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68 1268.第1268章 .计谋
- 1269 1269.第1269章 .隐忧
- 1270 1270.第1270章 .松懈
- 1271 1271.第1271章 .兵家大忌
- 1272 1272.第1272章 .闽军大破
- 1273 1273.第1273章 .大势去矣
- 1274 1274.第1274章 .大局
- 1275 1275.第1275章 .生命相继
- 1276 1276.第1276章 .黯然退场
- 1277 1277.第1277章 .奇迹
- 1278 第1278章 .噩耗
- 1279 第1279章 .惨败之相
- 1280 1280.第1280章 .祸不单行
- 1281 1281.第1281章 .意外
- 1282 1282.第1282章 .局势好转
- 1283 1283.第1283章 .棋局
- 1284 1284.第1284章 .王玄策的建议
- 1285 1285.第1285章 .折腾的几年
- 1286 1286.第1286章 .法兰克
- 1287 1287.第1287章 .太平
- 1288 1288.第1288章 .年号
- 1289 1289.第1289章 .鸣凤元年
- 1290 第1290章 .出兵出兵
- 1291 第1291章 .再临君士坦丁堡城下
- 1292 1292.第1292章 .皇对皇
- 1293 1293.第1293章 .意外来客
- 1294 1294.第1294章 .据守反击
- 1295 1295.第1295章 .盗墓神器,异国显威
- 1296 第1296章 .摸金校尉
- 1297 1297.第1297章 .再次崩溃
- 1298 第1298章 .假途灭虢
- 1299 第1299章 .未尽全功
- 1300 1300.第1300章 .屠杀,失之交臂
- 1301 1301.第1301章 .真命天子,逼你出来
- 1302 1302.第1302章 .知己不知彼,李捷再倒霉
- 1303 1303.第1303章 .怀疑
- 1304 1304.第1304章 .趁火打劫,夜袭君城
- 1305 1305.第1305章 .得计,黄色仙药?
- 1306 1306.第1306章 .大总攻,开始!
- 1307 1307.第1307章 .其血玄黄
- 1308 1308.第1308章 .封王
- 1309 1309.第1309章 .惨烈
- 1310 1310.第1310章 .飞鸟传预
- 1311 1311.第1311章 .孤注一掷
- 1312 1312.第1312章 .魄力
- 1313 1313.第1313章 .笑到最后
- 1314 1314.第1314章 .不陷之城的陨落
- 1315 第1315章 .入城
- 1316 1316.第1316章 .最后时刻
- 1317 1317.第1317章 .传承
- 1318 1318.第1318章 .登基大典
- 1319 1319.第1319章 .祭品
- 1320 1320.第1320章 .闽唐!帝王!
- 1321 1321.第1321章 .罗马的麻烦
- 1322 1322.第1322章 .天无二日
- 1323 1323.第1323章 .鸭绿水大战
- 1324 1324.第1324章 .海西之败
- 1325 1325.第1325章 .全世界
- 1326 1326.第1326章 .百万大军
- 1327 1327.第1327章 .长安应战
- 1328 1328.第1328章 .沙起碎叶
- 1329 1329.第1329章 .民族大迁徙
- 1330 1330.第1330章 .邀尔会猎天下
- 1331 1331.第1331章 .李治亲征
- 1332 1332.第1332章 .博弈西域
- 1333 1333.第1333章 .矛盾
- 1334 1334.第1334章 .逃遁
- 1335 1335.第1335章 .屠胡
- 1336 1336.第1336章 .大唐,回来了!
- 1337 1337.第1337章 .大唐的长平之战
- 1338 1338.第1338章 .阉宦误国
- 1339 1339.第1339章 .长孙被坑
- 1340 1340.第1340章 .枭雄陌路
- 1341 1341.第1341章 .意外的援军
- 1342 1342.第1342章 .赌一局生死
- 1343 1343.第1343章 .五千破百万,杯酒退长孙
- 1344 1344.第1344章 .闽王的嘲讽
- 1345 1345.第1345章 .霸权
- 1346 1346.第1346章 .世界大战始
- 1347 1347.第1347章 .弩阵逞凶
- 1348 1348.第1348章 .驼城破弩阵
- 1349 1349.第1349章 .凶信
- 1350 1350.第1350章 .不得不战
- 1351 1351.第1351章 .狂呼酣战
- 1352 1352.第1352章 .绝命血战
- 1353 1353.第1353章 .功亏一篑
- 1354 1354.第1354章 .不得不战
- 1355 1355.第1355章 .不顾一切
- 1356 1356.第1356章 .胡抵中军,李治退避
- 1357 1357.第1357章 .神兵天降
- 1358 1358.第1358章 .灭尔如吹灯
- 1359 1359.第1359章 .何人陛下?
- 1360 1360.第1360章 .一事无成
- 1361 1361.第1361章 .最后的认输
- 1362 1362.第1362章 .当赵高!
- 1363 1363.第1363章 .第二次玄武门之变
- 1364 1364.第1364章 .权阉末日
- 1365 1365.第1365章 .血洗长安
- 1366 1366.第1366章 .最后两块残片
- 1367 1367.第1367章 .平定西域
- 1368 1368.第1368章 .政治作秀,李捷入长安
- 1369 1369.第1369章 .偷腥?
- 1370 1370.第1370章 .心结
- 1371 1371.第1371章 .祭祖,各有心事
- 1372 1372.第1372章 .逼宫
- 1373 1373.第1373章 .叔皇帝,侄皇帝
- 1374 1374.第1374章 .洛阳大战
- 1375 1375.第1375章 .一日平中原
- 1376 1376.第1376章 .出来混,要还的!
- 1377 1377.第1377章 .百年分割
- 1378 1378.第1378章 .火药桶
- 1379 1379.第1379章 .折腾的大唐
- 1380 1380.第1380章 .再别长安
- 1381 1381.第1381章 .省亲
- 1382 1382.第1382章 .一个圆
- 1383 第1383章 .死而地分
- 1384 1384.第1384章 .大结局!新的开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278章 .噩耗
第1278章 .噩耗
凯撒利亚此时已经打扮的破具有华夏陪都的姿态了,虽然没有建设城墙,不过城外扩大了两圈,原本作为防御空荡的小山全都建满了新修的房屋,商店,街道,来往商人豪族鳞次栉比。
大闽是典型的官商勾结,当然,中饱私囊违法犯忌,只要不怕御史弹劾发配婆罗洲跟食人族作伴去也成,除去这个,官员和商人的信息传播的非常快,几乎李捷宣布要在君士坦丁堡称帝之后第一时间,就有无数世家大商来此建设宅院投资了。
从古到今一个不变的真理,首都房价地价从来都是最高的,如现在的京师,泰西封京,地价高到不少五品官员都买不起房,需要住在朝廷设立的集体官员宿舍,皇城附近能有个独立小院,已经算是相当体面了。
既然闽王要在君士坦丁堡称帝,那么大闽的东,中,西三京模式基本上就是定了下来,君士坦丁堡将作为大闽未来的西京,凯撒利亚虽然不是君士坦丁堡,但这里距离君士坦丁堡京最短距离才七百五十米,听说还有工部官员考虑在这里建设跨海大桥,将亚欧联系起来,那么到时候这儿也属于西京的一部分了,地价自然看涨。
精明的商人们也自然不会放过如此的大好机会,现在修好的商铺,日后都是钱啊!
此时的闽王临时行宫亦是扩大了不少,在原来罗马总督府的后面,新建起一块差不多华清宫规模的临时行宫,已经修建了一小半了,上朝更是可以搬进新修的朝堂而不用挤总督府大堂,崭新的红木朱漆柱子当中站好朝班,大臣们也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就在几个时辰之前的昨天傍晚,君士坦丁堡城下传来了最新战报,在罗马道行军大总管李绩的指挥下,攻城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估计要不了多久,群臣就要忙碌准备登基大典了。
此时正赶上三天一次的大朝会,朝堂上又是打成了一片热锅,这次居然是礼部尚书萧盛还有御史大夫李刚,鸿胪寺卿等老古董文臣派进行了内讧,萧盛主张用汉礼登基,李刚主张与李捷的父亲唐太宗那样,直接用唐礼登基,而鸿胪寺卿却是认为当用周礼登基。
不过朝堂上还出现了第四派,上一次过来朝拜李捷,被君士坦丁四世坑了的罗马元老们也在大闽的朝堂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以大牧首狄奥多尔一世等为代表的罗马派强烈要求依照基督教礼节来登基。
不过这一派在大闽朝廷的根基尚且浅薄,况且都动兵去打了,也不需要顾忌他们的感受,故而尽管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叫嚷的声音尤其洪亮,可没人理会他。
尽管平时里,这种文官叽叽喳喳为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儿争论不休是最让李捷头疼的事儿,不过今天却是个特殊。
要不了多久,这座西方第一堡垒,屏蔽了欧洲文明一千多年的盾牌即将在自己的火炮之下低下它高昂的头颅,后世的什么英国,法国,俄罗斯等西方列强此时国家民族都没有成型,西方文明的这张白纸完全可以依靠君士坦丁堡这个画布任凭自己去涂抹,历史将在自己手里改写,那份自豪感在胸口荡漾,让李捷的心情无比的豪迈。
自豪感下,在看这群斤斤计较的文官们,也变得可爱了许多,毕竟他们所代表的礼仪,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华夏的标志。
不过文官争吵的久了,终究还是令人头疼的,关于一个祭祀用的太牢祭品,三人争吵了小半个时辰,李捷自己终于也是无奈的插嘴说道:“诸位爱卿,汉礼周礼都是我华夏大礼,干脆各取一半的了!”
“陛下不可,礼不可废,国家大事,岂容马虎?”
三个恨不得露胳膊干一仗的大臣异口同声的顶撞回来,真是让李捷哭笑不得,得了,愿意吵就吵吧,反正最近天下太平,也没什么大事!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全身笼罩在黑色盔甲,甚至脸上都被黑色面纱包裹住的黑都军士忽然闯了进来,在大臣们惊愕的注视下,那黑都将士急急匆匆的绕道一旁的回廊,到了李捷丹殿下重重跪倒,双手捧上了一份战报。
战报上还沾着红色羽毛,那是紧急军情的象征,昨天才传来城墙被破坏,今天又是紧急军情,莫非君士坦丁堡投降了?
大臣们眼巴巴的议论中,李捷亦是急迫的拆开了军报,可是第一眼,李捷的神情就僵硬在了那里。
这,怎么可能?
手剧烈的颤抖着,看着薄薄一页羊皮纸,李捷似乎感觉自己手里擎着上千斤的负担一下,满眼都是那触目惊心的几个大字,终于,他手一软,那军报顺着他的手滚落在地上,从丹殿上掉到了朝堂前。
耳朵嗡嗡作响,李捷感觉自己看着下面战战兢兢捡起军报的长子李让视线都有些模糊,似乎整个大殿都跟着天旋地转起来,头脑中到处都是一片乱哄哄的响声,终于,忍不住胸口一甜,噗的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
“陛下!!!”
整个朝堂当即都慌了神。
…………
事情没有绝对完美,万事万物必定有那么一点缺憾,就比如当今的皇室李家,虽然夺得了天下至尊的宝座,可依旧世世代代受到家族遗传病的折磨,风眩!
这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李捷他爷爷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就是死于此,还有他姐姐长乐公主同样幼时发病,海南在李捷手里开发出来,搬去了三亚这才好了点,历史上高宗李治也是,不然也不会后期让皇后武则天来掌控朝政,这一回倒好,李捷一着急,也气出了毛病来。
再醒过来时候,已经是傍晚黄昏时分了,宫室内静悄悄的,不过李捷刚一睁眼,王后长孙织,秦妃安娜,还有海黛,丽安等好几个妃嫔全都一窝蜂的寄了过来,甚至李捷还在她们眼角上看到了泪痕。
“好了,我没有事,不要哭了!”心里倒是升起了一股暖意,李捷随手拉住了距离自己最近的安娜的那双手,安慰着说道。
倒是长孙织识大体,虽然与其他妃嫔一样急迫,长孙织却是第一时间转头对着殿外大声的喝令道:“来人,速去凤阁通传,陛下醒来,安然无事!”
宦官急急匆匆的脚步声渐行渐远,倒是又把李捷拉回到了现实中,捂着头呻吟了一声,旋即李捷艰难的问道:“外面怎么样了?”
“陛下突然昏厥,朝堂大乱,不过王相公狄相公维持住了局势,现在百官还有群相都在中央官署办公,没有再起乱子!”
犹豫了下,长孙织才声音略小的又加了一句:“让儿正督促百官,请陛下放心。”
毕竟是亲儿子,李让被废之后,长孙织的确成长了不少,也操心了不少,虽然不知道李捷究竟怎么想的,似乎重蹈他父亲李世民的覆辙,一面立李瑾为太子,一面又给李让兵权,财权,让他去动摇太子地位,不过不论如何李让也是她长孙织所出,一有机会,还是想竭力让李让在李捷这里有所表现。
今天传来的消息太过重大了,前线大败,全军溃退,到现在还如同一记闷雷那样,在李捷耳边嗡嗡作响,扶着床沿,李捷咬着牙就想站起来,可听着长孙织加的这一句话,迟疑了下,李捷又是叹了口气。
“那就让让儿今晚与百官共同商议对策,明天让他再汇报给寡人!”
心里松了一口气,长孙织感激的又是转身出了门,看着安娜她们担忧的目光,李捷又是对安娜伸出了手:“扶我起来!去城墙上看看!”
新建的行宫后头就是城墙,挨着山崖的全城制高点,站在那儿,博斯普鲁斯海峡还有对岸的君士坦丁堡几乎一览无余。
太阳的余晖中,海峡对面的城市似乎都被涂抹成了一层金光,似乎一如既往的平静,战争好像没有带给这座城市一丁点的波动。
其余妃嫔都被李捷劝了回去,仅剩下安娜跟在身旁,眺望着对面硕大而壮观的城市,李捷还真是无比苦闷,好一会,方才惆怅的回转过了头,向安娜问道。
“我难道注定就止步在这儿了?”
“夫君前几日是如何劝我的,如当年的凯撒大帝还有华夏的始皇帝,如果遇到些挫折就退缩的话,何曾有一统华夏的秦帝国还有罗马帝国?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这不是夫婿你自己做的诗句吗?”
两个月前安娜遇到自己老师的刺杀,对于安娜的打击是空前的,李捷不得不劝了她好久才把她安慰回来,这会儿反倒来劝说他来了,听的李捷终于好笑的摇了摇头,可旋即又是叹了口气。
他可知道历史上多少君主折在了这君士坦丁堡城下,如这一次,自己也是信心满满,到头来却被打了个折戟沉舟,这君士坦丁堡还真是邪门了!
而且李捷也知道,他带来的群臣的确是打仗打累了。李绩何人?如果不是真遇到了重大挫折,他不会用全军溃败这个字眼,当年的亚历山大大帝何等英雄,最终还是被奉他为神明的部下毒害了,因为马其顿的将军们实在是不想再前进了,李捷作为闽王,他也不得不掂量下一意孤行的后果。
也许这辈子自己都征服不了君士坦丁堡了,也难怪李捷惆怅。
男人与女人的脑袋结构真不一样,见自己被劝的点头连连的话语却劝不动李捷这个榆木疙瘩,安娜也是郁闷起来,气呼呼的撅着小嘴,却是依旧陪着李捷静静地观望着对岸君士坦丁堡。
就这么平静的观看了好一会,安娜却忽然眼前一动,凝望一眼后旋即用力的拽了拽李捷宽大的衣袍,指着对岸急切的大叫道:“郎君快看,那是什么?”
顺着安娜手指方向李捷也是看了过去,却看到索菲亚大教堂那个方向,一股浓密的黑烟冲天而起,而且很快这种烟柱又是密集了起来,经历了这么多场战争,这个含义李捷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那是有军队在城中劫掠,放火!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战局又有了新的变化,李绩反攻了?
神情凝重,李捷伸手向后,急切的大喝起来。
“来人,拿寡人的望远镜过来!”
</br>
大闽是典型的官商勾结,当然,中饱私囊违法犯忌,只要不怕御史弹劾发配婆罗洲跟食人族作伴去也成,除去这个,官员和商人的信息传播的非常快,几乎李捷宣布要在君士坦丁堡称帝之后第一时间,就有无数世家大商来此建设宅院投资了。
从古到今一个不变的真理,首都房价地价从来都是最高的,如现在的京师,泰西封京,地价高到不少五品官员都买不起房,需要住在朝廷设立的集体官员宿舍,皇城附近能有个独立小院,已经算是相当体面了。
既然闽王要在君士坦丁堡称帝,那么大闽的东,中,西三京模式基本上就是定了下来,君士坦丁堡将作为大闽未来的西京,凯撒利亚虽然不是君士坦丁堡,但这里距离君士坦丁堡京最短距离才七百五十米,听说还有工部官员考虑在这里建设跨海大桥,将亚欧联系起来,那么到时候这儿也属于西京的一部分了,地价自然看涨。
精明的商人们也自然不会放过如此的大好机会,现在修好的商铺,日后都是钱啊!
此时的闽王临时行宫亦是扩大了不少,在原来罗马总督府的后面,新建起一块差不多华清宫规模的临时行宫,已经修建了一小半了,上朝更是可以搬进新修的朝堂而不用挤总督府大堂,崭新的红木朱漆柱子当中站好朝班,大臣们也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就在几个时辰之前的昨天傍晚,君士坦丁堡城下传来了最新战报,在罗马道行军大总管李绩的指挥下,攻城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估计要不了多久,群臣就要忙碌准备登基大典了。
此时正赶上三天一次的大朝会,朝堂上又是打成了一片热锅,这次居然是礼部尚书萧盛还有御史大夫李刚,鸿胪寺卿等老古董文臣派进行了内讧,萧盛主张用汉礼登基,李刚主张与李捷的父亲唐太宗那样,直接用唐礼登基,而鸿胪寺卿却是认为当用周礼登基。
不过朝堂上还出现了第四派,上一次过来朝拜李捷,被君士坦丁四世坑了的罗马元老们也在大闽的朝堂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以大牧首狄奥多尔一世等为代表的罗马派强烈要求依照基督教礼节来登基。
不过这一派在大闽朝廷的根基尚且浅薄,况且都动兵去打了,也不需要顾忌他们的感受,故而尽管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叫嚷的声音尤其洪亮,可没人理会他。
尽管平时里,这种文官叽叽喳喳为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儿争论不休是最让李捷头疼的事儿,不过今天却是个特殊。
要不了多久,这座西方第一堡垒,屏蔽了欧洲文明一千多年的盾牌即将在自己的火炮之下低下它高昂的头颅,后世的什么英国,法国,俄罗斯等西方列强此时国家民族都没有成型,西方文明的这张白纸完全可以依靠君士坦丁堡这个画布任凭自己去涂抹,历史将在自己手里改写,那份自豪感在胸口荡漾,让李捷的心情无比的豪迈。
自豪感下,在看这群斤斤计较的文官们,也变得可爱了许多,毕竟他们所代表的礼仪,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华夏的标志。
不过文官争吵的久了,终究还是令人头疼的,关于一个祭祀用的太牢祭品,三人争吵了小半个时辰,李捷自己终于也是无奈的插嘴说道:“诸位爱卿,汉礼周礼都是我华夏大礼,干脆各取一半的了!”
“陛下不可,礼不可废,国家大事,岂容马虎?”
三个恨不得露胳膊干一仗的大臣异口同声的顶撞回来,真是让李捷哭笑不得,得了,愿意吵就吵吧,反正最近天下太平,也没什么大事!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全身笼罩在黑色盔甲,甚至脸上都被黑色面纱包裹住的黑都军士忽然闯了进来,在大臣们惊愕的注视下,那黑都将士急急匆匆的绕道一旁的回廊,到了李捷丹殿下重重跪倒,双手捧上了一份战报。
战报上还沾着红色羽毛,那是紧急军情的象征,昨天才传来城墙被破坏,今天又是紧急军情,莫非君士坦丁堡投降了?
大臣们眼巴巴的议论中,李捷亦是急迫的拆开了军报,可是第一眼,李捷的神情就僵硬在了那里。
这,怎么可能?
手剧烈的颤抖着,看着薄薄一页羊皮纸,李捷似乎感觉自己手里擎着上千斤的负担一下,满眼都是那触目惊心的几个大字,终于,他手一软,那军报顺着他的手滚落在地上,从丹殿上掉到了朝堂前。
耳朵嗡嗡作响,李捷感觉自己看着下面战战兢兢捡起军报的长子李让视线都有些模糊,似乎整个大殿都跟着天旋地转起来,头脑中到处都是一片乱哄哄的响声,终于,忍不住胸口一甜,噗的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
“陛下!!!”
整个朝堂当即都慌了神。
…………
事情没有绝对完美,万事万物必定有那么一点缺憾,就比如当今的皇室李家,虽然夺得了天下至尊的宝座,可依旧世世代代受到家族遗传病的折磨,风眩!
这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李捷他爷爷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就是死于此,还有他姐姐长乐公主同样幼时发病,海南在李捷手里开发出来,搬去了三亚这才好了点,历史上高宗李治也是,不然也不会后期让皇后武则天来掌控朝政,这一回倒好,李捷一着急,也气出了毛病来。
再醒过来时候,已经是傍晚黄昏时分了,宫室内静悄悄的,不过李捷刚一睁眼,王后长孙织,秦妃安娜,还有海黛,丽安等好几个妃嫔全都一窝蜂的寄了过来,甚至李捷还在她们眼角上看到了泪痕。
“好了,我没有事,不要哭了!”心里倒是升起了一股暖意,李捷随手拉住了距离自己最近的安娜的那双手,安慰着说道。
倒是长孙织识大体,虽然与其他妃嫔一样急迫,长孙织却是第一时间转头对着殿外大声的喝令道:“来人,速去凤阁通传,陛下醒来,安然无事!”
宦官急急匆匆的脚步声渐行渐远,倒是又把李捷拉回到了现实中,捂着头呻吟了一声,旋即李捷艰难的问道:“外面怎么样了?”
“陛下突然昏厥,朝堂大乱,不过王相公狄相公维持住了局势,现在百官还有群相都在中央官署办公,没有再起乱子!”
犹豫了下,长孙织才声音略小的又加了一句:“让儿正督促百官,请陛下放心。”
毕竟是亲儿子,李让被废之后,长孙织的确成长了不少,也操心了不少,虽然不知道李捷究竟怎么想的,似乎重蹈他父亲李世民的覆辙,一面立李瑾为太子,一面又给李让兵权,财权,让他去动摇太子地位,不过不论如何李让也是她长孙织所出,一有机会,还是想竭力让李让在李捷这里有所表现。
今天传来的消息太过重大了,前线大败,全军溃退,到现在还如同一记闷雷那样,在李捷耳边嗡嗡作响,扶着床沿,李捷咬着牙就想站起来,可听着长孙织加的这一句话,迟疑了下,李捷又是叹了口气。
“那就让让儿今晚与百官共同商议对策,明天让他再汇报给寡人!”
心里松了一口气,长孙织感激的又是转身出了门,看着安娜她们担忧的目光,李捷又是对安娜伸出了手:“扶我起来!去城墙上看看!”
新建的行宫后头就是城墙,挨着山崖的全城制高点,站在那儿,博斯普鲁斯海峡还有对岸的君士坦丁堡几乎一览无余。
太阳的余晖中,海峡对面的城市似乎都被涂抹成了一层金光,似乎一如既往的平静,战争好像没有带给这座城市一丁点的波动。
其余妃嫔都被李捷劝了回去,仅剩下安娜跟在身旁,眺望着对面硕大而壮观的城市,李捷还真是无比苦闷,好一会,方才惆怅的回转过了头,向安娜问道。
“我难道注定就止步在这儿了?”
“夫君前几日是如何劝我的,如当年的凯撒大帝还有华夏的始皇帝,如果遇到些挫折就退缩的话,何曾有一统华夏的秦帝国还有罗马帝国?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这不是夫婿你自己做的诗句吗?”
两个月前安娜遇到自己老师的刺杀,对于安娜的打击是空前的,李捷不得不劝了她好久才把她安慰回来,这会儿反倒来劝说他来了,听的李捷终于好笑的摇了摇头,可旋即又是叹了口气。
他可知道历史上多少君主折在了这君士坦丁堡城下,如这一次,自己也是信心满满,到头来却被打了个折戟沉舟,这君士坦丁堡还真是邪门了!
而且李捷也知道,他带来的群臣的确是打仗打累了。李绩何人?如果不是真遇到了重大挫折,他不会用全军溃败这个字眼,当年的亚历山大大帝何等英雄,最终还是被奉他为神明的部下毒害了,因为马其顿的将军们实在是不想再前进了,李捷作为闽王,他也不得不掂量下一意孤行的后果。
也许这辈子自己都征服不了君士坦丁堡了,也难怪李捷惆怅。
男人与女人的脑袋结构真不一样,见自己被劝的点头连连的话语却劝不动李捷这个榆木疙瘩,安娜也是郁闷起来,气呼呼的撅着小嘴,却是依旧陪着李捷静静地观望着对岸君士坦丁堡。
就这么平静的观看了好一会,安娜却忽然眼前一动,凝望一眼后旋即用力的拽了拽李捷宽大的衣袍,指着对岸急切的大叫道:“郎君快看,那是什么?”
顺着安娜手指方向李捷也是看了过去,却看到索菲亚大教堂那个方向,一股浓密的黑烟冲天而起,而且很快这种烟柱又是密集了起来,经历了这么多场战争,这个含义李捷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那是有军队在城中劫掠,放火!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战局又有了新的变化,李绩反攻了?
神情凝重,李捷伸手向后,急切的大喝起来。
“来人,拿寡人的望远镜过来!”
</br>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