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49 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天竺幽灵
- 1250 第一千两百四十七章 吐蕃生变(新年快乐!)
- 1251 第一千两百四十八章 宫变
- 1252 第一千两百四十九章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
- 1253 第一千两百五十章 秦始皇的选择
- 1254 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定鼎东非
- 1255 第一千两百五十二章 人事几番新
- 1256 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帝国战略
- 1257 第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绞肉机计划
- 1258 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都输不起
- 1259 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大战起兮云飞扬
- 1260 第一千两百五十七章 点兵点将
- 1261 第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要致富,先修路
- 1262 第一千两百五十九章 羞煞老夫也!
- 1263 第一千两百六十章 谁比谁更疯狂
- 1264 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飓风过岗,伏草惟存
- 1265 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惊天大八卦
- 1266 第一千两百六十三章 榨干最后一丝战争潜能
- 1267 第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流言可杀人
- 1268 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史上最强裁军方案(二合一)
- 1269 第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唐蕃古道
- 1270 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谁胜谁负
- 1271 第一千两百六十八章 生之我幸,死之我命!
- 1272 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 前路已断
- 1273 第一千两百七十章 吐蕃之战结束
- 1274 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只能站着死,不能跪着生
- 1275 第一千两百七十二章 骑兵时代的余辉
- 1276 第一千两百七十三章 骑兵不死,只是换新颜
- 1277 第一千两百七十四章 六国灭,四海一
- 1278 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屯垦戍边
- 1279 第一千两百七十六章 八大战区
- 1280 第一千两百七十七章 地图归零
- 1281 第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试炼之地曝光
- 1282 第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暗夜帝国
- 1283 第一千两百八十章 精神上支持你
- 1284 第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拉姆战舰
- 1285 第一千两百八十二章 赢了,也是输了!
- 1286 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南疆一统
- 1287 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国情咨文
- 1288 第一千两百八十五章 撤销府衙
- 1289 第一千两百八十六章 集中力量办大事
- 1290 第一千两百八十七章 暴力机构
- 1291 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 帝国继承人
- 1292 第一千两百八十九章 世界大战开启
- 1293 第一千两百九十章 要做世界大战的幕后赢家
- 1294 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神秘来客
- 1295 第一千两百九十二章 大夏利益至上
- 1296 第一千两百九十三章 能源战略
- 1297 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算计全人类
- 1298 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接收埃及王朝
- 1299 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四面楚歌的西班牙
- 1300 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自保为上
- 1301 第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各怀鬼胎的首脑会议
- 1302 第一千两百九十九章 贪婪是原罪
- 1303 第一千三百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1304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搅局者
- 1305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杰克的应对
- 1306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不做傀儡
- 1307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杀手锏
- 1308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要抱就抱金大腿
- 1309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全球霸主初显威
- 1310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南美新格局
- 1311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稳定压倒一切
- 1312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不辜负
- 1313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非洲再起硝烟
- 1314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肩负起全球治理责任
- 1315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货币全球化
- 1316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启动暗雷,布局天竺
- 1317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第二个皇朝
- 1318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跟死敌合作
- 1319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蒸汽朋克时代
- 1320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遣返
- 1321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最后一次系统更新
- 1322 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根达亚大陆
- 1323 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楚王
- 1324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黄金战争
- 1325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硝烟再起,烽火连天
- 1326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地缘格局
- 1327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真真假假
- 1328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欧洲剧变
- 1329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震荡余波
- 1330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天竺大战开启
- 1331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风起天竺,谁是垂钓之人
- 1332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大夏军的反常举动
- 1333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一场不起眼的风浪
- 1334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孔雀落地
- 1335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大鱼吃小鱼
- 1336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年年有鱼
- 1337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前进基地
- 1338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阿育王,死!
- 1339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幽灵军
- 1340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人类历史灰暗的一天
- 1341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谁将挺身而出?
- 1342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放在火上烤
- 1343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舍我其谁
- 1344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盖亚降临
- 1345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重生之秘
- 1346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母星
- 1347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波斯受难日
- 1348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欧洲一台戏
- 1349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大夏帝朝(谢盟主“镜_雾”赏!)
- 1350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钢铎之殇
- 1351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白银掉色
- 1352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波斯投降
- 1353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铁道兵
- 1354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十年之约
- 1355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拓荒团队的雏形
- 1356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夏舰
- 1357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女蜗
- 1358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一统亚洲
- 1359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大结局
- 1360 完本感言
- 1361 新书《废土国度》已发布
- 1362 新书《带着地球去封神》已发布
- 1363 新书《网游之洪荒战纪》已发布
- 1364 新书《全球屠魔:开局成为幕后大佬》已发布
- 1365 偷偷发个新书动态,应该没人看到吧
- 1366 新书《天天撒币》百万字已肥,可以开宰了!!!
- 1367 领地架构
- 1368 领地架构2.0
- 1369 众筹名单,致谢!
- 1370 大夏军队架构2.0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大战起兮云飞扬
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大战起兮云飞扬
(PS:呃,再补一更。)
八月十九日,大夏军开始按计划调动起来。
上午九时起,安置在城外军营的六十五万周军,从邯郸城,分批传送至河套行省治所内比都城,准备从河套行省杀进吐蕃,是为全军左翼。
指挥这支大军的,正是前丹阳军统领田单。
于此同时,三十八万宋军分批从襄阳城传送至大理城,计划从云南行省杀进吐蕃,是为全军中护军。
鉴于大宋无良将,朝廷特意指派北疆军统领岳飞,暂时赶来指挥这支宋军。鉴于北疆军还有一位副统领陈玉成,岳飞暂且离开,是无恙的。
五十万唐军在名将李勣的指挥下,由长安城,分批传送至成都,从蜀地行省杀进吐蕃,是为全军中军主力。
同样,五十万秦军在神将王翦指挥下,由咸阳城出发,一路西行,进入西海行省,继而杀进吐蕃,是为全军右翼。
李靖指挥的西北战区两大野战集团军,是为全军预备队。
为了让这两百万大军心甘情愿地奔赴前线,欧阳朔有言在先,士卒未来能否被编入大夏正规军,将领能否被重用,担任何职,全看此战表现。
战死者,家人将获得大夏正规军标准的抚恤。
欧阳朔更是亲赴各大营,坦言,“四国归降,乃人心向背,大势所趋,非尔等之错。诸位可能心有不服,或有不甘,恨不能在战场一雪前耻。既如此,吐蕃之战就是你们证明自己的机会,是龙是虫,全看此一战了。”
此话一出,全军将士无不动容。
过去的一个余月,关于朝廷如何安置他们这批降军的小道消息,一直就没断过,最热门的一个,就是传言朝廷要全数裁撤他们。
对此,将士们自然不服。
尤其是秦唐两国降军,他们自认不比大夏正规军差,却无缘在战场一战。实话说,将士们心中是不无怨气的。
眼下,朝廷给了他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次不是华夏内战,而是跟国外大军作战,朕希望你们能在战场奋勇杀敌,扬我华夏之威,也是为你们的故国,挣得最后一份荣耀。”欧阳朔如是说。
这一次,有将士眼角湿润。
军队守土有责,他们作为王朝最后的屏障,却没能做到这一点,羞愧不已。据悉,在秦始皇驾崩的消息传到军中时,五十万秦军集体泪奔,哭声震天。
那样的场景,足以让任何人动容。
因此,在得知朝廷让他们远征吐蕃的消息之后,五十万秦军根本不做他想,个个士气高昂,势要在吐蕃战场,捍卫大秦虎狼之师的荣耀。
很大一部分将士,甚至已经有了视死如归的准备。
欧阳朔清楚记得,一位秦军老兵如此说:“不能陪秦王陛下去死,是我等一生之遗憾,而今唯有将这残躯抛洒沙场,方不负秦军之名。”
大秦虎狼,即便现身荒野不久,依然有着不屈的骄傲,铮铮铁骨。
“壮哉,大秦!”欧阳朔亲自举杯,为大秦将士送行,感慨说道:“朕不要你们战死沙场,只希望诸位将这大秦风骨一直传承下去,融入大夏血脉。不要忘记,我们本就是一体,有一个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华夏。”
“干!”
欧阳朔一饮而尽,摔碗于地,清脆有声。
“干了,陛下!”
大秦将士眼角含泪,豪气干云,同样一饮而尽,摔碗于地。就连在场的王翦、王贲父子,都动容不已。
这一声陛下,既是叫秦始皇,也是叫欧阳朔。欧阳朔用他非凡的个人魅力,一下就征服了这群铁血铮铮的汉子,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奔赴沙场。
那一天的场景实在太过震撼,欧阳朔怕是一辈子都无法忘怀。
泱泱华夏,五千年辉煌,这般铁骨,如此血性,其实一直流淌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血液里,只要家国有难,就会迸发出让敌人胆寒的力量。
生而为华夏人,欧阳朔骄傲一生。
…………
两百余万大军,涵盖四国,鱼龙混杂,有慷慨悲歌之士,自然也不乏胆怯惧战,乃至对大夏心怀怨恨之人。
对这样一群人,朝廷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自然是西北战区的飞熊军跟鹰扬军,他们表面说是全军预备队,其实就是全军执法队跟监督大队。
不肯死战者,定斩不赦。
其二,就是他们的家人了。
两百万将士出征,他们的家人可都还留在中原,如果胆敢肆意妄为,或是不遵号令,就别怪朝廷殃及其家人。
用这样的筹码,不愁将士不战。
退一万步将,在归降大夏之后,他们本就已经算大夏军人。既是军人,为国出征就是天经地义之事,本就不该有什么抱怨。
吐蕃之战,是堂堂正正的大战,又不真的是纯粹去送死。
朝廷也早就有言在先,此番大战,跟其他大战是一样的,在战场上斩将杀敌均计战功,能获得相应的奖赏。
所不同者,估计就是这场大战更为残酷罢了。
但是残酷本就是战场常态,在他们入伍的那一天,就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所以说,从本质上来讲,将士们实在没什么好抱怨的。
朝廷做了这么多工作,就是希望,出征的两百万大军能拿出他们该有的精气神来,好好打好这一战,为帝国称霸亚洲大陆,奠定基础。
而不是说,希望出征的是一群士气低落的软蛋,真要那样,就不是去消耗阿育王朝,而是给敌军送经验去了。
为了这一战,朝廷也算得上是伤筋动骨。
近两百万金币的传送费用就不说了,相比其他开支,这只能算是小钱。最大的消耗,还是运输如此规模数量的粮草物资。
兼且又是要送到吐蕃这样的险地,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再就是可预计的,堪比天文数字的阵亡抚恤金,从阿育王朝的态度,已经可稍稍预见到吐蕃之战的激烈程度,阵亡者绝不在少数。
如果没有此战,朝廷只需发放一笔退役金即可,而且他们退役之后,还能为帝国建设添砖加瓦呢。
这一进一出,账目都快有些算不清楚了。
八月十九日,大夏军开始按计划调动起来。
上午九时起,安置在城外军营的六十五万周军,从邯郸城,分批传送至河套行省治所内比都城,准备从河套行省杀进吐蕃,是为全军左翼。
指挥这支大军的,正是前丹阳军统领田单。
于此同时,三十八万宋军分批从襄阳城传送至大理城,计划从云南行省杀进吐蕃,是为全军中护军。
鉴于大宋无良将,朝廷特意指派北疆军统领岳飞,暂时赶来指挥这支宋军。鉴于北疆军还有一位副统领陈玉成,岳飞暂且离开,是无恙的。
五十万唐军在名将李勣的指挥下,由长安城,分批传送至成都,从蜀地行省杀进吐蕃,是为全军中军主力。
同样,五十万秦军在神将王翦指挥下,由咸阳城出发,一路西行,进入西海行省,继而杀进吐蕃,是为全军右翼。
李靖指挥的西北战区两大野战集团军,是为全军预备队。
为了让这两百万大军心甘情愿地奔赴前线,欧阳朔有言在先,士卒未来能否被编入大夏正规军,将领能否被重用,担任何职,全看此战表现。
战死者,家人将获得大夏正规军标准的抚恤。
欧阳朔更是亲赴各大营,坦言,“四国归降,乃人心向背,大势所趋,非尔等之错。诸位可能心有不服,或有不甘,恨不能在战场一雪前耻。既如此,吐蕃之战就是你们证明自己的机会,是龙是虫,全看此一战了。”
此话一出,全军将士无不动容。
过去的一个余月,关于朝廷如何安置他们这批降军的小道消息,一直就没断过,最热门的一个,就是传言朝廷要全数裁撤他们。
对此,将士们自然不服。
尤其是秦唐两国降军,他们自认不比大夏正规军差,却无缘在战场一战。实话说,将士们心中是不无怨气的。
眼下,朝廷给了他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次不是华夏内战,而是跟国外大军作战,朕希望你们能在战场奋勇杀敌,扬我华夏之威,也是为你们的故国,挣得最后一份荣耀。”欧阳朔如是说。
这一次,有将士眼角湿润。
军队守土有责,他们作为王朝最后的屏障,却没能做到这一点,羞愧不已。据悉,在秦始皇驾崩的消息传到军中时,五十万秦军集体泪奔,哭声震天。
那样的场景,足以让任何人动容。
因此,在得知朝廷让他们远征吐蕃的消息之后,五十万秦军根本不做他想,个个士气高昂,势要在吐蕃战场,捍卫大秦虎狼之师的荣耀。
很大一部分将士,甚至已经有了视死如归的准备。
欧阳朔清楚记得,一位秦军老兵如此说:“不能陪秦王陛下去死,是我等一生之遗憾,而今唯有将这残躯抛洒沙场,方不负秦军之名。”
大秦虎狼,即便现身荒野不久,依然有着不屈的骄傲,铮铮铁骨。
“壮哉,大秦!”欧阳朔亲自举杯,为大秦将士送行,感慨说道:“朕不要你们战死沙场,只希望诸位将这大秦风骨一直传承下去,融入大夏血脉。不要忘记,我们本就是一体,有一个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华夏。”
“干!”
欧阳朔一饮而尽,摔碗于地,清脆有声。
“干了,陛下!”
大秦将士眼角含泪,豪气干云,同样一饮而尽,摔碗于地。就连在场的王翦、王贲父子,都动容不已。
这一声陛下,既是叫秦始皇,也是叫欧阳朔。欧阳朔用他非凡的个人魅力,一下就征服了这群铁血铮铮的汉子,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奔赴沙场。
那一天的场景实在太过震撼,欧阳朔怕是一辈子都无法忘怀。
泱泱华夏,五千年辉煌,这般铁骨,如此血性,其实一直流淌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血液里,只要家国有难,就会迸发出让敌人胆寒的力量。
生而为华夏人,欧阳朔骄傲一生。
…………
两百余万大军,涵盖四国,鱼龙混杂,有慷慨悲歌之士,自然也不乏胆怯惧战,乃至对大夏心怀怨恨之人。
对这样一群人,朝廷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自然是西北战区的飞熊军跟鹰扬军,他们表面说是全军预备队,其实就是全军执法队跟监督大队。
不肯死战者,定斩不赦。
其二,就是他们的家人了。
两百万将士出征,他们的家人可都还留在中原,如果胆敢肆意妄为,或是不遵号令,就别怪朝廷殃及其家人。
用这样的筹码,不愁将士不战。
退一万步将,在归降大夏之后,他们本就已经算大夏军人。既是军人,为国出征就是天经地义之事,本就不该有什么抱怨。
吐蕃之战,是堂堂正正的大战,又不真的是纯粹去送死。
朝廷也早就有言在先,此番大战,跟其他大战是一样的,在战场上斩将杀敌均计战功,能获得相应的奖赏。
所不同者,估计就是这场大战更为残酷罢了。
但是残酷本就是战场常态,在他们入伍的那一天,就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所以说,从本质上来讲,将士们实在没什么好抱怨的。
朝廷做了这么多工作,就是希望,出征的两百万大军能拿出他们该有的精气神来,好好打好这一战,为帝国称霸亚洲大陆,奠定基础。
而不是说,希望出征的是一群士气低落的软蛋,真要那样,就不是去消耗阿育王朝,而是给敌军送经验去了。
为了这一战,朝廷也算得上是伤筋动骨。
近两百万金币的传送费用就不说了,相比其他开支,这只能算是小钱。最大的消耗,还是运输如此规模数量的粮草物资。
兼且又是要送到吐蕃这样的险地,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再就是可预计的,堪比天文数字的阵亡抚恤金,从阿育王朝的态度,已经可稍稍预见到吐蕃之战的激烈程度,阵亡者绝不在少数。
如果没有此战,朝廷只需发放一笔退役金即可,而且他们退役之后,还能为帝国建设添砖加瓦呢。
这一进一出,账目都快有些算不清楚了。
正在加载...