
- 439 第439章 猜测
- 440 第440章 忍耐
- 441 第441章 安排
- 442 第442章 待嫁
- 443 第443章 婚期前
- 444 第444章 贺新婚
- 445 第445章 婚车
- 446 第446章 过关斩将
- 447 第447章 花烛
- 448 第448章 都好
- 449 第449章 明珠
- 450 第450章 高兴
- 451 第451章 早睡早起
- 452 第452章 进宫
- 453 第453章 回门
- 454 第454章 师徒
- 455 第455章 楚九的谋算
- 456 第456章 结亲
- 457 第457章 发兵
- 458 第458章 柳氏的行踪
- 459 第459章 找人
- 460 第460章 旁观者清
- 461 第461章 多想想
- 462 第462章 警告
- 463 第463章 背叛
- 464 第464章 人选
- 465 第465章 相看
- 466 第466章 引蛇出洞
- 467 第467章 夜归
- 468 第468章 没想到
- 469 第469章 权宜之计
- 470 第470章 我不同意
- 471 第471章 揭穿
- 472 第472章 对质
- 473 第473章 别出去了
- 474 第474章 礼佛
- 475 第475章 旧事
- 476 第476章 芥蒂
- 477 第477章 问话
- 478 第478章 信不信
- 479 第479章 有信来
- 480 第480章 去找他
- 481 第481章 走了
- 482 第482章 让她来
- 483 第483章 寻人
- 484 第484章 让他来找
- 485 第485章 来了
- 486 第486章 话要说出来
- 487 第487章 安心
- 488 第488章 急了
- 489 第489章 夜变
- 490 第490章 狭路相逢
- 491 第491章 援兵
- 492 第492章 你先下去
- 493 第493章 交印
- 494 第494章 不会太远
- 495 第495章 时机已到
- 496 第496章 舅爷
- 497 第497章 说有就有
- 498 第498章 谁的问题
- 499 第499章 大喜
- 500 第500章 嫉妒
- 501 第501章 去看看
- 502 第502章 常去
- 503 第503章 怀疑谁
- 504 第504章 威胁
- 505 第505章 复发
- 506 第506章 新方子
- 507 第507章 怀疑
- 508 第508章 求医
- 509 第509章 父子说事
- 510 第510章 秘事
- 511 第511章 打听
- 512 第512章 吃酒
- 513 第513章 真相
- 514 第514章 大胜
- 515 第515章 风波
- 516 第516章 抖包袱
- 517 第517章 决心
- 518 第518章 帮个忙
- 519 第519章 柳家人
- 520 第520章 不能说
- 521 第521章 灭口
- 522 第522章 选择
- 523 第523章 病倒
- 524 第524章 找人
- 525 第525章 秋雨
- 526 第526章 真实的自己
- 527 第527章 杀机
- 528 第528章 没有退路
- 529 第529章 您配吗?
- 530 第530章 对峙
- 531 第531章 揭露
- 532 第532章 最厉害的死人
- 533 第533章 我不配
- 534 第534章 知不知道
- 535 第535章 为我的儿子
- 536 第536章 天明
- 537 第537章 善后
- 538 第538章 理想与情话
- 539 第539章 明珠(结局)
- 540 番外 沧海月明
- 541 番外 花里逢君
- 542 后记
- 543 番外 灯火阑珊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41章 安排
第441章 安排
昭王直到深夜才回府。
看到屋里点着灯,他面上带了几分无奈,又有几分高兴:“都说了今天会很晚,怎么还等着?”
昭王妃起身给他宽衣:“也不是刻意等你,你忙,难道我不忙吗?”
小皇帝是个傀儡,今日大朝会明着是参拜皇帝,实则主位是昭王。新朝将立,旧族新贵的利益需要平衡。昭王要应酬,昭王妃也要与一干命妇交际往来。
昭王温声道:“辛苦你了。”
昭王妃瞥了他一眼:“你最近怎么了?忽然客气了起来。”
昭王笑道:“久别重逢,总要表示表示的吧?”
昭王妃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洗漱完毕,床也铺好了,夫妻俩说着睡前闲话。
“五娘真是不容易,好不容易从宫里逃出来,这一年来躲躲藏藏担惊受怕的。”
昭王点点头:“先前怕牵连她,连句话都不敢捎,没想到宫变如此突然,以至于来不及救援。”
昭王妃应声是:“当年那事以后,我们就与柳家断了联系。原以为对双方都好,哪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这句话勾起了昭王的回忆,半晌没有说话。
“你在想柳姐姐吗?”昭王妃问。
昭王瞥过去,见她神色如常,方才说道:“事情过去这么久了,我如今心里最重要的自然是你们母子三人。只是她为此丢了性命,想起来我总觉得对不起她。”
昭王妃柔声道:“这也不是你的错,她进宫是形势所逼,我们何尝不盼着她平安?”
听她安慰,昭王心里好受了一些,说道:“斯人已逝,我已经没有办法弥补了,所幸五娘还活着,以后庇护她一二,也算全了少时的情分。”
昭王妃含笑点头:“昨日不好详谈,过两日我请她来说话,看她有什么打算。其实五娘还年轻,又没有子女,现在脱离了那个地方,日后想做什么都可以。她要是愿意,大可以另择良婿,有我们在,断不会叫她吃亏。”
昭王点头:“你看着安排吧。”
夜色已深,夫妻俩熄灯睡下不提。
初二,京城还沉浸在浓浓的过年氛围中,昭王一家子已经开始忙碌了。
昭王和燕承回博文馆继续理政,燕凌回军营,昭王妃则在府中接见一拨又一拨的命妇女眷。
去青柳巷的是昭王妃身边的大丫鬟,她恭敬说道:“王妃不欲暴露娘娘身份,故而让奴婢代为相请,还望娘娘见谅。”
柳贤妃含笑道:“董姐姐考虑得周到,带路吧。”
“娘娘请。”
……
金城长公主从昭王府二堂出来,松了口气。
自从昭王进京,她就提着一颗心。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改朝换代已是势在必行。她生怕昭王因为伪帝迁怒于她,落得老来无依的下场。
见她惴惴不安,女儿佳仪郡主快言快语:“母亲若是担心,直接去见昭王妃就是。依我说,燕氏若想拿我们开刀,徐三小姐就不会救我出牢笼,您这是杞人之忧。”
于是金城长公主来了。
果不其然,昭王妃对她很和气,一点也没有算旧账的意思。这下金城长公主放心了,反正她一个公主也掌不了权,只要燕氏宽待前朝皇室,下半辈子安安生生,也没差多少。
出去时经过小花园,她眼角瞥到一个身影,不禁心生疑惑。待出了府门,坐上马车,金城长公主问女儿:“佳仪,你刚才看到小花厅里的客人了吗?我怎么瞧着像是贤妃?”
佳仪郡主愣了下:“您是说柳贤妃?她不是失踪了吗?”
“是啊!先帝驾崩的时候她就失踪了,怎么会在昭王府?”
自从京城改天换地,金城长公主一直闭门谢客,并不知道除夕发生的事。其实,就算知道这件事,也绝少人猜到柳贤妃的身份。
金城长公主啧啧道:“这个柳贤妃,真是厉害啊!先帝在的时候,她先是装拙,人人都看轻她,等淑妃德妃出了事,倒叫她后来居上。还以为先帝驾崩了她要完,没想到竟然藏起来。你瞧着吧,她的好日子来了。”
佳仪郡主不解:“母亲为何这么说?就算昭王宽容,她一个先帝嫔妃能有什么好日子?”
“你不知道旧事,”金城长公主说,“柳家和燕氏大有渊源,昭王妃与柳大小姐还是闺中密友。”
“柳大小姐……是前头那位贤妃?”那位去世时佳仪郡主还很小,但她听说过。
金城长公主点点头:“就是那位大贤妃。”
于是她把这段前尘旧事说给女儿听。
佳仪郡主称奇:“居然还有这段往事。所以母亲的意思是,昭王和昭王妃看在那位大贤妃的份上,也会对柳贤妃另眼相看。”
“不错。所以我说她好日子来了。”
佳仪郡主对柳贤妃印象不佳,说道:“那位大贤妃怪可怜的,有情郎还被柳家送进了宫,死了还叫柳家享受她的余荫。”
不料金城长公主不屑地笑笑:“这可未必,你怎知道进宫不是她自己的选择?柳家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家,先帝就差她一个妃子吗?”
这话像是有什么隐情,佳仪郡主忙问:“母亲知道什么?”
“我也是猜的。”金城长公主说,“先帝立为太子,一开始只定了杨家小姐为太子妃,孟、叶两家小姐为良娣。后来有一次马球会,先帝吃了两杯酒,在外头闲逛散心的时候,不小心叫柳大小姐冲撞了。没过多久,东宫的名额里又添了一位。”
金城长公主哼了声:“不巧的是,柳大小姐冲撞先帝的时候,我正好在林子里摘花,听了个全程。我看她当时的表现,可不像心有所属的样子。”
佳仪郡主:“……”
金城长公主摸了摸女儿的头:“很吃惊?你啊,都嫁了一回了,还这么不知事,真是愁人。这些话你可别说出去,我看柳贤妃跟她那个姐姐一个德性,以后见着她记得避远一些。我们家今非昔比,以后可不能像以前那样横冲直撞。”
佳仪郡主应下:“我知道的。”
昭王府里,昭王妃终于忙完事情,来到小花厅。
她是个行事干脆的,寒暄几句,便直入主题。
柳贤妃沉默片刻,怅然叹道:“董姐姐一片好意,我心中感激。只是经过这么多动荡,我已心如死灰,以后守着侄女儿,看着她好好嫁人就满足了。”
她这么说,昭王妃当然不会强人所难,便道:“既然如此,过两日便叫宫中下旨,恢复你的封号。你若高兴,可以住在太安宫,先帝宫中旧人都在那里荣养。又或者我另择一地,叫你住得清净自在,可好?”
看到屋里点着灯,他面上带了几分无奈,又有几分高兴:“都说了今天会很晚,怎么还等着?”
昭王妃起身给他宽衣:“也不是刻意等你,你忙,难道我不忙吗?”
小皇帝是个傀儡,今日大朝会明着是参拜皇帝,实则主位是昭王。新朝将立,旧族新贵的利益需要平衡。昭王要应酬,昭王妃也要与一干命妇交际往来。
昭王温声道:“辛苦你了。”
昭王妃瞥了他一眼:“你最近怎么了?忽然客气了起来。”
昭王笑道:“久别重逢,总要表示表示的吧?”
昭王妃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洗漱完毕,床也铺好了,夫妻俩说着睡前闲话。
“五娘真是不容易,好不容易从宫里逃出来,这一年来躲躲藏藏担惊受怕的。”
昭王点点头:“先前怕牵连她,连句话都不敢捎,没想到宫变如此突然,以至于来不及救援。”
昭王妃应声是:“当年那事以后,我们就与柳家断了联系。原以为对双方都好,哪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这句话勾起了昭王的回忆,半晌没有说话。
“你在想柳姐姐吗?”昭王妃问。
昭王瞥过去,见她神色如常,方才说道:“事情过去这么久了,我如今心里最重要的自然是你们母子三人。只是她为此丢了性命,想起来我总觉得对不起她。”
昭王妃柔声道:“这也不是你的错,她进宫是形势所逼,我们何尝不盼着她平安?”
听她安慰,昭王心里好受了一些,说道:“斯人已逝,我已经没有办法弥补了,所幸五娘还活着,以后庇护她一二,也算全了少时的情分。”
昭王妃含笑点头:“昨日不好详谈,过两日我请她来说话,看她有什么打算。其实五娘还年轻,又没有子女,现在脱离了那个地方,日后想做什么都可以。她要是愿意,大可以另择良婿,有我们在,断不会叫她吃亏。”
昭王点头:“你看着安排吧。”
夜色已深,夫妻俩熄灯睡下不提。
初二,京城还沉浸在浓浓的过年氛围中,昭王一家子已经开始忙碌了。
昭王和燕承回博文馆继续理政,燕凌回军营,昭王妃则在府中接见一拨又一拨的命妇女眷。
去青柳巷的是昭王妃身边的大丫鬟,她恭敬说道:“王妃不欲暴露娘娘身份,故而让奴婢代为相请,还望娘娘见谅。”
柳贤妃含笑道:“董姐姐考虑得周到,带路吧。”
“娘娘请。”
……
金城长公主从昭王府二堂出来,松了口气。
自从昭王进京,她就提着一颗心。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改朝换代已是势在必行。她生怕昭王因为伪帝迁怒于她,落得老来无依的下场。
见她惴惴不安,女儿佳仪郡主快言快语:“母亲若是担心,直接去见昭王妃就是。依我说,燕氏若想拿我们开刀,徐三小姐就不会救我出牢笼,您这是杞人之忧。”
于是金城长公主来了。
果不其然,昭王妃对她很和气,一点也没有算旧账的意思。这下金城长公主放心了,反正她一个公主也掌不了权,只要燕氏宽待前朝皇室,下半辈子安安生生,也没差多少。
出去时经过小花园,她眼角瞥到一个身影,不禁心生疑惑。待出了府门,坐上马车,金城长公主问女儿:“佳仪,你刚才看到小花厅里的客人了吗?我怎么瞧着像是贤妃?”
佳仪郡主愣了下:“您是说柳贤妃?她不是失踪了吗?”
“是啊!先帝驾崩的时候她就失踪了,怎么会在昭王府?”
自从京城改天换地,金城长公主一直闭门谢客,并不知道除夕发生的事。其实,就算知道这件事,也绝少人猜到柳贤妃的身份。
金城长公主啧啧道:“这个柳贤妃,真是厉害啊!先帝在的时候,她先是装拙,人人都看轻她,等淑妃德妃出了事,倒叫她后来居上。还以为先帝驾崩了她要完,没想到竟然藏起来。你瞧着吧,她的好日子来了。”
佳仪郡主不解:“母亲为何这么说?就算昭王宽容,她一个先帝嫔妃能有什么好日子?”
“你不知道旧事,”金城长公主说,“柳家和燕氏大有渊源,昭王妃与柳大小姐还是闺中密友。”
“柳大小姐……是前头那位贤妃?”那位去世时佳仪郡主还很小,但她听说过。
金城长公主点点头:“就是那位大贤妃。”
于是她把这段前尘旧事说给女儿听。
佳仪郡主称奇:“居然还有这段往事。所以母亲的意思是,昭王和昭王妃看在那位大贤妃的份上,也会对柳贤妃另眼相看。”
“不错。所以我说她好日子来了。”
佳仪郡主对柳贤妃印象不佳,说道:“那位大贤妃怪可怜的,有情郎还被柳家送进了宫,死了还叫柳家享受她的余荫。”
不料金城长公主不屑地笑笑:“这可未必,你怎知道进宫不是她自己的选择?柳家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家,先帝就差她一个妃子吗?”
这话像是有什么隐情,佳仪郡主忙问:“母亲知道什么?”
“我也是猜的。”金城长公主说,“先帝立为太子,一开始只定了杨家小姐为太子妃,孟、叶两家小姐为良娣。后来有一次马球会,先帝吃了两杯酒,在外头闲逛散心的时候,不小心叫柳大小姐冲撞了。没过多久,东宫的名额里又添了一位。”
金城长公主哼了声:“不巧的是,柳大小姐冲撞先帝的时候,我正好在林子里摘花,听了个全程。我看她当时的表现,可不像心有所属的样子。”
佳仪郡主:“……”
金城长公主摸了摸女儿的头:“很吃惊?你啊,都嫁了一回了,还这么不知事,真是愁人。这些话你可别说出去,我看柳贤妃跟她那个姐姐一个德性,以后见着她记得避远一些。我们家今非昔比,以后可不能像以前那样横冲直撞。”
佳仪郡主应下:“我知道的。”
昭王府里,昭王妃终于忙完事情,来到小花厅。
她是个行事干脆的,寒暄几句,便直入主题。
柳贤妃沉默片刻,怅然叹道:“董姐姐一片好意,我心中感激。只是经过这么多动荡,我已心如死灰,以后守着侄女儿,看着她好好嫁人就满足了。”
她这么说,昭王妃当然不会强人所难,便道:“既然如此,过两日便叫宫中下旨,恢复你的封号。你若高兴,可以住在太安宫,先帝宫中旧人都在那里荣养。又或者我另择一地,叫你住得清净自在,可好?”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